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年齡越大越焦慮

年齡越大越焦慮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年齡越大越焦慮,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你可以無所事事的躺在牀上玩幾個小時手機,卻等不了外賣晚送一分鐘。有人把這種心理稱之爲“及時性”。所以爲什麼年齡越大越焦慮?

年齡越大越焦慮1

一、壓力

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物慾的橫流,讓很多人感覺壓力很大。舉個例子:湊夠一套兩居室的的首付,纔算是拿到一個城市的基本入場券。而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不管多麼的努力,憑藉自己微薄的工資,想要籌齊這張入場券是非常困難的。湊不齊入場券的你只能在城市的門外不停地徘徊着,越徘徊越焦慮,越焦慮越徘徊。於是,不停地用加班來透支着生命,可面臨着35歲的中年門檻的到來,並沒有得到任何職場上的升遷,反而被一些更年輕的人不停地追趕,甚至超越。

年齡越大越焦慮

二、社交

現在的人有着豐富的社交,卻沒有知心的朋友,所有的人際關係在曲終酒散後,又恢復如初。社交軟件的便捷,使我們可以對着千里之外的陌生人暢談心聲,可面對朋友的時候卻選擇閉口不言。扭曲的人際關係,使我們的內心變得同樣扭曲。所有的少年時代朋友的聚會,成了“誰比誰混的好”的炫富。你每天在飯局上觥籌交錯,稱兄道弟,喝醉後卻找不到一個可以送你回家的人。

你發的朋友圈沒有人關注,你所在的羣裏都成了可有可無的人。於是會把沒人點讚的內容偷偷的刪掉,躲在羣裏潛着水一言不發。發現年齡和友情成了反比,年齡越來越大,社交越來越廣,友情越來越薄,焦慮越來越重。

三、慾望

物慾的橫流使我們的野心無限的的膨脹。野心的膨脹導致理想和我們的實際能力並不匹配。既然不匹配,那麼就不可能實現。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讓我們變得極度煩躁。

擠不進的圈子不要硬擠,不同階層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你根本適應不了。王健林眼中的“小意思的一個億”,對他來說真的只是小意思。“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你不屬於這個圈子,即便擠進去了也只是最卑微的那一個。打破了頭卻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反而只能收穫更多負面的情緒。

年齡越大越焦慮 第2張

四、責任

三十幾歲的人,上有養育之恩要還,下有撫育之責要盡。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啃老”變得越來越不現實,反而從對父母的“索取”開始慢慢的轉變爲“支出”,壓力在進一步加大,而孩子也開始上學讀書,各種培訓的費用接踵而。工資沒有增加,支出卻越來越多,責任也越來越重。以前是時間追着我們跑,現在是我們追着時間跑,總覺得時間越來越不夠用,總覺得事情越來越多。力不從心的感覺會讓人變得越來越煩躁。

五、單調

學生時代的生活像按照順序播放的音樂,本以爲畢業後步入社會,就可以開啓隨機播放的模式,卻沒想到變成了單曲循環。工作比學習更單調,例會比班會更無聊。流水線式的生活,機械般的工作。每天早上恐懼起牀,每天晚上不願睡去。因爲只有夜裏躺在牀上後的時間彷彿纔是屬於自己的。單調的生活沒有任何色彩的渲染,自娛自樂的狀態總有一天會讓人厭倦。

六、混亂

生活的節奏太快,完全跟不上步伐,剛過三十歲,感覺已經患上了失憶症。每天既不能按時吃飯,也不能按時睡覺。總感覺生活中充滿了意外和麻煩,對事物的新鮮感越來越少。上班時匆忙的趕着最早一班的公交車,下班時又追着末班車跑。在氣喘吁吁中怒罵,混亂了時間,混亂了心情。在這混亂的漩渦中越掙扎越痛苦,越焦慮。

七、孤獨

每天毫無目的的一遍又一遍的刷着手機,生活每天混混沌沌,沒有希望,也談不上失望。熬着最深的夜,只爲了享受孤獨的安寧,賴着最晚的牀,只爲了躲避人羣的嘈雜。似乎離開了牀,人就會變得極度煩躁。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從羣體生物活成了個體生物,生活上與社會密不可分,心理上卻與社會格格不入。兩種極端的反差讓我們面對社會的時候變得開始焦慮。

