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教學隨筆15篇

幼兒教學隨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學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教學隨筆15篇

今天吃完中午飯,帶孩子在散步時。張崴鄴小朋友搖頭晃腦的學着古人的樣子嘴裏還邊嘟囔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嘿,這小傢伙,肯定是想起了那天廣饒的張翠老師來執教的古詩欣賞活動《遊子吟》的場景。對於這首古詩孩子們已經背的“熟透”了。孩子們也都瞭解了此古詩的含義。於是,我隨機問:“那父母成天爲我們操心,是多麼的不容易啊!我們是不是應該感恩父母呢?”孩子們都異口同聲地說:“是!”

正好趕上明天是週末,於是我與配班老師商量,利用週末時間,讓孩子在家搞一次“感恩父母活動”。和孩子們開始商量討論方案,怎樣來感恩父母?孩子們都異常興奮,個個都有好想法。梟龍說:“我要幫媽媽洗腳”。舒暢說:“我要回家幫媽媽拖地”。“我要給媽媽捶背、我要給爸爸洗襪子……”。“好,我們班的孩子都是懂事、能幹的!那要把你在家的這一表現,用相機拍下來,給老師發到郵箱裏啊”!“好”!

週一打開我的郵箱,41封未讀郵件!打開郵件,看着一個個能幹的小傢伙,再加上家長感謝的話語:“韓老師,你們搞這次活動真好!孩子長這麼大,第一次給我洗腳呢!小手摸在我的腳上,激動地我都流淚了”!“多謝老師,搭建這樣的平臺,讓孩子學會感謝!”

是啊!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裏的“龍”,家裏的“鳳”。家長“包辦”的太厲害!致使有的孩子性格怪僻、不合羣,誰的話也聽不進去,我行我素。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感恩”?並非我們搞這一次活動就能解決的!這是家園合作的一項長期的工作,關鍵是身爲父母,要給孩子一個“做”的機會,還要讓孩子懂得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已。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當那份愛實實在在環繞着我們,當那兩顆心時時刻刻牽掛着我們,不要忘記趁早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給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心,多一些問候,多一些照顧。學會感恩!

x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她學習知識都很好,上課也很認真的聽,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是x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挑食,平時裏,她不喜歡吃肉,把肉挑到一邊,過幾天看見不喜歡吃的菜又挑到一邊,一口也不動。不論老師怎麼勸,就是不吃。在與家長多方交流中也發現,她在家裏也是這樣的,挑食很厲害,家裏也沒有辦法,家裏人都很寵着她,就特別喜歡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媽媽還好一些,就是爺爺奶奶特別慣着她,她要什麼爺爺奶奶就給她買,養成了挑食的壞習慣。所以x看起來特別瘦弱,弱不禁風的樣子。

一次中飯,吃的蘿蔔菜,我看見她把蘿蔔挑到一邊,我走了過去,我問她:“x,你爲什麼不吃這個呀?”“它長的太難看了,一點也不好吃。”“你沒吃就說難吃呀!”“肯定不好吃,我纔不要吃呢?”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今天講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後對她說:“x,我告訴你一個祕密,小白兔最喜歡吃蘿蔔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爲吃了蘿蔔才變漂亮的!”x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說“是真的嗎?”我點點頭。她夾了一塊放到嘴巴里,然後又吐了出來,“不好吃!”我忙說,你剛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點怪,可是小白兔在嘴裏嚼嚼就可香了。然後她又夾了一塊放到嘴巴里,嚥了下去,後來看見她把所有的蘿蔔都吃光了。

從這以後,我每一種菜都編一個故事,後來每天吃飯的時候,她還會和別的小朋友說“這個吃了會長高,會漂亮的!”然後大口的吃了起來。

記得一次上英語課,我正認真的教“寶貝”們在讀單詞,突然看見一個“寶貝”低着頭不知在玩什麼,反正就是不看黑板,也不看我,當時我很生氣,並大聲呵斥道:“揚揚,你在幹什麼,這個單詞你會

讀嗎?他一聲不吭,耷拉着腦袋,好像犯了什麼錯誤似的,我又問了一遍:“你會讀嗎?”“只會其中的兩個單詞,揚揚回答到。”我降低了音量說:“先把會的說出來,大膽一點,教師相信你,“Summer、Winter”,接下來他一向不說話,我輕輕的說:“明白爲什麼不會嗎?覺得這樣做對嗎?”他依舊不說話,我又問:“認爲這樣是對的嗎?他慢吞吞的說:“教師我明白這樣不對,下次不敢了,對不起!”我微笑着說:“好吧,既然明白錯了,下次上課認真聽講就好了,坐下吧。”第二天午時上課時,我再次讓幼兒去複習學習過的單詞,當我再次讓他起來回答問題時,他立刻振振有詞的說:“教師,今日我全會讀”,我開心的與他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並隨手拿出一張單詞卡讓他讀,結果他很快的讀了出來,並且回答的十分準確,當時我就獎勵了一個笑臉給他,並當着全班“寶貝”們表揚了他,也看到他異常靦腆的笑了。

