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三毛的故事合集15篇

三毛的故事合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毛的故事1

常常聽人說起三毛,聽說她的隨性與灑脫,聽說她的偏執與執着。看完三毛的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對於一個看似平凡,柔弱無依的女子,孤身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氣。我除了欽佩與羨慕,我再也找不到任何的形容詞來表達我內心的震撼。

三毛的故事合集15篇

《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她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難以想象,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傢俱組成一個溫馨的家。三毛與丈夫過着入不敷出的生活,雖然住在貧困區,但家裏的裝飾,都是由自己辛苦佈置起來。用棺材板製成桌子,書架等。但確實是充滿藝術。他們在精神上追求,不拘於物質的消耗。不富裕,甚至說物質是貧乏的,但精神世界卻是豐裕的。這段故事記敘着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着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漠風情。三毛說她第一次見着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那時她已在異國多年,也心存了各種風情。但還有比沙漠更適合安頓下三毛的雲遊四方的心的居所嗎?三毛就是這樣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裏,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

三毛筆下的《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只要善於發現,善於創新,生活處處有精彩。在撒哈拉沙漠這麼艱苦的環境下,三毛依舊活的這樣精彩,還有什麼困難我們面對不了呢?在她的故事裏,看到的是她恆久不變的愛,她愛每一個人,愛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儘管撒哈拉威人是那麼不可理喻,連吃飯的餐具都要借她的,小孩都跟她要錢……愛總是可以讓人體味到溫暖的,愛總是可以消融一切,愛一切,都會是圓滿的,三毛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義的完美與幸福,三毛的心裏一直深埋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支撐着她,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

三毛曾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爲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人活着,就應該有理想與抱負。我們要爲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讓平淡的生活注入愛的情愫,讓愛滋潤生命的心田。

三毛的故事2

幸得公衆號的好書推薦,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就想閱讀的一本散文隨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僅僅是因爲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她和愛人荷西背起行囊,走進了荒涼空寂、寬廣無垠的撒哈拉沙漠。三毛這個女作家給我的印象,一直就是這樣充滿活力,灑脫隨性的。試想如今的現代人,誰還有勇氣像她一樣,來一場說走就走跨越大洲的旅行呢。

從序章讀起,三毛的母親爲她寫的引言真摯感人。不難想象,富有才情的三毛,家人也定不一般。隨着文字的閱讀,一位開明慈愛、同樣熱愛生活的母親形象在我的腦海中展現開來。三毛的自序也是可愛的。她並不在意榮譽功名,反而因此書意料之外地得到孩子們的喜愛而歡欣雀躍。

書中的每篇雜文都充溢着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讓人印象深刻。而更讓我難以忘卻的,則是三毛和荷西之間平淡卻不平凡,純真卻又不乏人間煙火的感情。《沙漠中的飯店》一篇中,有一段詩意的文字:

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他喝了一口問我:“咦,什麼東西?中國細面嗎?”“你岳母萬里迢迢替你寄細面來?不是的。”“是什麼嘛?再給我一點,很好吃。”我用筷子挑起一根粉絲:“這個啊,叫做‘雨’。”“雨?”他一呆。我說過,我是婚姻自由自在化,說話自然心血來潮隨我高興,“這個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紮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換米酒喝,不容易買到哦!”

將粉絲比作春雨,大概也只有敏感多情的詩人作家才能做到了。偷偷使壞欺騙來自異國的戀人,三毛又有着普通小女人的情調和可愛。除此以外,他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去海邊打魚、白手起家建立他們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旅行中的點點滴滴,無不流露着兩人間的默契。但這把"狗糧"吃得讓人心服口服,心甘情願。

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是豐富多彩,充滿生活氣息的。三毛以一個流浪者的視角和口吻,用心觀察感受,輕鬆地講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從千瘡百孔的大帳篷到鐵皮做的小屋,從少見的單峯駱駝到成羣的山羊,三毛對生活的熱愛無時無刻不在感染着我,讓人恨不得親自前往撒哈拉沙漠一探究竟。她與荷西的美好生活也讓我十分好奇,荷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也許是上帝太過豔羨他們,生活得太過美麗,太有靈性的兩人,被早早地剝奪了生命。荷西二十八歲早早死於意外,而三毛痛失愛人,中年罹病,四十八歲逝世。但他們詩意的生活一直留存在《撒哈拉的故事》裏,將這份美好凝成永恆。

閱讀《撒哈拉的故事》,是爲自己注入更鮮活的生命力。也許面對平淡甚至枯燥的生活,我們喪失了當初對生活的熱愛憧憬,但三毛的散文總有一種純真而原始的力量,喚醒我們對生活最初的感動。用心體會光陰的每分每秒,我們會將生活變得更加精彩。生命的寬度和深度,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願我們都能擁有一顆三毛一樣的美麗透明的心靈!

三毛的故事3

最初吸引我閱讀《撒哈拉的故事》不是因爲作家三毛,而是題目中的撒哈拉。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兒時起就牽引着我,給我無限的遐想。

記得阿拉伯語對"撒哈拉"的解讀是"大荒漠":廣闊、孤寂、貧窮與落後。可翻開書籍,品味着三毛的《沙漠中的飯店》《白手起家》《懸壺濟世》等18個故事,感受到的並非像阿拉伯語解讀的一樣,字裏行間反映着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畫卷。這一切更讓我心馳神往,竟然產生一種踏着三毛足跡重遊的強烈衝動。

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裏,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

一、對大沙漠的熱愛

三毛是個眷戀沙漠生活的女子,貧瘠廣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滿了無窮的誘惑。她勇敢地拋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大沙漠,迎接她的是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的惡劣環境,水源奇缺、物質匱乏。還有那置於大墳場的破舊沙土房:狹窄簡陋,沒有傢俱,沒有牀,頂上還有一個大窟窿…,但是這一切難不倒三毛。她和荷西一頭扎進去,甚至將生命中最神聖、最憧憬的婚禮也"搬"到了沙漠。

