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家中太安靜 小寶寶更容易受驚

家中太安靜 小寶寶更容易受驚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媽媽們一定發現,小嬰兒特別容易受驚嚇,一個開門的聲音都會讓寶寶嚇一跳,因此大人家裏活動特別小心翼翼,生怕寶寶嚇到了,其實這只是寶寶發育過成長的一個條件反射,並不是寶寶被嚇到哦,過於安靜的環境反而跟...

家中太安靜 小寶寶更容易受驚

媽媽,你知道嗎?

從呱呱落地到4 個月,這時的我正處於“早期自戀階段”。比起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我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起初,我只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2 個月以後,我會逐漸認識爸爸媽媽和家中的其他成員,這時候,我開始用微笑、眼神,甚至簡單的發音來和爸爸媽媽交流。

4 個月以前,我是完全依賴於身邊的人的,情感百分之百不獨立。我還沒有自我意識,只會模糊地感覺:自己是一個經常會感到飢餓、有時需要別人抱抱的小人兒。

由於情感尚未獨立,4 個月前的我很容易被噪音、光亮嚇到。我就像小動物一樣,羞怯、膽小、需要被關愛。這時,我希望爸爸媽媽能給予我儘可能多的關愛。

家中太安靜 小寶寶更容易受驚 第2張

過分安靜的環境,讓寶寶更容易受到驚

育兒提示:

剛出生的寶寶十分膽小,如果周圍噪音太大,會嚇到他。驚嚇過度的寶寶的大便是黃綠色的。在確定餵養充足的情況下,如果寶寶的大便呈黃綠色,說明膽囊因受驚嚇而收縮,使排出的膽汁突然增加,而將腸道中的糞便染色了。這時建議爸爸媽媽儘量減少周圍噪音,讓寶寶生活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中。

做過媽媽的人一定有這樣的感受: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就能讓懷中的寶寶重重地抽搐一下,有的寶寶甚至會突然肘部彎曲、脖頸後仰,臉上露出驚恐和不知所措的表情, 好像受了天大的驚嚇。其實,這是一種每個新生兒都會出現的、促進適應與生存的原始反射動作,生理學上稱爲“驚嚇反射”。

其實,當寶寶蜷縮在母親體內25 周時,就會出現驚嚇反射。一般來說,這種反射會持續3~4 個月。

家中太安靜 小寶寶更容易受驚 第3張

曾經有人建議:爲了降低寶寶的驚嚇反射程度,爸爸媽媽應該儘量減輕周圍的噪聲,讓寶寶生活在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中。畢竟,對於寶寶稚嫩敏感的雙耳而言,雨滴落下的聲音對他們來說都能變得擲地有聲,更別說家居生活中常有的開門聲、炒菜聲和對話聲了。

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爸爸媽媽其實不必爲了減少寶寶的驚嚇反射而刻意降低周圍噪聲。因爲驚嚇反射是每個健康寶寶所必經的生理髮育過程,這種反射行爲可以作爲寶寶大腦發育速度評判的重要標準。

聲音是生活的元素,及早讓寶寶認清周圍的聲音,就等於讓寶寶在認知生活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女兒剛出生時,我從沒有刻意放輕走路的聲音和說話的聲音,照樣大大咧咧地進出她的嬰兒室。漸漸地,我發現女兒的睡眠特別沉,直到現在,只要周圍不出現非常巨大的聲響,她就能一如既往地安眠。

家中太安靜 小寶寶更容易受驚 第4張

我經常聽有的媽媽抱怨,孩子睡覺特別淺,一點小動靜就能把他吵醒。於是,睡覺越淺,走路越輕;走路越輕, 寶寶的睡眠更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寶寶會因此變得越來越不好伺候。

對於聲音格外敏感的新生兒而言,驚嚇反射絕對是暫時性的。一般來說,2~3 秒內就會消失,就算出現短時間的渾身震顫,也屬於正常現象,所以爸爸媽媽們不必過分擔心。

10 年前,有醫學專家建議:“如果你的寶寶4 個月以後仍出現驚嚇反射,很可能是大腦神經系統有問題。”

但是到了今天,人們發現,那些所謂“有問題”的孩子實際上活得無比健康。最新嬰幼兒生理學專家認爲,在6~7 個月以內產生的驚嚇反射都是正常的。

家中太安靜 小寶寶更容易受驚 第5張

當然,有意製造噪聲,讓寶寶過度受驚嚇也是不對的。

如果你的寶寶剛出生,鄰居就在裝修,製造出無休無止的噪聲,做爸媽的又無從判斷寶寶是否受到驚嚇。那麼, 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觀察寶寶的大便。

膽汁的顏色爲黃綠色,在確定餵養充足的情況下,正常的新生兒糞便一般呈黃色。如果寶寶的大便呈黃綠色, 說明膽囊因受驚嚇而收縮,使排出的膽汁突然增加而將腸道中的糞便染色了。大便呈綠色則是受驚嚇過度的標誌, 這時爸爸媽媽應該做的是找製造噪聲的鄰居好好談談,或者尋找一間安靜的房子。

需要說明的是,餵養不足的嬰兒也會排出顏色黃綠的大便。在判斷你的寶寶是否驚嚇過度的同時,媽媽應先確定自己餵養充足,千萬別把寶寶餓着了。

家中太安靜 小寶寶更容易受驚 第6張

TIPS:

寶寶容易被小的聲音驚嚇,千萬別認爲這是寶寶神經質的傾向。 偶爾產生“驚嚇反射”,說明你的寶寶神經發育正常, 生理情況健康。

不要刻意保持周圍安靜,應該自然地給寶寶聽聽周圍的聲音, 讓他及早適應這個陌生的世界。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