的確,幼兒正處在似懂非懂階段,很多事情不明白該做不該做。作爲教師的我是不是應當多去細心、耐心地去教育引導“寶貝”們呢?如果當時我採取別的方式教育“寶貝”們,其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其實幼兒的心理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讓“寶貝”們銘記在心,一味的對幼兒吼罵、漠視、置之不理,這樣就會讓幼兒心理受到更大傷害,對於不一樣的幼兒還應當取不一樣的教育方法,深入瞭解每個“寶貝”們的性格、特點、愛好,才能讓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我不禁感嘆道:作爲幼兒園的教師,應當用真誠的鼓勵來幫忙“寶

貝”們,也期望看到“寶貝”們提高並獲得成功,相反,也應當允許“寶貝”們失敗,同時不要忘記留給“寶貝”們時間和空間,這樣纔會在我們的掌聲中走向成功!

自由是每個生命具有的特質,兒童必須藉助自由的環境表現其內在天賦的本能,以便建構自我和形成自我。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兒童,給兒童充分的自由,只有自由纔會讓兒童成爲有個性的人。而自由不是絕對的,它是在一定規則下的,規則是自由的邊界,規則對於自由不是限制而是保障。

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孩子們都已經筋疲力盡,準備回教室吃午飯了。和平時一樣,我等孩子們拿好自己的水壺和衣服後,一起上樓。剛剛上到二樓,迎面下來大三班的許老師,正準備去吃午飯,看到我們班孩子們排好的兩條隊,整齊的走在樓梯的右邊,就誇了孩子們一句:“哇,你們班的孩子們好棒呀!都走在一邊,把旁邊的路讓出來了,這樣我就能夠快點下樓了!”聽到表揚,孩子們特別高興,不停的跟許老師說:“對呀,我們班的小朋友一直都是這樣走的!”

回到教室,孩子們自主的在給自己換掉汗溼的衣服。陶俊豪跑過來跟我說:“高老師,剛剛隔壁班的那個老師表揚我們啦,你聽見了嗎?”剛剛說完,還沒等我回答,馬上又有好幾個小朋友跑到我跟我,對我說:“對呀,她表揚我們靠右邊走呢!”原本就想抓住這個好時機給孩子們上一課,現在孩子們主動找上我來了。於是我對着孩子們說:“小朋友們請回座位坐下來,然後再來說說大家想說的事情,好嗎?”等孩子們回座位坐好了,我便問道:“大家剛剛受到了隔壁許老師的表揚,高興嗎?”“高興!”孩子們齊聲回答。我又說:“那許老師爲什麼會表揚你們呀?”“因爲我們把樓梯的左邊留出來了,許老師就有路下樓了。”“因爲我們是按照靠右邊行走的規則來上樓梯的!”……一時間,孩子各抒己見,說個不停。最後冉冉小朋友說:“高老師,那我們以後也多遵守規則,肯定會有更多的老師表揚我們的!”聽到大家的想法,我很高興,看來孩子們的確長大又懂事了。

靠右行走是小班時就開始培養的一種規則,爲了能更好的養成,我們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故事、視頻、圖片等等。在今天終於取得了認可,孩子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隨後,孩子們又和我商討了關於各個環節中,大家應該遵守的規則,還有些平時我都沒注意到的環節,比如飯後散步,應該每天帶頭的小朋友不一樣,每天換換;比如隨地丟垃圾的小朋友應該罰他撿班裏的垃圾等等!

隨着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體育作爲全民素質體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和重視。生活離不開體育鍛煉,而良好的體格又必須從小開始培養。近幾年,幼兒園積極開展各種體育活動,有些幼兒園甚至高薪聘請男教師到園擔任體育教師,可見對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

在幼兒園積極組織幼兒開展體育活動,不僅促進兒童生長髮育,增強體質,還對幼兒素質教育起着積極的關鍵的作用。

一、體育活動有助於培養幼兒勇敢、抗挫的精神

兒童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會產生消極反應,這時就要求教師主動上前鼓勵幼兒,對他們進行耐心的引導,教育孩子在活動中要勇敢嘗試、克服困難。

(一)教育幼兒不要懼怕困難

兒童在活動中一遇到困難,往往會出現膽怯心理。他們在困難面前甚至會說“我不敢”“我怕”,這是幼兒懼怕困難的表現。此時,教師可以身先士卒,輕鬆愉快地演示給他看,或者請個別能幹的幼兒進行演示,讓他逐步克服對困難的恐懼心理。

