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袁隆平的故事15篇

袁隆平的故事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隆平的故事1

1.袁隆平的童年故事

袁隆平的故事15篇

1931年~1936年,僅僅5年之間,袁隆平隨父母輾轉北平、天津、江西贛州、德安、漢口等地。2歲到6歲,人生最稚嫩美好的階段都是在動盪遷徙中度過,不能不說是個悲劇,可是堅強樂觀的袁母,並沒有因此而忽略了對孩子們的教育。讓人驚訝的是,當袁隆平蹣跚學步的時候,母親就已經開始給他讀尼采的書了。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寶庫,唯有品德和情操纔是打開這座寶庫的鑰匙。”這是袁母常說的一句話。教師出身的母親,在辭去工作後,就把她平生所學得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完全放在了教育5個孩子身上。她非常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以開發孩子的智商。

袁隆平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失敗了不氣餒,找到原因從頭再來就是啦!”樂觀開朗的性格,對事物不服輸的精神,對於生命如火般不滅的激情和熱愛,正是袁隆平小時候母親給他的最好禮物。

後來,孩子們長大一些能聽得懂故事的時候,袁母就開始給孩子們講故事聽。袁隆平在5個兄弟中是愛動腦筋愛提問的一個。母親看在眼裏,喜在心上,常常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適時的教育。

夏日的夜晚,母親帶着孩子們在院子中乘涼,這時是母親固定的講故事時間,兄弟們搬個小凳子圍繞到母親身邊。袁隆平是一個淘氣的孩子,他不會像其他的兄弟那樣老實地坐在那裏聽故事,看見身邊螢火蟲飛舞,美麗異常,他就找來玻璃瓶,把螢火蟲抓來放進去玩。玻璃瓶被螢火蟲映照得通體明亮,煞是好看。

小隆平樂在其中,母親看在眼裏,便不失時機地叫過他來,給他講了一個“京娘千里報恩”的故事。

“少年趙匡胤(宋朝的開國皇帝)從盜窟中救出少女京娘,結成兄妹並護送她回家。千里路上,趙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馬上,而他自己卻牽馬步行。

“然而就在這次送別之後,京娘在戰亂中死去了。後來,趙匡胤在一次夜戰中迷了路。忽然,飛來一隻螢火蟲爲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險境。傳說這是京娘死後爲報答趙匡胤相送之恩,化爲螢火蟲,在他有難時,特地趕來相救。”

袁隆平靜靜地聽着,他被這個故事感動了。知恩圖報的螢火蟲原來是美麗善良的京孃的化身!善良、懂事的二毛聽了這則傳說以後,再也不忍心捕捉那可愛的螢火蟲了。

袁母就是這樣,總是善於發現孩子的優缺點,並適時地給予教育。袁隆平印象最深的一則故事是母親講的一則哲理故事:

一天,一隻胖胖的狐狸正在覓食,聽見一羣雛雞在圍欄裏唧唧喳喳地叫着,饞涎欲滴,便四處尋找進口。終於,在圍欄一角它發現了一個小洞。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軀進不去。於是,這隻狐狸便絕食5天,餓瘦了自己,終於穿過了那個小洞,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雛雞。可是,這時它發現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卻出不去那個小洞了。無奈,它又絕食5天,再次餓瘦了身軀。結果,回到院牆外的狐狸,依舊是原來那隻狐狸。

袁母講這則故事時,袁隆平還小,不理解母親的用意。長大成人以後,經歷了一些功名利祿的引誘後,才漸漸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聰慧的母親是在用這則故事告訴他,要學會節制自己的慾望。他也漸漸地體味到了古人說過的“無欲則剛”的道理。母親講過的這個故事,年幼的袁隆平一直都牢牢地記在心裏,母親從小給他的那些潛移默化的教育,也一直影響着他以後的發展。

