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讀《朱自清散文》有感

讀《朱自清散文》有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朱自清散文》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朱自清散文》有感

中學時期曾在課本上學過《朱自清的散文》中的《春》、《背影》、《綠》、《荷塘月色》、《威尼斯》,《春》的調皮、《背影》的酸楚、《綠》的幽雅、《荷塘月色》的寧靜、《威尼斯》的美麗,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的代表作,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餘字,卻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我們姑且不去分析當時的歷史背景,只看《背影》描述父親的兩個片斷:一是“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蹣跚着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腰去,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傾斜,顯出努力的樣子。”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爲了給兒子買橘子;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逝,離情別緒,催人淚下。二是“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父親的來信平靜自然,吟於心間;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這兩個情景,讓人不能忘記那父慈子愛的誠摯之情。

我不知道,也無法預知,曾經有多少人被《背影》感動,將來還會有多少人感動於《背影》。當年學習這篇文章的時,老師讓我們背下來,由於年紀小,只記得因爲要求背誦,因此也就多讀了幾遍,那時候哪能真正理解“父親”這兩個字的份量,更不用說“背影”……多年後在大學學習散文賞析時重讀這篇文章,對於父親,對於親情和愛,有了些許自己的感悟,那時的自己已經能夠明白作者娓娓道來的那些小事,字裏行間由人及己,也能體會父親的不易。

今年九月送兒子上大學時,看到愛人與兒子爭搶着背重的揹包和拉拉桿箱,最終愛人肩背較重的揹包、手拉拉桿箱,卻只讓兒子背一個較輕的揹包時,看着愛人的背影我的心中一緊,觸景生情,突然感到這個場景似曾相識:朱自清《背影》裏的父親不就如此嗎?我的眼眶溼潤啦,此時我才深深理解《背影》裏的父親……

是啊,在父親眼中,無論孩子長多大,無論走多遠,經歷過多少風雨,都是自己長不大的孩子,所以纔會有:不停地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登上列車爲我揀靠車門的座位,反覆叮囑旅途注意安全,攀過欄杆,抱着橘子向我走來……這樣的“背影”相信對於經歷過送孩子到千里之外上學的父母,每一位離家求學的孩子都不會陌生,這樣一個“背影”在很多人生命中都會出現,它的柔軟之處感動着每位讀者:在孩子離開的瞬間,潸然淚下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孩子……

“南京是值得留連的地方,雖然我只是來來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誇說誇說,可惜知道的太少;現在所寫的,只是一個旅行人的印象罷了。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豔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這是上世紀30年代,朱自清遊歷南京後,寫下的《南京》一文對南京的評價。

趕巧兒子考取南京的大學,趁兒子上學之機來到南京,遊玩了:明孝陵、中山陵、瞻園、莫愁湖、夫子廟、江南貢院、秦淮河等地,按照先生的墨跡,一個星期時間想游完《南京》裏描述的南京城是不可能的。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南京坐擁“古、大、重、綠”爲一身。古,是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旅遊黃頁,南京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城牆;重,南京是歷史上、地理上都佔有重要的位置;綠,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綠色城市,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盈城。如今的南京不僅是國家創新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作爲國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僅次於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而且是國家重要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現代服務中心、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位,車輛製造規模居第三位。南京港已成爲遠東內河第一大港,是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生活在三十年代的朱自清寫《南京》時心情極度抑鬱,他以流覽的眼光從南到北從頭到腳把南京欣賞了一遍,並有在鬧市之中,獨闢一塊清靜之地,爲那些想清靜又不願意逃離紅塵的人們,留出一個好去處的心情躍然紙上。

在南京一個星期,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們的文明程度。一個星期的時間公共場所從未看到過有人爭吵、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闖紅燈、不按順序排隊等現象發生,在南京問路,被問者若不知道路徑,你也不用擔心,因爲他會打電話幫你打聽。南京給人的印象就是四個字:乾淨、柔軟。要想真正說透南京還是讓我們走進這座“六朝古都”,去細細領略她的“秦淮風韻”吧……

