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如何鼓勵孩子自信

如何鼓勵孩子自信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鼓勵孩子自信,孩子的成長受環境影響很很大,面對不易解決的問題,孩子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未來的發展是現在的每一步累積起來的,家長們應當儘量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孩子共成長。現在分享如何鼓勵孩子自信。

如何鼓勵孩子自信1

如何鼓勵孩子自信

過分及不當表揚的五點害處

1、太過高調和誇張的表揚是無用的。

“你好乖呀!”“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哦,今天早上你表現得像一個天使!”對於小於5歲的寶寶來說,這樣“抽象”的鼓勵毫無意義,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爲像“天使”,哪些行爲又成了爸媽的“驕傲”。既然鼓勵的目的是爲了強化寶寶的好行爲,那麼表揚應該越具體越好。我們會發現,一旦我們指出孩子的哪些行爲“有進步”,孩子以後會遵循這些行爲規則去做事情,他就會自覺自願,我們的養育過程就會“省力而見效”。具體到某一個細節的鼓勵往往是低調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動幫媽媽鋪牀,我真高興,謝謝。”“你主動幫媽媽擺放碗筷,下樓時主動攙扶爺爺,真不錯!”低調而具體的鼓勵聽上去隨意而親切,明白地告訴孩子:“這是應該養成的行爲,我們是一家人,互相幫忙,這很自然。”

具體而低調的鼓勵,聽上去纔不會很“假”。

2、過分的鼓勵引發反感和不安。

相當一部分父母誤解了“賞識教育”的基本原則,他們以爲“賞識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誇孩子的理由來,甚至認爲,“孩子本沒有這些長處,你誇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認,自然就會朝這個方向努力。”事情果真有這麼簡單嗎?孩子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清楚得很,他會懷疑父母這樣誇他是有他們自己的目的,“他們爲了讓我乖乖就範才這麼說,他們很虛假。”爲了表揚“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讚揚越多,就越頑劣。心理學家H·G·吉諾特發現,“幼兒受到過分表揚,反而會引發反感和不安。”對了,一旦孩子發現父母的鼓勵帶有“哄騙”性質,他有可能牴觸心理越嚴重。

3、過分的鼓勵令孩子受不了挫折和批評。

心理學家通過幼兒園中400名幼兒的行爲心理調查發現,那些在3歲之前受到父母誇張式的鼓勵的孩子,進入集體生活後適應得很慢,容易情緒低落,人際關係也不佳。“因爲超乎尋常的誇獎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永不會錯。這樣他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批評時,會很受不了。”因此,在家受到無微不至誇讚的孩子,經常到大班快畢業時還沒有喜歡上幼兒園,他也會時不時產生這樣的困感,“爲什麼我把玩具撿回抽屜裏,媽媽就會誇我‘真了不起’,老師卻會批評我沒有把玩具一樣樣收進紙盒裏呢?”家庭教育對孩子鼓勵的“過分慷慨”,事實上與幼兒園的鼓勵原則形成雙重標準,這讓孩子感到迷惑,從而更有可能樂意呆在家中,而不願意留在集體活動的場景中。

一個在生活中聽慣了好話的孩子,未來與夥伴的相處也將是艱難的,因爲很明顯,同齡孩子不會對他的點滴“好處”,有父母一般熱烈的鼓勵性言辭。

4、過分的鼓勵妨礙孩子內在責任感的形成。

過度的鼓勵往往意味着過度的關注,而在幼兒園,老師要照管三四十個孩子,不會單單關注你的寶寶,因此,在家中受到如影隨形的密集誇讚的孩子,在幼兒園往往會有這樣天真地發問:“老師,我把上衣穿好了,你還沒表揚我呢,你爲什麼不誇我是天使?”“老師,洗手前我幫彬彬捲了袖子,你爲什麼不誇我‘真了不起’?”表揚當然會強化好行爲,但如果孩子是爲了贏得誇讚而去刻意表現,好行爲依舊缺乏內在動力,好行爲依舊是脆弱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過多過濫的鼓勵削弱了孩子的責任感的形成,他甚至會因此變成一個“小兩面派”,大人看得見的時候是積極和無私的,大人看不見的時候就變成唯我、自私和惰性十足。

5、過多物質激勵,生成“凡事先講條件”的秉性。

有的父母爲強化寶寶的好行爲,經常投其所好地用孩子喜歡的玩具、食物、童車等來“籠絡”他。這種“鼓勵”行爲偶爾爲之是可以的,也會爲親子關係創造一番驚喜。但如果形成了習慣,反而會削弱孩子從做事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可能讓他養成做什麼事情都會索要“獎品”,並討價還價一番的毛病。比如寶寶嘗試着用小肥皂洗襪子,原本可能是因爲這是一種“全新的遊戲”,“很有趣”,你如果大驚小怪地爲此獎勵他一輛遙控汽車,也許寶寶下次會爲了洗手帕再跟你要一輛玩具汽車,而自由自在地與肥皂、清水玩耍的樂趣,反而在此功利的`目的下大大地減少了。

