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袁隆平的故事(合集15篇)

袁隆平的故事(合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隆平的故事1

1、有一次,袁隆平帶着夫人去香港,走進一家很貴的手錶店,袁隆平一看價格,趕緊把夫人拉出去了,嘴裏還嘟囔着:不要手錶了,太貴了。

袁隆平的故事(合集15篇)

2、袁隆平的試驗田裏,有一個橫幅,上面赫然寫着: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3、袁隆平有一次逛商店,看到男士襯衫大削價,一件只要10錢。他興奮地買了十幾件,最後他有點不好意思,怕人家10元賣給他賠本太多。

他跟售貨員說,你賣得太便宜了,不如我每件給你加2元錢,你12一件賣給我好嗎?

售貨員笑了:我買了這麼多年貨,第一次見像您這麼講價的。

4、有一次,袁隆平出席一個全國性大會,會前有人提議他拉琴,一首科學家李四光的作品《行路難》讓在場人的都如癡如醉。

表演結束後,袁隆平還耿直而幽默地解釋到:我是一個南郭先生,那次只拉了頭四句,其餘的都是後臺小提琴大師們拉的。沒辦法,不能讓大家掃興。

5、在他八歲時爲了躲避日本侵略者而坐船離開家,然而在逃難的船上袁隆平被人不慎推下水,幸虧艄公把他救上船才保住了性命。

從此他就下定決心學習游泳。後來袁隆平不僅自己遊得很好,還多次參與搶救溺水者,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

6、晚年的袁隆平還迷上了飈英語。

2017年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語,進行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開場時袁老謙虛地說IspeakbrokenEnglish(我英語說得不好),然而演講全程,他的英文語句流暢、思路清晰,幾乎沒有出現停頓或錯誤。

除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外,袁隆平的俄語水平也很好,會唱俄文歌曲《喀秋莎》,還曾教了一學期的俄文。

7、袁隆平特別不服老。他經常說:我是8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

就連在英語上,他也在和老這個字較勁。一直以來,他都不懂爲什麼英語中問年齡總是說old,在情感上特別難讓人接受。

於是,問別人年齡時,他不再說Howoldareyou,而說Howyoungareyou 。

8、袁隆平的孫女在讀幼兒園時,一直以爲爺爺是搞天氣預報的。

9、如果不說,很少人知道袁隆平的身價已超過1000億,也沒人知道在達到這個身價之後,老人在採訪中,穿的還是35元的衣服。

對於錢,老人沒啥概念,他只說:要那麼多錢幹什麼,那是個很大的包袱。

10、袁老自知時間緊迫,從不接受無實際意義採訪,但即便自己身體不支,累到需要吸氧,他依然會開門迎接每一位想要前來合影的學生。

趕走可以爲自己增加曝光量的記者,卻不忍趕走那些期待着見他的學生。

11、當問起您團隊下面都是精英,好不好管?,袁老不知如何回答,愁到撓頭。

12、央視電視節目《對話》採訪袁隆平時,問到獲獎感言的時候,先是謙虛說我受之有愧,接下來卻是我的獎太多了,我不在乎這些東西了。

13、當主持人問到:您如何培養研究生的?的時候,梗王袁隆平爺爺回答:第一個要求下田,電腦很重要,但是電腦長不出水稻。

14、年輕的時候,他身材瘦小,其貌不揚,生活習慣過於隨意,襯衣髒了就翻過來繼續穿,這樣也導致了相親也是屢屢碰壁。

但妻子鄧哲卻透過這些表面的東西,看到袁隆平的人品和才華,被深深吸引。

結婚前,袁隆平悄悄問鄧哲:要不要給你買一身新衣服啊?鄧哲不好意思地說不要,結果袁隆平真的沒有買。

15、結婚後,在妻子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富有情趣,越來越體貼,他出差的時候想給鄧哲買一條裙子,怕尺寸買得不對,就乾脆買了兩條,說哪條合適就穿哪條。

