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 (彙編15篇)

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 (彙編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 ,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 (彙編15篇)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遊戲的教學過程中,遊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導遊戲方法的狀況下,逼迫性的讓幼兒安靜了下來,在遊戲即將結束時幼兒卻不遵守遊戲規則,在我的指導下也沒有起色,我沒有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遊戲,使幼兒對自我失去信心和對遊戲的興趣。幼兒是遊戲的主人,遊戲是讓幼兒獲得愉悅的一種活動。幼兒在遊戲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又不能成爲成人願望的執行者,那麼咱們就應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遊戲的作用,去展示遊戲自我的舞臺呢?

1、咱們共同認爲對於不一樣年齡特徵的幼兒要用不一樣的方法來指導遊戲。如: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個性鍾愛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遊戲時咱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孩子對新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鍾愛玩遊戲時,咱們就用孩子不感興趣的玩具玩遊戲,這樣就會引起孩子模仿的興趣,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

2、中、大班幼兒,咱們能夠作爲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忙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遊戲。如果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教師參與,咱們扮演一個主角參與幼兒遊戲中,透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遊戲的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爲幼兒帶給一段時刻讓幼兒把遊戲中的過程體驗、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透過幼兒之間的討論,引導幼兒以他們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我認爲不一樣遊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咱們要根據每一種遊戲特點及幼兒需要指導遊戲。

3、遊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咱們就應讓幼兒自我確定想玩什麼、怎樣樣玩、和誰一齊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遊戲時,就需要咱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好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好輕易地打斷幼兒的遊戲,在遊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遊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爲出發點;要讓幼兒自我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遊戲中的規則。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爲遊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遊戲,自主決定遊戲的方法。這是咱們教師指導幼兒遊戲的關鍵所在。

跳繩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有氧運動。它除了擁有運動的一般益處外,更有很多獨特的優點。跳繩每半小時消耗熱量四百卡。是一項健美運動,對心肺系統等各種臟器、協調性、姿態、減肥等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所以我們園也一直在鼓勵孩子們多參加跳繩運動,還組織這一類的比賽和測試,跳繩的難度孩子很高的.需要孩子們手腳協調,我們在園裏練習的時間少一些,所以我們會建議家長在家讓孩子們多練習一些,會直白的告訴家長們“你的孩子還不會跳繩,需要加強練習”。反思一下,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妥當,家長可能會覺得沒面子,還會認爲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我們採取的辦法是不僅要讓不會的

孩子喜歡跳繩,更要讓家長積極地配合老師訓練孩子跳繩。這就是“讓孩子去說服家長”,只要孩子喜歡跳又願意參加練習,自己要求練習,不是考覈而是樂趣,家長當然很支持。

首先介紹跳繩孩子來說有哪些好處,並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跳;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要充分地調動孩子參與跳繩的積極性。運動能力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不同的,有的學得快,有的學得慢,關鍵是做好這些學得慢的小朋友的工作。我們有針對性地在戶外和體育活動時間由老師分批給孩子指導,並及時記錄孩子每天跳的次數,哪怕今天他只跳成功了一下,我們也給予他最大的鼓勵。隨着次數越來越多,進步也是非常明顯的,孩子戶外活動時彩繩飛舞,你追我趕,別提多帶勁了,以後,我班還要準備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跳繩比賽呢。

馬上新學期要開始了,最近幾天一直有寶寶打電話來問我,到大班我還教不教他們。當得知我可能不能繼續帶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很難過,有個寶寶甚至馬上就哭了起來。這是我接觸幼教事業帶的第一個班,小班時候他們哭鬧的場景我還清晰的記得,一轉眼,他們也是畢業班的大孩子了。兩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中間我們也有過分別,第一次我因爲考編要暫別孩子們,我就落淚了。我還記得小小的他們問我爲什麼哭,我說我身體不舒服。每天和孩子們一起玩、看着他們一點點成長,我真的對他們積累了深厚的感情。我瞭解每個孩子,他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有着自己的小脾氣、小習慣,在我眼裏,他們每個孩子都是那麼棒那麼優秀。其實我們老師也和爸爸媽媽一樣,看着孩子們在自己的教育下慢慢成長,他們也像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在我的眼裏,他們總是最棒的寶寶。