隨着年齡增長,《朱自清散文集》中有些學生時代理解不了的文章,經過生活歷練如今也能產生共鳴。

朱自清一生生活在一個極度壓抑的年代,想說的話不能說,想做的事不能做,心中的鬱悶只能找一無人的地方去排解,以求得一時的寬慰,因此,他的散文處處透着那一絲淡淡的哀愁,帶着一層淺淺的“灰”調,就像朧着輕紗的夢。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飄逸之處,惹人愛的地方。

讀完《春》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春天就是一個起點,只要你起跑很完美,未來就無限美好。“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着我們上前去”。多麼有詩意的一篇散文啊!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春天是草長鶯飛、百花盛開的季節,春天是生機勃勃的季節。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被作者出神入化的寫作手法所迷住,好像被帶到了世外桃源一樣。嫩嫩的、綠綠的的小草佈滿了田野裏,孩子們在無憂無慮地玩耍着。桃樹、杏樹、梨樹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千姿百態的花兒散落在草地上,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楊柳風”,風像母親一樣撫摸你,還夾雜着泥土、青草、花兒的氣息。雨是春天最尋常的,像牛毛、像花針,喚醒萬物……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可以使人精神煥發。春天是一個開始,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抓住春天這一時機,繼續向新一階段前進,只要肯努力,成功就是你的!以前的挫敗和失落都被春風吹走,向你迎面走來的是新的開始,以前的一切早已成爲歷史。春天就是一條起跑線,努努力,加加油,你的起跑一定會很完美。我們的祖國也要像春天一樣,猶如東方一條盤旋的巨龍,總有一天會“振翅高飛”!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體會到:春天就像未開墾的處女地,只要你在春天辛勤耕耘,就一定能收穫碩果累累的金秋!

是誰爲大地披上了一層彩色的花毯?是誰爲春天披上了一層特有的芬芳?

是春花。

在散文家,詩人朱自清的筆下,春花的色彩更爲絢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花散了遍地,在大多數人眼中並不足爲奇,也不曾細細觀賞它,但是,朱自清先生用他所觀察到的春天,爲我們展開了一幅五彩斑斕的春天畫卷。

春在何處?

在“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在“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冬去春來,一年四季不斷的交替,輪迴,讓我們從今天起,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與大作大家朱自清先生俯下身來,觀察春天的腳步。一草一木皆爲春,讓我們將自己瞳孔裏煜煜發光的春天描繪下來。

“萬紫千紅總是春”。要觀察春的步伐,不妨先觀察處處吐露的春花。讀起朱自清先生的《春》,讓我不由的追憶起記憶中的春天,放逐夢想與希望的`春天!

作者朱自清用動人的筆觸來描繪他所看到的春天,爲我們呈現春花,春草,春風,春雨,春勤的畫面。

除了春花,就是滿山遍野的春草。它有破土而出的堅韌,以及勃勃生機,活力,作者筆下的春草更俏皮活潑,如:“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在我們欣賞朱自清先生的生花妙筆的同時,又不由的感嘆春天的美好,給人帶來活力,希望和力量,而春草,又將活力與力量充分的展現,這是一種藝術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時間在一點點溜走,不要再等它消散,趕快,換上一件綠色的衣服,投身到春天的懷抱!

合上書,不知到底是什麼心情。是喜是憂?喜的是朱自清這種強烈的愛國心與正義感,而憂的是在那個時代,即使是美國,也並非一件容易事。

第一次瞭解朱先生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現在荷塘裏。”文章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淺。

《白種人—上帝驕子》等都是鮮明的愛國主義文學作品。“這是襲擊,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爲自尊,一面感到空虛,一面卻又感到憤怒;於是有了迫切的國家之念。朱先生用筆用心同一切換人進行着鬥爭,對一切不人道的行爲進行斥責。

經過一番反思我終於知道自己的心情是喜,喜中國文學史上曾經有這樣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給我們後代留下了這麼多可貴的精神食糧;喜他用筆掀開了這麼多醜陋的東西,讓人覺醒。

就是這些可喜的地方,讓我瞭解了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十分完美的作家,並讓他給我指引了一條光明的道路,一直向前走着……

