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小學教育隨筆

小學教育隨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教育隨筆

一天下午放學,一位學困生沒有走,但他早已把作業完成了,他想幹什麼呢?我很納悶。

他在班裏轉悠了一會兒,很神祕地跑到我的身邊,低聲說:“老師,讓我教教明明吧?”我有點驚訝,又有點好笑,心想:他剛學會一點,就想表現了!但我轉念一想,或許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慾望吧,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讓他鞏固一下剛剛學會的知識呢?於是,我低聲跟他說:“行。不過你不能直接告訴她答案,要給她講方法……”

我還想再說點什麼,他已經風一般地跑到明明身邊了。我出於好奇也跟了過去。“你這道題你是看錯題目了,再認真讀讀,試試看,不用怕錯,我會給你講的……”你別說,他說得還頭頭是道。

明明不一會兒便完成了作業。我對這位學困生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心裏確實爲他感到驕傲,於是向他會心地笑笑。從這以後,他在學習中表現得總是很積極。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善於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別是一些學困生的心理,給他們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重新認識自耦,正確評價自我,不斷地增強學習的動力和信息。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兼班主任,無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班級的管理,我的方法與理念只有一個“自主與放手”。轉眼間,這一屆孩子們跟着我已經三年有餘了。回首這幾年孩子的自主成長曆程,已經是有模有樣了。

一天下午放學送完路隊折回辦公室時,居然發現常老師(瑾瑾同學的媽媽)站在我們班教室旁邊的樓梯處。問她在幹什麼,她說瑾瑾放學了非得要看看我們班的電源開關是不是關上了,正在教室裏檢查着呢!瑾瑾是我一年級時“慧眼”識得的班長,其做事認真的態度令人感動。三年的時間,她在同學們心中的威信一天比一天高。

瑾瑾同學不但擔任班委,還是板報小組的成員之一。這一天是她做值日班長,當天還要出一期板報。中午放學時,瑾瑾問我下午到校後該怎麼做,我說讓她做值日,別參與出板報的事了。結果,下午到校一看,瑾瑾在出版報,另一個班委深兒站在講臺上替她值着日。原來,人家瑾瑾早就把班級管理的事情安排好了。

爲了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班級主人翁意識,我把開窗戶的任務分配給那些早到校的同學,關窗戶的任務交給坐在窗戶邊上的同學。一日中午放學,我聽見橋橋對他前邊的魁兒說:“今天該你值日了。”聽到這句話,我扭頭一看,魁兒已經站在凳子上去推窗戶了。橋橋與他周圍前後左右的同學都沒有在班裏擔任任何職務,可是卻自行分配好了關窗戶的時間,不得不令我心生感慨:放手,孩子會做得更好。

第二屆校園足球聯賽開始了,我們班的幾個小隊員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誰做前鋒、誰做後衛、誰做守門員,他們一一都自行做了分配;爲了給隊員加油,同學們還做了各種各樣的標語;那幾個跳啦啦操的小人精,在聯賽中拿着綵球自告奮勇做起了間場的足球寶貝;還有幾個女同學在足球隊員中場休息時爲他們端茶倒水……聯賽從初賽到決賽,我好像成了班級中最清閒的一個人。

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學生無大事,事事需用心。班主任是學校最小的官,管着最多的事。一位優秀的班主任,應該用智慧的雙眼去看待學生成長過程中發生的點滴事,靜靜地站在圈外微笑着看着學生們成長的那個人。

與學生“套近乎”,能套出學生的信任和熱情,套出一份亦師亦友的師生情。

索要禮物。學生玩三國人物卡片時,我會湊過去對他們說,老師也喜歡這些卡片,不過還有幾個人物卡片沒有收集齊,如果你們肯把這幾張送給老師,老師會特別高興。因爲這些卡片很便宜,學生總是會慷慨贈送。學生玩自制手工時,我告訴他們這些手工很精美,如果你們肯將手工送給老師,老師會特別珍惜。因爲是自己製作的,學生也會大方贈送。有時,我還會伸手去要學生吃的零食。索要學生禮物後,我會找個恰當的機會回贈學生一個小禮物,有時是一個雞毛毽子,有時是一支中性筆,有時是一個小玩具,有時是一隻紙折的千紙鶴。伴隨着這些小禮物在師生間的交流,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在孩子的心中綻放出了絢麗的花朵,打開了學生心扉,師生的感情得到昇華。

