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過年散文隨筆15篇

過年散文隨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生活裏,大家應該都對散文很熟悉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如何寫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過年散文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過年散文隨筆15篇

17年匆匆已過,猶如之前幾十年春夏秋冬的輪迴,有悲有喜,有成有敗。

事業方面重新再來,追隨內心,只做感興趣有意義的事情,不要隨波逐流,得過且過,但也不易,有太多東西需要去斟酌推敲,想要做出成績真是得下一番功夫。對於成敗,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就算好,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感情方面起起伏伏,有退有進,總體在進算好,沒有孤立的情感,只有平衡好生活各項爲好。

回家過年已成習俗,但今年也有點不得意,有點厭倦年的輪迴,不想回,跟自己叫把勁,得幹出點事情來。家裏人多也不需要我。

年近三十,居然對社會發展知之甚少,終於意識過來,抓緊時間瞭解,人生易蹉跎,再活三十年不改進只能原地徘徊。作爲一個男人,沒有事業就無法生存,若只爲一個人混口飯吃就不該去戀愛,醫生自己活得了!撐不起一個家就不該跟女人談什麼未來!不懂教育生小孩都是隨波逐流,階層固化永無止境。價值觀扭曲,跟社會發展規律不統一,只能痛苦的被命運折磨,也是被自己的無知和慾望折磨,庸人自擾。

倘若學習不是爲了優化生存質量,不是爲了輸出,提供更多價值,只是爲了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也很可恥,陶冶情操若只爲自己爽,就太自私。迷失在獲取知識的海洋裏也很可怕,一輩子也看不了無數書,培養自己的志趣活出精彩纔是關鍵。

夜色降臨,我把剛從廟會上買回來的風車插到了花盆裏,風車映着窗花,好像回到了90年代,我不禁傻笑起來,嘆道,這纔像是過年嘛。

過年最開心的,就是玩。最喜歡聽到的,就是父母那句:過年這幾天,你就放開了玩吧。每天只能在繁雜的書桌上偷了空隙才得玩,這樣明目張膽的絕對充滿着無限的吸引力,無所謂玩什麼,都是痛快的。在大街上、公園裏隨便走兩步,都暢快得無法自拔,走着走着看見風車、糖葫蘆,那是絕對會買的。看誰家孩子放風箏,還會跟着一塊跑。看着平日裏光禿禿的樹枝上、房檐下、路燈邊如今全都張燈結綵,即使這時候被父母召回家,這濃濃的年味在我心裏浸得滿滿的,一個小激動也會情不自禁得笑出聲。這種激動,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到了那天,公園裏晚上的花燈會,又讓這年味兒足足溢滿整個正月。

如果是忙起來,就沒時間出房門了,那也會有最討喜的任務派來——吊錢、對聯、窗花、福字全都塞到你手裏。不是有一句俗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可這會子,任你攀得高,爬得快,全都名正言順。等到貼的滿手都是漿糊和從春聯上染的紅色,根本來不及去洗手,就又被拉過去吹氣球,每次腮幫子都吹痛了纔想起去拿打氣筒。吹好的大氣球就幾個綁在一起隨意掛起來,小的就蹭蹭衣服粘在牆上,擺出個什麼圖案,就靠想象力了。等到一起佈置妥當,還要跑到院子裏,仔細看堆在地上的煙花都有什麼種類,哪種好看,哪種聲音最響最不敢放,還有哪種是從來沒見過的。現在想想,看過這麼多煙火表演,還是自己家放的最好看。

小時候,過年就意味着刺激又最矛盾的時刻又要到了,心裏得先盤算起要到誰家串門,又要說什麼樣的吉祥話,人家給壓歲錢到底要不要接。父母每次都會以“都這麼大了,就不要了”爲由拒絕人家的美意,最後經過一番推搡,還一臉糾結地說“幹什麼呀,你真是的”。通常這個時候,我在一邊不知該笑,還是該同父母一樣做出一臉似埋怨似怪罪的表情,然後接過錢,再交給父母。小時候太單純,總是看不懂這樣奇怪的場面——如果不想要這錢,乾脆別去串門不就行了?雖然收到紅包心裏最爲竊喜的是我,但還是依然堅持着這樣的慣例到如今。不同的是,如今父母安心的坐在一旁,欣慰地看着我獨自一人在那旁上演每年上演的老戲碼,似乎在滿意我終於學會了這套傳統劇目。收紅包不情不願,可送紅包卻恰恰相反,同樣的劇目,要反過來表演,才能盡得精髓。就是這樣,每次要先推辭別人的好意,再想方設法把自己的那份心意塞到對方手中。在這角色的轉換中,過年也因此變得刺激而有趣起來。

恍然如夢,已經過了多少個年。

今天雞過年呢!

側身望着陰雨霏霏的院子,她漫不經心地說。那會,我和她一樣坐在火爐邊不肯起來。我順着她的目光看過去,並沒有見到院子裏有雞的影子,不明白她怎麼突然想到這個。

她見我沒吭氣,很是無趣。回身拿起小方桌上的糖盤來抱在懷裏。盤裏裝着村上常見的芝麻糖,每到年關,人們用大揹簍大揹簍的紅薯剁碎放在大鐵鍋裏,加麥芽糖發酵熬煮成粘稠紅黑的糖稀,年三十晚上摻些炒好的芝麻花生進去做塊切片。這種糖一向是她的最愛,以往都是自己做,但自從上了歲數她就再沒有力氣去做這些事,只在縣上買些現成的回來待客。此時,她慢吞吞的捏起糖塊笨拙的塞到嘴裏,“咔嘣”“咔嘣”地使勁嚼着。

“你牙疼,少吃些糖纔好!”我說。

“莫事!混心焦吶。怕是要死了的!吃了上個月的藥了,總也不見好。以前哪有三十天還吃藥的道理,今年真是要死了吶,啥好東西都吃不成了!哎——”她看看手裏捏着的糖塊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頓了頓,顫巍巍的放下糖盤,抹了一把嘴邊粘着的糖渣站起身來。

“今天雞過年呢!下雨,哎——”她扶着門框一臉擔憂地看着外面,喃喃自語着。

過一會,她信步走了出去,站在已經打溼的院子裏。風和雨朝屋這邊打過來,她的腿往後趔趄了一下,又站定,單薄的身子倔強地挺了挺,將被風吹亂的短髮撩到耳後。“這麼冷,你背上衣服都溼了呢!”我提醒她。她默默地轉身走到屋檐下,依是擔憂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怕啥!打不溼的……正月初一下啥雨喲!”她嘟囔着,一臉的不甘和不滿。

終於有三隻雞張着翅膀伸着脖子從竹林子裏竄出來,直奔火爐屋後面的雞圈。

“哈!你們到底還是曉得回來!”她一如見到兒女般的欣喜,尾隨着它們朝雞圈那邊奔去。

實際上,她只剩下這三隻雞了。就在一個月之前,也就是她住院的時候,那時候屋裏有六隻清一色的烏骨雞。她喜歡養烏骨雞,常說烏骨雞燉着吃是大補,逢年過節自家殺上一隻,餘下的還可以給兒女吃。可是,那日她頭暈的老毛病犯了,被隔壁的女人送到醫院一住就是上十天。等她從醫院回來,就只剩下眼下這三隻還勉強活着。原先也想着讓兒子或者女兒回來幫她喂上一回的,可是她竟不敢說。“人都顧不上,怎還顧得了雞?!”她能想到,他們一定會這樣說她。三個兒女都忙,兩個在給別人打工,一個退休了在家得帶她的重孫子。她住院了,他們得輪換着到醫院陪她,各家都有各家的娃娃、丈夫或媳婦要伺候,她不願意給兒女添堵不說,更不願意讓兒女知道她還養着家禽的。

