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制度就是在人類社會當中人們行爲的準則。那麼制度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消毒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1

(1)在護理部的領導下,成立科室安全質控小組。

(2)定期組織科室工作人員進行法制法規、消防知識等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定期組織相關業務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保證工作質量。

(3)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確保常規器械滅菌合格率100%,防止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發生。

(4)消防設備有專人定期檢查和管理,並保證消防設備的性能完好。

(5)加強對各工作室的安全檢查,每日下班前,應仔細檢查各工作室水電設施及其它安全設施,做到防火、防盜、防水、防爆。

(6)做好假日前的安全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

(7)使用電機類各崗位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操作程序,防止意外。

(8)工作區域禁止吸菸,禁放易燃物品及遠離火源。

(9)消防通道保持通暢。

消毒管理制度2

爲做好校園疫情防控,各學校積極籌備衛生清潔消毒物資,爲開學和開學後日常防疫工作做好了充分準備,一定要規範儲存、使用和管理,做好相關安全工作。

1、清潔消毒物資包括消毒劑和消毒器材。消毒物資存放在學校專用存放地點,場所應選擇在有監控覆蓋的地方,並離開學生活動區域。

2、存放地點應當符合有關安全、防火規定,設置相應的通風、防爆、防火、防雷、報警、滅火、防曬、除溼、消除靜電等安全設施。

3、存放場所封閉管理。存儲倉庫要懸掛警示標牌,設置警界線等隔離措施。

4、物資應當分類分項存放,堆垛之間的主要通道應當有安全距離,不得超量儲存。

5、將安全管理制度、每種消毒劑安全使用說明在存放場所放大張貼。

6、安排專人出入庫管理,建好物資管理臺賬,包括來源(接受捐贈、購買)、數量、購買(接收人)、入庫時間等。

7、物資出庫做好登記,對使用人、使用時間、使用量等詳細記錄。領取和歸還均雙方簽字確認。

8、向使用人發放消毒用品時,應附送簡練表述的安全注意事項。

9、使用人要做消殺情況記錄,包括消殺時間,區域(面積),可在歸還物品時記錄備案,存在問題及時向主管人(保管人)反饋。

10、消毒劑(粉、片、液)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配比、使用,嚴格遵守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11、消毒劑和消殺用具應即用即還,或每日取還。不應在固定存儲場所以外其他地方存放。

12、管理人員要定期查看,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明確負責人和檢查人。

13、消殺要適時、適度、適量,防止過度消毒引發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

學校公佈制度時,應同時公佈責任人(儘量雙人管理),以確保制度落實。

消毒管理制度3

一、設置獨立的餐用具清洗消毒間、保潔間。清洗、消毒保潔設備設施的大小和數量應能滿足需要。

二、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應專用,與食品原料、清潔用具及接觸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開。

三、每餐次收回的餐用具,應立即清洗消毒,不得隔餐隔夜,並詳細填寫每餐次的消毒記錄。

四、餐用具採用煮沸或蒸汽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鐘以上。紅外線消毒一般控制溫度120℃以上,保持10分鐘以上。洗碗機消毒一般控制水溫85℃,沖洗消毒40秒以上。

五、不宜使用物理消毒的餐用具可採用化學消毒方法。清洗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消毒液濃度、消毒時間必須嚴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說明進行。餐用具清洗消毒工序合理,按“一刮二洗三消毒四清洗五保潔”的順序操作,化學消毒後的餐用具應用淨水衝去表面殘留的消毒劑。

六、餐用具消毒前必須清洗乾淨,消毒後的餐用具表面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無泡沫、無不溶性附着物。

七、消毒後的餐用具要自然濾幹或烘乾,不應使用抹布、餐巾擦乾,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八、消毒後的餐用具應貯存在專用保潔設施內備用,不得與其他物品混放。保潔設施應有明顯標識,定期清洗,保持潔淨。

九、清洗消毒結束,要清理地面、水池衛生,及時清理泔水桶,做到地面、水池清潔衛生,無油漬殘渣,泔水桶內外清潔。

消毒管理制度4

醫院消毒供應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嚴格執行衛生部(88)衛醫字第6號《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準》。