攀扯關係。有的學生畏懼老師,有的學生疏遠老師,有的學生牴觸老師,對於這樣的學生,我總是千方百計地與他們攀上關係。與我同姓的學生,我會告訴他,我們是同一祖先傳下來的後人,因爲同宗,所以老師最關心他。有的學生的父母我認識,我會告訴他,我和他的父母是特別要好的朋友,因爲是朋友的孩子,所以老師最喜歡。實在扯不上半點關係的,我會告訴他,因爲他聰明、重感情,所以老師一直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既然是老師的孩子,所以老師最疼愛。爲了不讓學生識破我的“計謀”,我與學生攀關係都是祕密進行的,只有當事人知道。同時,我也囑咐當事人要保密。這樣,能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的“偏愛”。當“關係生”出現不遵守紀律或在學習上有所懈怠等問題時,我總提醒他們,應該比其他學生更守紀,更熱愛學習,因爲我們的“關係”不一般。事實證明,這些學生也以不一般的表現來回報老師。

拜師學藝。老師不是完人,在許多方面,我們不如學生。有的學生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有的學生精通天文地理,有的學生擅長玩電腦,我常以學某一領域的知識爲由,拜他們爲師。學生們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比較長,對班級的情況及每個同學的內心世界比較瞭解,他們往往能夠想出很多管理班級的好辦法。於是,我就以學班級管理爲由,拜他們爲師。有的學生會丟溜溜球,有的學生會跳花樣繩,有的學生會變魔術……我就以學技術爲由,拜學生爲師。拜學生爲師,老師居高臨下的架子放下來了,與學生交往平等了,學生會覺得自己受到了老師的尊重,反過來會更尊重老師。

小學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的延伸,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數學作業有助於學生鞏固已學內容,掌握知識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使學生在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發展。多樣性的數學作業,能使作業成爲學生學習、創新、探究的樂園,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數學教育教學目標。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只有興趣,纔有動力,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因此,根據教材的要求,在設計作業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生活實際以及身邊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數學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願做”變成“愛做”,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後,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請用一個分數表示一下你自己。”問題一出,學生們都躍躍欲試。“我說的是二分之一,我和我的同桌是單位1,那麼我就佔二分之一。”“我說的是十二分之一,我把我們小組看成單位1,那麼我就佔十二分之一。”“我是十三億分之一,大家來說說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些數字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變得親切、可愛,學生的作業熱情高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設計層次性作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再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於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爲此,在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1、根據教材要求和班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要求,供學生自主選擇,這樣的“量身定做”,體現了作業要求的自主性。如:對後進生的要求可以放低點,對中等生的要求可較高,對尖子生要求要高。這樣,每層次的人都會產生成功感。

2、教師依據每節課教學的知識結構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設計幾組層次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幾道題做,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例如,學習“時、分、秒”後,設計如下作業:

①、王師傅每分鐘做6個零件,5分鐘做了多少個零件?

②、媽媽從家到單位上班用40分鐘,8:00上班,她最遲什麼時候從家出發?

③、小明從1樓走到3樓用14秒,照這樣計算,他從1樓到5樓要幾秒?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其中的題目去解決,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的設計,都要有彈性,切忌一刀切。否則,優生覺得吃不飽,學生的智力發展就會受到抑制,容易產生自滿情緒;而差生就會覺得壓力太大,對學習目標望而生畏,失去學習信心。

從上週我得知一個星期後要講公開課時開始,我心裏就沒有平靜過,第一次代表學校去外校講課,我壓力有些大。

這個星期裏,我每天都會抽一節課時間找一個班的孩子試課,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每個班裏的孩子都被我分成兩撥,一次又一次的試課。有次試課時,因爲班裏多媒體出故障,我不得不帶領孩子們跑到三樓多媒體教室上課,由於三樓教師長時間沒有人用,多媒體的鑰匙不見了。上課鈴已經響了,我很着急,趕緊打電話給正在上課的李主任和郭老師,他們沒有因爲那是我自己的事情而置之不理,以最快的速度給我找來了鑰匙,講課順利開始了,多虧了熱心的同事們。

