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有關生產實習彙編6篇

有關生產實習彙編6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產實習 篇1

一,實習時間:

有關生產實習彙編6篇

20xx年6月12日

二,實習地點:

神華寧煤集團教育培訓中心

三,實習目的:

本次礦山生產實習,正是我們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結合生產實踐,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把自己所學之處真正地運用到生產生活中。加深我們對實際生產操作過程的孰知程度和相關操作能力。時間是一項綜合性,社工性活動。是一個由學校向社會接軌的環節,是學校學習向社會工作轉型的一大模塊。通過實習,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反饋到學習中,會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實習內容:

本次實習共包括五項內容;

1,採煤機的初步認識;

2,綜掘機的基本構件及工作原理;

3,膠帶輸送機的優缺點;

4,刮板輸送機、轉載機及破碎機的聯合作業

5,液壓支架的工作情況和用途。

<一>、採煤機:在採煤工作面我們所看到的是由西安製造的一臺採煤機,其型號爲:MG300-700的採煤機。採煤機老師爲我們講解了其中的相關參數的含義,M表示煤礦,G表示滾筒,300表示的是截割電機的功率,700表示的是總功率。滾筒上升角度爲

37.6°,下臥角度爲16°。老師還告訴我們如何左滾筒和右滾筒的基本方法:即在採煤工作面,人面相煤壁,左手即爲左滾筒,右手則爲有滾筒。其中主要由基本操作檯,託攬裝置,牽引電機減速箱,搖臂及搖臂減速箱,瓦斯斷電儀等組成。最後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一般在啓動採煤機時,按住啓動按鈕三秒以上,在維修時,應該進行斷電和相關的閉鎖措施,方能進行維修。

<二>、綜掘機:在參觀綜掘機之前,我們首先進入的是聯絡巷,我們參觀了局部通風機,一般在井下至少要有兩臺通風機,其中一臺工作另一臺作爲備用,這兩臺通風機的通風方式爲軸流對旋式。通風方式的選擇與回採順序、通風能力和巷道佈置有關。特別是高瓦斯礦井、高溫礦井需要風量大,通風方式應該滿足相應的要求:

1、工作面有足夠風量並符合安全規程要求;

2、沿空留巷時的巷旁應採取防漏風措施;

3、風流應儘量單向順流,少折返逆流,系統簡單,線路短;

4、根據通風要求,進迴風巷應有足夠的斷面和數目。

老師介紹說通風機在正常工作的時候,實行“三專兩閉鎖”即專用變壓器,專用線路,專用開關。在進入綜掘面,肯定要經過風門,老師告訴我們“風門”在煤礦開採中極爲重要,它的設計與井下的通風系統密切相關。首先“風門”是隔絕或阻斷風流作用的,但是同時還要不影響正常工作。風門的設計是在打開時,它們是正反相對的,最重要的是不能同時打開。通過風門之後,正是進入了綜掘面,其中綜掘機的型號是:ZBZ-100,Z表示綜掘機,Z表示縱軸式,100表示截割電機功率。在綜掘面,一般採用金屬網加錨杆支護,有時圍巖破碎較厲害,還要進行噴漿,即錨噴支護。綜掘機主要由截割機構,其中又包括截割頭、齒座、螺旋葉片、鎬型截齒、升縮套,減速箱,行走部,(下垂度一般爲50mm-70mm),油缸油溫一般不超過70℃。綜掘機的開啓是從後往前,停機是從前往後;最後在綜掘面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三圖一書”即截煤順序示意圖、工作面支護斷面圖、工作面避災線路圖和支護說明書。

<三>、膠帶輸送機:膠帶輸送機是煤礦運輸系統主要輸工具,佈置於運輸順槽,老師給我們介紹的是:型號DSP-100膠帶輸送機,其優點是:噪音小,費用低;運輸能力爲630t/h,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多點收料和卸料,其次膠帶的連接形式主要有四種:機械連接法、冷軋法、熱流化法和塑化法(一般不常用)。因爲膠帶的彈性性能很大,所以時間長了容易打滑,爲防止其打滑,就因該採取一定的張緊措施,其中張緊的主要措施有:重錘法、螺旋式、絞車固定拉動小車和液壓自動張緊等。

<四>、刮板輸送機、轉載機及破碎機聯合作業:刮板輸送機的型號爲:SGZ764-630,其中764表示機槽寬度爲764mm,630表示電機功率,刮板輸送機主要由機頭機尾、中間部和附屬裝置組成。入口水溫小於等於30℃,水壓小於等於1.5MPa。轉載及的型號是:SZZ764-160,破碎機的型號是:PLM1000,其中1000表示破碎能力爲1000t/h,在破碎機的端頭設置有兩個擋板且下面有橡膠,對破碎機內運出的煤有一定的緩衝作用,防止砸壞皮帶。

<五>、液壓支架:支護類型、支護方式及支護參數是影響工作面進行安全、可靠及高效生產的重要保障。我們參觀的是一種型號爲:ZZP4200-17-35的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其中P表示鋪網型的,4200表示工作阻力是4200KN,17表示最小高度,35表示最大高度。在工作面,支架距煤幫的距離應小於等於300mm;開動閥的工作原理是左升右降。液壓支架的工作推力F=∏d2P/4*10-3,移架的方式有:帶壓式和擦頂式兩種,端頭的支架一般有主副架之分,在端頭移架的過程中,一般先移主架再移副架,工作面的支護方式有超前支護和滯後支護等。

五、收穫與體會:通過這幾天的實習,感悟很深,受益匪淺。由於自己所學專業的特殊性,在實習方面遇到了種種困難,所以對於這每次來之不易的實習,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做好每次實習的所有工作,同時在實習中應該勤動腦、多動嘴、積極配合老師和領導的工作,同學之間應該互相討論,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最後,我們作爲一名實習生更應該要感謝爲我們提供實習機會和單位的各位領導及相關老師,在今後的學習中更應該要刻苦努力,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前覺得書本上很空洞的東西現在清楚明瞭了許多,我真正的感到了“實踐出真知”這句話的內涵,自己親身實踐的東西是自己永生難忘的,這也是人類得以生活得更好的根本原因。要學會虛心,因爲只有虛心請教才能真正學到東西,也只有虛心請教纔可使自己進步快。要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學習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做事原則。這樣能使我們少走很多彎路。總得來說這次的實習,我不敢說我懂了點點滴滴,

