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成功人士的艱辛歷程

成功人士的艱辛歷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成功人士的艱辛歷程嗎?我們只看到成功者輝煌的一面,成功者艱辛的一面誰又知道呢,大多數只關心別人是否成功,而不會關心這裏是有多麼的艱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成功人士的艱辛歷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功人士的艱辛歷程
成功人士的艱辛歷程1

成功人士背後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你見過凌晨四點半的洛杉磯嗎?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堅持方得始終。你見過凌晨四點半的洛杉磯嗎?籃球之神科比在面對採訪時這樣回答道:沒事,很多人都知道了科比的成功是有原因的,並非是靠天賦一路走到現在,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所謂的天道酬勤,大約就是這個意思。然而很多人大約曲解了科比的意思,凌晨四點半的洛杉磯,他並不只是見過一次。努力很重要。但是能夠堅持努力才成功的核心。我的孤獨雖敗優容,村上春樹是一個出名的世界級文學作家,經常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是遺憾的是,始終一次都沒有拿到過。

有人說,村上春樹陪伴諾貝爾長跑十年是一件孤獨的事情。但是村上春樹並沒有在意,他認爲這件事,和自己每天堅持跑步是一樣的,就像當初他只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小作者,每天爲衣食住行發愁,但時間抖轉到現在,他已經成爲世界級作家了。雖然成功看起來很遙不可及,而且路途總是孤獨和艱辛,但是沒有關係,有些孤獨雖敗猶榮。漫長等待只爲綻放。

阿里巴巴的馬雲是成功的。對這個事情沒有幾個人有異議。關於他過往的經歷,也常常被人們提起,什麼吃泡麪啊,被人拒絕啊,但是馬雲自己其實不怎麼提起這些事情。說到底,過去的事情就讓他過去了,反覆提是沒有意思的事情。然而在馬雲的演講中,我們常能夠感覺到每逢大事必有近器的心態。在最困頓的時期,馬雲仍舊在堅持在等待,只爲成功的那一刻。

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是成功的,只是需要你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等來的,只有自己付出努力,纔能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什麼事情都不想幹,就只會抱怨生活如此不公,那你永遠都不會成功。現在非常火的快手和抖音裏出了一批吃貨,人家靠吃來賺錢,有多少人很羨慕他們,不斷的效仿,你認爲他們很成功嗎?

可是你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他們吃完之後,你知道他們去幹嘛了嗎?我想大家是知道的,吃了那麼多,胃再大也受不了,吃了吐,吐了吃,先不說有多麼浪費糧食,就連自己的身體都不要了嗎!如果堅持這麼吃,身體總會出問題的,那到時候你的孩子,你的家人,連你的錢都是別人的,你又能帶走什麼!

所以不要羨慕那些你自認爲成功的人,背後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你想要成功首先你要學會努力拼搏,努力了一切都會有的,不努力連想都不要想。所以你能不能成功,就看你對成功有多大的渴望,如果你渴望成功像呼吸一樣,沒有了呼吸你就活不了,那你已經成功了百分之九十了。所以努力吧,上天不會虧待每一個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就看你如何去爭取了。

成功人士的艱辛歷程2

成功人士王健林的勵志艱辛創業經歷,背後的故事令人心酸

國民老公王思聰,無疑是當今時代年輕人中的頭號知名人物。而他的父親,萬達老總王健林,更是一度佔據中國首富的位置。但王健林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是經歷無數艱難,纔有了今日的成就。

王健林的父親是王義安,他是一位老紅軍。而王健林的岳父,也是一位老革命。所以,王健林的成功,被歸結於背景。不過,縱觀王健林的創業史,他會用實力證明成功來源於自身。畢竟,現實生活中,從來不缺乏官二代和富二代,但是,優質的生活也沒讓他們成爲中國富豪。