二、佈局合理,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劃分清楚,區域間有實際屏障,路線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潔,強制通過,不得逆行。

三、各種物品車有“污”“潔”標記,專車專用,分區存放。發放無菌物品的車用後用1:200施康i號消毒液擦拭後,方能進入無菌區,收污染物品的車,每次用後用1:200施康i號消毒液擦拭。

四、無菌物品儲存櫃,每日用含250-500mp/l施康i號消毒液擦拭一次。

五、各種包布(治療包、器械包等包布)一用一洗一更換,保證無缺損。

六、嚴格檢驗滅菌後成品的包裝和外觀質量,滅菌合格物品有明顯的滅菌標誌和日期、專人專櫃存放,在有效期內發放。

七、無菌物品一律存放於無菌室,註明名稱、滅菌日期、有效期(黴季5天,其它10天)

八、用儲槽或特製滅菌盤存放塑料和空針進行滅菌,放入壓力蒸汽滅菌鍋,先打開篩孔的藥板。

九、每日一次做滅菌設備檢查,每晨一次做b--d試驗,將b--d試紙歸檔備查。

十、每批物品滅菌處理完成後,按流水號登記入冊,記錄滅菌物品包的種類數量滅菌溫度作用時間和滅菌日期與操作者等,並將溫度時間記錄紙歸檔備查。

十一、有明確的質量管理和監測措施,每月一次,對空氣,無菌物品、物表、消毒液,手等進行細菌檢測,資料歸檔備查,每週一次對消毒液濃度進行測試。

十二、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拆除外包裝後移入無菌物品存放間,嚴格質量檢查,不得有包裝破損、失效、黴變,不潔淨的產品發放到使用科室,執行一對一發放回收制度。

十三、輸液器注射器由使用科室毀形,供應室統一回收處理。

消毒管理制度5

學校食堂使用的餐具,容器,用具不僅用量大,週轉快,而且與進餐者直接相關,如果餐具及容器,用具不潔,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通過就餐環節,病菌或病毒就會進入體內,造成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事故,食源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爲認真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和《傳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餐具消毒和管理制度。

一、餐具洗消程序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應當遵守國家制訂的操作規範及衛生要求,嚴格按照洗消程序進行消毒:

第一步是用熱水洗去食物殘渣水溫以50 ~ 60℃爲宜;

笫二步是溫水清洗,去除殘留油脂等(水溫以30℃左右爲宜);

第三步是消毒,笫四步是沖洗,即用清潔衛生的清水沖洗掉餐具上的殘留藥物;第五步是保潔,即將洗淨消毒後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潔設施內備用,以防止再污染。

二、餐具洗滌消毒人員應掌握的常用消毒方法餐具如何進行消毒呢?目前國內外餐具消毒方法一般有兩類:一類是物理消毒法,即利用熱力滅殺原微生物常用的有煮沸,蒸汽,紅外線等;另一類是化學消毒法,就是利用化學消毒劑滅殺滅病原微生物。但後一類有一定副作用,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國家對用於餐具的化學消毒劑實行嚴格管制,必須經省以上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審査批准方能生產、使用。

幾種常用餐具消毒方法的主要衛生要求:

(1)煮沸消毒法。消毒鍋應呈桶狀,鍋底稍平,水量適度,以竹籃盛裝餐具,當水沸時,將餐具放入其中,待水再沸時,取出備用,就是沸進沸出。

(2)蒸汽消毒法。這是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法多種多樣,有簡易蒸汽消毒法,鍋爐蒸汽法,電熱蒸汽消毒法等,一般要求消毒溫度在80℃上,保持30分鐘即可。

(3)滅菌片或Te-101片消毒法,按每片藥物兌自來水0.5公斤的比例配製消毒液,然後將洗淨的碗盤等餐具放入消毒液內,浸泡3-5分鐘。

(4)84肝炎消毒劑消毒法。用自來水配製成1%84肝炎消毒液即每公斤自來水加入84肝炎消毒劑10毫升廣將洗淨的餐具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5分鐘,取出備用,配製均用自來水,不得用熱水。