16、每次出國參加國際性交流會議,他防止老婆一個人的時候走丟,細心地寫了一些英語求助的牌子給鄧哲帶着。

17、鄧哲63歲才學會開車,但袁隆平堅持不讓她開車,說好不容易團聚了,我想多守着你幾年。

18、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三系法的總設計師、總指揮,一刻也走不開。

他曾經在給鄧哲的信中寫道:家中老母和年幼的孩子們,全靠你當家和照顧。我經常在想,有你這樣一位賢德的妻子,這的確是我和全家的幸福,希望你多保重身體,加緊營養和治病。

19、袁老後來變成了一個老頑童,會撒嬌會任性。

他看到餐桌上沒有自己剛買的荷蘭豆,會跟保姆叫板,理論一番爲啥沒有荷蘭豆。

20、袁老還會自詡是個帥哥,可是下一秒又破功,笑着說,其實不帥。

他還勸大家:少吃肥肉多游泳,不要變成一個胖子!

90歲的他,也依然風趣。

21、袁隆平結婚後,變得越來越貼心。他擔心鄧哲洗澡時煤氣中毒,隔兩分鐘就得喊她的名字,有迴音才放心。

22、袁隆平雖是一位典型的理工男,但駕馭語言的能力很不得了。

袁隆平做客《捨得智慧講堂》時,主持人問:您一共得了20多項大獎,還有以您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別人都稱您是偉大科學家,您怎麼看?

袁老不假思索道:不是偉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處,翹不起來。所以不能驕傲自滿,要夾着尾巴做人。

23、在人民政協成立60週年文藝晚會上,主持人問袁隆平:袁老今年高壽?

他慢悠悠地說:39.5公歲。

接着,他又念起雷潔瓊先生的打油詩:百歲笑嘻嘻,九十也不稀。八十多來兮,七十小弟弟。嘿嘿,我才79,還是小弟弟。

24、1970年,袁爺爺試驗田附近發生7.2級的地震。

當時爺爺還在睡覺,驚醒之後,爺爺先跑出去但沒一會兒就往屋裏跑。

因爲他的稻種還在屋子裏。

頃刻之間,房子轟然坍塌,他在餘震裏,守了三個月的稻種。

25、有次他爬田埂,旁邊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擋開了,"你以爲我老了啊,我躥田埂比你年輕人還快當!"

袁隆平的故事2

一個讓14億中國人吃飽飯的老人,一個不讓糧食問題受制於人的英雄,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

這個活在教科書裏的人物,科學上的成就人盡皆知,但他背後勤儉樸實的故事卻少有人知道。

在老人離別之際,讓我們給孩子們講講他的故事,永遠傳承他的精神,感恩老人,深切懷念時代的巨星,寄託我們的哀思。

大齡剩男閃婚的典禮簡單得只花了50元錢

1953年,袁隆平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湖南農校教書,當了一名老師。

他一心撲在水稻的實驗上,時間與精力都用來做水稻研究,穿着粗布衣,不修邊幅,所以女孩們都對他敬而遠之。不知不覺間就成了大齡剩男,中間也經人介紹相親過幾次,但都沒有姑娘能相中他。

直到34歲那年,袁隆平教學的班上來了個女孩,她叫鄧哲,比袁隆平小7歲,能歌善舞,還愛好打籃球,這讓袁隆平頓生好感。在同事的慫恿撮合下,上演了一場“籃球情緣”。

故事直白而傳奇:那是縣裏的一場籃球比賽,鄧哲是參賽隊員之一,在籃球中場休息時候,袁隆平將鄧哲拉到一邊說道:“走,跟我領證去。”鄧哲說:“還沒打完比賽呢。”袁隆平說:“我們領結婚證,比你打比賽重要。”就這樣,他騎着自行車,帶着認識才一個月的鄧哲,來了個傳奇式的閃婚。

而閃婚的典禮更爲傳奇: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就沒有舉行婚禮,因爲我們可愛的“直男”大朋友,既沒有給新娘子準備鳳冠霞帔,也沒有新婚禮服。鄧哲身穿的就是比賽場上的紅色運動服,就這樣把自己嫁給了袁隆平。也沒有酒席,兩人只是花了50塊錢買了喜糖,舉辦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

對家人買禮物從不吝嗇,對自己卻很摳門

後來,袁隆平雜交水稻實驗成功,經常出國參加學術研討與交流。而且生活逐漸好起來,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

有一次在北京給愛人鄧哲第一次買禮物,寫信告訴愛人:

在京給你買了2條裙子和一件襯衫,兩黑一深藍,這是我第一次買裙子,不知道什麼號碼適合你,所以買了兩條,任你選擇。

收到信的那一刻,鄧哲笑出了眼淚,誰說糙漢只懂水稻,不懂浪漫?