年齡越大越焦慮 第3張

八、恐懼

恐懼自己年齡越來越大,青春不在。恐懼被同齡人撇的越來越遠。恐懼父母的年邁和老去。恐懼所有莫名的壓力。你揹負的越多恐懼就會越大,找不到一副保護自己的鎧甲,像赤身裸體的暴露在人羣中央,找不到一丁點的遮掩和保護。常常會想,爲什麼我們在一無所有的時候過得安逸,而年齡越大,擁有的越多卻越沒有安全感。

九、手機

手機本來應該是我們生活的伴侶,工作中的夥伴。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莫名的成爲了我們煩惱的來源:低電量的醒,無休止的電話鈴聲,各種欠費的信息,都成了你焦慮的來源。而對於手機的過度依賴,偶爾的無信號或者手機損壞,又使我們感覺突然間和生活脫離了,你甚至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一切事物。總是不停地刷着手機,卻越玩越焦慮。總想拜託手機,卻連睡覺的時候都不敢關機。

年齡越大越焦慮2

首先這種焦慮是隨着年紀增長,導致的。我們年紀越大,就意味着可選擇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不管是情感關係的選擇,或者是生活方式的選擇,各方面都會越來越少。特別是如果腿腳不好,大概連學跳舞都會有問題,如果視力不好,可能連看書都會有困難。

想象一下,你走在一條美食街上,街道兩邊開滿了各式各樣各國料理,各種好吃的餐廳,可是餐廳一家接着一家大洋,一家一家都關門了,你的選擇越來越少,你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怎麼可能不焦慮?

除了年齡,我們的焦慮也來自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在整個人生的進程上到底現在走到了什麼樣的階段!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死日。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會在哪一天結束,如果整個生命的長度是40歲,那25歲表示已經人生過半了。但如果總長度是80歲,那麼25歲就代表還有2/3以上的空間可以繼續發展。

這就好像我們在玩一種紙上的遊戲,整張地圖是捲起來的,我們只能夠一邊走這個地圖,一邊把卷起來的地圖一寸一寸地展開,展開到下一秒,到底前面路是忽然就死了,還是有更長的路可以走,誰都不知道。

在一張不知道多大的地圖上面,也不知道自己的座標到底在哪裏,這當然也會難免焦慮。

有一些人會覺得年歲的增長意味着人生階段被迫向前邁進,有一些人爲了抵抗人生階段,讓他暫停不要邁進,可能會選擇在學校裏面一直讀下去。想要念研究所的人,當然各有各的原因,可是不能否認當中有一些人是不想要面對離開學校之後的抉擇,於是就算明明知道這是一個不怎麼值得唸的科系,或者這家學校沒有什麼值得追隨的老師,還是希望能夠窩在學校裏面,不要面對離開學校之後所謂大人的世界,有些人的確具備這方面的學術潛力,或者是學術野心。

可是也有很多人,其實實在不需要念這麼多書,說穿了這樣做的人,是企圖想要延後自己離開學校的時間,把人生階段往後延,殊不知人生階段也許可以暫停,可是年齡可不會暫停。有些人唸完博士後,可能都快40歲了,如果到時候真的沒有能力往學術圈繼續發展,其實留下的選擇就更少。

年齡越大越焦慮 第4張

所以雖然很多人呼籲不要那麼恐懼老年,不要歧視老年。可是年歲的增長確實會讓我們焦慮,這是生命的本質。

我們不是要去閃避生命的各種缺憾,而是要找到正大光明地面對這些缺憾的理由以及方法。

首先,在世界上的各種文明當中,有很多文明都規避談論死亡,或者像有一些宗教不斷的美化死後的世界。因爲人的確很難接受,人生的最後就是一個最重大的,不可避免地閃不開的失去。

年齡越大越焦慮 第5張

我們不得不要坦率地接受生命的無常,以及生命是一個不斷得到勢必也不斷失去的過程。我們得到了長大就同時失去了童年,我們得到了情感的束縛,就同時失去了自由。我們一邊得到回憶,一邊就會失去青春。我們在出生的時候得到了生命,那麼在死亡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我們所得到的生命。

人生有這麼多的得到,所以我們有這麼多的快樂,可是人生有這麼多的失去,所以我們有這麼多的悲傷,如果像很多人所誤會的,人生就是爲了追求一直都快樂,不要有悲傷。這種想法荒謬的程度,就好像要追求一個生命,是不斷地得到,卻永遠不失去。