2.最初的土地啓蒙

1936年,受時局影響,袁家移居漢口,在那裏居住了近兩年。1936年8月,袁隆平進入漢口扶輪小學讀書,成爲一名小學生。

漢口位於漢水、長江交匯之處,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說,水上交通極爲方便。港口貿易十分繁榮,販賣各種商品的攤販沿江一字排開。夏天,每天早晨鄉下的姑娘都會揹着竹簍,裝上滿滿一竹簍各色各樣的花來賣,輕盈的花瓣還帶着剔透的露珠,煞是好看。

插花幾乎是那個時代所有女子學校的必修禮儀課。自幼在花紅柳綠的江南長大的袁母,更是對花卉有着天生的喜愛,良好的文化素養讓她對插花藝術具有更多的領悟。

“暈酣神斂,煙色迷離,花之愁也。欹枝困檻,如不勝風,花之夢也。嫣然流盼,光華溢目,花之醒也……”稍有閒暇,袁母便會一邊吟誦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的插花論,一邊將修剪好的各色花朵插到一個裝滿水的大玻璃瓶裏。“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收拾得整整齊齊的房間,配上母親流光溢彩的插花,整個小房間總是熠熠生輝,孩子們在花香中快樂地成長着。

冬天,袁母又在瓶裏插上一兩枝松柏枝,那松柏枝也給斗室帶來滿屋清香,幾個孩子圍着松柏枝寫作業。母親常給花瓶換水,有時見孩子們寫作業累了,就給他們講松柏樹的風格。這位賢達的母親,不只是希望孩子們努力讀書,還希望他們有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年四季,袁母的花朵從未斷過,即使在顛沛流離的歲月裏,她依然保持着這個習慣。漢口碼頭上隨處可見的野花,對於袁母來說是不小的誘惑,所以每逢從碼頭回來,她總要捧回一束很便宜的野花,放在向陽的窗臺上。嬌嫩的花朵在敵機的狂轟濫炸、彈片紛飛裏,依然美麗地盛開。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這已不僅僅是一種愛好。那滿室流淌的花香,更彰顯出母親從容樂觀的人生態度,並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袁隆平性格的養成。

如果說袁母閒時弄花是怡情雅興,那麼有意給孩子進行國恥家難的教育,則是內心夙願最深沉痛切的表達。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詩句充分描述了安史之亂帶來的民不聊生的淒涼慘景。與之相比,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民的精神創傷更加難以估量。在那個國土淪喪、屍橫遍野的年月裏,國家、土地是人們心中最爲敏感和熱切關注的話題。爲了讓剛上小學一年級的袁隆平記住國恥家難,袁母總是有意給孩子們灌輸國家、民族尊嚴的概念。

孩子們放學後,袁母就會讓他們在桌子前坐成一小排,給他們另外再加一堂課。“人是從泥土裏來的。女媧把黃土和成泥,然後捏成一個個男人和女人,捏完後,她朝着那泥人吹出一口法氣,於是,那一個個黃土泥人便有了鮮活的生命。從那時起,人類便繁衍生息,傳宗接代……”“無論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歸根到底,我們人類都是從黃土地來的。我們吃的糧食是黃土地裏長出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用從黃土地上收穫的棉花織成的布做的,我們住的房子是用黃土燒成的磚蓋起來的……總之,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土地。所以說,土地是生命之源。”飯後庭院裏,當袁隆平問母親人類從哪裏來這個話題時,母親如此回答的。雖然沒有站在講臺上,可是聲音依然鏗鏘有力。

土地似乎是個被燒燙的詞彙。只要一沾染,就會點燃母親的激情,像當年在搖籃中給二毛讀尼采時候的激情!可能是觸景生情吧,看着窗外遠處日本戰機轟炸留下的殘垣斷壁,母親特意給袁隆平講述了民族英雄岳飛爲了捍衛國土,浴血疆場的故事。“國土是神聖的。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場,他們演繹了多少壯懷激烈的歷史篇章,都與國土緊緊相連。”“土地是萬物的母親。'

