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

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春節的是中國最盛大的一個傳統文化節日。也是一個非常喜慶的節日。下面小編分享一篇關於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的相關信息,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1

1、吃餃子

吃餃子是春節民俗文化之一,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2、貼年畫

貼年畫在春節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

3、貼春聯

在過大年這一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象徵,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一個非常隆重的項目。

4、放爆竹

放爆竹這個春節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在爲了環境保護,很多地方已經禁止放爆竹,但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依然保留這個習俗。

5、除夕守歲

在我國很多地區大年夜“守歲”,其實就是全家人無論長幼,過年當晚都不睡覺。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點鐘之後才能睡覺,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只有在除夕“守歲”才能健康長大。

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2

祭竈:農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竈。民間祭竈,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竈。造也,創食物也。”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爲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竈在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竈神信仰是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掃塵: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作“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貼年紅: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傳統的過年習俗,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着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守歲: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爲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歲火”不讓熄滅,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歲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牀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一些地方守歲習俗主要爲熬年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相互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 第2張

壓歲錢:壓歲錢,年俗之一,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爲人們認爲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多種的,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派發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着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可追溯的最早壓歲錢文字記載在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

遊神:是傳統賀歲習俗之一。遊神,又稱聖駕巡遊、遊老爺、營老爺、遊菩薩、遊神賽會、年例、迎神、迎年、遊春、行香、菩薩行鄉、擡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們在新年期間或其他喜慶節日裏,又或諸神聖誕的這一天,到神廟裏將行身神像請進神轎裏,然後擡出廟宇遊境,接受民衆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災、祈福等。遊神沿途伴隨有鑼鼓、嗩吶、神偶、舞獅、舞龍、飄色、標旗、遊燈、八音、雜技及樂隊演奏等豐富多彩藝陣表演。是集拜神、祈禱、歡慶、宴客爲一體的傳統民俗活動。

拜歲:拜歲,年俗活動之一。在歲首早上迎新歲,拜祭“歲神”。“歲”又名爲“攝提”“太歲”,上古紀元星名。太歲也是民間信仰的神靈。歲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爲運轉週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凶禍福。如《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拜歲是歷史最悠久的過年傳統風俗,這古俗如今在廣東,尤其在吳川一帶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辭舊迎新之際,迎新歲、拜祭歲神、接福,這一傳統習俗自古以來代代相傳。

廟會:逛廟會是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之一。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兩大廟會。涵蓋木偶薈萃、中華絕活、武林大會、元宵燈會等主題活動,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貿休閒文化等豐富的內容。

拜年: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年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禧、恭喜發財、恭喜、新年好等話。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燒爆竹: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燒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特產,亦稱“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爲之。稱曰‘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與驅逐鬼怪。後來以其強烈的喜慶色彩發展爲辭舊迎新的象徵符號。燒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3

1、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爲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耍龍、遊神、押舟、年例,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節期間貼春聯、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2、祭祀神靈、拜祭祖先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等盛大的遊神活動。

3、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購置年節年貨、貼春聯、洗頭沐浴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4、春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爲一“年”,五穀豐收爲“大有年”。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諸如竈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春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

5、春節還是闔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

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 第3張

春節行爲規範注意:

1、拜年。過新年的時候,都要出門拜年,見人要說:過年好!對左鄰右舍還要加上一句:大人孩子也都好!對生意人要說:恭喜發財!總之要溫溫柔柔、恭恭敬敬、客客氣氣地。

2、磕頭。新年這一天早晨,晚輩要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現在傳統的那些已經淡了,大人磕頭的也很少了,紅包一般也只給小孩子們準備了。

3、紅包。過年紅包是小孩子們的專利。大年初一這天是自家的一些長輩們給,就是壓歲錢。從年初二開始,走親串友是親戚朋友們給。紅包不在多少,爲的是個喜慶吉利。

4、行爲。過年要說吉利的話,不能高聲喧譁,不能罵人,不能打孩子,不能打碎東西,不能亂動別人家的東西,不要打掃和幹其它活。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