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發明家故事集合15篇

發明家故事集合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明家故事1

浙江椒江市有個青年農民叫陳江輝,才30出頭年紀,就已經有了15年發明史了。他15歲那年,因爲家裏窮,父母有病,只好中途退學,回鄉勞動。在一般人看來,他這一輩子也就是種田了。可他想,種田也要種出個名堂。自己從小腦子靈,爲什麼不能搞一些發明創造,爲鄉親們解決些實際困難呢?

發明家故事集合15篇

於是,他每天白天勞動,晚上看書學習,琢磨搞些小發明。一開始,難免失敗。有一次因爲買材料欠了債還不上,被人家送到公安局,當作“xx犯”進了收容所。可他不灰心,又去杭州向專家求教,沒錢買書就借書讀,自學了高中和部分大學的課程。

幾年後,他終於做出了成績,發明了暗碼保險鎖、醫用紅外線感應控制器等許多物件。尤其是農用揹負式電動噴霧器,首批生產就被搶購一空。他發明的“陳氏氣管炎根治藥”等,經中外專家鑑定,獲得了國家專利。截止到1992年,他發明近百項,有16項獲得國家正式發明權,被評爲浙江十大傑出青年之一。一個農村窮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成了爲祖國做出貢獻的發明家了。

發明家故事2

一根一端尖銳的金屬絲擰個圓圈,再加一個釦子將尖頭固定,安全別針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簡單的發明之一了。然而它的用途卻多種多樣,從嬰兒尿布到美麗的時尚裝飾,都有它的一席之地。

安全別針的發明人是美國機械師沃爾特·亨特(Walter Hunter)。在工作之餘,他還是一個高產的發明家,他的發明中除了安全別針之外,還有鎖式縫紉機、亞麻紡線、制釘機、磨刀牀、小型破冰船、街道清掃機等。不過,雖然有這樣的天才和創意,沃爾特的生活卻過得緊巴巴的。他熱衷發明,但並不是爲了當時大家都追逐的專利和利潤,而是完全出於愛好。他在發明出鎖式縫紉機之後,思考了很久,最終決定放棄了專利的申請,因爲他擔心有了這種機器,無數縫紉女工會失業。

由於發明需要經費的支持,靠着機械師工資生活的沃爾特一度過得非常窘迫。他的專利文書中的繪圖都是請他的一位畫家朋友繪製的,久而久之,他欠下了這位朋友15美元。爲了償還這筆債務,他有一天拿着一根8英寸長的黃銅絲坐下,希望能靠它弄點發明出來賺錢。

其實,別針對人類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早在公元前14世紀,古希臘人就製作出了最初的別針,在拉鍊、鈕釦還沒誕生的時候,別針是人類唯一用來固定衣服的工具。而華麗的別針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不過,由於尖銳的針頭的確太過危險,後來它們就逐漸被拋棄了。

沃爾特在拿着那根鐵絲把玩時,心裏一直思索着有沒有什麼方法能令別針變得更加安全。他設想了一個可以保護針頭的扣子,不過這樣針頭還是容易從釦子裏溜出來。之後他便試着將黃銅絲在中央拗了一個小彈簧樣的圓圈,鬆開手的時候,針頭會往上彈開頂住釦子,這樣固定住的針頭就不會從釦子裏溜出來了。

1849年4月10日,沃爾特正式爲安全別針申請到了專利,後來,他將這個專利以4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20歲的年輕人威廉·格雷斯(William Grace)。這個價格看起來很不賴,如果按照購買力換算的話,大概相當於今天的一萬美元。沃爾特在拿到這400美元之後,很愉快地還了15美元給自己的畫家朋友,之後就將安全別針這東西拋到腦後了。而那位購買了安全別針專利的年輕人威廉·格雷斯於1854年,也就是他22歲那年創辦了格雷斯化學公司。沃爾特萬萬沒想到的是,格雷斯化學公司靠着安全別針這個發明在後續的幾年內掙了幾百萬美元,如今,這家公司已經成爲了美國商業巨頭之一。

安全別針剛剛誕生的時候,主要的用途是用來固定嬰兒的衣服和尿布。小嬰兒長得太快,衣服很快就會變得不合身。爲了節約費用,很多家長會給小嬰兒購買寬鬆的衣服,就算是隔三岔五地重新訂釦子,也太過麻煩,而安全別針就不一樣了,它能夠任意地將衣服過大的部分固定住。除了衣服外,尿布也是一樣;當時沒有一次性的尿布,嬰兒的體型變化很快,很難一直準備剪裁合身的尿布,而如果尿布太過寬鬆,就很難包裹住嬰兒的排泄物。價格低廉的安全別針很快成爲了年輕爸爸媽媽們的好幫手。後來,格雷斯化學公司爲了增強安全別針的安全性,還將釦子的內徑改造成U型,令針頭更難因爲嬰兒隨意的動作而脫出。另外,爲了美觀,釦子還用各種顏色的塑料製造。

除了嬰兒外,成人也常常可以用到安全別針。在過去織物不如現在豐富的時候,人們常用安全別針將衣服的破孔和磨損處暫時遮掩起來,以避免尷尬。

上世紀70年代末,朋克搖滾大流行時,安全別針隨着這次潮流重新又回到了時尚舞臺上。最廣爲流傳的一個說法是,朋克歌手喜歡穿寬鬆的褲子,爲了不讓褲子在表演的時候掉下來,很多人都使用了安全別針。之後,它們就以胸針、耳環、項鍊、徽章等形式在時尚界出沒。這大概可以說明,越是簡潔的,就越是經久不衰。

發明家故事3

1863年7月30日,福特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郊的一個小城。父母都以經營農場爲生。作爲長子,福特被父親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可以繼承祖業,更多地關注農場事務。但是福特對土地根本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喜歡的是機械。童年時看到的蒸氣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那是他第一次目睹不靠馬拉的車,福特更加相信了機械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於是17歲那年,他離開了家鄉,獨自一人到位於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車製造公司。但在這家擁有20xx人的底特律最大的工廠,福特只工作6天就辭職不幹了,原因是該公司優秀的員工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才能修復的機器,我只要30分鐘就可以修好,因而其他員工對我十分不滿。後來,他又先後從事過機械修理、手錶修理、船舶修理等工作,並且還一邊工作一邊參加夜校學習,以便將來能夠不屈居於人下被別人利用而過一生,自己開一家制造機械的工廠。