生產實習 篇2

我於20xx年3月在浙江恆大建築有限公司承建的xx工程進行生產實習,這次機會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通過實踐,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習,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房屋的建造過程,學到了很多很適用的具體的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礎的知識。讓我更深一步的瞭解理論與實際的差別。緊張的二個多月的實習生活結束了,在李工的帶領下,和其耐心的講解下,我在實習過程中獲得了不少的收穫。 我首先通過李工的介紹,對工地的主要負責人和工程的概況有了基本的一些瞭解,該公司所承建的xx工程二期1#、2#、3#、4#、5#樓工程,地下1層爲車庫,地上6層,工程總建築面積22000㎡。實習期間該工程正處於基礎及地下室施工階段。

經過這次實習活動,讓我從實踐中對這門自己即將從事的專業獲得一個感性認識,爲今後專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它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還使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爲我們以後更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生產實習使我更深入地接觸專業知識,進一步瞭解合理控制建築工程成本重要性,瞭解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理論和實際相沖突的難點問題,並通過撰寫實習報告,使我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

通過這次實習認識到了實際的工作過程:

一.基礎底板及基礎樑鋼筋

1. 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根據底板受力情況,決定下層鋼筋哪個方向鋼筋在下面,一般情況下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

2. 擺放底板混凝土保護層用砂漿墊塊,墊塊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按每1m左右距離可縮小,甚至砂漿墊塊可改用鐵塊代替。

3. 底板如有基礎樑,可分段綁紮成型,然後安裝就位,或根據樑位置線就地綁紮成型。

4. 底板鋼筋如有綁紮接頭時,鋼筋搭接長度及搭接位置應符合施工規範要求,鋼筋搭接處應用鐵絲在中心及兩端扎牢。如採用焊接接頭,除應按焊接規程規定抽取試樣外,接頭位置也應符合施工規範的規定。

5. 根據彈好的牆、柱位置線,將牆、柱伸入基礎的插筋綁紮牢固,插入基礎深度要符合設計要求,甩出長度不宜過長,其上端應採取措施保證甩筋垂直,不歪斜、傾倒、變位。

二.樑鋼筋

1. 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 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樑同時配合進行。

3. 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4. 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綁紮,箍筋彎鉤爲135°,平直部分長度爲10 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爲5 d。

5. 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處。樑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符合設計要求。

6. 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時,宜採用焊接接頭,小於22㎜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

三、板鋼筋綁紮

1. 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佈筋間距。

2. 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佈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雙向受力板,短方向鋼筋在下,長方向鋼筋在上。

3. 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樑時,應先綁板帶樑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4. 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應滿

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爲15㎜,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樑相同。

混凝土質量的好壞,既對結構物的安全,也對結構物的造價有很大影響,因此在施工中我們必須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有足夠的重視。

一 . 作業準備:

澆築前應對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乾淨,並經檢查鋼筋的水泥墊塊是否墊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溼潤,柱子模板的清掃口高水平在清除雜物後再封閉。

二. 混凝土現場攪拌:

自拌砼用於防止商品砼暫時供應不上的應急措施和零星砼的現場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應與商品砼的保持一致。

1 根據配合比確定的每盤(槽)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重量,分別固定好水泥、砂、石各個磅稱標準。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及時調整配合比用水量,確保加水量準確。要過稱。

2 裝料順序:一般先裝石子,再裝水泥,最後裝砂子,如需加摻合料時,應與水泥一併加入。如需摻外加劑(減水劑、早強劑等)時,粉狀應根據每盤加入量預加工裝入小包裝袋內(塑料袋爲宜),用時與粗細骨料同時加入;液狀應按每盤用量與水同時加入攪拌機攪拌。

3 攪拌時間: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根據施工規範要求確定摻有外加劑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

4 混凝土開始攪拌時,由施工單位主管技術部門、工長組織有關人員對出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進行鑑定,檢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單要求,經調整後再進行攪拌。

工程施工技術方面體會:

1 通過參加圖紙會審,我明白了圖紙會審主要內容。

一般工程開工前,業主、設計單位、承建單位和質量監督單位等都要參加圖紙會審,以發現並解決設計中存在的差錯、矛盾及易在施工中產生模糊概念及在將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難等問題,以避免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會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找出圖紙自身的缺陷和錯誤。審閱圖紙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定(建築設計、結構設計和施工規範等);圖紙與說明是否清楚,引用標準是否確切;施工圖紙標準有無錯漏;總平與建築施工圖尺寸、平面位置、標高等是否一致,平、立、剖面圖之間的關係是否一致;各專業工種設計是否協調和吻合。

其次,施工的可行性結合圖紙的特點,研究圖紙在施工過程中,在質量上、安全上、工期上、工藝上、材料供應上,乃至於經濟效益上施工能否滿足圖紙的要求,必要時建議設計單位給予適當地修改。

最後,地質資料是否齊全,能否滿足圖紙的要求;周邊的建築物或環境是否影響本建築物的施工等;施工圖紙的功能設計是否滿足建設單位的要求等,都是圖紙會審的主要內容。

對會審準備中的圖紙等問題進行彙總,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召集有關人員進行一次內部初審。爲了能更瞭解設計者的設計原理,我查了有關圖集,對圖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見解性的問題,而且與施工技術人員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爭取把每處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我發現除結構和建築上尺寸有誤,鋼筋有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和圖集的不相符,還有我發現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剪力牆上的門洞也很容易搞錯。

緊張的一個月的實習生活結束了,在這一個月裏我還是有不少的收穫。實習結束後有必要好好總結一下 。 這次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讀書固然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途徑,但是多一些實踐,暢徉於實事當中,觸摸一下社會的脈搏,給自己定個位,也是一種絕好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選擇。

此次學校安排假期實習,在社會這個大學校中學習實踐知識。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社會,感受社會。

生產實習 篇3

實習目的:爲鞏固通信工程專業的主業知識,提高對實際操作生產技能的認識,加深對通信相關產品和生產流程的具體,瞭解更多的關於通信方面課本以外的知識,爲以後對本專業課的學習有更好的幫助。

前言:通過近一週的學習,我們從感性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對我們將來的學習和研究方向的確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這次參觀實習豐富了本人的理論知識,增強了本人觀察能力,開闊了視野,並使我對以後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認識,真是讓我收穫頗多。現將本次實習就參觀實習內容、實習收穫、以及未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此次感想等三方面作以總結。

準備工作:

