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服飾搭配 > 服裝搭配 >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白族民族服飾最明顯的特徵,是色彩對比明快而協調,挑繡精美,有鑲邊花飾,以下來了解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1

白族的服飾就叫白族服飾。

白族姑娘頭上戴的頭飾上也有着“風花雪月”的含義。因爲在白族少女的頭飾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豔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們的頭飾現在所呈現的模樣。

白族人崇尚白色,認爲白色的衣服最大爲尊貴。男子多穿白色對襟上衣,外着對襟短褂,下着白色長褲。女子服飾更爲豔麗,色彩對比豔明,穿着白色,淺藍色,粉紅色等右衽上衣,外玫瑰紅,紫紅,黑,藍色的褂子。

未婚少女梳獨辮,末端繫着鮮紅的'頭繩。然後將獨辮繞在白色頭巾上,腰繫繡花短圍腰。把白族姑娘裝扮得像是一朵朵豔麗的山茶,亭亭玉立。

白族主要聚居在以洱海爲中心的大理州境內,麗江、保山、楚雄、昆明、玉溪、怒江及四川的西昌、貴州的畢節和湖南的桑植等地也有零星分佈,總人口約180多萬。白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民族,曾創造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在中國民族文化發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服飾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

白族服飾的種類繁多,有生活裝、節日裝、老年裝、中年裝、青年裝、童裝等。由於大理地處橫斷山區,地形、氣候較爲複雜,加之受自然環境和生活地域的制約,各地的服飾穿戴也有所區別,暫且把他們分爲山區、壩區和洱濱區的白族服飾。

歷史悠久

白族的服飾歷史悠久,在一千八百年前,白族人就織出了著名的“桐華布”。早在“南詔”、“大理”時期,白族服飾就已具有了獨特的民族特色。

大理有“文化古城,妙香佛國”之稱。白族人熱愛生活,有愛花、愛美的傳統。“雲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雲南”。

大理白族視茶花爲美的象徵,在家裏的房前屋後遍植茶花,在衣服上也要飾以茶花,在衣服色彩的選擇上,也喜歡用白上衣配紅坎肩,就象在春雪中綻放的山茶花一般。白族服飾,美觀大方,樸實、健美,這樣的服飾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審美觀和對生活的熱愛。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2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佈。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爲白族羣衆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與周邊的各民族相互往來,創建了燦爛的經濟文化。

白族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馬三大支系,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白族服飾特徵

白族姑娘頭上戴的頭飾上也有着“風花雪月”的含義。因爲在白族少女的頭飾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豔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們的頭飾現在所呈現的模樣。

白族服飾介紹

白族服飾也許與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關,不論男女服飾,在壩區或山區,都盛行以白色爲尊貴,並且能根據不同性別、年齡、身材、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製作出精美、鮮豔的外裝。一眼望去便給人們美觀大方、色彩分明、線條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給人過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 第2張

白族服飾發展

遠古時代

想必白族的祖先過着羣居生活。以打獵、捕魚爲生。以樹葉來避寒,遮羞。經考古發現距今三千年前,白彝先民已經掌握紡織技術。劍川海門口、大理挖色鹿鵝山、大理蒼山、賓川白羊村等新石器時代遺址,曾分別出土了石質紡輪,骨質或角質針具,證明紡織物開始問世。白族先民也開始有簡單的服飾,當然服飾由於受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一開始的主要功能無疑是保暖、避寒。

南詔時期

大凡華貴的衣服,都要用精絲織成的絲、錦、絹縫製而成。南詔王、清平宮的.服飾皆用錦繡,外綴虎皮,異常燦爛。在唐代的《南詔中興二年畫卷》中,對所描繪的王族和官員的服飾,作了詳細的描述。《南詔德化碑》碑陰載用“二色綾袍”做功臣賞賜品。《釋名·採帛》:“綾,凌也,其紋望之如冰凌之,理也。

白族服飾族標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 第3張
  

白族女服飾主要以無或小領襟旁扣內衣及胯或及膝;年青者多以白、淺藍、雅布色。隨着年齡的偏高、色調逐漸加深;偏於藍色、黑色等色調。外罩爲燈芯絨領褂,年少者及腹;年長者稍長點。腰上繫有繡花腰帶,圍腰重下襬和飄帶,下着淺色扭襠寬腳褲,腳穿牛皮底的繡花鞋或繡花涼布鞋。

包頭多以挑花印染的方巾或色彩豔麗的毛巾製成。髮辮盤於其上,年老者則夾於頭後。成年者耳、手上多有飾物,胸前常掛銀質三須、五須。而新娘服較爲特別,頭戴由上百個五顏六色的小絨球製成的帽子,身穿以大紅大綠爲主色調的衣服,想必人是借用吉大利之意吧。白族男服飾:多爲白色對襟上衣,鈕釦大多九至十個,外罩是黑領褂或羊皮領褂,下身也是扭檔寬管褲,腳穿剪子口的牛皮底鞋;頭戴白色或淺藍色的圓形大包頭。

不可忽視的是族標的作用。不僅表現在不同的傳統服飾上,而且在同一白族支系的內部其各支系的服飾也常常表現出很強的支系特點。由於當時的地理環境或社會經濟的不同,在服飾的製作和使用上有所差異,各自傳承至今。白族其傳統服飾亦然。大理州鶴慶縣的白族服裝,女頭戴大方帽,戲稱“海軍陸戰隊”,劍川未婚者頭戴佈滿銀泡釘的花鼓帽、魚尾帽;大理洱海東岸白族戴雙纓魚尾帽、鼓釘帽。洱海漁民好戴瓜皮帽。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白族館

