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清明節隨筆(精選15篇)

清明節隨筆(精選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隨筆(精選15篇)

清明節隨筆1

清明節自己能幹什麼的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也是有個期待吧,我們清明節的話這邊的志願活動也是很多,比如說掃墓啊計劃啊什麼的,但是因爲我都很多都是在今天就必須去完成了之後,很多都是提前完成到清明節那一天的話,大家也有自己的事情做,所以就只能去安排出現假的時間去完成那一些志願活動吧,但是因爲我們今天是滿課嗎,有課比較多排不出來時間,雖然說晚上也是可以去做的,但是因爲你好像找不到時機,最後就只能是不了了之,自己的朋友他也有在抱怨說爲什麼我們的課就這麼忙呢?在今天到其實自己現在想一想就會覺得他雖然說口頭上說很積極很向上的,希望說可以去做更多積極向上的事情,但是其實等他真正有機會去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又行動不起來,反正他現在就給我這種感覺,但是自己又覺得還是比較幸運的。找他口頭上還是比較積極的,這也是能夠從側面去推動自己過更加積極向上的生活

但是他也確實是很忙的,就本來我們星期六也是要去做志願活動的,那是因爲我們最後他因爲要開會嘛,很多時候就是自己現在都屬於那種比較閒的狀態,但是他就因爲部門上的事情啊以及加入的那一些活動,就她也加了一個潮劇,就我們那邊的本來也是自己要加入的,可能是因爲自己錯過了報名的時間,但也覺得還行吧,就雖然說錯過了,但是自己就也因此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畢竟他現在很多時間都花在這件事情上了,雖然說最後也有搞頭,但是自己也覺得他其實確實是有從這件事情中得以成長吧,但也佔據了他太多的時間了。

但只要他樂在其中就行了,就是他要是沒有太多抱怨的話,那也行也沒有關係的,只要他覺得做這件事情她有所收穫,然後他也不會覺得這件事情浪費了他太多的時間,那其實這件事情對他來說浪費再多的時間也是有意義的吧,反正自己是有這麼去想的,就一個方面是替他覺得不值得,但是另一方面又爲她感到感悟性,所以自己又覺得自己也應該是去找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去做吧,畢竟大家的日子都那麼有規律的進行着,就只有自己的日子是那麼的想嗎?然後毫無計劃,一天天的也不知道究竟完成了哪一些事情,雖然說自己也很享受這樣子的生活,就你不需要去計劃說需要去完成一些什麼事情,但每一天又好像有一些小成就感,自己也很喜歡這一種狀態的,但是又覺得看着大家都是這麼過日子的,自己又覺得不甘心,自己就這麼散漫的過日子。

清明節隨筆2

幼時的我對清明節的印象是模糊的,現在想來是因家庭條件還可以,不少吃少穿的。隨着年齡的增長,無憂無慮的童年隨着父親的去世而定格。清明節變得清晰起來,那時的我明顯的感覺到生活的艱辛,還沒到清明節,就數着指頭盼,爲了吃上兩個平日吃不到的雞蛋。等到了那天,母親便早早的煮上爲數不多的雞蛋,我們姊妹四個便不分大小地搶那個大的雞蛋,往往會爭執不休,最後母親只好出面協調,我們這才高高興興地捧着兩顆熱雞蛋跑到小樹林裏盪鞦韆,霎時樹林上空便盪漾起孩童們的歡聲笑語。快到中午了,“回家吃飯了—”母親那悠長的聲音在村子裏迴盪,我們便隨着這聲音跑回家。午飯過後,母親便領着我們姐弟四人去上墳,路上十歲的我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弟弟妹妹們還小,打打鬧鬧的。到了那裏,幫母親把雜草拔出一片空地,把要祭奠的碗碟擺上,倒酒和上香,過一會,燒紙錢,然後母親盤腿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起來,我們幾個也都哇哇地哭,那時候不知道勸說母親,直到喉嚨哭啞了才做吧,收拾好東西一步一回頭地回家。現在想起來都感覺好悽慘,經常淚流不止。