兒女們怕她摔跤或是生病,老早就不讓她幹活了,他們說她老了,老了就要服老。可是她一直不痛快,在她看來,作爲一個農婦,餵雞、養豬、種菜、撿柴這些都是繼續活着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老了就是連這些都不要了嗎?她不嘆息了。嘆息也沒用,兒女讓她進城一起住,是她自己不願意的。

她開始嘗試着偷偷地做點什麼來打發白晝漫長的天光。先是收拾了原先荒蕪的菜園子,種下萵苣、辣椒、蔥蒜和韭菜,順着菜園子的籬笆再栽上幾窩撿柴時順路挖回來的蕙草。後來,她託人買了雞仔偷偷放到後院養。養雞仔簡單,只需要在房前屋後拔些青草,再給它們吃一些苞谷雜糧就能把它們養肥。打這之後,她也沒那麼心慌了,一整天沒人跟她說話的時候,她就跟雞說話,跟那些開着一圈圈黃花的蕙草說話,跟綠油油的菜苗說話。

如同現在,她站在雞圈門口一邊倒進去一早拔來的新鮮菜葉,一邊愛憐的看着它們圍在她腳邊爭食。

“你們今天過年哪!過年下雨……管他的,下雨你們也要吃,吃了好下蛋吶!”她笑着跟那三隻雞說。

見我站在旁邊,她指給我看“喏,就是中間那隻,下蛋極大個兒的!自從我住院那次之後再沒下過蛋。開春了,我要多買一些好下蛋的。”

“晨光不隨冬日去,喜氣常伴新春來”一晃眼,又要過年了。

童年的時候,過年是一種單純的期盼和欣喜,是可以充分滿足小小願望的美好日子,更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光,因爲只有在那一天,可以吃到平時飯桌上吃不到的東西,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還可以拿壓歲錢。聽大人們說,壓歲錢只所以叫壓歲錢,是因爲過年那天把錢放在身上壓歲,來年就可以財運滾滾,好運連連。每當拿着壓歲錢,看着鞭炮在天地之間落櫻繽紛,聽着鞭炮尖利響亮的聲音劃過天空,那種心情真的是不言而喻,大概那就是簡單而快樂着!

長大了,過年揉進了思念的滋味,身在異鄉,思念父母,思念親人,盼望回家的心情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當歸心似箭的提着大包小包進得家門時,迎來的是家人和鄰居的歡聲笑語和親切問候,心想家的感覺真的不一樣。看着年邁的爺爺搖搖晃晃的出來迎接,看着年歲漸長鄒紋漸多的母親忙前忙後的爲我擺上一桌子好吃的東西的時候,心中多了一份久別重逢的感動和傷懷,一種淡淡的憂愁和思念不分緣由地縈繞在心頭。說不上憂愁什麼,也說不思念什麼,也沒了兒時那種期盼過年的心情,沒有了那種孩提時代單純的快樂。

走過少年,走過青春,一路跌跌撞撞悲歡離合,看花開花落,月圓月缺,春來冬去,一年又一年。竟發現自己已不再那麼期盼過年了,也許是自己長大了,感知的多了,牽絆的多了,不愉快的因素多了,所以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自己有些憔悴和遲鈍了?

就快要過年了,現在的過年對我來說不只是迎接鐘響的那一刻,只是爲了相聚,和家人相聚。只是期盼一家人坐在飯桌上吃着團圓飯,然後圍坐在火爐邊一起看着春節聯歡晚會,這就是我最期盼和最快樂的時光。

過年了,家家都喜氣洋洋、張燈結綵,我們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那天,我就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早上,大街上人山人海,總是有“哐”、“叮”的聲音。我很奇怪地問姐姐:“姐姐,這麼多人在幹嗎呢?”姐姐笑了笑,但沒有說話,於是我就使全身力氣擠進人羣,原來有一對人馬正在舞龍燈。舞龍燈的叔叔阿姨們穿着整齊的白衣服和紅褲子,他們抓住龍燈,龍燈連綿起伏地擺動着,鑼鼓聲也伴隨着龍燈。他們正穿過每條街巷爲人們祈禱平安。這時,我們跟着隊伍來到了河邊,他們正圍着河邊的大船,祈禱事業興旺。龍燈結束了,我們聽着那遙遠的鑼鼓聲,注視着那隱約的身影。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團圓飯。吃完飯,我們站在樓上的陽臺上看着樓下的煙花。第一個放的是花籃,花籃是由六個圓孔組成的,花籃先“茲”的噴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聲飛上了天空,炸成了許多五顏六色的火花,就這樣噴了六次,好像正在爲人們祝福呢!姐姐覺得好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蝴蝶王,姐姐急忙點燃,抓在手上,“撲”地一聲,煙花向一隻輕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後“啪”的一聲,分成了許多個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輕輕地,飄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個金玉滿堂,拿在手上,“砰”、“砰”,十聲炮響,響徹夜空,象徵着我們吉祥如意、幸福美滿。

天空漸漸黑了,我們全家到房間裏興高采烈地看着春節晚會,說說笑笑,多麼愉快的春節呀!

過年啦!過年啦!

說真的,隨着年歲的增長對過年的期盼越來越少,而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貌似也越來越淡。儘管年貨照樣準備、親戚朋友之間照樣要互相拜年,但是個中的滋味貌似程序化了不少,總覺得缺了一份溫情。不過不管怎麼說,從小就在大腦中深深刻下熱鬧歡樂祥和團圓的過年情節總是盤旋在我的骨子裏,揮之不去……在昨晚之前,因爲工作繁忙,對已經翩翩來臨的春節還木有什麼反應,但是昨晚去超市的採購經歷,一下子將年的身影直挺挺的拉到了我的眼前,原來年真的很近很近了……

一直不喜歡說過春節,總覺得春節這樣的字眼太過於官方、太過於書面化,太過於清淡、……一直喜歡說過年,呵呵,也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的緣故吧!在小時候、在農村,人們用來計時間的只有農曆,互相之間如果問起一般都是問;“今天初幾?或者是今天是哪天?”而回答者也從來不會出現幾號這樣的字眼。用幾月幾號計時一直到了讀書以後纔開始有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不習慣,對元旦一直就是沒有感覺,從來就沒覺得過了元旦就是新的一年,直至現在,元旦給朋友的祝福中,也還是很不習慣用“新年好!”這三字眼,一般偶的祝福語是:“元旦快樂!”新年這樣美好的字眼,俺是堅決滴留給了被官方定名爲“春節”的節日……

原本不想這樣囉哩囉嗦的寫下上面的幾許文字,是這張信紙上這副溫馨畫面感染了我,這繽紛大雪中徐徐而行的歸家汽車,載着如此溫馨的:“回家過年咯!”心底深處被一襲思家的暖流深深擊中,想着回老家過年的種種幸福,忍不住放下手頭所有的事情,在這個人們正匆忙在歸家路上的日子中,寫下心頭感慨、祝福幾許。祝福偶滴所有友友們:“新年快樂!新春快樂!蛇年大吉大利!”也祝福那些一不小心進入我空間的未來友友們:“新年、新春快樂!”

