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在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威力”輪上,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啓動儀式舉行。古船將於年底前完成整體打撈遷移。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1

3月2日上午,我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體打撈與保護工程——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在上海正式啓動。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考古發現

上海市文物局自2011年起啓動了水下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2015年,在長江口崇明橫沙水域開展重點水下考古調查時,發現了一艘保存較爲完整的鐵質沉船,考古編號爲“長江口一號”。經過水下考古潛水探摸,確認該沉船爲民國時期的鐵質軍艦。隨後考古人員擴大掃測和探摸範圍,又在該沉船北部發現另一艘體量較大、保存完整的木質古沉船,考古編號爲“長江口二號”。自此,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工作拉開序幕。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第2張

△長江口二號古船位置示意圖

水下探摸

經過六年多水下考古調查勘探,初步探明瞭長江口二號古船的基本情況。長江口二號古船爲木質帆船,確認年代爲清代同治時期(公元1862-1875年),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體埋藏於5.5米深淤泥中,橫向左傾約27°。古船殘長約38.5米、殘寬約7.8米,已探明有31個艙室。沉船上部的尖艏、攬樁、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結構完整。從目前的勘測情況看,古船船型疑似爲明清時期在上海水上運輸廣爲使用的平底沙船。

通過選取前後其中4個艙室進行了小範圍的清理,均發現艙內有碼放整齊的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已經出水完整或可修復的文物種類多、數量大。另外,在船體及周圍還出土了紫砂器、越南產水煙罐、木質水桶殘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鐵錨、棕纜繩、滑輪、金屬鑽頭、鑽桿以及黑色礦物等大量文物。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第3張

△2018年出土文物

長江口二號古船,是繼35年前發現的廣東宋代“南海一號”沉船之後,中國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發現,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發現體量最大、保存最爲完整、預計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古代木質沉船之一,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打撈遷移

近幾年水下考古調查顯示,長江口二號古船受水流沖刷嚴重,特別是隨着長江口水勢流向改變,致使古船加速露出河牀表面,船體面臨嚴重安全威脅。爲防止長江口二號古船遭到自然與人爲破壞,需儘快打撈出水並移入固定場所進行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研究及展示利用。

2021年10月,長江口二號古船被列入中國水下考古重大項目。經過多方考量,此次將採取整體打撈的方式,採用世界首創的技術方案——“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來打撈長江口二號古船,最大程度保護好這一珍貴的水下文化遺產。此前,“南海一號”於2007年12月整體打撈出水,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對水下古代沉船開展整體打撈。

今年1月,上海打撈局已使用該技術圓滿完成了海上等比例打撈試驗。屆時,將以頂進發射機架驅動22根巨型“弧形樑”,在長江口二號古船底部形成一個巨大的弧形沉箱,沉箱長達51米、寬19米、高9米,可以把長江口二號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與海水包裹起來,加上打撈設備的自身重量,沉箱總重量近1萬噸。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第4張

△海上等比例打撈試驗現場

此次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工程,集成當前世界最先進的打撈工藝、技術路線、設備製造於一體,這樣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水下文化遺產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

沉箱出水後,爲了順利護送長江口二號古船到達黃浦江邊存放地,上海打撈局還爲沉箱量身定製一艘“中部開口”的工程船,沉箱可以嚴絲合縫嵌入其敞開的中部。隨後,工程船將駛往目的地。按照計劃,長江口二號古船有望在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打撈與遷移任務。

保護利用

長江口二號古船保存極其完整、船載文物數量大,足以支撐建成一座極具世界影響力的古船博物館。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已被列爲“十四五”上海市重大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項目。目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已正式決定選址楊浦濱江上海船廠舊址,充分利用兩個老船塢和保留的歷史建築來籌建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同時,它還將是一座活態的博物館,可同步開展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和展示教育,以及考古與非遺活態體驗、國際水下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等。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2

3月2日,在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威力”輪上,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啓動儀式舉行。古船將於年底前完成整體打撈遷移。上海確定選址楊浦濱江,建設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