三、加強餐具洗滌消毒工作的管理

食堂指定人員負責餐具容器,用具洗滌消毒工作的曰常管理,做到消毒經常化。並可通過以下檢查方法檢查其工作質量:

(1)感官檢查。首先檢查洗滌人員是否按洗滌程序操作,有無弄虛作假,省略消毒程序;

(2)檢查消毒設備是否正常,如消毒池是否漏水,有無消毒液,消毒拒的溫度等;最後檢査備用餐具的衛生質量,一般來講,衛生質量較好的餐具應當是內外壁和底部無油膩,呈現本色。

(3)餘氯試紙檢查法。這是一種快速直觀的檢査方法,適用於使用氯制消毒的餐具,其靈敏度很高,殘留餘氯在50帥時也能檢出。具體操作法是取餘氯試紙一小塊,投入備用碗盤內接觸殘留液,數秒後進行觀察,若試紙變爲淡紫色或深藍色,表明該餐具已消毒,其顏色的深淺與消毒劑濃度的髙低相關,一般要求試紙呈深藍色,其餘氯濃度約爲300PPm,若試紙仍爲白色,證明該餐具未經消毒液消毒。

(4)細菌學檢查法。一般由國家食品衛生監督機構使用。

消毒管理制度6

1、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滅菌與監測工作必須由專人負責。

2、醫療機構應當對口腔診療器械消毒與滅菌的效果進行監測,確保消毒、滅菌合格。

3、滅菌效果監測採用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

4、工藝監測包括滅菌物品、洗滌、包裝質量合格;滅菌物品放置滅菌器的方法合格;滅菌器的運行程序正常。壓力蒸汽滅菌監測合格後在常規使用條件下做到每鍋工藝監測。

5、新滅菌設備和維修後的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應當確定設備滅菌操作程序、滅菌物品包裝形式和滅菌物品重量,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在設備滅菌操作程序、滅菌物品包裝形式和滅菌物品重量發生改變時,應當進行滅菌效果確認性生物監測。滅菌設備常規使用條件下,無菌物品每包化學監測,每月進行一次生物監測並做好記錄。

6、用包裝方式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環氧乙烷滅菌的,應當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

7、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應進行濃度監測和微生物污染監測。

濃度監測:對於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易揮發的消毒劑應當每日監測濃度,對較穩定的消毒劑如2%戊二醛應當每週監測濃度,使用頻繁應縮短監測時間並記錄。

微生物污染監測: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每季度監測一次,使用中的滅菌劑每月監測一次。

消毒管理制度7

一、醫務人員工作時應着裝整潔。診療前後應洗手,接觸傳染病患者後必須用消

毒液消毒,然後再用肥皂、流動水沖洗。

二、門診、治療室、換藥室、注射室,每天用用消毒液消毒,如被傳染病病人污

染則應立即用消毒液消毒。

三、體溫表用75%乙醇浸泡備用。

四、一次性注射器每人一針一筒,用後針頭及針筒毀形,並浸泡於消毒液。

五、壓舌板用後浸入消毒液溶液浸泡,清洗烘乾,再高壓鍋消毒。

六、消毒鑷子要專用,用後浸入消毒液。盛器要加蓋,盛器每週高壓消毒後更新

消毒液。

七、敷料、油膏紗布均用高壓消毒。

八、各種消毒物品應標明消毒人、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消毒有效期一般爲二週,

梅雨季節爲一週)及滅菌指示帶;消毒液不得超期使用,碘伏與過氧乙酸稀釋液有效期爲1天,含氯消毒劑爲3天,中性戊二醛爲3—4周。

九、高壓鍋消毒要求 消毒前先排盡冷空氣,壓力在20磅(120℃)維持15

—20分鐘。盛放容器要有透氣孔,包裝物品不宜過大,總容量不超過85%,物品間留有空隙。每鍋用化學指示劑鑑定,每月一次,用嗜熱脂肪芽孢生物指示劑檢查高壓鍋滅菌效果,並作記錄備查;高壓鍋要強檢。

門診部

消毒管理制度8

爲規範餐飲服務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工作,保障公衆餐飲安全,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設置專用的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專間及設備,清洗消毒設備設施的大小和數量應能滿足需要。