回家過年,是一年之中最令人欣喜的日子,也是最令人期待的日子。回家過年,是多少在外拼搏遊子的心聲,也是多少父母心中對子女歸來的期盼。在這樣的日子裏,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噓寒問暖,重溫天倫。孩子聽着母親周而復始的嘮叨,體驗着父親大愛無言的關心,父母欣慰地感受着孩子在說話、做事、體諒父母上的不斷成熟以及工作、學習等方方面面的進步和提高,一家人的幸福感絲絲縷縷如湖面泛起的漣漪,洋溢着溫馨且經久不散。

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愛人就時常唸叨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孩子什麼時候回家,車票能不能買到,哪天啓程,途中是不是順利……

打開電腦登錄QQ,兒子熟悉的頭像綻放着顏色。點擊詢問他春節放假的事,他說單位執行國家規定。不過特殊照顧外地大學畢業生,可以提前三天回家。看着兒子的回話,心中爲能有這樣體諒孩子歸家心切的單位領導感到欽佩和欣慰。

說到買票的事,他說自己已經工作了,這些事他自己會安排好的,不再用父母操心。看着孩子的成熟,我想,有些事情也該放手讓他自己去做了。

想想孩子在外上學的四年間,很多生活上的瑣事總是大包大攬的替他考慮,幫他去做好,雖然在內心感覺是對孩子的關心關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扼殺了他鍛鍊自己,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

如今的孩子雖然長大了,已經工作了、自立了,有工作能力和辦事能力了,但孩子再大,在父母面前也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儘管他自己的事情考慮和處理的很周全,父母對他還是放心不下。天冷了知不知道加件衣服,早上上班能不能吃飽飯,下雨天帶沒帶雨傘,父母的心無時無刻不與孩子系在一起。實在放心不下時候,給他打個電話,又怕影響了他的工作,更擔心他說你嘮叨或多事,不管他怎麼想,或是怎麼說,兒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父母的全部,兒子的喜怒就是父母的晴雨表。正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

我多麼期盼着早些回到日夜思念的故鄉,多想回到每天爲我擔心的父母身邊。曾經多少個日日夜夜想及這些,我能做到的只能是給遠方的父母掛個電話報個平安,或網聊或視頻叮囑父母注意身體,亦或遙望北方想像着家鄉的父母此時在看電視,在上網還是在廣場上散步,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獻上兒子的祝福。

記得小時候我是多麼盼望着過年,因爲過年時候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還有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長大成人的我盼望的是回家過年的團聚,回到家中可以陪父母說說心裏話。同時我又多麼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見父母那漸漸發白的黑髮。曾幾何時,爲了完成學業,爲了人生的錘鍊,我不得不離開他們。可就在與父母分手的那一時刻,透過那充滿希望的眼神我分明看到了他們背後的寂寞,在他們充滿笑容的深處隱藏着多少孤獨的等待。

西安是一座古老文明、歷史悠久且承載千年文化的古都。有機會在這裏學習而且又在這裏工作,真的是人生之中的一大幸事。然而,世界再大,我也要回家過年。

回家過年,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過年了,我知道父母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每天掰着手指計算着日子。隨着年關的逼近,閉上眼睛我甚至感覺到他們漸漸舒展的皺紋……

生活在另一個城市,回家是很難的事。買票難,進站難,坐車難,難於上青天。上學時候,每個假期都是老爸提早爲我訂好往返的飛機票,唯恐我遭受買票難、坐車難的難辛。而如今,我工作了,在經濟上獨立了,在生活上也應該獨立,生活瑣事真的不想再讓父母操心了。我告訴老爸老媽,今年回家過年,我的行程我做主。

春節時候雖然已經步入了立春的季節,但東北的氣溫還是很低的。已經習慣了西安近似於南方天氣的溫度,回到東北還能不能適應北國的寒冷。前些年的舊棉衣是不是已經破舊了,也已經過時了,穿在身上是否還能遮擋風寒。於是去商場,逛商城,挑選能適合兒子的棉衣,最後還是網拍了一件薄款的羽絨服給他。收到兒子試穿羽絨服時同事幫他從不同角度拍下的照片,看着兒子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想像着兒子此時心裏一定充滿了幸福感。做爲父母,兒子的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上網進入購票網,查詢西安至哈爾濱的車票,只有硬座沒有臥鋪。距離兒子啓程的時間一天天逼迫了,一票難求的結果真的難以想象,坐在火車的硬座上兩宿加一天,然後還要坐六個多小時的長途客車或九個多小時的火車才能到家,兒子怎麼能受得了。儘管兒子一再說自己的行程自己做主,但父母還是不忍讓孩子在旅途中吃太多的苦。於是,點擊去哪網,爲兒子網拍下了往返的機票,然後把出票信息網傳給他。網購機票是很方便的,網拍省城至家鄉小城的火車票是不可能了,只能委託省城工作的朋友代購一張汽車票。而購買邊陲小鎮至省城的返程火車票則是一大難題。提前20天早早地上網等待,哪知到了售票時間網上卻沒看到有一張臥鋪票。因爲是夜行車,沒有臥鋪熬過一整夜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怎麼辦,運用一切關係網,找了幾個鐵路工作的朋友、同學,沒有絲毫希望。後來有人提供一個電話。抱着一線希望打過去,對方很爽快地答應,讓我等候電話。幾次電話溝通之後,終於等來了電話約見,如願拿到了一張臥鋪票,不過票面91元的一張中鋪火車票,我付出了150元的現鈔,而且還要感謝人家的幫助。多少年來痛恨票販子的行徑,這次爲了兒子的行程還是寧願被黃牛撞了一次腰。

透過飛機舷窗向地面看去,北方的大地是一片熟悉的銀裝素裹。乘坐的空中客車距離哈爾濱太平機場越來越近,機艙裏漸漸熱鬧起來。從談話中得知,許多人都是在西安工作,都是回東北家鄉過年,其中有人已經好幾年沒有回家過年了,這次多花幾百塊錢坐飛機回家,就是爲縮短路上的時間,能在家裏陪父母多待上幾天。由於工作忙碌,雖然已經臨近春節,我還是沒有一絲過年的感覺。但是坐在飛機上,我真真正正地感覺到了濃濃的年味兒——原來年味兒就是牽掛和思念的味道。

坐在身邊的一對年輕夫妻,一路之中不停地談論着瑣碎的家事,談論着年邁的父母。說話的語氣時而是高興的喜悅,時而是傷感的惆悵,雖然不是與他們面對面而坐,但分明能感覺到兩人的表情極爲豐富。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他們已經三年沒回家過年了。他們談起回家過年的不容易,讓我深有感觸。“父母爲我們操勞了大半輩子,現在他們的年齡越來越大了,我們已經成家立業,可他們還是放心不下我們。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讓我們回去陪他們過個團圓年。可是這一點點要求我們都很難做到。今年總算是能與父母一起過個團圓年了!”

看着這久違的、濃濃的親情氛圍,思念的心情更加強烈了。

飛機終於平穩地降落在太平機場。乘客都急切地走下飛機。走出機場的驗票口,看到許多等候在外面的人高興的招着手,走出來的乘客都是欣喜萬分,而我距離自己的家還有一段行程,只能穿過佇立在驗票口柵欄外面喜悅的人羣,拉着行李箱急切地走向大廳外面通往市區的大巴。

飛機準點降落在太平機場,現在已經坐上了開往市區的機場大巴。當母親看着兒子發來的信息,一顆懸着的心總算放下了。儘管坐飛機回家節省時間,也免遭受許多辛苦,但愛人卻總有一份擔心。儘管已經平安的到達了省城,此時的愛人還是把心與兒子的下一段行程系在了一起。她一字一句拼打着字句,告訴兒子先去酒店取回朋友幫助購買的客運車票,然後去吃點東西,再回到客運站候車。一定要注意安全,看好自己攜帶的行李。

兒子每次回家,父母的心都會伴隨着兒子的整個行程。從兒子出發開始,愛人就不停的給兒子發信息,或在網上與兒子聊天,提醒他不要睡覺,要把行李放在眼前,特別把身份證和錢放好。

從太平機場到市區客運站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中途有三四個站點,愛人不時的囑咐兒子,提醒他看好自己的東西。一定不能睡覺。兒子睡覺是很容易進入狀態的,一但睡着了把他擡走了都不會有感覺。因此,愛人總是擔心兒子睡過了站,耽誤了行程。