白族自稱“白子”、“白尼”、“白夥”,漢語意爲“白人”。此各民族對白族的他稱多達60多種,有“民家”、“那馬”、“勒墨”等等,居住在大理、昆明等地及湖南桑植一帶的白族,漢語稱爲“民家”;居住在麗江、迪慶、怒江一帶的白族,納西語稱之爲“那馬”,傈僳語稱爲“勒墨”;藏語稱之爲“勒波”,彝語稱之爲“婁哺”、“洛本”、“羅基頗”,貴州一帶的白族有“七姓民”、“九姓族”、“羅苴”、“龍江人”、“南京人”等不同稱呼。在貴州威寧一帶的白族,因有七姓,被稱爲“七姓民”。

據文獻記載,白族先民是洱海周邊的土著昆明人、河蠻人與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以及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漢人等多種族羣融合形成的民族。元朝之前,部分白族先民、部分彝族先民、部分傣族先民都曾被稱作“白蠻”、“烏蠻”、“上方夷”、“下方夷”、“百夷”、“僰夷”等帶有“蠻”和“夷”的稱呼;元朝以後,文化屬性較爲接近漢族的人羣被確認爲一個族羣,並稱之爲“白人”。“白人”即當今白族先民最早的統一族稱,明清以後稱爲“民家”。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11月,根據廣大白族人民的意願,正式確定以“白族”作爲統一族稱。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 第4張
  

56個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中心

56個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中心位於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是榮程集團文化板塊爲整合民族文化資源,促進民族非遺保護所搭建的文化傳播與交流共享的平臺。其緊扣創意、創新、創造、創業四大核心要素,圍繞生命、生活、生態、生產四項人類核心訴求進行場景設置,全景式輸出中華民族非遺文化生活化、場景化的生活方式。

56個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中心根據各民族獨特風俗分爲56個民族非遺手工藝場景展示館,每個空間全方位、立體化展示各民族生產生活場景,既是民族自然生態的呈現,也是56個民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的平臺。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3

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人口148.2萬,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四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洱海文化,唐代南詔國,宋代的大理國都曾在這裏建都,延續了五百多年,一度成爲雲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留下了衆多的文物古蹟。

白族節日有三月街、繞三靈等。其飲食包括夾沙乳扇、冷凍白豆腐魚、三道茶、活水煮活魚、一掌雪、泥鰍鑽豆腐等。

白族民族服飾最明顯的特徵,是色彩對比明快而協調,挑繡精美,有鑲邊花飾。白族男子民族服飾差別較小,簡潔樸實;婦女民族服飾懸殊較大,既鮮豔,又素雅華美,往往是上身和頭飾比較花俏,而下身又較樸素;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豔麗,中老年服飾比較淡雅。在顏色方面,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爲尊貴。大人小孩均喜披羊皮。約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以前,內地城鎮婦女,多有纏足者。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 第5張

小孩民族服飾中的帽子,有繡花的獅子帽、虎頭帽、兔子帽、老鼠帽、青蛙帽、雞冠帽、魚尾帽、姑娘帽等,一般都釘上銀飾物。一頂帽子往往要幾十個工才做成。衣褲有僧衣,繡花口水兜,繡花撐腰,繡花圍腰,繡花被風,連襪褲,繡花裹背。鞋子有繡花獅子頭鞋、虎頭鞋、貓頭鞋、兔子鞋、老鼠鞋、翅頭鞋、船形鞋、蝴蝶鞋等。

白族男子過去常戴八角帽、八角巾、布里子飄帶麥杆草帽或白色包頭、黑包頭等。包頭兩邊繡花,吊有玻璃圓珠纓穗。身上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海東(洱海東部地區)男子則外套麂皮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水”,腰繫麂皮或繡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紐子多爲銀製,黑領褂,還有多層多包的麂皮褂、一丈多長的白布腰帶,短寬褲腳普通褲。中老年腰繫的'裝草煙的麂、羊皮兜,很有民族特色。

鞋子有“象鼻鞋”、布制涼草鞋,鞋尖鞋幫往往綴上纓花。老年人穿的有紅緞萬壽鞋,翅頭鞋等。男子服飾,現多已改變成漢族服裝,只有在繞三靈、火把節等民族節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飾。

婦女民族服飾中少女頭飾極爲講究,最有民族特色,喜歡梳獨辮,用一塊挑花頭巾,把它疊成長條形加在上面。再用紅頭繩繞着長長的獨髮辮,把辮子挽上,髮辮成龍,擠在中間,上成龍馬角,下成龍鳳尾。頭巾上的纓穗繫到左耳下,風吹飄搖,銀珠閃閃發光。

額上纓花發壘成串,既顯示了少女長髮美,又突出了髮辮下色彩鮮豔的頭巾,非常瀟灑自如地渲染了白族少女髮型和頭飾所特有的風韻。成年婦女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藍色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右袱結紐處掛“三須”、“五須”銀飾,腰繫繡花短圍腰,下着藍色寬褲,足穿繡花“百節鞋”。

白族的服飾和住所叫什麼名字 第6張

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佈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人口159.48萬(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白族自稱“白夥”、“白尼”、“白子”等,漢語意爲“白人”。1956年,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爲白族。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爲白族羣衆通用。信仰佛教。白族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創世紀》、《火燒松明樓》、《望夫雲》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不少被編入戲劇上演。

白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善種水稻。大理雪梨、賓川桔柑都是馳名中外的特產。自治州大理已發展成爲滇西重要的輕工業城市。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爲“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

白族家庭裏,兒子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禮儀主要有:對客人,無論是否認識都熱情接待。凡客人光臨,必以“三道茶”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講究的茶禮,即斟茶三道:第一道爲純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紅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幾粒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點。進餐時,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輩依次坐兩旁或下首,並隨時要爲長輩和客人添飯加湯,熱情待候。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