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讓孩子明白這件事的意義所在,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重要的,孩子的能力是否出衆決定了未來的發展高度,下面分享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方法。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1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心得體會1

讓孩子能與自己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熱切關注的問題。對於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並不成熟的階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是他們很強烈的願望。但對於成人尤其是父母,他們往往缺少最基本的信任,輕則有意迴避與父母的交流,重則還會與父母“過不去”。這時候的孩子特別需要知心朋友,需要心靈關懷,作爲家長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做與孩子溝通的主動者。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

1、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家長要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暗示自己:我有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要一起成長,我們要一起面對很多問題,我們會比別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樂趣。現在孩子因爲有我這樣的家長而驕傲,將來我會因爲有這樣的孩子而自豪。告訴孩子:在爸媽眼裏“你最棒”,因爲,每個人都是有天賦的,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天賦都能被喚醒。就像打開寶藏的口訣“芝麻,開門”一樣,喚醒這沉睡的巨人也需要祕訣,那就是“你最棒”。

2、對孩子的要求具體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爲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爲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同事的孩子上初三了,她很着急,就對孩子說:“初三了,可得下功夫。”孩子卻很茫然,反過來問:“怎樣是下功夫?”你的要求孩子無從下手,其實你也說不清楚操作程序。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將孩子的行動目標分成許多的小臺階,每一步都具體而又相對容易能夠達到目標,讓他們每一步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3、抓住關鍵時機不放鬆

新學期開始時。這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學生總會有很多新的想法,其中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我要好好學,把學習搞上去,做一個好學生。對於學生的這一上進心,家長應該珍視和愛護。這是家長對他的要求和制定的目標,他會牢記在心。

享受成功喜悅時。假如你的孩子在運動會上獲了獎、單科競賽獲了獎、文明禮貌獲獎,等等。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孩子受到委屈時。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更易於接受家長的告誡。

孩子有困難或失敗時。家長這時不是訓斥,而是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予指點。家長要以樂觀豁達的精神感染孩子,讓孩子擁有積極樂觀的精神,快速飛出“困境”。

他人取得優良成績時。看到別人取得好成績,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家長要抓住此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孩子一時的熱情變爲永恆的行動。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心得體會2

1、要認識到成功的溝通沒有祕訣

溝通沒有通用的模式,與一個孩子溝通的方式並不總是適合於另一個孩子。因此,父母必須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創造自己的溝通方式。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於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裏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裏的人物,以此瞭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祕訣,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

2、要學會傾聽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着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於交流的過程。爲了便於做到這一點,溝通最好在安靜的地方進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擾。如果你正忙於做晚飯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要做到認真傾聽是困難的。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能使你瞭解孩子的問題和觀點,有助於澄清事實,避免對孩子的誤解。經常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會發現,儘管你沒有對孩子提出許多要求和建議,你的孩子卻更多地向你提出問題。這是因爲,善於傾聽的父母纔有可能成爲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創造機會交談

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遊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不管選擇什麼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4、討論相互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爲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爲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爲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着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範圍內,而不至於演變成一場衝突。

5、避免過度反應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爲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着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爲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爲孩子願意傾吐祕密的對象,成爲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說什麼了。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6、討論對孩子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

孩子們生活在不同於成人的另一個世界之中。有些事情對父母來說並不重要,甚至另人煩惱;但對孩子們來說就不同了,那可能是意義重大的事。父母不必假裝對孩子們的事情感興趣,但是必須對他們感情和觀點表示尊重。因此,經常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事情是必要的。這裏列出的主題是青少年通常所感興趣的:

學校:如果父母問孩子,“今天你在學校做了什麼?”他很可能會回答說,“什麼也沒做。”當然,這不是真的。孩子這樣回答其實是因爲父母的提問太籠統,引不起孩子的興趣。父母不妨結合孩子正在學習的課程內容和學校的活動,問一些具體的事情,這樣很可能開始一段對話。

業餘愛好和個人興趣:不少青少年喜歡體育,父母不妨與他討論喜歡的球隊或賽事,可能的話,可以一起去現場觀看比賽;音樂也是青少年所熱衷的,父母至少應該知道流行歌手的名字。如果你認爲孩子正在聽的音樂是不適當的,或認爲他的“追星”行爲有些過分,不妨坦率地告訴他們並且說明爲什麼,保持沉默往往會被誤解爲允許。

