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6到12歲兒童的心理髮展情況

6到12歲兒童的心理髮展情況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到12歲兒童的心理髮展情況,孩子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而且孩子的心理情況是很重要的,爸爸媽媽需要多多注意的,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6到12歲兒童的心理髮展情況。

6到12歲兒童的心理髮展情況1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根據艾裏克森的理論,主要的危機是勤奮與自卑。

這是他們剛剛進入一個密集學習各種社會技能,各種文化知識的時期,他們越來越在意自己在學校的表現和周圍的同伴對自己的評價。

也就是說兒童從6歲到12歲,也就是小學這6年,孩子基本上是在學校這個羣體當中生活的,他要通過個人努力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學習勤奮才能拿到好成績,學習不勤奮就拿不到好成績。

所以如果孩子拿到好成績,得到社會的認可,他就會很自信。但是如果他拿不到好成績,自己又不夠努力,可能他就會陷入到自卑中。

所以孩子在成長階段非常希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如果能夠被看見、能夠被激勵到,他就會更加的勤奮,所以在孩子6~12歲的階段,我們最主要的目標是去培養孩子的那份自信心,這是非常關鍵的。

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作爲家長不僅僅要去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要去用心的陪伴,去做到賞識教育、多關心、少責罵。

典型表現1關於學校學習和成績

孩子在這個時候開始進入到他人生當中的學業階段了,小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學習水平與他學前期的家庭教育質量是非常相關的。

其實很多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成績都不是很好,也可能是因爲他們的年齡比較小,發育晚,各方面發育程度與學業要求不相符合。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好的情況,那麼就不要只是嚴厲的批評孩子,認爲這是不夠努力的結果。

如果經過努力成績依然明顯落後,那麼父母就要細心觀察,多和老師溝通,找到具體的原因。

看看孩子上課聽講是否不認真,手部肌肉的鍛鍊是不是不夠好,影響到了他寫字或者是不是視力不太好,整體發育稍晚的話也不是什麼壞事,然後再來想對策。

所以更關注的應該是成績背後的原因。

同時,作爲父母,我們要鼓勵孩子,即便小學的時候在學業上沒有做到更好,也要讓他們感受到努力和結果之間的關係,而且在人生的階段要繼續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

同時因爲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是剛剛進入到學習的階段,我們首先要保護的是他的學習興趣,同時要讓他知道學習是在爲自己的未來鋪路,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我們也可以陪伴他們找到更好的、更適合的學習方法。

同時我們還要告訴孩子,學習不是爲了和別人競爭,同時我們大人在心裏面要放下與別人的比較,一定要看見孩子的學習其實就是在不斷的超越自我。

6到12歲兒童的心理髮展情況

其實都是在幫助你找尋到孩子更適合的方法,同時讓我們秉承着愛陪伴着孩子度過學業的最初階段。

典型表現2孩子在學校因爲紀律問題被老師批評

平常我經常聽到有一些老師或父母,提到很多孩子或者是一些好動的孩子,上小學之後最大的問題不是學習吃力,而是他們的自自控、自律的能力比較差,經常因爲紀律的問題被老師批評,那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改進呢?

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是非常需要家長逐步提升他們的自控力的,這種能力,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從入園前的家庭教育中做起,幫助孩子在點滴的'日常生活中鍛鍊。

孩子入園、入學其意義之一也正是在於他需要在集體的環境當中去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爲,以照顧到他人和環境的需要,從而成長爲社會性的人。

如果我們不去做這些,那就錯失了幫孩子提升自控能力的機會,妨礙他的成長。

這些幼兒期所錯過的沒做好的,在小學時期就會體現出來,表現行爲控制能力不夠、紀律差,有時還會進而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自尊。

1、與孩子一起玩一些需要專注的遊戲,看一些可以提升專注力的書籍。

比如說這種《視覺大發現》或者說是《迷宮》,都是讓我們的孩子找尋圖片當中的一些線索,這樣的書籍是可以讓他們提升注意力的。

再比如說搭積木、搭樂高、拼圖,這些也都是在讓我們的孩子專注的做事情。

有些孩子可能比較好動,這種比較靜的遊戲他可能不是特別喜歡,我們可以陪他們一起玩。

孩子們最享受的其實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遊戲,所以這種動靜相結合,相互交替的方式更加適合於我們孩子成長。

2、跟孩子玩各種遊戲的時候提出來一些挑戰

設置些難度,然後提升他們的一些抗挫能力,同時讓他們在這個過程當中耐心堅持。

我曾經在果果5歲的時候帶他去走過沙漠徒步,我們走了18公里,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是能感受到的,孩子其實是非常有力量的,他需要我們大人去保護好,而且需要被看見。

3、孩子自我管理

在生活中讓孩子們多去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提升自己管理的能力。

而且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鼓勵他,你是怎麼做到的,然後讓他逐漸知道我就是一個自律的孩子,我就是一個有自控力的孩子,逐漸增強他的自信心。

