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1

加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學生學習加法運算的的起始課,本節課的訓練重點是通過熟悉的情境觀察,語言的交流表達,遊戲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動,使學生體驗並初步感知加法的意義,經歷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抽象爲加法運算的過程。從中掌握:認識“+”號,會讀加法計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體會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方面: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義。

本節課的開始,我通過小丑主題圖讓學生觀察,說說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學着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發現的數學信息。創設了“把3個紅氣球和一個綠氣球放在一起”這樣一個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合起來”就是“加起來”的意思,就要用加法計算的算理,使學生對加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二、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自主探索。

在自主探索中自主探索讓學生充分體驗加法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並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實踐,多種感官並用,學習的過程化靜爲動、化難爲易,思維水平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讓學生動手操作,擺一擺,合一合,說一說,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自己的探索中領悟到加法的意義,記憶更加深刻,說一說這個環節,能夠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是新課標中特別強調的。加法的初步認識對現在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很簡單,但要用數學的語言把圖意說清楚說明白,並用列式計算的形式呈現出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這時就需要教師用規範的語言深化他們對加法的認知,使他們加深了對加法的意義的理解,又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爲今後學習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不足之處:

1.學生的傾聽和回答問題習慣還需要加強培養。雖然開學到現在,我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傾聽和回答習慣,但在本節課還是出現同學在老師沒說完或同學沒回答完時,就急匆匆地把答案說出來。

2.學生互動學習還有待於訓練。還有部分同學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計算方法)較好地與同學交流,在今後教學中先培養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一起分享,怎樣通過同桌合作來獲取更多的知識,來解決學習中的某些難題,使學生學會初步與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2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加法是小學生學習數學計算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5以內的加法》就突出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價值性。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總之,感到學生學的認真、輕鬆,基本掌握了什麼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計算5以內的加法。

我感受的教學遺憾:

學生在完成本節課的學習要求之後,老師還應該加入一個拓展環節,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來表示呢?讓學生們明白,數學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同時,說的過程鍛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大膽回答問題的能力。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3

“5以內的加法”是在學生認識了5以內的數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標準》認爲:“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所以根據學生特點,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複習鋪墊

讓學生擺學具,先擺3個,擺5個,再把3個分兩堆,把5個分兩堆,分別說說怎麼分的。讓學生回憶學過的5以內的組成,爲5以內的加法做準備。

2、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感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讓學生說出圖意後,讓學生拿出小棒代替氣球擺一擺,讓學生知道把小丑兩隻手上的氣球合起來要用加法,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學生很想表現自己會了,爭着要邊說邊做“合起來”,這時多讓一些學生說一說,加深印象。再請學生列出加法算式,並指導學生認識加號。算式列出後,再請學生說說算式中每個數字代表什麼什麼意思,爲學習解決問題作準備。在計算出結果時,問問學生是怎麼算的。學生有的說想的分合式,有的說數數算出來的,對此不強調某一種想法,對每一種都表示肯定,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後進行大一些數的加法時再由學生自己選擇最方便、最合適的方法,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

3、分層練習。

先讓學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問合起來一共有幾根,體驗把兩隻手的小棒合併在一起就是32=5.這樣的遊戲進行幾次後,讓學生看書p24“做一做”,說算式表示的意思。對於第三幅圖,有的學生會從圖上的人物來說算式的意思,有的會從桌上的紙鶴來說算式意思,都給予肯定。

本節課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理念,通過學生觀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樂趣。同時教學後覺得在練習多樣性、趣味性上還需要再改。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4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的引領爲主線,以學生的探究爲核心,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爲目的,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爲契機,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用,用中學。在本課中注重了一下幾個方面:

1、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力求使課堂體現生活味,數學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如:在鞏固應用的最後一題,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算式來表示生活中的例子(看算式說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取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豐富了學生對加法的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也在這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和思維的靈活性。在探討“4+1=5”的計算方法時,變老師講學生聽,爲學生先獨立思考,動手擺小棒,主動與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時,針對學生的思維的差異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但我還是組織學生對“看組成想加法”的方法,跟其它算法進行比較,讓學生髮現這種方法是最簡潔、最實用的,培養學生多中選優的數學思想。

3、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評價的魅力。在教學中,我盡最大可能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進行客觀分析,並用各種方式對他們作出較合理的評價,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一直在關注着他們。同時較全面瞭解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養學生說完整話,提數學問題的習慣。如:讓學生觀察圖並把圖意完整表達出來及提出數學問題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處:

1、學生的傾聽和回答習慣還需要加強培養。雖然開學到現在,我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傾聽和回答習慣,但在本節課中還是有出現個別同學在老師沒說完或同學沒回答完時,就急衝衝的把答案說出來。