夢想是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在底特律的日子,是不斷奮起,又不斷失敗的,鐘錶廠夢的破滅,研究內燃引擎的碰壁,這個年輕的機械師覺得心灰意冷起來。或許回到家是好的選擇?於是在離家兩年之後,福特又回到了故土。 福特在家裏呆了10年,這10年他結了婚,繼承了父親留的土地,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發明。他不是種田的那種人,他喜歡緊張而刺激的都市生活,他漸漸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設計一種可以燒汽油的發動機,並且讓這個發動機驅動四輪車。這樣,人們出門不再需要馬了,他們將駕駛這種無馬馬車去上班、旅遊。 一旦產生了這個想法,它就在福特的腦海裏紮下了根。福特做夢都想實現這個夢想。一定要走出農場,去底特律!他下定決心要去闖世界。儘管妻子克拉拉非常留戀這個溫馨的家,然而,她還是毫不猶豫地拿起了行李,沒有半句怨言,隨着丈夫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底特律。 夢想成真的速度之魔 當時正處於一個新興汽車即將取代馬車的過渡時代,1893年,美國的杜裏埃兄弟設計出美國的第一輛用汽油發動的汽車,此後,還有許多年輕人在躍躍欲試。想法是許多人都會有的,但是要變成現實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了。

在擔任底特律照明公司工程師的同時,福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汽車之上,在朋友的幫助之下,功夫不負有心人,1896年6月4日,福特的第一輛汽車誕生了,儘管這輛車速度極慢,形狀奇怪無比,但卻是福特和朋友的傑作!這也是底特律的第一輛汽車!福特開着這輛車在城裏轉來轉去,引來了許多人的圍觀,別人都叫他瘋子亨利! 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福特遇見了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激動的福特向愛迪生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這個發明大王的稱讚和鼓勵,於是,36歲的福特准備孤注一擲了,他辭去了職務,潛心於汽車的研製工作。到1899年,他已經成功造出了自己的第三輛汽車。 1901年,福特駕着自制的賽車參加一年一度的全美汽車大賽,戰勝了所有對手,贏得了冠軍。從此,福特聞名全國,美國的《天馬雜誌》稱他爲速度之魔,他成了底特律的英雄。1902年,他又參加了一次全國性的汽車大賽,結果又遠遠地超出了第二名。這兩次勝利不僅使得他名聲大噪,還結識了許多鉅商大賈,爲以後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02年11月,福特終於有了一個自己的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公司的標誌是一個藍色的橢圓形,中間是模仿福特簽名的大寫字母F和ford,從此,這個標誌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象徵,直到今天。 在當時來看,初生的福特公司有許多方面還不成熟,許多部門、規章制度剛剛建立,工廠也很破舊。但是它的思想卻是成熟的,因爲福特對此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設想。福特公司成立之初,福特便設計了高、中、低三種級別的汽車以期佔領市場。其中高檔車主要爲富人服務。生產高檔車帶來的利潤很大,但顧客數量有限。 第一年,福特推出的A型車成了底特律人的搶手貨,福特公司賺取了可觀的利潤,僅股息就分發了10萬美元。一下子股東就相當於收回了所有投資。面對巨大的成功,福特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表面的輝煌。因爲人們現在只是對汽車這個新東西感到好奇,一旦他們習慣了使用汽車,便會變得更挑剔。汽車的質量和價格就成了福特公司的生命。

很明顯,小小的福特公司不可能佔據全部汽車市場,必須突出重點。生產什麼車爲主呢?面對各位股東,福特說:美國地域遼闊。生活着很多人,大多數是工人、農民。他們纔是汽車的真正需要者。我主張多生產低檔車,特別是標準化的大批量生產,把便宜實用的汽車賣給這些人。這纔是我們公司長期的戰略!

說着容易,做起來可難!低檔車儘管技術上難度不高。但卻不得不面臨許多新的問題,這着實使福特費了一番腦筋,爲了讓家家戶戶都用上這種車,他的車必須簡單,輕便,耐用,容易修理,而且還必須能在崎嶇不平的鄉間路上奔馳。這些都對零件提出了新的要求。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這種車必須便宜,以使每個家庭都能夠買得起。爲此,福特不得不在設計時更多地考虛經濟因素,這麼多的要求簡直讓人無所適從,許多種設計方案被一次次的否定了,福特也被搞得筋疲力盡。要怎麼做才能恰如其分地滿足顧客的要求呢? 有一天,他忽然想通了,必須使汽車構造簡單化,只有簡單,汽車纔可能輕便,纔會容易修理,一旦哪部分有問題,換個標準零件就夠了。而且,簡單的設計更易於大批量生產,當生產量增大時,生產成本就會降低,汽車價格就可以更加低廉。福特把以前的設計圖紙全部扔在一旁,重新開始設計。 標準化,簡單化。設計中福特不時提醒自己。

經過幾次修改,福特新的設計定型了。它被命名爲福特牌T型號汽車,後來成爲汽車歷史上最著名的車型,幾乎成爲汽車的代名詞。事實證明,T型車受到了巨大的歡迎,整個國家都被淹沒在T型車的狂潮之中,從1908年誕生到1927年的更新換代,福特生產的T型車數量是整個世界汽車總量的一半。 直到今天還沒有哪一個車型能望其項背。當時的美國,一個人說自己有一輛汽車,則一定是指福特的T型車。福特以其傲視羣雄的氣概一躍成爲汽車大王。同時,福特汽車公司也當然地坐到了美國汽車業第一大公司的寶座上。 永不停止的革新 與福特不停息的發明相比,他的商業思想也在不斷的革新。面對雪片般的訂單,福特在歡喜的同時也在發愁,因爲工廠裏原始的組裝技術根本無法應付這種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