每次試課,我對自己的課都會有新的認識,課後我自己反思,認真修改教案和課件。

講課的前一天晚上,我自己一個人在一間空教室裏,打開多媒體,一次又一次的試講。

正式講課那天,因爲對講課學校的路不熟,學校的郭老師帶着我們走了好多彎路纔到目的地,一路上同行的老師放鬆的聊着天,我卻怎麼也融入不進去,一言不發,偶爾問一下郭老師什麼時候才能到。

本以爲自己站在陌生的講臺上時面對着陌生的孩子和聽課老師,自己會很緊張,可是因爲準備比較充分,狀態比想象中得好多了。

講課後,我和學校的老師們一起返校,我問給我錄課的郭老師我講得怎麼樣,“比在家裏講得好多了”,郭老師這樣回答我,一個“家裏”,讓我的心一下子溫暖了起來。

是啊,我們是一個大家庭,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可是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比和任何一個親人在一起的時間都長,儘管在工作中會有各種不如意,但我會在這個大家庭裏成長、進步!

在中小學階段,教師經常會遇到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特別是家庭作業)的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針對這類學生,輔導老師要開動腦筋,認真責任,善於幫助。

首先,要查明原因,進行心理輔導。主動約談,通過探討感應,找出其不願完成家庭作業的思想誘因,再擬定幫扶計劃,進行教育和引導。如果是學習態度方面的問題,那就先用榜樣和實例引導他(她)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讓他(她)認識到求知學習的重要意義,培養其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學習、需要終身學習的理念。如果是學習環境方面的問題,那就及時聯繫其監護人,幫助其改善家庭學習氛圍,或其他外在干擾因素。如果是學習基礎差、能力弱、不會做,則要對其適當降低作業難度,輔導其補差補缺,鼓勵其慢慢跟進。

接下來,就要督促、培養其良好的作業習慣。良好的習慣是養成的,作業也不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培養起課課前主動預習、課堂專心聽講、課後及時複習、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對養成階段的點滴進步,要及時鼓勵,切不可急功近利;對拖拉作業或馬虎、應付的學生,要不斷督促和再教育,必要時還要與孩子的監護人及其他學科教師“協同作戰”,共同轉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份愛心和責任,不對學生放任自流;只要我們多些耐心和鼓勵,不讓學生喪失自信心;只要我們多些恆心和合作,不急功近利和孤軍作戰,留守兒童的學習園地,也一定會繁花似錦、碩果累累。

我校自進行小小組合作學習研究以來,從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等方面逐步探索與實踐。得益於我校英語組一直進行的“英語形成性評價”實驗,我們將形成性評價的成功做法應用到小組評價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課堂激勵評

1、課前比賽評

上課前三分鐘,採用兩人小組對話交流,四人或五人小組課本劇表演等形式,讓學生根據對話複述、採用遊戲等方式複習單詞與句子,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並及時記錄在課堂評價表《課後合作》一欄中。

2、課中帶動評

教學過程中,我採用聽、說、做、唱、玩、演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聽說讀演能力,並在每一節課中通過唱英文歌、自由交談、表演對話、改編chant、日常對話、調查報告等檢測和評價學生,學生的個人表現好,小組也會得到評價獎章,讓優秀生起到榜樣作用。

3、合作激勵評

評價時注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全班十幾個小組都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積極參與語言實踐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各個小組的成員之間形成互幫互學的小團體,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成了小老師,責任心強的學生主動督促潛能生的學習。這樣每位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學習真正成了學生的事,教師的科學評價起了主導作用。對學生的評價是以四人小組作爲一個整體來進行評價的,各小組的成績是團隊協作的結果。每堂課臨結束兩分鐘內,將小組學習紀律、合作學習情況、小組學習效果等在評價中統計記錄。

二、作業達標評

讓小組長當助手,實行達標性作業評價。由於英語老師所教的班級多、學生人數多,作業檢查、反饋很不及時。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後,我要求學生的作業先讓組長過關。小組成員全都完成作業,組長給每個組員蓋上“Good”月亮章,累計三次我給學生蓋上“Excellent”太陽章,一旦有一個學生沒有完成一次家庭作業,該組成員都不得章,這樣其他組員都會督促該生完成作業,爲了不讓完成作業的同學“吃虧”,我一般都給學生二次補作業的機會,這樣長期實行,學生不完成作業的數量逐步減少,作業實效大大增強。