聊天窗口上顯示,大巴車已經進入哈爾濱市區,愛人囑咐他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準備下車。

走下大巴車,我到那家熟悉的酒店取到了訂好的客車票,就回到客運站等時間了。四年上大學期間,每個學期回家時,老爸都提前幫我訂好機票,再訂好汽車票,幾乎每次都是到家酒店取車票。幾年的往返之間,基本沒有爲了車票發愁的時候。

2月6日17時40分,客車終於開動了。儘管時間晚了40分鐘,我的心情還是有一種無語的激動,因爲伴隨着車輪的轉動,我距離自己的家越來越近了。車上大多是回家過年的人,大家都懷着一樣的急切心情想馬上回到家中看到久別的親人。北去的龍運大客車載着我的思緒奔向我的家鄉,那個令我魂牽夢繞的邊陲小鎮鶴崗。這條回家的路在過去的四年大學生活中,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都要走上一個來回,只不過有時候是乘汽車,有時候是坐火車。而這一次對於我來說意義不同:因爲我已經走過了四年的學習生活,已經工作了。

想想人生之中的一些事情真的是不可思議。四年的大學生活之後,我們分別簽下了各自的就業合同,懷揣着一份建功立業的志向各奔東西了。來自東北的我,在西安上學,之後又在西安工作;而許多家在西安的同學大學畢業後卻去了其它的省市。過年了,他們紛紛回到了家鄉西安,而我卻離開了西安回到了遠在東北的家鄉。時間、工作和家鄉的不同,註定了同窗之間的陰差陽錯和無緣相見。

客車駛出哈爾濱市區時,透過車窗,昏暗的燈光之中,一片片高樓向後退去,遠處還有一排排低矮卻很整齊的平房,隱約看到有嫋嫋升起的炊煙,讓北方城市顯現出勃勃生機……

經過6個小時的夜行,我終於回到了家鄉小城。拉着行李走下客車時,出租車司機們吆喝着招攬生意。我被“拼”至一輛出租車上,向市中心的家中駛去。因爲從車站到我的家,只是一個起車價,所以這段行程打出租是不用問價錢的。

出租車駛上了跨線橋,煤城的夜晚顯得很寂靜,燈光閃爍的彩虹門,道路兩側的彩燈、串燈充滿了節日喜慶氣氛。只幾分鐘的時間,出租車就駛進了我家居住的小區。遠遠望去,自家的涼臺在漆黑的樓房中顯得的格外耀眼。我知道,父母一定是忙着爲我準備下車的夜宵。我的眼睛溼潤了……

入冬時候,愛人買回了一個很大的塑料桶,淹了十幾棵酸菜。她說兒子愛吃酸菜,但外面賣的很多都加了這個劑,那個靈的,吃了對身體不好,自己淹的吃着放心。

按照客車從省城到家六小時的行程計算,回到家最快也要深夜零點左右。兒子順利地坐上客車之後,愛人就開始張羅着做飯了。她一大早就從冰箱裏拿出了小笨雞、排骨、凍豆角,然後又去超市買回了新鮮蔬菜,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幾樣家常菜,只是一頓簡單的夜宵,卻融入了母親對兒子千絲萬縷的親情和關愛。

愛人把兒子當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這樣說一點都不過分。

從夏季盛產蔬菜時候起,她就精心挑選兒子喜愛吃的茄子、豆角凍在冰箱裏。臨近過年時候,又陸續買回了雞魚、排骨等,還有凍梨、凍杮子、凍花紅等,花生瓜子各種小食品就不用說了。每次去超市,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這個適合我兒子吃,這個我兒子喜愛吃。很多時候我會看着她的做法而竊竊發笑。

經過一天的奔波,我終於從西安回到了東北邊陲小城鶴崗的家中。雖然感覺有些疲憊,但看到媽媽親切的笑臉,聽着老爸熟悉的聲音時,我的心情感到無比的舒暢,疲憊早已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坐在溫暖如春的家裏,吃着媽媽做的可口飯菜,覺得比去飯店裏吃大餐還要美。

吃過夜宵,我從旅行包中一樣樣的拿出爲父母、爲親人買的各種禮物。因爲是參加工作後的第一年,自己有了工作收入,回家過年對親人的一點點心意還是必須要有的。母親看着我走這麼遠的行程還帶了這麼多東西,心疼地說,以後不要再帶這些東西了,現在市場什麼都不缺,你們那邊有的東西在這邊幾乎都能買到。只要你努力工作,只要你每年都能回家過年,就是送給親人最好的禮物。

一家人在這團圓的氛圍中盡享天倫之樂……是的,回家過年是送給親人最好的禮物。

我的眼睛竟然有些潮溼,哪怕我將來身爲父母,哪怕我將來有了更好的生活條件,每年也都會像候鳥一樣,不畏旅途艱辛,懷揣濃濃的親情回家與父母一起過團圓年。

小時候,我是在老家甘肅農村長大的,兄弟姊妹好幾個。那時候,家裏很窮,在我的記憶裏,我們農村娃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

因爲過年時我們都可以穿上新衣服,新鞋子,還可以得到父母的壓歲錢,我們把得到的一角兩角壓歲錢還藏起來,像得到了寶貝一樣。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媽媽早早地用自家喂的豬肉,做幾個菜。如,豬耳朵、豬心、豬肝,豬尾巴等,香香的讓人垂涎欲滴。爸媽總是先給已故的長輩和親人獻上,同時教育我們長大以後要尊老愛幼,要孝敬父母。然後我們才能吃這頓年夜飯。香啊,這些好吃的都是我們平時吃不上的,大人再喝點自家釀的糧食酒,那個美呀。那時候家裏沒有魚,奶奶讓過年每頓飯專門剩點,那叫年年有餘。

接着媽媽開始剁餃子餡,包餃子。爸爸和我們一起打撲克,打“5、10、K”、“爭上游”等,大人要是輸了臉上就貼一溜子報紙,叫貼“大字報”,我們小孩子輸了就罰站。熬到十二點,我們就開始放小鞭炮,就只見噼裏啪啦一陣亂響,伴隨着小夥伴們的笑聲,響徹整個村莊。

吃過大年初一的團圓餃子,大人們就帶着我們小孩子去到村裏給每家每戶拜年,相互祝福。初二、初三後,跟着父母到幾公里外去走親戚,一路上走走歇歇,無比的高興。

1962年,我支邊來到了兵團,在七師128團10連定居,我成了連隊的職工,還在這裏成了家,如今兒孫滿堂。

隨着團場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都住上了樓房,過年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今,我們家過年每年都是二十幾道菜,雞鴨魚肉,美味佳餚,應有盡有,然後一家人開始吃年夜飯(團圓飯),但吃後總是找不到過去的那種清香的味道。 連隊上的人邊看着春晚,邊打着牌,娛樂的種類多了,晚上的煙火少了。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戶戶吃完餃子後,就在家裏看電視,一家人都拿着手機開始用、微信、手機發祝福短信,相互拜年。不再像以前走家串戶拜年,過年走親戚都是自家車或者打的,很少騎自行車和走路了。

現在生活的節奏加快了,年味淡了,總感覺少了過去的那種溫馨。

小時候住在鄉村,最美的念想便是過年了。臨近除夕那幾天,是最忙碌的時候,大人們忙着蒸饅頭、炸果子、洗菜煮肉、佈置家居,孩子們忙着添柴、砍柏樹枝、試穿新衣。

除夕那天,家家更是張燈結綵,大人們燃上香燭,把最好的食品擺上供桌,虔誠叩頭祭拜竈王爺及天地諸神。夜晚,燃起柏樹枝,在噼噼啪啪的脆響中熬夜守歲,往往還未到夜半時分,我們這些孩子就撐不下去了,個個偎着大人打起呼嚕。