兩年時間,這個班的孩子帶給我太多的感動,第一次與孩子們分別時丞丞哭着打電話來說想我,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當一位孩子喜歡的老師時的驕傲;教師節收到蘇蘇和媽媽自己動手做的賀卡我也一直珍藏,那是多麼的寶貴;龍龍生病請假天天掛水可是在這期間卻畫了一張我的肖像畫,那稚嫩的畫觸動了我的內心;每次身體不適孩子們關心的話語、壯壯給我揉肚子、濤濤給我捶背、小宇給我倒來熱水……這些點點滴滴都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幸福與自豪。

寶寶們,雖然顧老師暫時不能每天再和你們一起學習一起玩了,可是顧老師會一直一直記得寶寶們,一直一直喜歡你們的,你們也要加油哦!

當然,我也要和自己說一句,新學期新班級也要繼續努力,又有一幫新的小傢伙要和你共同進步了,雖然暫時還陌生,用你的愛去打動那幫小傢伙們吧~

回想起剛開始接觸翻繩遊戲的時候,孩子們只是把繩子拿在手上隨意的玩弄着,沒過幾分鐘就對它失去了興趣,玩起來覺得很費勁,很難翻,有的孩子甚至有放棄玩它的念頭。不過經過我這一個多月持續的鼓勵、引導和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們對翻繩遊戲逐漸的有了新的認識,慢慢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現在是一根繩子拿在手上,能翻出各種花樣,不僅是我教過的能翻出來,還能翻出一些我沒教過的,有趣好玩的造型,還很喜歡相互配合着玩,玩起來可真是不亦樂乎。有些家長還過來找我要繩子回家玩,說回家還教爸爸媽媽玩呢。孩子們的手部小肌肉也得到充分的鍛鍊,很好的培養了他們手部活動的靈活性。

翻繩遊戲現已是我們班的主要遊戲活動之一,每天的課前飯後的空閒時間基本上是用來玩翻繩遊戲,不再擔心他們在這些空閒時間覺得無趣而吵鬧了。

在這件事情上,我看到孩子們努力去克服困難,逐漸獲得點點滴滴的進步,突破自己,找到學習的信心,我的心裏覺得很高興,自己的付出終於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是件持之以恆的事情。如果我在孩子們學習翻繩時,覺得翻繩是很難完成的遊戲而有放棄的念頭時,沒有讓他們堅持學習下去,他們就不會有這種因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難後,而獲得成功的滿足感。還會失去玩翻繩遊戲這項技藝的愉快記憶。

爲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秋天,我帶領幼兒在院子裏揀落葉。正因園裏種的都是常綠樹,因此落葉不多。到了一棵大樹下,我擡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樹上有一些發黃的樹葉,何不把它們搖下來?”只見我雙手拉住樹幹使勁搖了搖,“嘩嘩譁”掉下了很多樹葉,孩子們歡呼雀躍。隨後,我與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揀着落葉。快揀完時,幾個男孩子立即跑去搖樹,邊搖邊喊:“哈哈,樹葉掉下來了,快來揀呀!”聽到喊叫聲,有的孩子趕緊跑過去揀落葉,更多的孩子則加入了搖樹行列。有的一齊拉住一棵樹使勁搖;有的專挑小樹搖。見此情景,我趕緊制止:“大家趕快停下來,不能搖樹!”此時,孩子們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他們奔跑於大樹小樹之間,搖完這棵搖那棵,十分興奮。手足無措的我只能用鈴鼓把大家召集起來,並與孩子們圍坐在草地上,誠懇地向他們說明剛纔自我搖樹的原因並作檢討,還與孩子們交流搖樹的危害性,這場搖樹風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於教學需要搖了樹,這一行爲傳遞給幼兒的信息是“樹是能夠搖的”,造成幼兒見樹就搖的後果。還好我勇於承認錯誤,平息了搖樹風波。這個案例給咱們的啓示是:教師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影響着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子們,因此教師要注意自我的言行,以免帶來負面影響。