我們民族自遠古時代就對土地懷着虔誠的信仰,我們的祖先總是以隆重的方式祭祀土地。歷代皇帝在年末歲首都要淨身素食、叩拜土地。清朝皇帝每年三月,總要到先農壇,親自扶犁,演示耕作一畝三分地。土地始終是人類的血脈所繫,衣食父母,所以,我們要懷着最虔誠的敬意來叩拜土地。”面對眼前深重的國家災難,母親一改往日的溫婉,一下子變成了慷慨激昂的詩人。看着母親被熱情燒紅的臉頰,袁隆平深深地受到了感染,他的胸中涌動着一股莫名的熱情,他第一次知道土地對於人有着如此偉大的意義。6歲的袁隆平眼前第一次感覺到沉重,他的眼前似乎出現了扛着大包逃難的人羣,桃園鎮那被戰火燒焦的桃林,原來土地是這麼偉大聖潔的載體。

這是袁隆平母親對袁隆平第一次關於土地概念的啓蒙,這次經歷在袁隆平腦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3.第一次參拜神農

如果說上述母親對於袁隆平關於土地的啓蒙只是“言傳”的話,那她帶領孩子們參拜神農洞則算是一種“身教”了。

神農氏即炎帝,是人類的始祖。相傳5000多年以前,人類多食用肉食,飽受疾病之苦。爲此,神農氏,創耕耘,植五穀,訓禽獸,嘗百草,爲民療疾,是人們萬世敬仰的先賢。1936年秋天,袁隆平一家遷居到漢口不到一個月,平時就注重孩子德育教育的袁母,藉此機會帶他們兄弟遊覽了距漢口不遠的“神農洞”。

“神農洞”相傳是神農炎帝出生的地方,這裏供奉着炎帝的塑像。這裏青山環繞,香火鼎盛,時值秋季正是農民即將秋收的季節,來這裏祭拜的人絡繹不絕,許多農民準備好了三牲美酒,來祭拜祖先,祈望這一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

愛提問的袁隆平看到這麼多人朝向神農的塑像虔誠禱告,禁不住問母親,爲什麼神農這麼受到人們的愛戴呢?於是母親便給他們兄弟講了神農誕生的故事。

傳說上界神仙,見人民疾苦,欲救蒼生,於是便化作一個英俊青年,投入到一個牧羊女的夢中與之相愛了。這個牧羊女夢醒之後,便懷孕了,幾個月,臨產前她又做了一個夢,夢見這男子交給她一本神農書,囑她將這本書交給他們的兒子,等兒子長大了,一定要按照神農書的點化,興修水利,耕地播種,收穫五穀,造福百姓。於是,便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史。

“我們吃的糧食都是當年神農氏教給人們種出來的!”看着來往祭拜的人羣,再聽到母親講的故事,袁隆平聽得癡了。不禁在母親的引導下向這位光耀九州的神農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個鞠躬禮,以表達他們一家人對這位先賢的景仰之情。

這次是袁隆平第一次聽到神農的傳說,通過這件事,在袁隆平的心裏深深地打上糧食和民生疾苦的烙印。看着周圍人們祈望和虔誠的表情,他似乎懂得了一點“民以食爲天”的含義。

袁隆平的故事2

騎摩托車去實驗田

袁隆平手裏掌握着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

長年養成的習慣,他喜歡去田壟,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如果說事業的成功給他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車改成了摩托車。他覺得這玩意兒輕便、快捷。沒料到,玩摩托車、飆車成爲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田裏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揚花了,結實了……他跨上摩托車,一溜煙躥上馬路,拐入小徑,溜上田埂,矯健的身影閃動在片片綠意蔥蘢或金黃燦爛的稻田裏。十多年來,他先後換過八九輛不同品牌的摩托車。如今,雖已70餘歲高齡,他還是經常騎着摩托車在田間轉。

20xx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朋友對他說,騎摩托車是“肉包鐵”,開汽車是“鐵包肉”,還是開汽車安全一些。他興致勃勃地學起開車來,感覺還不錯。有時,他把汽車開到了田邊。他還笑着說,要去考一個駕駛證哩。

袁隆平的故事3

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着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慾十分強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櫃裏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着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髒了。”他對夫人笑笑說。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麼,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麼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爲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裏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慾,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的故事4

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了袁隆平爺爺成爲雜交水稻之父的艱辛歷程故事,現在就讓我來給大家一一講述吧!

