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服飾搭配 > 服裝搭配 > 白族的服飾被稱爲什麼

白族的服飾被稱爲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族的服飾被稱爲什麼,長期勞動形成的審美觀和民族風情,突出體現在白族服飾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爲貴,再配以色彩對比明快而映襯協調,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裝藝術上的高度智慧,下面來看看白族的服飾被稱爲什麼。

白族的服飾被稱爲什麼1

白族的服飾就叫白族服飾。

白族姑娘頭上戴的頭飾上也有着“風花雪月”的含義。因爲在白族少女的頭飾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豔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們的頭飾現在所呈現的模樣。

白族人崇尚白色,認爲白色的衣服最大爲尊貴。男子多穿白色對襟上衣,外着對襟短褂,下着白色長褲。女子服飾更爲豔麗,色彩對比豔明,穿着白色,淺藍色,粉紅色等右衽上衣,外玫瑰紅,紫紅,黑,藍色的褂子。

未婚少女梳獨辮,末端繫着鮮紅的頭繩。然後將獨辮繞在白色頭巾上,腰繫繡花短圍腰。把白族姑娘裝扮得像是一朵朵豔麗的山茶,亭亭玉立。

白族的服飾被稱爲什麼
  

白族的風俗服飾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爲尊貴。大理地區的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水”,腰繫皮帶或繡花兜肚,下着藍色或黑色長褲。在雲南洱源縣西山區,每個成年後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個小巧玲瓏的繡花荷包,荷包上繡着“雙雀登枝”、“鴛鴦戲水”等字樣。繡荷包是愛情的象徵,它是白族姑娘聰明智慧的結晶。

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淺色藍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繫繡花短圍腰,下着藍色寬褲,足穿繡花“百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盤於頭頂,並以鮮豔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腰繫繡花短圍腰,更顯得色彩鮮明,美觀大方。已婚婦女改爲挽髻。洱海東岸婦女則梳“鳳點頭”的'髮式,用絲網罩住,或綰以簪子,均用繡花巾或黑布包頭。白族婦女有佩帶耳環、手鐲的習俗。居住在大理洱源縣的白族婦女喜歡的一種頭飾叫“登機”,它是姑娘心靈手巧的標誌。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善種水稻。大理雪梨、賓川桔柑都是馳名中外的特產。

白族的服飾被稱爲什麼2

白族的特點

1.白族服飾,男子禮服樸素簡單,中老年禮服典雅大方,女童、兒童禮服華麗大方。以少女的衣服爲例。上衣多爲白色或淺色翻領或襯衫,緊身袖子上鑲嵌各種蕾絲。外套多爲紅色和淺藍色的立領外套。

2.白族節日,具有濃郁的白族風情和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大理三月三、農忙季節前的遊春歌舞等大型集會,置身於三靈之中,可以直接而深刻地體驗當地的白族文化和白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白族的服飾被稱爲什麼 第2張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除此之外,在四川和重慶也有分佈。

白族姑娘戴的頭飾也有 花和雪 的意思。因爲在白族姑娘的頭飾上,垂耳代表下關的風;華麗的花飾是閉花,白帽頂是蒼山雪,彎形是洱海月。結果他們的頭飾就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1.宗教信仰

主崇拜是所有白族人信仰的宗教。主要的方言叫做 吳 ,是 在這片土地上讚美上帝 縮寫,意思是 我的主人 。他們是白村社區的保護者。有的村拜一個主人,有的村拜同一個主人。

2.衣服

白族服飾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崇尚白色,各地着裝風格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爲榮。

3。語言

白語是白族的共同語言。總的來說,在我國民族語言學界,白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但也有研究者認爲白語與漢語的親緣關係更近。20世紀50年代白語調查後,白語分爲大理(南)、劍川(中)和怒江(北)方言。

4.文本

白族有兩種民族性格,即老白族和新白族。舊白話文是在漢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新白話文是新中國成立後創造的拼音文字。