9月1日這一天我們參加了認識實習動員大會,會上帶隊老師給我們詳細說明了實習時的注意事項等各項事宜和這幾天實習的統一安排,並鼓勵大家見習時要勤於向技術人員提問,希望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們對本專業有更好更深入的瞭解。

一、參觀實習內容

1.中國地質大學通信系統實驗室

9月2日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坐車前往中國地質大學,去參觀那的通信系統實驗室。在那裏我們瞭解到中國地質大學通信系統實驗室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重要通信與信息技術實驗教學基地,集實驗教學與科學研究於一體的開放性實驗室。爲培養創新性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訓環境,爲校企共建提供一個合作交流平臺。系統的總目標是建成實驗平臺。

在跟隨老師參觀的同時,內部老師介紹到該通信實驗系統由華爲公司的 metro 系列光傳輸產品、 c&c08 程控交換機、 ma5300 寬帶設備、 h3c 二層和三層 數據通信設備、無線接入等五大硬件平臺和 專用通信軟件 組成。 各平臺在專用軟件( e-bridge 、 tXX 等)的支持下既可以開設獨立實驗,又可以開設系統性實驗,提供多種端到端的通信解決方案, 可同時容納 35 位同學上機操作。

依託此平臺可完成通信及信息專業的教學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及科學研究等。該平臺可涵蓋的課程: 接入網技術、 程控交換、 光纖通信、 sdh 、 計算機通信網 、 信息管理與安全、 電信信令與通信協議 、多媒體通信、語音處理、圖像處理 、通信原理、 移動通信 、電磁場與電磁波等。 同時該平臺可支持華爲光傳輸網絡和 h3c 網絡培訓認證業務,通過認證考試者,可頒發相應的認證證書。

對於次實驗室今後的發展,老師強調創新源於實踐,在溫總理“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辦學宗旨指引下,把實驗室建成國內一流、功能齊全、面向社會、創新型通信實驗教學基地。

2.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

9月3日,我們大清早就坐車趕往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參觀實習,在大廳的時候,公司相關的工作人員就向我們介紹了下公司的概況。

長飛公司創建於1988年5月,由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荷蘭德拉克通信科技公司、武漢長江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是我國唯一具備制棒、拉縴及成纜一體化規模生產能力的專業廠家。公司位於武漢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關山二路四號,佔地面積達十五萬平方米,員工總數約1000人,年銷售額接近30億元,是當今中國產品規格最齊備、生產技術最先進、生產規模最大的光纖光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基地。

自1992年投產以來,長飛公司的光纖和光纜產品的產銷量連續十六年排名全國第一位,累計產銷光纖5250萬芯公里、光纜123萬皮長公里(合光纖3600萬公里),銷售總額超過200億元。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中東、非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躋身成爲全球第二大光纖生產企業及第五大光纜生產企業。

長飛公司自創業至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已經探索出一條振興民族產業的成功之路。

研究與開發中心,是長飛公司專門從事對光纖和光纜製造技術、生產工藝、製造設備以及產品用材料進行研究的部門,擁有博士和博士後13人、碩士54人、本科103人、高級技術專家22人,致力於世界領先水平的新型光纖、光纜產品的開發和研製工作。

截至到目前,長飛公司已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09項,其中發明專利達51項。同時,還獲得了多項美國專利授權。

同時,長飛公司還多次承擔了國家級“十五”攻關項目、國家發改委信息產業技術升級項目、國家級“863”項目、“科技興貿”項目、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商務部“出口機電產品研發”項目、武漢市的科技攻關項目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項、武漢市科技進步獎兩項,並參與了國際電聯itu-t標準的制定工作。

此外,長飛公司還大力開展自主創新基礎建設。先後被認定爲湖北省博士後產業基地,湖北省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湖北省光通信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中國信息產業年度創新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武漢市光纖通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自1992年投產以來,長飛公司已累計產銷光纖5250萬芯公里、光纜123萬皮長公里(合光纖3600萬公里),銷售總額超過200億元。光纖產品和光纜產品的產銷量連續十六年排名全國第一位,並且在全球分別排名在第二位和第五位。

在國內市場,長飛公司的光纖產品和光纜產品被廣泛應用於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等通信運營商,以及電力、廣電、交通、教育、國防、航天、化工、石油、醫療,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40%。

在國際市場,長飛公司已累計出口光纖光纜產品約1000萬芯公里。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中東、非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佔有率超過10%。

在引進現代化生產技術的同時,長飛公司也引進了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尤其是現代化的質量管理程序,使長飛公司的每一個生產環節都處於嚴格而科學的質量控制之中。

1993年,通過荷蘭kema公司的全面審覈,長飛公司成爲全國光纖光纜行業第一家獲得iso 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

XX年,長飛公司採用erp系統啓動企業資源計劃體系,從原材料的採購、合同評審、產品生產、成品交付一直到售後服務,實行全過程質量監控,確保產品、工藝和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

XX年,長飛公司獲得iso 9001:XX版國際標準認證,這預示着長飛公司的質量管理體系已經由當初的引進、借鑑模式,發展到自我完善和不斷提高的模式。

到XX年,它的單跟光線預製棒拉絲長度突破XX公里,並榮獲“中國製造企業500強”稱號和“中國光纖光纜三十年最具影響力企業”稱號。

跟隨着工作人員,我們大致參觀了一下光纖光纜相關產品生產過程的流程,對整個預製棒的生產有了很好的瞭解。

烽火通信自1999年成立以來,將多模光纖產業化作爲一項重要工作,實施了跨越式發展戰略。首先,在原中試車間,通過提升設備性能,增加新pcvd設備,改進工藝技術等措施,就使XX年的光纖年產銷量比1999年增加了5倍。同時,在武漢?中國光谷新建的光纖廠即將投產,除了大規模生產單模光纖之外,還將採用最新一代的pcvd設備生產高性能多模光纖,生產能力將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4~5倍。在新一代50/125祄多模光纖的研究方面,dmd測量是不可缺少的技術。烽火通信早有準備,研發人員收集、研究了相關技術資料,購買了dmd測量設備,進行了消除rip缺陷的工藝研究。

3.烽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簡介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是國內優秀的信息通信領域設備與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國家科技部認定的國內光通信領域唯一的“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武漢?中國光谷”龍頭企業之一。

公司1999年成立,XX年烽火通信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烽火通信主要發起人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光纖通信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光通信的發源地。中國的第一根光纖、第一個光通信工程以及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都是在這裏研製完成的。