在艱難的日子裏,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戶,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傢俱,到垃圾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制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積極樂觀地一步步建設着充滿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說"在一年以後,已成了一個真正藝術的宮殿"。

與此同時,三毛也盡一切可能走進浩瀚的沙漠探尋她真實的面目,她用相機拍下極荒僻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隨身帶着藥箱爲貧窮落後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並將日用品等送給當地的人們…作爲第一位涉足大荒漠的東方女性,她以東方女性不常見的瀟灑和詼諧,以中國人特有的廣博與俠義的精神傳播着現代文明。

同時,她也以現代文明的角度觀看古老文明與沙漠舊俗,並生動地記錄着她在沙漠的所見所聞所感。她在《沙漠觀浴記》描述了撒哈拉人的骯髒、奇異生活習俗。由於沙漠缺水,她們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聞所未聞,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垢,還用海水灌腸,讓人真實地感受到沙漠環境的惡劣與生活方式的落後,也爲作者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二、對撒哈拉人的關愛

在三毛的18個故事裏,在她質樸的筆下,我感受到的是那恆久不變的愛,她愛每一個人,也愛沙漠中的一草一木一沙。

儘管周圍那些三年才洗一次澡的鄰居們面對這個"異鄉者"不慷慨,也不友好,甚至不可理喻:小孩經常找他要錢,借東西不還,甚至連吃飯的餐具、叉子都要借她的…。但是她還是友善地對待每個人,爲他們提供幫助,傳遞着來自異鄉現代人的溫暖,讀後感《(讀後感)流淌在沙漠裏的愛--讀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故事《搭車客》中,三毛在炎熱的正午,掉頭再回沙漠,爲的是接出那個不肯放棄自行車的男孩;《啞奴》裏,三毛和荷西對啞奴如朋友,忍受着鄰居們的冷眼,儘自己所能一次又一次地幫助啞奴,可終究擺脫不了啞奴被賣的結局。三毛只能無奈地以她犀利的筆觸揭露奴隸主的富有、兇狠和陰險,控訴着社會的不平等。

三毛還在家裏開辦免費的女子學校,教婦女們數數、認字,傳授一些衛生常識,儘管那些不受規矩,不愛學習的"學生們"將家裏弄得髒兮兮,她也熱情地包容着。

三毛和荷西以熱情與慷慨贏得了鄰居們的信任,在沙漠居住一年半後,他們開始與當地居民互動起來:荷西成了鄰居電器的修理匠、木匠與泥水匠;三毛則成了代書、護士、老師與裁縫。

三、夫妻之間的摯愛

閱讀這部故事集,三毛與荷西的愛情也讓人羨慕不已。他們牽手在沙漠的艱難歲月裏,相互支撐,彼此尊重,同舟共濟,演繹着夫妻間真摯而可泣的愛情故事。

"知三毛者,荷西也"。三毛崇尚精神生活的,特別熱愛大自然的天然傑作,荷西竟然煞費苦心地爲她找來一副完整的駱駝骨架,並將作爲新婚禮物。這樣的舉動讓人驚詫,同時也深深打動着讀者的心。登記結婚時,三毛一襲藍裙,草帽上插着一把香菜,任由荷西牽着她的手,溫情地行走在風中的沙漠裏,充滿着浪漫與甜美…

貧瘠的沙漠,簡單的家庭生活,在樂觀的三毛筆下呈現生趣:窄小的家是他們"沙漠中的飯店",荷西上班回家,三毛親自下廚做菜,還將普通的菜餚冠以美名:"粉絲煮雞湯"稱作"春雨",引得憨厚的荷西接二連三地要吃,還驚歎中國美食的浪漫;她將"粉絲、菠菜和肉絞碎放在一起做餅餡",讓荷西誤以爲是用昂貴的"鯊魚的翅膀"做餡;三毛將紫菜包成飯糰,吃得津津有味,卻捉弄荷西說是複寫紙,嚇得荷西擔心她會中毒…真是樂不可言。

生活在沙漠的日子裏,既有苦中作樂的溫馨時刻,也有驚濤駭浪的生死考驗。故事《荒山之夜》裏,三毛和荷西遊歷沙漠駕車撿化石,不幸迷路,更糟糕的是荷西身陷泥潭,無法脫身,面臨危險。這可急煞了三毛,她到處找繩子和木板,但四周一片荒蕪,只有沙和小石子。暮色開始降臨,氣溫很快下降,凍得發抖的三毛,好不容易找來"救兵",卻"引狼入室"差點受侮辱。機智脫險後的三毛看着已經凍僵的荷西,情急之下用千斤頂將車子搖起,幹着天地下女人不敢幹的事--拆掉輪胎,撕開自己的裙子,將碎片系成繩子,硬是把瀕臨死亡的荷西救了出來,奏響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死戀歌"。

三毛就是這樣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裏,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猶如開在沙漠裏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流淌在沙漠裏…

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

正是黃昏,落日將沙漠染成鮮血的紅色,悽豔恐怖。

近乎初冬的氣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熱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轉爲一片詩意的蒼涼。

三毛的故事4

不爭,是一種慈悲,慈悲乃是菩提!