2、學生互動學習還有待於訓練。還有部分同學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計算方法)較好地與同學交流,在今後教學中我會先培養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一起分享,怎樣通過同桌合作來獲取更多的知識、來解決學習中的某些難題,使學生學會初步與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5

今天教學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例5,這是“用數學”的內容,教材爲我們提供了開放的問題情境——運動場中啦啦隊表演圖,看着這一幅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能夠列出不同的算式,爲了讓孩子們的思維不受侷限,我在本課爲孩子們創設了比較大的空間:

空間一:自主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始。出示主題圖後,我先給了孩子們觀察圖的時間,但沒有讓他們說看到了什麼,而是直接將要解決的問題提了出來“一共有多少人?”那麼啦啦隊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幫着解決這個問題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體作用。孩子們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後,我還重點讓列式的孩子給同學們講了爲什麼這樣列,孩子們講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個小朋友,第二排有8個小朋友,兩排一共有15個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個人,女生有6個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個人”。這一環節讓學生體驗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使學生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空間二:找不同,進一步體會加法含義

在學生列出了兩個不同的算式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過這一問題的思考,孩子們感受到了這兩種解答方法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圖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進一步體會了加法的含義。

這一例題的解決讓學生切實經歷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並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6

“想想做做”第1~3題的練習中,分別是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數、畫圓圈、和想分與合的方法來計算加法。第1題我重點指導學生說清楚圖意,歸納成“3只小雞和1只母雞,合起來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來是4只”突顯加法含義,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把兩個數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第2題通過畫圖操作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及計算方法。第3題重點指導“幾和幾合成幾”的方法來口算,引導學生說好一句話“因爲幾和幾合成幾,所以幾加幾等於幾”。練習題從直觀形象逐步過渡到抽象概括的過程,同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內容,儘可能讓每個孩子參與學習是我追求的目標,本課將“理解加法含義,領悟計算方法”作爲重點,鼓勵學生結合動態情境圖體會感悟加法含義,突顯分與合的思想學會加法口算。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7

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由於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一、導入凸顯分與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義來自於分與合的思想。在教學開始時,以幾組變式的分與合作爲基礎,鋪墊讓學生初步感受今天我們要用分與合來解決新問題。

二、從算理中教學。

在例題教學時,我通過圖意變化,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說清圖的意思。同時以提問的方式出現第三句話:一共有幾個氣球?給學生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瞭解看圖是要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看圖列出加法算式:1+3=4。這部分是學生的已有經驗,我把重點放在了算式含義的講解,計算教學重在算理。我採用了接受式學習方式,“+”學生已經認識,1和3是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的.意義是合起來,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算式“1+3=4”中“1”、“3”、“4”的意義解釋,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來解釋,說明學生能夠理解數的意義了,學生能夠通過分與合的經驗說出算式的意義,讓學生經歷形象——數——符號——語言——初步將意義整合,最後將“1+3=4”意義精簡爲“1和3合起來是4”。

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層次的練習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學生的能力。

擺一擺、說一說,將擺說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接。

看算式,擺一擺則是對數形的結合。

說一說、填一填。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學生能夠自己看圖說意思、提問題、列算式。通過情境的變化,發現三道算式中的規律,先是有經驗的積累算式,再由現象觀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較歸納。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寫出得數,比較“1+3=4”和“3+1=4”之間的規律:加號前後交換位置的得數不變,再通過找到的規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送信連一連。將連線題和有序的排一排結合在一起,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這部分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上黑板排序、說一說,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數學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現整幅綜合圖,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找信息,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學生能夠充分的說圖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說明學生不但會計算,還能通過加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總結突出算理。

本節課的總結關鍵就突出“+”的含義——合起來。在課的最後再回到導入的鋪墊,用分與合的知識解決加法計算。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過語音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調;在送信環節,學生一開始出現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學生能夠根據分與合的聯繫出現兩組算式,讓學生認識事物的對比過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間的聯繫,而不是教師自主將這一環節延後出現;在教學中還要充分注重教是爲學服務的。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8

今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5以內的加法》,我看到圖上近處3個小朋友在澆花,遠處有2個小朋友在提水。於是想到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小朋友們不但愛學習,還愛勞動呢,看他們在幹什麼?(出示3個小朋友澆花的動畫)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接着說:水不夠了,這時有人去提水了,(再出示兩個小朋友提水的動畫)學生再說說幾個小朋友在提水?這幾個小朋友是“護綠小隊”的,他們一共有多少人啊?通過動畫演示,分3個層次,學生一句句的說出題意:有3個小朋友在澆水,有2個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幾個小朋友?這樣做,爲以後解決問題時採用條件加問題的形式做滲透。以課件動態化的出示情境,有利於學生的理解,爲第一次接觸加法的學生搭了一個臺階。

