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是個牛脾氣怎麼辦

孩子是個牛脾氣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是個牛脾氣怎麼辦,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在說明孩子成長的不足,下面跟大家分享孩子是個牛脾氣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可以幫到你。

孩子是個牛脾氣怎麼辦1

NO.1做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脾氣不好的孩子多半也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因此,父母在教育牛脾氣娃娃時,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夫妻二人在平時的生活中,要互敬互愛,相處融洽,來維持家庭環境的和諧。如此一來,孩子也能感受到團結友愛的美好氛圍,自然也就不會隨意亂髮脾氣了。

孩子是個牛脾氣怎麼辦

NO.2不要硬碰硬

孩子亂髮脾氣,很多是因爲父母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有些父母認爲孩子的要求很是無理,就會選擇“硬碰硬”。你是否有過如此的場景:孩子走在商場中,看見了一款小汽車模型,家裏明明有了相似的玩具,但是孩子偏偏還是要。當你不答應時,小傢伙竟然給你難堪,當着那麼多人面哭。你氣不打一處來,對他喊着:“你就哭吧,哭死我都不會答應的!”然而這個方法似乎並不管用,你家牛脾氣的孩子竟然越哭越厲害,讓你不得不強行帶他離開,有的甚至會大病一場。這種育兒方式並不開學,甚至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誤解。當孩子發脾氣時,如果請求不合理應該採取耐心勸說,和孩子說明道理,如果請求合理,答應孩子日後一定購買。如此一來,孩子才能對你有信任感。

NO.3把發脾氣變得生動化

??孩子都喜歡神話故事,當你的孩子發脾氣時,你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呀!看來愛哭鬼又到寶寶身上了,不要哭了,我們把愛哭鬼趕走吧!”孩子或許會真的信了染上了愛哭鬼,會暫停哭泣,你不妨再表揚他幾句。如果可能的話,遇見其他的孩子哭,寶寶說不定會喊你與他一起來幫助別人趕走愛哭鬼呢!

孩子是個牛脾氣怎麼辦2

從改善關係做起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好地與自己合作,首先要從關注改變他,轉變到關注改善你與他的關係上來。有些父母一聽到有人“告狀”或看到孩子行爲不軌,就會大出手腳,恨鐵不成鋼。實際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天都會有一兩次不禮貌或不良行爲,此時家長如果不分場合,不分情況,逐一加以糾正,結果只能是讓家長和孩子雙方都感覺不舒服。

家長感覺自己是一個壞媽媽或壞爸爸,孩子則感覺自己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從而不敢嘗試或產生自卑心理。家長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做的糾正工作,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正確的做法是,每天都給孩子一到兩次正面積極的迴應,或者在特定的某件事上給予表揚,用肯定的態度愛護和關心,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簡單的表揚都要勝過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責或過分的物質獎勵。因爲孩子是愛表現的,只需輕輕一誇,孩子就會高興,精神上都得到滿足。家長還可以每天抽出時間來和孩子玩一會兒他喜歡的遊戲,這對改善家長與孩子的關係非常有幫助。只有關係改善了,孩子的不良行爲才容易改善。

不要事必躬親

媽媽在餵養嬰兒的過程中,要給嬰兒餵奶、換尿布、穿衣服等,從而在嬰兒長大些的時候,讓他做些以前媽媽做的事情是很難的,因爲孩子已經形成習慣或有了依賴心理。但媽媽比較忙的時候,沒有時間或精力做所有事情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如何穿衣服,自己拿瓶子喝水等,但一定要給寶寶傳達“他有能力做”的信息,儘可能地讓他完成儘可能多的小任務,讓他成爲你的小幫手。

對於處理人際關係等問題,媽媽也可以給寶寶提些建議,而不是親自上陣去替寶寶處理問題。比如:寶寶與小朋友鬧了矛盾,要鼓勵他去說服對方,即使是比較簡單的語言,而不是對小朋友大喊大叫。相信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寶寶會得到鍛鍊,而媽媽也會得到難得的片刻休息。