但是一個偶然之間看到的現象給了他靈感。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路過一個屠宰場,看到牛送進來以後先用電電擊,然後放血,將牛吊起來,然後用鋸開膛剖腹,最後分割,這個過程是分別由不同的人來完成的。福特心想,我可以將這種具有連貫性、又有工作效率的流水作業的方式1913年春,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在福特的工廠裏誕生了,大規模流水裝配線帶來工是生產方式上的革命,福特公司連創世界汽車工業時代的生產紀錄:1920年2月7日,一分鐘生產一輛汽車,1925年10月30日,10秒鐘生產一輛汽車,這樣的速度讓同行爲之震驚,讓世界爲之震驚。而這種以流水裝配線的生產方法和管理方式爲核心的福特製,爲後來汽車工業的發展樹立了楷模,掀起了世界範圍內具有歷史進步性的大量生產的產業革命。 不僅如此,福特很注意工人的生活,他想:造出去的車如果我的員工都買不起,我生產車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必須要讓我的員工首先買得起我所造的車,只有這樣循環才能啓動公司的發展。而在當時,美國工人的工資是很低的,每天1美元到1.55美元,一個月一天不休息,一個月也只有幾十元錢。於是亨利·福特讓公司的公關經理把所有媒體的記者都請來,他說,從今天開始福特車所有的生產線上的員工每一個人的工資漲到5美元錢,這句話驚呆了所有在場的人。

在當時,一輛福特汽車大概要賣200多美元,如果一個員工一天掙1美元多錢,那麼他一輩子也買不了一輛車,反過來講,如果一天掙5美元錢,立刻就可以變成福特汽車的買主。福特真正希望的是他生產的產品是有人要的,有人用,一般的社會大衆能夠把它當作交通工具,而不是前面講的一種奢侈品。他刺激汽車行業發展的方法不是車本身降價,而是把員工的工資漲上去。因此,亨利·福特是聰明的,他不是把汽車製造當作簡單的做生意,而是要將整個汽車行業帶動起來,創造這個市場。 5美元工作日這個新奇的提法,引起了全美暴風驟雨般的熱烈反響。工人們無不拍手稱快,他們從此以後可以過上真正體面的生活,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無數工人從全國各地涌向底特律,要求在福特汽車廠工作,以至於福特不得不把僱員已滿的牌子掛到工廠大門口。而新聞界對此給予了罕見的讚揚,記者們一個個激動萬分。新的經濟時代已經來臨!記者們在各大報頭版新聞中紛紛給予讚揚。當然,最後獲利的還是福特。

發明家故事4

愛迪生的科學發明

1877年秋天的一個早晨,愛迪生從美國一個叫梅羅國的地方,來到紐約一家雜誌修改部辦公室。他留意翼翼地捧着一個奇形怪狀的小東西。這小東西上方有一根長長的金屬槓,一端有一個大點的輪子,另一端有個小把手。愛迪生把搖手搖轉,然後把一小張錫紙裹上圓筒,再裝上一根小針,對着圓筒唱了一句嬰兒催眠歌。動作完畢,機器又重新轉動起來,它竟一字不漏地把催眠歌重新唱了出來。形容當時在場的人的第一個感想,僅僅說驚異是不夠的了。人們大樂不支,所有修改部的人都互相大聲傳告,說愛迪生帶來了一架會說話的怪物。在短時刻內,市內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象潮水般地涌來,都爭着要看一看這個在世界上最新奇的機器,一時把報館擠得水泄不通

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堅信這個發明,疑心他是先在裏面藏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着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地從機器中重複發出來時,他們才堅信這東西沒有半點虛假。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架留聲機問世時的情景。人們在讚歎之餘,都稱發明者愛迪生是個"妖魔"。其實,"妖魔"這個雅號遠不是從留聲機這一件發明纔有的,而是伴隨他的整個生命的。正因他的發明創造實在太多了。電燈、電話、電影、電報機、發電機、蓄電池、打字機、磁鐵礦分離機、壓力錶等等,都是他的發明。據不完全統計,自從他發明第一臺自動數票機的1869年至1910年,他一共領得1328種發明專利權,約計在此時期,每11天他就有一個發明。正正因這樣,他被人們稱爲"妖魔"是理所當然的了。

但是,這個"妖魔"人物的真正魔力究竟出自哪裏呢?他自我這樣說:"一分靈感,九十九分血汗"。"頑強的毅力、驚人的勤奮,正是他真正的“魔力”所在。"

湯姆斯?愛迪生,生於1847年美國的渥海渥州。他只念過三個月的小學。學校老師說他"愚呆",親友們也都這樣稱呼他。而他的母親並不堅信這一點,親自做他的教師,引導他去讀一些書。不到12歲,他就讀完了不少難讀的書,他的父親還引導他攻讀過牛頓原理。家庭的教育和影響,使他從小就養成了勤奮的精神和驚人的毅力。

愛迪生很鍾愛科學。他很小就在自我家的地窖裏,儲存了幾百個各種試驗用的瓶子,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他把平時省吃儉用的錢,全部花在購買化學用品和化學儀器上。但光靠這個錢是不能滿足試驗需要的、於是,他就到火車上當賣報童。他每一天清晨登車,晚上9時後回家,搞完試驗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之後,他發現火車上行李車廂中有一間吸菸室未用,他就把家中地窖裏的試驗品搬到這上來,堅持做化學試驗。在那裏,他還學習並領悟使用陳設在這兒的一臺印字機,並能用電報號碼記錄當地新聞,辦了一份報紙。這份報紙大受歡迎,銷路可觀,此時他才12歲。有一天,火車搖晃,行李滑下來,把他試驗用的一支磷杆摔到地下,車廂立即着火。火被趕到現場的人撲滅了,但是車長卻打聾了他的耳朵,造成終身殘廢。車長還把他的"四輪實驗室"和"旅行印刷房"裏的東西統統踢到車下。

困難和挫折沒有影響愛迪生搞科學實驗的決心,他又在家中建起了試驗室。遭電打、燒燬衣服,在試驗中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的臉部被硝酸燒得不成模樣了。既使這樣他也從不灰心。愛迪生最早所作的發奮,大大有助於他以後的發明創造。但是,和其他偉大的發明家一樣,愛迪生所走過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當過夜班電報生。在書攤和圖書館消磨很多精力。但由於幾次失業,最後不得不到紐約投奔兄弟姐妹。

愛迪生不辭千辛萬苦來到了紐約。這個時候,他口袋裏連一個小錢也沒有。他餓急了,只好向人討了點茶水喝,這是他到紐約後的第一頓飯。在那裏,他好久才找到兄弟姐妹,但他的兄弟姐妹也處在失業之中。飢因交加的愛迪生,容儀拙陋,衣着襤褸,被人看不起。之後,他被允許夜宿在一家電池室裏。剛好室內設置一臺發佈市價的'通信機器,在他到來的第三天早上,這部機器出了故障,由於他留心鑽研,很快幫忙人家修好了這臺機器,而被留下來,這才找到了工作。從這以後,他奮發發奮,與人合作改革,市價通信機而嶄露頭角。不久,他開設了一個生產這種通信機的小工廠,逐步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

