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 (通用15篇)

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 (通用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爲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 (通用15篇)

區角活動時間到了,書瀚開始玩起了建構遊戲,他是第一個到達區角的,他就把玩具筐放在了自己面前,正準備開始搭建,沒過一會兒,莉雯和梓萱也來了,由於是面對面坐着的,相距較遠,書瀚把玩具筐放在自己面前,莉雯拿玩具就比較困難,於是,一把將玩具筐拿到了中間。書瀚一下子愣住了,隨後,就開始大哭起來,怎麼哄也不聽,怎麼勸也不行。我問發生了什麼事情,書瀚說:"莉雯搶我的玩具筐!"莉雯說:"不是的,是他把玩具筐放在他自己那裏,梓萱拿不到了,我也拿不到,應該放在中間。""可是,我拿不到了。"老師問:"那請你想想怎麼可以拿到中間的玩具筐呢?"莉雯說:"可以站起來拿!"書瀚還是搖着頭,不肯答應,但是已經不哭了,老師問他:"願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友好相處?"他搖搖頭;老師問:"願不願意做小朋友都喜歡的小朋友?"他還是搖搖頭……

隨後教師便對幼兒進行冷處理,讓書瀚自己單獨坐一會兒,過了一會兒,書瀚和其他幼兒繼續玩起了結構遊戲。老師問:"書瀚,你們現在玩得真好,你們的玩具筐放在哪裏啦?"書瀚說:"放在中間。"我繼續追問:"爲什麼要放在中間呢?"因爲都能拿到。"我打趣道:"那你現在能拿到筐裏的玩具嗎?"他一本正經地說:"能!"說着站起身來手伸長了拿,一邊伸一邊告訴我說:"就是站起來拿。"我說:"你真棒!"

教師通過幼兒自己講述矛盾發生的過程、自己想辦法怎麼解決,同伴的想法是什麼,同伴之間的交流是怎麼樣的,通過這樣的過程,不斷衝擊着幼兒自己原先的想法,逐漸調整成符合大家認同的行爲方式。

這段時間孩子們已學習了加法板、減法板、乘法板及蛇形加法等材料的操作。通過這幾天對區角活動的觀察,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從來不去取這些材料,而只是做那些不太動腦筋的工作,祁帥豪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天區角活動時,我給了他一個剛性的指標,那就是必須完成十道加法題,才能再去取別的材料。

他取來加法板的工作後,卻不知道定規應該怎樣擺,在我的指導下才勉強擺好。他選擇了7﹢﹖﹦﹖的那張題卡,我教他做了第一道題:7﹢1﹦8,讓他按同樣的方法繼續做下面的題,我便去指導其他孩子了。可一轉眼他就拿着那張題卡過來說:“老師,我做完了。”我一看:7﹢2﹦97﹢3﹦107﹢4﹦11……如果按步驟認真操作一定不會這麼快就做完的。於是我便問他怎麼做出來的,他說是按順序寫上的。看來他已發現了答案的規律,那就是後一道題的得數比它前面的題的得數多“1”,於是他就鑽了空子偷懶了。

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我們不能怪孩子,換一個角度看,孩子能發現規律也是他的聰明之處。所以我沒有責備他,而是又打亂順序,重新給他出了十道題讓他做,這下他可沒有空子可鑽了,只好認認真真的一步一步地去操作了。

其實,區角活動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的孩子不認真、不投入,對於這一點,我們老師不能光埋怨孩子,也要認真地想一想我們給孩子所提供的材料是不是存在問題,要善於發現,及時調整,讓每個材料都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教育價值。

開學至今,我一直試着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發勺子、分碗、發圖書、搬凳子等等。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他們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我總是讓能力強、善表達、聰明伶俐的孩子做事,而很少請調皮的和默默無語的孩子做。這一次,我依舊請表現好的小朋友發碗,忽然,看到性格內向的在恩輕聲對我說:“強老師,我也想發勺子。”我看了她一眼說:“每次吃飯最慢,上課從不舉手,老師只讓表現好的孩子去發了。生硬的口吻,嚴肅的眼神,使在恩那純淨的眼睛充滿了畏懼,繼而蒙上了一層薄薄的水霧。吃飯時,在恩的神情,總在我腦海裏出現,我感到自己錯了。於是,我把在恩叫到身邊,誇獎她是一個能幹的女孩,以後一定請她發勺子,她點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後來,在恩分了一個星期的勺子特興奮,還把這件事告訴爸爸媽媽,還說自己長大了,會幫老師做事情了。我發現,她比以前大膽活潑多了,上課偶爾也會舉手發言了。現在想起來,真切地體會到不應該拒絕孩子想表現自己的請求。特別是對那些不善言談,看起來似乎是不夠聰明的孩子,我應該讓他們從心裏感到老師是信任他們的,認爲他們是有能力的,我還應該努力創造條件,給他們充分表現的機會。