(二)教育幼兒要敢於面對困難

兒童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他能勇於面對,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在體育活動中,孩子會對某些項目感到害怕。如在“平衡木走”活動中,面對又窄又長的平衡木,幼兒會有恐懼心理,不敢面對,甚至執拗不肯走過去。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除了要改進教學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幼兒,對其進行耐心誘導:“沒關係,老師拉着你的手輕輕走過去好嗎?”這樣就會起到良好的激勵效果。

(三)讓幼兒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

在活動中,幼兒害怕、恐懼等心理往往會養成兒童的惰性。如上面所舉的“平衡木走”一例,幼兒因害怕單獨在又窄又長的平衡木上走,就繞着走,或者乾脆不走,這時教師不必強求他過去,而是鼓勵他可以慢慢地爬過去,然後輕扶他的手慢慢走過去,最後陪着他,由他自己慢慢走過去。這樣,當幼兒一次次地戰勝困難後,他們就會體驗到克服困難的喜悅之情,從而有信心、有毅力去戰勝以後遇到的其他困難。

二、體育活動有助於培養幼兒自信豁達開朗的性格

身體健康與愉快的情緒有極大的關係。我們要注意創設良好的環境,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良好的情緒有益於身心健康,能使人的精神狀態處於較佳水平,注意力集中、記憶清晰、想象豐富、思維靈活。因此,愉快的情緒是幼兒身心發育不可缺少的心理 條件。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發揮積極引導的作用。平時多與幼兒進行交流,經常邀請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遊戲,讓他們在活動中多體會到快樂,從而使性格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我們班有個插班生——多多,其性格很孤僻,不喜歡與人講話,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得不很積極主動,總有一種很不情願的感覺。尤其在體育活動中,他的情緒波動很大,加之膽小,有時乾脆就哭着不願去參加。體育教師對她也傷透了腦筋。作爲班主任,我思考再三,平時只要有空就找她說說話,和她一起做遊戲。漸漸地,多多肯講話了。在體育活動中,我常請她出來做遊戲,多鼓勵、表揚她。記得有一次玩體育遊戲“老鷹捉小雞”時,我想請一名幼兒做“老鷹”,驚喜地發現多多的小手舉得高高的,而且臉上充滿了自信和喜悅之情。

因此,在活動中,我們要善於引導幼兒,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幫助他們及時克服缺點。

三、體育活動有助於培養幼兒誠實可信的品格

“做一個誠實的孩子”這句話從我當教師的第一天起就常掛在嘴邊。在各項活動中,我都十分注重對幼兒誠實守信品德的培養。當然,體育活動也不例外。

體育活動的內容很豐富,與智、德、美又互相滲透、有機結合的。在課堂上,我們通過生動的故事,教育幼兒要誠實勇敢。在體育活動中也是如此。這正是我們幼兒園提出的新要求,即“要求體育和發展智力相結合”。我們通過遊戲競賽,以生動活潑的體育遊戲讓幼兒從中獲取知識涵養。講述故事《撒謊的孩子》時,我讓幼兒在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將其運用到體育活動中,讓幼兒通過活動再一次加深對其意義的理解。

許多家長也向我反映,他的孩子在幼兒園不僅身體方面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人也變得活潑、健談起來。這也許是幼兒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益處的體現吧。

四、體育活動有助於培養幼兒的集體主義精神

體育課上,我們有這樣一個口令:“鍛鍊身體,保衛祖國,鍛鍊身體,建設祖國。”聽着小朋友用稚嫩的聲音高聲喊口令,望着他們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上充滿着自豪感,我的心中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

對於“愛祖國,愛家園”的口號,也許在幼兒稚嫩的心裏還不能深刻地去理解它的內涵,但他們已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那就是好好鍛鍊身體,長大了要保衛祖國。

要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首先應從對幼兒的集體主義教育出發。我們非常重視培養幼兒的集體主義觀念,而集體主義精神在體育活動中尤爲突出。我們每年都開展小小運動會,形式多種多樣:有時是幼兒運動會,有時是家長、幼兒運動會,有時是幼兒、教師運動會。此外還有全園會操、各種球類比賽等。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既促進了幼兒的身心發展,又增加鍛鍊的多樣性、趣味性、遊戲性,更重要的是使幼兒在體育活動中體驗集體榮譽感,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

由於我們認識到開展體育活動在幼兒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努力做好保護幼兒健康與積極鍛鍊幼兒身體兩方面的工作,使其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從而增強幼兒的體質,保證了幼兒的身心健康。