君子不爭,不與人好惡,不與人結黨,不與人談小,不與人評辨善惡,不與人爭論是非,不與人爭搶名利。君子慈悲,一心清淨,不動如山,善從如水,恬淡如雲。

而我,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讀到了一位清雅的君子,一種如天空般明澈的慈悲。

站在廣闊的撒哈拉沙漠之上,微小而孤寂的身影被拉得細長。望着天空黯淡下去,最後一抹橘紅消散,陽光飄忽到了不可知的所在,這個世界寂靜。

世界的苦難總是不時的向我們跑來,我們意識到苦難,反而覺得自己渺小,感知自己的無力,我們心心念念想着,要拯救這個世界,要拯救人的心靈,要使人心平和清靜,希望衆生都能從痛苦中超拔出來,走向光明和幸福。可是,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只是尋索着一點點光明。

當三毛遇見娃娃新娘姑卡時,心中悲憫又一次被衝擊。十歲的新娘,只是衆生苦難的剪影,是萬千無奈中的雪花。

新婚時,姑卡哭泣、尖叫、掙扎。那聲音像一把刀片,一片片往三毛的身上、心上割去。是的,三毛憤怒了,卻顯得那麼的無奈。那點慈悲在黑暗的沙漠中猶如一粒米,米粒之光如何能照亮夜空?

黑夜,幕着霧與雨,我在三毛的心中聽見了一聲嘆息。

擁有慈悲之心的三毛,俯瞰着衆生的苦痛。她不是佛,只是心痛。她用自己的愛照亮無盡的黑暗。

其實,情感是我們的眼睛。一個愛恨強烈的人,兩眼便處於半盲狀態。

在我們從愛慾中得到菩提,有更廣大的愛時;在我們連那些可恨的人都能生起悲憫之心時;我們心的眼睛就會清明,就如晨曦中薄霧退去的湖水。

內觀自在,十方圓明;外觀世音,尋聲救苦。

如果將三毛說成一位作者或是一位遊者,我更樂意稱她爲苦行僧。世間的疾苦踏在她的腳下,一步亦修行,用佛心去走遍衆生之中。

在沙漠中,她是懸壺濟世的醫生,盡己所能,打破束縛,爲衆生帶去健康,爲撒哈拉威人帶去光明。一顆永動的慈悲之心,跳動在烈陽黃沙之中。

在小鎮中,她是鄰居眼中平和近人的鄰居,即使他們會利用這點向三毛提出各種無禮的要求。可是,三毛在怨言中一次又一次中伸出援助之手。三毛有一顆菩提心,卻也有凡人的情感,比起遙在西方天空,高高在上的佛,三毛更真實、更溫暖。

偉大的禪師龐蘊說過:“好雪片片,不落旁處。”我們生活中的好雪,明淨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時某地當下即見,美麗落下,落下的雪花卻不見了,但灌溉了我們的心田。

撒哈拉即使貧瘠,但三毛卻也收穫了愛,收穫了友誼。

夕陽照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夕陽雨中的蓮花,就如三毛一樣立於這渾濁的紅塵。

“盡我形壽,遍度一切衆生,若有一衆生不得度者,我誓不取正覺。若我於衆生末盡度時,自棄此宏願者,則我之腦,裂爲千片。”這如此宏大的誓願,是觀世音菩薩對我佛所發。而衆生苦難猶如衆生不死不滅,菩薩也因此想過放棄。

但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菩薩性,有慈悲心,有君子行。那麼,世間的苦難在我們眼中便不曾爲苦難,是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說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無受享形時,亦復如是。”天地萬生,善惡,因果沒有定數,一物即一物,周而復始。苦難源於快樂,快樂即是苦難,三毛在苦難中快樂,在快樂中思索苦難,不曾停下。

《撒哈拉的故事》已盡,吾心未停。

三毛的故事5

三毛本名陳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於四川重慶。

1948年底,舉家遷居臺灣。童年的三毛並未立志當一名作家,卻喜愛美術,她幻想將來成爲一位畫家的妻子。

三毛小時曾讀過一本《三毛流浪記》,對她影響很大,從此便沉迷於書海之中了.瘋狂地愛上了文學。長大後開始寫作,她不署名陳平,而以“三毛”爲筆名,作爲紀念。讀小學、中學時,三毛的文章寫得不錯。在小學時,她便開始給報刊投稿了,參加學校講演的稿子都是她親筆寫的。在初中,她還學過寫詩。

三毛早年的人生道路是崎嶇坎坷的。就讀於臺北某女中時,三毛對數學不感興趣,成績很差,老師則以此嘲諷她,好強的三毛爲不受歧視,發奮用功,終於獲得了好成績。但這位老師卻誤爲“作弊”,竟在她臉上畫圈,叫她繞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巨大的創傷。她忍無可忍,只好逃學。她父親得知此事後,並未責怪她,而是讓她休學。

從13歲到20歲整整7年的時間裏,三毛都是在家自學的。她的父親陳嗣慶是一位律師,母親終進蘭也有很好的文學修養,都耐心教導她。回憶往事,三毛說:“不是媽媽的薰陶,我寫不出來這許多文章。”在那段不短的歲月裏,三毛用功讀書,孜孜不倦。她讀唐詩、宋詞、《古文觀止》、看《紅樓夢》、《水滸》……,學繪畫,彈鋼琴,還學會了英、日、法、德文,尤爲出色的是西班牙文學。

20歲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勵她進大學求知。在得到臺灣中國文化學院院長張其昀的允諾後,三毛進該校深造。最初她學的是哲學,兩年後轉入新聞系。在大學讀書時,她的老師讀了三毛寫過的一篇3萬多字的文章後感動得哭了,認爲三毛是他的學生中“最有才華”的一位。

三毛出版過10多本着作,大都是散文集,其中有《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溫柔的夜》、《夢裏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馬》、《傾城》、《我的寶貝》等。三毛還譯有《蘭嶼之歌》、《娃娃看天下》等書。後者是1000頁的西班牙漫畫書。爲譯此書,三毛與丈夫荷西曾歷時8個月,每天晚上不看電視,將門鎖上,工作到深夜。