三、平時考查評

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習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除了以上考評方法外,我還通過學生自己、小組或家長的共同參與來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品質進行考查。評價內容包括模塊單詞、語音單詞、課文朗讀、交際對話、話題說話等,評價程序是:1.簡要複習,明確學習目標;2.學習口語評價標準,抽取測試內容;3.分組評價;4.反饋評價結果、交流學習經驗。評價結果記錄在評價表《合作情況與效果》一欄中。

四、優秀獎勵評

學生經過課堂、作業、平時的合作學習,小組評價的結果不斷變化,爲了均衡小組的學習發展情況,我會每個月都對各小組進行表揚鼓勵,通常會貼最美小組照片、多加蓋圖章、作業打折優惠(通常是優秀的小組作業量偶爾少一點)、優先讀課外書等,學生非常在意老師的表揚,所以我也常將表彰活動搞得氣氛濃厚、反響熱烈。

通過實驗,我深深感到:圖章雖小,作用巨大,評價雖繁瑣,但它反映了學生的進步,記錄了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學會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在自我反思中不斷進步。每得一個圖章,學生都如獲至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同時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評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學習的作用,激發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了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小組學習中,學生不再是單一的個體,小組成員一榮俱榮,每個人都有責任爲小組爭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不再自暴自棄,不甘心拖小組的後腿了。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學生座位的編排,如何科學地使用好評價表格,減輕學生與教師的負擔,讓學生學會怎樣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等。

小組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多看到別人的優點,寬容別人的缺點,在小組評議中,讓學生體會真誠的含義,懂得寬容,讚美與欣賞別人。小組合作學習評價,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是學生自身的一次次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也是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過程。這種新型的評價方式必將隨着我們實驗教師的探索實踐而不斷完善和推廣。

初次聽到欣怡的名字是在和四年級的老師交流中,可是見到她次數最多的時候,是在教室。

別的學生都到操場上去,上體育課了。她自己留在教室裏;下午學生放學的時間,她還是在教室的位置上。

下課時,她一個人站在教室門前的走廊上,望向熱鬧非常的操場。雖然無法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耍,但是笑容依然掛在了她的臉上。這個時候,也許她是幸福的。

放學時,在學校的門口看到一個家長,說是來接欣怡,直接讓他上去,進教室去等。可是家長卻說,只要是在教室裏面的話,就不等了,讓結束後讓她自己回家。

真正的瞭解欣怡,還是在上學期,我去她們班代課時。每天的語文課,欣怡都是聽得很認真,雖然學不會,可是,每次她都是很認真的聽講。

但是一讓聽寫,就全都露餡了。聽寫的時候,看似很認真,可是交上來的作業卻是有很多字都畫圈了。一下課,別的孩子訂正完,都跑出去玩了,她還靜靜的坐在那裏訂正。晚上放學的時候別的學生都走了,她還在教室裏面補着當天的其他作業。

有天一節課間,別的孩子都出去玩了,她看到教室地面有些髒,就拿起笤帚將教室打掃乾淨。而我正好從教室門前走過,看到了這一幕。

今天的課間操後,我站在北樓的樓梯口,看學生上樓,欣怡看到我後,很激動的和我打招呼。

每當聽到別的老師說,欣怡這孩子,本就不是那種特別聰明伶俐的孩子,但是,她總是默默無聞的將自己躲起來,不讓別人注意到她。從那以後,我和欣怡碰上後都會互相的打個招呼。每個孩子都是渴望得到關注的,只要我們給予孩子肯定的話,雖然她無法達到我們心中的“優秀”,可是當我們給他們尊重和信任的話,他們也一定會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今天在辦公室裏又聽到一個同事訓隔壁班級學生的聲息,想着考前最後一課,難道是學生浮躁,不好好複習。老師言之有理地批評個別學生天經地義,學生也應該懂這些道理,可爲什麼好像班級裏學生似乎也都心存怨氣,暫時的安靜,瞬間噪聲四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老師用擴音器發出的聲音中也似乎傳遞這樣信息,“簡直不可理喻,爲什麼總是要讓我爲你們生氣?!”

