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在網絡走紅的“新冠隔離險”遠沒有看起來那麼好。此類保險產品普遍價格不高,看似優惠但理賠限制條件不少。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1

爲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地不時會採取臨時管控舉措。於是,“新冠隔離險”在社交平臺上火了。

根據相關保險說明,投保人若在保險期內因爲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可在隔離期內享受津貼補助,金額在每天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隔離險”的投保費用大多不超過百元,甚至有網友分享心得稱:“只要9.9元,隔離一天發150元”“隔離一天補貼1000,躺賺上千元”。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

“隔離險”靠譜嗎?

若遇到隔離,真能“躺賺”?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調查發現

恐怕沒有廣告宣傳得那麼好

“防疫險”“隔離險”“疫情津貼”到底是什麼?

其實,網上宣傳的“新冠隔離險”“防疫險”等,大都屬於意外險,是短期保險,保險期限在一年及以下,可以通過互聯網銷售。賠付內容主要是:隔離、確診和身故,是給付型(對應的是報銷型)保險。

目前在售的“隔離險”包括:螞蟻保和衆安保險聯合推出的“新冠隔離津貼險”、螞蟻保和太平財險聯合推出的“新冠肺炎·隔離津貼版”、衆惠財產相互保險社推出的“衆惠相互防疫綠碼通”、復星聯合健康保險推出的“復星聯合愛無憂意外險”、衆安保險推出的“衆安在線愛無憂意外傷害保險”、平安保險推出的“平安安心抗疫險”等。

這些險種均價都在百元以內,最低的不到10元,隔離期每日賠付津貼在150元到上千元,參保門檻不高。

但記者查閱這些保險條款發現,理賠限制條件不少,“坑”也很多。比如,有產品明確規定:“被保險人被要求居家隔離的”“被保險人雖然被集中隔離但未自費支付的隔離費用”等情形,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可見,“隔離險”所稱的“隔離”,不一定是公衆所理解的“隔離”。若選購這類保險,務必看清理賠條款。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 第2張

“內部銷售”“月底停售”真的那麼火?

在多個社交平臺上,有博主宣稱其介紹的“隔離險”僅通過內部渠道銷售,想要購買的'網友得通過私信。

但記者調查發現,並沒有所謂的“內部銷售”一說。如果是正規的保險產品,須提前在中國銀保監會備案,由保險公司公開銷售。“內部銷售”的說法,或是人爲製造稀缺性、誘導用戶儘快下單;或是銷售並非合法合規的產品。

目前,“隔離險”的主要購買渠道有三種:一是通過保險代理人。代理人是保險公司員工,保險公司派出代理人與客戶對接,代理人只銷售本公司的產品。二是通過經紀人。經紀人是經紀公司員工,不隸屬於保險公司,相當於保險公司和客戶之間的中介,可以銷售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三是通過第三方平臺。比如,支付寶、飛豬等平臺定期推出的相應保險產品,這是保險公司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的渠道。

調查中,記者還發現有保險代理人通過朋友圈等宣稱:“產品月底停售,再不搶就來不及了”。可經查看相關產品的發售情況,不難發現這是代理人的飢餓營銷。其實,保險市場競爭充分,即便有某個產品下架,也會有新產品上架。對用戶而言,看清條款,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更加重要。

“隔離險”理賠真能“躺賺”?

按照部分“隔離險”銷售人員的介紹,“隔離險”理賠並不複雜,似乎是“被隔離了就能躺賺津貼”。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部分網絡投訴平臺上發現,涉及“隔離險”的投訴不少。多位投保人表示,申請理賠時遇到很多限制條件,最終理賠失敗。

此外,通過第三方平臺訂購車票、機票,卻被搭售“隔離險”的投訴也較突出。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2

投保一時爽,理賠萬萬難。在網絡走紅的“新冠隔離險”遠沒有看起來那麼好。此類保險產品普遍價格不高,看似優惠但理賠限制條件不少。投保容易,理賠困難,投保人即便真被隔離,想順利拿到理賠款也不容易。“隔離一天補貼1000,躺賺上千元”、只是吸引消費者的噱頭。

面對疫情,普通人看到的是可能被感染、被隔離的風險,保險公司看到的卻是商機。疫情不散,理論上每個人都有被隔離的風險,都有擔心自己被隔離的恐懼。在此背景下,保險公司推出“新冠隔離險”,擊中了不少消費者的痛點。

目前市面上的新冠隔離險多冠以“隔離津貼”等名號,大體可歸類爲給付型的短期意外險。此類保險產品普遍門檻較低,最低不到10元,最高不超過百元即能投保。按照其說明,投保人投保後,一旦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就可在隔離期享受到每天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補貼。