三毛滿懷激情地把漫遊世界的所見所聞,揮筆成篇。她寫的多是真實的事情,自稱其作品“幾乎全是傳記文學式”的。她還說過,“我並不是作家,只是一個生活的記錄者。”她的作品自成風格,生活氣息濃厚,感情真摯。有人評論她的作品風格是“樸實、自然、坦率、真情”。

7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在臺灣極爲暢銷,一度出現過“三毛熱”。有人說,三毛在臺灣文壇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風暴,讓喜愛她的讀者噙着淚水,帶着微笑,注視着她的足跡,從沙漠到海島,撥動了無數讀者的心絃。1986年她還被評爲“臺灣最暢銷書十作家之一”。

一位臺灣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筆清新通俗,具有強烈的個性,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別受讀者歡迎的原因。一位臺灣心理學教授分析說,三毛將南美洲描寫得那麼好,事實上那兒卻是戰火連天,充滿人間的苦悶。現實生活既然有這麼多的苦悶、束縛,尤其年輕人,面對着現有制度下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家多麼希望在精神上暫時舒放自由一些,逃避到一個沒有戰爭,沒有恨,到處充滿愛的世界。這也許是三毛文章受歡迎的原因。

三毛的故事6

最初,打開這本書 的原因是,想看荷西和三毛的故事。或者是說,想從裏面,滿足自己青春期的心。但後來這本書,帶我走向了沙漠,讓我看到了沙漠裏的人情常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美麗的大漠風光曾深深吸引着三毛,撒哈拉一直是她的夢想,但當她真正在大漠生活時,她才意識到現實和理想的差距真的太大了。沙漠缺水,缺電,缺醫少藥,物質生活極度缺乏,三毛所需的書也是拜託父母和朋友寄過來,稿件,稿費亦是如此麻煩地傳送。那裏的人更是愚昧落後的,女人生病不會去醫院,權那裏的醫生都是男的;有些女孩10歲就被迫結婚;有人40年不洗澡……這一切,都曾讓三毛難以接受。

但是,三毛很快克服了心理障礙,適應了沙漠生活,她先是把她的出租屋打造成沙漠裏的世外桃源,她先從五金店的老闆那裏討要棺材板,到處收拾“垃圾”——她認爲有用的東西,然後用她和荷西的巧手,搭起了小巧的陽臺,粉刷了牆面;打造了椅子、櫃子、桌子等。三毛還別出心裁地自己做了窗簾、檯布、地毯、牀單。他們還利用起一切廢物做起了裝飾,用廢棄車輪作坐墊等等,在乾枯的沙漠裏,這是一個多麼溫馨舒適的家啊!

逐漸地,人們都喜歡來她家做客,她們教她們手工識字,送給她一些食物和各種日用品,三毛逐漸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了樂趣。她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給別人看病,給牲畜看病。她和荷西在難得的假日一起出門自駕旅行、探險,海邊捉魚……在有限的人生裏做着儘可能多的事。

喜歡三毛的那種,勇於追尋夢想,想做就做的灑脫自由;喜歡她那種既然無法改變環境那就去適應環境的樂觀態度;喜歡她那化腐朽爲神奇的巧手和在平淡生活中發現樂趣的樂觀積極生活的態度。喜歡她那種真實自在的人生。她是真正的“沙漠之花”——三毛。

三毛的故事7

十三歲時蹺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時逃學去墳場讀書;青年時期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毅然搬去沙漠,成爲第一個到達撒哈拉沙漠的中國女孩。此後便寫出了一系列吸引無數讀者的散文佳作。把大漠的狂野和溫柔表現得活力四射。她就是我們心中最浪漫最具性情的——永遠的三毛。要問我與她的故事,皆緣於她的散文,是她,讓我沉迷於書的海洋中,是她,喚醒我心中的激情。

她曾走過千山萬水,她的流浪,她的文字,她的情感一一烙在了我的腦海中,她的人生,溫暖和眼淚都是傳奇!25年後的今天,讓我回顧她帶給我的點點滴滴,讓我們再一次走近三毛,走近她的內心,祭奠那個哭便“梨花帶雨”、笑便“面如春花”的傳奇女子。

我說

三毛不是美女,她高挑的個子,披着長髮,攜着書和筆漫遊世界,年輕、堅強而又孤獨的三毛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來估計都是不過分的。許多年裏,到處逢人說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讀者。藝術靠征服而存在,企羨着三毛這位真正的作家。三毛是個極富感情又極易動感情的人,她那誠摯而又熾熱的感情不時感染着我們,她的情感變化也使如此神經大條的我變得細膩起來。三毛的散文陪伴我多年,她溫暖的笑,猶如風吹銀鈴,把快樂吹進我的心,留下清脆的妙音。她的精神伴我左右。“我愛哭的時候就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三毛的性格,她的簡單促使我也如此。

幾日前,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滾蛋吧!腫瘤君》,片中的主角熊頓在電影裏說過:我不希望我的葬禮有人哭,希望大家開心。我想,三毛也如此,像熊頓一樣樂觀。

她說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道路”,三毛的話伴我左右。

三毛的故事8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

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幸福的。

人,真是奇怪,沒有外人來證明你,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價值。

長久被封閉在這隻有一條街的小鎮上,就好似一個斷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個沒有出口的巷子裏一樣的寂寞,千篇一律的日子,沒有過分的快樂,也談不上什麼哀愁。沒有變化的生活,就像織布機上的經緯,一匹匹的歲月都織出來了,而花色卻是一個樣子的單調。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纔不枉來走這麼一遭!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釋裏,就是精神的文明。

生命,在這樣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着,它,並不是掙扎着生存,對於沙漠的居民而言,他們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煙火,覺得他們安詳的近乎優雅起來。

夜來了, 我點上白蠟燭 看它的眼淚淌成什麼形象。

今生是我的初戀,今世是我的愛人!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歲月在令人慾死的炎熱下粘了起來,緩慢而無奈的日子,除了使人懶散和疲倦之外,竟對什麼都迷迷糊糊的不起勁,心裏空空洞洞地熬着汗漬漬的日子。