彈指一揮間,我已進入中年,生活逐漸富足,清明節感覺就是爲了懷念親人而設,家人和孩子都不喜歡吃雞蛋,煮雞蛋這道程序也省去了,最近兩年,國家對民族的傳統節日重視起來,放小假幾天,清明節過得有滋有味了,老早就聯繫兩個較遠的妹妹,希望清明節那天歡聚孃家。到了清明節,我們姐妹幾個邊聊家常邊包水餃,四個孩子在周圍跑跑跳跳,母親更是高興地合不攏嘴。飯後我們一塊去上墳,一路上,麥苗青青,果樹發芽開花,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美不勝收。對親人的悼念不再那麼傷心,好希望父親九泉有知,能看到現在的好日子。回來的時候,順便挖些地裏的薺菜、苦菜、菊花芽之類的野菜,成爲晚上餐桌上的美食。孩子們更是像放飛的籠中鳥,歡呼雀躍,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寬廣和美麗。

清明節隨筆3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爲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爲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就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是凝住了。整個世界就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爲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爲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隨筆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小,老年人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老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老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啓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牀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奶奶又對我和老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裏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老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裏像衛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裏。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着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老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着老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着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老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燒着的紙錢,同時說:“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裏默記着……我學着老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說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着掃把將公墓小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着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有大收穫。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爲太爺、太奶掃墓,並對他們說,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隨筆5

今天的天氣可真好,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我和媽媽坐車來到濮上園。在路上,我們路過濮水公園,我看見了一座山上,有粉色的花,黃色的花,藍色的花,紅色的花,把小山裝扮成了“彩虹山”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目的地。

來遊玩的人可真多呀!人山人海的!進入濮上園的大門,我們沿着湖邊走,身旁開滿了鮮花,走過一座橋,經過瀑布,好美的瀑布,我在瀑布前照了好多照片。最後,我們來到一片草坪上,我遠遠 地就看見了我的同學韋妙和呂文樂,不一會兒,陳琰也來了,我們一起跑,一起跳,玩的可開心了。我們在小湖邊發現了許多小蝌蚪,黑溜溜的小腦袋,扁扁的小尾巴,一搖一擺的,樣子真可愛!我和 韋妙、陳琰一起撈了幾隻小蝌蚪,準備回家仔細的觀察觀察。

時間過得真快,該回家了,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濮上園!

清明節隨筆6

又到清明拜山時一年24個節氣,清明節應算得上有點名氣。

清明的出名,不只是因爲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之所以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難以忘懷,恐怕緣於清明是一個特定的日子。

據說古人常把清明與寒食聯繫起來,而寒食又傳說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爲紀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嚴禁煙火,以掃墓、踏青、插柳、寒食爲俗,故而清明那天,人們都紛紛上山或遠行,給自己逝去的親友送去一份濃濃的'祝禱。

廣州從化人清明期間的祭祀叫拜山,這與內地的掃墓很有些不同,一是這裏的拜山時間長,一般說整個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這裏拜山的規模大,他們往往是一個村、一個家族同時出動,那浩浩蕩蕩的車隊和漫山遍野的人羣,讓那些內地人看了真有點不可思議。曾有在從化工作的內地朋友跟我探討過這種現象,其實當初我對這種現象一時也難以理解,後來,在從化生活久了,對這裏的人們及民風民俗有了一定的瞭解,因而也就漸漸地品味出了這種活動的意義。

清明是祭奠的日子。你看,漫山遍野的爆竹硝煙在春風的輕拂下,和微微冰涼的雨絲交融在一起,在墓冢間久久地飄蕩,它給祭掃的人融成一種思念,化成一種寄託,變成一種期待,生生把一個或雨或晴的日子變成了一個節日。

清明也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的節日,是一條連接着人間和陰間兩個不同世界的繫帶,只憑着一柱香火,幾樣果品和“三牲”,就足以把出生、成長、死亡一起概括了。

在親友墓碑前祝禱已經不再單純是一種追思,更多的是對生活和生命的一份嚮往和祈願。不管是默然不語還是泣號連聲,都是一種情感的宣泄,昭示着生者和死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清明時節,山上的杜鵑花都開了,奼紫嫣紅地瀰漫開來,放眼望去,那山好像燃燒着的火焰,點燃着拜山人的激情。相映之下,山那邊的小草也因此分外的綠,而且,都一律很鮮亮地掛着晶瑩的露珠或雨珠,彷彿在一夜之間被誰抹上了如此厚重的色彩。春天便因此豁然變得分外嬌豔,分明讓在城中蜷縮了一冬的人們格外的心驚眼熱。