首先,袁隆平爺爺一年級時一次去郊遊,老師帶他到一個農場去參觀,當袁隆平爺爺看見到處都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豔的果實時,就立志要去學農。從那時開始,袁隆平爺爺就刻苦學習,高中畢業後,袁爺爺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後來改名爲西南農學院)。1953年8月,袁爺爺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當老師。

1960年的一天中午,袁爺爺走出校門,他遠遠的看到馬路邊圍了一羣人,走近一看,路邊橫着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圍觀的人們都默默無聲,臉上堆滿了憂傷,袁爺爺也非常難過。

從此以後,袁爺爺帶着學生一起攻克難關,終於研究出了高產量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糧食問題,成爲了雜交水稻之父。

讀到這裏,我想到了全世界的許多國家正在鬧饑荒,而有的人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

現在再讓我們來看看袁隆平爺爺的其它故事:20xx年10月27日晚,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榮歸母校西南大學。

場面相當震撼:搖旗子、舉畫像、拉橫幅,學生們冒雨在校門口排了半公里長隊。

這次迴歸的一個花絮是首次披露了袁隆平爺爺在校成績,袁隆平爺爺1950年大一下期期末考試成績單清楚地表明:袁隆平爺爺當時農學課程成績並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績特別好,高達93分。語文64分,植物學65分,普通化學60分,地質學88分,農業概論88分,氣象學84分,農場實習67分。他的專業成績在班上僅相當於中等。可爲什麼當初這個成績並不優秀的小夥子卻能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呢?對此,袁爺爺的回答是:“我成績並不是很優秀,但我會努力去學,因爲世界還有許多人捱餓,我不忍心看到他們被活活的餓死!”

是呀,誰都不忍心看到許多人被活活餓死,所以,從現在起,我們每個人都要節約這來之不易的糧食,讓全世界行動起來,一起對抗糧食危機,讓人們不再捱餓!

袁隆平的故事5

自在隨意的老頭

此刻,他的辦公室裏面已經擺滿了各種獎牌和證書。但老頭子還是堅持在第一線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亞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邊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擋開了,"你以爲我老了啊,我躥田埂比你年輕人還快當!"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歡自在隨意的生活。

他偶爾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試一下,然後又在助手身上比試一下,買上一大堆,回來就人人都發一件。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學去作報告,他就紮了條剛在街邊用10元錢買的領帶。

1998年,湖南一個事務所評定"袁隆平品牌"價值一千億元,楊瀾到海南去採訪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談論這件事的時候,她有什麼看法"

結果,他的回答是,"從來沒有談。"他之後跟助手說,"我就是個過路財神。"還在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給他1。5萬美元獎金,他全部拿出來,設立了一個雜交水稻基金,專門獎勵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經常跟人說起他以前做過兩次的夢:田裏的水稻長得像高梁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他和助手們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涼。

剛開始,周圍人呵呵的笑,時間長了,才發現他滿腦殼就惦記這個事情。他把身邊英語好的年輕助手都儘量送出國去深造,爲的是他的第二個理想:要讓雜交水稻推廣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說,"袁老師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個幸福的人。"