烽火通信掌握了大批光通信領域核心技術,其科研基礎和實力、科研成果轉化率和效益居國內同行業中之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200多項。近年來,烽火通信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40gb/s sdh光纖通信設備與系統”、“自動交換光網絡”、國家863計劃“tbpsdwdm傳輸系統研製”等項目的研發與產業化,代表國家向世界領先科技技術衝擊。

烽火通信是國家基礎網絡建設的主流供應商,其產品類別涵蓋光網絡、寬帶數據、光纖光纜三大系列,

光傳輸設備和光纜佔有率居全國首列,10萬套設備在網上穩定運行,100餘萬皮長公里光纜裝備國家基礎光纜幹線網;代表業界最高水平的ulh wdm、3.2t dwdm、ason系統率先應用於電信運營商的國家一級幹線網絡;ftth率先成熟商用……創新的網絡設備、完善的客戶服務和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持續爲客戶創造長期價值。烽火通信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道路,在信息網絡安全、計費軟件、集成業務等領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烽火通信本着"創新、服務、盡責、共同發展"的企業精神,將進一步提升資本的運籌能力、資產的運作能力、產品的開發能力、市場的拓展能力、高質量的服務能力、強有力的行政管理能力,圍繞主業發展、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整體優勢的發揮,把"烽火"品牌做大、做精、做強,爲通信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開闢新的篇章。

產業規模

烽火通信擁有亞洲一流的生產基地,總面積約8萬多平方米,包括現代化的通信系統設備生產車間和光纖光纜製造車間。先後引進了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各種技術裝備和生產線50多條,年生產能力達50億元人民幣。

研發實力

烽火通信長期專注於通信網絡從核心層到接入層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歷年來承擔了國家“八五”、“九五”、“十五”期間光纖通信領域內絕大部分“863”、“攻關”項目,並朝着實用化推進。

烽火通信每年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並實施以人爲本的人才戰略,擁有包括中國工程院士、itu-t專家組成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在內的龐大研發羣體,及時跟進客戶需求,對用戶的核心利益提供有競爭力的獨特解決方案。

XX年,十五攻關項目“40gb/s sdh光纖通信設備系統”通過驗收;代表國內最大容量的3.2t(80×40g)dwdm系統,國內首次應用在中國電信一級幹線工程;“烽火纖”進入國家一級幹線市場,規模商用;ftth系統率先在國內商用,並規模出口海外;

XX年,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ason系統成功應用於上海電信;

XX年,國家863項目“wdm超長距離的光傳輸技術的研究與實現”通過驗收;國內首套完全採用自主知識產權的ulh系統規模應用於國家一級幹線建設;

XX年,1.6t dwdm系統率先大規模應用在中國電信一級幹線工程;烽火通信代表在中國國際電信聯盟提出的城域多業務環msr技術(x.87)被itu-t接受並確定爲城域光傳送網技術規範;

XX年,oxc、oad系統成功應用於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

XX年,有烽火通信提出首個國際電聯ip標準(x.85/x.86)被itu-t正是採納;開通中國首個32×2.5g dwdm(貴陽-興義)國家幹線工程;

1997年,開通中國首個國產2.5g sdh(海口-三亞)國家幹線工程;

1990年前,率先開通京漢廣等多條pdh國家一級幹線;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突破爲烽火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大力推動民族光通信產業的發展。

二、實習收穫

1.預製棒

參觀加上網上相關的參考資料我們瞭解到多模光纖30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劃分成三個大階段。

第一階段,1971~1980年期間,是多模光纖的研究開發期。在此期間,國際上逐步淘汰了傳統的雙坩堝工藝,開發了mcvd、ovd、vad、pcvd等四種化學汽相沉積預製棒新工藝;從多組分氧化物玻璃光纖轉向石英玻璃光纖;研究了多模光纖傳輸理論與光纖設計,其中特別重要的是,開發了通過微分模時延(dmd)測量結果的分析來優化預製棒工藝提高多模光纖帶寬的關鍵技術; 進行了多模光纖通信系統現場試驗;建立了50/125祄梯度多模光纖(以下簡稱50祄-mmf)工業標準;50祄-mmf投入規模生產。有代表性的是康寧公司的wilmington光纖廠1979年1月投產以及at&t公司atlanta光纖廠1979年4月擴建,次年投產。 1980年的全球光纖年產量不足10萬km,100%是多模光纖。這是光纖產業的開端。在隨後的20年中,mmf的年產量迅速增加,XX年達到400萬km(參見表1)。

第二階段,1981~1995年期間,是多模光纖實用化並不斷增加新品種的發展期。國際上紛紛利用50祄-mmf建立了實用化的幹線光纖通信系統。然而,在此期間的最初幾年(1983~1984年),單模光纖(指g.652a光纖)技術成熟了,50祄-mmf在局間幹線光纖通信系統中的地位迅速地被單模光纖取代。此後,50祄-mmf轉向數據傳輸領域,主要用於局域網(lan)。當時,爲了儘可能地降低lan系統成本,普遍採用價格低廉的發光二極管(led)作光源,而不用昂貴的半導體激光器(ld)。led的發散角比ld的大得多,而當時已有的50祄-mmf,其芯徑和數值孔徑都比較小,不利於與led的高效耦合。爲使連接耦合更容易,並且使耦合入光纖的光功率更大,國際上大力開發了具有較大芯徑和較大數值孔徑的梯度多模光纖,例如62.5/125祄,80/125祄,100/140祄等,芯徑從50祄增加到100祄,數值孔徑(na值)從0.2增加到0.3以上(參見表2),爲多模光纖在lan系統中的推廣應用創造了條件。此後不久,50祄-mmf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就被新興起的62.5/125祄梯度多模光纖所取代。80/125祄,100/140祄等多模光纖則由於彎曲損耗較高、製造成本較高、外包層直徑特殊等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在此期間,多模光纖逐步取代傳統的銅線和同軸電纜成爲現代超高速lan系統的首選物理媒體。

第三階段,1996~XX年期間,多模光纖研究與開發進入了最新一個活躍期。預計該活躍期將持續到XX年。在此期間, lan系統向gb/s以上的超高速率發展。ieee於1998年6月通過了千兆比特以太網標準; XX年6月剛剛通過了10gb/s以太網標準。這種超高速率lan系統,必需採用激光器作爲光源,並配用高性能的新一代多模光纖。除10gb/s以太網標準之外,還有很多工業標準將採用新一代多模光纖。