到了初一,天剛放亮,各家各戶的爆竹聲未及停息,成羣結隊的孩子們便蜂擁而至,爭相撿拾那些未燃的鞭炮。爆竹過後,便有穿戴一新的孩子們端着餃子、點心跟隨大人給鄉鄰拜年。每到有老人的家庭,孩子們便在大人的指點下恭恭敬敬地爲老人磕上一個響頭,除了表示尊老,還有一層添福添壽的意思。村子裏老人健在的家庭,是拜年者最多的地方,春節那天往往能收到很多點心和罐頭,而慈祥的老人們總會拿出其中一部分,分給隨行的孩子們,偶爾還會給個幾毛錢的紅包。如此,孩子們常會樂顛顛地前往。

初一過後,各家各戶便開始走親訪友,大包小包、肩挑手提的,山道上隨處可見走親戚的人羣,相熟的打着招呼,詢問着彼此的狀況,一問一答中透着關切、拉近着距離。在我們老家,走親戚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初二、初三多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成家的孩子拜望舅父的時間,這兩天,若有特殊原因不能前往,老人們便會在門前不停地翹首觀望,猜測着、擔憂着,直至見到親人面,那顆懸着的心才能安然。初四以後多是其他親戚走動的時間。

走完親戚,便臨近元宵節了。人口多的村子常會組織起玩社火的隊伍,人們塗上濃濃的油彩,穿上鮮豔的戲服,踩高蹺、扭秧歌、舞獅子、劃旱船,演藝人員都很賣力,常逗引得觀衆捧腹不止。

有幾年春節,村裏還有戲曲演出,在露天的戲臺上、刺骨的寒風裏,演員們唱唸做打一絲不苟。《四郎探母》《卷席筒》《鍘美案》《三子爭父》《包公辭朝》……婉轉的戲文,無不詮釋着正義、弘揚着良善,小時候關於善惡美醜的概念大約就是從那時候的戲文中獲知的吧,以至於多年後的今天,那場景還清晰地定格在記憶深處。

老家灣子的中央是祖輩留下的老祠堂,那時已成爲生產隊裏的倉庫,門口幾級大青石的臺階下一方空地,成了天然的“文化”廣場。是我們兒時玩耍的場所。大人們一有空暇則會坐在石階上拉家常、談傳聞、講從古戲裏知道的歷史中的人和事。諸如鍘美案、程咬金、薜仁貴徵東……激動時會衝我們嚷道:“小子,聽着,小灣讀書趕不上大灣聽話”。直到生產隊長用那裂卷的錘子把水塘埂邊苦楝樹上懸掛的鐵板敲得當當響,人們纔不情願地拎起大海碗回家找工具。

最熱鬧的還是過年的時候。一進入陰曆年,特別是吃過臘八飯後,隊裏農活安排逐漸稀少,家境好些的人家開始準備年貨,年的氣氛漸濃,偶爾有愛熱鬧的樂手敲響鑼鼓。

初一至初三的幾天裏,鑼鼓幾乎是不停的,那套鑼鼓和譜是祖傳的不象以往搭臺戲開演前單調而急促的“打鬧臺”,只是爲了吸引觀衆和鎮定一下囂嚷的演出環境。也不像扭秧歌那緩和舒展的節奏。

樂隊在小鑼四聲半拍的引導下齊響,節奏感強而起伏多變,旋律優美而富於感染,大鑼的技巧在於乾脆準確的切音;大鑔則是樂隊的指揮與靈魂,難度也最大,它的力度與響聲直接傳染影響其它樂手的情緒,當一曲完結是否要循環演奏時,都要看大鑔手錶情暗示;最瀟灑的是小馬鑼手,不時把鑼敲擊後拋向空中,動作敏捷,一般是青年充當;小鑔和鼓則容易掌握。當演奏進入高潮時,樂手們會爲自己默契的配合而會心的一笑。雖然那時還不懂什麼樂理,只知道“聽”熱鬧,看樂手瀟灑的動作,心裏隨之擊拍中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那時,人們都聚集在“廣場”上看熱鬧,大人們都穿上整潔而沒有補丁的衣服,小姑娘們穿着花洋布的新衣興奮的串來串去,點綴在人羣中。在這洋溢着年的氛圍裏,在熱鬧的鑼鼓聲中,人們品味出寧靜與祥和,幸福與滿足,暫時忘卻了生活的艱辛。

正月十五以後,便算是年過月盡,又恢復以往的忙碌,開始一年辛勤的勞作,大苦楝樹上的鐵板,又有規律的“噹噹”響徹寧靜的灣子。

後來我通過自學而初通樂理,識得幾根“豆芽”,成爲一個業餘樂隊的首席小號,是否能與之附會出一點關聯來,很難說得清。倒是一直有心回老家整理記錄那伴隨我童年以及給了我鄉人愉悅和充實的打擊樂譜。遺憾的是當年的樂手大多已作古,幾件樂器也不知所終,就連那一方空地也因人口的增加而不復存在。

年仍然象輪迴的四季不時碾過生活的空間,已習以爲常。惟有那鑼鼓聲時常響在耳際,那景象閃現眼前,那熱鬧的年的氛圍融融於心。

早在新年的邊緣,我們就在“福”中了。

踏進年關,是“福”追隨着我們,還是我們伴隨着“福”,反正從關於“福”字開始。先是寫福字、裱福字、剪福字、看福字……到了除夕,我們在忙着張貼年畫、春聯的同時,總是在門楣、壁柱、水缸、糧囤、衣櫃等處張貼上紅彤彤、喜盈盈的“福”字。“福”字點綴着年畫、春聯,吉祥、歡樂、幸福的新春佳節氣氛便霎時濃郁起來。張貼年畫、春聯、“福”字,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由來已久的習俗。 “福”字現在的解釋通常是“幸福”,而在過去多指“福氣”、“福運”。 張貼年畫、春聯、“福”字,一般都由當家人來張貼。張貼年畫、春聯,表現歡樂吉慶氣象;張貼“福”字,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祈盼在新年裏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福滿門庭,更是爲了寄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美好未來的祝福。爲了更形象地表達這種祈盼、嚮往和祝福,很多人還特意將“福”字倒過來貼,取其“福到了”的吉意,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過去,人們張貼“福”字,更多的是爲了祈福,祈求新年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且看“福”字的組成,就可看出人們對幸福的理解,“福”字的左旁爲示旁,表示祈求;右旁是一口田,意思是一口人十畝田,這就是福。現在,我們張貼“福”字,更多的是對既有的幸福生活的肯定,祈福的內容已發生了質的變化。張貼“福”字,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是對國富民強、社會穩定的讚許,是對經濟繁榮、和諧發展的感嘆,是對物阜年豐、民心向上的稱頌……

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人們載歌載舞歡度新年;從塞北江南到天涯海角,人們敲鑼打鼓慶祝新年,把最美好的祝願送給新年,把最誠摯的問候送給新年。還是請看一副春聯吧:四時春爲首,五福壽爲先。意思是說,“福”包括長壽、富裕、康寧、修德、善終五個方面。如今,我們祈求的確實是高品位的“福”,是三個文明的“福”!換句話說,在追求小康生活的和諧時代,人們祈福多爲心靈,將“福”字製作得愈來愈精緻可愛、形象生動,“福”字被精雕細刻得愈來愈光彩奪目、富麗堂皇。且看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等圖案的“福”字,從不同的角度,將人們美好的願望表達得淋漓盡致,將幸福生活烘托得更加紅火亮堂。人們不僅把“福”字倒貼起來,還把“福”字穿上身,將唐裝點綴得流光溢彩,將歡度新年的人們映襯得愈加神采奕奕、春風撲面。

當然,僅僅靠貼是貼不出幸福生活的,僅僅靠描繪是描繪不出小康生活的,只有靠開拓進取的精神、靠腳踏實地地拼搏,經濟增長的曲線纔會憧憬新的高度,翻了身的土地纔會呼喚新的糧倉,神奇的網絡也纔會鏈接成交新的商務市場……只有拼搏進取,幸福的小康生活纔會悄然而至,一切纔會新鮮而燦爛。

新年,我們在福中。福,永遠屬於奮發圖強的中華兒女!

