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服飾搭配 > 奢華品質 >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很多人在吃飯的時候一般都會使用筷子,筷子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筷子的傳承文化也是非常有內涵的。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瞭解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1

中國人就餐,往往藉助兩根筷子游離於指間,卻能出神入化地完成夾、挑、扒、挑、撥、撮等諸多動作,收放自如。筷子,中華文化圈最具代表性的餐具,雖然是簡簡單單兩根細長的小棍子,卻包含了豐厚的文化內涵與人生啓示,不愧“東方文明的象徵”的盛譽。

農耕文明的產物

關於筷子的起源,有一個小故事。相傳,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水災氾濫,大禹受命於舜治理水患,十分繁忙。一日,大禹在島上飢餓難忍,就架起鍋煮肉。肉在水中煮熟後,因太燙而無法用手直接拿起食用,大禹爲節省時間,不願待肉冷後再取食。於是找來兩根樹枝,將肉夾起,吃完後就又奮戰於兇濤惡浪中去了。大禹手下的人見首領這樣取食,便紛紛效仿,傳播開來,於是便有了筷子。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

其實,筷子產生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是農耕文明的產物。起初,先民直接用手取食,後來出現了燒烤的肉食,不能直接用手抓取,先民便用樹枝、竹條一類工具翻動、撈取食物。隨社會發展,先民由採集狩獵轉向固定農耕,人們將植物的種子、蔬菜或者肉食加水做成“飯食”或“羹湯”,而羹湯中的菜餚必須要藉助工具“夾起來”,於是筷子便逐步成爲必備的餐具。

最早關於筷子的記載是《韓非子·喻老》:“昔者,紂爲象箸而箕子怖。”可見,祖先使用筷子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古代典籍裏,筷子稱爲“箸”,很少叫作筷子,由“著”到“筷子”的變化,明代陸容的《菽園雜記》提供了一個說法:“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爲甚。如舟行諱‘莊’,諱‘翻’,以‘箸’爲‘快兒’。原來,‘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拋錨停住,因此改稱‘箸’爲‘快兒’,意爲讓船快行。今因流傳已久,至有士大夫間亦呼箸爲筷子者,忘其始也。”由箸向筷子這種稱謂的變化也是吳中地區船家民間禁忌的一種。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 第2張

筷子與陰陽變易

一雙筷子有兩根,使用筷子時,一根主動,一根從動,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主動的筷子主動,代表陽,從動的筷子主靜,代表陰,在上的筷子爲陽,在下的筷子爲陰。兩根筷子陰陽皆備,代表一個太極。只有兩根筷子同時使用時,才能夠夾起菜餚,兩根筷子分開,便無法正常使用,意即只有陰陽和諧時才能夠成就事業,陰陽分離,便太極不存。主動的筷子和從動的筷子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相互變化,意即陰陽並非一成不變,陰陽相互轉化。

筷子一端呈圓形,另一端呈方形,古人認爲,天圓地方,故而圓形一端代表天,方形一端代表地,人的手指握於其中,天地人三才俱備。以圓形一端入口,意即民以食爲天。圓形一端爲天,爲乾,方形一端爲地,爲坤。坤上乾下,即地天泰,陰陽交感、上下互通,代表吉祥、順利,這樣使用筷子纔拿得住(手握方形一端不易打滑)、吃得順(圓形一端入口才舒適)。如果倒拿筷子,則爲乾上坤下,天地不交、萬物不通,天地否,這樣使用筷子便拿不住、吃不順。

筷子隨處可見,兩根細長形的小棍兒,天天用,稀鬆平常,這便是“簡易”;筷子的材質多樣,竹、木、金、銀、象牙等,皆可爲箸,但不論是什麼材質的兩個棍兒,用於取食,便都是筷子,這就是“變易”;儘管筷子的材料繁複多種,但終究是兩根爲一雙,直而長,上方下圓,作爲取食工具的本質不變,這就是“不易”。“簡易、變易、不易”,便是筷子所包含的《周易》“三易”之理。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 第3張

筷子的人生啓示

筷子兩根爲一雙,兩根筷子相互配合、協調使用方可取捨自如,所謂“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根筷子如何也不好夾起菜餚來,可見互助、協作是筷子的精神之一。當今社會,隨着社會化大生產不斷深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個人所涉及和擅長的領域也越來越專業,因而團體與團體間、個人與個人間的互助、協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俗話說“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加強互助協作,集體的力量就會變得更強大,更易達到雙贏的理想局面。