美國康寧、原朗訊的ofs、荷蘭draka都已經推出了這種新一代多模光纖樣品。各工業標準的出臺,爲這種光纖的研製、生產和應用提供了統一的依據,更多的光纖生產廠家將投入新一代多模光纖的研製和生產。預計XX年以後,將是多模光纖獲得更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光纖預製棒的製備,目前光纖芯預製棒製備技術四種工藝共存,這四種工藝分別爲外汽相沉積法(ovd)、汽相軸向沉積法(vad)、改進汽相沉積法(mcvd)和等離子體化學汽相沉積工藝(pcvd)。光纖芯棒的光學特性主要取決於芯棒製造技術,而光纖預製棒的成本取決於外包層技術。現今光纖外包層製造技術包括套管法、阿爾卡特(alcatel)公司發明的等離子噴塗法(plasmaspary)、火焰水解法(soot)和美國朗訊科技公司發明的溶膠法-凝膠法(sol-gel法),其中soot法是泛指ovd和vad等火焰水解外沉積工藝。

而mcvd法現採用外沉積技術取代套管法制作大預製棒,形成mcvd外沉積工藝相結合的混合工藝,從而改變了傳統mcvd工藝沉積速度低、幾何尺寸精度差的缺點,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預製棒的質量。此後,又有一些公司開發了低成本大尺寸的套管工藝,套管制備工藝爲sol-gel和ovd法。

預製棒製備工藝ovd法近二十年來已從單噴燈沉積發展到多噴燈同時沉積,沉積速率成倍增加,並實現一臺設備同時沉積多根棒,並且從依次沉積芯包層製成預製棒的一步法發展到二步法,即先製備出大直徑的芯棒,再拉制成小直徑芯棒或不拉細,然後採用外包層技術製備出光纖預製棒,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並且,mcvd法尤其是pcvd法、ovd和vad法更易精確控制芯棒的徑向折射率分佈,因而對於製備多模光纖mmf和非零色散光纖dzdf芯預製棒更有效。

近20年來,光纖預製棒外包層技術已有許多發展,1980年初開始用套管法制備光纖預製棒,從而使光纖預製棒製造工藝實現了從一步法到二步法的轉變。美國corning公司首先採用soot外包技術代替了套管法應用於工業生產。1990年,阿爾卡特alcatel等離子噴塗技術及美國朗訊公司開發的sol-gel外包技術替代了套管技術,因而採用套管法制備光纖預製vad製造光纖芯棒的生產廠家都採用soot外包技術。

2.密集波分複用光傳輸系統

中國通信學會發布的最新消息,烽火通信“80*40gb/s密集波分複用光傳輸系統”項目獲XX年度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烽火通信在國內首次採用nrz碼進行40gb/sdwdm傳輸;國內首次將喇曼光纖放大器技術成功應用於80*40gb/sdwdm系統,在40gb/sdwdm系統精確色散管理、分佈式喇曼放大和不等跨距的分佈式喇曼放大的osnr分析軟件等方面具有創新性;在上海-杭州成功建立了國內外第一條可擴展到80*40gb/sdwdm超高速和超大容量光傳輸系統,加載了實際業務,全線運行穩定,填補了國內空白。80*40gb/sdwdm系統研製成功和工程實用化,在我國高速光纖通信發展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表明我國在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長傳輸距離光通信系統研發和產品化方面逐步接近甚至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從追趕到超越,這是我國由通信大國向通信研發、製造、運營強國邁出的堅實步伐。

3.光纖通信

利用透明的光纖傳輸光波。效率速度都遠遠優於有線電通信。同步數字體系(sdh)是一種光纖通信系統中的數字通信體系。它是一套新的國際標準。sdh既是一個組網原則,又是一套複用的方法。sdh是爲了克服pdh的缺點而產生的,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再定規範然後研製設備。這樣就可以按最完善的方式設定未來通信網要求的系統和設備。sdh是國際電信聯盟ccitt於1988年正式推薦的,並稱爲同步數字體系。sdh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標準,它不僅適用於光纖通信,原則上也適用於微波和衛星通信。

三、未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此次的感想

我們經過校內兩年的學習,掌握了一些通信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後,走出校門到信息行業進行實習,是非常必要的。

通過本次認識實習,自己瞭解了通信專業的基礎知識,開闊了眼界,增加了見聞,明白了一些通信設備的簡單原理,也明白了目前該行業的最新發展,把平時書本的知識應用在了實踐中,同時也得到了很多寶貴的知識財富,另一面自己也看見了自己的不足,還需要努力學習,瞭解更多相關知識,豐富自己的閱歷,多請教老師,和有關人員,通過各個渠道學習和了解通信工程的有關知識。

通過實習,我們纔有了機會去面對着專業性人員,聽着他們對專業性的講解以及親自看到了許多的大型通信設備,這些都很有助於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與實際相聯繫,這些都很益於我們在以後的工作。通過實習,讓我體會通信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加深對通信工程在生產生活中的感性認識,瞭解這些企業生產和運營的規律,學習這些企業組織和管理知識,鞏固了所學理論,培養了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增強了我在電子信息方面的學業背景和對本專業的熱愛。

此次實習通過各種形式我瞭解當前通信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美好的前景。感受到了信息科技給今天帶來的美好生活,當然以後自己也要立志獻身於通信事業,重點研究移動通信新技術。因此,在明年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深造的時候,我自己應努力從事移動通信課題的研究,讓自己儘快成長起來。

生產實習 篇4

一、實習目的

1、實習性質

採礦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是採礦工程專業地下開採方向高年級學生在學完《礦山壓力及岩層控制》、《煤礦開採學》、《井巷工程》、《礦井通風與安全》等專業課程後的一次實踐過程,是大學學習階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採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

2、實習目的及意義

通過本次生產實習,鞏固學生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加深對所學基礎知識及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專業知識面,鍛鍊學生在採礦開採技術領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勞動意識。爲後續課程的學習和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3、實習單位的發展情況

