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寒假,我讀了林清玄散文草草一翻就被他清麗的文字所打動。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着起起落落,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幾句平淡的話語,足以讓人一遍遍地反覆回味,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我喜歡在牀頭放着一本林清玄的書,睡覺前細細地閱讀幾篇,來一次心靈的洗滌方可安靜地睡去,一切禪理在夢中參透。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

他的筆下盡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他的筆下賣花是有修行有善緣的職業,賣花的大嫂連笑容都是溫婉的,如花的;賣大碗茶的阿婆是寺廟裏不可或缺的一景;種出特大芒果的老農是神奇的;海邊賣貝殼的老人都是令人敬仰的。

林先生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爲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品他的書,在閒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熱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雲,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恆。它們不似櫃檯上的暢銷書,聲名浮躁間,街頭巷尾皆是議論。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雲,似流水,不會有成爲焦點的時刻,卻是常在不衰。

在寒冷的冬天,你不妨泡上一杯熱茶,翻一翻林先生的書,讓一縷暖風吹進你的心房。

《可以預約的雪》看見了他對人生的灑脫,心生敬佩,而這篇文章卻顯示出對人生時光流逝的無奈,更加說明——無論是誰,對於時光這玩意兒都沒辦法!

莊子說:“是遁天,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之帝之縣解。指窮與爲薪,不知其盡也”這段話的大意就是人的生老病死是順應了自然的安排,是天命,歡樂和悲傷都不能進入心懷,這叫做解脫。衆所周之,莊周是道家學說的代表,也就是逍遙,無爲,順應自然。在如今的現實花花世界中,逆其道而行之的這種思想的確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儘管沒有大起大落,卻有其真實性。最後一句話很好“取光照物的蠟燭火終會燃盡,而火種卻傳了下來,永遠不會熄滅”

生活——我們固然希望它豔麗多姿些,但如果經歷時間的風乾,它就會變得沒有水分,再豔麗也只像被浸泡過的標本,失去了真實性。爲何不能像燭火那樣呢,只留下生活的精髓部分,即使其他的部分哪一天它們不在了,也是順應自然的安排,沒有悲哀之心。

林清玄說:“現在沒有日曆可撕了,心裏才真的是着急。”相信這已經不僅僅是在想竭力抓住時間了,因爲他已經將人生的精髓留給了所有人了,而他只是純粹的感嘆一下,可以理解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當然不能這樣比喻,就如作者說的,很多用這句話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箭和梭!將一個無形的抽象的東西比喻爲一個更抽象的,謬哉!

“光陰和日月都是快到無法形容和譬喻的。”這是對的,當然,這也是所有人有勇氣來寫寫它的原因(包括我),因爲沒有標準答案啊!“從此,創造力大開。”事物的兩面性具有普遍性的道理由此得出。彷彿扯遠了話題,其實沒有,都是關於時間和生命。

許多人在時間充裕時,寫文章或發短信時都喜歡用“!!”這個符號;

許多人在時間不充裕是,往往不會用“!”,還在想“時間短暫,哪來那麼多值得感嘆的事情啊?”;

許多人在沒有時間的時候,往往在感嘆……卻沒有機會了

拋開生活的常與變,管他時間的多與少,就這樣一分一秒的生活下去……

在讀了林清玄的散文過之後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作者那易懂的語言,卻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作文之讀後感:讀《林清玄散文集》(少年版)有感作文800字。讀完後撼動了我的心

這本書的封皮呈黃色,醒目卻不刺眼,與它的圖案十分相配:一陣風吹來,純白的蒲公英種子隨風飄散,飄渺、空靈,十分簡潔唯美,我想也代表着我們這一代代的孩子的夢想吧。中央用孩子的字體寫着“林清玄”三個大字,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展開封皮,一行小而精練的小字映入眼簾:“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正是這一行字,給了我很大的興趣讓我讀下去。

正式打開書時,我便被那充天真,無邪的自序吸引。和標題一樣,拉近了我們與作者的距離,向我們訴說了作者不老的心。這本書分四卷,分別是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每一卷的開頭都有一首精練的小詩,讀來十分有趣,我彷彿能從一首首小詩中看到作者兒時天真可愛的臉。

第一卷“天真的心”:講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們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隻烏龜、一棵樹、一些流浪狗、一個傳說……而令我感到吃驚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單純天真的視角,把最單純天真的事情,竟能寫出如此多的細節和道理。在作者的筆下,可以從一隻烏龜寫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寫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錢的悲哀……作者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直擊我們的內心——那如白紙般內心的最深處的那片淨土。

而第二章“純善的心”描繪的不是一直再清澈的人或心。而是在塵世紮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作者用這“灰色”社會中的真善美、假醜惡的對比,引起了我們對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則是繼續沿着之前的風格,用孩子般的筆法,給我一種親近的感覺,讓我借作者的文筆來看那充滿未知的世界。