情緒:青少年常常對許多事情感到擔憂,如自己的朋友、流行事物、超重或太瘦、明天的測驗、上大學以及世界的未來,等等。所有這些事情都可能使孩子情緒波動。父母有時可能難以判斷這些事情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是這樣,父母可以直接問孩子:“這個問題對你來說是無足輕重的、中等重要的、還是重要的?你經常對此感到擔心嗎?”在瞭解了之後再決定如何幫助他減輕煩惱。

家庭:青少年喜歡談論和參與制定家庭計劃(如購物、假期安排),這其實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必然反映。父母應充分發揮孩子的積極性,與他一起討論家庭的計劃和安排,鼓勵孩子發表意見,重視並採納其合理意見。這樣不僅能夠增進孩子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還培養了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以及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 第2張

敏感話題:青少年有時希望與父母交流一些敏感的話題,如毒品、性、艾滋病、離婚,等等。在處理敏感話題時,父母要記住,迴避並不能使它們消失,反而會促使孩子從媒體或朋友那裏尋找相關信息。如果他得到的信息是錯誤的(這種可能性相當大,青少年從地攤小報上獲得片面的性知識就是例子),就會妨礙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對敏感話題的溝通要確保孩子能正確理解,否則寧可暫時延後。

父母的生活、希望和夢想:許多青少年希望瞭解父母的世界,包括過去的和現在的。比如,小時候玩什麼?是否碰到過令人討厭的教師?上小學的時侯得到過零花錢嗎?如果有,是多少?談戀愛時是爸爸主動嗎?單位的老闆兇不兇?當然,這並不意味着父母必須把所有的事情告訴孩子,對不恰當的問題最好延遲作答。儘管如此,對孩子講述自己童年的事情和現在的生活有助於孩子應對他自己的生活。

未來:隨着認識能力的發展,青少年開始更多地思考關於未來的事情,更多地談論對未來的設想。他可能會問父母一些問題,如,上大學是什麼感覺?什麼時候可以結婚?將來做電腦工程師怎麼樣?工作以後能不能有自己的汽車?等等。對孩子的.問題,父母應認真地回答;如果你無法回答,就要誠實地說,“我不知道。”

文化,時事:現代的世界是一個媒體豐富的世界,青少年也被電視、音樂、電影、錄象和電腦遊戲,以及其他形式的媒體包圍着。父母要認識到,這些媒體能提供一個瞭解青少年內心世界的窗口。例如,如果你和你的孩子看過同一部電影(一起看或分別看),你就有了對話的機會。所以,父母應當對青少年熱衷的媒體給予同樣的關注。當然,父母也要看到媒體傳播的不良信息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對孩子利用媒體的過程進行必要的指導和監督,通過交流幫助孩子提高對不良信息的鑑別抵制能力。

7、溝通時持親切、尊重的態度

現代的青少年崇尚個性,喜歡自我表現,追逐新鮮事物。因此,他們說話做事時常令人難以接受。但無論孩子給你的刺激有多大,作爲父母,你最好保持平靜。在與孩子說話時,你所表現出的尊重和自我控制最終有一天會出現在孩子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

在與孩子交談的時候,如何說話與說什麼同樣重要。簡單命令式的、挖苦諷刺式的、情緒發泄式的話語只會傷害孩子的感情,而與事無補。父母要學會以尊重的態度、平靜的語氣對孩子說話,因爲,即使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也能輕易的區別不同的態度、情緒和語調。

尊重還體現在父母與孩子進行有深度的交流溝通方面。青少年的社會意識和對事物的理解力在不斷增強,他們讚賞有思想性的、有深度的交流。因爲這樣的交流使他們感到自己被父母視爲平等的夥伴,能激發他們的自尊感。父母完全可以就廣泛的主題——如社會問題、和平、環境治理、創造發明等等——與孩子展開討論;而不要使溝通僅僅侷限在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上,那隻會使孩子逐漸喪失與你溝通的興趣。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2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是一本由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寫的親子溝通類書籍。