汪家寨煤礦由水城設計院進行礦井設計,礦井分爲平峒和斜井兩種開拓方式。礦井設計能力150萬t/a。其中:平峒井設計能力爲60萬t/a,斜井設計能力爲*0萬t/a。礦井設計服務年限:平峒51.3年 ,斜井*3.5年。平峒井曾於1*58年由水城建井處開始建設,後於1*61年停建。1*65年11月礦井重新開發,由煤炭部七十二工程處與四十二處分別對平峒井和斜井進行建井施工。平峒井於1*67年7月1日建成移交生產,斜井於1*72年2月建成移交生產。移交生產後礦井生產能力爲120萬t/a。後來水城礦務局建井處又對斜井南二採進行了補套工程,該採區移交生產後,礦井生產能力達到150萬t/a。1**1年12月經覈定,礦井生產能力仍爲150萬t/a。

4、實習要求

採礦工程專業地下開採專業方向生產實習要求如下:

1 學生必須遵守實習紀律,按時參加一切實習活動,實習期間不得無故缺席和離開實習地點。

2 嚴格遵守國家法令、煤礦安全規程和實習礦井的規章制度,聽從指導老師的安排,保證整個實習期間的生活、學習、井下參觀、地面參觀安全。執行保密制度,生產用圖紙、技術文件、實習筆記、日記及有關資料及數據不得丟失和泄密。

3 虛心向現場工人及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密切配合現場工程技術人員,服從領導,聽從指揮,認真做好實習筆記,技術消化實習內容。

4 培養勞動意識、經濟觀點、安全意識、團結寫作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實習期間下井勞動和參觀次數不得少於三次。

二、實習內容

200*年x月x日經過近五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了汪家寨煤礦,頭幾天我們分別聽取了總工、技術科副科長和通風區區長的報告,然後就進入地面及井下參觀階段。通過這次實習我們瞭解到以下內容。

一、礦井的地理和地質情況

1、地理位置 出國留學井田位於水城北約18 km處,隸屬於六盤水市鐘山區。地理座標爲東經104051/——104052/;北緯26037/ 2604 /之間。

2、礦區交通 礦區內有水大支線與滇黔鐵路相連,並有水泥與瀝青公路通往六盤水市內連接省級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唯有烏江上游和三岔河雖流經井田中部,但因灘多水急,目前尚無航運之便

3、氣象 礦區爲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溫度+12.2℃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8℃。主要風向爲東南風,最大風速爲28m/S;礦區內雨量1000—1600mm,雨量多集中在5 —*月份,佔全年總降雨量的75%以上,其中6—7月份憂爲偏高,大雨、暴雨也集中在這個時期。

4、煤炭儲量 **省地質局107隊“補充勘探地質”提供的礦井原始地質儲量爲:

5、礦井瓦斯、水條件 礦井瓦斯等級爲煤與沼氣突出礦井。礦井水文條件成爲複雜型。

6、地質條件 井田內出露的地層系統,以上二迭系宣威組煤系和三迭系飛仙關組、永寧鎮組及關嶺組等地層爲主。其次爲煤系底盤的峨嵋山玄武岩組。含煤地層總厚度240m,共含煤30餘層,煤層平均總厚度爲24.46m,其中可採煤層10層。煤質以焦煤、氣煤、肥煤爲主。

二、礦井開拓方式

1、礦井原井田邊界 北以F20號斷層爲界與那羅寨井田相隔;南以F10號斷層爲界與大河邊井田相鄰;淺部至二十八層(C101b)煤層露頭;深部至一層(C605)煤+1300m水平。井田走向長*km,傾斜 長2.5km,井田面積22.5km2。於1*8*年覈定礦界時劃出三個塊段給地方開採,現井田實際面積爲1*.3 km2。截止**年末,礦井開採面積爲5.5 km2。

2、礦井發展情況 汪家寨煤礦由水城設計院進行礦井設計,礦井分爲平峒和斜井兩種開拓方式。礦井設計能力150萬t/a。其中:平峒井設計能力爲60萬t/a,斜井設計能力爲*0萬t/a。礦井設計服務年限:平峒51.3年 ,斜井*3.5年。平峒井曾於1*58年由水城建井處開始建設,後於1*61年停建。1*65年11月礦井重新開發,由煤炭部七十二工程處與四十二處分別對平峒井和斜井進行建井施工。平峒井於1*67年7月1日建成移交生產,斜井於1*72年2月建成移交生產。移交生產後礦井生產能力爲120萬t/a。後來水城礦務局建井處又對斜井南二採進行了補套工程,該採區移交生產後,礦井生產能力達到150萬t/a。1**1年12月經覈定,礦井生產能力仍爲150萬t/a。

3、井巷佈置及礦井生產狀況 礦井分三個水平開採。平峒井開採+1700m水平,目前已開拓三個採區,其中,平一採已於1*83年2月開採結束;平二採區與平三採區爲現生產採區,斜井現生產水平爲+1500m水平。有斜一採、斜二採、斜三採(南二採)三個生產採區。斜井延深水平爲+1300m水平,目前尚未開拓。平峒運輸大巷沿十七層(c401)煤層佈置。斜井主、付井筒及運輸大巷均佈置在十七層(c401)煤頂板岩石中。平峒和斜井共用一個工業廣場。

採區內部有上、中煤組大聯合佈置及上、中煤組聯合佈置兩種形式。前者共用一條軌道上山和一條運輸機上山、兩條上山均佈置在十七層(c401)煤層的頂板岩石中;後者則增加一條運輸機上山,佈置在八層(c504)煤中,以分別運送本組煤炭。沿傾斜分區段時,各用一條軌道石門和一條運輸石門貫穿上、中煤組各可採煤層。採煤方法均爲採區前進式工作面後退式。

四、實習總結

**年x月x號經過近五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來到了汪家寨煤礦,對於這次生產實習,同學們都顯得有些激動並非常重視,畢竟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看看真正的礦山是個什麼樣子。通過實習在實踐中檢驗我們所學的知識,而且讓我們也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受益匪淺,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帶隊的四位老師都有着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又是我們的任課老師,所以整個實習過程氛圍很輕鬆。老師們都很負責任,不僅爲我們在實習的過程中答疑解難,還主動幫我們收集資料,妥善安排我們的食宿。想起一位大專班的朋友也是到礦上實習,帶隊老師只有一個而且水平有限,他們到礦上受到的待遇和我們比要差一點,我真的爲我們的學院和老師感到自豪,同時也爲我是一名採礦工程專業的學生而感到自豪,我要珍惜每次實習的機會,學好專業知識。