軒軒專心地拼中國地圖嵌板已經有十來分鐘了,可是總有幾個地方拼不上。只見他耐心地拿着幾塊這兒比一比,那兒放一放,不停地嘗試,努力想把地圖拼好。甚至有幾次,他伸出手指去觸摸嵌板的邊緣,似乎想在觸摸中尋找相同曲線的感覺,希望能借此找到正確的拼法。在旁邊觀察已久的老師輕輕地走過去,拿起其中一塊鑲嵌片比劃着:“你看,這塊可以放在……”沒等老師說完,軒軒焦急地打斷了老師的話:“我會拼的!老師,請你讓我自己拼!”說完,軒軒馬上低下頭,又沉浸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他全神貫注地工作着,完全忘記了老師的存在。他時而困惑,時而欣喜,只有他的表情才能讓別人瞭解到他的工作的進展情況。終於一幅完整的地圖出現在眼前,軒軒興奮地歡呼:“老師,我自己拼好地圖了!”這件事給了我一些很深刻的感悟。

感悟一:教師常常低估了孩子的能力,當老師要告訴軒軒如何去拼好地圖時,他焦急地打斷了老師的話,強調“我會拼的”.並向老師提出“請你讓我自己拼”的要求,非常堅定地表明瞭孩子不希望失掉獨立動手的機會,有努力克服困難、自我實現的決心。幸虧老師及時發現後馬上改變了指導方法,尊重孩子的願望,把操作權利重新還給了孩子,才使孩子最終通過努力的嘗試,有了興奮的歡呼“我自己拼好地圖了”。否則的話,就是“成人阻止兒童自由地行動,因此他本人成爲兒童自然發展的最大障礙”。

感悟二:教師往往希望通過幼兒的興趣點來引發更深入的學習、探索和發現,但有的時候,幼兒可能更想在自己的空間裏去好好地利用這份興趣,好好地享受這份興趣,在自己的這個空間裏,他們也在思考、學習、發現,而老師不適當的介入,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興趣,從而適得其反。所以,我們要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還要用心聆聽,可能孩子正在對我們說“請不要打擾我”。

感悟三:當幼兒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並不是說教師就不應該介入,任由幼兒的興趣自生自滅、任意發揮;而是說教師不要輕易介入,要善於把握介入的時間、介入的方式。由此我想到蒙臺梭利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興趣,當孩子對某種事物萌發興趣時,教師必須謹慎,千萬不要去打擾兒童,即使出於關心、讚許也不應該,因爲此時兒童的心理很脆弱,很容易受影響。”

馬上新學期要開始了,最近幾天一直有寶寶打電話來問我,到大班我還教不教他們。當得知我可能不能繼續帶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很難過,有個寶寶甚至馬上就哭了起來。這是我接觸幼教事業帶的第一個班,小班時候他們哭鬧的場景我還清晰的記得,一轉眼,他們也是畢業班的大孩子了。兩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中間我們也有過分別,第一次我因爲考編要暫別孩子們,我就落淚了。我還記得小小的他們問我爲什麼哭,我說我身體不舒服。每天和孩子們一起玩、看着他們一點點成長,我真的對他們積累了深厚的感情。我瞭解每個孩子,他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有着自己的小脾氣、小習慣,在我眼裏,他們每個孩子都是那麼棒那麼優秀。其實我們老師也和爸爸媽媽一樣,看着孩子們在自己的教育下慢慢成長,他們也像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在我的眼裏,他們總是最棒的寶寶。

兩年時間,這個班的孩子帶給我太多的感動,第一次與孩子們分別時丞丞哭着打電話來說想我,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當一位孩子喜歡的老師時的驕傲;教師節收到蘇蘇和媽媽自己動手做的賀卡我也一直珍藏,那是多麼的寶貴;龍龍生病請假天天掛水可是在這期間卻畫了一張我的肖像畫,那稚嫩的畫觸動了我的內心;每次身體不適孩子們關心的話語、壯壯給我揉肚子、濤濤給我捶背、小宇給我倒來熱水……這些點點滴滴都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幸福與自豪。

寶寶們,雖然顧老師暫時不能每天再和你們一起學習一起玩了,可是顧老師會一直一直記得寶寶們,一直一直喜歡你們的,你們也要加油哦!