袁隆平的故事6

給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回信

作爲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讀着小朋友真摯的來信,袁隆平深受感動,立即鋪開紙,拿起筆,動情地題寫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完美的,而且會越來越完美。你雖然看不見,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圍的爺爺、伯伯、叔叔們都在關心你,幫忙你。你是一個有志氣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長大了,必須會有比別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聽過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沒有,這位大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卻從小發奮圖強,在鋼琴的鍵盤裏創作了美妙的樂章,讓音樂伴隨着人類走向史詩般如癡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雖爲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來,袁隆平回這封信是充滿着真切的情感的,對於一個素昧平生而來自遠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夠認真對待,並動之以情,情真意切地親筆回信,從中,我們不難讀懂這位科學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會職責感是何等的強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麗。

袁隆平的故事7

一位坦誠和直率的科學家

20xx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應邀爲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爲“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後,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經常關心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爲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歡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很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認真聽講,而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鑑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慢。自由散慢,我就這麼一個人。至於學農,起緣於一次偶然的機遇。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遊,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麼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確實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後學農了。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髒,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爲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單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袁隆平的故事8

20xx年10月的一天午時,袁隆平應邀爲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爲“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後,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經常關心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爲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歡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很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認真聽講,並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鑑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慢。自由散慢,我就這麼一個人。至於學農,起緣於一次偶然的機遇。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遊,教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麼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確實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後學農了。如果那時教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髒,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爲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我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便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袁隆平的故事9

“對錢不能看得太重”

在一些人眼裏,似乎袁隆平很有錢,但他是一位拿國家俸祿的科學家,每個月的全部收入連工資和補貼加起來,總共4000多元錢的樣貌。他樂呵呵地說,這些收入不低了,夠我花的了,所以,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表彰和扶掖對農業科研有貢獻的人。此外,他還出資捐助過教育事業。

他對於金錢的觀點,一是不吝嗇,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來,金錢的多少,無非是一個數字,他說:“錢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沒有錢,飯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錢夠一般日常生活開銷,再小有積蓄就行了,對錢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對錢看得太重,被金錢矇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爲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錢的奴隸,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呀。

對人生,對金錢,對地位,乃至對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徹明瞭,他向來對自己很“小氣”,對別人卻有一份古道熱腸,俠義肝膽,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會盡全力幫忙他人。他是博士生導師,帶過許多博士生,其中有一個是從農村來的,家裏生活較困難,有一次,這位學生打電話給他,說是父親病重住院,急需用錢,他十分同情,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給那個學生寄去了兩千塊錢。

袁隆平的故事10

袁隆平(1930.9.7- )生於北京,漢族,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

“對錢不能看得太重”

在一些人眼裏,似乎袁隆平很有錢,但他是一位拿國家俸祿的科學家,每個月的全部收入連工資和補貼加起來,總共4000多元錢的樣子。他樂呵呵地說,這些收入不低了,夠我花的了,所以,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表彰和扶掖對農業科研有貢獻的人。此外,他還出資捐助過教育事業。

他對於金錢的觀點,一是不吝嗇,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來,金錢的多少,無非是一個數字,他說:“錢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沒有錢,飯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錢夠一般日常生活開銷,再小有積蓄就行了,對錢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對錢看得太重,被金錢矇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爲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錢的奴隸,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呀。

對人生,對金錢,對地位,乃至對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徹明瞭,他向來對自己很“小氣”,對別人卻有一份古道熱腸,俠義肝膽,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會盡全力幫助他人。他是博士生導師,帶過許多博士生,其中有一個是從農村來的,家裏生活較困難,有一次,這位學生打電話給他,說是父親病重住院,急需用錢,他十分同情,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給那個學生寄去了兩千塊錢。

給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回信

作爲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讀着小朋友真摯的來信,袁隆平深受感動,立即鋪開紙,拿起筆,動情地題寫道:

“……生活是美好的,我們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而且會越來越美好。你雖然看不見,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圍的爺爺、伯伯、叔叔們都在關心你,幫助你。你是一個有志氣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長大了,一定會有比別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聽過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沒有,這位大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卻從小發奮圖強,在鋼琴的鍵盤裏創作了美妙的樂章,讓音樂伴隨着人類走向史詩般如癡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雖爲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來,袁隆平回這封信是充滿着真切的情感的,對於一個素昧平生而來自遠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夠認真對待,並動之以情,情真意切地親筆回信,從中,我們不難讀懂這位科學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會責任感是何等的強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麗。