拜山歸來,信手在漫山的花叢中折上幾枝,很誇張地舉着招搖過市,回到家後插人花瓶裏用水養着,花不香也不名貴,但也算把遲滯在山野裏的春天擷回了幾許,擺進自己的生活裏。

清明是季節裏一座光滑的橋樑,哪怕一年寒風呼號,開春時雷雨交加,無論那雨水多麼的肆虐,到了清明,那雨也變得不再那麼凜冽,何況再過十幾天,遍地的耕牛就拖着犁耙在田野裏來回地遊走了,一年中繁忙的春耕季節又來臨了。顧名思義,清明應該有清亮的天空,明淨清新的空氣,但清明的時候往往都是細雨綿綿。有時太陽不經意要從鉛灰色的雲層裏探出半張臉,只一下就把大地上那稚嫩的草芽充足了活力。

因此,每年的清明拜山期間總是裹攜着雨水和陽光。明白了這些,你就明白了從化人拜山的內涵。

清明節隨筆7

大班孩子去掃墓,早上孩子由家長護送到戚家山山腳下,接着由老師和保育員帶領,孩子們沿着臺階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走着走着,覺得有點累了,可孩子們懷着崇敬的心來到戚繼光烈士的雕像前,緬懷革命先烈。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碑前,孩子們沒有了往日的喧鬧和嬉笑,認真和嚴肅起來。首先老師介紹了戚繼光,讓孩子瞭解這個革命先烈,然後在哀樂中鞠躬默哀,3分鐘後,孩子們緩緩前行,向烈士獻上自制的小白花。

這次掃墓活動,孩子們瞭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蹟,激發了孩子們對英雄的崇敬,也讓他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英雄用生命換來的。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愛國的種子,使幼兒接收了一次生動形象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清明節隨筆8

每當我想起清明節,總會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首詩來。似乎每當清明時節,朦朦朧朧的小雨就會籠罩着整個長沙城。今年似乎天公不作美,沒有了那充滿着詩意的小雨,而下起了大雨。我望着那滂潑大雨,聽着遮雨板上那滴滴答答的聲響,思緒漸漸飄向了遠處……

又是一年清明時,此時的雨似乎更能夠寄託我們哀思。故人已逝,我們似乎也無能爲力。於是,清明節祭奠已故的親人和烈士,便成了中華人民的傳統,每到清明,墓前總會出現祭奠的人的身影。可似乎人們的生活水平越是提高,有些時候就越會忘記老傳統。人們總會因爲各種理由而不能去祭奠已去之人。但是過後,也會去看望。

其實這種習俗似乎也是人們心靈上一種安慰罷了,爲了讓自己心裏好受一些,好像如果燒了紙錢,放了鞭炮,行了三拜九叩大禮,就能看到已故的人們在天上生活得很好,並一直注視着我們,關注着我們,一切的事情都和原來一樣。

可是即便是這樣,這些習俗仍然這樣傳承下去,每到清明,墓前總會有人站在那裏,然後在“噼啪”的鞭炮聲中,在敬給已去之人的繚繞的香霧裏,在燒紙錢的火堆旁邊,行上三拜九叩大禮,在心中祝願,希望已去之人能在那個世界一切安好罷。

“滋——滋——”手機震動起來,我忽的從我的思緒中收回來,接起了電話:“喂,你好,我是

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

清明節隨筆9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爲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爲“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爲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爲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爲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爲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爲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爲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着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爲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清明節隨筆10

星期四,是一個令我難忘又感動的日子,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有什麼特殊的?只是一個平凡而並不特殊的星期四罷了!但是我並不覺得,因爲我們去掃墓了,在這一下午,天氣是溫暖的,我的心也是溫暖的。

下午,我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開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可是漸漸的同學們的笑聲、說話聲越來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紀念碑”!老師說,接着同學們的興致又高了起來,雖然不少人又想開始說話,但是人人都知道,進了莊嚴的陵園不能說話,要肅靜的。

進了陵園,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是以前的陵園,但是這裏的許多松樹,經過了風吹雨打,沒有人打理,依然長的這麼直,這麼高,這麼綠,這就象是烈士的精神!爲國犧牲,永垂不朽!是啊,多麼強勁的8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閃閃發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許多許多,假如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有幸福的今日,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好,烈士們安息吧!走到無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熱了,他們不知道是誰,也不曾有許多人來看望他們,想到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那些無名烈士,爲國犧牲,你們死的光榮,死的壯烈。