當然,我也要和自己說一句,新學期新班級也要繼續努力,又有一幫新的小傢伙要和你共同進步了,雖然暫時還陌生,用你的愛去打動那幫小傢伙們吧~

睡覺一度曾當作常規來教育孩子們:睡覺的時候不能說話,眼睛要閉上,蓋好被子。

自從孩子們上了中班後,好動的行爲也越來越也明顯,連睡覺的時候都三三兩兩的躲在被窩裏搞怪,軟硬的法子都用上了,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睡不着的還是那幾個!!後來,我想到要不然來場睡覺比賽,激起他們睡覺的興趣。中班的孩子雖然規則意識萌芽,是非觀念較模糊,但是他們知道受表揚的是好事,受指責的是壞事,懂得喜歡受表揚,聽到批評會不高興或感到很爲難爲情,無奈想玩的心“戰勝”了“瞌睡蟲”。

又到了值中班的日子,安排了孩子們做好午睡的準備,孩子們一如既往的在牀上嘻戲,打鬧。“小朋友們請安靜,今天我們來場睡覺的比賽,看誰睡的好睡的快,誰是最厲害的寶寶”話音剛落,就看到平時愛鬧的孩子,眼睛緊閉着,安安靜靜的躺在那,5分鐘過去了,還有幾個孩子在那動來動去,爲了榮譽我知道他們是在和自己做鬥爭。又過了5分鐘就聽到孩子們稀稀拉拉的打呼聲。20分鐘後孩子們就都睡着了。

一整天,孩子們都念念不忘這場比賽。我明白了,單純的說教並不能解決問題,要順應孩子的興趣,找到他們的興奮點,瞭解他們的身心發展。偶爾搞幾次小比賽,比一般的說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預期效果。

最近的天氣總是小雨綿綿,孩子們很久都沒有進行餐後散步了。班級的孩子吃飯速度不一,有些端起碗來就大口吃有些卻吃一口玩一下或者在看別的小朋友吃,這樣吃好飯的幼兒容易影響到還沒有進餐結束的幼兒。而吃好飯的孩子有時候會因爲“無聊”而互相追逐打鬧,使得班級亂哄哄的。

然而,我發現吃好飯的幼兒對區角活動的玩具特別喜愛,老師都會吃好的小朋友搬凳子靠牆坐,而他們會“偷偷摸摸”地去把玩區域,所以我索性將一些區角的玩具,如容易拼搭的塑料玩具拿出來,每個幼兒分一些讓他們玩,這樣一來,吃好飯的幼兒一心在自己的玩具上,而沒有吃好飯的幼兒爲了想參加,也會專心吃飯,早點加入。

幼兒用餐結束到午睡的這一段時間,除了散步以外,還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給孩子們動腦動手創造一個機會。我們可以給他們玩一些區域活動的東西,還可以組織一些活動量小的民間遊戲,在保證孩子們安全的前提下,教師們還可以開發更多有趣的活動!

記得小班幼兒剛入園的時候,蕾蕾就不愛說話,向其家長了解情況,也說蕾蕾在家也不愛說話,即使說話了,也是聽不出他到底在嘀咕什麼。一段時間下來,家長甚至擔心蕾蕾是個半啞之人。我們老師也非常擔心這個特殊的孩子,她的年齡在班中是最小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和別人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平時很多事情都要我們老師包辦代替,這樣下去對他的發展很極爲不利。

經過查找資料,我也瞭解到,幼兒初期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培養幼兒說話能力,幫助幼兒在語言表述中認識周圍事物,對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抓緊這一時期訓練幼兒說話的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培養小班幼兒的說話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事。

之後我們採取了措施,首先,從生活上多關心幫助他,與他多親近,逐漸消除他對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的一些陌生感和恐懼感。每天入園時,我都會熱情的與他打招呼,親切的同他談話,詢問他:“你有沒有吃早餐”、“你早餐吃了什麼呀”、“這件衣服真好看,是誰買的?”等等,使她覺得我像家人一樣在乎他,沒有忽視他的存在。

其次,在許多事情上,對她一視同仁,比如在點名的時候,也一樣要求他說:“到!”,“我在這裏!”雖然第一次她說“我在這裏”的時候,口齒很不清楚,聲音也很清,但是我還是很興奮,大大的獎勵了他一顆五角星。在上課的時候,也常常會問問他,“蕾蕾,你懂了嗎?”“濛濛,你來說一說!”每次幫孩子穿衣服的時候,也會悄悄的和他說上幾句悄悄話,和他談談,逐漸的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蕾蕾也慢慢能說幾句比較清楚的話了。每天早上來園也可以自己喊老師早了。看着她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讓我非常感動。

要加強與家園之間的聯繫、溝通。蕾蕾一直是奶奶接送的,在家庭教育問題上,我覺得父母親給予他的教育不夠突出。家長對孩子說話能力這方面的問題也比較敏感,所以我想應該多利用一些適宜的機會,和家長多多交流溝通,幫助蕾蕾漸漸擺脫不能說、不敢說、不愛說的惡性循環。