今天的散步活動,我和幾個孩子正走着,突然前面傳來興奮的`聲音,“哇!好漂亮呀!”“好像一隻烏龜”。看到啥了這麼興奮?我走到孩子跟前一看,原來他們被植物角旁邊的幾棵大樹的落葉吸引了,看到我走近,幾個孩子連忙拉着我爭先恐後地說:“老師,你看我撿到一把小扇子”,“老師,你看我的是一條裙子”,“老師老師,我的是一隻魚”……孩子們都爭着和我說,原來在孩子的眼中,小小的落葉都有着千奇百怪的樣子。看着孩子純真的眼睛,我覺得教育的時機到了,我說:“孩子們,我們來玩樹葉寶寶變變變的遊戲吧,我是大樹媽媽,我有很多很多的樹葉寶寶,寶寶們很調皮,今天,就趁着媽媽睡覺的時候,偷偷的跑出家,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樣子,落到草地上玩,請小朋友們幫我找到它們,送回媽媽身邊,並且要說出自己撿的樹葉寶寶變成什麼樣子?”,說着遊戲開始了,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撿起葉子,興奮的跑到我面前:“樹媽媽,葉子寶寶變成了一把劍,”“樹媽媽,這兩片葉子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把扇子,”“樹媽媽,這是你的寶寶,它變成了一隻蝴蝶。”孩子們開心地尋找葉子,朝我奔來,興奮的告訴我他的發現……接着我們把收集到的葉子帶回班上,進行了拼貼,製成了美麗的拼貼畫,下午讓孩子把作品帶回家和家人分享,事後有家長反饋,孩子回到家還很開心,一直說着種種,還把樹葉畫放在家裏最顯眼的地方。我聽了很感動,這一次的活動非常成功,在尋找葉子的遊戲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觀察、思考、鍛鍊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拼貼畫的製作,讓他們動手拼一拼,貼一貼,充分發揮自已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完成有趣的樹葉貼畫作品,使幼兒體驗自己動手的快樂。看,一片葉子就可以帶給孩子美好的一天!美好的回憶!真好。

早操結束後,我帶領孩子們走進活動室,發現弼衡一直盯着我看,似乎有話要對我說。“弼衡,你有話要對我說嗎?”“劉老師,你今天有進步,也應該得到一個小禮物。”(每週末,我都會給一週以來各方面表現好的孩子發一個小物。) 弼衡的話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我便好奇的問他:“爲什麼?我哪裏進步了?”“以前你做操的時候會和別的老師說話。今天你堅持做完了,而且沒說話。”弼衡的話讓我吃驚不小。

確實,我們經常會利用做早操碰在一起的機會溝通、交流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沒想到孩子對此如此在意。平時,我們經常會要求孩子們做事要專心,卻常常忽視自己言行的一致性。 在此,我想用蘇聯教育家加裏寧的話來提醒自己和同行:一個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她應該感覺到,她的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須知天地間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明亮、更加敏銳。

“又是他!”把廢紙揉成一個團兒,並把它高高拋起,在教室的上空橫衝直撞。“鵬鵬”我氣急敗壞地喊住他。“啪”一個紙團正好落在我的腳跟前兒。“過來,撿起它!”我神情極爲嚴肅,滿含責怪的目光一下子就把鵬鵬的激情澆滅了。他低下了頭,兩隻手在胸前交叉着,一步一挪向前移動着。“把紙團撿起來!”我喝道。他擡頭看了看我,大概是看出了我的堅決和生氣,極不情願地蹲下把紙團撿了起來。“撿起來之後,你先到玩具櫃那裏坐一坐,想想自己錯在哪兒了?”“想想自己應該怎麼樣改正?”鵬鵬有點不樂意地向玩具櫃走去。“老師,我下次不敢了。”他大喊,我沒有理睬他。

“老師,我下次真的不敢了,我真的不扔廢紙了!”他又大喊。我制止了他的呼喊,問道:“你打算怎麼樣改正?”“好好兒表現自己,上課不說話,不離開自己的小椅子。”“好,我相信你一次,”我說。並讓他回到了座位上。一直以來,我有個習慣,喜歡用手摸摸聽話孩子的頭。在鵬鵬回到座位上去以後,我經過他身邊時,不經意地用手摸了一下他的頭,我發現他的嘴角有一絲滿足和自豪的微笑。噢!原來,他——一個不聽話,經常受老師批評的孩子也如此在乎老師的愛。我想:我們老師可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的愛哦!尤其是對待調皮的孩子,請給予他們多一點的愛吧!