新學期又來臨了,看着一張張稚嫩的臉,我的心裏有一種別樣的感受,有對以前教過的小朋友的想念,也有對新來的小朋友的期待。

大多數小朋友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幾乎都是哭鬧着的,他們往往會抱住他們的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不讓他們走,很多家長由於要工作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雖然不忍心但還是走了,有些孩子的爺爺奶奶乾脆坐在教室裏陪孩子,作爲老師雖然我們不贊成這些爺爺奶奶的做法,但是我們也能理解他們,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個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裏人都捨不得讓他們吃一點苦,受一點累,對孩子的寵溺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而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則更是難以接受幼兒園的新生活,所以哭鬧實在是很普遍不過的事,但是作爲老師我們明確知道這樣子對於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所以我們會盡力勸服那些家長不要陪着孩子,我們也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把孩子交給我們是可以放心的。

很多家長還是願意理解相信我們的,看着淚流滿面的孩子他們還是“狠心”地離開了,在家長離開以後,憑藉多年的教學經驗,我會帶那些哭鬧不停的孩子去幼兒園裏的那些娛樂設施處玩耍,很多孩子看到新鮮的大型玩具會馬上停止哭鬧。不過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這樣的,有些孩子還是會一直哭鬧,這時我會陪着他們,帶他們去玩,努力的建立起與孩子之間的友誼之橋,讓他們對自己更加親近更加信賴。

就拿我班的夏偉豪小朋友來說,剛來的一個星期一直是從早上老師接過手不停地哭到下午放學被家長接走,他爸爸看他哭的厲害就陪着他,我就和他爸爸溝通,讓她回去,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在我誠心的勸服下,他爸爸最終同意離開了。爸爸走後,他哭鬧的更兇了。於是我就帶着他去散步、 玩滑滑梯和一些其他的東西,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地與他溝通,慢慢的他也願意和我說更多的話,在玩的同時也慢慢的增加了對我的信賴與好感,對我也越來越親近。在之後的日子裏,他不再哭鬧的那麼厲害,成了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這件事也讓我更加確定教育孩子最主要的是與孩子心靈上的溝通,只要用心去呵護和關愛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是可塑之才。以後的日子裏我也會更加努力的去關愛每一位孩子,用心的去教育每一位孩子,希望通過我自己的努力,能爲祖國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材!

有一天,我帶領小朋友去小便。忽然看見有幾個小朋友蹲下不走了,都在圍着看什麼。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隻螳螂,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的跟我說:“老師,老刀,老師,老刀……”“噢,對了,它的學名叫螳螂。”這時一個小朋友上去就要用腳踩它。我趕緊制止道:“別踩它,它是益蟲。”接着也有幾個小朋友附和着說:“對,它是益蟲,不能傷害它。”這時圍觀的小朋友越聚越多,我知道現在的孩子對大自然中的東西是越見越少,他們只是從書本上認識而很少有見到真正實物的。於是我便拿起那隻螳螂,對孩子們說:“你們是不是很想看它?”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是!”“那好,老師把它拿回活動室,放到咱們的區角里養着它,好不好啊?”我說,“好!”孩子們都高興的跳了起來。

我把這隻螳螂帶回了活動室,把它放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內,並且還給孩子講了一些關於螳螂的知識,比如它吃什麼,怎樣產卵等等。給它放上了食物,孩子們每天都會去看它、觀察它,一沒了食物就趕緊給它放上。

從那以後,小朋友們又陸續養了很多的小蟲蟲,什麼蝴蝶了、蚯蚓了、螞蟻了……孩子們每天都會很認真很仔細的觀察他們,並能說出他們的變化。是啊,這些大自然的東西遠比書本上的東西要有趣得多了。

小雅是我班新來的幼兒,一天當老師在講《豬媽媽與小豬》的故事時,小雅突然哭了起來,老師走到小雅身邊:“怎麼了,小雅?爲什麼哭呀?”小雅沒有說話,看到老師似乎更覺得委屈,肩膀不停地抖動着。

“小雅,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告訴老師好嗎?”老師拿出紙巾一邊幫小雅擦淚水,一邊輕聲地對小雅說。

“豬媽媽對小豬那麼好,我媽媽、我媽媽去江南了,要好幾天也不回來、不回來……”小雅斷斷續續地抽泣着說。

“呵,原來是爲這個事情啊!媽媽去江南不是因爲要工作嗎?等工作做完了,就會回來了呀!”老師輕聲細語地安慰着小雅。

小雅依舊抽泣着,停了一會兒,問老師:“我媽媽會回來嗎?”