孩子是個牛脾氣怎麼辦 第2張

保持冷靜

學齡前兒童,看電視沒完沒了,晚上不肯睡,早上賴牀等行爲,媽媽在當時情形下,通常會遭遇到孩子的哭鬧、叫喊等抵抗,媽媽也難免會發脾氣,從而開始了又一輪的吵鬧比賽,這並不能促進孩子與你配合,結果只是使雙方更生氣,或讓孩子知道如何堅持就能勝利。

處理這種情況的關鍵是家長保持冷靜。那具體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家長可以告訴他,無法接受他現在的行爲,並再給他一個更好的替代選擇,讓其二選一,比如:坐在地上耍賴是不對的,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告訴我你的想法。

家長應該知道,競爭或鬥爭需要對手,如果沒有對手,競爭或鬥爭也就沒有了意義。當我孩子小的時候,我時常發現我們之間的矛盾有時候就像拔河比賽,如果我在拔河比賽中放開了繩子,雖然他會摔疼,但他最後會停止抵抗我,放棄戰爭,從而使他關注他的行爲並最終改變這些不良的行爲。

適度同情

作爲一個忙碌的媽媽,我們已經習慣將孩子的事情也按照計劃、以自我爲中心地安排,比如:我們需要孩子按時離去房間去睡覺以適應明天的早起,或者特別累的時候,希望孩子能安靜地玩一會兒以使自己能打個盹。但是如果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卻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比如:當你爲了工作要強迫寶寶也早起的時候,只是爲了和保姆交接班,孩子的感覺就會很不好。

當你注意並接受孩子的感覺時,需要將注意力多放在孩子身上幾秒,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爲了趕時間,媽媽通常會說:“我們必須馬上出門,否則你去幼兒園就會遲到了!”這實際就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實際上媽媽可以換一種語氣:“我知道這麼早起很困難,今天晚上咱們早睡,今天克服一下,寶寶最乖了。”

有時候,媽媽應該學會容忍孩子的`一些抱怨,只要孩子的行爲不是很失禮。比如,孩子說不想睡覺,這可能是他吸引家長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只要哄着玩一會兒可能就順利睡覺了。但是如果家長堅決地拒絕孩子的要求,可能又會開始新的一輪戰爭,最後結果一樣,孩子還是沒有按時睡覺。所以,有時候有一點小同情心,可能能夠更好地規範孩子的行爲。

建立因果聯繫

有的家長會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使孩子始終處在緊張中;而且對於有些嚴厲的家長,可能孩子得到的總是“不”或嘮叨。告訴那些剛會走的孩子別到處亂扔玩具,可以告訴他“當我看到屋裏讓你弄的一團糟,每當我整理清掃的時候我就會頭痛”,接着要給孩子一個警告,並強調你將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再亂扔玩具,我就把你的玩具給隔壁的寶寶”,這可能對孩子懶惰產生一種威脅。

當家長把重心集中在自己的行動上,而不是孩子的行爲上的時候,會發現控制力會增強。因爲孩子將會開始發現他的行爲和家長的行動的結果之間的聯繫。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訓練策略,那麼這種方法有助於建立因果關係,並有效地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爲。

確立家庭規則

孩子經常未經過大人同意就隨意拿水果吃,或是自己開電視看,對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父母也不能聽之任之。一些生活中的規矩應早早爲孩子定立,譬如不能隨心所欲吃糖果,不能一整天看電視。放任孩子不遵循規矩做事絕不是好辦法。如果父母繼續縱容,等孩子到了8歲就可能出現不通知大人就外出的情況。

對於家庭規則的確定,要清楚地、正式地告訴孩子。如果可能,可以將其寫下來並在家庭中公佈。比如告訴孩子:“想吃糖時,應該問問父母,這是咱們家的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打開電視,應讓他及時關閉電視機,並且大聲清楚地再陳述一遍規則,這樣做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不要以爲孩子一定能從父母的行爲、好惡中明白所有的規定和限制。事實上,我們常常發現,許多孩子只知道父母對他不滿意,而不知道父母要他怎麼做,難怪孩子會將父母的指責視爲父母的“情緒”。不少孩子抱怨父母整天對着他發脾氣,真心地感到自己很無辜。另外,每個人對同一規定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規定必須很明確。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