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他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在今天,一個4歲的孩子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哲學課,使我深刻體會到了它的深刻意義。

今天下午快放學的時候,嘟嘟走到我面前,低着頭,不說話,手使勁地擰着衣服,我用手摸他的衣服,果然溼了,全部都溼了。我輕輕地問他:“衣服爲什麼溼了?是不是灑水了?是不是開水龍頭的時候,用力過大,把水濺得滿身都是?”他一直低着頭,紅着臉,支支吾吾不說話。我接着問他:“是不是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把水弄到你身上了?”嘟嘟還是不說話……這個時候,我正要批評,但看着他扁起的小嘴,我想:算了吧,等等吧,給他一個思考的時間,給他一個說話的機會。於是我用我的衣服給他換下溼了的衣服,告訴他:“先穿老師的吧,等你的幹了再換下來。”接着,我開始攬着他,耐心地等。一分鐘過去了,嘟嘟終於擡起頭,說話了,他說:“老師,我剛纔大便了,水衝不下去,我用盆接水往下衝的,不小心,盆裏的水就灑身上了,但是我把大便衝下去了。”

我緊緊地抱着嘟嘟,跟抱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個時候,我還能說什麼呢?我差點因爲自己的自以爲是傷了孩子的心。

嘟嘟也緊緊地抱着我,向來,孩子抱我總是緊緊的,讓我喘不過氣來。我們總是因爲自己是大人,有很多的想當然,並且把這個想當然當作真的事情放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上面,殊不知,我們這些自以爲是傷過孩子多少次心。

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吧,也許他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一直以來,幼兒教師關注的是我們如何做,孩子才肯聽我們的話,我們的班級才能好管理。然而,我們雖然表面上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指令去行動,卻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孩子們內心真正的感受,忽略了他們真正的需求。

我常常在思考,我已經很努力和孩子交流了,爲什麼還是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怎麼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到底應該如何和孩子交流?怎樣做,孩子才肯信任老師,同你分享他們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其實,我們是很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但是孩子們爲什麼要拒絕呢?我不斷地反省自己的行爲,我認爲,是我們傾聽的方法不正確,沒有爲孩子提供與我們交流的機會,而直接否定了孩子的話,我們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接受孩子的感受。

教師如果能真正傾聽孩子,認同孩子的內心感受,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說出他們內心的想法,與他們產生共情。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感受呢?下面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幾點傾聽技巧:

一、傾聽要真誠、專注,而不能敷衍了事,心不在焉

相信我們很多老師都可能會有下面的體會:

入園時的一個情景:

幼兒:“老師,我昨天幫媽媽洗衣服了。”

教師:“嗯”(邊聽孩子說話邊和另外一個孩子的家長說話)

幼兒:“我把衣服洗得可乾淨了,媽媽都表揚我了!”

教師:“嗯,老師知道了”(看都沒看那個孩子,還是繼續着談話)

幼兒:“老師,你在聽我說話嗎?”

教師:“在聽,在聽。”

孩子望着還在一直忙着談話的老師,失望的走開了。

老師雖然迴應了孩子的話,但是看着老師心不在焉的樣子,孩子心裏會怎麼想呢?孩子多麼希望老師能夠理解他當時的心情,聽聽他的話語,分享他的喜悅啊。換做我們那個孩子,我們會怎麼樣呢?你還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老師嗎?還願意與老師分享你的感受嗎?

當孩子與我們說話時,我們應該放下手裏的工作,眼睛真誠的看着孩子,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很認真的在聽他講話,而不是在敷衍他們,給孩子提供一個說話的機會,也給老師一個傾聽的機會。

二、傾聽時的簡單迴應,更利於溝通

在與孩子的交談過程中,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迴應孩子的對話,而不是提問孩子或是提建議地迴應,孩子會更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因爲有的孩子能告訴我們爲什麼他們驚恐、生氣、不開心,但是多數情況下,由於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教師的“爲什麼”“應該怎樣”只會給他們增加難度,從而使溝通很難再繼續。孩子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的成人溝通,而不願意和一個逼他們做出解釋的人談話。

在一次美術課上,子浩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小雨把我的彩筆帽弄丟了。”

老師:“嗯。”

子浩:“沒有筆帽的彩筆會幹掉的。”

老師:“是這樣的。”

子浩:“你讓我們用彩筆的時候一隻手拿筆,另一隻手拿筆帽!這樣就不會丟了!”