誇獎孩子也是一門學問,既不能看起來太假,也不能把孩子捧到天上去,有時候對孩子的鼓勵就是那麼恰到好處的一句話,有時候是一個小小的獎品。父母在鼓勵孩子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也要了解寶寶心理特點,掌握好策略,就能讓我們的寶寶在被鼓勵中自信、禮貌起來,讓寶寶更加健康的成長。

如何鼓勵孩子自信2

如何鼓勵孩子讓變得更加自信?

1、“我知道這很難,但這只是暫時的”。

去年,西安一名9歲女孩,因爲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決然跳下。

她在遺書中寫道:

“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爲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壓垮這個孩子的不是作業,而是她的沮喪和無力沒有被大人看見和理解過,加上家庭、學校中受到了太多的否定和打擊,她的內心早已經沒有能量。

沒有能量和希望的孩子是最容易崩潰的。

鼓勵孩子,如果只是一個勁地讓他努力,不去談孩子內心經歷感受,很難有效果。

網絡上有句很流行的話是:

人們只在乎你飛得高不高,沒人在乎你飛得累不累。

孩子疲憊的時候也渴望被理解。

理解孩子,不是對孩子無限包容,而是承認孩子的負面感情如憤怒、傷心、失望的合理性。

所以鼓勵一個孩子的第一步是看見孩子,接納他們的感受,看見他的害怕,看見他的掙扎。

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們一起想辦法”。

那種被認可和接納的感覺,纔會真正推動孩子做出積極的改變。

02、“你很努力,你在做得很好”。

在西方的影視作品裏,很多父母都會經常對自家孩子說:我爲你感到驕傲。

所以在這些孩子身上,最常見的氣質就是自信。

在中國的家庭,父母最擅長的就是對孩子的任何事情嗤之以鼻,教育的過程中,最容易向孩子傳遞的信息就是:“你不行。”

他們會時常感慨別人家孩子怎麼那麼優秀,自家孩子做什麼都做不好。

父母要學着爲自己那個平凡的孩子感到驕傲。

即使你的孩子,成績不好,有些調皮,但是換個角度看,能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比如他很善良,很體貼,很勤勞。。。。。。

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要看見孩子的長處、做得好的細節以及付出的努力。

比如今天孩子做作業遇到很多難題,寫得很慢,錯得也多,你可以說:

“沒關係,今天的作業你寫得很投入,而且寫很工整!”

讓孩子認識到過程和細節是很重要的,這樣下次他會注重過程,通過努力改變最後的結果,養成成長型心態。

03、“你可以失敗,但我們可以再來一次”。

在河南某地一平衡車比賽現場,一名2歲左右的女孩因跑了倒數被媽媽訓斥:

“你有什麼臉好哭啊?全程在那遛彎!”

然後不停地用手敲打女孩頭上戴着的頭盔。

小女孩瑟瑟發抖地站在那裏,開始不停哭泣。

“最後一個彎道還讓人給超了,你想什麼呢!啊?你想什麼呢!”

女孩帶着哭腔地回答:“我下次好好跑。”

看着孩子楚楚可憐的樣子,十分心疼。

爲人父母,我們有時候比孩子更害怕面對失敗。

看不見孩子進步,看不見孩子的努力,只看結果,再用某一次結果全盤否定和打擊孩子。

事實上,那個倒數的孩子比大人更難過,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擁抱與安慰,支持與鼓勵。

如果大人不能平常心看待失敗與成功,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緊張,也慢慢沒有辦法面對失敗。

希望孩子成功是所有家長的心聲,但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更是教育路上逃不掉的一門課。

04、“不管怎樣,我永遠愛你”。

繪本《大衛不可以》中,大衛每天都很調皮,媽媽對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可以。

有一天他打破了媽媽心愛的花瓶,他很害怕,可憐兮兮地縮在了牆角,眼神裏充滿了愧疚。

媽媽發現了,這一次,她把他摟在懷裏,告訴他:“大衛乖,我愛你”。

這一句“我愛你”,是全書最溫暖的一句話。

其實我們的孩子就像大衛一樣,會闖禍,會經歷各種挫折,出各種狀況。

我們可以批評,可以教育,但是千萬別忘記告訴他:“我不喜歡你這個行爲,但是我永遠愛你。”

愛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改變孩子最大的一股力量。

當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感受到:

無論我怎樣表現,爸媽都會愛我,孩子的內心纔會充滿安全感,這是增強自我價值感的關鍵。

有父母的愛在後面支撐,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麼,都無所畏懼。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