本文短小精悍,含義雋永,耐人尋味,是一篇精彩的讀後感。

合上書,不知到底是什麼心情,是喜是憂?喜的是朱自清這種強烈的愛國心與正義感,而憂的是在那個時代,即使愛國,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次瞭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沒有華美的詞藻,文章卻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淺,而更難得的是朱自清這強烈的愛國心。

《自種人——上帝的驕子》等都是鮮明的愛國主義文學作品,“這是襲擊,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虛,一面卻又感着憤怒,於是有了迫切的國家之念,我要詛咒小小人的!其中,明顯地也可感到朱自清對國家的尊重,一個對中國人侮蔑的人是可恥的,是“沒有種的”,朱自清用筆用心同一切壞人進行着鬥爭,對於一切不人道的行爲進行斥責。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朱自清無論是文章還是他的人格,都令我所佩服,特別是他對史可法,文天祥等英雄民族氣節的崇敬,更可以看出他骨子裏的豪氣是他不可少的一部分。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經過一番反思,我終於得知自己的心情是喜的,喜中國文學史上曾經有這麼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給我們後代留下了這麼多可貴的精神食糧,喜他用筆揭開了這麼多醜陋的東西,讓人覺醒。

就是這些可喜的地方。

朱自清的散文像一縷春風。微風拂過,溫暖拂過,溫暖細膩,沒有胭脂俗粉之氣,反夾雜了淡淡泥土清香,時而融化人的心田,春暖花開,時而冷冽,令人忍不住一個寒噤。

我時常猜想,朱自清應該是生在輕煙薄雨的春天,使得他對春景有了獨特的體悟。

該有怎樣的閒情雅緻才能在春暉的一月裏細聽腳踩煤屑路的摩擦音?該有如何的詩情畫意才能將山水一色寫成:“他倆這麼親密,湖將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綠的?”該有何等的高潔志趣,才能希望尋求熱鬧中的冷靜,羣居中的獨處?

讀着他關於自然的散文,靜靜閉上眼彷彿置身深林的中的小木屋,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細細諦聽窗外的滴答雨聲,感受身旁拂過一縷春風。

對自然好奇的人,是對生活負責的人,同時,也是情感充沛的人,朱自清對自然細膩的感知應源於他豐富的內心。

作爲一個丈夫,在他寫給亡婦的散文中沒有出現“我好想你”等詞,但細枝末節中無不體現着他內心極度的悲痛與無奈。

他寫到:“謙,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後若還有有知,想來還如此的。”短短一篇散文,述盡了二人十二年的結婚生活,從他的語言中不難讀出,謙是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盡職盡責的母親。

而朱自清的悲痛也應是觸景傷懷,大有一股“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意。

當然,春風不止和煦,有時,也能寒的透骨。

在《正義》一文中,朱自清探討一個人類思考千年的話題——人間的正義究竟是在哪裏?當然,答案你我都明瞭,正義,是在我們心裏的。

但朱自清的闡述卻發人深省:“白白的將正義擱在心底,誰也不去取用,任由它被自私,被威權,被勢力所踐踏,難道不可惜嗎?難道不可悲嗎?”正義,自古以來就爲世人津津樂道,我們青少年,何不能像朱自清一般,將正義放於情面、利益之上呢?

對於朱自清的文字,我歎爲觀止……將口語藝術化。何爲口語?何爲藝術?二者如何融合?靠浮華的辭藻?那該是陳腔濫調!

他的語言高明在於口語與詩詞的完美契合,他的散文中時常穿插有大量的詩詞,但又不給人生搬硬套之感,賣弄才華之意。所有文字相輔相成,是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有如春風吹拂大地一般自然和煦。

自從讀過朱自清爺爺的《背影》以後,我便喜歡上了這樣富含真情的文字,有時簡練,有時細膩,無不透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如《背影》《冬天》等文章,寫父親的動作只用寥寥數筆,卻刻畫出父親對兒女無言的愛。而《匆匆》《綠》等文章,卻又用細緻的筆觸,描寫出環境的優美清麗。

尤其是《白馬湖的回憶》一文,描寫的景物和環境真是美妙極了。你聽:“白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來,水是滿滿的、軟軟的。小馬路的西邊,一株間一株地種着小桃與楊柳,小桃上各綴着幾朵重瓣的紅花,像夜空的流星,楊柳在暖風裏不住地搖曳。”

每每看到這樣的語言,我就禁不住要大聲地朗讀起來,彷彿自己就置身於文中所描繪的畫面中,成了那個身穿長衫,於湖邊背手而立的學者,那種感覺真讓人全身心的愉悅與嚮往啊!