“+”學生已經認識,我就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的意義是合起來。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算式3+2=5中3、2、5的意義解釋,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來解釋,說明學生能夠理解數的意義了。學生能夠通過分與合的經驗說出算式的意義。讓學生經歷形象-數-符號-語言-初步將意義整合。最後將3+2=5意義精簡爲3和2合起來是5。這樣學生對算理就理解清楚了,並在說中理解了加法的含義。

想想做做第4題有3幅小白兔採蘑菇的圖,我先用動畫把它們放一遍給學生看,再請學生自己看着圖編好《小白兔採蘑菇》的故事,在編故事的過程中把蘑菇數量的變化過程在算式中填寫清楚,集體交流時學生就能明白每個算式所表示的含義,也注意到了算式之間的聯繫。

看來書上的情景圖,如果我們挖掘的好了,就能有很不錯的效果,就不需要絞盡腦汁的去自己創設情境了。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9

5 以內的加減法是10 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學生由幼兒園學習的基礎,計算除去個別學生有難度,大多數學生掌握較好,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繫,在具體的情景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這個內容上面來。我是這樣做的: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法就在我們的身邊。

課本上的情景圖非常有意思,但與學生的生活裏聯繫不夠密切,我在教學中,儘量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比如教學5 以內的減法,我設計了下面一個活動:分貼畫。小孩子對貼畫都很感興趣,小眼睛緊緊盯着貼畫,看究竟怎麼分。注意力一下子都轉移到學習上來,我就勢引導:我能提出一個有關貼畫的問題,誰能回答正確,就將給他一張貼畫。我有5 張貼畫,獎給坐得最端正的曹卓凡一張,還剩幾張?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了,我趁機引入了減法的意義。並提問:誰能根據我手中的貼畫,發現一個減法問題,提出來。學生很快提出了關於5 以內減法的所有問題並進行解答,教學效果特別好。

2、採用多種練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正確、迅速地口算,還必須經常地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

1、視算

每節課前,利用3 ——5 分鐘的時間,按既定速度出示口算卡片( 投影片) ,讓學生看卡片( 投影片) 口算。可在全班用開火車或對口令等形式進行練習,也可以指名回答或搶答。課中,可以讓學生自己或同桌或四人小組利用自制的口算學具進行練習,使視覺、思維與口語表達密切聯繫起來。

2、聽算

教師按一定速度讀題,學生迅速口算,直接寫出得數,使聽覺、思維與口語表達也直接聯繫起來。

3、筆答

教師事先準備好口算題單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強化學生的口算能力。

4、遊戲 性練

(1) 口算接龍。教師事先準備好幾組口算題( 可寫在動物、花朵等圖案的反面) 各組學生每人一題,逐一填寫得數,看哪組同學算得又對又快。

(2) 找朋友。教師事先準備好寫有數字( 口訣)、算式的卡片,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通過口算迅速找到自己的朋友。

5、競賽

每週一次進行比賽,評出有進步的學生,激勵其多練。

通過各種遊戲使枯燥的口算練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總之,口算練習要經常化、趣味化、長期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10

加法的含義既是加法計算的依據,又是用加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基礎。教學例題時我利用多媒體動態呈現情境,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說清楚圖意(原來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接着我以提問的方式告訴學生第三句話:一共有多少個?通過一起說一說,大本領的“小老師”領着說,指名說等環節讓學生結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來是5人”,讓學生對“合起來”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體會到“把兩個數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讓學生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

對於3+2的計算,可以是由圖上數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這裏我問:“你是怎麼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學生說是數出來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與合,這時我引導他們用學過的分與合知識計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讓學生自覺地與已經學過的分與合的知識建立聯繫,從而感悟計算的方法。

5以內的加法反思範文11

一年級的小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就是要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整節課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中受到感染,產生興趣,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體驗到參與學習、獲得成功的快樂。

本節課運用數的分成,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本節課的重點,要讓學生紮紮實實的掌握3個方面的知識點:第一點要會說,能從圖中找到與數學有關的信息,並能恰當地提出一個問題;第二點會數,能準確地數出原來有多少、去掉幾個就是減幾,去掉的這個數是從總數裏去掉的;第三點會列算式,並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創造性的根據算式來編一個故事,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分組交流,列出算式。接着通過課中操來引導學生用手指遊戲寫出不同的減法算式,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分組交流,列出算式。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