不僅如此,袁隆平還特別喜歡送紀念品,無論是什麼紀念日,逢節必買。戒指、項鍊、手錶等只要鄧哲喜歡的他都買買買,樂此不疲。

而對自己卻相當摳門,一件50元的衣服,穿好幾年都不捨得換。日常生活中,袁隆平爺爺十分樸實,外出時非常低調,經常有網友偶遇他。20xx年還曾有網友在長沙超市偶遇袁老,逛平價服飾店,穿35元的衣服。

袁隆平爺爺的家裏非常樸實,牆上只掛着地圖和時間表,傢俱也十分簡單,甚至顯得心酸。日常吃飯,也是最簡單的素菜湯和土豆絲,袁隆平爺爺還喜歡吃小零食。可是,他從不剩飯,哪怕有一粒米飯,都會把它吃了。他更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袁隆平一年能掙多少錢

有一次,袁隆平接受薇婭採訪,薇婭曾十分八卦地問袁隆平,年收入多少?當時袁隆平還調侃薇婭說:“聽說你年收入有30億,就有人說我年收入1000個億,我都笑哭了,這不是開玩笑嗎?”

隨後,袁隆平正面迴應了薇婭的提問,他說:自己每個月工資6000多元,除此之外,還有股份分紅、稿費、諮詢費等“額外收入”,所有這些加起來,每年大概有30多萬元的收入。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一位解決了中國14億人溫飽問題的偉大科學家,一年的總收入,也就是微不足道的30萬元。這樣的收入與那些明星、網紅、影星等相比是不是極不相稱?

什麼是袁隆平精神

袁隆平爺爺離開了我們,但他留給世界,留給祖國,留給人民,留給我們的太多太多……

今天,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走了,感謝他用一生爲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貢獻,他曾爲了讓每一箇中國人吃飽飯而拼盡了全力,所以,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懂得珍惜今天餐桌上來之不易的糧食。

感謝您曾經來過,您的每一次點贊和評論,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作文路上,劉老師與你一同奮力前行。

袁隆平的故事3

立志學農

高中畢業以後,報考哪一所大學呢?這個問題成了袁隆平全家爭論的焦點。當時,在南京政府僑務委員會事務科任科長的父親袁興烈希望袁隆平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日後學成,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

19歲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他想:第一,父親要自己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是希望自己能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對此,袁隆平毫無興趣。第二,想赴重慶求學。抗日時期的“陪都文化”,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個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着深厚的感情。第三,在小學階段,一次參觀園藝場時,他對生氣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華秋實的變化規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到這些,他直截了當地對父母親說:“還是讓我報考農學院吧!”

善良的母親講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見你還要認真考慮。當然最後還得由你自己作主!”頗具民主思想的父親,熟悉隆平的個性,既然兒子立志學農,他也不好再提反對意見了。

袁隆平就這樣義無返顧地報考並考取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門”。

袁隆平的故事4

媽媽告訴我說,袁隆平爺爺去世了,我不知道袁隆平爺爺是誰,但是媽媽很嚴肅的告訴我如果沒有袁爺爺,我們今天就吃不飽飯。

聽了媽媽的話,我拿起手機查閱了一些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資料,原來袁隆平爺爺是“”雜交水稻之父”和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袁隆平爺爺五月二十二日,在湖南長沙去世,享年91歲。一生樸實無華的袁爺爺養育了億萬人口。

袁隆平爺爺不分夜晚和早晨,都在辛苦的研究雜交水稻植物,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溼漉漉的水稻田裏親自插秧,培養水稻,袁隆平爺爺曾說過“成功沒有捷徑,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我不在試驗田,就在去實驗田的路上,有愛好,不但讓你的世界更豐富,還可以在知識,文化,精神層面上相互雜交,互相啓發。”

袁隆平爲能培養出超級雜交水稻,用了40多年的時間,經過了上千次上萬次的失敗。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沒有放棄,最終終於成功了,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啊!