這就不免引起我的揣測和好奇,一下課同事也像避難一樣進到我們辦公室裏,傾訴自己的冤屈,“馬上該考試了,上節模擬考試卷有些學生竟然找不到,評析時讓把答案記到卷子上,有些學生就是不記,還兩個人嘀咕不已,提問讓他講又講不出東西,還一句‘我不會’,都沒有羞恥之意。批評他幾句,“我學不會”,好像他很有理。真讓人生氣!”

我們一邊勸他不要和學生一般見識,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自己盡力,學會不生氣。同時我的腦海中也浮現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受傷的總是你?

經詢問原來老師認爲該考試了,學生應該知道急,自己也沒有時間批,不僅沒有收,也沒有要求學生必須下一節評析前做完,評卷前也沒有講明評卷後抽查或複查更正事宜。

出現問題也就不言而喻。我們知道對於有些學習目標不明的孩子,卷子不見多少有些故意,可是我們爲什麼不能事先考慮到進行規避。比如課後及時收齊,開卷考試,考試中學生批註問題相關內容頁碼,最好教師根據時間,有所側重的批改。評卷前再發到學生手裏,讓學生先自己相互釋疑,然後教師有針對性地點撥答疑,同時講清落實檢查事宜。

另外,針對部分學生的問題,可以課前或者課後處理,批評也要注意針對性問題學生自己,儘可能不要全班性涉及,致所有學生都處於被懲罰的境地,不僅耽誤全班學生的學習,也無形中降低了學生的士氣,不經意引發所有學生的怨氣,造成自己好心沒有辦成好事,反而被敵視中徒勞無益。

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學會告訴自己,冷靜、冷靜,再冷靜,因人而異,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激化問題,個別人的問題個別人處理而已。未雨綢繆,做好細節處理,多一些正向激勵,也就少一些無謂的歇斯底里,用情緒帶動學生情緒,增強施教的親和力,喚醒自己和學生不斷努力,綻放做最好的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於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傾吐不失爲一種最好的方法,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去聽,與學生交談,從中瞭解學生的某些動向,可不少教師總認爲學生是小孩子,不樂於傾聽他們的談話,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更是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任憑自己對學生大加訓斥,這樣很不利於教育好學生,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陷。

學校強調學生不準遲到,我平時也是這樣要求學生的,但有的學生就是犯xxx病,有一次,預備鈴都響過了,班裏的孫x還沒來,我焦急的站在樓上往下看,也沒看到人影兒,同學們都在專心的讀課文,“報告”,同學們聽到聲音都停止了朗讀,看到他,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他經常遲到,我昨天找他談話時,他保證說再也不遲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師,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幾點了。”

我沒等他說完,便接過他的話頭訓斥了他一頓,然後就讓他站在門口,再也不理會他了,課後才瞭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給奶奶拿藥,所以纔來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後,我後悔自己沒有聽完他說的話,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並向他道了歉,他很誠懇地說:“老師,這沒什麼,誰讓我以前老愛遲到呢。”

反思一下:作爲教師,有時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對待學生實在不應該,工作再忙,也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認真傾聽他們的說話。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所以,教師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機會聽聽學生們的心聲,聽聽他們的想法,注意他們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充分顯示自己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學典禮,大家都能夠做到按時在指定地點集合,全班只有一個人遲到,給集體抹了黑,那個人就是我。主要原因是我對北京開學日交通早高峯估計不足。同學們是未成年人還能夠做到按時到校,老師作爲成年人沒有給大家起到表率作用。在此,我向大家道歉(此處鞠躬)。並且向大家保證以後參加集體活動結不遲到,請大家監督。爲了彌補我的過失,我主動要求做一週值日,請各組組長分派任務給我。"

其實在趕往學校的路上,我也爲自己編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理由,如:"前一天晚上家人生病了","我坐的車壞了"等等。可是想來想去,一系列問題出現在腦海裏:"如果我是學生我會相信這樣的話嗎?如果學生從第一次就開始懷疑你說的話,他們以後怎麼會信任你,尊重你?如果孩子不信任你、不尊重你,就算以後你搞的教育活動再生動、再有意義,又有誰會被感染、受觸動呢?"最後我作了一個勇敢的決定:面對今天的遲到,我要坦然認錯,這樣起碼我的心是坦蕩的。而且,我還要告訴學生人無完人,老師也會犯錯誤,關鍵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錯誤。