荷西回信給我:“我想的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邊,只有跟你結婚,要不然我的心永遠不能減去這份痛楚的感覺。我們夏天結婚好嗎?”信雖然很平實,但是我卻看了快十遍,然後將信塞在長褲口袋裏,到街上去散步了一個晚上,回來就決定了。

每一次的清醒,記憶就逼着我,像在奔流錯亂的鏡頭面前一般,再一次又一次地去重新經歷那場令我當時狂叫出來的慘劇。

結婚,小半是爲荷西情癡,大半仍是未來父母,至於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過了似的乾淨,天空是碧藍的,沒有一絲雲彩,溫柔的沙丘不斷地鋪展到視線所能及的極限。在這種時候的沙地,總使我聯想起一個巨大的沉睡女人的胴體,好似還帶着輕微的呼吸在起伏着,那麼安詳沉靜而深厚的美麗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動着。

佛說——“修百年才能同舟,修千世才能共枕“——那一隻只與我握過的手,那一隻只與我交換過的璀璨微笑,那一句句平淡的對話,我如何能夠像風吹過衣裙似的,把這些人淡淡地吹散,漠然地忘記?

沉靜的夜,居然突然像潑了濃濃的色彩一般俗豔地活潑起來。

長久的沙漠生活,只使人學到一個好處,任何一點點現實生活上的享受,都附帶地使心靈得到無限的滿足和昇華。換句話說,我們注重自己的胃勝於自己的腦筋。

這條荒野裏唯一的柏油路,照樣被我日復一日地來回駛着,它乍看上去,好似死寂一片,沒有生命,沒有哀樂,其實,它跟這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條街,一條小巷,一條窄弄,一條溪流一樣,載着它的過客和故事,來來往往地度着緩慢流動的年年月月。

我從不敢一到一個地方,完全不跟這批居民親近,就拿出照相機來猛拍,我認爲這是很不尊重他們的舉動。

即使在這世界的盡頭,也有愛美的女人和愛吃的小孩子,於是我也買了很多串美麗的玻璃珠串,廉價的戒指,我甚至買了一堆發光的鑰匙,耐用的魚線,白糖,奶粉和糖果。

帶着這些東西進沙漠,的確使我一度產生過用物質來換取友誼的羞恥心理,但是我自問,我所要求他們的,不過是使他們更親近我,讓我瞭解他們。我所要交換的,不過是他們的善意和友情,也喜歡因爲我的禮物,使他們看見我對他們的愛心,進一步地請他們接納我這個如同外星人似的異族的女子。

風,突然沒有了聲音,我漸漸地什麼也看不見,只聽見屠宰房裏駱駝嘶叫的悲鳴越來越響,越來越高,整個的天空,漸漸充滿了駱駝們哭泣着的巨大的回聲,像雷鳴似的向我罩下來。

在這兒,無窮無盡波浪起伏的沙粒,纔是大地真正的主人,而人,生存在這兒,只不過是拌在沙裏面的小石子罷了。

一個被仇恨啃齧了十六年的人,卻在最危急的時候,用自己的生命撲向死亡,去換取了這幾個他一向視作仇人的撒哈拉威孩子的性命。爲什麼?再也沒有想到他會是這樣地死去。

撒哈拉沙漠是這麼的美麗,而這兒的生活卻是要付出無比的毅力來使自己適應下去啊!

狂渴和酷熱就像瘋狗一樣咬着我不放。

人,是最怕認識自己的動物。

對懂得欣賞它的人,它是無價的,不對懂得的人,它一文不值。

分析起來,這種對於異族文化的熱愛,就是因爲我跟他們之間有着極大的差異,以至於在心靈上產生了一種美麗和感動。

這一次直渡撒哈拉,我們雙雙墜入它的情網,再也離不開這片沒有花朵的荒原了。

我不怪這個人討厭我,因爲是我先討厭他的。

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撒哈拉了,也只有對愛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現它的美麗和溫柔,將你的愛情,用它亙古不變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回報着你,靜靜地承諾着對你得保證,但願你的子子孫孫都誕生在它的懷抱裏。

沙本是最無依無著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他們。

它是誠實的,它不虛榮。它不用妳精緻,不用妳化妝,不用妳給予,衹要你心安。

常常聽到一首歌,名字叫什麼我不清楚,歌詞和曲調我也哼不全,但是它開始的那兩句,什麼——“想起了沙漠就想起了水,想起了愛情就想起了你……”給我的形象是鮮明的。

有了人的地方,就有了說不出的生氣和趣味。

三毛的故事9

x看劉若英的訪談,提到她的一首歌:《給15歲的自已》。奶茶說,15歲的自己在讀國中,是個自閉敏感的女孩。

似乎很多脾氣倔強的女孩,在少年時候,都有過這麼一段改變自己性格的事情。15歲的奶茶,因爲被老師批評,整整一年沒有說話。有一次老師走進亂哄哄的教室,看也沒看,順口說了句:劉若英,別講話。其實那天她真的沒講話,她辯解,老師不聽。

奶茶說:好。結果這一答應,整整一年,無論老師提問,還是與同學一起,她都不說話,可以想象奶茶在那一年裏,難以承受的孤單與壓力。

三毛也是。讀中學時,因爲考試不及格,她被老師在臉上用墨汁塗了圈圈,在教室外面罰站。三毛在來來往往學生的指點中,暈過去,以後再也不肯去學校。

我記得念小學的時候,班裏的老師體罰學生,讓考試不及格的一個女生在大冬天站在學校的操場上,伸出雙手挨凍,女生的手凍出瘡是小事,重要的是那樣的傷害,讓那個女生小學都沒有畢業,後來就和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當然,老師是不知道這個女生之所以走這條路是經過什麼樣的心理歷程的。