擔任小報的顧問

20xx年8月21日下午,《致富快報》的記者走進了袁隆平的辦公室。袁隆平熱情地招呼記者坐在沙發上,請祕書給來訪者泡茶,又遞上香菸。他知道來訪者是江西老鄉,又是爲“三農”服務的一份實用性很強的報紙的新聞工作者,向農民傳播黨的各種惠農政策,提供信息和可操作的技術,方向很對頭,農民朋友喜歡,長期堅持下去,報紙就有生命力。

他說:眼下農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當一部分農民朋友渴望着脫貧致富而又一時找不到門路,你們這些高參肩上的擔子不輕啊。聽說《致富快報》全年定價不到50元錢,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菸錢。我看農民朋友是訂得起的。你們的報紙是辦給“窮人”看的,是辦給弱勢羣體看的,所以註定你們也是“窮人”。也是媒體中的弱勢羣體,現階段,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依我看,不能小瞧“窮人”,毛主席有一句至理名言:“卑賤者最聰明”,因爲“富人”、城裏人是靠數億“窮人”養活的……

當他明白記者代表報社大熱天遠道而來懇請他擔任報紙的顧問,以及請他題詞時,他爽快答應了:“好。我反正有60多個頭銜了,多一個無妨。不過頭銜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們的報紙是辦給農民朋友看的,我願意當這個沒有級別的顧問。”

然後,他伏在辦公桌上,頗認真地在白紙上寫下“祝農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報》越辦越好”兩幅題詞。

爾後,經記者請求,袁隆平和來訪者在辦公樓前的臺階上合影留念。

一位享譽中外的大科學家,多次請辭和推掉了許多聲名顯赫的頭銜,偏偏欣然擔任一張不起眼的小報的顧問,這段佳話很快被傳爲美談。

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着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慾非常強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櫃裏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着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髒了。”他對夫人笑笑說。夫人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麼,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麼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爲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裏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慾,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裝修要花錢,何必浪費呢”

由於工作需要,院裏幾次決定給袁老師換大一點的辦公室,再裝修一下,但袁老師不同意,說:“這間辦公室蠻好嘛,我都習慣了,有感情了,再說,裝修要花錢,何必浪費呢。”大家拗不過他,只好算啦。袁隆平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手裏每年掌握着幾千萬元的經費。按理說,像他這樣的身份,弄一間大一點裝修得像樣一點的辦公室於公於私都在情理之中,但他就是不同意,讓人在當初的不理解之後,幡然頓悟,這就是袁隆平的本色,“梅花本高潔,香自苦寒來”。

袁隆平的故事11

“裝修要花錢,何必浪費呢”

由於工作需要,院裏幾次決定給袁老師換大一點的辦公室,再裝修一下,但袁老師不同意,說:“這間辦公室蠻好嘛,我都習慣了,有感情了,再說,裝修要花錢,何必浪費呢。”大家拗但是他,只好算啦。袁隆平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手裏每年掌握着幾千萬元的經費。按理說,像他這樣的身份,弄一間大一點裝修得像樣一點的辦公室於公於私都在情理之中,但他就是不同意,讓人在當初的不理解之後,幡然頓悟,這就是袁隆平的本色,“梅花本高潔,香自苦寒來”。

袁隆平的故事12

五月下旬,我們從千里之外的湖南長沙,知道了袁隆平爺爺已離我們而去。授予共和國勳章的畫面還恍如昨日,袁爺爺蹲在稻田的身影還在腦海中,這彷彿在昭示着:袁爺爺他,從未遠離。