看完這本書,突然發現書的最後也有一行小字。它告訴我們:“挫折,學習智慧;離散,學習成長。我們是不是除了課業,更重視這些優良品質的養成那?”或許,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吧。

感謝林清玄和他的散文,他們告訴了我一個奇妙又美麗的文字世界。——題記

瞭解林清玄,是從他的《林清玄散文集》開始的。第一眼,封面上的蓮映入我的眼簾,一朵開得爛漫,一朵含苞待放。周圍是碧綠的蓮葉,那葉間細膩的紋路,躍然紙上。那一片片渲染的綠,質樸,深沉。

文中的許多道理,林清玄都運用了佛教的見解,那濃厚的禪意,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更深的境界。

其中,讓我感悟較深的是《星落尼羅河》與《放生的麻雀》。

《星落尼羅河》講述的是作者在尼羅河旅遊,七個不同的地點,七個不同的感受。尼羅河中部的傍晚,靜寂又涌動着生機;開羅的市郊,尼羅河髒黑、狹小;基沙的尼羅河,岸邊的農作物茂盛生長;帝王谷依尼羅河而建,卻貧苦不堪,沙漠一片荒蕪……

那是尼羅河,埃及人無比敬重的母親河,它多變,美麗而殘酷。它正經歷着許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在開羅,它骯髒,逼狹,爲什麼?因爲開羅是一座城,而城市,是任何大自然的敵人。在城市,許多人的慾望是無法度量的,爲了利益,他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動搖了,繼而甚至消失殆盡。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它們滋養了我們,現在卻受盡了被利益薰心的人的痛苦折磨。現在的人啊,又何時能回到最初那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呢?讀了這篇文章,或許會有更多關於人與自然的思考。

尼羅河上的星星起起落落,身影映刻在尼羅河水中,見證了一切。

《放生的麻雀》講述的是作者與朋友在林間散步,發現了許多被放生的麻雀的屍體,它們大多是被凍死的,或者已經失去了飛翔的能力。

我們或許安於現狀,在低谷的塵網中生活,但我們應該永遠不要忘記、失去那顆想飛的心,衝破黑暗的執念,時刻爲即將到來的光明準備着,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書頁翻盡,茶已見底,感謝林清玄,他或許讓我明白了更多……

讀了林清玄的散文,每一篇都讓我回味無窮,其中有一篇《留一隻眼睛看自己》,最值得銘刻於心。

先講了一個故事,日本有一名名箭手武藏,他有一天收到了一個弟子柳生的請求,這個弟子一心想着要早早成爲一流的名箭手,急迫地想要功成名就。於是武藏就先讓他幹了三年雜活,再總趁他不備之時給他致命一擊。這樣煞費苦心,柳生終於懂得了如何才能將劍練好,那便是: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這個故事雖簡短,卻隱含了很深刻的禪意,禪者不應該把禪放在生活之外,猶如劍手不應該把劍術當成特別的東西。劍手在一切時候都可能會遇到敵人的撲擊,禪者也是一樣,要隨時面對生活、煩惱、困頓的撲擊,他們表面按住不動,心中卻是十分的活躍,觀察者四周的一舉一動。這就是得益於“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啊。

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不需要“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呢?學習上,不能總看着比自己好的人,也不能總盯着比自己差的人,不要一心的只想如何去擊敗別人和如何偷懶,時時刻刻都要留一隻眼睛看自己,注意自己此時所處的位置,才能達到自己最終的目的,取得最終的勝利。

我們的心要保持這一種流動狀態,也就是不能固定在一個點上,這會使我們不死板。若是一個人隨時隨地都把心思集中在一個目的上,那麼他必定會把這個圈子越縮越小,最終把自己困死在小圈子內,什麼目地都無法達到,思想也會變得有一種侷限性。

要時刻牢記,我們生命中所面對的一切困難與迎面而來的苦惱並不是恐怖而又可惡的,他不是我們的敵人,只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延伸,這些苦難也許能或多或少的幫助到我們,我們在遇到這些苦惱之時,要留出一隻眼睛看自己,透過這些苦難來認識自己,我們有可能掌握了一切好的方法來對付突如其來的苦難,但是必須要深入其中一個,來應對一個大的苦難。我們要時刻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因爲就如書中所寫的:“生活不能如預期,無常也不可預測,如果我們的心執着停滯了,那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無論身在何方,都要銘記,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溫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

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爲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他在《海拔五百》中寫:“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每一個人的家只是一個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無際無邊?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着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着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這聲音與那“海拔五百”、“以林爲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歡”。那是一種歡愉後的平靜,無奈後的超脫,放逐後的回首,宣泄後的釋然。