“當然會回來了!你想媽媽,媽媽肯定也在想你,她一定會回來的,而且回來的時候還會帶禮物給你呢!”老師微笑着說。

在老師的安慰下,小雅不再哭了。老師抱起小雅並告訴她:“媽媽不在的時候,老師會天天和你在一起的。”小雅依偎在老師身邊,她感到,儘管媽媽不在身邊,老師像媽媽一樣對自己好,幼兒園和自己的'家一樣安全。

其實穩定幼兒的情緒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通常,教師不經意的一句“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可能讓一位小女孩向同伴炫耀一個上午,幼兒表現好時用一句“你真棒!”可能會使這位幼兒以後表現得更棒。教師經常用適當的讚揚、肯定、安慰的語言去鼓勵幼兒,會使幼兒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愛從而產生安全感。

給幼兒進行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以恆,還要給孩子們起榜樣、示範的作用,利用多種機會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

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爲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畢竟是孩子。

有一次我帶小朋友戶外活動回來,讓小朋友們排隊喝水,話音剛落就傳來七嘴八舌的聲音,每次都是這樣。我老遠看見保溫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着:"你插隊!要排隊的!"我連忙趕過去,只見x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櫃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x拉開,他卻僵在那裏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我不走,我要喝水!"我耐着性子對他說:"我不是要批評你,你先告訴我是怎麼一回事。"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x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x則一臉不屑的表情。於是我問x:"真是這樣嗎?老師相信你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x委屈的跟我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麼辦呢?"這件事後,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爲什麼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麼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幼兒園科學教育在豐富幼兒科學知識和經驗的同時,也豐富着幼兒的情感體驗。科學教育活動向幼兒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聲音、色彩以及事物相互關係的變化等,都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爲了保護孩子的這種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索問題的興趣,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練一練、等多種方式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到初潛的知識技能,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一、創設嘗試氛圍,激激發嘗試願望。

豐富的材料是幼兒嘗試的物質基礎,在每次活動前,教師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如“玩水”活動,首先選擇好玩水的場地,準備各種玩水容器和玩具、大塑料盆、積木、玻璃球、小鐵塊等,然後讓幼兒觀察這些物品,自由操作。由於材料充足,孩子們玩起來隨心所欲,有利於幼兒從中發現問題,尋找答案,拓寬思路。願望是一切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當幼兒願意嘗試時,就會產生愉快情緒,爭着去“試一試”。

二、豐富嘗試內容,把握嘗試時機。

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多,面很廣,但都是周圍生活中粗淺的知識和自然規律。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嘗試活動時,要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嘗試問題,把我嘗試時機,使內容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1.注意觀察,適時引導。觀察的着眼點應該放在幼兒是否大膽嘗試、樂於嘗試,對不願意嘗試的幼兒,教師要用嘗試的語言來激發他們“你來試一試”“你一定能成功”“你再想想”“你再來試一試”!等親切自然的話語,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喜歡嘗試活動。

2.組織幼兒討論,深化嘗試力度。每次嘗試後,要讓幼兒充分討論,讓他們各自說出在嘗試中的發現和感受,“先試後講”,教師的講解是幫助幼兒解決難點,幫助幼兒歸納整理。

三、強化嘗試意識,培養嘗試精神。

在活動中,設疑嘗試困難,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做中學”讓幼兒有機會親歷探究全過程,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

秋高氣爽,風和日麗,我們準備帶着孩子去秋遊了。

昨日,我就《秋遊前的準備》組織孩子們學習小組討論。因爲前幾天發現孩子的討論習慣和潛力都很欠缺,正好有這樣一個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能夠讓他們學習嘗試。首先,請每組推選一個小組長。然後,由小組長組織一組的孩子圍繞同一個話題進行討論。最後,提出了一些討論的規則:如逐個地發表別人的意見,等別人說完了再發表不同觀點,別人講話時要耐心仔細地傾聽,不能隨便插話、最後小組長要代表本組說出討論結果。

第一個話題:秋遊需要帶些什麼?因爲每年的春秋,我們都會帶孩子去東洲公園,而且每次的重點都不一樣,如:放生小蝌蚪、尋找春天、春天美景的拍攝、撿落葉等等。所以,孩子還是有很豐富的經驗的。最後討論的結果也很相同,覺得要帶吃的、紙和筆(用來記錄、畫畫)、照相機、風箏、塑料袋(放垃圾和撿落葉)。有幾組的討論十分好,他們把頭湊在一齊,你說一句他說一句,最後都能認同別人的觀點。但有兩組的孩子還是有些吵鬧,我和錢老師及時地插進傾聽和指導,讓他們也順利透過了。

第二個話題:順着第一個話題要帶吃的,是孩子最感興趣的,討論要帶哪些吃的?雖然零食是琳琅滿目,但是總的能夠分成三大類:水果飲料、餅乾、休閒類(薯片、話梅等)比起第一次的討論,時間用得少了些。