當我們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就會想起,讓人類擺脫飢餓,讓天下人民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袁爺爺,以後我會乖乖把飯吃光,珍惜每一粒糧食。

致敬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千古,爺爺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故事5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着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慾十分強烈,每到星期五午時,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櫃裏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着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髒了。”他對夫人笑笑說。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麼,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麼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可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爲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裏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我清心寡慾,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的故事6

1.袁隆平的童年故事

1931年~1936年,僅僅5年之間,袁隆平隨父母輾轉北平、天津、江西贛州、德安、漢口等地。2歲到6歲,人生最稚嫩美好的階段都是在動盪遷徙中度過,不能不說是個悲劇,可是堅強樂觀的袁母,並沒有因此而忽略了對孩子們的教育。讓人驚訝的是,當袁隆平蹣跚學步的時候,母親就已經開始給他讀尼采的書了。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寶庫,唯有品德和情操纔是打開這座寶庫的鑰匙。”這是袁母常說的一句話。教師出身的母親,在辭去工作後,就把她平生所學得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完全放在了教育5個孩子身上。她非常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以開發孩子的智商。

袁隆平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失敗了不氣餒,找到原因從頭再來就是啦!”樂觀開朗的性格,對事物不服輸的精神,對於生命如火般不滅的激情和熱愛,正是袁隆平小時候母親給他的最好禮物。

後來,孩子們長大一些能聽得懂故事的時候,袁母就開始給孩子們講故事聽。袁隆平在5個兄弟中是愛動腦筋愛提問的一個。母親看在眼裏,喜在心上,常常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適時的教育。

夏日的夜晚,母親帶着孩子們在院子中乘涼,這時是母親固定的講故事時間,兄弟們搬個小凳子圍繞到母親身邊。袁隆平是一個淘氣的孩子,他不會像其他的兄弟那樣老實地坐在那裏聽故事,看見身邊螢火蟲飛舞,美麗異常,他就找來玻璃瓶,把螢火蟲抓來放進去玩。玻璃瓶被螢火蟲映照得通體明亮,煞是好看。

小隆平樂在其中,母親看在眼裏,便不失時機地叫過他來,給他講了一個“京娘千里報恩”的故事。

“少年趙匡胤(宋朝的開國皇帝)從盜窟中救出少女京娘,結成兄妹並護送她回家。千里路上,趙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馬上,而他自己卻牽馬步行。

“然而就在這次送別之後,京娘在戰亂中死去了。後來,趙匡胤在一次夜戰中迷了路。忽然,飛來一隻螢火蟲爲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險境。傳說這是京娘死後爲報答趙匡胤相送之恩,化爲螢火蟲,在他有難時,特地趕來相救。”

袁隆平靜靜地聽着,他被這個故事感動了。知恩圖報的螢火蟲原來是美麗善良的京孃的化身!善良、懂事的二毛聽了這則傳說以後,再也不忍心捕捉那可愛的螢火蟲了。

袁母就是這樣,總是善於發現孩子的優缺點,並適時地給予教育。袁隆平印象最深的一則故事是母親講的一則哲理故事:

一天,一隻胖胖的狐狸正在覓食,聽見一羣雛雞在圍欄裏唧唧喳喳地叫着,饞涎欲滴,便四處尋找進口。終於,在圍欄一角它發現了一個小洞。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軀進不去。於是,這隻狐狸便絕食5天,餓瘦了自己,終於穿過了那個小洞,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雛雞。可是,這時它發現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卻出不去那個小洞了。無奈,它又絕食5天,再次餓瘦了身軀。結果,回到院牆外的狐狸,依舊是原來那隻狐狸。