雖然時間短暫,但是還是學了許多東西,結合現場實際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認識,同時也瞭解到,學到的知識到實際中也要活學活用。在下井的過程中看到作爲大學生的我們對礦燈、自救器的使用和對一些礦山機械設備的認識還不及文化程度不高的礦工時,我更瞭解到實踐的重要性。

在實習中我們瞭解到礦上在採煤中有“挑肥棄瘦”的現象,這也是其他礦山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對寶貴的礦產資源來說是一種浪費,這更需要我們去深鑽細研,改進採煤方法,尤其是對薄煤層的開採。

雖然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自認爲專業課學的差不多了,但是真正在礦上走一圈才發現我們學的只是九牛一毛,還有很多東西帶我們去學習,這需要我們在學習中要腳踏實地切忌好高騖遠。

生產實習 篇5

實習時間:20xx年11月10~12月10日

實習目的:

1、瞭解大豆生物學特性

一、大豆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大豆是喜溫的作物,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良好。發芽最低溫度在6—8℃,以10一12℃發芽正常;生育期間以15— 25℃最適宜;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積溫。

2.光照 大豆是喜光短日照作物,對光照條件好壞反應較敏感,要求較長的黑暗和較短的光照時間。具備這種條件就能提早開花,否則生育期變長。

3.水分 大豆需水較多,每形成 l克幹物質,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還要多。大豆對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

4.土壤 大豆對土壤適應能力較強,幾乎所有的土壤均可以生長,對土壤的鹼度適應範圍(pH值)在6—7.5之間,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土層深厚、保水性強的壤土爲最適宜。大豆在田間生長條件下,每生產5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素3.6千克;磷0.6—0.75千克;氧化鉀1.25千克。

2、高產栽培技術:

(1)選種

(2)種子處理

(3)播種

(4)中耕除草(化學、人工)

(5)收穫

(6)貯藏加工

一、品種選擇:根據不同的用途選用不同的品種。以採食鮮莢爲主,應選擇寬莢、品質好、風味早熟的品種;採收後以加工豆製品爲主的,選用蛋白質含量高的品種;以加工油料爲主的應該選擇含油量高的品種。

二、種子處理 精選大豆種子,測試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已確定合理的播種量。針對當地大豆的主要病蟲害選用恰當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二、適時播種:在當地氣溫穩定通過10℃時進行播種,但要保證在終霜期過後出苗。切忌在雨後和土壤爛溼時播種,否則大豆會因吸水受脹而不能發芽,即使已發芽的也容易引起爛根死苗。

三、合理密植:播前用適量多菌靈拌種,防止苗期病害發生。根據品種特性確定合適的種植密度,採用條播的方式,一般每畝保苗1.2-1.6萬株,畝用種5-7公斤。

四、及時施肥: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鉀肥,施用磷鉀肥對毛豆增產效果顯著。磷鉀肥一般以基肥爲主,追肥爲輔。基肥的數量,應視土壤肥力而定,一般畝施氮磷鉀複合肥25公斤作基肥,在生長期間可視生長情況適時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一次10%的人糞尿或三元複合肥10公斤;開花前及花期噴施2次縮節胺,抑制大豆徒長,使莖稈變粗,株型緊湊,促進營養物質向莢果轉移,提高大豆的結莢數、和飽滿率,一般可增產10-25%。

五、中耕除草

中耕可以破除板結,疏鬆土壤,消滅雜草,加速土壤有機物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旱時蓄水保墒,澇時散墒,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的關係,促進根系生長和根瘤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大豆苗期中耕是促苗早發、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俗話說“麥鋤三遍沒有溝,豆鋤三遍圓溜溜”。夏播大豆苗期高溫多雨,草苗齊長,易出現草荒。因此,必須及早中耕。大豆生育期內一般需中耕2~3次。第1次在苗高6~10釐米時進行;第2次在苗高15~20釐米時進行;第3次在開花前進行。滅茬播種的大豆,第1次中耕要深,以鬆土滅茬除草爲目的,同時要防止帶土壓苗;第2次中耕深淺應視苗情而定,對旺長的苗可深中耕;第3次中耕應淺,可結合培土進行,以鬆土、除草、防倒伏爲目的。也可應用化學除草劑除草,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播後苗前進行1次土壤化學封閉性除草,將雜草消滅在出苗前後。常用藥劑爲每畝50%乙草胺乳油25~75毫升,72%都爾乳油150毫升,或48%拉索乳油200毫升,對水45千克噴霧。

六、鼓粒成熟時期管理

1、生育特點:營養生長基本停止,生殖生長旺盛。這個階段前期決定粒數,中後期決定粒重,根莖生長減弱,根瘤固氮能力開始下降。

2、主攻目標:保根、護葉,增莢、增粒,提高粒重。

3、主抓措施:①遇旱及時澆水。大豆鼓粒期對水分反應敏感。此時正處於山東“秋旱”季節,所以要及時澆水。②補施肥料。此期強葉片發黃,結合澆水可畝施尿素5公斤或噴灑3%的磷酸二 氫鉀1-2次。以延緩葉片衰老,提高粒重。③此期大豆主要害蟲有食心蟲、豆莢螟。可結合增強葉片後期功能,增強光合能力,提高粒重,促進早熟,每畝可用50%的殺螟鬆乳油1000倍液加天達2116(豆科型)75克兌水45公斤混合噴霧或用70%晶體敏螟蟲700-1000倍液加入天達2116(豆科型)75克混合噴霧。可防消費品市場蟲害,又能早熟、增產。④適時收穫。人工收穫宜在大豆的黃禾期,機械收穫大豆在完熟初期爲適宜期。大豆田

採用上述栽培技術要點實施,病蟲害等可以得到很好控制,植株健壯不早衰,莢果飽滿優質,較普通管理田增產25%以上。

七、適時收穫

大豆的適宜收穫期:大豆的適宜收穫期爲黃熟末期到完熟期,過早收穫,籽粒尚未充分成熟,幹物質積累還在進行,降低百粒重和脂肪含量。過晚收穫,豆莢炸裂,籽粒落地減產。人工收穫宜在大豆黃熟末期進行,即當大豆葉片脫落90%,植株變成黃褐色,莖和莢變成黃色,用手搖動植株可聽到子粒的嘩嘩聲時收穫。機械聯合收穫應在完熟期進行,此時大豆植株的莖杆變成褐色,葉片全部脫落,葉柄基本脫盡,豆莢和豆粒呈現品種的固有的顏色,籽粒已歸圓,搖動豆莢有響聲。無論人工或機械收穫最好在晴天早晨或上午進行,以防炸莢。