長江口二號古船遺址位於上海市崇明區橫沙島東北部橫沙淺灘水下約8-10米處,2015年水下考古調查時發現。古船船體埋藏於海牀下5.5米,船長38.5米,中部最寬7.6米,已探明有31個艙室。選取其中4個艙室進行小範圍的考古清理,均發現有碼放整齊的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第5張

考古專家分析,長江口二號古船應爲清同治年間(1862—1875年)的貿易商船,也是目前國內水下考古發現的最大、保存最爲完整的古代木船。這類往來上海港的典型船型,不僅是溝通長江內河與海上航運的代表,也是上海作爲近代東亞乃至世界貿易網絡節點的實物見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長江口二號古船,是繼35年前發現的廣東宋代“南海一號”沉船之後,中國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發現,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發現體量最大、保存最爲完整、預計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古代木質沉船之一,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經過幾代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長江口二號古船的發現,充分體現了考古工作以物論史、以史增信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

從全國層面看,長江口二號古船爲我國這一歷史時期大型木質沉船的發現填補了重要空白;爲“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實證;爲“一帶一路” 、“海洋強國”和長江文化的建設充實了重要內涵;爲“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增添了重要砝碼。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第6張

從上海層面看,長江口二號古船是近代上海作爲東亞乃至世界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實物見證,爲上海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豐富了文化內涵;爲上海強化“四大功能”、深化“五個中心”建設、提升城市軟實力增加了文化自信;更爲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擦亮“江南文化”名片充實了文化資源

從學術層面看,長江口二號古船保存完整,船載文物豐富,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經濟史等學科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

從技術層面看,長江口二號古船的水下考古工作在零能見度的環境下取得了關鍵性技術突破和成果,對全球開展河口海岸複雜渾水水域的水下考古研究提供了新方法,開闢了新思路,樹立了世界渾水水下考古技術的.新標杆,是中國水下考古邁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3

迄今爲止中國水下考古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爲完整、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木質沉船——“長江口二號”古船,2日正式開始打撈。我國“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同時啓動。

考古調查顯示,這艘清代古船船長約38.5米、中部最寬約7.8米,已探明有31個艙室,其中載有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

據悉,打撈“長江口二號”古船的水下考古行動有望在2022年年內完成。

最硬核的科技加持:世界首創第五代整體打撈工藝

此次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工程,集成當前世界最先進的打撈工藝、技術路線、設備製造於一體,形成了史上最硬核的第五代打撈工藝,爲當今世界前所未有。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第7張

這也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對水下古代沉船開展整體打撈。此前,“南海一號”於2007年12月整體打撈出水、轟動世界。然而,由於長江口泥沙含量高且水流速度快,此次水下沉船打撈無法使用“南海一號”的整體打撈方法.

上海市文物局在聽取專家意見,評估沉船面臨的風險後,決定對長江口二號古船採取整體打撈的方式,以最短時間、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歷史信息遷移沉船。

負責此次古船打撈任務的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組織科研團隊開展聯合攻關,採用世界首創的技術方案——“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來打撈這艘古代沉船。

技術方案結合了核電弧形樑加工工藝、隧道盾構掘進工藝、沉管隧道對接工藝,並運用液壓同步提升技術、綜合監控系統等目前全球最爲先進的高新技術。

這些技術也是首次應用於文物保護和考古領域,真正實現了文物保護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依賴中國的高端製造能力,這樣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水下文化遺產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

我國規模最大水下考古項目開啓 第8張

此前,上海打撈局已經在今年1月使用該技術圓滿完成了海上等比例打撈試驗。屆時,頂進發射機架將驅動22根巨型“弧形樑”,在長江口二號古船底部形成一個巨大的弧形沉箱,沉箱長達51米、寬19米、高9米,可以把長江口二號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與海水“滴水不漏”的包裹起來,加上打撈設備的自身重量,沉箱總重量近1萬噸。

爲順利護送長江口二號古船到達黃浦江邊存放地,上海打撈局爲沉箱量身定製一艘“中部開口”的工程船,沉箱可以嚴絲合縫嵌入其敞開的中部。隨後,工程船將“懷抱”長江口二號古船駛往目的地。按照計劃,長江口二號古船有望在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打撈與遷移任務。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