隨着年歲的增長,我們會一步又一步的不斷的確認一件事情,就是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的心力是有限的,唯有當我們認知到生命有限、時間有限、心力有限的時候,我們纔會相信判斷一切的輕重緩急有多麼重要。

年齡越大越焦慮3

爲什麼年紀越大越焦慮,做好這4方面,讓你輕鬆擺脫焦慮情緒

1、學會做減法

有一年的招生考試,清華大學校長得知一名考生國文和英文考得非常好,但數學僅得15分,按理說這位考生嚴重偏科,是不容易被大學錄取的,就和這位考生進行了一次深入談話,從中發現了該考生很多優點,於是破格錄取了他,他就是錢鍾書。

幸好,錢鍾書沒有做大人眼中面面俱到的好學生,而是發揮他的優勢纔有了後來高深的造詣。

很多上班族晚上都想做點什麼,可就是沒有行動起來,並不是他們不知道要做什麼,而是在雜亂的信息面前迷失了方向,他們盲目的'自信促使他們覺得自己能做這個,也能做那個,總想把心裏想做的都實現了,到頭來卻一件事都做不成。

俗話說得好,什麼都想得到,最後什麼都得不到。

年齡越大越焦慮 第6張

不如坐下來,用一張紙把自己的SWOT(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寫下來,選定一個方向深耕下去,這樣你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東西。

像插花,廚藝,手工3者相關;讀書,寫作,播音也相關;可以從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興趣出發,選自己最優勢也最能堅持下去的來學習提升自己。

當你擁有了一項最優勢的生活技能之後,再向去關注相關的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加得心應手,如果一開始就想面面俱到,恐怕只會落個心力憔悴的下場。

多年以後,你將爲自己擁有一項專長而自豪,而不是爲自己是個通才而感到沮喪。,

2、學會看書,讓心靜下來

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想:

身邊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感覺自己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於是容易焦慮;

工作中年輕人幹勁十足,血氣方剛,感覺自己提不起幹勁,也容易焦慮;

生活中的瑣事讓自己焦頭爛額更容易焦慮。

當自己發誓要奮起時,又會因爲各種瑣事耽擱了原本已經做好的計劃,於是一拖再拖,當初的目標最終不了了之。

有人說上了一天班,累得只想刷劇玩遊戲,不想看書,其實就是要自己學會放下手機,用看書替代刷劇閒聊,玩遊戲,你會發現自己慢慢的能靜下來。

董卿曾說“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暫的,唯有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才能美麗一生,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總會在未來某一天發揮作用,使我變得更出色。”

年齡越大越焦慮 第7張

其實任何一個人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你都會發現,讀書的你要比刷劇玩遊戲的你更加出色。

面對繁雜的生活和工作,在越發焦慮迷茫的時候,更需要讀書靜心,讀書能過濾掉你的壞情緒,沉澱自己的心境,讓自己在面對未來的決策時更清醒。

3、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養,還是一種生活智慧,當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你認真傾聽,真正進入對方內心,他感受到你真切的尊重時也會回報給你無限的信任。

《聲臨其境》中有一個鏡頭給觀衆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張鐵林回到後臺正拿起桌上的食物想吃的時候,發現張國立準備講述自己的配音經歷,於是張鐵林放下食物認真聽他講話。多不起眼的細節,體現出了一個人多好的素養。

蔡元培任北大校長的時候,聘請了美國留學的胡適,擔心他會緊張,特意在胡適講課前一晚去他家,胡適果然擔心講不好,整個人焦慮不安的,於是在蔡元培面前不停地說話,而蔡元培則是靜靜地聽他講,臨走才表達了自己是完全信任他的。

蔡元培擔心胡適會緊張,不正反映出他也焦慮了,只是他用行動消除了胡適的焦慮情緒,也使得自己能靜下來,全身心去信任一個人。

這就是智慧,當有人向你傾訴時,不需要和他爭論,也不需要和他構建認知,更不需要試圖說服對方,學會傾聽,給予對方信任,對方也會心裏覺得你是個值得信任的人,那麼兩人的心就拉得更近了,這樣再大的焦慮都無形中化解了。

學會傾聽,讓對方從內心信任你,既能收穫更真誠的友情,還能在傾聽中成長自己。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