隨着年下越來愈近,無論貧窮與富有,無論你是否做足了準備,無論地位高低,處於社會哪個階層,哪個階級,是官是民,無論你是誰,都得過年,不過也不行,你也不能停在年的這邊,不到年的哪邊!時光荏苒,必須進入下一個年頭。

還有什麼事情還沒有處理完,還有什麼佈局沒有伸展,還有欠誰的債沒有歸還,雨止雲收,趕緊處理,沒剩下幾天,很快就要放假了,很多事情,都得慢慢地放下,大家都該歇一歇啦,該整理整理,有什麼夢想,今年還沒有實現,就把它放入下一個年度學習工作計劃。

過一個好年,盤點總結一下,過去的一年,計劃設計一下來年,把自己能夠做到的做到,主觀上的需要做到的,盡力完善,客觀上不能的我們逐步轉換求變,我們要進化出適應這個世界的能力,每一個逝去的一年,都值得留戀,我們有得到的相逢相遇,我們有失去的分離遠去,我們有見,有不見,有過歡笑有過淚水,統統都隨着年下的臨近,慢慢的消逝於身後,成爲歷史,成爲經歷,感恩感謝感激去年,坎坷痛苦也罷,快樂幸福也罷,都將湮沒成爲過去。

快樂的心情可以延續,年前保持健康的身體,輕鬆愉快你的心情,歲月有不變的留下,你日漸蒼桑的容顏,逾越萬世的世界,依然默看着你的成長,這裏僅是細小的一個標記,無論有無感傷,都得過年,年的哪邊,每次都有新的希望,新的期待,新的世界,所以新年快樂,如是這樣,保證會新的一年,絕對快樂!

小時候,過年是特別期盼的一件事,常常是在夢裏都盼望着快點過年……

在農村過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年味就一日比一日濃。鎮店上天天逢集,農家們就着急着置辦年貨,看那短短的街道,人擠人,討價還價聲、爭吵聲、人聲鼎沸,熱鬧非常。那時候,特別喜歡與父母一塊跟集,可以感受人們瘋狂採購的激情,關鍵是可以嚐到一年來魂繞夢牽、垂涎欲滴的美味,年末的父母往往是很大方的。

最不喜歡的一件事,就是每年臘月二十六的大掃除,要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對家裏角角落落進行一次徹底的打掃。那一天干下來,全身都痛。

臘月二十八蒸年饃,有饅頭及各類餡的包子。小時候,因爲家裏人多,母親要蒸一大攏(直徑1.5米,身0.5米的竹籠)夠吃兩個月的年饃,我們技術不行,再加上母親憐惜兒女,我們就打打下手,燒燒火,收收饃。母親往往要從早上5點多忙到晚上11點,我們早進入了夢鄉,母親還在收拾着。那時候矮小、精幹的母親在我心裏是萬能的、壓不跨的…….

過年最高興的是可以穿新衣。母親常常在年集時買下適合我們穿的布料,自己提前裁好,然後由幼小的我們拿着裁好的布料到大隊裁縫鋪排隊鎖邊。年底的裁縫鋪生意特別好,三臺機器不停的運轉着,排隊等候的小孩子們在一邊戲耍着、打鬧着,一派喜氣洋洋。回家後,母親抽空將新衣縫製好,我試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母親多次督促纔不情願的脫下來,那時候,真的希望明天就過年,那種迫不及待盼望過年的心情現在仍記得。到了除夕的晚上,在我們再三的煩擾下,母親提早從櫃中將我們的新衣取出,幫我們在棉襖上套好,暖在被窩中。我最喜歡初一早上從被窩中拉出暖烘烘新衣時的那種感覺……

初一清早,哥哥着急放鞭炮,我着急滿村撿沒響的啞炮。等到中午的時候,小夥伴們聚到一堆,拿出各自撿拾的啞炮,一圈一圈的拆掉炮紙,將中間的炸藥小心的倒成一堆放在一塊凸起的石頭上,再找一塊瓦片,使勁快速地用凸起的一面去蹭堆好的炸藥,噗嗤一聲,有火光及淡淡的炸藥味瀰漫在空氣中,心裏感覺特別舒坦……

現在的生活是一日比一日好,天天像過年。看上哪件新衣服,隨買隨穿;愛吃什麼,隨買隨吃。但是,卻越來越懼過年,不僅僅是又年長了一歲,更懼的是與父母相聚的日子會越來越少……

儘管老公每年都嚷嚷着回鄉下過年,可總是沒能如願。不是因爲我的工作忙脫不開身,就是因爲我和兒子怕冷不敢去,因此自從公婆過世以後,就再也沒去鄉下過年。仔細算來也有十多年了。公婆逝世以後,老公的哥嫂那就是我們唯一的婆家,以前的時候都是正月裏去的,年卻沒過過。今年一進臘月,老公就興致勃勃的張羅着回家過年。爲了不掃他的興,我只好和同事串了幾天連休,決定和兒子陪他一起去鄉下過年。回家過年就要多準備一些年貨,什麼啤酒、紅酒、飲料、青菜、熟食、水果、海鮮、鞭炮等等,足足裝滿了四大箱子。二十九日早起,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開車直奔哥嫂家。

一、俺做大廚

還沒邁進大門,汽車的喇叭聲,就把從外地歸來過年的大侄女喚了出來,她熱情地一邊和我們打着招呼,一邊幫我們往屋裏搬東西。我進屋時,看到家裏又多了一位陌生的姐姐,經侄女介紹,才知是她十年沒見面的孃家三姨,今年也在我們家過年。她的到來給我們這個小家又增添了幾分快樂。剛走進廚房,就看見被清洗乾淨的雞鴨魚肉擺在案板上,而地下幾盆綠色的蔬菜則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仰着綠色的笑臉向我們點頭致意。看到這些新鮮的蔬菜(蒜苗、發芽蔥、芹菜、豆芽),我的心一陣竊喜,沒想到,在如今這個化肥、農藥氾濫的時候,還能吃到如此環保的綠色食品,真是一件幸事。六十多歲的嫂子腰扎着圍裙正在廚房裏忙碌,我就急忙換下衣服準備幫忙。可嫂子卻說現在不需要我,只要到飯口的時候,讓我掌勺就行。而大侄女卻調皮地說:“嬸孃是大廚,不能輕易出手,她自己是二廚,專門給我打下手的,嫂子和她三姨是忙工,一切都爲我們服務。”沒想到我這個自認爲廚藝好的人,卻在這裏有了用武之地,今天終於可以發揮一下我這個大廚的風采。一陣鍋碗瓢盆交響曲之後,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饒躍然餐桌之上。有笨小雞清燉野蘑菇、紅燒帶魚、糖醋排骨、醬豬蹄、紅燜肘子、豬雜涼拼、油悶大蝦、青菜小炒、煎笨雞蛋等等。所有原材料都是自己家產的,沒有一點化肥和農藥,是純綠色食品。