老師:“老師是這樣說過。”

子浩:“那我回去告訴小雨!”

老師以關心的心態,用簡單的句子迴應孩子,孩子就能在敘述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三、傾聽中試着說出孩子的感受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我正和孩子們一起玩跳繩,猛猛突然跑過來拉着我的手說,“老師,齊齊和劉翔打我!”我拉着猛猛讓齊齊和劉翔給他道歉,可是沒等他們說完,猛猛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於是我抱着猛猛坐到石凳上,他哭了好一會兒,然後慢慢停止了哭泣,對我說:“楊老師,齊齊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經常去我家玩!”我說:“嗯,”他接着說:“他不應該和劉翔一起打我!”我說:“他們這樣做你很傷心,是嗎?”他使勁的點點頭,又趴在我懷裏了。過了一會,他對我說:“楊老師,我想自己去玩一會。”我說“沒問題!”

我們通常會認爲,說出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更難過。其實相反,當你說出孩子的感受時,孩子心裏會感到安慰,會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例如,孩子摔倒了,我們通常會扶起來說:“不疼,不疼,一點也不疼”這樣的話來安慰孩子,其實這樣反而讓孩子感覺到你不能理解他的感受,因此反而會更傷心。

四、傾聽中學會讚賞孩子

手工課上,秦晴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紙盤畫對我說:“楊老師,你看我的畫漂亮嗎?”我拿過畫看了看說:“上面有一道彩虹,你用了六種顏色,粉紅色的小兔子好可愛,還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呢!”秦晴高興極了,說:“老師你觀察的真仔細,我一會畫完了,還要拿給你看!”

教師用讚賞的語氣說出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孩子聽到這樣的描述後,就能夠明白老師在讚賞自己。教師把孩子好的行爲去體驗並詳細的描述出來。與簡單的說一句“真漂亮”“你真棒”相比起來,孩子會感覺到自己被重視,你在很認真的傾聽他的講話,在意他的行爲,從而願意和老師交流。

愛孩子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技巧,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與孩子交流過程中的點滴,用心去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感受,與他們產生共情。這樣,孩子們纔會願意把他們的“小祕密”“心裏話”告訴老師,把我們當成他們可以說悄悄話的朋友,從而加深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感情,讓我們和孩子之間零距離,傾聽孩子,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

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時不時的要對孩子的言行舉止進行相應的評價,有時是建議性的批評,有時是肯定性的讚賞。常說孩子是誇出來的,那些得到表揚的孩子,常常是興高采烈,在各項活動中積極性更高,希望得到更多的肯定與讚賞。幼兒教師也非常慷慨,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從不吝嗇自己對孩子們的各種讚賞。也許是這樣的讚賞聽的多了,孩子們有時也會學以致用---讚賞老師了。

小韻是個乖巧聽話的女孩子,一張小嘴經常噼裏啪啦的說個不停,小眼睛不停的掃描着周圍的新鮮事物,一旦有了素材,就會立即告訴老師和小夥伴。有一次下午活動,孩子們從教室裏魚貫而出來到操場上,就在跨出門口的一刻,小韻望着我說:“老師,你的衣服真漂亮!”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表揚”,我一愣,我穿的可不是新衣服啊!由於要組織活動,我沒有仔細詢問孩子衣服漂亮在哪裏,只是微笑着說:謝謝!並摸了摸她的頭。在後來的活動中,孩子很興奮,眼神緊緊的黏着我,對每一次提問都高高的舉着她的小手。

受到“表揚”的我很快就忘記了這件事,可後來的事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只要是我的課,或者是戶外見到我,小韻總是會找到合適的機會來誇我:老師,你的圍巾很好看;老師,你的鞋子真漂亮······每次我都很禮貌的迴應她,可次數多了,我發現這種情況不太對勁,孩子爲什麼這樣喜歡稱讚別人呢?她會稱讚小夥伴嗎?