三毛與奶茶是幸運的。她們在寫作和演藝方面的特長起了作用。在奶茶當上陳昇助理的時候,她對自己一點信心也沒有。在張艾嘉選上她演《少女小漁》時,她對自己依然沒什麼信心。直到後來不經意間紅了,人們才漸漸在她臉上看到自信。

三毛則需要不斷地肯定自己,初戀的失敗讓她不得不逃到國外,與荷西結婚讓她性格開朗起來,文字的認可讓她有了快樂。但短暫的快樂之後,隨着荷西的去世,她再次掉進對未來沒有信心的黑暗裏。她不知道還能借助什麼來肯定自己,她一遍遍外出講演,講她與荷西的故事,似乎不斷重複這些講演就能讓她回到美好的過去。但從這些夢裏醒來,她會爲金馬獎沒得編劇獎而黯然神傷,這種不肯定讓她覺得自己在文字上無法超越,想一想,覺得再沒有什麼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了,所以她覺得走不下去了。

在少年時代,能培養出孩子的樂觀性格就是可以讓他受用一生的,這遠比試卷的考分更爲重要。

三毛的故事10

我來不及認真的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的老去。——三毛

有時想想,我這個年輕的資本家也瀕臨破產了,都說十八歲,最好的年紀,可我的十八歲勉強也只剩下半數了,按照正態分佈的話,十八歲的巔峯之後,我要面對的是怎樣的慘淡啊。於是我便恐慌,十八歲後還會不會有大把的燦爛和肆意?三毛告訴我,一定會的,燦爛和肆意是一輩子的事。

《撒哈拉的故事》讓我認識三毛,一個怎麼可以這麼可愛的三毛哦。

《沙漠中的飯店》裏,她會心血來潮的哄騙她“中國餐館唯一的食客”荷西,粉絲啊,是高山上凍住的春雨,正常情況下,是山胞們下山賣了換米酒的,“所羅門王寶藏”豬肉乾是治咳嗽的,是藥,不可多吃,紫菜包飯的外皮是複印紙,雖然她也會發出“有時想想荷西很笨,所以常常感到悲傷”的感慨,但在她深深的套路里,荷西很開心,她就更開心的當着他口中會七十二變的猴子。

《收魂記》裏,她帶着她的雄心和窮的一逼的口袋,偶爾在三四百張照片裏,拍出一兩樣好東西,她拍下如夢如幻又如鬼魅的海市蜃樓,拍下連綿平滑溫柔的沙丘,拍下如雨的風沙、焦裂的大地,拍下深藍的海洋、淡紅的雲彩,也拍下可愛又極易受到驚嚇的撒哈拉威人,也許,這就是她前世的鄉愁吧。

《沙漠觀浴記》裏,她一邊吐槽着撒哈拉威人的髒和觸目驚心,一邊又如狗尾巴草一樣站在這羣胖女人之間嚇又興奮的激動着,沙漠果然是個神奇的地方,連洗澡都讓人驚奇,有時候狠狠羨慕過三毛的大膽和肆無忌憚,但沒辦法,仍是被害羞和不好意思支配的多些,天啊,下輩子讓我投胎成三毛吧,不是爲了那滿滿一枕頭的錢,死的早也沒關係,我的誠心,天地可鑑啊!

真的是喜歡三毛,喜歡給幼小的新娘子塞雞腿的她,喜歡會和小奴隸一起串肉串的她,喜歡爲“芳鄰”們借東西而深深計較的她,喜歡結婚時在帽子上插了一小把香菜的她。

鬼知道她對我的影響有多大,也鬼知道我腦子裏快裝不下的奇怪知識是不是她種下的惡果,算了,還是謝謝她吧,給我荒蕪的年輕歲月裏,添了點偷偷摸摸的兵荒馬亂,添了點莫名其妙的天馬行空。

三毛的故事11

我本是一個慵懶又隨性的人,看完一本書的耐性都沒有,可是偏偏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斷斷續續地看了三遍,三毛隨意大方又浪漫細膩這種矛盾的性格和簡單明瞭的敘事方式,讓我深深的愛上了撒哈拉這片土地和這個勇敢隨心的.女人。

廣闊無垠的撒哈拉大沙漠,承載了三毛浪漫又幽詭的鄉愁。《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自己在撒哈拉沙漠和丈夫生活的有趣的故事。她描寫的撒哈拉沙漠,鴿灰色的天空,蜿蜒起伏的沙丘,奇異怪形的山巒,朦朧神祕的落日。讓人對撒哈拉這片土地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三毛用東方女性少有的詼諧和瀟灑,用中國人特有的廣博和狹義的精神傳播着現代文明,她也以現代文明的角度觀看沙漠舊俗和古老文明,並以一篇篇耐人尋味的小則故事生動形象地記錄了沙漠的趣人趣事,深刻地描述了沙漠中的人情風俗。

三毛曾解釋說自己堅持去沙漠是因爲感到了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而在撒哈拉停留那麼久卻是因爲荷西,不論是因爲什麼,在撒哈拉的經歷都是三毛最珍貴最珍惜的,也讓後來的追隨者們無限的憧憬和嚮往。在一個常人唯恐避之的地方,她卻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她勇敢的拋棄了城市舒適的生活和知心溫暖的朋友,到一個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物資奇缺的大沙漠,還有那置於大墳場的破屋子,雖然條件艱苦,生活艱難,但是她一襲長裙,飄逸長髮,照樣把沙漠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在書裏,三毛描述了剛到沙漠家裏的狹窄簡陋,講述了和荷西一起做傢俱裝修房子的辛苦和不易。在沙漠裏,荷西長期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這些艱難的日子裏,三毛一次次的穿越沙漠,到處旅遊。與奇怪又可愛的撒哈拉威鄰居相處,交了一羣喜愛自己的朋友。三毛,在哪裏都不會特別孤單,因爲她總是懂得如何生活。