二、餐飲具清洗消毒水池應專用,與食品原料、清潔用具及接觸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開。水池應使用不鏽鋼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製成,不易積垢並易於清潔。採用化學消毒的,至少設有3個專用水池,採用人工清洗熱力消毒的,至少設有兩個專用水池。各類水池應以明顯標識標明其用途。

三、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餐飲具使用前應洗淨並消毒,不得使用未經清洗、消毒的餐飲具。不得重複使用一次性餐飲具。

四、餐飲具做到當餐回收,當餐清洗消毒,不得隔頓、隔夜。

五、餐飲具應首選熱力方法進行消毒,嚴格按照“除殘渣、鹼水(或洗滌劑)刷、清水衝、熱力消、保潔”的順序操作。使用化學藥物消毒的嚴格按照除殘渣、鹼水(或洗滌劑)刷、清水衝、藥物泡、清水衝、保潔的順序操作,並注意要徹底清洗乾淨,防止藥物殘留。

六、消毒後的餐飲具表面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無泡沫、無不溶性附着物。

七、消毒後的餐飲具及時放入保潔櫃密閉保存備用。盛放消毒餐飲具的保潔櫃要有明顯標記,保潔櫃應當定期清洗,保持潔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飲具要分開存放,保潔櫃內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八、採購使用集中消毒企業供應的餐飲具,應當查驗其經營資質,索取營業執照複印件、消毒合格憑證。

九、清洗消毒餐飲具用的洗滌劑、消毒劑等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和要求。

十、洗刷消毒結束,及時清理地面、水池衛生,及時處理泔水桶,做到地面無積水,池內無殘渣、泔水桶內外清潔。

十一、定期檢查消毒設備、設施是否處於良好狀態,採用化學消毒的應定時測量有效消毒濃度。

十二、專人做好餐飲具清洗消毒及檢查記錄。

十三、洗滌劑、消毒劑應存放在專用的設施內。

消毒管理制度9

一、學校各班級教室每日由值日生打掃衛生,辦公室每天安排工作人員值日對衛生進行清潔。辦公室和教室每天要有充足時間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二、由保潔人員每天負責進行公共環境衛生清潔。

三、學校後勤處安排專人定期噴灑消毒液或石灰水進行噴霧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和傳染。

四、消殺區域包括:樓梯樓道及周圍、各辦公室、廁所、沙井、化糞池、垃圾箱、垃圾中轉站等室外公共區域及宿舍。食堂消殺由食堂安排專人負責。

五、消殺工作每月進行一次,並填寫《消殺記錄表》。

六、定期做好滅“四害”工作,投放鼠藥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必要時掛上明顯的標識。

七、校園內無亂堆放現象,雜物及時清除,生活垃圾須日產日清。

八、隨時清除綠化帶雜草、紙屑、落葉、果皮等雜物,定時澆水、修枝、鬆土。

九、如發現校外、社區有類似“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病例,全校各部門按照“防非”、防治“禽流感”時期學校消毒制度進行責任區內的消毒工作。

十、如發現班內有類似“流感”、“禽流感”、“結核病”“手、足、口病”的現象,則班主任應及時做好監控和上報工作,並做好相應的消毒措施。

消毒管理制度10

爲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學校傳染病發生後的消毒工作,防止學校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蔓延,特制訂消毒制度。

一、消毒時光

每一天放晚學後,消毒人員對學校重點部位進行消毒。持續一週。

二、消毒範圍

學校所有教室(地面、桌椅、門扶手等)、走廊、宿舍、廁所以及手能夠觸摸的地方都要進行徹底消毒。

三、消毒藥品濃度配置、

使用1:100的84消毒液或用二氯異氰尿酸鈉每20克(1小袋)兌8000毫升水(濃度爲0.05%)。

四、消毒方式方法

放晚學後消毒員對地面、桌椅、門扶手先用消毒液進行第一遍擦拭,第二天早晨學生到校前再用清水進行第二遍擦拭。

五、消毒員設置

學校指派專人負責每一天消毒工作。學校分管領導監督、指導消毒員消毒工作。

六、消毒員要每一天將消毒狀況填入《學校消毒狀況登記表》。

消毒管理制度11

爲進一步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確保校園不發生重大疫情和聚集性發病,特制定學校清潔消毒工作實施方案。