客觀而言,疫情加大了不確定性,疫情一日不消散,被感染被隔離的危險就不能被完全排除,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不會被隔離。在這樣的背景下,花不多的錢買份隔離險,給自己多一份保障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 第3張

基於此,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稱得上是順應市場需求的一次產品創新。隔離險能在經濟上給被隔離人一定補貼,減少因爲隔離帶來的損失。這對於投保人也不失爲一種安慰,也可緩解隔離帶來的鬱悶情緒。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冠隔離險的推出不失爲一件好事,值得肯定。

但從實際操作上看,保險公司卻沒把好事辦好。新冠隔離險與其他諸如愛情保險、意外懷孕險、熊孩子險等保險一樣,走上了“投保容易理賠難”的老套路。

比如,在公衆的理解中,既然購買了新冠隔離險,那麼只要因爲疫情防控需要被隔離,就應該得到理賠。但事實並非如此,保險公司在保險條款裏對理賠條件做了這樣那樣的限制。居家隔離不賠,被集中隔離但未自費支付的隔離費用也不賠,甚至是被隔離地不是高風險區不賠等等。

事實上,購買了保險的投保人被隔離後被拒絕賠付的案例也已經多次發生,由此引發的糾紛也屢屢見諸報端。

說到底,新冠隔離險好事沒辦好,還是因爲其與愛情保鮮等奇葩保險一樣落入了“靠噱頭賺取短期利益”的窠臼。其套路大體可以歸結爲:蹭時事熱點,以熱點爲噱頭、幌子推出保險賺取關注,以含糊曖昧的說辭吸引投保人投保,卻在具體條款裏羅列理賠限制條件,爲投保人理賠設置障礙等。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 第4張

投保人按照自己的理解開心投保,到了理賠環節卻發現限制重重,想拿到賠付款那是千難萬難。最終的結果是,投保人衆多,但拿到理賠款卻少之又少,肥了的只是保險公司的口袋。

保險公司真是做得一手好買賣。只是他們忽略了,種種奇葩保險在賺取豐厚利潤的同時,也在深深地傷害着其公司信譽,透支着消費者對公司的信任。從長遠看,這近似於飲鴆止渴,於保險公司發展,於保險型社會的構建都極爲不利。

爲了公司的長遠發展,保險公司還是應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少設置一些理賠障礙,讓符合條件的投保人順利拿到理賠款,哪怕是提高一些保費呢,也不是不可以。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3

隨着多地相繼報告本土病例,出行被隔離的風險逐漸上升。因購買方便、保費便宜,且直擊消費者痛點,部分保險公司推出的“隔離險”在社交平臺走紅。然而,隔離在家躺賺的想象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許多消費者吐槽,“隔離險”條款中有一系列限制條件,想要理賠成功沒那麼簡單。

“59元防疫險,居家隔離1天能領200元,一杯奶茶錢保障一年!”新冠疫情暴發後,有保險公司順應市場變化及客戶需求,推出了一些新險種,其中就包括因疫情防控政策而強制隔離的津貼,也就是“隔離險”。對人們來說,集中隔離有的需要自擔費用,同時會耽誤不少時間,如果能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獲得經濟方面的補償,顯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然而現實是,投保過程很輕鬆,想要理賠成功卻困難重重。不少人表示,申請理賠時才被告知,次密接、非自費、居家隔離、境外回國、全域管控均不在賠付範圍內。

小心新冠隔離險的這些“坑” 第5張

這當中有一些人未細究投保規則、保險合同條款的因素,也與“隔離險”險種和責任都比較新,在銷售和理賠過程中存在一些模糊或易混淆的地方有關,但也不排除有保險公司只是把“隔離險”當成了營銷噱頭,口惠而實不至。

早在2020年2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便曾表示,爲防止侵害消費者權益,銀保監會禁止保險公司開發專屬新冠肺炎保險此類單一責任產品,防止出現以疫情爲營銷噱頭炒作保險產品。從目前情況看,市面上常見的“隔離險”大多是一年期以內的意外險,其是否在上述“禁止”的項目範圍內,有待明確。

面對“隔離險”引發的爭議,一來消費者投保時要謹慎,二來保險公司要自律。更重要的是,監管部門要對症下藥,該規範的規範,該叫停的叫停,給市場各方以明確的指引和遵循,防止商家在政策法規層面打擦邊球。保險公司將業務與社會現實相結合,推出一些順應市場變化及客戶需求的產品,沒有問題,但前提必須是尊重和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權益,不能借疫情搞營銷,更不能只顧自己逐利。否則,不僅消費者會“用腳投票”,監管部門也會找上門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