袁母講這則故事時,袁隆平還小,不理解母親的用意。長大成人以後,經歷了一些功名利祿的引誘後,才漸漸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聰慧的母親是在用這則故事告訴他,要學會節制自己的慾望。他也漸漸地體味到了古人說過的“無欲則剛”的道理。母親講過的這個故事,年幼的袁隆平一直都牢牢地記在心裏,母親從小給他的那些潛移默化的教育,也一直影響着他以後的發展。

2.最初的土地啓蒙

1936年,受時局影響,袁家移居漢口,在那裏居住了近兩年。1936年8月,袁隆平進入漢口扶輪小學讀書,成爲一名小學生。

漢口位於漢水、長江交匯之處,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說,水上交通極爲方便。港口貿易十分繁榮,販賣各種商品的攤販沿江一字排開。夏天,每天早晨鄉下的姑娘都會揹着竹簍,裝上滿滿一竹簍各色各樣的花來賣,輕盈的花瓣還帶着剔透的露珠,煞是好看。

插花幾乎是那個時代所有女子學校的必修禮儀課。自幼在花紅柳綠的江南長大的袁母,更是對花卉有着天生的喜愛,良好的文化素養讓她對插花藝術具有更多的領悟。

“暈酣神斂,煙色迷離,花之愁也。欹枝困檻,如不勝風,花之夢也。嫣然流盼,光華溢目,花之醒也……”稍有閒暇,袁母便會一邊吟誦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的插花論,一邊將修剪好的各色花朵插到一個裝滿水的大玻璃瓶裏。“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收拾得整整齊齊的房間,配上母親流光溢彩的插花,整個小房間總是熠熠生輝,孩子們在花香中快樂地成長着。

冬天,袁母又在瓶裏插上一兩枝松柏枝,那松柏枝也給斗室帶來滿屋清香,幾個孩子圍着松柏枝寫作業。母親常給花瓶換水,有時見孩子們寫作業累了,就給他們講松柏樹的風格。這位賢達的母親,不只是希望孩子們努力讀書,還希望他們有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年四季,袁母的花朵從未斷過,即使在顛沛流離的歲月裏,她依然保持着這個習慣。漢口碼頭上隨處可見的野花,對於袁母來說是不小的誘惑,所以每逢從碼頭回來,她總要捧回一束很便宜的野花,放在向陽的窗臺上。嬌嫩的花朵在敵機的狂轟濫炸、彈片紛飛裏,依然美麗地盛開。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這已不僅僅是一種愛好。那滿室流淌的花香,更彰顯出母親從容樂觀的人生態度,並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袁隆平性格的養成。

如果說袁母閒時弄花是怡情雅興,那麼有意給孩子進行國恥家難的教育,則是內心夙願最深沉痛切的表達。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詩句充分描述了安史之亂帶來的民不聊生的淒涼慘景。與之相比,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民的精神創傷更加難以估量。在那個國土淪喪、屍橫遍野的年月裏,國家、土地是人們心中最爲敏感和熱切關注的話題。爲了讓剛上小學一年級的袁隆平記住國恥家難,袁母總是有意給孩子們灌輸國家、民族尊嚴的概念。

孩子們放學後,袁母就會讓他們在桌子前坐成一小排,給他們另外再加一堂課。“人是從泥土裏來的。女媧把黃土和成泥,然後捏成一個個男人和女人,捏完後,她朝着那泥人吹出一口法氣,於是,那一個個黃土泥人便有了鮮活的生命。從那時起,人類便繁衍生息,傳宗接代……”“無論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歸根到底,我們人類都是從黃土地來的。我們吃的糧食是黃土地裏長出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用從黃土地上收穫的棉花織成的布做的,我們住的房子是用黃土燒成的磚蓋起來的……總之,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土地。所以說,土地是生命之源。”飯後庭院裏,當袁隆平問母親人類從哪裏來這個話題時,母親如此回答的。雖然沒有站在講臺上,可是聲音依然鏗鏘有力。