王義安的兒子可不止王健林一個,王健林是家中長子,下面還有4個弟弟。同樣的起點,但是,只有王健林打造了萬達,成爲了中國首富。

剛滿15歲的王健林從四川綿陽來到東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裝備,在齊膝深的積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練的總路程甚至長達上千公里。從軍18年已經成爲團職幹部的他,卻遇上“百萬裁軍”。創業初期沒資歷,沒實力,說好的貸款卻被銀行放了鴿子,爲了公司項目,他借過高利貸,甚至9天9夜沒睡覺。人人都不想碰的舊城改造他敢接,剛做商業地產的時候,因爲不懂,3年之間打了222場官司。就是這樣一個一根筋的人,如今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富豪。

在2016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單中,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287億美元的資產首次躋身前20強,排名全球第18位,超越李嘉誠,成爲全球最富有華人。2015年萬達集團的總收入達到2901億元,幾乎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三家的收入的總和!不僅如此,王健林還以集團形式捐款超過28億元,是名副其實的慈善家!前段時間,在央視《對話》專訪中,王健林還表示:“有萬達,上海迪斯尼20年之內盈不了利!”

王健林創業的故事,讓人唏噓不已創業成功的輝煌背後,是無數個不眠的夜和數不清的困難與挑戰,而支撐他們挺過來的是一個勇敢的夢想。不論是創業,還是科研,基本都遵循二八定律,成功者是少數。但正因爲有了10%、20%的成功,創業者纔不斷被激勵,拼命成爲那一小部分。創業成功的輝煌背後,是無數個不眠的夜和數不清的困難與挑戰,而支撐他們挺過來的是一個勇敢的夢想。所以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今天和大家一起聽首富王健林講故事,他曾經9天9夜沒睡覺,3年打222場官司,作爲過來人的他說,如果想成功,就應該去創業,朝九晚五規規矩矩的生活也是可以的,但那種人生不精彩。

爲何辭官下海?

我在經商前,15歲就當兵了,從軍17年,做到團職幹部,遇上中國百萬大裁軍,就轉業到地方政府,當了兩年辦公室主任。這兩段人生都還算成功:我做到團級職務時,不到30歲,很年輕,幾十萬部隊當中最年輕的幹部之一;到地方做官員,職務進步很快,很快做到辦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斷然辭官經商。具體兩個原因:一是趕上經商熱。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辭去原有職務“下海”了。如果沒有當時的經商熱潮,中國今天不會有這麼一批優秀的企業家。二是想改善個人的生活。我就覺得,別人能當萬元戶,我憑能力應該不止萬元戶。

第一桶金是這麼來的

當時遇到的第一個創業難關,就是借錢。第二個難關是拿不到項目。那時大陸還是“計劃經濟”,比較落後,拿項目也不僅要有錢,還得有“計劃指標”,得出現在當時“國家計劃委員會”指標名單上才行。我只好找到大連一個老戰友“借”一點指標,同時付出一點費用。他同意給我幾萬平米指標。但是拿了指標,還得去找當時的市領導批地。跑了左一遍,右一遍,沒人理。市領導被我找煩了,出了一個題目:“你不是想開發嗎?把市政府的北側那塊地給你”。市政府是一個老建築,很氣派。但它的北側居住區,房子差,設施差,一百多戶人共用一個水龍頭,一個廁所,被認爲“有礙觀瞻”,所以把這片地給我去幹。可這個項目改造完,要1200塊錢一平米的成本,我前面有三家國有公司都不肯幹。因爲大連市當時最好的房子只能賣到一千零幾十塊。我堅持要幹這個項目,公司裏的很多同志反對。當時我們公司叫“西崗開發公司”,我就說:“開發公司,只有開才能發,你都不敢開怎麼能發呢?”爲了賺錢,得把這個房子賣到1500元一平米,後來我們動腦筋,推出來幾條創新:第一,當時大陸的房子沒有明廳,一個小過道進去直接就是幾間房。那好,我們做一個明廳;第二,當時房子沒衛生間,縣處級以上幹部才允許配一間衛生間。我們沒管那一套,每戶都配了衛生間,還把木頭窗換成了鋁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盜門。房子推出來均價1580元每平米。1000多套房子一個月一掃光。就這樣,萬達就成爲了大陸地區第一個闖入了“舊城改造”這一行業的公司;這一單使我們賺到了接近1000萬元。就這樣,我掘到第一桶金,找到了一個盈利的模式——舊城改造很有錢賺,別人不敢幹,我敢,於是在大連就搞開了。