小時候的袁爺爺是幸運的,他有一個溫婉賢良的教師母親,得以媽媽的教導,他小時候就對這厚重的黃土地報着神聖的敬意;但袁爺爺也是不幸的,他生活在黑暗的年代,在抗日戰火紛飛中,一家人東奔西走,就像風中的浮萍,讀書都換了好幾所學校。

袁爺爺是新中國第一批農學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後的他,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稻田。我們難以想象、更難以感受袁爺爺在奮進的過程中遇到多少挫折,遇到多少詆譭。但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嚇不倒他,更難不住他。

還記得1968年的時候,袁爺爺開始做雜交水稻實驗。他滿懷希望地將700多株幼苗播種,看着他們一天天長大,這個過程漫長且枯燥,然而袁爺爺每天都興致勃勃。但是總有人居心叵測。5月19日清晨,當袁爺爺來到自己的試驗田時,發現昨天還好好的試驗田,一夜之間變得一片狼藉,秧苗被一掃而光,只剩下深深淺淺的腳印,袁爺爺呆住了,眼裏的淚水似乎要奪眶而出,他想要怒吼卻始終說不出什麼。他踉踉蹌蹌的邁入試驗田,盼望着還有幸存的秧苗,終於,幾天之後,袁爺爺在一灘污泥中發現了五株半埋着的試驗秧苗,他小心翼翼的捧回家中視若珍寶、悉心照料,才得以繼續他的試驗。

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是什麼讓他沒有放棄呢?我想除了讓中國人吃飽飯的夢想,還有頑強的意志與驚人的毅力!

蒼天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努力,袁爺爺終於等來了發現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消息。

聽到消息時的袁爺爺,如同在酷暑難耐之際,迎面吹來了一股清涼的風。後來他給這三株野生雄性不育株取名爲“野敗”。它們帶給袁爺爺無比幸福的感覺,這種幸福感一直追隨了他的後半生。

上帝給的並不多,只給了袁爺爺三株“野敗”,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袁爺爺的故事太多太多,直到今年,他仍穿行在稻田裏,不斷探索雜交水稻的未來。他的初心與赤誠,化作春霖甘露,滋潤了一年又一年的稻花。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禾下乘涼的夢越來越近,雜交水稻發展前路似乎盡是坦途。然而袁爺爺卻悄然地走了。

他來的時候餓殍遍野,走的時候稻米滿倉。

若是某個午後風吹稻浪,我想那應是他的靈魂在迴響,在我們的課本中,在人們飯桌上,在全世界人們的心中!

袁隆平的故事13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蹟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爲要沿着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爲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着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飢餓和災荒作鬥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鑽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爲,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標前進,永不後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立志成爲國家的棟樑。

我們還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涼夢”成爲現實,真正成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故事14

一個讓14億中國人吃飽飯的老人,一個不讓糧食問題受制於人的英雄,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

這個活在教科書裏的人物,科學上的成就人盡皆知,但他背後勤儉樸實的故事卻少有人知道。

在老人離別之際,讓我們給孩子們講講他的故事,永遠傳承他的精神,感恩老人,深切懷念時代的巨星,寄託我們的哀思。

大齡剩男閃婚的典禮簡單得只花了50元錢

1953年,袁隆平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湖南農校教書,當了一名老師。

他一心撲在水稻的實驗上,時間與精力都用來做水稻研究,穿着粗布衣,不修邊幅,所以女孩們都對他敬而遠之。不知不覺間就成了大齡剩男,中間也經人介紹相親過幾次,但都沒有姑娘能相中他。

直到34歲那年,袁隆平教學的班上來了個女孩,她叫鄧哲,比袁隆平小7歲,能歌善舞,還愛好打籃球,這讓袁隆平頓生好感。在同事的慫恿撮合下,上演了一場“籃球情緣”。

故事直白而傳奇:那是縣裏的一場籃球比賽,鄧哲是參賽隊員之一,在籃球中場休息時候,袁隆平將鄧哲拉到一邊說道:“走,跟我領證去。”鄧哲說:“還沒打完比賽呢。”袁隆平說:“我們領結婚證,比你打比賽重要。”就這樣,他騎着自行車,帶着認識才一個月的鄧哲,來了個傳奇式的閃婚。