其銷量超過300萬本,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風靡全球,長踞家教類圖書各大排行榜榜首,被譽爲“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聖經”。

這本書教給了我們一套有效而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和方法,它有助於培養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有助於我們和孩子們無間隙地溝通,有助於我們把孩子培養成自信、獨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

並不是我們讀完這本書就意味着能夠熟練應用這套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我們還要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時刻去演練、去運用。

我們可以和伴侶、朋友、親戚等多多練習書中所說的溝通技巧,多交流各自的心得和體會。這樣纔能有助於我們真正把這套實用的溝通技巧內化、運用自如,才能使它真正能給我們的親子關係帶來幫助,真正能有效地幫助我們把孩子培養成獨立、自信、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

一、親子溝通的第五個方法是——學會讚賞孩子。

包括3個技巧:

1、描述你所看見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爲總結爲一個詞

我來分享一下自己使用這些技巧的實踐。

我經常會用到“描述你所看見的”技巧,孩子給我看他的畫、手工、樂高作品時,我都會描述細節,說出欣賞他的作品的哪些具體的地方,孩子很滿意。雖然自己說的不太習慣,因爲這種說話方式並不是我們慣常的說話方式,但孩子還是很接受這種讚賞方式的。

也經常用到“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爲總結爲一個詞”的技巧。孩子有一陣子特別喜歡往別人身上踩,告訴他很多次不能這樣,別人會很痛。可他可能覺得好玩,還是經常這樣做。

有一次他意外地記得這個規矩了,提醒我往邊上讓一下,說免得踩到我了。我馬上抓住機會對他進行了表揚,我說:“你剛纔記得提醒媽媽往邊上讓一下,很棒,這說明你知道爲別人着想了。”他當時很羞澀地笑了,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往別人身上踩了,我真的很驚訝這樣表達的效果。

還有就是他老喜歡亂放書和玩具,每次我花很長時間好不容易整理好的,他幾下就能弄的亂七八糟。我經常想各種辦法想要他養成自己收拾東西的習慣,每次都很費腦子,他還是沒有一個主動的意識做這件事情。

有一次他可能是看到我收拾的很辛苦,也很不高興了,他主動把書收拾好了幾本。我馬上對他進行了表揚,說:“小夥子越大越懂事了,開始自己收拾書了,收的很整齊,這就叫有條理。”

從那以後叫他收拾一下書和玩具,比以前順利多了。最近吃完飯還主動收拾餐具,我立刻很驚喜地表揚他:“今天表現很棒哦,吃完飯主動收拾餐具,能做很多事了呢。”

孩子聽了非常開心,現在經常會主動做一些事情,也比以前有禮貌、懂事多了。

二、親子溝通的第六個方法是——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包括6個技巧:

1、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2、創造機會讓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們的正面評價。

4、以身作則。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 第3張

5、記住孩子那些特別的時刻。

6、當孩子又按照原來的方式行事時,表達你的感覺和期望。

我來分享一下自己使用這些技巧的實踐。

我用過“以身作則”的技巧。我孩子脾氣有點急,有點大,但是我從來不會當面這樣說他。每次他發脾氣時,我都是故意學他生氣的樣子,學的很可笑,不一會就把他逗笑了。

然後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用他感興趣的事情吸引他,讓他忘記生氣的事。我在他面前也會盡量剋制自己的脾氣,不想給他做一個不好的示範,被他模仿。

我還用過“創造機會讓孩子另眼看待自己”的技巧。孩子在3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開始想獨立、自己做決定。這個時候的孩子也開始有物權意識,不太願意分享。

我常常會創造機會讓他分享,每次給他吃的,就會提醒他和爺爺奶奶分享。他從開始不願意,到提醒後勉強去分享,到現在主動分享。有時候還會跟我說,要把吃的跟爺爺奶奶分享。

如果在他剛開始不願分享時,我批評他,他可能就會給自己下一個“不願分享”的定義,就會變得真的不願意分享了。還好我沒有給他亂貼標籤,使他順利地度過了那個“物權意識萌芽”的階段。