三毛自嘲的說開了只有一個客人的沙漠中的飯店,在不瞭解自己國家的丈夫面前,一次一次用中國特色食品騙了傻傻的丈夫,並樂在其中。還自娛自樂的開了一家醫館,在撒哈拉威鄰居面前做起了懸壺濟世的醫生,用指甲油給鄰居補牙齒,給營養不良的年輕女孩吃維他命片,還差點幫難產的孕婦接生,在家裏開了個女子學堂,教當地女孩生理和地理等知識。她盡一切可能走進沙漠內部探尋這片神祕土地的真實面目,看到了沙漠里人們奇異的洗澡方式、幫撒哈拉威婦女拍照被誤會、隨身帶着醫藥箱爲貧窮困苦的撒哈拉威人義診、並將日用品送給當地人………

生活在當代的我們少了衝動的激情,少了面對夢想的勇氣,停滯了追求夢想的腳步。只有爲生活打拼千篇一律的生活理念,心中的“撒哈拉”也只是存在於理念之中。

爲了夢想,至少應該有一次隨心說走就走的旅行。

三毛的故事12

或他們的生活習俗,或他們的語言、穿着、家族,或他們的居住環境,或是這沙漠的神祕與恐怖,或是種族的鬥爭與和睦,又或是這裏淳樸的愛與痛徹的恨······

我知道。我看到了這故事,也許是在撒哈拉的沙丘迷宮裏窺見的,也許是在一百公里外的河灘,也許在窮困者的帳篷裏、撒哈拉威人的白房子頂上、西班牙的國家旅館後廚,或者更多地方。但我清楚得很,是誰帶我走進了沙漠。是陳平,三毛,執拗於對自由的追逐卻從不缺少愛與陪伴的幸福女人。

我們相識於《等待》,詩裏滿是“西部歌王”王洛賓對三毛的悼愛······“你永遠不再來,我永遠在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愛。”我只當這是一段忘年戀的隕斷,不過自此,我便追隨她,和她一起走進了撒哈拉沙漠,自恃聰敏地倒要看看是怎樣的故事,竟能動容文壇。

如夢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樓,連綿平滑溫柔得如同女人胴體的沙丘,迎面如雨似的狂風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伸長着手臂呼喚嘶叫的仙人掌,千萬年前枯乾了的河牀,黑色的山巒,深藍到凍住了的長空,滿布亂石的荒野······這一切的景象讓我們意亂神迷、目不暇給。我看到荷西丟下輪船計劃毅然陪伴三毛住進這廣袤的沙漠深處,看到荷西緊鑼密鼓地準備着和三毛的婚禮,看到三毛被荷西寵到極致,那種寬裕了就請來三五好友美酒珍饈得享受、窘迫了就相伴去做“素人漁夫”、身處荒山互相依靠、臨危不棄的嵌進靈魂的愛與依賴。這片沙漠帶給太多人幸福和痛苦。撒哈拉威人的婚禮習俗讓娃娃新娘姑卡又期待又怕;對沙伊達的思念將沙崙帶去罪惡的深淵;阿拉伯人的“灌腸浴”讓三毛夫婦瞠目結舌;撒哈拉威人總是受傷的“驕傲”也是給我帶來無盡的哭笑不得。這裏有邪惡的異族詛咒,也有放下私仇身行大義的沙巴軍曹;這裏有冰冷的奴隸買賣,也有巴西里夫婦暖情的生死相隨······這裏的故事寫了一年多,從生澀到煩熟,從幸福到天人永隔。正如《紅樓夢》的結局,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甜盡了三毛的愛,終有那天,荷西帶着萬分的寵愛和牽掛沉進了海底。海是神祕的,也許正如他深愛的三毛,他這是徹底地潛進了愛人的心裏去。

撒哈拉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我從未去過。我不知道。

三毛的故事13

三毛,這個名字或許大家都不陌生。

自1935年張樂平先生筆下第一幅三毛漫畫問世以來,三毛形象深得人心,人們三毛,是因爲他正直善良,見義勇爲,聰明機智。

在上個世紀,許多孩子像三毛一樣,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窮人的生活沒法過,只能賣兒賣女,價格居然比不上一個搞特價的洋娃娃。三毛做過童工,做過藝人,擦過皮鞋,受過我們從未受過的苦。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的我們怎能感受到這樣的生活?

說起節日,除了春節,我們最期盼的莫過於兒童節了,兒童節可以出去玩,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三毛的兒童節卻是另一番光景,沒有,沒有的祝福,還被拒絕在專門爲兒童準備的遊藝會外。

三毛不是一個簡單的漫畫人物,而是近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張樂平先生由他反應出了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和富人們的仗勢欺人,充分的表現出了一個社會的腐敗。

我忘不了三毛那瘦弱的身影、悲慘的遭遇,更忘不了我們現在的幸福。

三毛的故事14

記得阿拉伯語對"撒哈拉"的解讀是"大荒漠":廣闊、孤寂、貧窮與落後。可翻開書籍,咀嚼着三毛的《沙漠中的飯店》《白手發跡》《懸壺濟世》等18個故事,感受到的並非像阿拉伯語解讀的同樣,字裏行間反映着大沙漠特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着土偶情,如同走進一幅佈滿異國風情的畫卷。這一切更讓我心馳神往,竟然孕育發生一種踏着三毛足跡重遊的強烈衝動。

濃情穿梭頻繁在三毛清爽、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裏,一種情素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魄的人性美起頭浸潤…