第二天,我早早地來到學校,當天的組長分配給我一個擦窗臺的任務,我便細心地幹起活來,這一直持續到一週後,我的"刑罰"期滿。

事實證明,我真誠認錯的態度,換來的是學生的理解和愛戴。家長陸續反映給我的一些情況也說明了這一點:組長的家長說:"她好早就起牀了,催促我送她上學,我問她爲什麼。"她說:"我總不能讓老師到了學校再等我吧!"還有一個學生,在小學時習慣非常不好,經常遲到或者裝病,後來也知道催促家長送他上學了,不能遲到。甚至很多學生的評教作文中也提到了這件事,成爲他們選我當好老師的重要依據。更重要的是,班裏形成了一種風氣,但凡有人犯錯誤,就主動站出來承認,並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大家補償,班集體的氛圍很坦誠。

我希望自己的學生是真誠的,所以我必須真誠。學生畢業後可能從事不同的職業,持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一些基本的品質應該是中學教育給予他們的,我想這可能比多練幾道題,多背幾個單詞對於他們來說更有用。

四中倡導的是"以人育人,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我經常問自己,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擁有的品質"大氣、嚴謹、真誠"等等,我自己是否已經具備了。如果沒有,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也會覺得底氣不足。所以在不斷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陶冶了自己,我想這就是共同發展。在與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同事,處理不同的事情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與成長。

讀了這段敘事故事,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自身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關鍵。在今天的世界中,一個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學習的知識,到了大三就有50過時了。作爲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自己傳授給學生的學科知識,等孩子走上社會之後還有多少有用?如果學科知識不是主要的話,學校教育的價值何在?

當今學校存在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使學生逐漸掌握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二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人怎樣培養?一個最基本的途徑就是家長、教師、長輩等做給學生看。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當他們看到教師以身作則的時候,他們自己也就會嚴以律己;當他們看到教師是"嘴巴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時,他們也會用自己特有的辦法來"對付"老師。爲人師表,做學生的表率,絕不僅僅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接受一個星期擦拭窗臺的任務,直到"刑罰"期滿,有多少教師能夠認真去做?

很多時候,班級的管理總是不能讓人滿意,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班級的管理規則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的,但在執行的時候,教師自己置身度外,成了一個判官。當學生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們也會學者讓自己置身於班規之外。舉一個類似的例子:在一些公共場所,廁所內的髒亂情況總是讓人不堪入目,但入廁者自己家庭廁所的環境就非常整潔。爲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爲他們在公共場所入廁時,只是將自己看作是一個使用者,而不是共同維護清潔衛生的一員。

第二,言行之中盡顯價值判斷。當老師遲到的時候,是向學生說一個謊,還是如實告訴學生遲到的原因,請求大家原諒?這其中就包含着一個價值判斷。教師作出決定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

每個教師走進教室之前,都不可能將自己的價值觀放在門外,用課程標準規定的準則來實施教學。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存在着價值判斷,這些判斷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比學科知識本身的影響要大得多。爲什麼教師的師德規範比其他行業的道德標準要高很多,就是因爲國家意識到,教師的一言一行事關孩子品行的養成,事關國家的未來。

美國學者拉思在《價值與教學》一書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按他個人的價值觀行事,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抓住價值觀,發展學生的道德意識,判斷和選擇能力。要讓學生在內部的道德衝突中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反對公式化的說教和死板的灌輸。"這段話告訴我們,培養孩子做人的核心是價值觀教育,教師要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第三,教學相長,品德的養成也是如此。教師的品行,對學生的品德養成有着非常重要的示範作用,賈老師的案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反過來,學生有了積極的表現,又讓賈老師反思自己行爲的價值,明白了"在不斷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陶冶了自己,我想這就是共同發展"的道理。教師不是聖人,不是一個道德完美者,和學生一樣,都需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而師生相互爲鏡,促進了各自的道德發展,這顯然是一種雙贏。這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標之一啊。

