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寧紅茶道的表演

寧紅茶道的表演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寧紅茶道的表演,“茶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存禮節,也被以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法,寧紅茶道表演則分爲太子茶、禮賓茶、鄉俗茶、保健茶表演。下面分享寧紅茶道的表演,一起來看下吧。

寧紅茶道的表演1

茶道,是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是品茶藝術的程序化,它追求幽靜,講究表演。寧紅茶道表演則分爲太子茶、禮賓茶、鄉俗茶、保健茶表演四種。

寧紅茶道太子茶表演開始了,高雅、莊重的宮延音樂在演出大廳內迴盪。“宮女”們手託玉製茶具緩緩步入“宮殿”。太子茶,原名貢茶。因1891年俄國太子游歷漢口,品嚐寧紅茶時贈與“茶蓋中華,價高天下”的獎匾;之後,俄國大量進購寧紅茶並用於宮廷飲品而易名。這種茶道分爲8道程序:焚香淨室、超塵脫俗、擺盞淨杯、仙子卸妝、明球入宮、玉泉催花、雲腆獻主、評點江山。一道道程序是那麼的高雅、文靜,彷彿把賓客們帶入了一座宮殿。

當“宮女”們把太子茶的茶杯蓋子揭開時,泡在杯中的太子茶由一顆顆“明球”變成了“一朵朵盛開的花”。用嘴輕輕一吹,茶水立即掀起一層層微波,金鱗片片,璀璨奪目。頓時,熱烈的掌聲在全場爆發。隨即,攝影機、攝像機的鏡頭對準了這一特殊的“景觀”。

寧紅茶道的表演

接着,國內外的記者、賓客紛紛索取解說詞,聯合國專家吉姆·桑塞爾博士翹起大拇指稱讚道·:“一個多麼美妙的‘茶芭蕾’啊!優雅、細膩、美妙,它使我想喝茶,謝謝你們。這是一個我們所看到的由一羣最可愛的'女士所表演的難忘的舞蹈。”

一陣典雅、輕鬆的音樂,引出了寧紅茶道的禮賓茶。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接待遠方貴賓的茶道。這道茶分爲:煮水備器、蕩塵制娘、溶糖和茶、敬客宴賓四道程序。這道茶採用的茶葉是“寧紅金毫”。“寧紅金毫”在世界紅茶類中享有很高聲譽。當小姐將泡製的“茶娘”注入溶解了的白糖開水中時,賓客們睜大了雙眼,那茶娘水在白糖開水中像“天邊飄來一朵朵紅雲,慢慢地散開”。杯中乾坤,果然是“氣象萬千”。坐在左邊一席的幾位歐洲女士,將一席僅有一小杯的茶水視爲珍品,分給同席的賓客,讓同伴們都能品一品這種其色紅亮,其味甜潤清爽,被美國威廉·烏克斯稱爲“極有價值”的寧紅茶。

民俗文化,在當今世界十分風靡。民俗文化中的茶文化是一個別具特色的品種。當工作人員將一座“火爐”推入表演區時,全場賓客的目光被這由“石條”拼成的、“房樑”上吊着推筒鉤並掛有銅壺的民間“火爐”所吸引。在活潑、歡快的江南民間音樂聲中,“農家主婦”忙上了鄉俗茶。這種鄉俗茶在修水地方又叫菊花茶。它的表演程序是:看坐、升火、淨手、洗碗、拈碗、泡茶、上茶、接碗。作爲一種茶道,它是修水人民數千年來文明生活的一個濃縮。可不是麼,奉神敬祖二敬老尊賢、婚喪喜慶、交朋結友乃至調解糾紛等等。無處不與茶緊密相連。“主婦”既利索又充滿熱情的動作,令人目不暇接。這些動作在修水地方人看來是極爲普通,不足爲奇的。然而,在賓客面前,這種茶道就是一大賞心悅目的奇葩了。“農家主婦”那“水打筒車”式的洗碗和將那稱之爲“十樣錦”的茶葉、菊花、薑絲、蘿蔔丁、花椒、茶芍、芝麻、豆子、花生米、食鹽等佐料分揀到8個茶碗中的80個敏捷的拈碗動作;以及被稱爲“風調雨順”的跑圈式篩水和“一瀉千里”之勢的沖水動作,不僅是一種難得的技巧,而且是主婦熱情好客的外部表現。