發明家故事5

愛迪生小時候因爲生病,只上過三個月的學,靠着媽媽在家裏的啓蒙,自學了一些基礎知識。最特別的是他好問,好想,好動手試驗。

1859年小愛迪生12歲時,爲了掙點錢買實驗器材,他決定到火車上去賣報。

有一次,他去報社等着拿晚報,在辦公室看到了報紙正式印刷前的清樣,上面頭版頭條新聞突然跳進了他的眼簾:

約翰斯頓將軍陣亡 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雙方陣亡人數共計已超過25000人

當時美國內戰處在重要關頭,小愛迪生馬上嗅出了這條新聞的價值。他馬上趕回車站去找站上的電報員,請他發電報給沿線各小站站長,讓他們把消息大標題在公告牌上提前公佈出去。

小愛迪生又急忙去報社取晚報,平時最多隻能賣200份,今天怎麼辦?取多了,賣不掉自己會虧本;取少了,不夠賣,就失去了掙錢的機會。考慮再三,他下了決心:取1500份報紙去賣。跑到列車上,列車長一看,大聲吼了起來:“小鬼,你是發瘋了嗎?這麼多晚報路上賣不掉,到家就成廢紙了,恐怕你一個星期的活兒要白乾了!”

小愛迪生沒多吭聲,輕輕答道:“試試看吧。”

沒料想,火車到達第一個小站前,乘客們看到了車站上的簡明新聞公告,迫切想了解內戰的詳細報道,爭先恐後到小愛迪生手裏搶着買報,一下子買走了200份晚報。這200份報是按平常的價格賣出去的,從第二站開始,報紙提價爲7分一份。新上車的乘客照樣搶着買報。火車沒到底站休倫港,1500份晚報全賣完了。

列車長激動極了,他把小愛迪生抱起來,朝空中一拋:“小鬼,今天你可發財了!”

“這要感謝您幫了大忙。下班後,我要請你去喝酒吃宵夜。再說,我還有事想請您幫忙呢。”

“嗬,又想什麼鬼花樣了?”

“我一直想搞試驗,因爲沒錢買器材纔來賣報,現在掙到錢了,可是因爲要賣報沒有時間。我想請您把行李車廂的一個角落闢給我做實驗室,我可以利用到底特律車站停留的時間搞試驗呢!”

列車長望着這個可愛的小男孩,被感動了,爽快地打了一個“響指”:“OK!“

就這樣,小愛迪生把幾個月來賣報掙得的錢買了搞物理、化學試驗的好多器材,什麼試管、量杯、玻璃瓶、鋼絲、鐵片、橡皮管,一樣一樣搬到列車上的行李車廂,一本正經地搞起了“科學實驗”。

誰知好景不長。有一天,火車開進休倫港車站時,不知道怎麼回事,火車突然猛烈震動了一下,把“實驗室”裏一隻浸泡着磷塊的玻璃瓶震落了,玻璃瓶砸碎了,裏面的白磷一接觸空氣便自動燃燒起來,火舌頓時躥起,烈焰熊熊。小愛迪生正好已經回行李車廂,一看大事不好,一面脫下外衣拼命撲打火焰,一面大聲呼喊:“失火啦,救火呀!失火啦,救火呀!”

列車員和乘客們紛紛趕來,終於把火撲滅了。但是,列車長看着一片狼藉的失火現場,想到自己將被上司責備處罰,心裏氣鼓鼓的,伸手就抽了小愛迪生一記耳光,還把他的實驗器材一古腦兒丟出了車廂。這一記耳光,不僅結束了小愛迪生第一階段的實驗經歷,更使他右耳從此失去聽力,落下了終身殘疾。

不過,堅忍不拔的愛迪生沒有失去信心,他從這一個起點堅定不移走了下去。十年之後,他開始了一項又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比如他發明了電燈,照亮了全世界。他的許多發明創造通過當時二十多年間的歷屆世界博覽會,迅速地傳播推廣到全世界。在世博會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上,大發明家愛迪生是當之無愧最最出色的世博會明星。

發明家故事6

貝爾德,英國人,發明家,電視(即攝像機和電視信號接收機電視機)的發明者。他和費羅·法恩斯沃斯還有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各自獨立發明了電視。

1925年的一天,倫敦一家最大的百貨店顧客盈門。一批又一批的顧客涌向店內兩間相連的小室。據說有人發明了一種機器,能把接收到的圖像再現出來。

觀衆們乘興而來,但掃興而歸。因爲他們看到的僅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閃爍不定的輪廓。

“這不是吹牛嗎?這叫什麼圖像。”

“追求廣告效應,不講真話,應該告這個所謂的發明者”。“不是他的錯,是百貨商店老闆的餿主意”。人們議論紛紛,有一些熱心者則不斷地向發明者追問:“你怎麼不把圖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傳一隻動物什麼的給我們看看?”

“對不起、對不起。目前的技術還沒有辦法。”貝爾德在一邊無奈而又尷尬地回答着人們的追問。

貝爾德是個不到20歲的英國青年,當時無線電技術已經廣泛運用於通訊、廣播了。世界上許多發明家,其中有最偉大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大師,都想發明能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但都沒有成功。貝爾德卻立志要發明電視機。

貝爾德在英格蘭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個簡陋的實驗窒。但他沒有實驗經費,只好用一隻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隻破茶葉箱相連,箱上安裝了一隻從廢物堆裏撿來的電動機,它可轉動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掃描圓盆”,還有裝在舊餅乾箱裏的投影燈。幾塊透鏡及從報廢的軍用電視機上拆下來的部件等等。這一切凌亂的東西被貝爾德用膠水、細繩及電線串連在一起,成了他發明機的實驗裝置。貝爾德知道電視機的原理:應該把要發送的場景分成許多小點兒,暗的或明的,再以電信號的形式發送出去,最後在接收的一端讓它重現出來。

貝爾德在他簡陋的實驗室裏年復一年地實驗,他實驗裝置被裝了又拆,拆了又裝。經過十八年的努力,1924年春天,貝爾德成功地發射了一朵十字花。但發射的距離只有3米,圖像也忽有忽無,只是一個輪廓。

