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不開心時心情有一種無助加無奈的感覺,像是飄蕩的炊煙。小孩子不開心,可能是家長沒有順從了寶寶的心理。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分享小孩不開心的圖片。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1

1、對尚未有是非觀念的小小孩來說,表達情感方式,多從模仿與觀察中學習。當爸比媽咪與寶寶嬉戲時。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

2、若小寶貝對大人出現無意識的攻擊或揮拍行爲時,父母沒有適當予以制止與教育,就會造成寶寶 “誤以爲” 可用 “打人” 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開心或喜歡的心情。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 第2張

3、父母親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帶來深遠影響。以孩子學步期中常見的 “跌倒” 爲例,若因怕孩子難堪、傷心,而把跌倒當下的失誤,歸咎於如地板等外力。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 第3張

4、會讓孩子養成 “不開心 = 別人的錯”這項錯誤認知,日後面臨不順心,就會養成以 “報復” 手段來解決問題。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 第4張

5、當寶寶的攻擊行爲出現時,除了釐清原因之外,千萬不可用以暴制暴態度教育下一代,應以充分溝通錯誤爲先,並予以適度開導安撫,才能真正對症下藥,有效扭轉孩子歪曲的人格。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 第5張

6、在處理糾紛的過程中,別以爲孩子還小,家長就能敷衍了事。除了明訂規則,幫助孩子判斷對錯;面對寶寶犯錯,在告誡之餘,應適時站在孩子的立場替他著想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2

1、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

認真地聽孩子講述事情的'整個過程,是你給他提供幫助的重要前提。聽完孩子的訴說,你可以說:“這樣肯定讓你感到非常難受。”這時,父母不要做任何判斷,先直接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這樣可以讓孩子感覺找到了心理依託,就會很信任你。

2、和孩子商討對策

你可以開導你的孩子,比方說:“我記得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有過。”爲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爲被別人戲弄、嘲笑是非常孤單的事情,當聽說你小時候也有過同樣的經歷,會讓他覺得自己不那麼孤立,同時他也會願意繼續聽你說下去。這時,千萬不要認爲你已經可以告訴他應該怎麼做了,你應該鼓勵孩子自己解決,“我們該怎麼辦呢?”因爲在孩子自己成功地解決問題時他纔會有成就感,這能幫助他樹立起一種自信心。

3、給孩子心理支持

或者你也可以站在戲弄者的角度,通過某種方式告訴孩子:“孩子,也許你很難相信,其實他們也有不開心的時候。”爲什麼要這麼和孩子說呢?因爲這可以使孩子認識到那些人自身也是有缺陷的,他們並不是那麼可怕,他們也有傷心難過的時候。

4、細心觀察瞭解孩子

你可以問:“孩子,你需要媽媽爲你做什麼呢?”孩子也許需要,也許不需要,因爲他們可能會覺得家長的介入會把事情弄得很複雜。但是作爲一種選擇來提供,這是很重要的。一些孩子對於別人的玩笑過於敏感,如何與你的孩子溝通取決於你對孩子的瞭解程度。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3

表現一:孩子是否不愛交流,沒有活力

相關的心理學研究以及精神研究學者們認爲,假如個體處於一種比較消極的心境,那麼其對於各種事物的興趣以及本人的活動量都會明顯的減少,是一種肉眼可見的活動的減少。

一般遭遇生活當中消極影響的人們都會感受到這種變化,更不要說被抑鬱症折磨的人們了。

他們的生活就像是變成了黑白色的,身邊的任何事情都不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好像任何東西都不會激起他們心中的任何一點波瀾。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着他們會一言不發,斷絕與外界的聯繫。

他們依然會進行最基本的交往,會和身邊的人交流。

但是不會將自己內心過多的想法袒露給他人,除了不得不進行的社會互動,幾乎不會與外界的人們進行過於明顯的交流。

對於活潑的孩子來說,這種行爲應該是十分明顯的,也是相對比較容易被發覺的。

表現二:孩子是否不願意吃飯,失眠

因爲孩子處於正在長身體的階段,所以往往孩子的常態是,“吃得香、睡得足。”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 第6張

大多數孩子都會比較樂意吃飯,尤其是各種深受孩子喜愛的味道鮮明的、口味獨特的食品。

在休息上也是,俗話說:“年少不知愁滋味。”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生活是十分單純的,除了上學和玩就是休息,沒有太多的煩心事,所以往往入睡會很快。

但是身患抑鬱症的兒童就會思考很多不屬於他這個年齡的事情,導致徹夜難眠。

表現三:孩子是否自暴自棄

未成年人,尤其是孩子,處於一個十分天真、對自己的認知尚不客觀的年紀。他們一般都是活潑的、上進的、自信的,大多數孩子都會十分積極樂觀。

即使是偶爾遭遇打擊與挫折,他們也會很快地從中走出來,然後繼續自己的生活。

小孩不開心的圖片 第7張

但是假如孩子會十分在乎某些事情的成敗與得失,並且會對自己失去信心,那麼就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態可能出現問題了。

  表現四:是否會處於一種表面的快樂之中

我們在社會生活當中顯露出的狀態,尤其是對外表現出的狀態,與自己內心真實的狀態往往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所謂:“人間的悲歡各不相同,我只是覺得他們很吵。”

但是孩子由於涉世未深,社會閱歷並不是特別豐富,所以往往不善於用各種假象去僞造自己當下的情緒。

所以一般會表現出與自己內心狀況相符的表情。

然而,一旦我們發現孩子在背後獨自一人時會顯得與平時表現出的狀態不一樣,我們就可以去觀察,其究竟是否是一種“表面”的快樂,就像戴着面具一樣。

這種情況是比較棘手的,需要及時地幫助他們調整心態。

雖然如今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也走入了“抑鬱症”的陰影之中,但畢竟如今的科技及醫療手段日漸發達,我們也不用像之前一樣,始終被病情所折磨。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