一、物資準備

總務處負責採購電動噴霧器、噴壺、84消毒液、酒精、棉布等物資。

二、職責分工

1、班主任爲各班級責任人,負責班級內公共區域消毒工作。

2、各教師辦公室指定專人負責各辦公室消毒工作。

3、教務處負責各功能室的消毒工作。

4、總務處負責學部、辦公樓及校園內公共區域消毒工作。

5、餐廳工作人員負責餐廳及外圍公共區域消毒工作。

三、具體實施措施

(一)辦公室消毒

1、由各值日教師輪流進行開窗通風和衛生打掃,每日上午、中午、下午通風3次,每次至少30分鐘。

2、消毒人員用含有效氯濃度爲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徹底對教師辦公室進行消毒。

3、桌凳、門把手等日常接觸物品每日用75%酒精擦拭兩次,如果使用頻繁可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二)教室及功能室消毒

1、地面保持整潔,無紙屑、無雜物;桌椅、物品擺放整齊,無積灰、無紙屑、無雜物。

2、衛生工具擺放整齊,垃圾桶每日傾倒,不留垃圾。

3、用含有效氯濃度爲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每日上下午、晚各一次,徹底對各教室、功能室進行消毒。

4、每日通風至少通風3次,上午大課間、午飯、下午大課間,每次至少30分鐘。

(三)衛生間消毒

1、加強通風,及時清掃衛生間內所有垃圾和廢棄物。

2、用有效氯濃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門把手、水龍頭、自來水按鈕、洗手檯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噴霧器中進行空間及表面噴霧至溼潤,等待30分鐘後開窗通風,清水洗淨。

(四)室外場所消毒

每日對校園衛生徹底掃除,用含有效氯濃度爲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徹底對樓梯間、走廊等室外場所進行消毒。

(五)門衛室消毒

1、空氣消毒::首選自然通風,儘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或大新風,必要時使用化學消毒劑消毒。

2、環境物品表面消毒::對地面、牆面以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門窗、門把手、桌面、筆、垃圾桶等部位進行消毒,每天消毒2—3次。可選用有效氯濃度爲500mg/L的含氯消毒液30分鐘,消毒後用清水擦拭,去除殘留消毒劑,或使用75%擦拭消毒,消毒後開窗通風60分鐘後再進入。

(六)衛生室(保健室)管理

開學前

1、衛生室由校醫負責管理。衛生室管理制度、相關處置流程要張貼上牆。

2、對衛生室進行充分的通風換氣及所有物體表面消毒。通風換氣:開學前進行充分的通風換氣,保證空氣清潔。物體表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爲500mg/L)對物體表面(地面、扶手、門把手、辦公桌椅、診療牀)進行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乾淨。使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體溫計、診療器械表面。保持衛生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清潔。

2、衛生室保證防疫物資(消毒用品、診療器械、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鞋套、護目鏡、隔離衣等)配備充足,並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

3、衛生室要設置洗手設施;

4、設立(臨時)隔離場所,位置相對獨立,以備人員出現發熱等症狀時立即進行暫時隔離。

開學後

1、每天對衛生室進行空氣消毒及所有物體表面消毒,如(臨時)隔離場所當日有隔離人員,在隔離人員離開後立即對(臨時)隔離場所進行消毒和通風。

2、物體表面消毒:消毒原則參考開學前衛生室(保健室)物體表面消毒部分。

3、保持衛生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清潔,每天專人清掃並進行登記,規範醫療垃圾處理。每天醫療垃圾用醫療廢物專用袋嚴密包裝,並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可用有效氯濃度爲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進行消毒處理。

(七)樓道、樓梯管理

開學前

1、對樓梯樓道進行徹底清潔,對樓道和樓梯的地面、牆壁、門把手、扶手等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可用有效氯濃度爲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乾淨。以上表面有污染時,可用有效氯濃度爲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乾淨。消毒後保持樓道、走廊的環境衛生清潔,減少灰塵飛揚,每天專人巡查清掃並進行登記。