在這些文字中,我清楚地感受到朱自清爺爺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家國的赤子之心。是啊!“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無數看似相同的清晨和黃昏,總是那樣輕易的流逝了,我們如何不趁着青春年少,去努力,去留下一些美好的痕跡呢?

初次接觸散文,相見恨晚,以往對散文不屑一顧。害得我讀“千遍”,乃至它的每句言語都讓我花上一整天的功夫去理解,纔將自己的感悟寫出來。甚至花了一個寒假才把《朱自清散文精選》讀明白。

現論來,書內有樸素動人的《背影》中父愛振顫;有輕盈凝練的《匆匆》中幡然醒悟;有在那明淨淡雅的《荷塘月色》中完全沉醉……他寫得每篇散文都富有真摯、深沉而又細膩的感情,讀着讀着可引人進入勝境。讓我回憶起浪費和美好的時光的那篇散文《匆匆》,使我留念。

回憶以往浪費的一個個日日夜夜,心痛仍是心痛,心痛中我算着浪費了的日日夜夜竟有幾千天,而過得不是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那乃是蒼海一粟,我看着、看着……想着、想着……感到有千萬根鋼針刺痛我的心靈,眼角不時流下了幾滴淚水。爲何?爲何?時間不可倒轉,不可被人控制,不可如同樹木、花兒、鳥兒一樣去了又回。爲何,爲何……?恍如想起流水也和時間一樣一去不復返,難不成他倆是兄弟?時間怎會不留下聲音,不留下蹤跡,不留下……難道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也是可能找到它的?

放假了,我哪天早起過?早上九、十點才起牀;中午去同學家玩,回來後看電視,時光在我的身邊偷偷溜走,讓我的心更痛了。

在我思索時,時間會溜走;打電腦時,時間仍會溜走……時間就是很特別,他和萬物不一樣,隨時隨地會從你身邊溜走。唉……惋惜,惋惜……從此,我明白了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一切。

讀完了《朱自清散文精選》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想到了振顫的父愛,還是想到了“男女分座”的“文明”,或者是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再不然就是秦淮河的見聞感受,總之像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澀,難以用言語來闡述。

我的書櫃裏有着許多書,可是我最喜歡的卻是那本《朱自清散文集》;而在這麼多篇散文中,我最喜歡的卻是那文章中有着濃濃的愛的《背影》。

“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是朱自清的父親爲朱自清買橘子的動作,讓我潸潸淚下,短短一句話,卻能寫出最真實的情感!

《背影》講述了一個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故事。它讓我認識到了偉大的父愛。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關於父母的愛的詩千句萬句,可關於父愛的詩往往總會少很多。從小,《世上只有媽媽好》的童謠傳遍世界,而卻沒有關於爸爸好的童謠。我常常想,生我的是媽媽,照顧我的也是媽媽,我應該感謝的是媽媽,而爸爸只是生活中的一個擺設罷了,根本不值一提。

上了小學,“父愛如山,母愛如海”常常會成爲我們的作文題目,我卻十分反感,父愛是什麼?生我們的不是夫親,更別說照顧了,有時連半夜十二點也找不到他的人影,還談什麼父愛?