對於小學生來講,我們除了可以做這些之外,還要跟他們提前講清楚在學校當中的一些規矩和道理,然後正面解釋學校當中的規則,不要讓他討厭這些規則,讓他明白其實這些規則也都是來幫助我們的。

要讓他知道上課的時候怎麼樣提升自控力,也可以讓他想一些好辦法。

比如說我們在筆袋上貼個小貼畫,提醒自己上課不要隨意講話。

如果是精力比較旺盛,好動的孩子的家長,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需要有一定的信心和耐心,持續的去努力。

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如果你和孩子之間的鏈接在、愛在,其實一切都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不要對孩子有不符合年齡的這種期待,也不要讓他有不符合年齡的依賴,我們要讓他們逐漸做到獨立自主、自控、自律,我相信孩子的未來就一定會不可限量。

同時我們也要相信,孩子其實每天都在長大,在變化,他的自控能力是可以在你的幫助下一點點提高的。

一個人越是在年幼時,他發展的越是他生命內核的東西,年齡越大發展的越是外圍枝結的部分,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他們在6~12歲年幼的時刻。

6到12歲兒童的心理髮展情況2

沒想到6-12歲是心理成長期

首先6至12歲的時候,容易產生性問題。

在中國對於性教育總是比較隱晦的,其實在六到12歲的時候,是他們對性慾望隱藏最強的時候。如果不想你的孩子產生性偏離,那麼你就一定要正確地引導孩子的性教育。

其次培養孩子的興趣。

受過教育的父母都應該知道在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六到12歲的時候,他們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如果你能夠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這對孩子的今後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過度地要求孩子也會讓孩子壓力倍增,適當地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才能夠讓你的寶寶更加優秀。

6到12歲兒童的心理髮展情況 第2張

再次引導孩子懂得合作意識。

在這個年齡段,許多孩子會隱藏自己的性意識,俗話說:異性相吸,同性排斥。所以家長在孩子6至12歲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合作意識,這樣才能夠避免孩子出現早戀的情況。

孩子的成長並不會一帆風順,家長一定要在學習中教育自己的寶寶。在六歲之前就要給自己的寶寶立規矩,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成爲國家棟梁。

6個技巧,預防孩子心理問題

如果孩子已經確診,那就按照醫生的要求接受規範治療,同時做好家庭護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恢復環境。

另外,家長們也可以通過下面6個方面的改變,守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更快樂地成長。

1、學會傾聽

家長的忽視和不理解,往往是造成悲劇的根源。作爲家長,你是否真的瞭解孩子?你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麼?他最近在想些什麼?

請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相處,多一點傾聽,少一些說教,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理解,建立更融洽的親子關係。

2、心理教育

很多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心理健康的發展。

家長要幫助孩子主動了解和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科學的減壓方法,引導他們在自我調適不能緩解時,積極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3、教養方式

教養方式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忽視型、放縱型和專制型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往往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而權威型的家長,則懂得采用民主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他們會對孩子的成長投入更多的愛和關注,既對孩子有要求,也懂得理解和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更加自信和獨立,待人友善,熱愛生活。

4、堅持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起到減壓作用,一起運動還可以促進親子關係。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體狀況和興趣愛好,制定切實可行的運動計劃。儘可能抽出週末、晚上的時間陪孩子一起進行慢跑、球類等有氧運動。

運動要循序漸進,避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運動前要熱身,減少運動中受傷的風險。

5、規律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保證孩子每天精神狀態、學習狀態的基礎,而經常睡眠不足的人,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是平常人的數倍之多。

因此,家長要督促孩子每天按時睡覺起牀,保證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

孩子的睡眠時間,可以參考“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建議:

6、均衡飲食

飲食和營養不僅維持着我們的身體活動,而且對情緒和心理健康也有重大影響。研究表明,不良飲食與包括焦慮和抑鬱在內的情緒障礙,以及其他神經精神疾病,存在着強烈聯繫。

對於孩子的日常飲食,家長要做到食物多樣,合理搭配,保證孩子有均衡的營養攝入,烹飪時減油、減鹽、減糖。

其次,要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三餐有規律,不暴飲暴食,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和零食和甜食,平時多喝水。

6到12歲兒童的心理髮展情況3

1、兒童青少年6大常見心理問題

1、抑鬱症

抑鬱症就像一個隱形殺手,它難以被察覺,卻對孩子傷害極大。

現實中,有不少孩子深受抑鬱症的困擾,卻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被當作是青春期的“叛逆”,小孩子的“矯情”,從而錯過了治療機會,最終引發悲劇。

統計顯示,抑鬱症導致的自殺行爲是15歲至29歲人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車禍

典型表現:

1、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抑鬱悲觀;

2、思維遲緩、反應遲鈍,言語減少;

3、興趣、精力減退或快感缺失,什麼事都不想做;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記憶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能力越來越差;

6、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爲;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2、焦慮症