爲了找明圖像不清晰的原因,貝爾德又開始了新一番試驗。他想原因也許是電壓不足?於是他把好幾百個乾電池連接起來。他接通了電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連接線,高達20xx伏的電壓立即把他擊倒在地,他昏迷了過去。第二天的倫敦《每日快報》馬上用大字標題報道了貝爾德觸電的消息。貝爾德一時間成了英國的新聞人物。

貝爾德靈機一動,就利用報紙來爲他籌集資金。他設法爲記者們做了一次實物表演。一家小報做了通訊。倫敦的一家無線電老闆聞訊趕來。表示願意提供經費。但要收取發明的收益的一半份額。

貝爾德同意了這樣苛刻的要求。他的實驗裝置從黑斯廷斯運到了倫敦。

但經費很快又用盡了。他的試驗似無重大突破。

一家百貨店的老闆又來同他訂了合同。每週付他25英鎊。免費提供一切材料。但貝爾德必須在他商店門前操作表演。

現場表演又是失敗。貝爾德生活日見艱難。沒錢吃飯,沒錢付房租。他只好忍痛把設備的零件賣掉,以此維持生活。他家鄉的兩個堂兄弟得知貝爾德陷入絕境後,給他寄來了500英鎊。貝爾德得救了,他立即又投入試驗。

成功的日子終於來到了。終日陪伴他的木偶頭像“比爾”的臉部特徵被清晰地顯現在接收機上了。這一天是1925年10月2清晨。

“成功了、成功了”貝爾德興奮地喊叫着衝下樓。一把抓住一個店堂裏的小夥子,拽他上樓,把他按在“比爾”的位置上。小夥子嚇得直打哆嗦,但幾秒鐘後,他也吃驚地喊叫起來:“真是奇蹟,真是奇蹟。”因爲貝爾德的“魔鏡”裏映出了他的臉。

貝爾德終於震驚英國,資助他的人紛紛涌來。貝爾德更新了設備。開始更大規模的試驗。

1928年,貝爾德把倫敦傳播室的人像傳送到紐約的一部接收機上。

不久,又出現了新的奇蹟。貝爾德把倫敦一位姑娘的圖像傳送給她正在遠洋航行的未婚夫。

貝爾德的名字在全世界傳開了。他申請在英國開創電視廣播事業,但沒有得到批准。但要求電視廣播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問題提交給議會,經過激烈的長時間的辯論。議會決定了開展電視廣播。

1936年秋,英國廣播公司正式從倫敦播送電視節目。此時的貝爾德又開始埋頭研究彩色電視。

1941年12月,貝爾德傳送的首批完美的彩色圖像獲得成功。可惜的是貝爾德的實驗室被希特勒的飛彈擊毀了。但貝爾德重新開始研究。1946年6月的一天,英國廣播公司開始播送彩色電視節目,但勞累過度的貝爾德卻在這一天病倒了,沒有收看他的研究結果。6天后,他離開了人世,終年58歲。

在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裏,遊人能看到貝爾德發明的第一架電視機,還有陪伴他多年的木偶比爾。比爾咧嘴笑着,彷彿在向遊人訴說貝爾德的艱苦發明的故事,也好象在爲貝爾德成功而歡欣……

發明家故事7

一隻老鼠每天把自己關在家裏,它從不出門,它的同伴們都說它是一隻傻瓜老鼠,從來不和它來往,它也從不在乎別人說些什麼,沒有人知道它每天都在幹些什麼。

一天,這隻老鼠終於走出了家門口,在它的身後,是一輛類似於車的東西,其它老鼠都驚訝的看着,老鼠不緊不慢的坐上了車,然後先是啓動飛行模式,就見這輛車快速的飛上了天,比飛機還要快。

老鼠又開啓了遁地模式,飛機快速的鑽入了地下,在地下的來去自如。

就連水裏也行,老鼠邀請其它的夥伴們一起坐到車裏,和它共同去參觀水底世界,老鼠們來到了海底,看見了從來沒有見過的風景,實在是太美了,一隻只海豚不斷跳躍,美麗的珊瑚,還有各種各樣的魚兒。

現在老鼠的同類們再也不叫它傻瓜了,而是叫它發明家!

發明家故事8

1879年,在美國,人們奔走相告,在即將赴北極探險的“佳內特號”考察船上,裝有由愛迪生髮明的電燈。

在“佳內特號”考察船出發的前夕,許多人涌向碼頭,踏上船,希望親眼看看電燈的模樣。

“那電燈比油燈、蠟燭亮多了!”

“這艘船裝上這麼個外形像茄子一樣的玩藝兒,像黑夜裏有了一輪太陽!”

“這東西真是太神了,不可思議!”

人們七嘴八舌地談論着自己的觀後感。激動、驚喜的心情溢於言表。

雖然在今天看來,這種內部裝有炭做成的燈絲的燈泡,只不過比手電筒亮一點,但是,在當時,着着實實讓人吃了一驚。

在愛迪生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的一生中,發明了許多東西,然而,能夠立即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的,卻只有電燈。因爲電燈的好處是人們看得見、模得着的。它的出現,意味着人們又有了一輪太陽,人們的活動不再受到黑夜的制約了。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是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

“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能用得上。”愛迪生暗暗下決心。

於是,他開始試驗作爲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釘、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後,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

就這樣,愛迪生以極大的毅力和耐心,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爲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是“在做一件蠢事”。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譏熱嘲,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麥肯基看到愛迪生玩命地工作,憂心仲仲地說:

“先生,您可別累壞了身體!”

愛迪生望着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鬍須,突然眼睛一亮,說:“鬍子,先生,我要用您的鬍子。”

麥肯基剪下一堆鬍子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鬍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在燈泡裏。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

“那就用我的頭髮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

愛迪生深深被老朋友的精神感動,但他明白,頭髮與鬍鬚性質一樣,於是他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麥肯基小坐了一會兒,就要告辭了。愛迪生起身,難備爲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識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爲什麼不試試棉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U形密閉坩堝裏,再把坩堝放進火爐,用高溫處理。棉線經這樣炭化處理後,再取出來。愛迪生接着用鑷子夾炭化棉線,準備將它裝到燈泡內。可由於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於緊張,拿鑷子的手在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裏的空氣抽走,小心翼翼地封上口,並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着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無比興奮,他們互相擁抱,互相祝賀。13個月的艱苦奮鬥,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這燈泡究竟會亮多久呢?