可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重新認識了父親,我重新改變了對父愛的想法……

星期五,與平常一樣,我在午託班等着父親的的電話,“丁零零”手機聲響起,我就知道了父親即將來接我的消息,“喂?”“下樓,今天我們坐公交回家,車借別人了。”“什麼?擠公交?你爲什麼把車借給別人啊?我們自己也要用啊!”我說。

一下樓,父親就勾着嘴脣,溫柔的說:“書包給我,我來背!”我心安理得地把書包“丟”給了父親,一邊自顧自的走在了前面,哈哈,雖然我是我們家的小公主呢?幫俺分擔一些重量也是應該的!我幼稚的想着,卻沒發現父親的身上那好幾包東西。

到了車上,我立刻搶走了僅剩一個的位置,忘了揹着好幾包東西的父親已經累的氣喘吁吁,卻無處可坐。我哼着歌,欣賞着窗外的風景。

“爸爸,您一天工作辛苦了,肯定累壞了,來,您坐!”稚嫩的聲音成功地把我吸引住了,我尋找着聲音的來源,一個看似6、7歲的小女孩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笑嘻嘻的抱着她坐下了。

我看着看着,似乎想到了什麼,問:“爸爸,你一個月的月薪是多少?”“五千”“那,你車保養呢?”“兩千,怎麼突然問起這個?”“沒有。”我搖搖頭,午託班費一千二,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就兩千了,父親車保養兩千,加起來就四千,那父親只剩下一千元去吃喝玩樂!我驚呆了,自從父母親離婚,,撫養權就歸在父親那兒,吃喝住都是父親,而我,從不會去體諒父親要不是這個小女孩的話啓發我,那我現在好不是……

我站了起來,我位置讓給了父親,“你不坐嗎?”“不了!你坐!”我與爸爸相視而笑。

回到家,我再次翻開《朱自清散文集》,再次沉浸在了書香裏……

朱自清是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以及民主戰士,高中讀散文有感。而我則敬佩他寫作的風格,他的文章嚴謹不苟,風格平易自然,很少有華麗的鋪排與藻飾,卻能於平淡中見新意。

依稀記得在第一次接觸朱自清時,大概源於那篇打架所熟悉的《匆匆》吧。“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這句話不經意間便成了我心中永恆的經典,也許正是那個時候,我便開始認識您,瞭解您。

您說過,“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看着一個一個的字,仔細玩味美妙的同時,我也意識到了時間的匆匆,回首往事,錯過了許多,轉眼之間,馬上就要進入緊張的高二,時間如流水,我這才知道時間的寶貴。

您的《春》帶給我的是華麗而不失的美,也是它讓我偏愛您的寫景抒情的散文。“看,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我第一次知道了,如此尋常的雨,也能被你描繪的這麼美,我總能在他們中間看到你的灑脫,你的淡泊,讀到你心境,欺負的心情。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看到這裏,眼前浮現出一片祥和的景象,在您的筆下,一切是那麼歡快,那麼美。

高一剛學過的您的那篇《荷塘月色》剛開始看到題目時,不禁想起了荷塘月色那首歌,而您的荷塘一下子把我拉到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我彷彿看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我甚至聽到了樹上的蟬聲和水裏的蛙聲,可就在這時,您說“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剎那間,我似乎能觸到你的淒涼聲,因爲您總是不知不覺的流露出自己的真是情感。

我漸漸地發現,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蘊含着深層的意義,有對生命的思考,也有對政府的諷刺。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卻富有哲理,有一層耐人尋味的色彩,可能他的人生品格流露到了他的文章中,才使他的文風如此樸素吧!

當時,朱自清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中學部教書。不久,中國公學鬧起風潮,他被學校保守派攆走了。但僅僅幾個月的上海生活,對他來說,很有意義。他在中國公學結識到一直敬愛的葉聖陶,兩人意氣相投,以後來往非常密切。中國公學還有一位詩人、朱自清的好友劉延陵。他們三人一起商量,並和在北京的俞平伯聯繫,籌備創辦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新詩雜誌《詩》月刊(1922年1月創刊)。

