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什麼意思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什麼意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人又想要熊掌,又想要魚,可是因爲條件的限制,不可以兩樣同時得到。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什麼意思1

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其中也有好的東西不要擁有太多,不然就體現不出其價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頂上永遠是最稀少珍貴的,意在提醒人們在面對取捨時應該如何抉擇。

《魚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是《孟子》書中的篇目,分上、下兩篇。

孟子與告子都是戰國時人,孟子持性善論(人生來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惡說(即人生下來本無所謂善惡),《告子》以兩人的論辯開頭,集中闡述了孟子關於人性、道德及其相關理論。

今人常習慣性地將性善與性惡相對,事實上,持性惡論的是荀子,年代晚於孟子,本篇是孟子與告子的爭論,不涉及荀子的性惡說。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什麼意思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什麼意思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意思:一個人又想要熊掌,又想要魚,可是因爲條件的限制,不可以兩樣同時得到,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中,說的`是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應該如何取捨,表達了一個深奧的人生哲理,意爲提醒人們在面對取捨時該如何抉擇。同時也隱喻了人們在人生當中的第二道選擇,側面反映出了人們的慾望。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什麼意思2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中的道理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頂上永遠是最稀少珍貴的,意在提醒人們在面對取捨時應該如何抉擇。大而言之,想名又想利;想做官的權勢又想不做官的瀟灑自由。

小而言之,想讀書又想打麻將;想工作又想休閒。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之所以難,難在捨不得,難在那不可得兼的東西都是“我所欲也”,甚至,也是人人所欲的。不然的.話,也就沒有什麼可難的了。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原文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哪裏

1、“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2、原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爲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爲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爲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宮室之美爲之;向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向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什麼意思 第2張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原文及翻譯

譯文:

孟子說:“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捨去魚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惜的,道義也是我所珍惜的,如果兩者只能取其一,那麼我就捨去生命而取道義。”

感悟:

這句話不單單是指魚和熊掌,是用魚和熊掌來比喻,當我們處在選擇中時,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去考慮這,特別是我們比需二選一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想兩個都可以選該多好。

但是,我們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爲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兩全其美的事,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講面臨選擇。

幼兒園到小學,父母幫我們作出了對我們來說較好的選擇,小學到初中,我們差不多要自己作選擇,初中升高中,我們自己作選擇,高中升大學,也是我們自己作選擇。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方方面面都要需要我們作選擇。

幾乎很少有人一次就選對,幾乎所有人都是在嘗試過失敗後才能作出對自己好一點的選擇,但我們要相信一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當我們既想要“魚”,又想要“熊掌”時,不妨想想哪一個選擇對我們,對他人都有好處,再作選擇,這樣可能會更容易作出選擇。就算失敗,也許也沒那麼難過。

舍魚而取熊掌,捨生而取義,每個人所面對的選擇不同,背景也不同,所以我們沒辦法一概而論,希望每個人都能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什麼意思3

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來比喻做人有時候不得不面對取捨,卻不得不做出抉擇,出自戰國時期孟子的名篇《魚我所欲也》之中。但這其中細思起來,其實有兩個問題饒有趣味。

(一)魚和熊掌

先看下原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很明顯,在這裏魚和熊掌只是起興之物,而孟子真正想要說明的是後面關於“生”和“義”的討論,並由此引申出了“捨生取義”的最高道德標準。

顯然,在這裏有一個簡單的對應關係,即“魚以喻生也”、‘熊掌以喻義也”。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細想,近日突然疑惑爲何孟子會單單挑“魚”和“熊掌”這兩件事物來說事兒?又爲何要用“魚”來比喻“生”,“熊掌”來比喻“義”?

在古人的註疏中,如宋代的孫奭曾經簡單解釋過,他說孟子之所以挑選魚和熊掌這兩個東西來說事,不過是因爲“魚,在水之物;熊蹯,在山之物”,意思是一個是水裏生活的魚,一個是山裏生活的熊。

想要抓魚就得去水邊,想要吃熊掌就得入深山。

如此,一個人分身乏術的情況下,就必須得做出取捨。

但是這個解釋還是讓人覺得有些牽強,比如難道就沒有生活在湖邊的熊,或者生活在山腳下水中的魚嗎?

或許在古人生產力不發達、交通不便捷的情況下,不論是打魚還是獵熊,都需要付出極大的成本,如此一來倒是可以勉強接受這種“必須的抉擇”。

但是即便如此,他卻並未解釋另外一個問題,即魚和熊掌,這兩個喻體是如何與主體相關聯的。因爲,用魚來指代生存,以熊掌來比喻道義,這種文化源頭或可追溯到先秦乃至於史前原始人類的思維慣性之中。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什麼意思 第3張
  

(二)生和義

先說魚,這種動物作爲“人類最早的.一種人工食物”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曾經起到過重大影響,在北經周口店遺址就曾經發現塗紅穿孔的草魚眶上骨,足見人類利用魚類進行生存歷史之久遠。

而到了仰韶時期,從物質層面,漁獵生產是原始社會最重要的一種生產方式,而在精神層面,魚類也因爲自己的一些自然特性,引起古人注意,進而產生了圖騰崇拜的產物。

最重要一點就是魚類的生殖能力之強,讓主要依靠體力勞動的原始先民羨慕不已,畢竟人丁興旺帶來的直接利益便是生活資料的更加豐富以及部族的更加強盛,人也因此能夠獲得最爲基本的生存保障。

仰韶文化的人面魚紋就是人和魚共生共存關係的絕佳佐證。

再說熊,這種動物是力量和恐懼的象徵,讓人可望而不可即,也正因爲如此,原始先民對於這種動物是敬畏大於喜愛,但也不影響將其作爲氏族的精神圖騰,以震懾其他部落。

伏羲氏號黃熊,緊接着是最爲典型的便是黃帝,號爲“有熊氏”,而之後黃帝的後代楚國國君,也都以熊爲姓。

這麼多的上古帝王與熊有關,一方面說明古人對於熊力量的崇拜,另一方面熊也逐漸與威嚴的君權關係密切。

實際上,回到孟子這裏,儒家所謂的“義”,在他眼裏已經具體化爲了“貴貴、尊賢、事親、守身”。

其中最高的道義,便是指國家層面的表述,即“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此乃依義而行”,他理想中的義,其實是君臣相合之下的國家大義。

或許,正因爲如此,孟子的義是與政權相關的,那麼象徵着聖王與君權的熊。

因此有力厚重的熊掌便自然成爲了“義”的絕佳隱喻;至於魚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自然可以作爲“生”的最好喻體。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