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抒情和說理是作文永恆的表達方式,作文包括開頭、中間和結尾,有一個好的題目就證明作文成功了一半,寫進作文裏的一定要真心實意,跟小編一起來學習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1

又是一年糉葉飄香、龍舟飛渡的端午。身居異地,人事全非,歲月飛逝,往事漸遠!

故鄉的端午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在離開故鄉的這些年裏,總是會不經意間回憶起來,覺得有種隔世塵封的感覺!

江漢平原的故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人們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是全家人一年忙到頭的人們,歡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迎接新年到來的日子;端午節的意義是爲了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每逢此節,民間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葉、喝雄黃酒的習俗;中秋節,花好月圓人團圓,人們則以吃月餅以示團圓。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依稀記得,故鄉的端午節,有過小端午、大端午、末端午的習俗,小端午爲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五月十五,末端午爲五月二十五,又多是把端午叫做端陽。

我是農民出身,記得每年端午,正是故鄉農忙季節,村裏的人都忙着打麥子、搶插中谷秧,還沒到端午那天,每家都提前把雞窩裏撿的雞蛋留着,買酒麴,割艾草,打糉葉,泡糯米,淘洗新收到小麥,軋出白麪等,爲過端陽做準備。主婦總要擠出時間來做伏汁酒、包糉子,用石磨去推出蒸菜米粉。也有三五家組織起來,請來一個勤行師傅,在晚上發蝦饊,炸油條。

故鄉的端午節,女婿們都要給岳父母及嫡系親屬送節禮,俗稱“送端陽”,用來孝敬長輩。在仙桃,末結婚的毛女婿(也稱毛腳女婿),要送上三年,岳父母才肯答應把人。前兩年只是送岳父母一家,三市斤豬肉,瓶裝酒兩瓶,蝦饊十二筢(也就是一打),另外還要給未婚妻扯幾尺做褂子花洋布等。送節禮一般是選擇五月初二或初四這樣的雙日,毛女婿穿得體面,頭髮用水打溼梳平,一個手提包把節禮裝好背在肩上,步行到丈母孃家。如有老人的家庭,打幾個荷包蛋、煮幾個糉子,這送節禮的毛女婿吃完放碗後,爲討丈母孃喜歡來到地裏,換回丈母孃回家燒火做正餐,蒸魚蒸肉辦十碗。原先的婚姻是父母包辦,三媒六證的,婚前又缺乏瞭解,更談不上有感情。忙完活,毛女婿同未婚妻回家吃飯,走在路上,也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互不說話,兩人使眼色時,未婚妻緊張得臉紅心跳。

第三年,也就是毛女婿求岳父母把人的當年,這年的端午毛女婿去送節禮是滿送,包括同堂嫡親的`叔子伯爺,媒人先生。禮品同前二年的大致一樣,只是每家多了一把毛扇,未婚妻也有一把,老人則是包頭(頭巾)、香菸等。白酒也不是瓶裝的,是散酒,用空酒瓶一灌,報紙卷個酒塞,有個八九上十家的,毛女婿用籮筐要挑上一大擔。丈母孃燒火做飯,毛女婿在丈母孃家吃,送來的豬肉自然要多出一二斤。毛女婿回家時,叔子伯爺有打發,那時,回錢的居多,十元二十元不等,媒人先生是白吃。

三年的節禮,還有年禮、中秋禮送後,媒人先生從中牽線,女方同意把人,雙方選擇好良辰吉日,準備結婚。男方請媒、報期,喂期豬;女方準備嫁妝,並開出幾件幾套的衣單,男方請來裁縫師傅,接未婚妻過來“開剪”(爲未婚妻做妝新衣服),等待着田活忙完結婚。

嫁出的女兒在第一個端午節,女婿給岳父母送端陽時,做父母的要給女兒打發竹牀,細篾斗笠等。

故鄉的端午節,五月初五的那天,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插上了艾葉,割肉買魚,殺雞宰鴨,做上一頓美味的盛餐。早餐是吃雞蛋伏汁酒,蝦饊糉子;中餐和晚餐喝雄黃酒,吃沔陽三蒸十大碗。

故鄉的糉子有鹹味的肉糉,也有蘸糖吃的素糉。每年端午節前幾天,人們從湖裏打回糉葉、泡糯米,開始包糉子。用一二片糉葉圈成圓錐形,用小匙往裏面注入糯米,按結實後,放些調配好的餡後,再灌入糯米按結實,然後封口,用棉線或薦草捆緊,一隻棱角分明、漂亮的糉子包成了,糉子煮熟後就可以吃了。

除了包糉子,這裏的人們也喜歡做些蝦饊,蝦饊有的地方叫饊子。炸蝦饊先將麪粉加入食鹽、明礬、清水揉和,面揉好後,搓成粗條,抹上食用油放入盆中醒面。待油鍋熱時,將麪條在掌背上盤成並列成環狀,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撈出瀝乾即可食用,吃起來香脆可口。

“今乃是,五月五,龍船會上;衆兄弟,他約我,玩耍端陽”……

賽龍舟,是故鄉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此後,人們把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作爲紀念屈原的一項重大活動,用意是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故鄉都舉辦龍競賽。小時候觀看龍舟賽,河兩岸男女老少,小攤小販,人山人海,那熱鬧場景還清晰地留在腦海裏。晚間,土臺班子上演與端午有關的沔陽花鼓戲《白扇記》、《白蛇傳》等,白娘子和許仙那忠貞不二的愛情傳說,在民間家喻戶曉,廣爲流傳。

故鄉的端午節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僅是隻有糉子文化,龍舟文化,端午節民間還流傳着插艾、飲雄黃酒等習俗。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艾葉也是故鄉端午節的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艾葉,又名艾蒿,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人們將其插於門眉,懸於堂中,用以驅瘴。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舊時,人們灑雄黃水,飲雄黃酒,也是爲了激濁除腐,殺菌防病。因雄黃酒帶有毒性,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民間再也沒有喝雄黃酒的習慣了。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又是一年端午節,又是一段回憶!端午是個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美好的節日。關於端午節,民間有很多習俗,但在近些年,這些傳統民俗已瀕臨流失。回味起故鄉端午節熟悉的風景來,也讓人迷戀迷茫,驚喜不已。故鄉的端午節,是一曲意味深長的歌謠。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兒歌。今天我們來說說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五月初五,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米飯投進江中,讓魚蝦吃飽,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不光是漢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地區的人們也過端午節,也非常敬佩愛國詩人——屈原。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