白族人民的住房形式大多是在壩區 三個房間 ,茅草屋內襯廚房,穀倉和院子,或 一隻耳朵和兩隻耳朵 、 三坊一牆 、 五分之四天井 瓦房、臥室、廚房、牲畜棚都是分開的。山區大多是茅草屋,樓上樓下都有馬廄。 Flash 房間、浴室或 木製嬰兒牀 做飯和睡覺的地方往往是連在一起的。

白族的服飾被稱爲什麼3

白族的傳統服飾是什麼

白族的服飾有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並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飾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爲尊貴。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白族先民以滇池爲中心的滇僰人“頭飾羽翎”。在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青銅器舞蹈圖像中,舞者全戴羽冠,頂插長翎,上身裸露,下着獸皮羽毛帶狀裙。洱海地區,唐初白族先民之一的西洱蠻,男女以氈皮爲披,女子絁布爲裙,男女赤腳。

《雲南志》卷五雲:“東有白蠻,丈夫婦人以白繒爲衣,下不過膝。”“婦人,一切不施粉黛,以酥澤發。貴者以綾錦爲裙襦”。“若子弟及四軍羅苴以下,則當額絡爲髻,不得戴角;當頂撮髽髻,並披氈皮。俗皆跣足,唯頭囊特異耳。南詔以紅綾,其餘向下皆以皁綾絹。”“曹長以下得系金佉苴(即腰帶)”。“有超等殊功者,則得全披波羅皮(即虎皮)”。南詔王室及清平官、大將軍,已效漢服,上衣圓領寬袍大袖,下着寬褲緊腿,有靴。詔王頭囊爲鐘鼎式,文官頭囊爲黑色蓮花式,武官爲虎頭式。

大理國白族服飾,王室及官員皆衣綾羅綢緞。元代,服色,“略本於漢”,“男人披氈椎髻,婦人不施粉,酥澤其發。以青紗分編繞首系,裹以攢頂黑巾。耳金環,象牙纏臂。衣繡方幅,以半細氈爲上服”。

白族的服飾被稱爲什麼 第3張
  

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一般纏白色或藍色包頭,上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下穿白色、藍色長褲。洱海東部白族男子則外套麂皮領褂,或皮質、綢緞領褂,腰繫繡花兜肚,下穿藍色或黑色長褲。出門時,常背掛包,有的還佩掛長刀。

明清以來,白族服飾,一般說來,男子的服裝各地大體相同,婦女的服飾則各地有着差異。

女子服飾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帶多用繡花布或彩色毛巾纏頭,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藍色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右襯結紐處掛“三須”、“五須”銀飾,腰繫繡花短圍腰,下穿藍色寬褲,足蹬繡花鞋。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辮於後或盤辮於頭,都纏以繡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頭。

在白族姑娘的頭飾上,蘊含着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詞語,它就是:風花雪月。解釋: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關的.風;豔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

婦女頭飾更是異彩紛呈:大理一帶未婚女子梳獨辮且盤在花頭帕外面,再纏上花絲帶等,左側垂着一束白絛穗;婚後髮辮改爲挽髻,盤在頭頂,外包紮染或蠟染的藍布帕,纏素色布條。鳳羽、鄧川、洱源的姑娘喜戴“鳳凰帕”;

有的地方則頭包花毛巾或只將辮子盤頭上,再纏一束紅頭繩;

有的地方頭飾爲“一塊瓦”;有的地方頭上用多塊頭布相疊覆蓋,最外面的一塊布上繡白族人民喜歡的圖案。再外纏多種顏色的頭繩,格外美觀。婦女們都喜戴玉或銀手鐲、墜耳環。城鎮居民多穿漢族服裝,青年人愛着時裝。

雲南省洱源縣的鳳羽壩子裏,白族姑娘、媳婦,從小就有學做壽鞋的習俗。不會做壽鞋的婦女,常被人們笑爲無能。壽鞋,用大紅色的綢緞或布料製成。鞋頭拼有壽字圖案,圖案下用藍色的絲線繡着一枝素雅的針葉鬆;

鞋幫後跟是對稱直角三角形圖案;鞋底的三層底。穿壽鞋標誌着人已進入高年,福祿雙全。才人一般在六十花甲壽日開始穿第一雙壽鞋。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