那時,朱自清是剛剛走上社會的二十三歲青年。他一方面確實感覺到反動派對他們的精神上的重壓,一方面又因爲遇到新文學運動上的知己朋友,心裏洋溢着青春的熱情。 《歌聲》描寫的印象風光就是他嚮往的一個理想鄉。到“中西音樂歌舞大會”去聽“三曲清歌”的朱自清,暫時忘掉學校風潮等煩瑣世事,心滿意足地沈湎於幻想世界。他從“歌聲”聯想起“一個暮春的早晨”。同時,音樂變成雨點灑落到詩人的臉上,“引起潤澤,輕鬆的感覺”。接着,他的手感覺到“新鮮的微風”,他的腳感覺到“滑膩可愛的甬道”。這一段文章都是訴諸觸覺的。下一段描述,給人的視覺留下深刻的印象,詩人在“花園”看到五彩繽紛的“羣花”。朱自清對顏色的感受能力極其豐富,與衆不同。“恬靜的紅”“冷落的紫”“苦笑的白與綠”是什麼樣的顏色?讀者不發揮詩的想象力,是不能瞭解這句話的含義的。最後是依靠嗅覺的一段描述。詩人聞到“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潮溼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還有“清新的蒸氣”。從聽覺開始,依次喚起觸覺、視覺、嗅覺,最後回到聽覺,《歌聲》的結構可以說是非常巧妙的。 另外,還有三個技巧上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卓越的比喻。把“新鮮的微風”比作“愛人的鼻息”,“把“白礬石的甬道”喻爲“正如塗了一層薄薄的乳油”,這是直喻。上面已提到的“恬靜的紅”“冷落的紫”“苦笑的白與綠”,可以說是一種隱喻。這些喻言有力地喚起讀者的聯想,產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第二個特點是擬人法,“花園”裏的“羣花”做着“清夢”,她們像是“愁着芳春的銷歇”“感着芳春的睏倦”似的。這幾句話使人感到她們“甜軟的光澤”中的生命,並且給我們留下了非常親切的印象。第三個特點是精巧的措詞。意思差不多一樣的“像~一樣”“正如~”“~般”“~似的”等詞語,他故意分別使用。

“霏霏的”“薄薄的”“濛濛的”“涓涓的”等疊詞,故意多用。陳述句裏,有時穿插着一些推測句和疑問句。這些修辭上的工夫,把這個小品接近於一篇詩。讀起來,有節奏感,又和諧,又流暢。對朱自清早期散文,葉聖陶曾經給以嚴厲的批評,說:“都有點做作,太過於注重修辭,見得不怎麼自然”(《朱佩弦先生》)。但這可能是因爲關係親密而敢說的苛刻話。《歌聲》給人的印象是“樸素”“淡雅”,絕不是“浮華”“造作”。它是一篇富有朝氣的青年詩人流露出自己心象世界的好作品。

大家都有喜愛的書,我呢,我愛《朱自清散文選讀》。

當我三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和書交往了,只不過看的是簡單易懂、五顏六色的繪本罷了。比如《熊寶寶找幸福》、《你有多愛我》……隨着時間推移,我長大了,繪本已經不能滿足我對閱讀的渴求了。我接着看些什麼呢?在茫茫書海中,我有些找不着方向,於是停下了腳步。

我沒有了昔日對書的喜愛,取而代之的是電腦、手機這類電子產品。這裏面有各種有趣的遊戲,可以獲得金幣獎勵,再買個各種角色和道具,我忙得不亦樂乎。早就把書扔到了九霄雲外。直到有一天老媽把我所有的電子產品都關機鎖起來了,我也戴上了小眼鏡。我才幡然醒悟。

我走進了久違的新華書店。因爲從來沒有看過散文,出於好奇,我買了一本《朱自清散文選讀》。可是回來看了兩頁,覺得不大看得懂,不知道他在說什麼,更不知道這文章美在哪裏。它被我丟在了一邊,不久被壓在了一堆書的下面,蒙了塵,被我忘記了。

有一天,老媽拿了一本《人生最美是清歡》在看,看她的表情覺得看書是很享受的事情。我想起我也有一本散文書——《朱自清散文選讀》。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從書堆裏翻出來。

學着老媽的樣子靜靜地慢慢地讀。“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我看到了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帶着春天的氣息跑向了我。我又看見“穿着黑布馬褂,深青布棉襖”的父親的蹣跚的背影。這背影裏是默默的父愛,我不由想起了愛着我的爸爸。“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紙醉金迷之境了。……西湖的夏夜老是熱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卻盡是這樣冷冷地綠着。……“這篇《槳聲燈影裏地秦淮河》竟然把我常常走過的地方寫得如此不同,如此柔美。讓我迫不及待要去再看看這水上秦淮。