愛迪生和他的助手聚精會神地注視着燈泡。1小時,2小時,3小時……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後來被人們定爲電燈發明日。

“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愛迪生沒有陶醉於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於是,他又繼續做試驗。受棉絲試驗成功的啓發,他又試用了椰子鬃、麻繩等,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一天,天氣悶熱,愛迪生滿頭大汗,渾身都幾乎溼透了。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一邊扇着,一邊考慮着問題。

“也許竹絲炭化後效果更好。”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了。

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個小時。

後來,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髮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做燈絲效果最好。於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後,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後來,這種用竹絲做燈絲的燈泡人們用了幾十年。後來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做燈絲,並在燈泡內充入惰性氣體氮或氬。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就是這種燈泡。

發明家故事9

兔子萊哈與其他兔子有些不一樣,萊哈是個發明家。

發明家總是有些與衆不同。它們雖然看不到宇宙是什麼樣子,但知道它的規律,這就是發明家的不同之處。一隻出類拔萃的兔子常常會感到孤獨。萊哈就有一點孤獨。

萊哈向田野望去,丘陵和柏樹構成了一幅風景畫。多美呀!萊哈很想告訴別人:“瞧,多美的風景!”但無人應聲。在這裏,我能發明什麼?萊哈想。

萊哈想找些朋友來玩。可以說,沒有朋友的兔子就像一條“喪家犬”。“我知道我要發明什麼了!首先必須發明一臺真正的找朋友儀器。”萊哈開始思考怎樣設計這臺機器。它剛有了這個念頭,就看到鄰居在拔地裏的胡蘿蔔。鄰居傷心地看着手裏的胡蘿蔔,嘆口氣說:“胡蘿蔔上沾滿了土,吃得滿嘴都是土。”

萊哈想,應該幫幫這隻兔子。萊哈腦子一轉,很快就發明出了著名的洗胡蘿蔔機。隨後,它又思考起找朋友儀器。想不出法子來,萊哈就出去散步。散步有助於思考,發明也是這樣。

“增加訂單?”一個生氣的聲音喊道,“100個?絕對不可能!”

原來是從事繪製復活節彩蛋這項傳統手藝活的兔子。像它這樣的復活節兔子是不多見的。

復活節兔子坐在那裏,拿着畫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想,我最好變成聖誕節兔子。”它抱怨道,“需要畫的雞蛋堆得跟小山似的。”

萊哈想,應該幫幫這隻兔子。

萊哈腦子一轉,很快就發明出了著名的畫復活節彩蛋機。

萊哈現在想:我現在真的不能再分心了,下一步應該發明找朋友儀器。好了,集中精力!它有了一個大概的設想……

“嗖!”—顆子彈把萊哈從思考中驚醒。它迅速隱蔽起來,因爲它知道發明家也會被子彈打死,獵人根本不會考慮它是一隻發明家兔子。萊哈在茂密的草叢中找到一個藏身處,那裏已經藏了一隻兔子。

“我該怎麼回家呢?”那隻兔子絕望地問道。

這是一個需要當機立斷的問題,萊哈心想:應該幫幫這隻兔子。

萊哈腦子一轉,很快就發明出了一個影響很大的、著名的迷惑獵人儀器。

萊哈想:明天就是復活節了,從現在到明天,這麼短的時間內是不可能發明出找朋友儀器的。也許,我根本發明不出來。有一點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過復活節時,我成了一隻孤獨的兔子。

復活節到了,火紅的太陽升上了山巔。

萊哈像往常一樣,起得很早,但在復活節,其他兔子比它起得更早。

“我們沒有打擾你吧?”那隻復活節兔子作爲來感謝萊哈的兔代表問道,“你有空和我們一起去吃復活節野餐嗎?”

“我是否有空?”萊哈重複道,“有,有,有好多時間。”

於是,萊哈決定,把發明找朋友儀器的時間推到猴年馬月。

發明家兔子萊哈的故事點評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朋友是用任何機器發明都找不到的。因爲只有當你真心的對別人付出了別人纔會感受到你的心意而和你成爲朋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了嗎。如果你想跟另一個小朋友成爲好朋友,可以把你的零食、玩具統統拿出來跟他分享哦。

發明家故事10

富爾頓(1765~1815),美國著名工程師.1807年,他利用英國機器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蒸汽機輪船“克萊蒙脫號”,是世界上輪船的首創者.他爲世界人類航海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富爾頓出生於美國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讀書很少,父母沒有錢供他去學堂學習,他之後取得的成就,全憑個人的奮鬥.小富爾頓從小就愛幻想,譬如,當他幫忙大人幹完農活之後,常常一個人坐在農家閣樓上,在帶有木格條的小窗戶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藍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幾個鐘頭.

有一天,天氣晴朗,河水清澈.小富爾頓和鄰居大叔一齊駕着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幹.他們開始悠閒地撐着篙,逆流而上.小富爾頓到離開自己村莊的外地去,情緒格外高興,情不自禁地唱着美國鄉村的民謠.河水的“嘩嘩”聲和小富爾頓的悠揚、婉轉的歌聲交織在一齊,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陽愈升愈高了,陽光灑在水波中,像碎銀灑在綠色的緞帶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轉,富爾頓和鄰居大叔拼命地撐篙,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服,但船僅能艱難地移動.小富爾頓心裏想:撐篙太費力了,假如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該多麼好啊!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飛翔,他好像看見在河中出現了一隻自動行駛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現實中來,對鄰居大叔說:“大叔,撐篙又費勁,又緩慢,如果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該多麼好啊!”

鄰居大叔正用力撐着篙,聽了小富爾頓的話,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臉上的汗水,笑着說:“假如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那這樣東西是什麼呢”

“是啊,這東西是什麼呢”小富爾頓的臉剎那間紅了起來,他用勁地撐了一下篙,低下了頭,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後,“怎樣使船自動行走”就成了小富爾頓苦思冥想的中心問題.致使他長大以後,努力奮鬥,最後成爲製造人類第一隻蒸汽機輪船——“克萊蒙脫號”的著名科學家.