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裏,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閒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溫“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我唯有在一片佛鼓聲中虔誠祈禱……

米黃色的封面,封面上面沒有太多的花花綠綠的裝飾,僅有的是一盆素描的花及歪歪扭扭的“林清玄”三個字,還有四個小白點,仔細看才發現是月牙漸漸成爲月圓盤的四個過程。簡潔,清新又不乏意味,或許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風格。

很久以前就喜歡林清玄的文章,它總能以詩樣的哲理給人帶來智慧和覺悟。他是一位胸懷寬廣的智者,恬淡安適,細小的生活中發現真理。作家都有一雙細膩聰慧的眼眸,他洞察世間一切,娓娓道來,讓人豁然開朗,心裏充滿寧靜祥和。

每每體味作者誠摯的情感和親切質樸的語言時,總讓人感動,覺得自己隨着娓娓的敘述深入他的內心,順着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着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聽着他對人生的頓悟,那麼寧靜平和,那麼超脫。

於是,我對《林清玄散文集》孜孜不倦,愛不釋手。

於是,看到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長的哲理故事——《空心看世界》。

“林清玄寫道:“看到水田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還要繁盛,姿態非常優美,我當場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這是什麼花?’我拉着田邊的農夫問道。‘這是空心菜花呀!’老農夫說。原來空心菜可以開出這麼美麗明豔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我問農夫:‘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麼沒有開花呢?’他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麼會看到花呢?我這些是爲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我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麗也不輸給百合,而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氣,如果拿來插到花瓶裏,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麼美。只是有一些做種的空心菜能熬到開花,人們難以改變觀點來看待它。”

作者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菜來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真的比空心菜開花還要難呀!

空心菜的故事讓人不禁感嘆。等待會有意外的快樂,等待會有美麗的回報,等待會有生命之花的燦爛開放。成長,不也是空心菜開花的歷程嗎?這是一個漫長的積蓄和提升過程。你哪怕難過的快死掉了,但你第二天還是照常去上課上班,沒有人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也沒有人在意你發生了什麼,關於你的未來,只有你自己才知道。難過就哭完了就當沒事兒一樣 自己瀟瀟灑灑的走下去,我們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細地觀察,輕輕地呵護,慢慢地欣賞,耐心地等待,尊重差異,寬容別人。我們不能違背四季的規則,提前收割。否則,我們收穫的就只能是“空心菜”。不知不覺地生長,心靈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只是我們浮躁的心在應試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覺;我們功利的目光,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搜尋得太累,迷失了方向。

這時的我們都需要一顆空心,拿一顆空心去看世界。

“如果一個人內心的愛還不夠充滿,但只要一點的關懷、一點的善意、一點的溫柔,試着那一點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內心的情感也會因爲清晰而深刻,因深刻而充沛了”——這是文中的一段話,也是令我記憶猶新的一段話。

心神盪滌,只因它;神清氣爽,只爲它;令人癡迷,只是它:這是我最深的感受。

翻開這本勝詩情畫卷、贏悠悠史策的書,書香瀰漫,沁人心脾,似乎這香如五線譜在飄飛,洋溢。那一個個字不僅是精靈,還是星光閃爍如美妙的音符在靈動地飛舞,乘着這書香的纜車,這五線譜,這蠶絲牀被,懶懶地軟軟地睡在空中,縈繞耳畔,浮於眼眸。

這是一本吸引人的書,不,這是一本令人陶醉於其中的書,不,這是一本值得奉獻整整一個星期滿滿的生命活力的書!

我徜徉於其中,那巴西來的烏龜首當其衝,展現它優美的身姿,有灼人眼球的綠色的外套,那細膩的皮膚光滑透綠。似乎那一朵朵“寶石花”也不甘於落後,競相開放,如鑽石一般閃爍奪目,如鉛芯一般沉着穩練,如鋼鐵一般頑強不屈。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勾勒,描繪。他英俊瀟灑,活潑陽光;她善良賢惠,可愛溫柔:那關係是多麼融洽。一處處妙趣橫生的場景似乎在用畫筆打底、上色。似乎生動得那白兔有不得鑽破畫板,從那字裏行間蹦出來,令人驚歎。就連那石子都有一席之地,將她們打扮得光滑圓潤,晶瑩透亮,如花似玉。瞧!她們不正顯擺着那妖嬈的身姿,白的皮膚嗎?