而閃婚的典禮更爲傳奇: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就沒有舉行婚禮,因爲我們可愛的“直男”大朋友,既沒有給新娘子準備鳳冠霞帔,也沒有新婚禮服。鄧哲身穿的就是比賽場上的紅色運動服,就這樣把自己嫁給了袁隆平。也沒有酒席,兩人只是花了50塊錢買了喜糖,舉辦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

對家人買禮物從不吝嗇,對自己卻很摳門

後來,袁隆平雜交水稻實驗成功,經常出國參加學術研討與交流。而且生活逐漸好起來,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

有一次在北京給愛人鄧哲第一次買禮物,寫信告訴愛人:

在京給你買了2條裙子和一件襯衫,兩黑一深藍,這是我第一次買裙子,不知道什麼號碼適合你,所以買了兩條,任你選擇。

收到信的那一刻,鄧哲笑出了眼淚,誰說糙漢只懂水稻,不懂浪漫?

不僅如此,袁隆平還特別喜歡送紀念品,無論是什麼紀念日,逢節必買。戒指、項鍊、手錶等只要鄧哲喜歡的他都買買買,樂此不疲。

而對自己卻相當摳門,一件50元的衣服,穿好幾年都不捨得換。日常生活中,袁隆平爺爺十分樸實,外出時非常低調,經常有網友偶遇他。20xx年還曾有網友在長沙超市偶遇袁老,逛平價服飾店,穿35元的衣服。

袁隆平爺爺的家裏非常樸實,牆上只掛着地圖和時間表,傢俱也十分簡單,甚至顯得心酸。日常吃飯,也是最簡單的素菜湯和土豆絲,袁隆平爺爺還喜歡吃小零食。可是,他從不剩飯,哪怕有一粒米飯,都會把它吃了。他更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袁隆平一年能掙多少錢

有一次,袁隆平接受薇婭採訪,薇婭曾十分八卦地問袁隆平,年收入多少?當時袁隆平還調侃薇婭說:“聽說你年收入有30億,就有人說我年收入1000個億,我都笑哭了,這不是開玩笑嗎?”

隨後,袁隆平正面迴應了薇婭的提問,他說:自己每個月工資6000多元,除此之外,還有股份分紅、稿費、諮詢費等“額外收入”,所有這些加起來,每年大概有30多萬元的收入。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一位解決了中國14億人溫飽問題的偉大科學家,一年的總收入,也就是微不足道的30萬元。這樣的收入與那些明星、網紅、影星等相比是不是極不相稱?

什麼是袁隆平精神

袁隆平爺爺離開了我們,但他留給世界,留給祖國,留給人民,留給我們的太多太多……

今天,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走了,感謝他用一生爲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貢獻,他曾爲了讓每一箇中國人吃飽飯而拼盡了全力,所以,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懂得珍惜今天餐桌上來之不易的糧食。

感謝您曾經來過,您的每一次點贊和評論,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作文路上,劉老師與你一同奮力前行。

袁隆平的故事15

愛提問的學生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小學畢業,進入復興初級中學。

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

一節數學課上,講“有理數”這一章。老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取“+”號,並把絕對值相乘。老師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說,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

袁隆平邊聽邊想,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好理解;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這是爲什麼呢?於是就發問:“老師,負數乘負數,爲什麼得正數?”袁隆平儘管沒有從老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

有一次,老師講到一個世界難題: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覺得不好理解,他認爲一個角應該可以三等分,比如一個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規規矩矩的嗎?但是老師說,這樣分不對,就是不能三等分。

爲什麼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裏面肯定有道理可講。他自己想不出來,老師又沒有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個大疙瘩。

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展和心靈成長的標誌。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