相信只要我們真心的付出,相信他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俗語說:“醫者,父母心”,我卻想說:“師者,父母心”。

孩子們很喜歡玩小紙船,在活動前老師提出,要求孩子瞭解不同材料的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並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體現同伴間合作的能力。

活動中,我爲每組幼兒準備了報紙、普通A4紙和宣紙摺疊的小船各一隻,水盆和托盤。首先,孩子們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觀察幾隻小船的不同,並猜猜小船沉下去的先後順序。棟棟說:“這隻小船軟軟的,它進了水會不會壞呀?”根據這一猜想,棟棟和同組的孩子們一起進行了實驗。“小心一點,別翻船啦!”樂樂喊道,棟棟和兩個好朋友一起小心翼翼地把三隻小船放進盆子裏,“哇,小船溼了……”“快看,小船沉下去了!”棟棟有了新發現激動地說。在探索的過程中,棟棟能認真地觀察紙船放進水中時發生的細微變化,並積極地用語言和同伴講述着自己的發現。

孩子們對小紙船遊戲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通過前期的猜想充分調動起幼兒遊戲的積極性,他們踊躍地猜測小船浮沉的結果。當他們把小船放入水中時,棟棟和其他孩子一起認真投入地去觀察小船的變化。觀察過後,棟棟能夠將實驗中的發現詳細地描述出來,棟棟發現了哪隻小船先沉落下去,但是對於小船下沉的原因還有幼兒仍然存在困惑。通過這次實驗,幼兒瞭解了有的小船能長時間漂在水面,而有的小船會很快沉入水裏,孩子們明白了由於紙吸水快慢不同而導致小船下沉速度不同的科學現象。

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對於各種材質的小船都十分感興趣,老師引導幼兒將三隻小船下沉的快慢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並勇敢向同伴介紹,增進幼兒之間的交流的機會,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但是活動中的材料都是預先準備好的,且都是紙質的材料,對於幼兒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活動中棟棟提出“大輪船怎麼不會沉的呢?”因此,老師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探索什麼材料的小船能夠在水面上漂浮起來,並將自己驗證結果來告訴大家。

在我們班每組都有一個小朋友做小組長,每隔一段時間小組長就會進行輪換。哪個小朋友在近階段表現得出色或是表現有進步的,那麼我們就會讓這個小朋友做組長。所以對孩子來說,做小組長是老師和同伴們對他的肯定,是一種很高的榮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琳琳是我們班比較內向的小姑娘,平時在集體面前表現得有些膽小,顯得不太自信,說話也輕聲輕氣的。在這一次換組長時,我就只是想讓琳琳鍛鍊鍛鍊,希望能在做組長的這段時間裏能大膽地和同伴老師交流。令我驚喜的是,琳琳自從做了小組長以後,自信心倍增,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性很高,經常舉手發言,回答問題也聲音響亮。在和琳琳媽媽交流的過程中也得知,琳琳在家也很積極地幫着媽媽做家務,自信心也提高了。通過做小組長,琳琳的交往意識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起初讓琳琳做小組長只是爲了讓她鍛鍊,鼓勵她和同伴交往,可是沒想到的是做組長帶來了很多的意外和驚喜。她不僅在幼兒表現得很好,在家也能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看來做組長的魔力還真不小。做小組長還能讓幼兒增強責任意識,學會自我約束,時刻牢記自己是光榮的一名組長,要做好榜樣帶頭作用。集體是班裏每一位幼兒的,大家都有義務和責任爲班級服務,而作爲組長更要擔負起這個責任和義務,給同伴樹立榜樣,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明白自己和集體的關係,明白“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道理。所以要讓幼兒有所進步,有所突破,不如從小組長開始!

連續幾天,活動室的地上這邊一攤餐巾紙。那邊一堆毛毛,不知道哪裏來的,問孩子們,他們都說不知道。我很納悶:這是誰幹的呢?看着孩子們天真的臉龐,我不忍隨便懷疑。我仔細看了看地上的餐巾紙和毛毛,發現毛毛來自羽絨服領子上,而餐巾紙則被撕成了一條一條的。我百思不得其解,決定查個水落石出。

下午。孩子們在活動室內自由遊戲。不一會兒,只見平時最乖巧的旺旺一邊撕餐巾紙,一邊和小朋友嬉笑着將撕下的餐巾紙條往下拋。看到這一情景,我的氣不打一處來:“罪魁禍首”竟然是他!他不是最聽話最乖巧的嗎?面對這幾天的查詢,他竟然都能面不改色,佯裝不知!想到這裏,我快步走到他身後,氣急敗壞地喊道:“旺旺,你在幹什麼?”旺旺明顯被嚇到了,他的手猛地縮了回去:“不是,我不是故意的。”“那你在幹什麼?爲什麼前兩天老師問的時候你都不承認?這樣很好玩嗎?”我連聲質問。看着我怒髮衝冠的樣子,旺旺害怕地盯着我,眼淚都快要落下來了。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便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肯定有原因的,能告訴老師嗎?”旺旺“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接着哽咽着告訴我真實原因。