發明家故事11

蔡倫在朝裏做郎中,官大權大勢也大,同僚們都有幾分怕他,連皇上娘娘也不敢輕視他。爲啥哩?因爲他正直、公道,敢於硬碰硬,不怕得罪人。要說對待百姓,他可是一個大好人,從不依官仗勢欺侮人,還經常微服私訪,救貧濟困做善事哩。

那時,紙還沒有發明,公文案件都寫在竹簡上,他每天辦公要翻閱幾百斤重的竹,簡直累得不行。由自己的苦累,他想到了很多人的苦累,由很多人的苦累,他想到了國家的利益,於是,他給自己提出了一項任務,要造出一種輕便、便宜、易於保存的寫字材料。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比上天還難哩。根本沒影影的事,從哪兒下手呢?他苦思苦想,仍沒一點兒思路。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剝樺樹皮,裏邊那一層一層的薄樹皮,光滑輕便,拾了幾片,反覆觀看,越看越覺得是寫字的好材料。於是他把樺樹皮帶回家中,研墨提筆,寫了幾行大字。過了幾天,樺樹皮幹了,表層皺巴巴的,就像七八十歲老人額頭上的紋路,有的字也跟着變了形樣,他生氣地把樺樹皮扔到柴堆裏去了。

但是,他沒有失望,仍在繼續尋找寫字的材料。他爲這事兒到底費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誰也弄不清,只有他的好朋友張紙發現了一些異樣情況,他的衣帶漸漸寬了,他的語言更加少了,他很少諞閒,總是在凝神考慮什麼。張紙問他,他笑一笑沒說什麼。

這一年春天,張紙回家給父親過七十大壽,蔡倫也去了。張紙家住白水淮溝河,交通不便,山路難行。蔡倫爲朋友肝膽相照,不辭勞苦,深受張家父子歡迎。祝壽已畢,蔡倫從下榻處出來,獨自一人到村外去遊玩,游到一個水池旁邊,看見一羣小娃從池裏掏出稠稠的漿質,攤放在破席片上去曬,曬乾了就揭下來玩。他問小娃們玩的是啥東西,說是棉花皮 [3] 。這名子真怪,蔡倫聽也沒聽過。於是他從小娃手裏要來棉花皮,左看右看,反看正看,看個沒完,口裏還獨自唸叨着什麼。看了好久,他又向小娃要了幾片,這才急匆匆向回走,回到下榻處,急忙研墨潤筆,唰唰唰在棉花皮上寫起大字,寫着寫着,他忽然大笑起來:“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護衛的人吃了一驚,以爲蔡大人犯了什麼邪症,急忙圍過來問長問短,問的結果,才知蔡大人爲找到寫字的好材料而高興呢。衆位剛放寬心,只見蔡大人向外跑去,到了小娃玩的池子畔,蔡倫穩住腳步,仔細察看了池子裏的漿質,看了很久,仍不得要領,他便向村民打問。村民說這池子是一個死水潭,原先是飲牛的池子,後來,有人把彈花後剩下的爛棉花扔進池子,人們嫌髒,不再去飲牛,結果,大家都把爛鞋、臭襪子、繩頭、爛皮片往裏扔,扔的時間長了,水變成了漿糊狀。小孩掏着曬乾玩,大人也不知那叫什麼。蔡倫聽罷,心中暗暗打定注意,他叫護衛把池子裏的漿質都弄來,曬成最薄的片片,然後他把這些片片裁成方形,摞成一摞,帶回府中去了。

第二天,他奏明皇上,最好的寫字材料找到了,並把帶回的片片送給皇上試驗。皇上試過後,把他誇獎了一番,並鼓勵他試製。

他照村民的說法,把棉織物撂進自己挖好的池子,然後用水浸泡。這些棉織物不知咋搞的,好幾個月也變不成漿質,他急得用棍子攪,用椽子搗,攪了幾個月、搗了幾個月,終於使棉織物變成了漿糊狀。他像前邊那樣晾曬,終於又得到好幾沓薄棉花皮片子。爲了紀念在張紙家鄉的這一發現,蔡倫把這些棉花皮片片起名爲紙,並把每一片叫做一張。從此,世上纔有了紙這一名稱。

但是,初次試製出來的紙,粗糙得很,又不十分柔軟光滑,這又成了蔡倫心中的疙瘩,於是他向皇上上了表章要求辭職,去專心試驗造紙。皇上不準。蔡倫再上表章,陳說自己當官只能利於一代君王臣民,造紙可利百代子孫,堅決請求皇上答應他的請求。皇上舍不得這樣忠心耿耿的好官,還是不準。蔡倫又上第三道表章,言說造紙成功後,他還要返回朝廷,繼續爲君王效命。皇上看蔡倫意志堅決,含淚批准了他的請求。

蔡倫辭職後,即刻來到白水淮溝河,他請了幾個幫手,晝夜忙着造紙,造出的紙果然越來越好了。蔡倫名字也越來越響亮了。買紙的人絡繹不絕,儘管蔡倫一幫人日夜苦幹,也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他看到這種情景,就把幫手打發出來,讓各自都去設造紙廠培養學徒,讓更多的人掌握這一技術。

後來,皇上要蔡倫回朝復職,蔡倫又上表章推辭。皇上沒辦法,只好讓他常住民間造紙。後來蔡倫享盡了天年,就死在淮溝河裏。村人給他舉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禮,還給他修了廟宇,立了碑子。這碑子後來不知咋搬到馬家寨的大路邊,至解放後還在那兒。至今還不知道被誰搬走了。至於他造紙的池子,如今仍在淮溝河。

有人還說,蔡倫是被玉皇大帝召到天宮去了,在天宮裏,他開了一個很大的造紙廠,聲名大得不得了。玉皇大帝怕他的名聲壓倒了自己,幾百年後,就把他降到西方凡間,讓他在那兒去造紙。因此,西方的造紙術比中國晚了幾百年。

發明家故事12

1862年8月,一天早晨,愛迪生正在某個小車站上賣報。猛一擡頭,只見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蹲在鐵軌旁玩石子,一列貨車正朝他飛馳而來。愛迪生“哎呀”一聲,扔下報紙,奮不顧身地衝下站臺,一把搶出小孩。這時候,火車擦着他的耳朵呼嘯而過。好險哪!愛迪生抱着小男孩摔倒在鐵軌旁,他的臉和手被劃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麥肯基,是這個站的站長,他是一位優秀的報務員。麥肯基親眼看到這驚險的場面,感動得話都說不連貫了:“謝……謝謝,謝謝你救……救了我的孩子!”