2、因消毒劑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保潔人員上崗前要接受使用技能培訓,包括:配製和使用消毒劑時應注意個人防護,應佩戴帽子、口罩、手套和護目鏡等;學會在不同情況下配製不同濃度的消毒液;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應避免過度消毒,並注意消毒後用清水擦拭,防止對消毒物品造成損壞;所使用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消毒劑須現配現用。

開學後

1、每天對樓道樓梯進行徹底清潔2次,對樓梯和樓道的地面、牆壁、門把手、扶手等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可用有效氯濃度爲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乾淨。

2、每天保持樓道樓梯的環境衛生清潔,減少灰塵飛揚,每天專人巡查清掃並進行登記。

3、每天及時清運樓道、樓梯垃圾桶內的垃圾,可用有效氯濃度爲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八)餐廳防控

1、提前做好預案。

①要制定安全預案,加強校內食堂和學生配餐管理,嚴格執行採購、儲存、加工、售賣等環節的安全操作規範,守好食品安全底線。

2、錯時分發就餐。

①實行分時段錯時就餐,學生間隔1米以上,避免人員聚集。

②一律實行分餐制,教職工和學生就餐時,餐具統一由工作人員配發,禁止自行取拿餐具,飯菜統一由食堂工作人員分發。

③營養配餐,清淡適口。

3、保障餐廳衛生。

①餐廳工作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手套,並與學生保持安全距離。

②食品留樣、加工、消毒等按照規定執行。

③餐廳每日消毒2次,餐桌椅每次使用後進行清潔消毒。餐具用品須高溫消毒。

④餐廳配備洗手液等保障手部清潔的物品。

4、注重飲水衛生。

①學校加強水質監測,確保水質正常。

②教育引導學生自帶杯具保持乾淨,不得將個人杯具轉借他人。

③不飲生水,提倡喝開水,少喝或不喝飲料。

④一旦發現水質異常,要立即停止飲用,並及時向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衛生防疫部門報告。

5、加強就餐管理。

①學生就餐之前必須用肥皂、洗手液等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擦手,學校安排專人對各班學生清洗情況進行考覈記錄。

②就餐過程中禁止交談、喧譁,避免交叉感染。

③學校要加強與集體配餐單位聯繫,督促落實送餐人員的健康管理和個人衛生防護。

6、餐廳及外圍衛生及消毒要求

①餐廳內廚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衛生清掃。

②泔水桶蓋蓋兒不裸露。

③學生餐桌及地面及時清掃。

④每天早中晚飯後對所有公共區域及物品(地面、樓梯及扶手、門把手、水龍頭、桌椅)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

(九)留觀室管理

1、留觀室由相關負責人管理。留觀室管理制度、相關處置流程要張貼上牆。

2、留觀室要經常保持通風狀態,在隔離人員離開後立即進行消毒。物體表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爲1000mg/L)對物體表面(地面、扶手、門把手、辦公桌椅、診療牀)進行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乾淨。使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體溫計、診療器械表面。保持留觀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清潔。

3、留觀室保證防疫物資(消毒用品、診療器械、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鞋套、護目鏡、隔離衣等)配備充足,並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

4、相關責任人保持留觀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清潔,每天清掃,規範醫療垃圾處理。醫療垃圾用醫療廢物專用袋嚴密包裝,並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可用有效氯濃度爲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進行消毒處理。

(十)總務處負責具體的消毒指導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使消毒工作紮實到位。

四、注意事項:

1、按需配比,嚴格配製濃度,在配液桶裏配製好消毒劑後再加入噴霧器藥桶或噴壺中。84消毒時,用原液按照1:100的比例兌水(半桶水倒入4蓋),拖把、抹布浸泡20分鐘。

2、操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3、門把手等日常接觸物品用75%酒精擦拭,如果使用頻繁可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消毒管理制度12

一、食用的洗滌消毒

所有的食具、茶具經消毒後,方可使用。

1、熱力消毒(程序:除殘渣→熱鹼水浸泡洗刷→清水衝→熱力消毒)