當“上不見水,下不見底”的菊花茶送到賓客面前時,客人們爭相品嚐,讚語不斷。臺灣某理事會的理事長對電視臺的一位記者說:這種茶風味特別,好喝好喝!

明快的音樂節奏中,小姐們捧出了寧紅保健茶。這是茶道表演的尾聲。小姐們經過一系列禮儀式的表演之後,靈巧地打開茶葉包裝,取出茶袋,沖泡了8杯寧紅強力茶送到賓客面前。接着,又給賓客送上一份禮品—寧紅保健茶,場內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整個茶道表演進行了I小時零5分。數十架照相機頻頻發出閃光,將每道程序的精彩之處攝入鏡頭。省、市等三家電視臺將整個表演或表演的主要片斷進行拍攝。尤其是幾位“老外”,簡直有點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不肯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多方位地搶拍每一個表演細節。

茶道表演結束了,一些賓客仍不肯離開。新加坡、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一再懇切地發出邀請,要求到他們那兒去進行茶道表演,並互留了通訊地址。此時,雖然表演區的佈景已經拆除,賓客們仍然邀請茶道表演隊的領隊們合拍紀念照,以記下這次別具風情的九江幸會。

寧紅茶道的表演2

茶道知識

“茶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存禮節,也被以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法,它通過泡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制,是很益的一種以及美典禮。中國的茶道知識也是博大精深的。茶道最先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者唐曩昔,就在世界上起首將茶飲作爲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代《封氏聞見記》中就有如許的紀錄:“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於茶道的最先紀錄。

寧紅茶道的表演 第2張

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盛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於茶宴的優雅氛圍以及品茶的美好韻味,作了無比生動的刻畫。在唐宋年間,人們對於飲茶的情況、禮儀、操縱方法等飲茶儀程都很講求,有了一些商定俗稱的端正以及典禮,茶宴已有宮廷茶宴、廟宇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於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至關深刻的瞭解,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以爲茶的芳香品嚐,能使人閒以及平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爲物,擅甌閩之清秀,鐘山水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以及,則非庸人童子可得悉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在茶事運動中融入哲理、倫理、品德,通過喝茶?蔥奚硌性、品嚐人生,到達精力上的享受?

宋、元兩朝福建涌現了以“龍鳳盛世”“茗戰成風”爲特性的宮庭茶文化與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國皇家茶園——御茶園不但代表是武夷茶的汗青光輝,並且象徵閩茶在中國茶葉的特別職位地方。當鬥茶之興漸減,明清時代的福建茶進入了立異時代,創制了多種茶類。繼宋朝貢茶以及鬥茶之後的又一次光輝。

明末清初福建創制了烏龍茶,釋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陸廷燦(1734)《續茶經》引的《王草堂茶說》;清?董天工編(1751)《武夷山志》等紀錄了烏龍茶的製作技能。烏龍茶問世後就受到人們的喜好並涌現了適於烏龍茶的奇特品飲方法,俗稱工夫茶。清?彭光鬥(1766) 《閩瑣記》、樑章鉅撰(1845)《歸田瑣記》、施鴻保撰(1857)《閩雜記》、連橫(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紀錄。此間,烏龍茶也傳入了臺灣。

福建出產光陰紅茶,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在福安坦洋村試製成功,經廣州運銷歐洲,很受歡迎。今後大批茶商絡繹不絕,入山求市,開設茶行,周邊茶葉雲集坦洋,“坦洋光陰”的名聲也風行一時。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