通過觀察,我發現小韻很有禮貌,人際交往通暢,見到幼兒園的老師、阿姨都會主動問好,和小朋友們玩得也很融洽,而且自理能力很強。但是,小韻是個留守孩子,爸爸媽媽常在外地打工,有時回來看看孩子,也就是火急火燎般的來去匆匆,和天下大多父母一樣,只是不停的叮囑,可孩子有好多的話兒,想依偎在爸爸媽媽的懷抱和他們傾訴,但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停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甚至沒有給孩子一個深情地擁抱。每次告別的時刻,真是令人痛心的時刻,孩子噙着雙淚,依依不捨得揮手。

幼兒園裏象小韻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的許多訴求被忙碌的家長忽視了,寄宿在幼兒園的他們,面對每天朝夕相處的的老師、阿姨,有時在她們身上尋找到了母親的味道,於是通過有意無意間的問候得到更多的關愛,滿足了他們需要關愛的渴求,有的孩子巧妙的發現了這個祕密,於是就不停的找機會和老師、阿姨交流。我找小韻深入的談了一次心,首先我詢問了孩子近期和爸爸媽媽聯繫的情況,肯定孩子在幼兒園各方面的良好表現,接着我問孩子爲什麼喜歡誇老師呢?孩子顯得有些羞澀地笑了笑,答非所問:我媽媽說了,下次回來給我買新衣服的!孩子一臉的幸福期待。孩子誇別人的衣服就是對自己嚮往生活的一種表達,在她的心裏藏着擁有一件漂亮衣服的夢想,那件漂亮的衣服代表着爸爸媽媽溫馨的愛。擁孩子入懷,在她耳邊細語:媽媽一定會給你買一件最漂亮的衣服。我想在孩子穿上那件夢想的衣服時,我一定要好好的誇一誇她。

除了喜歡夸人的孩子,幼兒園還存在讓老師和小朋友特別關注的孩子,時不時的會有人來反映他們的某些情況,犯錯的時候,也會低着頭,也會灑幾滴眼淚作爲“悔改”的代價。在心情愉快、無拘無束的時候,這些孩子可喜歡找你說話,比如忽東忽西邀你參加他五歲半的生日,天南海北亂侃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這樣的孩子常常很興奮,有機會表述時也是把話題展開的很遙遠,甚至給人一種雲山霧罩的感覺。有時在脫離主題的情況下,老師會打斷他們的談話,他們的傾訴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只得悻悻地坐下來,或等待下一次機會,或失去傾訴的信心。有時上街遇見了,他會追着你不停的說話,哪怕你走遠了,他還會大聲的喊叫着,他們的熱情讓你無法拒絕。爲什麼這些有爸爸媽媽管的孩子也會成爲這樣的“人來瘋和話癆”呢?在幼兒園他們接受着規則秩序的活動教育,可一回家就成了“混世魔王”無法無天,家長急了,有時就直接來場“狂風暴雨”解決問題,時間久了,孩子不願或不敢對家長講心裏話了,老師出了園門,就是孩子們最熟悉最親切的人了,在沒有幼兒園、沒有家長的諸多約束下,他願意敞開心扉告訴你關於他感興趣的話題。

面對這些可愛而又特殊的孩子,作爲一個幼兒教師,我們應該不斷的轉變自己的角色,做孩子知識的老師,做孩子知心的朋友,做孩子耐心的傾聽者,做孩子行爲的研究者,做孩子慈愛的媽媽。在日常活動中細心觀察孩子的舉止,深入瞭解孩子的家庭情況,真情關愛孩子的需求,促進他們心身健康、全面、主動、和諧的發展。

這個月,重點排練新早操,爲了把早操排的更好,因此請家長們早早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參加晨間鍛鍊,大部分家長都很支持我們的工作,一些習慣晚來的幼兒,家長也提早帶來參加我們的晨運,我們班的劉德剛小朋友是每天最早來園的一個,每天看到他活蹦亂跳的走路,有時候高興還哼着小曲,就覺得特可愛!

他是我們班個頭比較小的一位小朋友,但是動作很靈敏,動作也很快,上課認真聽講,做任何事情認真、執着。尤其是這段時間,我們利用課外時間來排操,排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對於德剛來說很享受,站在前面,像足了一位小老師,瞧他每個動作都學得有模有樣,我這心裏美滋滋的。有一天,在排練的時候,進行到了遊戲環節,我們喜歡鑽時,站在他後面的明澤是個能力較弱的小朋友,他不知道跑哪去了,德剛趕緊跑過去把明澤拉過來,說:“快點啊,明澤,我們要鑽了,不搭好山洞,怎麼鑽呢?”“快點啊,到你了”,聽到他很着急的樣子,我覺得這孩子不錯,會知道團體的默契度,如有一個人不配合好,這個環節就會很亂,這麼小的孩子,竟然能有這樣的思想,我很感動!平時在排操時或者在做遊戲時,他那小眼睛瞪都不瞪一下,直溜溜的盯着你,跟着你學,這個活動下來,小傢伙汗流浹背,但是絲毫沒有停下來要偷懶的意思,意志力非常的堅強,很積極的迎合着老師。