二、餃子裏的財運

吃完飯後,侄女就把我推到熱炕頭上休息。說什麼:“大廚就要有大廚的風度,像收拾桌子、刷碗這種小活是絕對不讓我伸手的。”躺在熱炕頭上美美的睡了一覺。起來的時候,嫂子已經把餃子餡剁好了,就等着我來拌。嫂子共準備了三樣餡。有豬肉酸菜餡的、豬肉芹菜餡的、還有素三鮮餡的。我們幾位女士一起動手準備包餃子。正當忙碌的熱火朝天之時。哥哥手裏拿着一把硬幣走了過來,說是要把其包在餃子裏,誰要是吃了,一年都會發大財。看到那些還殘留着黑色印記的錢幣,我的心裏一下就煩了呃逆。於是就對哥哥說:“那錢多髒啊!有細菌,還是別包了,我們不喜歡吃。”而哥哥卻說:“硬幣他都用洗滌淨洗過好多遍了,不髒的。”本來我和老公、兒子還有三姐都不同意包,可看到哥哥那熱情高漲的樣子,實在不好拂去他的興致。正左右爲難之時,自作聰明的三姐卻說:“你們別管了,我有辦法了。”三姐所說的辦法就是把六個硬幣全部包在三鮮餡裏,並在包的餃子上做記號(少捏兩個褶)。可沒想到的是,餃子下到鍋裏就都變成一個模子,根本看不出來。萬般無奈之下,三姐只能是用漏勺在鍋底撈起一盤端給哥哥,其餘的放在我們面前。儘管這樣,開始的時候,我還是沒敢吃三鮮餡的。侄女第一口就吃了一個錢幣,立即吐了出來,嘴裏還嚷嚷着:“我怎麼也吃到錢幣了。”哥哥第一口也吃了一個,而小外孫女則不甘心的去哥哥的盤裏拿了一個,果不其然,也吃到了一個。隨後哥哥一連又吃了三個硬幣,我們一起恭喜哥哥財運亨通,不明就裏的哥哥高興地滿臉的鄒紋都樂開了花。而我和嫂子則躲在一旁竊笑。一家人圍在桌旁,嬉笑言談盡在其中,這段小小的插曲給這個充滿喜慶的年夜飯又增加了一份樂趣。

三、孝順的大侄女

哥嫂家共有三個女兒,大侄女是唯一跳出農門的孩子。哥嫂的家坐落在一個小山村裏,上學很不方便,爲了自己的前程,侄女十三歲時就離開父母,借住在舅舅家讀書。經過幾年的刻苦努力,侄女終於考上了瀋陽魯美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在瀋陽市裏工作,並在那裏安了家。哥嫂家不僅有地,而且還有果園和魚塘,家裏又沒有男孩子,每當農忙的時候,家裏的人手就不夠,自然而然的就拿大侄女當小子用。因此每當節假日的時候,侄女就會想方設法的回來幫助哥嫂幹活,什麼播種、拔苗、割稻穀,都參與其中。很多時候侄女那白嫩嫩的小手都磨出了血泡,看一眼都會讓人心疼。侄女不僅能吃苦耐勞,而且還孝順懂事。我們農村有個習俗,就是結了婚的女孩子是都要在婆家過年過節的。由於兩個小侄女也已結婚出嫁,家裏就剩下哥嫂孤零零的兩個人了。爲了不讓父母悲涼,每一年大侄女都會想方設法趕回來,有的時候還會帶着婆婆一起回家過年。今年由於婆婆剛動完大手術,傷了元氣,體力不支,只能是去另一個兒子家過年。侄女只好把侄女女婿留在了婆婆那,自己則獨自回家陪自己父母過年。這樣也不會冷落了婆婆。吃年夜飯的時候,小夫妻一邊發着短信,一邊用手機把各家的年夜飯拍下來發給對方,看到他們那恩愛的勁,我這個做嬸孃的都跟着高興。每次回來,侄女都圍在我的身前身後,不是給您遞雙鞋,就是給您倒杯水。有時候看到我腰背疼痛,就會給我推拿按摩,嘴裏一口一個嬸孃叫着,叫的我心裏那個美啊!就像喝了蜜汁一樣,甜絲絲的。我真不知是何時修來的福,平白又多了這樣一個女兒,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四、拜年引發的丟人

昨夜炕上的餘溫還未散盡,可勤勞的哥嫂怕我們冷着,一大清早,天還未亮,就起牀把爐子火牆燒上了。躺在熱乎乎的土炕上,一點也不想起牀。可誰成想,卻被早起來給哥嫂拜年的鄰居堵在了被窩裏。嚇得俺不敢出聲,只好把頭往被窩裏縮了縮,假裝睡着。直到把客人盼走了,俺才急忙把衣服穿上。呵呵!沒想到,俺這回可丟大人啦!本以爲拜年這樣的事早已不存在了,沒想到,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裏還保留着這樣的習俗。俺再也不敢大意,趕緊吃完飯,收拾乾淨,坐在那等客人。雖然拜年的人俺都不認識,可人家來了都不忘了問一聲:“嬸孃好!”就這一聲好!也讓俺興奮了一好陣子,這畢竟是大年初一頭一回啊!

五、溜冰的樂趣

起來後才知昨夜下了一場大雪。走出房門,彷彿置身於一個銀白的世界。放眼望去,只見空曠的田野上只有散落的二十幾戶人家,門前的大紅燈籠,在白皚皚的積雪映襯下,顯得更加的喜慶溫馨。爲了池塘裏的魚兒不被悶死,因此每次下完雪後,哥嫂都要把其一半的雪掃淨,這樣半畝池塘就是一個天然的溜冰場。我們找來哥哥給外孫女們製作的冰車去養魚塘溜冰。池塘裏的水已冰凍有半米多厚,整個冰面像鏡子一樣,每走一步都要加十倍小心,否者一個不小心,就會被跌個大屁蹲,摔痛的你半天都緩不來勁。老公和兒子滑着冰車在冰面上自由來去,好不瀟灑。我也躍躍欲試的自己劃幾下,可不知是由於久不劃而生疏,還是力道不夠,車子不但走不起來,而且還在原地打轉。於是就把冰錐一撇,讓老公和兒子推着俺走。這回可樂壞了兩個大男人,他們都爭先恐後的來推我。起初的時候俺還以爲自己人緣好,可是後來才知道,這兩個大“壞蛋”居然來使壞。每一次推我要到終點的時候,都會助跑加大力氣往前一送,我坐着冰車就像箭一樣飛了出去,而我的雙腿是盤在上面的,動彈不得,只能任其往前飛行。一個大前衝就把我摔在了厚厚的積雪上,俺索性不起來就賴在那躺着。這時老公和兒子一邊笑着,一邊用手來拉俺,藉此機會,俺給兒子使一個眼神,兒子心領神會,和我一起把老公按倒在雪地裏,讓他成爲一個白鬍子老頭。侄女也不會放過這精彩的鏡頭,用相機拍下這有趣的一幕。我們在雪地裏足足瘋了大半上午,這回可過足了溜冰的癮,沒想到鄉村裏的年會過得如此有趣,真是沒白來過一回。初二打道回府,明年俺還回來。

年前這幾天,村裏的會天天有,熙熙攘攘,人頭攢動。老唐沒事到會上溜達溜達,看見人家賣的甘蔗比自己買回去的更新鮮更粗大,忍不住又買了五根,扛着往家走。歲數不饒人哩,還沒走一半路就累得喘氣小冒汗了,他放下來靠在路邊兒摸出一根菸,歇會兒再走。要過年了,招待客人的東西要備足備齊,這一生輸給誰都不能輸給劉三。

想到劉三心裏就窩火,還表親戚呢處處跟自己較勁兒,害死人不淺。老唐住村東頭劉三住村西頭,按說兩家可以不相往來的,卻因孝行文化死死糾纏在一起。唐母比劉母大一歲,一個村裏的閨女,同宗同族都姓李,都叫什麼什麼妮兒,又嫁到了同一個村,兩家人一直相處得不錯,不知從啥時間起悄沒聲息地扛上了。今天唐母買了身新衣服,明天劉母肯定添一套新行頭;唐母前腳去縣城檢查身體,劉母后腳就趕到了醫院;過廟會老唐請雜技在家門口熱鬧一下,劉三請的現代歌舞在西頭嗨翻了天;過新年老唐請獅子耍耍,劉三就邀龍燈鬧鬧;唐母過九十大壽,老唐請豫劇團的演員來唱兩場,第二年劉母過九十大壽,劉三請的戲班唱了個三天三夜。老唐那個氣啊,更可氣的是老唐被鄉親們評爲孝心模範,走近了一看,人家劉三也是榜上有名,明明我付出的更多啊!