土地似乎是個被燒燙的詞彙。只要一沾染,就會點燃母親的激情,像當年在搖籃中給二毛讀尼采時候的激情!可能是觸景生情吧,看着窗外遠處日本戰機轟炸留下的殘垣斷壁,母親特意給袁隆平講述了民族英雄岳飛爲了捍衛國土,浴血疆場的故事。“國土是神聖的。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場,他們演繹了多少壯懷激烈的歷史篇章,都與國土緊緊相連。”“土地是萬物的母親。'

我們民族自遠古時代就對土地懷着虔誠的信仰,我們的祖先總是以隆重的方式祭祀土地。歷代皇帝在年末歲首都要淨身素食、叩拜土地。清朝皇帝每年三月,總要到先農壇,親自扶犁,演示耕作一畝三分地。土地始終是人類的血脈所繫,衣食父母,所以,我們要懷着最虔誠的敬意來叩拜土地。”面對眼前深重的國家災難,母親一改往日的溫婉,一下子變成了慷慨激昂的詩人。看着母親被熱情燒紅的臉頰,袁隆平深深地受到了感染,他的胸中涌動着一股莫名的熱情,他第一次知道土地對於人有着如此偉大的意義。6歲的袁隆平眼前第一次感覺到沉重,他的眼前似乎出現了扛着大包逃難的人羣,桃園鎮那被戰火燒焦的桃林,原來土地是這麼偉大聖潔的載體。

這是袁隆平母親對袁隆平第一次關於土地概念的啓蒙,這次經歷在袁隆平腦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3.第一次參拜神農

如果說上述母親對於袁隆平關於土地的啓蒙只是“言傳”的話,那她帶領孩子們參拜神農洞則算是一種“身教”了。

神農氏即炎帝,是人類的始祖。相傳5000多年以前,人類多食用肉食,飽受疾病之苦。爲此,神農氏,創耕耘,植五穀,訓禽獸,嘗百草,爲民療疾,是人們萬世敬仰的先賢。1936年秋天,袁隆平一家遷居到漢口不到一個月,平時就注重孩子德育教育的袁母,藉此機會帶他們兄弟遊覽了距漢口不遠的“神農洞”。

“神農洞”相傳是神農炎帝出生的地方,這裏供奉着炎帝的塑像。這裏青山環繞,香火鼎盛,時值秋季正是農民即將秋收的季節,來這裏祭拜的人絡繹不絕,許多農民準備好了三牲美酒,來祭拜祖先,祈望這一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

愛提問的袁隆平看到這麼多人朝向神農的塑像虔誠禱告,禁不住問母親,爲什麼神農這麼受到人們的愛戴呢?於是母親便給他們兄弟講了神農誕生的故事。

傳說上界神仙,見人民疾苦,欲救蒼生,於是便化作一個英俊青年,投入到一個牧羊女的夢中與之相愛了。這個牧羊女夢醒之後,便懷孕了,幾個月,臨產前她又做了一個夢,夢見這男子交給她一本神農書,囑她將這本書交給他們的兒子,等兒子長大了,一定要按照神農書的點化,興修水利,耕地播種,收穫五穀,造福百姓。於是,便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史。

“我們吃的糧食都是當年神農氏教給人們種出來的!”看着來往祭拜的人羣,再聽到母親講的故事,袁隆平聽得癡了。不禁在母親的引導下向這位光耀九州的神農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個鞠躬禮,以表達他們一家人對這位先賢的景仰之情。

這次是袁隆平第一次聽到神農的傳說,通過這件事,在袁隆平的心裏深深地打上糧食和民生疾苦的烙印。看着周圍人們祈望和虔誠的表情,他似乎懂得了一點“民以食爲天”的含義。

袁隆平的故事7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八十幾歲高齡的他仍然活躍在科研場上,爲我國的水稻研究事業做着貢獻。袁隆平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鬥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而進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貫的原則。“一顆種子改變世界”是對袁隆平所作貢獻最好的詮釋。

這個勵志故事從袁隆平年輕的時候開始講起。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成爲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國家實行畢業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窮鄉僻壤的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師,負責教三門課。然而就在這個落後的湖南鄉下,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裏,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科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飢餓的折磨。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起來了,他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裏,突然發現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潛心研究。終於,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的故事8