“啊啊啊!快跑啊,快跑回自己的家!”戴着各種小動物頭飾的孩子們在聽到我的口令聲後,一個個邁着小步啊啊地叫着急急地往“自己”的“家”裏跑去。這是今天的活動——《小動物找家》,目的是讓幼兒聽指令往指定方向跑,鍛鍊他們走跑動作的協調性。

一開始小動物們回家的口令是“下雨啦!”,玩了幾輪之後,我把自己化身爲大灰狼,同時口令變成——“大灰狼來啦!快跑啊!”小班的孩子非常容易受情景感染,剛纔只是天氣不好回了家,這回是可惡的會吃小動物的大灰狼出現了,所以他們玩得更投入了,每次“大灰狼”一出現,他們就嚇得一溜煙全回了各自的家。我這隻“大灰狼”“得意洋洋”地看着跑回家的小動物,這時,“小豬”圓圓說話了,他小臉通紅,小手舉在腦門表示一團火說,“小豬發怒了!”哈哈,若不是還在扮演着大灰狼,我真要被他逗得前仰後合,小傢伙看來已經完全進入到角色中去了。

這隻“小豬”在發怒,他雙拳緊握,小嘴巴緊閉,他不滿意大灰狼總是嚇唬他們,要吃掉他們。他的潛意識裏開始反抗。我也在迅速反應:爲什麼只讓小朋友躲避大灰狼呢?爲什麼不可以讓他們用集體的力量來學會反擊呢?這滿可以作爲這次活動的擴展延伸啊!如此一來,孩子們從活動中學習到的就不僅僅是聽口令往指定方向跑了,還可以引導他們要勇敢,培養他們的團結精神。

於是,我這隻“大灰狼”惡狠狠地說,“哈哈!你發怒了?!那就過來對抗我吧!可是,就你一隻小小豬,怎麼能打倒我這隻大灰狼呢?!”我的激將法果然管用,“小動物”聽完“大灰狼”的說話,大聲喊起來,“我們一起上,趕跑大灰狼!”他們一邊喊着一邊衝上來,啊呀!真是來勢洶洶,嚇得我這隻“大灰狼”夾着尾巴灰溜溜地跑了。

小動物們勝利了,感受着成功的喜悅,興奮地跺着小腳,“我們贏了,我們贏了!我們趕跑大灰狼了!”我趁熱打鐵問他們,“爲什麼一隻小動物打不跑大灰狼,很多小動物一起使勁就能打跑大灰狼?”衆說紛紜中,我和他們一起總結出來那條真理——團結起來力量大!

這次活動,由於孩子積極投入之後的反應,引發了整個活動目標與內容的擴展延伸。一隻發怒的小豬,一個靈活的教育策略,成就了一節有意義的耐人尋味的活動。

連續幾天,活動室的地上這邊一攤餐巾紙。那邊一堆毛毛,不知道哪裏來的,問孩子們,他們都說不知道。我很納悶:這是誰幹的呢?看着孩子們天真的臉龐,我不忍隨便懷疑。我仔細看了看地上的餐巾紙和毛毛,發現毛毛來自羽絨服領子上,而餐巾紙則被撕成了一條一條的。我百思不得其解,決定查個水落石出。

下午。孩子們在活動室內自由遊戲。不一會兒,只見平時最乖巧的旺旺一邊撕餐巾紙,一邊和小朋友嬉笑着將撕下的餐巾紙條往下拋。看到這一情景,我的氣不打一處來:“罪魁禍首”竟然是他!他不是最聽話最乖巧的嗎?面對這幾天的查詢,他竟然都能面不改色,佯裝不知!想到這裏,我快步走到他身後,氣急敗壞地喊道:“旺旺,你在幹什麼?”旺旺明顯被嚇到了,他的手猛地縮了回去:“不是,我不是故意的。”“那你在幹什麼?爲什麼前兩天老師問的時候你都不承認?這樣很好玩嗎?”我連聲質問。看着我怒髮衝冠的樣子,旺旺害怕地盯着我,眼淚都快要落下來了。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便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肯定有原因的,能告訴老師嗎?”旺旺“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接着哽咽着告訴我真實原因。