原來前幾天我組織孩子們開展了一次科學活動“葉子掉下來了”,孩子們很感興趣,紛紛猜測着還有什麼也會像葉子一樣飄落下來。旺旺當時說的是“餐巾紙和羽毛”。之後我又佈置他們回去跟爸爸媽媽一起做“××掉下來”的實驗。而旺旺是全託班的,不回家,於是他偷偷地拿班上的餐巾紙和自己衣服上的羽毛做起了實驗。聽完他的解釋,我十分愧疚,趕緊對他說:“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下次你做完實驗時,把紙條和羽毛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裏,好嗎?”這時旺旺才停止了哭泣,重重地點了點頭。

我們常常說要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能力,但魯莽、誤解差點傷害幼兒。我想,如果我早了解旺旺的情況,然後根據他的想法幫助他創造實驗的機會,滿足他的探索慾望,那麼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幼兒園要“以遊戲爲基本活動”,這是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命題,也是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遊戲的重要性在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其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離不開遊戲。遊戲對於幼兒之所以魅力無窮,就是因爲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想意願進行的一種自由的遊戲。讓幼兒自主地遊戲,成爲遊戲的主人。

在原本長期以各自班級爲主開展的區域遊戲模式,這學期,認識到跨班遊戲既可以促進幼兒的交往範圍,提升交往層次,增強幼兒的社會適應性,又可以幫助幼兒擴大視野,促進其人格的和諧發展。因此我們大四、大五、大六班打破班級界限,實施跨班區域遊戲模式的探索。

一、集思廣益共享資源

接到年級組下達的精神指示和任務後,要實施幼兒跨班區域遊戲活動。我們三個班的六位教師就積極商討跨班遊戲的方案,改變了以往一個班兩位教師自行決定的做法。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多,大家都羣策羣力,出謀劃策,一個一個方案出來了,一個一個金點子出來了。主題不重複性,設置合理性,材料豐富性,遊戲的規則性,幼兒的交往性等一系列遊戲的前期考慮周密安排佈置。針對一個個提議和想法,大家再集思廣益,汲取精華。對大家都通過的方案,積極實施起來。在實施中,又經過摸索總結,不斷改進完善。原來,大四班、大五班、大六班都有理髮店、醫院、小吃店遊戲,主題重複多。雖然,投放的材料各有特色,但在跨班遊戲中是不行的,也正是利用跨班遊戲,可以合併成一個比較設施俱全、品種豐富的大的美容美髮健身中心、綜合醫院和美食城。這樣,解決了主題重複性的問題,雖然合併掉了區域,但裏面的材料更加豐富多樣,幼兒就會更加喜歡。大家想想也是,就果斷行動了,你的材料給我班,我班的材料給你班。物盡所用,各得其所。在跨班遊戲的插牌表和積分卡上,幾位教師就共同設計了又有共性,又有個性可區分開來的插牌表和幼兒遊戲積分卡。在收集材料上大家也是共同發動、收集、歸類,起到共享物質資源,共享教師資源,共享家長資源、社會資源的良好循壞。

二、巧妙合理豐富多彩

活動區是滿足幼兒活動和發展需要的。加強幼兒的相互交往而設置的。在社會性區域裏面,我們三個班就開設了銀行、超市、醫院、禮品店、時裝秀、美食城、奶茶店、美容美髮健身中心.這些主題都是老師根據平時的觀察和幼兒的興趣意願而開設的。爲了便於幼兒一個活動區玩到另一個活動區,我們把活動區域巧妙合理的安排佈置在活動室外面的大走廊裏。每個區角用櫃子、紙板作爲分界線,界限明確,高度適中,便於幼兒觀察全局和教師觀察幼兒的活動。這樣一個連成一片,又有各區界限的活動區,真像一個熱鬧繁華的商業街,解決了吃穿、看病、美容健身等一系列需求,幼兒取錢、購物、品美食、上醫院方便多了。

幼兒遊戲的學習,是自發的無意性學習,主要是通過操作材料在實現其娛樂功能的同時實現了它的教育功能。因此活動區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須是豐富多樣的、幼兒喜愛的、適宜的、開放性材料,體現多功能、多層次,能使幼兒在自主作用材料的過程中,生髮出更多、更綜合的目標。特別是現在的跨班遊戲,要滿足三個班的幼兒的發展需求吸引他們參與活動,如在禮品店裏,投入的材料力求豐富多彩,有小巧琳瓏的布製品、有精緻的手鍊、項鍊、髮夾頭花。有智力型的變形玩具,有各色鮮花,節日、生日賀卡等都是幼兒喜歡的,也根據大班的動手能力發展需求投放多種半成品材料,幼兒可以自行設計和自制心愛的禮物。