我還會用“記住孩子那些特別的時刻”的技巧。他做數學題不太順利,還曾經對我說過:“我什麼都還可以,就是數學不好”的話。

我當時馬上對他說:“你的數學可以啊,你很小就會數到100了,還能倒過來數呢。這個數學題對你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本來就有難度。媽媽是給你接觸一下,讓你以後學的時候,不那麼吃力。現在做的困難,是很正常的。”

他雖然還是不太喜歡數學,但也不會太排斥,每次要他做數學還是願意配合的。

用過“當孩子又按照原來的方式行事時,表達你的感覺和期望”的技巧。孩子還不太懂得說話的禮貌,有時候語氣不太好,有時候沒有喊人,有時候沒有用禮貌用語。

我提醒多次後,他有時候還是不記得,我就會說:“說話要有禮貌哦,要用‘請’字。你可以對爺爺說,‘爺爺,能幫我拿一下……嗎?’”。這樣提醒幾次後,他現在越來越知道用禮貌用語了。孩子還小,一切都還在學習中。

以上就是我使用親子溝通技巧的實例。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3

談起跟孩子溝通的問題,很多家長會覺得,這有什麼技巧?不就是和孩子說話嗎?我每天都在和孩子溝通啊,送他上學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學習的時候....我總是告訴孩子很多。記得一位來諮詢的十六歲男孩媽媽說,:“我每天都想跟孩子聊聊,但是他根本不想和我說話,我只好每天在孩子上學前跟他叮囑幾句,可是他好像不太喜歡聽。”這位媽媽說,孩子剛上學的時候還願意跟她說說一些學習的事情,但是慢慢的孩子就單方面拒絕跟她交流了。

而我在跟這位媽媽溝通的時候,發現她的言語中傳遞的是慢慢的焦慮的情緒,和不恰當的言辭,言語中不時夾雜着:

“我說的這些都是爲他好啊!”

“我讓他好好學習把名次提高也是爲了以後升學能夠順利些......”

“他不好好吃飯,餓壞了怎麼辦?”

……

大家看到這些話語,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我們平時跟孩子交流的時候,也多是想到什麼就直接傳遞給了孩子,而且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這位媽媽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所以孩子會很反感。記得有句現在網上的流行語“世界上有一種冷叫你 媽媽覺得你冷”就是這樣的一種感受。

常聽不少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聽話,好好地同他講道理,他卻不以爲然,道理比你還多,有時還把我們父母的話看成是沒有意義的嘮叨,總之一個字——煩!父母爲孩子煩,孩子嫌父母煩。這樣,父母和孩子能坐下來交流纔怪!

但問題出在哪裏?這是問題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還是溝通方法的問題?

也許孩子不是一點問題沒有,但更多的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父母內心的擔憂和語氣的急促,使談話變得不講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緒的宣泄,如此,便容易使聽者產生排斥、逆反心理,溝通被迫受阻。尊重和信任是溝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和完成。這一基礎意味着溝通雙方是平等的,代表着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納的,如此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

什麼是有效溝通?

有效溝通大多被應用在企業管理上,這也是作爲管理者必備的一項素質要求。對於我們家長來說,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管理就是我們的溝通目標,而有效溝通就是必備的素質之一。溝通不善,會出現交流障礙,造成誤會和曲解,有效溝通是孩子和家長雙方語言和情感交流的橋樑,幫助你雙贏解決問題衝突,輕鬆實現目標方式。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 第4張

在講家長和孩子如何有效溝通的方法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甚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衆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着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着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爲甚麼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現場的剛纔還笑的東倒西歪的觀衆,此時都沉默了,因爲他們這個時候才真正的聽懂了孩子的話。

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

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

1、聽話不要聽一半;

2、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大家看完這個故事後,就能夠了解,有效溝通的第一技巧:善意的聆聽

你是否誠心交流,並且是否能夠善於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並進行有效表達,不僅包括理解孩子的處境、思想狀態、同時包括維護孩子的自尊,加強孩子的自信,再請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聆聽期間,雙方應相互正視,相互傾聽,神情專注。不要左顧右盼,不要有一些不必要的小動作,更不要漫不經心的對待,不要在孩子說話時喋喋不休的插嘴,尖酸刻薄的評價,這些都不是好的傾聽表現,