劉母六個兒子沒有閨女,連個孫女都沒有,男丁興旺清一色的純爺兒們,門大戶大。唐家則佳麗頻出,唐母也是六個孩子,只有老唐這一個兒子,老唐的兒子趕上計劃生育費盡周折才得二女一男三個孩子。平常村裏人都外出務工,過年時就回來了,所以過年纔是重頭大戲,全村人都看着呢,誰最孝順誰家老人最有福氣,鄉親們自有公斷。

大年初一頭一天,老唐夫婦把堂屋的空調、加溼器都擺弄好後把掛金帶銀穿戴一新的老母親扶到太師椅上坐定,老唐兩口先給老太太磕頭拜年,各領紅包一個,接着本家的兄弟侄子孫子都來拜年領取紅包。關鍵的問題是不能怠慢了給老太太拜年的鄉親們,爲了聚集人氣也爲了感謝父老鄉親們對老母親的關心和厚愛,男人來了是一包煙,女人和孩子來了是紅包,包內現金從5元、10元升到如今是30元。糖塊花生瓜子自然不能少,水果力求稀奇新穎,客人來了甘蔗隨便啃瓜子隨便嗑水果隨便選,一次性的杯子準備好,給坐下來嘮嗑的倒好熱茶,走時還要讓客人往口袋裏再裝一些。一天下來,老唐散出去的煙有五六條,紅包有七八十個,有愛佔小便宜的一天能有好幾趟來吃東西,老唐也不生氣跟老伴兒說這是看得起咱,咱家的糖果好吃,人氣也旺。當然其他時間帶着禮物來看老奶奶的人也大有人在。過後,老唐紅包裏的50塊壓歲錢被他用紙巾細心包好放錢包裏,沒事了都拿出來摸摸彈彈,這是媽給的,下一個紅包到來之前斷捨不得花掉。

過了初一是十五,這期間唐劉兩家節目不斷,扭秧歌、劃旱船、踩高蹺、放鞭炮燃煙花、獅子龍燈都其全,鄉親們只需站在大街中間就看了兩家的熱鬧。兩個奶奶,沿用傳統稱謂都隨夫姓,唐母爲唐奶奶,劉母爲劉奶奶。兩個奶奶都德高望重,趁着過年前來拜訪的人是絡繹不絕,過年都不去探望的人彷彿就不懂得個春去秋來。

西頭劉三在鄉親們面前炫耀,像俺媽這樣的活證人已經不多了,見證咱村了幾十年的歷史,雖然是新事新辦,誰家嫁閨女娶媳婦紅白喜事都還樂意來請教她一些忌諱呀習俗呀規矩呀流程啊等等,她也很高興晚輩的拜訪,所以非常感謝老少爺們對我母親的惦念,紅包不大略表寸心。俺媽厚道仁慈,一輩子積德行善,如今多子多福兒孫滿堂孫子重孫一大羣,多得她老人家都分辨不清了,樂呵呵地問“你爺是老幾啊”只要來俺家站站叫聲劉奶奶就是俺劉家莫大的福氣,我和兄弟們感激不盡。“劉奶奶”,多吉利啊,就是要留住奶奶希望她長命百歲,福如東海,福星高照。過新年啦,老人家添福增壽,請大家看節目熱鬧一下,劉三理應當仁不讓。

老唐聽說後十分不屑,劉三那紅包十有八九溜進了劉家人口袋,還有啥可顯擺的,破財才能消災哩,唐家的紅包大人小孩啥姓都能拿得住,叫聲唐奶奶從嘴裏能甜到心裏。俺媽纔是最有福氣的人,家裏客多,送的東西都吃不完用不玩,大外孫開飯店,啥鮮物沒嘗過,在家也是天天美食,定時定量。那回,二外孫開車從鄭州回來專門給送了一碗湯,千行百里的,老太太很給面子美滋滋地喝點兒,足有兩大口。二姐家的閨女河醫大畢業,各種補品多種茶飲把老太太養得就生不出個病來,她要不長命百歲纔怪。

千刀萬剮的劉三,老跟自己攀比,害得他就不敢打個閒牌,不敢大大腳花錢,不敢生病,平日裏節衣縮食省吃儉用辛辛苦苦種菜換個錢一年到頭就爲了過這個年了。劉家兄弟多,劉母的花銷大家分攤出不了幾個錢,而唐母的花銷全是他自己掏,好在姐妹們也有解囊相助,畢竟各自一家,不能老惦記人家的錢不是。

上有老母不敢言老,不敢說累,還要經常鍛鍊留心保養生怕走到了母親前頭,其實他早已明顯感覺力不從心了,過罷年就七十二了,常言道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天知道還能撐多久。路過的後生打招呼“大爺,我給你扛回去吧。”“不用,我能行,正想活動活動筋骨。”正午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躺在椅子上曬曬太陽再眯上一會兒該有多好哇,可是現在還沒到倚老賣老時候,回吧,出來太久老孃會擔心的。老太太坐累了要走走,走累了要躺躺,躺久了要坐輪椅上被誰推出去轉轉,真的是老還小,愛看熱鬧使個性子耍個脾氣,一天到晚身邊兒都不能離開人,得哄得陪還得看重她,單是吃喝拉撒就讓老唐夫婦吃不消了,總是兩人齊上陣,確保安穩妥當,千萬不能磕着碰着摔着。一根菸抽完,感覺有些力氣了,老唐把甘蔗掄到肩上扛着繼續往家走。

眼瞅着就要到家了,兒媳婦迎面匆匆走來掏錢給他,“大,你拐回去買雙鞋吧,看你腳上的都破成啥了。明天行禮你一定要穿得體面些是吧。”

“辦啥事,行啥禮啊?”老唐糊塗了。

“你還不知道吧,劉奶拉回來了,昨個兒斷的氣,明天要埋。”媳婦扛起甘蔗轉身離去。

“哦,這樣啊。”老唐木然地往回走,失神自語,“俺蘭姨死了。”算算今年已經整整九十五了,這麼大歲數了,死了也不稀奇,壽終正寢,喜喪。

頓時,老唐感覺渾身上下都無比得輕鬆起來,不僅是卸下了幾根甘蔗,還卸下了更多的東西,輕的身體都飄飄然了,一個聲音“嗖”地從心底竄出來搖旗吶喊,劉三,你個癟犢子!看你還拿什麼跟我鬥,還有什麼資格跟我比,你媽沒了,我媽尚在,她是村裏最長壽最有福氣的老人,三五年內無人敢敵,孝順的兒子有一個就夠了。

突然沒了對手,再也沒人與之抗衡,這大過年的,說不出是失落還是難過。俺姨沒了,看着我長大哄我逗我疼我的蘭姨沒了,老唐鼻子酸酸的,須臾,淚水連連,終於涕淚橫流悲聲大放,哭得很痛。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