教育即生長。不只是學生在成長,教師也一樣。沒有不需要學習的學生,也沒有天生的教師。而要通過師生面臨的一個個現實問題得到共同的、切實的成長,需要教師認識到自己也是一個人,需要卸下教師的角色與成見,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記得,我和學生在學習一篇古文《兩小兒辯日》時,文中出現了“辯鬥”一次,爲了讓學生感受什麼叫“辯鬥”。我先請同學分角色辯鬥,接着請一組同桌到前臺辯鬥,由於沒有放開,他們只做到了“辯”而沒有“鬥”起來。於是,我留下一個學生,準備和他辯鬥一番。在這個過程中,我加入了“非也”、“此言差矣”、“胡說”等詞,並且反覆重複我的理由,語速一句比一句快,該學生也比較聰明,馬上給我以回擊,課堂氣氛一下被調動起來。同學們在哈哈大笑中感受到了什麼是“辯鬥”:既有理有據地去爭辯,而不是進行人身攻擊,我相信這個環節的設計會給學生留下較爲深刻的印象!

人的一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學生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爲,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必須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去吸收新東西。可見,學習方法比知識更爲重要,教給學生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因此現代教師的主角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爲“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使學生獲得必須的終身學習的本領。而學生靈活運用傳授的方法又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反覆訓練的過程,爲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

一、預習是學好語文關鍵的第一步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潛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應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

預習只需粗略的閱讀,瞭解知識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數地去聽講,或者說帶着問題去聽講。在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準備程度和此刻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狀況下,理解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於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一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理解,而且更不易用心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一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潛力的培養。

二、預習的方法

1、閱讀法。閱讀是預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應把書本上有關資料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一遍,容易理解的能夠“走馬觀花”。對於陌生的新知識,決不能僅看一遍,而要多看幾遍,反覆研讀,可在重點和難點部位做記號,以引起自己足夠的注意。

2、聯想法。聯想是預習不可缺少的貫穿於全過程的重要方式。由於語文知識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在預習時總會引起一些聯想。聯想的過程,實際也是將知識融匯貫通、初步掌握的過程。有了聯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發展。想象力是人的潛力之一,對學好語文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如列寧所說:“想象是極其可貴的品質。”

3、設問法。從某種角度講,能對某物提出問題,說明對該事物是瞭解的,同樣,若對預習的資料能提出幾個爲什麼,則說明預習是成功的,不怕不會學,就怕沒問題。在預習時,除了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外,還應逐步鍛鍊自己變換思維的角度,要一題多問,故設難關,以求甚解的自學潛力。可見預習時應個性避免的是那種表面無所不知,其實一無所知,頭腦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設問,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預習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透過預習,對新知識的掌握會做到心中有數,對已學會的知識自己會感到喜

三、預習的步驟

1、總覽單元。現行中學語文課本都是以單元做爲基本單位的,同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識和規律。因此,對整個單元瀏覽一遍,預先構成一個知識系統,明確單元要點,高屋建瓴,可少走彎路,便於比較和總結。

2、分析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觀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這個窗口,也就佔據了“攻擊”課文的有利地勢。有的題目啓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和思想觀念往往影響他作品的風格。

4、瞭解背景。文章都是爲時而作,有針對而寫,有感而發的。對背景的瞭解有利於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和中心資料,課文中選入的偉大作家魯迅的文章,有些資料與背景有直接的聯繫。

5、思考練習。對課後的思考和練習,若能事先思考,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在老師講授時,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或^解答。這樣既提高了作業的質量,同時又節省了時間。

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它對培養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及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幫忙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從基礎入手到提高潛力直至學以致用,,使學生在不同資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潛力。

曾經教過一個男孩子,小時候因爲父母不在身邊惡變的頑劣無比。

上課不聽講吃東西,作業不寫說謊話;下課打架鬥毆,偷拿同學東西……反正是毛病一身,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樣子。我接班的時候,原來的任課老師大呼解放,可把這個混世魔王給送走了,啥時候能把他送到六年級,我們就徹底解放了。那時候,我教五年級語文兼班主任,參加工作第二年。

剛開始的一星期,他表面上看上去正常極了。上課不聽講就趴着假裝睡覺並不搗亂。下課經常是一個人圍着操場的跑道慢慢走着,看上去格外的顯眼,與其他孩子人歡馬跳,沒有片刻安靜的毛孩子相比太不正常了。

第二週的星期三出事了。他把班裏一個男孩子打了,很嚴重,被打的男孩臉上被抓了好幾道。對方家長不依不饒,在學校裏大吵大鬧,張口就要五萬元賠償費,不然就要打破他的臉,還振振有詞的稱爲以牙還牙。男孩的爺爺來了,七十多歲的老人背駝得像一張弓。老人拉着孫子,幾乎給對方孩子下跪,沒有一點用。老人眼裏含着淚花,老師,我們實在拿不出那麼多錢,要不把照我的臉扇兩下解解恨。看着臉上溝壑縱橫的老人,我的心裏難過極了,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庭?