三、靈活指導適時介入

幼兒能在遊戲中自我發展,但有沒有老師的介入和指導,幼兒的發展還是有區別的。老師要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適時的進行正效介入,推進幼兒遊戲發展。

我們做好開展跨班遊戲的各項充分準備,同時教師及時清楚地向幼兒介紹了跨班遊戲的新玩法,以及瞭解各班遊戲的活動內容和活動規則,激起了幼兒參與新遊戲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在條件基本成熟下,我們三個班的跨班遊戲開始了。

爲了使幼兒更清楚三個班遊戲主題的玩法與規則,我我們採用集中指導或是換班指導的形式,藉助一些現代多媒體和實地觀察,讓三個班幼兒都相互認識該班遊戲時的主題內容和活動規則。啓發幼兒回憶平時的生活經驗,並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計劃的組織幼兒外出散步,參觀遊覽,看電視,看電影等擴大幼兒的眼界,讓幼兒熟悉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把它們結合到遊戲中來,豐富活動內容和情節。對幼兒進行集中指導時,教師注重讓幼兒瞭解清楚三個班的活動主題內容,引導幼兒一起認識新主題的基本玩法與規則,同時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以便幼兒遊戲時能樂意自主選擇,更好地相互交流。換班指導時我們根據本班特色,向三個班幼兒進行介紹、講解,引導其想象和拓展,啓發大家結合平時經驗,擴充主題交往的情節內容。在對幼兒的遊戲指導中,從不同幼兒個體出發所進行的指導也將是有差異的,從幼兒的真問題出發進行的指導,讓幼兒獲取有用的知識和經驗。

總之教師的遊戲指導介入,不放任不管,不過度干預,不操縱控制。而是適時介入,幫助幼兒獲得新的經驗,提升遊戲水平。

四、盡情遊戲快樂無窮

尊重幼兒的意願,放手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和興趣去選擇和發展遊戲情節內容。所有的遊戲物品都分門別類、整齊劃一的擺放在各個架子上,貼上醒目的標籤,有利於幼兒自己取用。提供合理適當的活動場地。注意材料提供上的層次和創造性,儘可能提供充足、豐富、可塑性強、多功能性的材料鼓勵孩子自己選擇,讓每個孩子都享有自己選擇的權利,讓幼兒與材料發生相互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教師又可以充分利用積分卡以引發的方式,從而實現快樂遊戲的目的。

幼兒往往是在這個活動去玩後,再會選擇到其他內容的活動,一個遊戲也會玩出多種花樣。孩子們往往會以逛街、遊玩、請客、送禮的方式,這兒走走,那兒看看,上銀行取錢出來,幼兒會被琳琅滿目的物品吸引到超市去購物,走到美食城,又被一盤盤美味食物吸引住了,品嚐美食解解饞,禮品店的精美禮品特令人喜愛,不由自主地跨入禮品店裏來挑選心愛的禮物。還可以上醫院看病或看望病人等,幼兒玩得不亦樂乎。有次,禮品店的店主想招攬顧客,推出“買一送一”的活動;美髮店推出“免費洗頭”的優惠活動,老師都表示支持鼓勵。爲讓幾個生性膽怯、害怕陌生環境陌生朋友的幼兒能參與到活動之中,我們教師有意識的先讓幼兒在自己班裏先找好朋友,再和好朋友一起上別的班級區域裏活動,幾次下下,原本幾個膽怯的幼兒也能輕鬆愉快地上別班的區域裏活動,老師還會鼓勵他們他多結交新朋友,體驗有新朋友的快樂。

五、初見成效繼續摸索

通過跨班區域互動遊戲實現資源共享,豐富了活動的內容,多種多樣的新穎有趣的玩法,使幼兒玩得更加盡興。打破了原來班級的界限,讓原本沒有交集的幼兒有機會在一起交往學習,給了幼兒更加廣闊的天地,擴大了交往互動的範圍,更好地滿足幼兒交往的需求,爲幼兒提供充分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在這種新的跨班遊戲活動中,幼兒體驗着與同年齡共同成長的快樂,分享着公共資源帶來的快樂。在一次一次的交往互動中,鍛鍊者自己的膽量,學習探索者交往的策略和方式,獲得了交往的經驗,積累了有益的知識和經驗,對幼兒的交往能力,技藝的提高等多方面都大有促進作用。

