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媽媽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

媽媽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教育寶寶需要家長自己先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養。只有媽媽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否則媽媽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不好。

媽媽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1

只有媽媽的心理健康,子女的心理才能健康。想要知道媽媽的心理狀況,只需看看孩子是怎樣對待媽媽的即可,因爲最懂得媽媽的人就是她的孩子。

有的人明明出現心痛、不消化、拉肚子、血壓升高、心律不齊等症狀,卻查不出原因;有些夫妻看起來都很健康,卻一直懷不上孩子;有些人沒有喝咖啡或濃茶卻無緣無故地失眠……

其實,這些身體上的信號,都是向那些錯誤地認爲生活只和身體有關的人發出警告。只照顧可見、可觸及的身體,卻忽視同樣重要的心靈就和只睜一隻眼睛生活是一樣的。

卡耐基學會的女物理學家薇拉·魯賓早就提出“就因爲在看不見、沒有質量、沒有由原子組成的某種東西的作用下,銀河系中的許多星球在,迅速旋轉的過程中才不會散落”的理論。要使閃閃發光的星星看得見且更明亮,就需要更多的暗物質來作爲底襯。如果沒有那些暗物質,星星就會四處散落。

我們都被看得見的東西所迷惑,因此疏忽了自己身邊的看不見的'物質。正因如此,你忽視了自家孩子與衆不同的珍貴之處。你是不是總以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來衡量自己的孩子?你是不是特別在乎孩子第一顆牙齒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認生的?孩子睡覺時是否翻身比較頻繁?

大部分的媽媽們都認爲早期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於是分數和名次就變成了最重要的衡量工具。

而孩子蒼白的臉、顫抖的手、非正常的體溫、額頭上冒的冷汗,這些都不在媽媽關注的範圍內,孩子的內心很少或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照,孩子也因此成爲了不是孤兒的“孤兒”。

媽媽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爲人人羨慕的科學家、成爲身家過億的富翁,並強迫孩子把這些作爲自己的夢想。媽媽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也看不到孩子的獨特性和珍貴价值,孩子拖着沉重的軀殼孤單而可憐地行走在這個世界上。

有位來諮詢的媽媽對我說,她的公公婆婆擅長外語,經常向子女強調學習外語的重要性,在他們的嚴格要求下,六個孩子都掌握了多種外語。憑着出色的外語能力,這六個兄弟姐妹在日後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父母爲此感到非常自豪。於是,這位年輕媽媽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好外語。她常常抽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英語版本的故事書。然而她的努力,不僅沒有幫到孩子,反而讓他很痛苦。看着不願意學習外語的孩子,這位媽媽很迷茫,不知自己的做法是對還是錯。

媽媽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

我告訴這位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一定非要做些什麼,在相處的時間裏能夠關照彼此的內心也是不錯的。這位媽媽起初沒聽懂我的話,但過了一會兒,她卻哭了起來。因爲她以前從來沒想過還要關照孩子的內心,這讓她很內疚。

媽媽不能傷孩子的心,也不該讓孩子的心處於孤單的境地,孩子應該幸福地生活。媽媽無視孩子的內心,就相當於擦掉了他所有的感情色彩,強迫他生活在黑白世界中。真的愛護孩子身心的媽媽會讓孩子擁有心中的色彩,孩子的生活會因這樣的媽媽而變得豐富多彩。

一位媽媽心情憂鬱地坐在飯桌前,面對着孩子默默地吃飯,突然九歲的女兒嘟囔了一句“媽媽好像鬼”。媽媽聽後很震驚,但想想孩子說的話一點兒都沒錯,自己生活得渾渾噩噩,跟行屍走肉也沒多大區別。思慮再三,她來向我求助。我勸告她“接受孩子的意見吧”,同時還激勵她道:“孩子敢於這樣說,表明你這位媽媽當得還不算失敗。”因爲被媽媽壓制的孩子是不敢這樣的。

媽媽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2

科學家們近期發現,如果母親罹患抑鬱可能使孩子隨後發生白細胞端粒長度變短的現象,這些兒童也更可能產生特定的行爲問題。

研究人員對一組條件基本相同的低收入家庭拉丁裔兒童進行了調查。被試包括108個4歲兒童與92個5歲兒童。他們出生在舊金山的兩家醫院,其中許多人連續兩年參加實驗。研究人員檢測了這些兒童及他們母親的白細胞端粒長度,並篩查他們的母親是否患在產前或產後是否罹患過抑鬱。同時,他們也檢測了這些兒童在3歲、4歲及5歲時是否患有包括在內的行爲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是一種常發於兒童的行爲障礙,症狀包括敵意、易怒、反覆抗拒以及拒絕服從權威人物等,可能會導致明顯的社會或學業功能損害。

媽媽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 第2張

結果顯示,與沒有對立違抗行爲的兒童相比,有對立違抗行爲的3、4、5歲兒童端粒長度要顯著更短(P<0。01),縮短長度約450個鹼基對。

此外,如果母親在孩子3歲的時候患有臨牀抑鬱症,那麼孩子在4歲和5歲的時候,端粒會短於那些母親沒有患抑鬱症的孩子。不過,如果母親在產前或產後一年內患抑鬱症,或只是出現較輕的抑鬱症狀,並不會影響孩子的端粒長度。

端粒是細胞內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它們像鞋帶兩端的塑料頭一樣,保護着染色體的末端,作爲一個緩衝區來避免編碼蛋白質的DNA在細胞分裂中丟失。端粒會隨着細胞複製而縮短,與機體的衰老相關。儘管端粒的縮短是衰老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理與心理的壓力會加速這個過程。除了作爲細胞衰老的標誌,較短的端粒長度在成年人中還與較高的慢性病(如糖尿病、肥胖和癌症)風險相關。

研究人員認爲,具有對立違抗行爲的3—5歲兒童端粒長度較短也許部分歸因於母親的抑鬱。此外,如果孩子的端粒長度較短,他們的母親端粒長度往往也較短。沃西基認爲,這種現象可能同時與遺傳以及家庭環境壓力相關。

研究表明,環境既影響我們的身體,也改變我們的大腦,我們應該儘早去幫助這些家庭。不過,研究者也強調,要衡量這些影響在兒童細胞衰老層面上的表現,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由於目前這個研究還不成熟,研究者們也並不推薦將端粒長度作爲常規檢查。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