真正的溝通高手是一個熱衷於聆聽的人。善於傾聽,纔是父母對於孩子最基本的素質。如果你在聽孩子說話時,可以聽懂他話裏的意思,並且能夠心領神會,同時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思而予以迴應,表示你掌握了傾聽的要領,那麼跟孩子的溝通也會更加有效。

有效溝通第二大技巧:良好的情緒

作爲父母在溝通中要儘可能地避免使用太強烈的詞彙。不要在生氣時溝通,有的家長因爲暴怒的情緒無法控制自己,容易語無論次,說很多傷害到孩子心靈的話。當父母陷於不良情緒中的時候,是無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這時候的“溝通”,往往是父母發泄了情緒,卻給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如果你經常說:“你讓我很難過”;“你傷了我的心”;“你把我逼瘋了”。這容易讓孩子產生被指責的感覺,很容易使孩子反感,也許還會讓孩子反脣相譏:“是你自己要生氣的”,或“你難過可不干我的事”。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反應沒有辦法負責,就不要在這個時候指責孩子,因爲你這個時候的狀態是不適合進行良好溝通的。

父母的語言,總是表達着父母的情緒、心態。幼小的孩子,雖然語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對於情緒卻十分敏感。即使是襁褓中的嬰兒,聽不懂媽媽的話,但是媽媽說話時是充滿耐心的關愛,還是很不耐煩的厭倦,小嬰兒都能體會。

如果爸爸把在單位裏的不公待遇的情緒帶到語言中;如果媽媽把在家庭中的疲憊感或者對配偶的不滿帶到語言中;這都是你們自己的情緒問題,你的言語中的破壞性情緒孩子是無法理解的。孩子只是聽見父母對自己的批評,要麼是心裏不服激起強烈反抗,爆發親子矛盾;要麼是照單全收無限懊惱,減低對自己的評價。

與孩子說話,父母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很多父母因爲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當看見孩子一些不如人意的表現,着實的着急,恨鐵不成鋼就會出現焦慮情緒。焦慮的情緒會傳染,會增加孩子的情緒波動,更難以專注於自己的發展。

欲速則不達,人處於焦慮狀態中,不要說發揮潛能,往往連原有的能力都無法正常發揮。父母對孩子的焦慮,常常讓孩子對自己有更多的負面評價,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好父母最要緊的功課。

有效溝通第三大技巧:準確的表達

成人面對幼兒完全按照自己的語言習慣這樣表達,就很難保證有效溝通。孩子根本沒有聽懂,自然沒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因此,父母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儘量把話說得明白準確,少繞彎子。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個小事例,你們就可以感受到語言的準確表達有多重要了。

小強的媽媽對他說:“你可真懶,你這是什麼學習態度呀?”。這樣說小強會摸不着頭腦,心裏還會犯嘀咕:我又犯什麼錯誤了?

但如果如果媽媽換種方式來表達:“小強,最近三天,你連續三次作業都寫到10點了,可以說下爲什麼嗎?”這樣你要表達的意思就具體清楚了,小強就知道是講什麼事,知道你需要跟他溝通的是寫作業慢的原因。

同樣,如果您想表揚一下孩子說:“小強,你的學習真棒!”。你用這樣的方式表揚小強,他定會不痛不癢的。

但是你如果這樣說:“小強,媽媽對你昨天寫作業的表現非常滿意,這樣做節省了1個小時的時間”。這樣小強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他能夠明確知道學習方法對自己的重要性,也知道尋找更好的學習途徑,自我成長。

父母平時對孩子說話,語言越準確越好。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親子溝通的有效性,確保孩子聽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

有效溝通第四大技巧:巧妙的說話

說話的內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內容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使成年人也會有這種感覺,更何況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沒有能力分析父母說話的良苦用心。父母如果對自己的語言方式作些講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會大不一樣。如果你想看到一件事情的結果,你就要把你想要的結果表達給對方。