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着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慾十分強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櫃裏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着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髒了。”他對夫人笑笑說。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麼,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麼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爲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裏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慾,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的故事9

“裝修要花錢,何必浪費呢”

由於工作需要,院裏幾次決定給袁老師換大一點的辦公室,再裝修一下,但袁老師不同意,說:“這間辦公室蠻好嘛,我都習慣了,有感情了,再說,裝修要花錢,何必浪費呢。”大家拗但是他,只好算啦。袁隆平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手裏每年掌握着幾千萬元的經費。按理說,像他這樣的.身份,弄一間大一點裝修得像樣一點的辦公室於公於私都在情理之中,但他就是不同意,讓人在當初的不理解之後,幡然頓悟,這就是袁隆平的本色,“梅花本高潔,香自苦寒來”。

袁隆平的故事10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爲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說他會有這天的成就是偶然!下面我們一齊來看看關於他的故事吧!

曾有不少人問過袁隆平:此刻大家稱您爲“雜交水稻之父”,當初,您爲什麼學農,爲什麼走上研究雜交水稻這條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學農緣於一次偶然:小學一年級時一次郊遊,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時,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上演,影片裏有一個鏡頭,窗外就是葡萄什麼的,這些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田園確實太美了,就想長大後學農,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髒,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其率真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笑聲。

袁隆平

因爲兒時的這個願望,高中畢業後,袁隆平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後改名爲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成了一名教師。

因爲這個偶然的選取,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間忘情忙碌了50多載了。

袁隆平的故事11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蹟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爲要沿着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爲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着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飢餓和災荒作鬥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鑽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爲,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標前進,永不後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立志成爲國家的棟樑。

我們還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涼夢”成爲現實,真正成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故事12

袁隆平手裏掌握着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

長年養成的習慣,他喜歡去田壟,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如果說事業的成功給他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車改成了摩托車。他覺得這玩意兒輕便、快捷。沒料到,玩摩托車、飆車成爲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田裏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揚花了,結實了……他跨上摩托車,一溜煙躥上馬路,拐入小徑,溜上田埂,矯健的身影閃動在片片綠意蔥蘢或金黃燦爛的稻田裏。十多年來,他先後換過八九輛不一樣品牌的摩托車。如今,雖已70餘歲高齡,他還是經常騎着摩托車在田間轉。

20xx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朋友對他說,騎摩托車是“肉包鐵”,開汽車是“鐵包肉”,還是開汽車安全一些。他興致勃勃地學起開車來,感覺還不錯。有時,他把汽車開到了田邊。他還笑着說,要去考一個駕駛證哩。

袁隆平的故事13

游泳奪冠

1947年6月,湖北省舉辦全省體育運動會。袁隆平非常喜愛游泳,便向體育老師報名,要求參加預選。老師朝他打量一番後,搖搖頭說:“你個子太小,體力不夠,不行!”他心裏不服氣,心想:自己從8歲開始,在隨父母逃難的途中,就是走水路來重慶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險些被淹死,幸虧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來,才保住了性命。從此自己下決心要學會游泳,今後能遇難救人。9歲逃難到了重慶,每到夏天,放學回家後自己就要去長江邊的“龍門浩”戲水。漸漸地,他掌握了熟練的游泳技術,甚至可以搏擊嘉陵江和橫渡長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賽的場合去試一試。

預賽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師帶隊,10多個初選上的同學每人騎一輛自行車,奔向比賽的游泳場,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後一位同學的自行車後架上同行。待到達預賽場地時,周老師發現了他,便笑着對他說:你既然來了,也就試試看吧!結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漢口的預選賽中獲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兩個第一名,而其他同學都名落孫山。接下來,袁隆平又奪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時,袁隆平受到熱烈歡迎,同學們在校門口把他擡起來,使勁地往上拋了多次。

這件事給予袁隆平很多啓迪:凡符合實際的“不服氣”思想,不一定是消極因素,有時可以變成積極因素。正是這種“不服氣”的思想,催他積極進取,克服困難,努力拼搏,去爭取勝利。也正是這種“不服氣”的思想,在他科研實驗中遇到更大困難時,總是給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攀登高峯!