“佛”心在作者心中,似乎總有“佛法”、“佛經”,這樣的詞在書中也不乏多次出現,也許,正是與作者的生平那一段“山中修行”密不可分吧。在腦際中游歷到這兒,不禁要笑笑,我們與那“佛”字還相差甚遠嘞!但,所謂“佛”,不正是靜心養心,定心禪心嗎?不正是說,我們在生活中要懷着一顆謙遜守紀的心,面對心窗之外,飽覽遼闊之景緻,不拘庭院之芬芳,敞開心扉面對別人嗎?我想,也不只是那些生硬、呆板、心生膩味的高談闊論、誇誇其談吧。也許,其中另有深意。

心瀾如止水,一本本書蓋住那一圈圈騰騰的漣漪,在其中,香氣又充滿整個心扉。敞開吧,心窗,書香會瀰漫,會溫暖,會洗滌他們的心靈。我的好書——林清玄散文自選集,蘭心,悅。

有些東西使你不得不靜下心來。

在翻開林清玄先生散文之前,我先是想到了《周國平散文精選》,暑假翻開過,它讓我覺得:它靜靜地擺放在那裏,它是平面的.,讓我想起的時候,在腦海裏呈現的只有直直的平行線,讓我覺得枯燥、乾癟、索然無味,只有翻開纔會街道它裏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沒留給我呆板硬直的印象。

散文講究形散而神不散,但是像林清玄先生散文就要去翻看,利用閒暇的時間,一張搖椅、一米陽光,幾朵白雲去捧着它,便是一生一生的永恆。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就像是一幅素描,簡單幾筆,卻能勾勒出一個人的世界。

正如《月光下的喇叭手》中描寫老人一樣。喇叭精亮的色澤也頹落成蛇身花紋一般,斑駁黃色的音管因爲有許多傷痕凹凹凸凸,緣着手上去找彷彿便明白地看見了塞滿整條街的老人的臉……寥寥幾筆、短短四行便勾勒了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的形象。

林清玄先生寫的內容範圍之大,從親情到愛情,作者寫浴着光輝的母親,雖然並不是他的母親,但天下的母親都懷着一個愛子之心,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句不拍,也能透露出母親對孩子的關懷。作者擁有一雙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眼睛,我們所不察覺到的點點滴滴,都一一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我們以真實的觸動。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中還透露出一種清新的氣息,像輕風吹過,像陽光的溫暖。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仔細去品味其中的味道。當你在冬日裏、在人煙稀少的書店裏翻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浮躁的心便會平靜。有“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之感,讓你在平靜中讀書,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作者的但聞蘊含了許多哲理:有以爲花販告訴我,幾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豔麗的花朵,愈是缺少芬芳。人也是這樣,愈是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有以爲花販告訴我,愈是昂貴的愈是容易凋謝,是爲向買花的人說明,要珍惜青春,因爲青春是一朵最名貴的花。

所以,在自己的心中種一朵花,來維持自己的本真。

寒假,我一口氣讀完了《林清玄散文集》,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林清玄的文字並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最簡單的表達。讀着他的書,那清澈靈動的話語像一股甘泉,緩緩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那一行行文字讓我覺得平和安寧,心如止水。

散文集分爲四卷,分別是“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和“莊嚴的心”。只有擁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才能在這混濁的世界保持清明,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在一行行質樸的文字中,我悟出了豐富的人生哲理:要重視人與人的差異;人們之間要互相關愛;面對挫折不輕言放棄,等等。其中,一篇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國王召集羣臣開會,希望找到能讓她的幼女立刻長大的靈藥。一位名醫說在遙遠的東方有這種藥,不過往返要至少十二年的時間,而且藥需要在新鮮時服用,因此要將公主帶走。國王欣然應允。十二年之後,名醫果然帶回了亭亭玉立的公主。國王興奮不已,厚賞了名醫。

也許讀完故事,我們都會笑國王太傻。沒有什麼靈藥的存在,十二年的時間過去,公主自然已經長大。可是當我們靜下心來再一次品味這個故事的時候,就會發現“國王”就是我們自己的影子。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曾經像國王一樣,希望這個世界有一顆萬靈丹,讓我們選擇人生裏自己喜歡的部分。然而只有到了最後,我們纔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靈藥,一切都如作者在故事最後寫下的話——生命的一切成長,都需要時間。

的確,在人生漫長的歷程中,只有珍惜當下,才能不怨恨於過去,懷憂於未來,才能在每一個過程中勇敢地承擔,以最大的心意投入進生活,讀後感《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我們用不着急於知道結果,而是應當在每一個過程,慢慢地成長。也許這個過程會很痛苦也很漫長,但我們要知道:挫折讓我們更加智慧,只有忍苦耐艱,人生才能顯現真實的價值。人生不免會有灰心無助的時刻,但是隻要有了堅強果敢的性格,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環境所迎頭擊倒。當我們踏過荊棘,勇敢地走向終點的時候,就能舉起勝利的旗幟,自豪地對自己說:我長大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