原來前幾天我組織孩子們開展了一次科學活動“葉子掉下來了”,孩子們很感興趣,紛紛猜測着還有什麼也會像葉子一樣飄落下來。旺旺當時說的是“餐巾紙和羽毛”。之後我又佈置他們回去跟爸爸媽媽一起做“××掉下來”的實驗。而旺旺是全託班的,不回家,於是他偷偷地拿班上的餐巾紙和自己衣服上的羽毛做起了實驗。聽完他的解釋,我十分愧疚,趕緊對他說:“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下次你做完實驗時,把紙條和羽毛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裏,好嗎?”這時旺旺才停止了哭泣,重重地點了點頭。

我們常常說要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能力,但魯莽、誤解差點傷害幼兒。我想,如果我早了解旺旺的情況,然後根據他的想法幫助他創造實驗的機會,滿足他的探索慾望,那麼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劉平是咱們班的“小公主”,不僅僅長得乾淨漂亮,而且聰明懂事,深得老師們的喜愛,個性是有一頭洋娃娃的頭髮,每當看到她的頭髮亂了我就給她梳梳,並給她紮好看的小辮,她似乎也很清楚這是老師對他的偏愛,總是跟我形影不離。

這天早上,我看到寧寧的頭髮亂蓬蓬的,梳也沒梳,我叫過她來問:“你爲什麼不梳頭髮?”寧寧說:“老師我是故意不梳的,讓你給我梳,你爲什麼每次只給劉平梳小辮,我也要,”一時刻我竟不知說什麼好了。

我恍然大悟,無意中我犯了一個錯誤,梳頭事雖小,但在孩子們心中卻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覺這樣對誰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幾次上課寧寧在扯自我的頭髮,我還批評他,他卻無動於衷,如果這是我主動給她梳梳頭髮,就能滿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於給孩子造成心靈的陰影,咱們的宗旨是讓鮮花和小草都受到陽光的溫暖,咱們做到了嗎?

孩子們很喜歡玩小紙船,在活動前老師提出,要求孩子瞭解不同材料的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並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體現同伴間合作的能力。

活動中,我爲每組幼兒準備了報紙、普通A4紙和宣紙摺疊的小船各一隻,水盆和托盤。首先,孩子們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觀察幾隻小船的不同,並猜猜小船沉下去的先後順序。棟棟說:“這隻小船軟軟的,它進了水會不會壞呀?”根據這一猜想,棟棟和同組的孩子們一起進行了實驗。“小心一點,別翻船啦!”樂樂喊道,棟棟和兩個好朋友一起小心翼翼地把三隻小船放進盆子裏,“哇,小船溼了……”“快看,小船沉下去了!”棟棟有了新發現激動地說。在探索的過程中,棟棟能認真地觀察紙船放進水中時發生的細微變化,並積極地用語言和同伴講述着自己的發現。

孩子們對小紙船遊戲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通過前期的猜想充分調動起幼兒遊戲的積極性,他們踊躍地猜測小船浮沉的結果。當他們把小船放入水中時,棟棟和其他孩子一起認真投入地去觀察小船的變化。觀察過後,棟棟能夠將實驗中的發現詳細地描述出來,棟棟發現了哪隻小船先沉落下去,但是對於小船下沉的原因還有幼兒仍然存在困惑。通過這次實驗,幼兒瞭解了有的小船能長時間漂在水面,而有的小船會很快沉入水裏,孩子們明白了由於紙吸水快慢不同而導致小船下沉速度不同的科學現象。

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對於各種材質的小船都十分感興趣,老師引導幼兒將三隻小船下沉的快慢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並勇敢向同伴介紹,增進幼兒之間的交流的機會,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但是活動中的材料都是預先準備好的,且都是紙質的材料,對於幼兒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活動中棟棟提出“大輪船怎麼不會沉的呢?”因此,老師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探索什麼材料的小船能夠在水面上漂浮起來,並將自己驗證結果來告訴大家。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