百年企業敢闖敢試不是蠻幹。王健林如此界定兩者的'區別:“敢闖敢試是看準了去試不怕失敗,蠻幹是沒有目的去幹”、“看準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

2000年,萬達開始從住宅開發向商業地產轉型。當時王健林已經意識到住宅開發的產業模式不好做,不是真正的擴大再生產的過程,“世界上沒有一家做住宅的企業是百年企業,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它的需求必然會下降。”

不過,真正讓王健林下決心要做“百年企業”,主要是兩位老員工得癌症治療的刺激。“都是創業時候進來的員工。打一針兩塊錢,打不打?那個時候沒有社保,就是企業自己拿錢。我當時決定,不要吝惜錢,能活一天就活一天,這兩個人花了我一百萬塊錢。”

但問題是,當公司發展三四十年的時候,員工醫藥費怎麼辦?王健林發現,一定要有長期穩定的發展模式。爲此,萬達開了三天會,最終決定轉向商業地產。在王健林看來,萬達轉型不是拋棄自己所有的資源和經驗,徹底轉行,而是要將已有資源優勢與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相結合,尋求永續發展。商業地產是最佳選擇。

經過十年發展,如今,萬達已經成爲中國商業地產的領軍企業。總結經驗,王健林將公司的成功歸結於三句話:傍大款、產業鏈和標準化。回憶如何傍上沃爾瑪這個大款,王健林仍記憶猶新。“第一次上門跟人家說,一口就被拒絕了,慢慢談,一次一次上門談,整整花了一年。”王健林稱,爲了說服沃爾瑪,他上門跑了幾十趟,對方纔同意“試一試”。

於是,王健林便將自己的完美構想讓沃爾瑪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選定了地段優先告訴沃爾瑪,然後根據沃爾瑪的需要協商設計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如期交付使用。

“實際上,沃爾瑪也很希望能有這種模式,只是以前地產商們都沒這麼去幹。”萬達在一年之內讓沃爾瑪在全國6個城市試了六次,結果美國百勝、新加坡百勝等10多家全球連鎖企業也加入了“合約”,萬達“訂單商業地產”模式正式形成。

如今形勢發生了逆轉。自從“一座萬達廣場,一個城市中心”的口號開始在全國叫響,萬達第三代產品——商業綜合體變成了品牌,地方政府引進萬達也構成實在的政績體現,議價權已經在向萬達傾斜。對此,王健林也並不避諱。王健林稱萬達每年做二三十個項目,百分百來自政府“邀請”。

志在必得是王健林的一貫作風。他就是認準了方向一定會走下去的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做了幾個項目後,王健林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當時做購物中心,一般都是請國外設計中心做設計,不僅成本高,花費時間也很長。爲了節約成本,長久發展,王健林決定建立自己的設計院、商業管理公司,“不能把自己的命拴在別人的腰帶上。”

一個商業項目能不能成功,關鍵在於招商。如何抓住商戶,王健林的看法一針見血,“讓他們賺錢,他們自然會跟着你。”萬達的成功,引來無數的模仿者,王健林也十分樂於與人分享自己的經驗,他甚至正在計劃把萬達經驗整理成書公開出版。“別人老問我擔不擔心被人學走,要我說,如果讀一本書就把你的核心競爭力學走了,那也就不是什麼核心競爭力。”

回顧王健林的創業史,“快人半拍”其實就是他敢做敢想、敢打敢拼的風格在商海中的成功上演,正是靠着十幾年持續的“快人半拍”,王健林的地產帝國像滾雪球一樣日益壯大,並且滾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