筷子雖是細長形的小棍,卻方圓兼具,筷頭爲圓,筷尾爲方。筷子對方和圓的問題處理得很好,方圓各居其位,各司其職,絕不混亂。一定意義上說,處理好方、圓的問題,是我們做人的一大訣竅,所謂“方圓做人,成功做事”,處理好方圓問題是取得事業成功的一大根本。所謂方,即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應該保有自己的操守,正確的原則應當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所謂圓,即處理問題要靈活,不能死板,要學會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處理問題。現代教育家黃炎培對外圓內方有過這樣一個解釋:“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和若春風”即是“圓”,待人接物要像春風一樣友善可親,但是面對原則問題,則應“肅若秋霜”,板起面孔,寸步不讓。方圓得宜,就容易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如果處理不當,就好比倒拿筷子吃飯了,不僅方形的筷尾會讓口舌難受,也很有可能握不住筷子而“落地驚神”!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2

筷子的文化內涵

兩雙筷子意味成雙成對,八雙筷子祝福大吉大發,十雙寓意團團圓圓、十全十美。

筷子的文化講究

1、以筷子排成〔蓮花〕狀,代表金玉滿堂,放置在壽宴中的母舅桌。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 第4張

2、可排〔星〕字筷,以取福壽齊全之意壽宴中的壽星桌。

3、可排〔壽〕字筷,以示萬壽無疆之意。

4、以筷子排成〔喜喜〕字,放置在喜宴中的新娘桌,有百年好合之意。

5、送筷子有講究:送筷子=送快樂。取諧音:筷子,有快生貴子,快快樂樂等等好意頭。因此,有送筷子就是送快樂一說。“雙木即成林,相伴到永遠”,筷箸一直是平等、友愛、和睦相親的象徵。此外,筷子有快生貴子的含義,故非常適合做結婚禮物。

6、使用筷子=通力合作。筷子需要兩根小細棒通力合作纔可以夾到食物。一根筷子的力量小,很容易折斷,但是如果許多筷子聚在一起,會變得非常堅固。從側面體現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必須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故不少人會選擇饋贈筷子給生意場上的合作伙伴。但不要饋贈銀筷子,這代表了試探與不信任。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3

和一次性筷子有關的數據

據統計,中國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億雙,首尾相接,可以從地球往返月球21次, 可以鋪滿363個天安門廣場。每回收3雙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產一張a4紙。按50人的公司的用紙量計算,做出的紙大概可以使用55萬年。每年爲生產一次性筷子要耗費木材166萬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立方米。

而一棵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3000-4000雙筷子。山西首府太原市有近萬家大大小小的飯店,以半數使用一次木筷且平均每天每個飯店接待100位客人的保守估算,全市一天也要用掉50萬雙一次性木筷!就是說,僅太原一個城市,人們每天就餐的同時也吞噬下相等於125至170棵大樹!

關於筷子的傳統文化 第5張

一次性筷子的危害

以中國寬廣的森林定義和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積,其森林覆蓋率也僅爲18、21%,居世界第130位。當中還存在森林質量不高,如林種單一、樹齡低等問題。中國長期以來的農業、經濟發展,人口持續增加已對中國的森林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破壞。因爲十三億人每日就餐的需要也要吃進去那麼多的樹木,這種不必要的浪費既讓人痛心又無比荒唐、

但是在市場上兩塊錢就能買到一百雙的一次性筷子消耗的遠不止寶貴的森林。正規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質地比較好的木材,無須經特殊加工。但大多筷子的生產都需要經過漂白的過程,一般有三種方式:運用二氧化硫、過氧化氫或次氯酸鈣(鈉)進行漂白。漂白後,都需要大量的水蒸煮或沖洗。硫磺中含有重金屬、例如鉛、汞等。一次性筷子的生產不僅浪費珍貴的淡水,其漂白後的污水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即使現實中,大部分的筷子製造者都忽略水煮的部分,減少了污水的排放,但重金屬嚴重超標的筷子會直接影響用餐者,二氧化硫隨着空氣的流動很容易固至呼吸道,引發咳嗽、哮喘等疾病。最後,被棄置的筷子及其塑料或紙包裝袋也將一起成爲固體有毒廢物,繼續污染環境。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