①煮沸消毒:將洗滌好的餐具放入100℃的水中煮沸10分鐘。

②蒸汽消毒:將洗滌好的餐具放入蒸汽櫃內,溫度保持100℃,消毒時間不得少於15分鐘。

③紅外線消毒:將洗滌好的餐具放入消毒櫃,溫度保持100℃,消毒時間不得少於15分鐘。

2、藥物消毒(對不宜蒸、煮消毒的飲具、茶杯、酒杯可在洗淨後用化學藥物消毒。程序:除殘渣→熱鹼水浸泡洗刷→藥物消毒→清水衝)

①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必須經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生產的產品。

②消毒液濃度、消毒時間必須嚴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說明進行。

二、食具的保管

經消毒的食(飲)具應有專門的存放櫃,存放整齊避免與其它雜物混放,防止食具重複污染,並對存放櫃定期進行清洗消毒。

網站聲明:法律快車以學習交流爲目的,整合法律法規、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遵守本網站規章制度刊載發佈各類法律性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知識、案例、範本和法規等。如果涉及版權、商譽等問題,請聯繫我們,並提交問題、鏈接及權屬信息,我們將第一時間覈實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及時給予處理。

消毒管理制度13

動物養殖場消毒制度

一、要嚴格按照消毒規程進行定期消毒。

二、要至少備有兩種以上消毒藥物,不同品種的消毒藥物應交替使用。

三、養殖場(小區)正門要設有消毒池或鋪墊浸有消毒藥的草墊。進出車輛、人員等要進行消毒。消毒池每週至少更換兩次池水、池藥,以保持有效濃度。

四、生活區(辦公室、宿舍、食堂及其周圍環境等)每天清掃一次,每月用消毒藥噴灑消毒一次。

五、更衣室每天消毒一次,採用紫外線照射法;工作服每週消毒一次,採用藥物浸泡法。

六、生產區:圈舍每天至少消毒一次,每週用消毒藥噴灑消毒一次;運動場地每週清理一次,每兩週用消毒藥噴灑消毒一次;清理的墊料、糞便進行堆積發酵處理。

七、售畜(禽)週轉區:週轉圈舍、出售畜(禽)臺、磅秤及其周圍環境,每售一批畜禽後清掃消毒一次。

八、進入生產區的人員必須穿經消毒過的工作服、戴工作帽,腳踏消毒池消毒,手洗消毒盆消毒。

動物養殖場無害化處理制度

一、規模養殖場(小區)應具備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對養殖過程中病死動物及其排泄物、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二、對病死動物的處理要嚴格遵循“四不準一處理”的原則,既:不準宰殺,不準銷售,不準食用,不準轉運,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病死或死因不明動物的無害化處理工作應當在當地動物防疫站的監督下進行。

四、無害化處理應嚴格按照《病死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進行,以焚燒、掩埋、化制、消毒和發酵處理方式爲主。

五、建立無害化處理檔案,對無害化處理情況做詳細記載。

六、無害化處理措施以儘量減少損失,保護環境,不污染空氣、土壤和水源爲原則。

七、採取掩埋的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時,掩埋場應遠離居民區、水源、泄洪區和交通要道。對污染的飼料、排泄物等物品,也應噴灑消毒藥後與屍體共同深埋。

八、採用焚燒的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時,應符合環境要求。

消毒管理制度14

一、供應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各種器械、物品的清潔消毒,滅菌方法,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各種操作規程。

二、負責全院各科室無菌器械、物品、敷料的供應工作。供應的醫療器械做到及時、準確、適用和絕對無菌。

三、備齊和儲備一定數量的消毒器械和敷料,保證週轉和處於備用狀態。

四、每日上午下收下送,重點科室每日下收下送2次。根據各科工作需要,提供消毒物品。

五、科室自備包裝的各種敷料桶、換藥等治療器材應註明科別及消毒日期,按規定時間送供應室消毒。消毒後消毒員負責關閉貯槽側孔並放在固定位置。

六、所供敷料應符合臨牀要求,包布、治療巾、洞巾保持清潔無損。

七、各種治療巾應註明名稱、消毒時間或有效日期。包內各種物品須認真核對,不得有誤或遺漏。每日嚴格檢查,凡消毒物品失效或接近失效期,須重新消毒保存。

八、所有一次性用品均應把好質量關,做好抽樣檢測,並定期下科瞭解使用情況,保證臨牀使用方便及確保安全。

九、嚴格劃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物品儲存區。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或遷回傳遞,防止交叉感染。