愛迪生卻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從地上撿起報紙,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車就走了。

第二天,當愛迪生乘坐的火車進站的時候,麥肯基早已在站臺上等候着了。他十分誠懇地對愛迪生說:“我沒有什麼可以酬謝你的。聽說你對電報很有興趣,要是你願意,我可以教你收發報技術,使你成爲一名報務員。”這番話正說在小愛迪生的心坎上。他高興地接受了麥肯基的好意,跟着他學習收發電報的技術。

愛迪生學習很專心,進步很快。才三個月的工夫,他收發電報的技術已經很熟練,麥肯基推薦他擔任了火車站的報務員工作,這次非常意外的學習機會,爲愛迪生以後進行的偉大發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發明家故事13

“因爲有了電影,人類生命又可以延長。”某部影片有這樣的臺詞。作爲當前社會的一種高級視聽享受,電影是我們休閒放鬆的很好選擇。

電影從誕生到現在,不過一百多年時間。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埃兄弟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影片《火車到站》,標誌着電影的誕生。(注一)

此後一段時期裏,人們看到的電影只有畫面沒有聲音,演員的對白一般通過動作以及插入字幕來展現。後人給這類影片取了個堂皇的學名,叫“默片”;還有個俗名,叫無聲電影。演無聲電影出名的演員,以卓別林爲代表。很多人記憶中都有他的形象:鼻子下留着一撮烏黑的小鬍子,緊上衣與肥褲子彆扭地穿在身上,手舞一隻手杖,滑稽地出現在黑白銀幕上,從不說一句話。

事實上,不是他不說話,而是以限於當時的電影技術,他的話沒法與影像同步播出。

爲了能讓電影說話,無數電影工作者、科學家前赴後繼參與進來,好像都怕慢了一步,被別人搶了先。

一個科學天才也來了。

他就是人稱“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攝像技術:同時記錄聲音和圖像

愛迪生很清楚,無聲電影出現不少時日,攝像技術也已經成熟。要完成無聲電影向有聲電影的轉變,關鍵是解決聲音的錄製和還原。當時,部分無聲電影的配音是樂隊現場伴奏的,因此不存在錄音和還音問題。但樂隊不可能隨電影四處跑。如何把聲音與畫面結合起來,成了許多科學家研究的首要課題,愛迪生也不例外。

這次,愛迪生想到的是自己平生的第一大傑作——留聲機。1877年,他在新澤西州成功研製第一臺可以錄取和複製聲音的留聲機(注二)。愛迪生給助手威廉·肯尼迪·勞裏·迪克森(注三)佈置了一個任務:設計一種“能看到圖像的留聲機”。

迪克遜原是美國戈爾克街某工廠的實驗部主任,以擅長製造巨型發電機聞名。他不僅攝影技術一流,而且做事認真,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加盟愛迪生公司後,迪克遜在馬萊攝影槍原理的基礎上,研製成了一種初具現代攝影機雛形的電影視鏡,即活動攝像機。這個機器有效解決了活動攝影的問題。

迪克遜在愛迪生的支持下,帶領團隊加班加點改進留聲機。一年後,他們把留聲機的滾筒和一個較大的鼓結合起來,並在鼓上覆蓋針眼大小的微縮照片。這就是著名的留聲視鏡。

留聲視鏡拍攝原理如下:拍攝時使用兩種底片,一種攝取畫面,一種記錄聲跡;經過處理,聲跡和畫面合印在一條正片上。留聲視鏡有效解決了照片就與留聲機的記錄同步的問題,爲有聲電影的發明打下堅實的基礎。

1888年10月 6 日,迪克遜及團隊在實驗室第一次展示“留聲視鏡”,以及會說話的對白片。愛迪生一邊爲視鏡的聲畫同步而驚歎,一邊暗暗着急。搞機械出身的他深知,“留聲視鏡”只是一種機械裝置,根本解決不了聲音連貫的記錄方式與視覺畫面的線性記錄方式間的矛盾;因此“留聲視鏡”拍出來的電影聲畫都會錯位。十天後的10月17日,爲保護未來的這項專利發明,愛迪生向國家專利局呈上一份申請報告,稱自己正在研製一種“像留聲機之於耳朵一樣,對眼睛發生作用的機器”,這個機器叫作“活動電影放映機”。

發明家故事14

現在醫學上,青黴素已被使用得很普遍了,它可以殺滅病菌、消除炎症感染。也許,你並不知道,青黴素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被發現的呢!

1928年9月,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正致力於葡萄球菌的研究,那是一種會讓人致病的細菌。爲了考察這種病菌的生活習性和致病機理,需要對它們進行培養觀察。當時的設備比較簡陋,工作是在一間悶熱、潮溼的舊房子中進行的,實驗過程中又需要多次開啓培養皿,皿中的培養物很容易受污染。有一次,弗萊明打開培養皿觀察細菌,偶然發現在培養皿口上長出了藍綠色的黴菌,而就在黴菌旁邊,葡萄球菌被溶化了,出現了清澈的水滴。

藍綠色的黴菌爲什麼能抑制細菌的生長,並將細菌消滅呢?弗萊明緊緊抓住這次“偶然”的發現不放,全力以赴地對這種藍綠色黴菌進行研究,終於找到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並進一步發現它對其它一些病菌同樣有殺滅作用。

1945年,發現青黴素的弗萊明與研製出青黴素化學制劑的英國病理學家弗羅裏、德國化學家錢恩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發明家故事15

在一座美麗的森林裏有一隻聰明的小猴,它是一個發明家,發明了許多好玩的玩具,動物們都非常喜歡它。

有一天,小猴發明了一臺電腦,便把好朋友都請到家裏。動物們看了很好奇,小猴教它們怎麼玩,大家玩得開心極了。過了幾個月後,小猴覺得有些厭煩了,心想:我這麼聰明,電腦我都能發明,爲什麼要和不會發明的“笨蛋”們一起玩呢於是,從那天起,小猴把動物們都趕走了。它把動物們趕走以後,就一個人獨享起那臺電腦,可時間久了,它覺得越來越冷,每天只好躺在被窩裏,它心想:“爲什麼我的房間會這麼冷呢”漸漸地,小猴的手和臉都凍僵了,喜鵲經過它家時,看見小猴哆嗦的樣子,趕緊用自己的身體給它保暖,小猴慚愧地對喜鵲說:“謝謝你,我現在好多了。其實,我不應該把你們這些好朋友趕走,你能把別的動物再請來我家玩電腦嗎”喜鵲點頭答應了。動物們很快又來到了小猴家,開心地玩起電腦,小猴笑着,想:好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纔會快樂啊!

從此,小猴讓動物們一起玩電腦,動物們喜笑顏開。小猴生活在歡樂的氣氛中,也感到無比的幸福!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