第三個話題:提出要求,每人只能帶一樣食品,組上有幾個人就帶幾份,一齊分享着吃。孩子們一開始都只顧着說自己想吃的想帶的東西,卻沒有思考到一組上羣衆帶的東西是否合理,比如第五組上的孩子帶的東西是牛奶、水、桔子、薯片和餅乾。然後我又組織孩子一齊討論合理性,然後請他們再次按照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的調整。

由於每個孩子都是用心參與討論的,所以第二天沒有人忘記帶食物,只是因爲事先沒有和家長溝通好,有的家長沒有理解我們的用意,還是給孩子帶了很多。

在暖暖的陽光中,和着席席秋風,在草地上鋪上一塊圓圓的彩色太陽傘,讓孩子們席地而坐,一齊分享,一齊品嚐,真是很快樂又很有情調的一件事啊!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看,21世紀將是生態文明構建和發展的世紀,而今天的嬰幼兒將是承擔這一任務的主力軍。因此,引進生態觀以深化幼兒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確,我們迫切需要樹立生態觀,形成生態意識,並落實到我們的教育行爲中去。

觀念的更新是一個持續發展逐漸提高的過程。當今世界關於嬰幼兒身心發展和保健、教育方面的理論和研究成果異常豐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和借鑑用以指導我們的實踐,而不需要從頭做起。然而,學習和借鑑是爲了提高,這就必須通過實踐,在實踐中消化吸收並轉化爲自己的意識。這就是說要走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之路。實際上,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經歷的正是這樣一個過程。20世紀70年代末,我們開始從幼教改革的實際需要出發,借鑑有關理論來解決實踐問題,促進改革向前發展。然而,每前進一步都會出現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又促使我們去尋找相應的理論來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運用理論的能力來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運用理論的能力越來越高,改革的效果也越來越好。今天,我國幼教領域出現了異常豐富的前所未有的創新成果就是明證。

但在這裏我想強調的是,“觀念更新”不是一般地從理論上提出一個新觀點,而是從我們的幼教改革實踐中昇華而形成新觀念,這種觀念應該成爲我們自己思想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隨着幼教改革的不斷向前發

展而持續深化更新。

現在以“綜合教育”改革爲例,來回顧我們這些年來在實踐中觀念更新的過程。

80年代初,有些幼兒園老師向我們理論工作者提出要求:改革分科教學,把幾門學科綜合起來教學,以減輕教師和幼兒的負擔。當時,我們找到並運用了系統論的一個觀點:系統是有一定結構的,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形成一個整體,其效果將大於各部分相加之和,從而提出教育內容的綜合、手段的綜合、過程的綜合,並據此建立起主題系列。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這種改革缺乏對教育目標的研究。因此,在1987年開始的“農村學前一年綜合教育課程”的探索中,我們首先對教育目標進行了反覆研究,從而使綜合課程的結構得到了改進。同時,我們認真研究了陶行知、陳鶴琴當年創辦農村幼兒園的理論和經驗,並以此指導我們的課程設計。從那時開始,我們意識到在課程研究的理論指導方面,繼承與發揚我國幼教先驅者的思想和引進西方理論都是必要的,而且兩者要儘量相互結合,從而建立起我們自己的觀念。

也是從那時起,我們開始接觸到人類發展生態學,並提出了“重視社會生態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利用生態變遷促進幼兒發展”的觀點。關於前一點,我們積極提倡充分利用農村的各種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但對後一點“利用生態變遷促進幼兒發展”,直到1993年開始探索“2至3歲兒童綜合教育課程”時纔有所思考,思考的重點是如何使孩子順利地過好入園關的問題。

上述觀念更新的過程實際上受到多種思想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方面吸收有關信息進行加工,一方面互相交流共同研討。可以說,這種觀念的更新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再以兒童觀的發展爲例,來回顧我們觀念更新

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受建構論(由蒙臺梭利和皮亞傑先後提出)的影響,認識到“兒童的認知是由他自身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結構”,因此開始重視爲兒童提供操作的機會,強調變灌輸知識爲發展智力,提倡將發揮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起來。後來我們認真研究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哲學的主體發展觀,把我們的教育目標定在“使幼兒的身體、認知、個性、社會性情感等方面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爲幼兒創設有利於全面發展的、輕鬆自由的環境,使他們擺脫人爲的束縛,得到科學的發揮,促進他們的主動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課程改革方面,廣大教師就開發幼兒的潛能、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進行了多方面探索。近年來,老師們又開始通過直接觀察來認識和了解孩子的潛能和發展需要,並採取相應的教育策略,而不是單純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徵,更強調從兒童發展的實際出發制訂教育計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是兒童觀的一大進步。