十、對所有的物品器材應建立賬目登記、制度。專人負責、定期清點。

十一、定期深入臨牀各科檢查常備無菌物品質量、數量、徵求意見,及時改進工作。

十二、每日工作完畢整理室內衛生,清掃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臺面。每週五大掃除1次,保持工作間清潔整齊,物品放置有序。

十三、每日紫外線照射空氣消毒1次,每月空氣培養1次。

(一)消毒供應中心查對制度

1、回收物品時,認真查對用物的名稱,數量,包裝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內器材的品名,規格,數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確保準確無誤並登記。

2、配置各種消毒液,清洗液時,認真查對原液品名,規格,有效濃度,應配置的方法,應配置的濃度和注意事項等。

3、包裝重要和特殊搶救物品時,必須雙人覈查包內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規格,數量,性能,清潔度,包裝材料的清潔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稱標籤,化學指示膠帶(標籤),滅菌日期,有效期,雙方簽名等是否完善,正確,包的體積,重量,嚴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搶救包,手術器械包必須經過二人覈對並簽名後能封包。

4、消毒滅菌員與質量檢測員共同查對,即裝鍋前:查數量,查規格,查裝載方法,查滅菌方式。裝鍋後:查壓力,查溫度,查時間,查濃度。下鍋時:檢查有無溼包,破損包,查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監測包中化學指示劑變色是否達到標準要求,在滅菌記錄本上雙簽名。

5、發放消毒或滅菌物品時,認真查對包名稱,數量,滅菌,日期,有效期,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包裝容器的清潔度,完整性,嚴密性是否達到標準要求。缺認無誤後,方可發放並登記。

(二)消毒供應室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供應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掌握防火,防暴知識,能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須關閉水,電,氣和設備等開關。

2、各種消毒鍋等機電設備均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日常保養維護,嚴防事故的發生。

4、壓力蒸汽滅菌器必須專人負責,持證上崗,每臺滅菌器應有年檢合格證。

5、低溫滅菌器應由專人負責,滅菌前檢查物品包裝是否符合要求,關嚴櫃門,防止氣體泄露。取放物品時應戴口罩和手套。

6、作區域禁止吸菸,易燃物品遠離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

(三)消毒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

1、消毒供應中心佈局應按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辦公生活區,嚴格劃分;路線採取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各區人員不得隨意在各區來回穿梭。

2、工作人員必須着裝整潔。換鞋入室,按要求洗手。

3、嚴格劃分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三區標誌醒目,非滅菌物品不得與滅菌物品混放。滅菌物品應存放於滅菌物品存放間的貨櫃或架上。

4、分別設置污染。清潔。滅菌物品的發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應經過標準清洗流程後再包裝滅菌。

5、下送車和下收車應分開放置。分開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畢回科室後應對車輛進行清洗消毒處理。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嚴格按小區分開專用,不得交叉使用,不得污染環境和工作人員。

6、去污區所有回收人員必須遵循標準防護原則和操作流程。

7、去污區及手套室。敷料室。無菌物品存放區的傳遞窗每日用空氣消毒器消毒一次。每日用空氣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

消毒管理制度15

一、健康管理

(一)從事直接接觸餐飲具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員每年應當進行健康體檢,取得健康合格證明後方可工作。

(二)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滲出性或接觸性皮膚病患者,不得從事餐飲具清洗消毒工作。

(三)在崗期間發現原因不明的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礙食品安全病症的,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礙食品安全病症或治癒後,方可重新上崗。

二、衛生培訓

(一)應對全體從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要求每個工作人員對自身崗位的衛生法律、衛生知識做到應知應會。

(二)招收新工人或員工更換工作崗位時,在取得健康合格證明後,都應進行相關知識培訓。

三、個人衛生

從業人員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上班時必須穿戴潔淨的工作衣帽,包裝車間的從業人員還要佩戴口罩,上班時不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