袁隆平的故事14

農民的“米菩薩”

出生在1960年的曹宏球,是湖南郴州市北湖區華塘鎮塔水村農民,因爲出生在糧食大饑荒的年代,小時候吃了不少苦。自從改革開放的春風拂暖大地,腦子活絡的曹宏球率先在村裏種起了雜交水稻,他家職責田的糧食產量,年年都有好收成。此外,他種的蔬菜瓜果也比別人好,還培育出無籽苦瓜新品種。20世紀90年代以後,他將田裏的活交給妻子打理,他則改行專門養蜂,口袋漸漸鼓了起來,不久就被郴州地委表彰爲科技致富典型人物。

他對袁隆平心懷感激和敬重,萌生了自費爲袁隆平雕塑一尊漢白玉塑像的念頭。爲了弄到袁隆平的照片,他給袁隆平寫了一封信,收到曹宏球情深意切的信後,袁隆平請同事回了封信。袁隆平在回信中說,“你和廣大農民的心願,在我看來,比諾貝爾獎還更榮耀。你們的這份情我就領了,但我爲人民爲國家做一點貢獻是就應的……因此,請你千萬不要把錢浪費在爲我塑什麼石雕像上,我實在受不起你的這種厚愛。請你尊重我的意見,並恕我不給你寄照片。”

之後,曹宏球爲了表示對這位“米菩薩”的崇敬之情,他自己拿出五萬元的積蓄,請人爲袁隆平雕塑了一尊真人大小的漢白玉雕像。在竣工時鄉親們放鞭炮,扭秧歌,還在雕像前供上象徵長壽與祝福的壽桃果品。在鄉親們眼中,袁隆平是恩澤鄉里的米菩薩。袁隆平聽聞之後很不高興。但之後聽說曹宏球家因爲自然災害而陷入困境時,袁隆平趕緊讓人給他送去了兩萬元錢。而因爲日曬雨淋,曹宏球無力維護雕像,這位老實的農民只好又跑來長沙,期望袁隆平能資助一下,但這回他卻碰壁了,袁隆平聽說是要錢維護雕像,他堅決不同意給一分錢。

袁隆平的故事15

20xx年8月21日午時,《致富快報》的記者走進了袁隆平的辦公室。袁隆平熱情地招呼記者坐在沙發上,請祕書給來訪者泡茶,又遞上香菸。他明白來訪者是江西老鄉,又是爲“三農”服務的一份實用性很強的報紙的新聞工作者,向農民傳播黨的各種惠農政策,供給信息和可操作的技術,方向很對頭,農民朋友喜歡,長期堅持下去,報紙就有生命力。

他說:眼下農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當一部分農民朋友渴望着脫貧致富而又一時找不到門路,你們這些高參肩上的擔子不輕啊。聽說《致富快報》全年定價不到50元錢,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菸錢。我看農民朋友是訂得起的。你們的報紙是辦給“窮人”看的,是辦給弱勢羣體看的,所以註定你們也是“窮人”。也是媒體中的弱勢羣體,現階段,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依我看,不能小瞧“窮人”,毛主席有一句至理名言:“卑賤者最聰明”,因爲“富人”、城裏人是靠數億“窮人”養活的……

當他明白記者代表報社大熱天遠道而來懇請他擔任報紙的顧問,以及請他題詞時,他爽快答應了:“好。我反正有60多個頭銜了,多一個無妨。可是頭銜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們的報紙是辦給農民朋友看的,我願意當這個沒有級別的顧問。”

然後,他伏在辦公桌上,頗認真地在白紙上寫下“祝農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報》越辦越好”兩幅題詞。

爾後,經記者請求,袁隆平和來訪者在辦公樓前的臺階上合影留念。

一位享譽中外的大科學家,多次請辭和推掉了許多聲名顯赫的頭銜,偏偏欣然擔任一張不起眼的小報的顧問,這段佳話很快被傳爲美談。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