三毛是個深切留念沙漠生活的女孩,貧瘠廣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佈滿了無窮的誘惑。她勇敢地拋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大沙漠,迎迓她的是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的很壞環境,水源奇缺、物質匱乏。還有那置於大墳場的破舊含沙很多的土房:狹窄簡陋,沒有傢俱,沒有牀,頂上還有一個大窟窿…,可是這一切難不倒三毛。她和荷西一頭扎進去,甚至將生擲中最神聖、最憧憬的結婚儀式也"搬"到了沙漠。

在艱難的日期裏,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白灰水泥糊牆、補窗戶,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傢俱,到樂瑟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制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積極樂觀地一步步建設着佈滿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說"在一年以後,已成了一個真正藝術的宮殿"。

與此同時,三毛也盡一切可能走進浩瀚的沙漠探尋她真正的面目,她用相機拍下極偏僻地域遊放牧牲畜的人的共同體的生活,隨身攜帶帶着藥箱爲貧窮落後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並將日用品等送給當地的人們…作爲第一位進入某種環境大荒漠的東方女性,她以東方女性不常見的灑脫和詼諧,以神州人特有的廣博與俠義的精神傳播着現代文明。

同時,她也以現代文明的角度寓目古老文明與沙漠舊俗,並生動地記錄着她在沙漠的所見所聞所感。她在《沙漠觀浴記》描述了撒哈拉人的邋遢、奇異生活習俗。因爲沙漠缺水,她們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聞所未聞,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痕,還用海水灌腸,讓人真實地感受到沙漠環境的很壞與生活方式的落後,也爲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三毛就是這樣以潑天勇氣和靈懂事情的道理慧行走在沙漠裏,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如同開在沙漠裏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高舉起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流淌在沙漠裏…

三毛的故事15

由於喜歡看臺灣女作家三毛寫的愛情遊記,林玉芳對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感觸很深。她覺得愛情是一種心靈的感應、牽掛和付出,必須擯棄世俗的偏見,遠離塵世的功名利祿。

她感覺到陳勇就象那個比三毛要小八歲的潛水工程師荷西,那麼真誠善良而且用情專一。

他們兩個人一見面就是那麼投緣,好象是造物主要特意把他們安排在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在一個初高中班上下桌共同學習了四年。

林玉芳還清楚地記得初中一年級,當她來學校準備上第一堂課,因挪不動課桌心急如焚時,只見一個小男孩馬上走了過來,是他幫了一把忙才把課桌放平放穩。他定眼一瞧,只見這個小男孩背上挎着一箇舊書包,身上穿着一個打了補丁的舊襯衣,那童稚的臉蛋上填滿了善意的微笑。原來他就是坐在她後排的同學陳勇。

在初中求學的三年時間裏,在生活和學習當中,陳勇給予了她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陳勇因善於解答理科疑難問題,林玉芳經常來向他求教;林玉芳因作文寫得好,陳勇也會經常借來閱讀後參照模仿。要是有其它同學來欺侮他們,兩個人都會相互幫忙。陳勇因家庭生活困難交不起過多的資料補課費用,林玉芳就會主動借錢給他。三年的初中生活和學習,讓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同學情誼。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陳勇悄悄暗戀上了林玉芳。他把這層愛埋葬在心地裏,化作了對她無私的幫助、考試的期待。

當陳勇得知林玉芳考省重點高中還差一分時,他對自己中考的優異成績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替林玉芳捏了一把汗,暗自思忖道:“我要考那麼多分幹什麼,何不勻出幾分給林玉芳呢!”一連幾天,他急得茶飯不思、無精打采的。當他得知林玉芳還是進入了市一中,又與他分在同一個班時,他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林玉芳的心裏,陳勇對她的付出一直讓她感動不已!那是一種不求回報的愛的奉獻啊!

林玉芳還清楚地記得,在初三第一學期中,她曾邀請陳勇、陳剛、郭建軍三位好同學到家裏作過一次客。

那是一個冷風刺骨的上午,天幕陰沉沉的一片,他們四個人只帶着兩把雨傘上的路。當走到半路上時,天上突然下起了毛毛細雨,後來雨越下越大。林玉芳和陳勇共着一把小傘,由陳勇把持着。由於怕雨水打溼了林玉芳的身子,陳勇特意把雨傘往林玉芳的頭上靠,結果林玉芳除了褲子打溼了以外,其它衣服還是乾淨的,而陳勇則全身打溼了,淋得成了一個落湯雞,冷得在寒風中打哆嗦。回到林玉芳的家時,陳勇一看見林玉芳的父母還大喊“林叔叔”、“林嬸嬸”什麼的。看到這種情形,林玉芳的母親親自生火給三個男生烤衣服,還特意留着他們吃了飯。吃飯前,陳勇還幫着林玉芳搬東拿西,彷彿自己就是這個家的主人一樣。陳勇那乖巧、機靈和友善的模樣給林玉芳的父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陳勇衣着單薄,林玉芳的母親還拿出了林玉芳穿過的一件半新舊棉衣送給了陳勇。

去年,陳玉芳和四個男生上酈山玩不小心摔了腳,又是陳勇主動把她送到了學校醫務室,還揹着她來上課。

特別讓林玉芳感動的是,爲了讓她能夠在高二分班時能夠分到文科重點班,陳勇有意讓她抄看自己的考試答卷,最終讓她順利過了關。

一想起這些往事,林玉芳悸動不安。

林玉芳知道陳勇愛着自己,而自己又何嘗不是懷着一種同樣的情感呢!

她感覺到能夠得到陳勇的愛,那是一種多麼幸福的事啊!

同時,她也感覺到只有做最好的自己纔是對陳勇的最好思念!

後來,林玉芳還做了一個夢,她夢見陳勇抿着笑在款款地朝她走來,還是穿着那件普通的舊皮夾克。

他去看,人卻不見了。

醒來時竟淚水漣漣。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