比如,你想讓孩子幫你洗碗。如果你說“你去把碗給我洗了”,這種命令性的言語總是讓人不舒服有抗拒感。同樣的意思換一成巧妙的表達:“如果有人幫我洗碗,我會很高興”,那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說,如果直接要求別人做某件事,通常會遭到拒絕。但如果你清楚地說出你希望的結果,對方就會知道怎麼做,還會樂意去做。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親子溝通,也適合夫妻之間的良好表達。

我們還可以巧妙餓使用反向表達和反向思考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語言:

比如,你這麼問孩子:“作業還沒有做完嗎?”,他肯定會說“沒有,還差一點!!”這可不是您想要的結果。但若換句反向表達或反向思考的提問方式,說:“作業全做完了吧?”。那麼孩子也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我已經完成了多少,離全部還差多少。

家長要做一個彈性溝通者,談話中就要避免使用“但是”、“不過”,這樣的詞語。我們經常跟孩子說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之類的話後,很容易會再加上“但是”或“不過”這樣的字眼。如果使用這些字眼,你給孩子的印象,就是你認爲他的觀點在你的眼中是“錯的”,或者不關注他所說的問題。

舉個例子,如果你說:“媽媽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這句話的意思讓人聽起來就變成“你說的沒有道理”。

如果把“但是”換成“也”,這麼說:“媽媽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我這裏也有一個很好的主意,不妨我們再討論討論?”。

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樣聽起來就舒服多了呢?不同的說話方式,能夠獲得不同的溝通效果。這就是說話的藝術和技巧,我們作爲父母首先要學會這種有效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跟父母交流的輕鬆和愉快,而不是出現了不滿或者牴觸的情緒。

有效溝通第五大技巧:真誠的讚美

人性的弱點是喜歡批評人,卻不喜歡被批評;喜歡被人讚美,卻不喜歡讚美人;因此,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如果把我們親切的眼神帶給對方,冷漠就會因此而消失。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甲乙兩個獵人,有一天他們都打了兩隻野兔回家。

甲的妻子看見甲後冷冷的說:“就打到兩隻嗎?”。甲聽了心理埋怨到:“你以爲很容易打到嗎?”。第二天甲照常去打獵,但這次他故意兩手空空回家,讓妻子覺得打獵是很不容易的事。

而乙的情形正好相反。乙的妻子看見乙帶回兩個兔子,驚訝的說:“哇,你竟然打了兩隻?”,乙聽了心中大喜,洋洋自得地說:“兩隻算什麼!”。第二天,乙也照常去打獵,這次乙卻帶回了四隻兔子。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啓示:父母一副冷漠的面孔和一張缺乏熱情的嘴是最令孩子失望的,他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而發自內心的真誠讚揚,卻能給孩子帶來快樂,會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在孩子做的好的時候,家長會習慣性的誇讚:“寶寶你真棒!”那麼孩子聽多了這樣不走心的誇獎,其實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800字左右 第5張

如果小明和小蘭兩個孩子在爭奪玩具,小明看到小蘭哭了,就把玩具讓給了她,這個時候你一句誇獎:“你真棒”,可是沒辦法撫慰孩子的內心的。不如說:寶貝,你能夠跟妹妹分享玩具,你很爲他人着想,真是個好哥哥(具體,讚美孩子的品質,讓孩子明白自己被誇獎的意義,這才更真誠)。

很多年幼的寶寶都喜歡吃飯的時候把筷子扔在地上,如果你總是馬上批評,說

"這樣可不好,不要這樣做。”他就會很生氣,也並沒有改變行爲的意願。如果你

試着說:“我家寶寶最懂事了,知道筷子是不可以扔在地上的。”那麼你多觀察下,是不是他會順着你的意思,就真的不再扔筷子了。

這就是所謂批評什麼得到什麼,而讚美什麼得到什麼。好的讚美開始於細節,有細節說明你用心,仔細,真正地關注孩子。所以,爸爸媽媽要在讚美孩子的時候多放一份用心和真誠在裏面。

以上五個技巧,就是我今天要教給大家的。希望在生活中家長們巧妙的去運用,跟孩子良好而有效的溝通,讓我們的孩子無論是在年幼的時候,還是在進入青春期後都能願意跟我們交流,把自己的心裏話對你說出來,成長爲一個心理健康,學習優秀的孩子!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