後面是紀念堂,紀念堂門口有一副對聯,禦寇殺敵英雄事蹟千秋頌,拋頭撒血烈士芳名萬古傳。進了紀念堂,裏面記載着那些日寇可惡的行爲,竟然使用槍殺酷刑等行爲,來嚴刑逼供,哼!真想把這些日寇從圖片上拽下來,破口大罵一頓。

在返回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堅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難道你不感動嗎?現在的社會,純潔而又高尚的友誼真是處處都有。

清明節隨筆11

歲月的長河中,誰都沒有遺忘古老的誓言,於是每年的這時候,人們懷着絲絲虔誠的心緒,又一次漸漸地走近煙霧繚繞的山野,走向泥濘難行的羊腸小道,走到那片依舊安詳、寧靜的墓地前。

看着雜草蔓生的墳墓、殘缺不全的墓碑,本來低沉的人們,在這荒涼的曠野越發的沉寂。透過已經模糊了的墓碑,想着躺在地下從未謀面的先人,假想着和他們有關的歲月,以及那些被深深的埋在黃土地的故事。曾經的曾經,他們也真實的存在於這片埋着他們骸骨的黃土的上面。而今,我們延續着他們的生命,承載着他們的希望,用一顆真誠的心在思念他們。

鮮豔的映山紅,怒放在這個寂寥的山野;沉重的步履,踏在這片本該歸於清淨的墳墓。每年的這個時候,爸爸都會領我們去祖墳掃墓,去緬懷我們的祖先,而今年的我這個時候,還在他鄉,還在爲生活而努力拼搏。不能回家鄉,不能像兒時那樣牽着父母的手去祖墳掃墓,但是我卻懂得,是我長大了、是我成熟了,能把父母對我的那一份責任、那一份辛勞漸漸減輕了。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年一度的掃墓,一年一度的對故人的思念。季節隨在時間在變幻,歲月隨着季節在流逝,那條踏向祖墳的山路,在走了一遍又一遍後,我看見的是,爸爸已不再挺立的後背、媽媽已不再烏黑的頭髮。在夕陽下、在細雨中,他們的步伐不再矯健、背影不再清晰。清明的思念,不再僅僅是對先人的緬懷了,還增添了對父母思念與關心。於是,在這個清明之後,我的心裏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重量。

可是,可是總會有那麼一天,我也會拾起一生的腳印,轉頭或凝眸間,乾淨的走到這裏,就像祖先那樣。但是,那畢竟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所以我得趕緊,趕緊珍惜眼前的那些人、那些至親至愛的人、那些一生與你相伴的人。

清明節隨筆12

清明節是我們傳統節日,每年一到清明節我們全家一起去上墳,到了墳地,我的弟弟妹妹們都等着我去玩呢。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歡清明節,也包括我這個小姐姐,因爲我們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風箏,可開心了!可快樂了,可惜一年中“‘清明節”只有一次,所以我們很珍惜哦!說到這兒,我得趕快拿着我風箏去和她們玩了,要不然他們爬山就不等我了。我走到墳前一看他們全來了,就差我一個人。我們給祖爺爺、祖奶奶祭拜後就去玩了,爬山有兩條路,一條很崎嶇以前放羊時走過的山路,很難爬。還有一條是山野地上長滿小草的路,人們可以輕輕鬆鬆的爬上去,但是兩條路都一樣遠。最後我的弟弟、妹妹們一致決定爲了鍛鍊我們的意志,上山時走那條崎嶇而艱難的山路,下山時走那條平坦而長滿小草的路。

上山了,我們象一隻小老鼠一樣“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們累得直喘氣,我們快要爬不動的時候,兆兆比我小一歲的妹妹對大家說:“我們要堅持,堅持纔是勝利,如果我們退縮了,就是一個懦弱的人,就是一個經不起一點風雨的人”,我聽了後說:“妹妹你說的對,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一定要爬上山頂”。“行”,大家說。我們艱難而努力的向上爬,,終於,我們爬上了山頂,大家一定會問,我們是怎麼爬上去的,因爲有一種信念,一直記在我們心中,那就是,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在山頂被清風吹過,把我們身上的“累”給吹走了。往下一看:啊!我們的家鄉貴德就像一個盆地,到處綠樹成蔭,清清的黃河順勢而下,柏油馬路像一條條白色的帶子,高大的建築物拔地而起。好美麗、好漂亮。