從上述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幼教觀念的變化是廣大幼教工作者不斷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研究自己面對的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的現狀而得以實踐的。

首先,能使大腦發達。運動中的各種動作直接受神經系統的指導和支配,人在活動時,肌肉中的神經可將各種刺激衝動傳到大腦,從而提高大腦的調節功能,使大腦對動作的反應更加靈活。我們說,沒有行動就沒有認識,兒童對外界的認識是在動作中發展。在活動範圍增大的基礎上發展的。所以,多運動可對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是有利的。另外運動可增加腦的血流量,是鬧細胞獲得充足的養料,從而促進大腦的發育。可見,體育運動還是開發兒童智力的增效劑。

其次,能促進生長髮育。兒童時期是機體組織和器官不斷髮育的重要時期,不僅需要有足夠而合理的膳食營養和充足的睡眠,而且需要積極、科學的體育運動。無數事實證明,凡堅持參加體育運動的兒童,食慾好,睡眠好,尤其是骨骼、肌肉方面發育的快。

再次,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良好的情緒能增進兒童的身心健康,運動除了有鍛鍊身體的功能外,還具有娛樂功能。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運動中的兒童大都情緒飽滿。興趣盎然。

最後,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增強與同伴接觸的機會,有助於消除兒童的寂寞感和孤獨感,有利於糾正兒童的任性和惟我獨尊的毛病,有利於克服嬌氣和懶惰的缺點,對於糾正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也大有益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主要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這五大領域中,健康排在首位,可見健康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幼兒期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最爲迅速的時期,所以,保持健康的身體特別重要。衆所周知,體育活動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體育活動中,幼兒是最真實的,最開心的,也是最享受的,同時它也是實現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並不是一種單一的體能訓練,它是一種綜合的遊戲實踐活動,所以通過體育活動對幼兒進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促進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而體育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的最佳途徑。在體育活動中,我爲幼兒設計了克服不同困難的情境,因爲幼兒只有克服了一定的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了,付出了某種努力,具有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才能將體育活動進行下去。如大班“跳傘運動員”的活動中,我爲幼兒準備了許多椅子,讓幼兒分別從一個椅子高度、兩個椅子高度跳下,幼兒完成得都很好。但當搭至三個、四個椅子高度時,有的幼兒膽怯了,特別是小女孩。這時候,教師的鼓勵和信任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每當一個孩子勇敢地跳下後,教師總會適時地翹起大拇指:“你真棒!”當孩子稍有猶疑,教師就會伸出雙手,做出安全保護的樣子,鼓勵孩子“你能行!”教師的鼓勵和保護讓幼兒感受到信任和安全,大部分孩子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跳。最後,只有一位小女孩,站在四個椅子的上面,無論教師如何鼓勵,就是不肯往下跳。她眼含淚花,想跳又不敢跳,不跳又不甘心。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和幫助下,她終於跳了下來。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她的膽子越來越大,從她興奮的小臉上,可以看到克服困難爲她帶來了勇氣和樂趣。

二、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小孩子喜歡遊戲,但更喜歡遊戲的成功。這是因爲遊戲的成功一方面給幼兒帶來愉悅,另一方面還可以得到父母、教師、同伴的讚許。”《指南》中也指出,幼兒階段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如果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常常遭受失敗,那麼他們就會產生否定的“自我”傾向,表現爲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動消極、被動和退縮,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因此,在組織幼兒開展活動時,教師應做到在言語和行爲上處處照顧每一位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對於那些活動能力差的幼兒,也要在言語上、情感上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應輕易加以否定或批評。如在組織幼兒跳繩子的時候,有個別幼兒由於無法掌握動作要領,老是被繩子絆住,對跳繩失去了信心,對自己也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肯定不會跳了,對活動產生了排斥心理,當他們面對甩過來的繩子時,腳就不聽使喚,這時老師就用鼓勵的口吻說:“你行的,試試看好嗎?”,哪怕只跳過了一下,老師也要爲他加油:“真棒,再來一次。”“加油!加油!”這些幼兒在老師的鼓勵和同伴的影響下,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克服了畏難心理,掌握了動作要領,也樹立了自信心。