漸漸地,慢慢地我也沉浸其中,那美妙的語言讓我去讀作者的世界,體會作者的心情。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這好像在和作者聊天。

《朱自清散文》這本書讓我靜下心來,讓我心曠神怡,讓我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今天,我又仔細地把姐姐給我的書讀了一遍,其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最令我難以忘懷。

《匆匆》一文寫得情真意切,富有哲理,使我進一步體會到時光真的從我手中流逝。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運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顯示季節更替的景物,也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時光流逝。

在閱讀中,使我回味無窮的句子是“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是啊,勿謂寸陰短,既過難再獲。只有珍惜時光,努力工作,纔不會“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當我讀到“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讀這些語句時,我不禁對作者的寫法高明而感到五體投地作者將時間、光陰形象化,把本來看不見、觸不着也嗅不到的抽象時間轉化爲種種具體可感的形象,說明時間和我們人類形影不離,轉眼間卻又無影無蹤。

在時光流逝的過程中,朱自清先生的種種語氣都和“匆匆”二字息息相關。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然後,寫自己的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的流逝了,表達作者的無限感慨。接着作者用細膩而獨特的筆觸,通過多種修辭方法,具體寫出日子怎樣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最後,作者寫出自己對人生的思索,反躬自問:“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我能做些什麼呢?”深切的表達作者對時光的無限留戀。

讀完本文,使我體會到,只有珍惜時間才能去做更多的事,就像魯迅先生說的:“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用心擠,怎麼也擠不完。”

書中的第一篇文章選的是朱自清的《匆匆》。《匆匆》講的是告訴人們要好好珍惜時間,文章用自問自答形寫的,開頭舉例“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綠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樣的對比手法更加使我們感到時間的珍貴。可是往後讀卻知道了朱自清告訴我們的另一個真理——青春一去不復返,事業一縱永無成。現在不抓緊分分秒秒學習又何必等到將來後悔呢?興許是因爲時間的珍貴,才把《匆匆》放在第一篇。

書中的《論自己》、《論青年》、《論吃飯》、《論百讀不厭》、《論無話可說》……這幾篇文章主講事物似無形又有形,而且“吃飯”、“無話可說”、“百讀不厭”、“自己”、都是非常平常的事物,也從側面烘托朱自清善於觀察的品質,也表現了朱自清對文學的熱愛。我們小學生正需要這種精神,要從平常的事物中有自己獨特見解。

讀完朱自清的散文選,心中獲得了一絲明悟,也許它帶給我們的不是物質上的財富,但是它帶給我們的是比物質上更要珍貴的財富——真理!

朱自清是一位衆所周知的作家,一提到他,人們就想到他寫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帶有濃厚的韻味。朱自清以他獨特的風格,爲中國現代文增添了色彩,樹立了我國現代文全新的特徵。

朱自清的散文反映着生活背景,在書中四十八篇散文中,我最喜歡《背影》。這篇散文表達了父子之間的感情,這是生活中很平凡的一種感情,往往因爲太平凡容易忽視。《背影》就叫大家珍惜這種感情。

“我”與父親已有兩年不見了,那年冬天,祖母死了,“我”從北京跟父親奔喪回家,父親變賣了家當,還虧空了,又借錢辦了喪事,辦完喪事,“我”回北京唸書,父親說好了不送“我”,但在關鍵時候,還是來送“我”了。父親因爲太胖,不容易走路,幫“我”買了橘子就走了,“我”因爲父親的種種困難流下了眼淚。

父親雖然對“我”嚴厲,但是,我相信,他無論如何都愛我,即使“我”做錯了事情,他也會原諒我。父親的背影是強大的,從小他保護着我們幼小的心靈,不讓其受傷害,這樣偉大的人物,我們應該好好感謝一下。作者和他的父親,整日東奔西走,一個去上學一個去掙錢,說到底是爲了養家餬口,很不容易。等父親回到家,我們做子女的是不是應該慰問一下父親現在的生活怎麼樣,工作累不累。

《背影》之所以感動這麼多人,因爲朱自清把父與子之間平凡的感情抒發到極致,所以我們要珍惜這樣平凡的感情!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