在活動區,幼兒是通過自發遊戲來學習的,我們以《指南》爲依據,通過對活動區的創設和材料的投放來支持幼兒的遊戲活動,教師對幼兒遊戲行爲的觀察、分析和指導助推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繼續摸索總結、改進完善,爭取獲得更多更大的收穫。

早操結束後,我帶領孩子們走進活動室,發現弼衡一直盯着我看,似乎有話要對我說。“弼衡,你有話要對我說嗎?”“劉老師,你今天有進步,也應該得到一個小禮物。”(每週末,我都會給一週以來各方面表現好的孩子發一個小物。) 弼衡的話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我便好奇的問他:“爲什麼?我哪裏進步了?”“以前你做操的時候會和別的老師說話。今天你堅持做完了,而且沒說話。”弼衡的話讓我吃驚不小。

確實,我們經常會利用做早操碰在一起的機會溝通、交流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沒想到孩子對此如此在意。平時,我們經常會要求孩子們做事要專心,卻常常忽視自己言行的一致性。 在此,我想用蘇聯教育家加裏寧的話來提醒自己和同行:一個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她應該感覺到,她的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須知天地間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明亮、更加敏銳。

“又是他!”把廢紙揉成一個團兒,並把它高高拋起,在教室的上空橫衝直撞。“鵬鵬”我氣急敗壞地喊住他。“啪”一個紙團正好落在我的腳跟前兒。“過來,撿起它!”我神情極爲嚴肅,滿含責怪的目光一下子就把鵬鵬的激情澆滅了。他低下了頭,兩隻手在胸前交叉着,一步一挪向前移動着。“把紙團撿起來!”我喝道。他擡頭看了看我,大概是看出了我的堅決和生氣,極不情願地蹲下把紙團撿了起來。“撿起來之後,你先到玩具櫃那裏坐一坐,想想自己錯在哪兒了?”“想想自己應該怎麼樣改正?”鵬鵬有點不樂意地向玩具櫃走去。“老師,我下次不敢了。”他大喊,我沒有理睬他。

“老師,我下次真的不敢了,我真的不扔廢紙了!”他又大喊。我制止了他的呼喊,問道:“你打算怎麼樣改正?”“好好兒表現自己,上課不說話,不離開自己的小椅子。”“好,我相信你一次,”我說。並讓他回到了座位上。一直以來,我有個習慣,喜歡用手摸摸聽話孩子的頭。在鵬鵬回到座位上去以後,我經過他身邊時,不經意地用手摸了一下他的頭,我發現他的嘴角有一絲滿足和自豪的微笑。噢!原來,他——一個不聽話,經常受老師批評的孩子也如此在乎老師的愛。我想:我們老師可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的愛哦!尤其是對待調皮的孩子,請給予他們多一點的愛吧!

回想起剛開始接觸翻繩遊戲的時候,孩子們只是把繩子拿在手上隨意的玩弄着,沒過幾分鐘就對它失去了興趣,玩起來覺得很費勁,很難翻,有的孩子甚至有放棄玩它的念頭。不過經過我這一個多月持續的鼓勵、引導和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們對翻繩遊戲逐漸的有了新的認識,慢慢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現在是一根繩子拿在手上,能翻出各種花樣,不僅是我教過的能翻出來,還能翻出一些我沒教過的,有趣好玩的造型,還很喜歡相互配合着玩,玩起來可真是不亦樂乎。有些家長還過來找我要繩子回家玩,說回家還教爸爸媽媽玩呢。孩子們的手部小肌肉也得到充分的鍛鍊,很好的培養了他們手部活動的靈活性。

翻繩遊戲現已是我們班的主要遊戲活動之一,每天的課前飯後的空閒時間基本上是用來玩翻繩遊戲,不再擔心他們在這些空閒時間覺得無趣而吵鬧了。

在這件事情上,我看到孩子們努力去克服困難,逐漸獲得點點滴滴的進步,突破自己,找到學習的信心,我的心裏覺得很高興,自己的付出終於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是件持之以恆的事情。如果我在孩子們學習翻繩時,覺得翻繩是很難完成的遊戲而有放棄的念頭時,沒有讓他們堅持學習下去,他們就不會有這種因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難後,而獲得成功的滿足感。還會失去玩翻繩遊戲這項技藝的愉快記憶。

一直以來,幼兒教師關注的是我們如何做,孩子才肯聽我們的話,我們的班級才能好管理。然而,我們雖然表面上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指令去行動,卻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孩子們內心真正的感受,忽略了他們真正的需求。