三、促進幼兒思維靈敏性的發展

《指南》中要求幼兒“動作協調、靈敏”,因爲這樣的幼兒思維比較敏捷,並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快速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小班幼兒注意力不穩定,他們對單純的體育活動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良好的遊戲氛圍,在不同情境中用不同的角色推動活動的開展。如遊戲“小狗爬爬”,遊戲以小朋友扮演小狗去給好朋友送禮物這一流程作爲主線,在整個遊戲中,我們着重以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敏性爲目標。因爲爬本身是一種單調,枯燥的運動,如果把爬變成爲一種愉快的運動,既有益於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又有利於幼兒思維的靈敏性的發展。首先,小狗爬時要根據老師發出的信號的變化,不斷變換爬的方式。如,小鼓節奏快,小狗要爬得快,小鼓節奏慢,小狗要爬得慢,有節奏地和着音樂的節拍爬,同時老師不時地變換方位,讓小狗朝指定目標爬行。這樣的一種遊戲方式既可以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又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做出快速思考和反應,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四、促進幼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

《指南》在目標中要求幼兒“能較快適應集體生活。”現代社會大多是核心家庭,獨生子女比較多,幼兒的玩伴特別少,很難有集體概念,而體育活動基本上是集體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接觸頻繁,協同活動多,可通過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集體概念的建立和發展。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體育遊戲來完成其教學任務的,體育遊戲有它特有的規則、情節,從內容到形式,從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強烈的集體性。爲了達到遊戲目的,幼兒必須通過互相合作去完成各項活動。如在“送湯圓”的遊戲中,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比賽,每個人必須手拿勺子,上面放個“湯圓”(乒乓球),跨過“水溝”,鑽過“山洞”,走過“獨木橋”,將“湯圓”送到小白兔家裏,最後,比比哪一組送的“湯圓”最多就獲勝。通過這種合作的遊戲,使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如何協調配合完成任務,使幼兒知道,要取得遊戲的最後勝利,必須與同伴友好合作,互幫互助。因此,教師應多組織一些競賽性強,合作多的活動,有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總之,在幼兒充滿競爭色彩和趣味的體育活動中,幼兒通過不斷的努力和鍛鍊,體驗成功與榮譽,形成活潑健康、自信樂觀、團結互助,勇於克服困難,勇於競爭的良好品質,促使幼兒成爲一個適應社會需要的人,一個堅強的人。

今天區域活動時,在美工區進行繪畫活動的凱凱小朋友,活動開始時,我還見他正在圖畫本上畫畫,轉眼間,他把目標轉移到了附近的牆面上,正在用水彩筆大手筆的畫着,見此情景,我馬上過去阻止,說:“凱凱,我們在圖畫本上畫畫,好嗎?你這樣在牆上亂畫,會把牆壁弄髒的。”凱凱看了看我,撅着小嘴很不情願的說:“老師,我想畫個大大的公園,有水池,有花,還有小橋,我想邀請小朋友們都去玩,可是圖畫本太小了,畫不上。”我聽完他的想法,再看看這牆面,上面貼了瓷磚,心想:就不要阻止凱凱的創造力和好奇心了,給他這一次“搞破壞”的機會吧。便說:“那好,你繼續畫吧!”凱凱高興地點了點頭,轉過身去繼續開始了他的“大創作”。這時,其他幾個在美工區畫畫的孩子,見我沒有阻止凱凱在牆面上畫畫,也加入了這次牆面塗鴉,活動結束時,小朋友們互相欣賞着他們的作品,凱凱小朋友還不停的給小夥伴們當解說員呢:“這個水池裏有好多小魚……”接下來的幾天,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們都喜歡到這兒來畫畫,於是我便把這一面牆留給孩子們做“塗鴉牆”。區域活動時,來美工區的孩子們,孩子們可以在這面牆上隨心所欲的畫畫,他們可開心了。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幼兒都是繪畫天才,也是創意天才,在他們拿着筆恣意圖畫時,其實是在啓動自己的藝術才華。我在擦掉孩子們的每一次塗鴉前,都會端詳一番,畫面上那種隨意、可愛,表達的自由灑脫;孩子們的這種奇思妙想,大膽的創作,是任何老師都教不出來的。他們通過自己的想象,畫着屬於自己的世界。當我們用心的去看孩子的作品時,就不會把孩子們在牆面上的創作看成是破壞了,相反,這面塗鴉牆激發了孩子們無窮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孩子們在塗鴉的過程中,發現美、創造美、感受美,將想象落實到手中的畫筆上。

畫畫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孩子在這個年齡之所以喜歡塗鴉,是因爲他們這時候表達能力、書寫能力都很差,而塗鴉不費事,對孩子來說非常輕鬆,他們想怎麼塗就怎麼塗,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因此,塗鴉成了孩子進行想象、表達心情、傳遞情緒的一種很好的方式。“給孩子一面塗鴉牆”,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塗畫,在塗鴉的過程中,孩子能體驗到畫畫的樂趣,從而獲得成就感,從他們的眼中,我看到了塗鴉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意願,自由表達的快樂。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