突然妹妹對我說:“姐姐我們一起放風箏吧”!我聽了連忙點頭,拿出了我的蝴蝶風箏,妹妹拿出了小鷹風箏準備放風箏。那線一緊一鬆風箏慢慢飛上天空,我們邊跑邊放,風箏越飛越高。我的蝴蝶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鷹風箏翱翔在藍天中,看到五顏六色的風箏在空中飛舞,我們的心情好高興、好激動。

清明節隨筆13

今年的清明節來的真快啊!正如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以前我總是以爲清明節很好,可以放假了,我就多麼想要清明節快一點到,終於清明節到了,可是那個時候一開始還玩的很好,一到了星期一就一直下大雨,下個不停,還得我們上學都成了一個麻煩,從家裏到學校就已經溼了全身的一半,雨一下就是2個星期半了,還記得一次去上學的時候也是清明節後的最後一天下的雨了,那一天偏偏就下大雨又冷又颳風,我最不喜歡的下大雨時鞋子進水,一進水就很難受了。但下那麼大的雨也有好處跟壞處。

雨的好處。現在中國有很多的國家都是缺水的,像我老家那樣,那裏的跟都已經快乾枯了。那一年是過年,我回了老家一次,幾天後就很無聊就到爺爺的田地去看看,一看就嚇一跳,那裏的那條用來澆菜的河水就只能裝2個水桶那麼多了,不但是這裏還有被的地方也是這樣。一次我又跟爺爺奶奶去他們種的新田地,我又看到了那些河都已經乾渴,就只有小小的水了。水都還是黑的。

我在老家也有半個月了,也應該回廣州了,在我沒回之前就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就回去了,但那些河也已經裝滿水了。加上現在又是清明節下了這麼多天的雨,老家那裏的河水也夠種田地的人用也用不完了。

雨水的壞處。清明一到,就下去了大雨,學生們上學就出問題,雨就不停的下着,人也只好撐着雨傘去上學,儘管帶了雨傘照樣也會被雨淋溼。而且雨下了這麼多天隨時隨地都會引起洪災,雨即有好處也有壞處,雨少下也不行,雨多下也不行,就像我家對面有條河,裏面養着很多魚,但河水都早被污染了,清明下雨那時,河水就漲起來了,那些魚也游上來了,那水越長越高,幸好人們及時處理了,才退出了危險。

清明雨上,我又學到不少知識

清明節隨筆14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我掬起春天第一片思念,捧送您永遠的寂寞,在這個無雨的清明時節。一副宣紙點綴出衆多景色,卻再也喚不回那一縷幽魂。

山一程,水一程,走一程,停一程,在我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您那顆普通的靈魂早已走得很遠很遠,再也沒有歸期,也再也沒有回程。

沒有人知道,生與死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時光輕飄飄匆匆飛逝,沒有誰能成爲誰的永久。柳已抽綠,春已來到,只有那顆滄桑的心還在尋尋覓覓,無處釋懷,無處寄託。

清明節隨筆15

昨天是清明節,咱們要去給爺爺掃墓,外面的天是陰陰的,突然我想到了杜甫的《清明》,詩裏寫的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都有點想爺爺了。

一路上車好多,好不容易到了鳳棲山墓園,咱們把車一停,就各自準備東西去給爺爺掃墓了。爸爸去借了個燒紙用的鐵桶,媽媽用毛巾把墓好好地擦了一遍。奶奶點着了四支菸,把它們平放在墓上,接着又往上放了香蓉包、蘋果、橘子、心特軟等一些好吃的。奶奶還點着了蠟燭和香,拿出好多冥幣,爸爸把火點着後,奶奶、媽媽和我就開始燒紙錢,扔了好多紙錢到鐵桶裏。一開始,我很怕火,但是我的膽子也越來越大,有一次直接投了三張紙錢進去!

結束以後,爸爸把鐵桶的火完全熄滅還了回去,咱們也踏上了回家的路。路兩邊都是綠油油的麥田,中途,爸爸把車停了下來,我和媽媽拿着手機到麥田邊一頓狂拍,麥子長得真的很漂亮!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