我常常在思考,我已經很努力和孩子交流了,爲什麼還是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怎麼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到底應該如何和孩子交流?怎樣做,孩子才肯信任老師,同你分享他們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其實,我們是很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但是孩子們爲什麼要拒絕呢?我不斷地反省自己的行爲,我認爲,是我們傾聽的方法不正確,沒有爲孩子提供與我們交流的機會,而直接否定了孩子的話,我們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接受孩子的感受。

教師如果能真正傾聽孩子,認同孩子的內心感受,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說出他們內心的想法,與他們產生共情。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感受呢?下面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幾點傾聽技巧:

一、傾聽要真誠、專注,而不能敷衍了事,心不在焉

相信我們很多老師都可能會有下面的體會:

入園時的一個情景:

幼兒:“老師,我昨天幫媽媽洗衣服了。”

教師:“嗯”(邊聽孩子說話邊和另外一個孩子的家長說話)

幼兒:“我把衣服洗得可乾淨了,媽媽都表揚我了!”

教師:“嗯,老師知道了”(看都沒看那個孩子,還是繼續着談話)

幼兒:“老師,你在聽我說話嗎?”

教師:“在聽,在聽。”

孩子望着還在一直忙着談話的老師,失望的走開了。

老師雖然迴應了孩子的話,但是看着老師心不在焉的樣子,孩子心裏會怎麼想呢?孩子多麼希望老師能夠理解他當時的心情,聽聽他的話語,分享他的喜悅啊。換做我們那個孩子,我們會怎麼樣呢?你還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老師嗎?還願意與老師分享你的感受嗎?

當孩子與我們說話時,我們應該放下手裏的工作,眼睛真誠的看着孩子,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很認真的在聽他講話,而不是在敷衍他們,給孩子提供一個說話的機會,也給老師一個傾聽的機會。

二、傾聽時的簡單迴應,更利於溝通

在與孩子的交談過程中,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迴應孩子的對話,而不是提問孩子或是提建議地迴應,孩子會更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因爲有的孩子能告訴我們爲什麼他們驚恐、生氣、不開心,但是多數情況下,由於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教師的“爲什麼”“應該怎樣”只會給他們增加難度,從而使溝通很難再繼續。孩子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的成人溝通,而不願意和一個逼他們做出解釋的人談話。

在一次美術課上,子浩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小雨把我的彩筆帽弄丟了。”

老師:“嗯。”

子浩:“沒有筆帽的彩筆會幹掉的。”

老師:“是這樣的。”

子浩:“你讓我們用彩筆的時候一隻手拿筆,另一隻手拿筆帽!這樣就不會丟了!”

老師:“老師是這樣說過。”

子浩:“那我回去告訴小雨!”

老師以關心的心態,用簡單的句子迴應孩子,孩子就能在敘述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三、傾聽中試着說出孩子的感受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我正和孩子們一起玩跳繩,猛猛突然跑過來拉着我的手說,“老師,齊齊和劉翔打我!”我拉着猛猛讓齊齊和劉翔給他道歉,可是沒等他們說完,猛猛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於是我抱着猛猛坐到石凳上,他哭了好一會兒,然後慢慢停止了哭泣,對我說:“楊老師,齊齊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經常去我家玩!”我說:“嗯,”他接着說:“他不應該和劉翔一起打我!”我說:“他們這樣做你很傷心,是嗎?”他使勁的點點頭,又趴在我懷裏了。過了一會,他對我說:“楊老師,我想自己去玩一會。”我說“沒問題!”

我們通常會認爲,說出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更難過。其實相反,當你說出孩子的感受時,孩子心裏會感到安慰,會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例如,孩子摔倒了,我們通常會扶起來說:“不疼,不疼,一點也不疼”這樣的話來安慰孩子,其實這樣反而讓孩子感覺到你不能理解他的感受,因此反而會更傷心。

四、傾聽中學會讚賞孩子

手工課上,秦晴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紙盤畫對我說:“楊老師,你看我的畫漂亮嗎?”我拿過畫看了看說:“上面有一道彩虹,你用了六種顏色,粉紅色的小兔子好可愛,還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呢!”秦晴高興極了,說:“老師你觀察的真仔細,我一會畫完了,還要拿給你看!”

教師用讚賞的語氣說出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孩子聽到這樣的描述後,就能夠明白老師在讚賞自己。教師把孩子好的行爲去體驗並詳細的描述出來。與簡單的說一句“真漂亮”“你真棒”相比起來,孩子會感覺到自己被重視,你在很認真的傾聽他的講話,在意他的行爲,從而願意和老師交流。

愛孩子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技巧,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與孩子交流過程中的點滴,用心去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感受,與他們產生共情。這樣,孩子們纔會願意把他們的“小祕密”“心裏話”告訴老師,把我們當成他們可以說悄悄話的朋友,從而加深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感情,讓我們和孩子之間零距離,傾聽孩子,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