焦慮不止屬於成年人,孩子也可能深受其擾。

焦慮症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以過度、持續性的擔憂和恐懼爲主要表現,還可能伴隨心律加快、呼吸加快、出汗、發抖、虛弱、疲倦、睡眠困難以及腸道問題等軀體表現。

焦慮症可以細分爲很多種,對於孩子來說,最常見的主要是分離性焦慮、過度焦慮反應和社交性焦慮。

典型表現:

1、分離性焦慮

表現爲與親人分離時深感不安,擔心親人離開後會發生不幸,親人不在時拒不就寢,拒絕上幼兒園或上學,勉強送去時哭鬧並可能出現頭痛、腹瀉、嘔吐等軀體表現。

2、過度焦慮反應

表現爲對未來過分擔心、憂慮和不切實際的煩惱。比如擔心學習成績差、怕黑、怕孤獨,常爲一些小事煩惱不安、焦慮。患者往往缺乏自信,對事物反應敏感,並伴有失眠、記憶力減退、腹痛腹瀉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

3、社交性焦慮

表現爲與人接觸或處在新環境時出現持久而過度的緊張不安、害怕,並試圖迴避,恐懼上幼兒園或上學,有明顯的社交和適應困難。

3、學習障礙

孩子厭學逃課,考試成績跟不上,未必是態度問題,也有可能是因爲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是指在接受正規教育的條件下,智力正常的孩子在聽、說、讀、寫、計算、思考等學習能力的某一方面或幾方面表現出明顯困難,因此難以適應正常的學習進度和要求。

學習障礙包括閱讀障礙、書寫障礙、數學障礙等。造成這些障礙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認爲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個人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家庭社會等環境因素。

典型表現:

1、 孩子的智商不差,但某些學習表現卻遠不如同年齡的孩子;

2、 孩子很想學,也很努力,但學習表現卻還是不理想;

3、 孩子有學習困難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一學期或一學期以上);

4、 孩子需要特殊的學習方式才能學會(例如:將文字畫成圖像才能理解)。

4、多動症

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作業不認真,也未必都是品行問題,很可能是由於多動症。

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起病於兒童時期,以注意缺陷、行爲多動和情緒衝動爲主要表現的神經發育障礙。

多動症的患者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學習、行爲及情緒方面有缺陷,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常常讓老師和家長感到頭疼。

典型表現:

1、注意缺陷:注意力不集中,保持專注的時間很短,經常心不在焉,丟三落四;

2、活動過多:很難保持安靜,小動作很多,不分場合的嬉戲打鬧;

3、情緒行爲衝動:做事全憑興趣,沒有耐心;要求必須立刻滿足,否則就哭鬧、發脾氣;情緒不穩定,容易過度興奮,做出攻擊行爲;

4、學習困難:由於注意力無法集中,難以適應正常的學習進度和要求。

5、品行障礙

品行障礙是發生於18歲以前的兒童和青少年反覆出現的持久的違反與年齡相適應的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侵犯他人或公衆利益的一類行爲障礙。

這些異常的行爲也被稱爲反社會行爲,主要表現爲兒童期的說謊、逃學、打架、破壞行爲、攻擊他人、偷竊、欺詐等品行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療,成年後很可能會發展爲人格障礙,把孩子引向歧路。

典型表現:

1、反社會性行爲:指一些不符合道德規範及社會準則的行爲表現,如偷竊、搶劫、縱火、破壞他人財物等;

2、攻擊性行爲:攻擊他人或動物,傷害、毆打、威脅、恐嚇他人等;

3、對立違抗性行爲:經常逃學、儘管父母反對,仍經常在外過夜等。

6、遊戲成癮

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越來越多,無數家長爲此而困擾,卻感到無能爲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遊戲成癮(遊戲障礙)是指一種持續或反覆地使用電子或視頻遊戲的行爲模式,表現爲遊戲行爲失控,遊戲成爲生活中優先行爲,不顧不良後果繼續遊戲行爲,並持續較長時間。

典型表現:

1、完全專注遊戲;

2、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6到12歲兒童的心理髮展情況 第3張

4、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即使瞭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時間;

8、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因爲遊戲而失去或可能失去學業和社交關係。

3個維度,幫你判斷孩子心理健康狀態

上面提到的這些心理問題,表現涵蓋了方方面面,但家長們還是可以藉助三個維度的觀察,來進行早期識別,防患於未然。

1、觀察孩子的習慣

主要從日常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睡眠、學習等有沒有出現異常。

2、觀察孩子的行爲

看孩子的行爲是否符合常態,如果與之前不同,與其他的同齡人明顯不同,比如突然變得孤僻,不愛說話,甚至沒有原因的哭泣等等,都需要引起重視。

4、觀察孩子的情緒

如情緒表現爲焦慮、低落、愛發脾氣,這些可能是青春期逆反的表現,也可能是某些心理問題的前兆,家長需要注意識別,合理引導。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薦:

1、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2、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25種以上。

3、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4、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

5、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6、每週吃魚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類280-350g,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g。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個小孩,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心懷希望,向陽生長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