質量要求:人工收穫質量要求要求割茬低,不留底莢,放置規範,及時涼曬收打,收割損失率小於2%,脫粒要脫淨收淨,顆粒不丟,產品質量要符合國家大豆收穫質量標準,至少在3等以上。機械收穫的質量要求不留底莢,割茬一般在5-6釐米,收割損失率小於1%,脫粒損失率小於2%,破損率小於5%,清潔率大於95%。

生產實習 篇6

一、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深入長三角模具行業,瞭解企業對模具高技術工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目標對應明確的技術崗位,是服務於長三角區域模具行業、面向生產管理一線的材料加工現場程師,擅長模具設計與製造、成型生產的技術管理,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適應企業需求,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是教育標準與職業標準的融合,邀請企業專家參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包含基礎理論、專業能力、綜合素質等在內的材料加工現場工程師的能力指標體系。堅持“一貫穿,二共享,三參與”原則,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標準及方案制訂全過程,提供專業教學需要的軟硬件資源,參與理論教學、工程實踐、教材編寫等環節。按照“用人單位人事部門座談→畢業生座談→技術部門訪談→總結匯報→教研室研討→初定培養方案→學院審查→企業專家論證”的路線,深入模具企業進行調研。同時,分析總結兄弟院校模具專業的辦學特點與定位,對模具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了廣泛探討和充分論證。

二、優化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建立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各方向原有課程結構,教學內容體現“基礎紮實、口徑適當、強化能力、注重實踐”原則。將理論課程和實踐環節按公共教育模塊、模具工程基礎模塊、模具工程材料模塊、材料成型與模具設計模塊、模具製造模塊、模具數字化CAX模塊、專業與綜合素質拓展模塊、校企聯合培養模塊、綜合能力課外培養模塊等進行劃分,改變傳統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模式。以專業能力培養爲主線,按照基礎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技能、素質拓展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從根本上打破課程整合的壁壘,實現課程按照內在關聯的整合。在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將按照課程在體系中的作用、能力培養要點等優化課程內容,保證各模塊的組成課程在內涵上形成一個整體,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繼續推行並完善“學歷學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培養模式,開展工程師資格認證,完善長三角“模具設計師”崗位能力認證項目。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把崗位工程師認證、CAX數字化認證等列入人才培養方案的綜合素質拓展模塊,學生獲得證書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創新學分。根據職業工程師知識結構要求,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整合,增設《模具工程師基礎》等課程,打通課外認證培訓與課堂理論學習的通道。學生的工程素養和崗位適應能力將會得到明顯的提升,實現“專業+專長”的培養目標。

三、提高實踐教學比例,推行模具綜合實驗周等綜合性實驗環節

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中,將實踐教學比例大幅提高,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訓練,系統整合原有課內實踐環節,大幅減少驗證性實驗,構建“以工程能力訓練爲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開設模具綜合實訓周,模具失效分析綜合實訓周,材料信息資源檢索、創業與創新實驗周,材料再生與回收綜合實驗周等綜合實踐環節。同時,增加模具加工工藝、鍛造工藝學等核心課程的課程設計,使主幹課程均有一個課程設計項目,課程設計強調項目訓練。模具CAD/CAM技術、塑性成形原理等課程增加實驗課時,強化學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與創新意識,逐步建立實踐教學質量考覈評價機制,確保實踐環節教學效果。

四、突出模具數字化設計應用能力培養,完善和成熟CAD、CAE、CAM、CAPP(概稱CAX)技術及應用課程體系

使學生掌握以三維設計、數字模擬仿真、數字化設計與製造爲代表的先進設計與製造方法。要求學生掌握產品數字化模型,進行產品設計、工藝裝備及模具設計、工藝分析計算、數控加工、模擬仿真等並行設計製造、平行作業的先進成形技術。通過模具企業調研,檢測技術與數據處理技術在現代企業中越來越重要,該課程涉及檢測設備應用,檢測數據處理及產品、工模具的評估等。將新增逆向工程、檢測技術與數據處理、實用模具設計與製造方法等實用課程。

五、建立多元結合,多平臺支撐的課外綜合素質培養體系

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建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工程能力培養。建立和完善課外綜合素質培養目標、要求、內容、規格等頂層設計的理論層次。具體方案設計結合“專業、職業、創業、創新”等元素的滲透,實現多元結合,多平臺支撐的優化。將專業和職業知識、能力、素質培養延伸到綜合素質培養體系中,以大賽、講座、資質認證培訓、研究項目爲主要載體開展。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形成的優質硬件教學資源(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師科研資源(項目、學術報告、自制設備)、企業行業提供的學習鍛鍊資源(競賽、假期實習、贊助活動)、學校各種平臺提供的軟資源(社團組織、學科競賽、文體活動、學術活動等)及班級資源(自我研究與學習,小組項目完成、活動的積極參與)等達到多元結合,多平臺支撐,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六、改善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創造良好的工程實踐環境和氛圍

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解決卓越培養計劃中學生企業實訓若干問題。完善實驗室硬件建設,健全實驗室管理各項制度,規範實驗室日常管理,探索實驗室的開放制度及青年教師下實驗室制度,結合現有實驗設備,推進實驗(訓)項目改革,積極開發專業綜合實驗周項目。探索在“產學研”平臺的基礎上開設更多校企合作課程,按照企業的生產流程、崗位技能要求,確定課程結構、選擇課程內容、開發教材講義,將企業最需要的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提煉出來,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之中。在教學上,採用“專家課堂講座+車間現場教學”的模式,把理論講解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工程意識,營造良好的工程氛圍。針對卓越培養計劃中學生企業實訓環節,解決企業積極性不高問題、企業實踐環節管理問題、學生考研究生問題、企業對學生無計劃安排崗位並且不輪崗問題,學生出現工傷如何解決問題、企業是否要支付給學生用工報酬問題、實踐期間企業實踐長效運行及保障機制問題、學生企業實踐期間所產生的成果知識產權界定問題。此外,積極開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開展考試方法改革,突出實踐環節在課程教學中的地位,採用大作業、項目考評、技能考證與競賽、平時成績+綜合測評等方法,分階段、多層次考察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能力等。

七、結語

通過模具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在專業內涵建設上充分體現技術進步對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特別強調“數字化”和“工程應用能力”,突出模具數字化設計應用能力培養,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