老人告訴我,兒子和媳婦其實早就不在人世了,出車禍死的。媳婦抱着男孩,男孩在災難來臨時被媽媽緊緊地摟在懷裏,男孩活了下來。從小,老人就告訴男孩父母打工去了。因爲心疼孫子,老人很溺愛他,總覺得孩子很可憐,眼巴巴的瞅着自己的一棵獨苗趕快長大。周圍的人知道老人的苦衷,不約而同的選擇保守祕密。對孩子的淘氣和頑皮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會跟一個孤兒一般見識呢?這就是善良的人們對同情和憐憫的原始表達,老人很感激街坊鄰居。那個男孩撞了孫子,孫子要對方道歉。對方不但不道歉,還罵男孩是野種,爸爸媽媽早死了還假裝掙大錢呢。男孩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揮手就是一拳,一拳打掉一顆門牙。

我和對方的父母談了很久。從孩子的成長談到家長的影響,從孩子的學習談到孩子的生活,從孩子的性格談到家庭,從打架事件談到品質素養。我說,孩子打架都有不對的地方,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法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有所顧忌,揭短和打臉的事情對中國人來說是莫大的羞辱。孩子受了傷,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男孩的家庭狀況我們也清楚了,5萬元錢會壓垮這個家,甚至會迫使男孩走上萬劫不復的道路。我們在班級搞一個募捐,,你看如何?

家長沉默了。很久之後,爸爸說,老師,我們孩子確實不對在先,那孩子也確實可憐。算了,孩子臉上的傷很快就長好了,小孩兒長得快。讓俺孩子道歉,說錯話了。

後來,兩個男孩成了好朋友。我也經常和男孩談心,只有表現好了,爸爸媽媽纔開心,他們纔會回來看你。男孩慢慢的變了,變得懂事了。他有時候會問爺爺,是不是我表現的好了,爸爸媽媽就回來了。老師說,我表現好了,爸爸媽媽就回家了。我要好好表現,考上清華大學。

一直到小學畢業,我都是他的班主任,看着他的變化我真的感到欣慰。我常常想,不知道這個祕密會保守多久,只要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我會將這個祕密替孩子保守。可能過不了多長時間,隨着孩子的長大,這個祕密會不說自破,那個時候,應該是孩子真正長大,能夠擔當起一個男子漢的重任。

守口如瓶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尊重和告慰。

談到這一點的時候,我說其實有比成績好更重要的東西。大家都希望孩子情商好、智商好、逆商好,情商和逆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談到智商的這個問題呢,今天的孩子能上清華附小,我覺得智商都是非常好的孩子,關鍵問題是在學校教育前提下我們家長該做什麼?智商的培養方面最重要的是挖掘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幫助他找到學習的辦法,這個我就先不展開了。

關於情商最核心的是與人相處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像我女兒加入班級足球隊,每天都那麼激動。我說你們班裏總共有三十幾個孩子,三分之一的人都是足球隊。但是她還是很高興,我也特別支持她參加足球隊,我覺得足球隊培養孩子團隊協作的能力,哪怕是當個啦啦隊員,在場邊給人鼓掌都是一種參與。

還有我們大家要足夠重視的是逆商,逆商的核心是當你遇到困難、遇到挫折,你怎麼能夠戰勝困難、戰勝挫折,怎麼艱難前行。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裏面,競爭還是非常地激烈,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壓力,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怎麼能突破自己?因爲今天的家長對孩子總體來說都比較寵愛,這樣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未來走向社會的過程中怎麼能克服這些坎坎坷坷的東西,這是最難的一點。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除了智商和情商之外,可能要加強對孩子逆商的培養。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