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 > 遊戲活動在幼兒成長中的重要性

遊戲活動在幼兒成長中的重要性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遊戲與玩具

遊戲活動在幼兒成長中的重要性

從幼小動物到人類都會用遊戲來尋求快樂。

嬰幼兒喜歡大人逗他笑,喜歡玩藏貓兒遊戲,嬰幼兒獲得的每一種能力都受惠於多種多樣的遊戲,可以說幼兒是從遊戲中成長的。

17世紀(捷)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遊戲是發展多種才能的智力活動,是擴大和豐富兒童觀念範圍的有效手段。”(蘇)馬卡連柯認爲:遊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具有與成人活動、工作和服務同樣重要的作用。

我國六歲的心算神童李剛就是和父親在遊戲中練習心算的。他們玩“三八二十四”的撲克遊戲,每人各出兩張牌,用加減乘除法將四張牌上的數計算得出24,看誰算得快。通過遊戲的練習提高了李剛的心算能力,使他成爲中國珠算學會年齡最小的名譽會員。

(一)遊戲的方式應與幼兒身心發育程度相適應

一歲半至六歲幼兒的遊戲以發展語言及社會交往能力爲主,從只能與父母進行親子游戲到進入小夥伴之間的遊戲。

1。平行遊戲。

學步的幼兒喜歡看到年齡相仿的幼兒在學步,有的推着小車,有的拖着響鴨,常見面的幼兒就會互相點頭、揮手或笑笑表示歡迎。但他們會各玩各的玩具,互相保持一定距離,只要看到小夥伴存在就會高興。這種遊戲方式稱爲平行遊戲,多見於一歲至一歲半的幼兒。

2。聯合遊戲。

一歲半至兩歲的幼兒,若經常看到別的幼兒玩相似的玩具,就會做較大的動作,或者揮手高呼引起別人注意,其他幼兒會不約而同地跟着敲打或高呼,形成一種協同動作。這時如果看到別的幼兒拿出一件新玩具幼兒互相之間就會爭奪。這種不約而同的一致動作稱爲聯合遊戲。

3。合作性遊戲。

兩歲半的幼兒開始在一起玩,最具吸引力的遊戲是模仿家庭生活的“過家家”。歲數稍大的幼兒理所當然是家長,充當父母,小的就當寶寶,每個人拿不同的玩具做不同的事情,分工而合作,故稱爲合作性遊戲。

4。角色遊戲。

三歲至四歲的幼兒喜歡模仿社會活動,如:醫院裏的醫生和護士,公共汽車上的司機和售票員,市場裏的售貨員和顧客等。幼兒在生活中獲得的經歷可以通過遊戲讓其他幼兒間接學到,互相交流生活經歷。

5。集體遊戲。

四歲以上的幼兒經常玩的音樂遊戲,如:“丟手絹”;體育遊戲,如:“踢毽子”、“跳飛機”、“跳皮筋”等;表演性遊戲,如:“拔蘿蔔”、“小兔子乖乖”等。這種需要集體合作的遊戲稱爲集體遊戲。

6。團隊遊戲。

這種遊戲多在五歲至六歲的幼兒及中小學生之間進行,一般稱爲競賽性遊戲,如:“拔河”、接力賽、球類和棋類等。每個幼兒都要努力爲自己的小團體爭光。

7。適合各種年齡段幼兒進行的遊戲。

如:玩水、玩沙、玩積木及各種拼圖及球類等遊戲。

幼兒常常是因爲發現了一種能玩的東西纔開展遊戲的。下面介紹一些相關的玩具。

(二)玩具

能用於遊戲的用具都稱爲玩具。它可分爲三種。

1。固定玩具。

指有固定用途的玩具,如:

(1)擬人玩具:最常見的是爲幼兒製作,供幼兒作爲伴侶的玩具娃娃。柔軟的娃娃,會使寂寞的幼兒得到撫慰。

(2)形象玩具:各種動物、水果、蔬菜等玩具,可幫助幼兒認物、認顏色和數數。

(3)結構玩具:積木、插塑、積塑、拼圖、穿珠子、套碗及自然界中的沙、土、水、雪、竹、木等玩具,能幫助幼兒動手動腦,啓發智能。

(4)音響玩具:花鈴棒、小鈴、小鼓、八音盒、木琴、電子琴、錄音機等玩具。可幫助幼兒發展聽覺、練節拍、學唱歌,開發右腦。

2。非固定玩具。

許多家庭用品都可作爲玩具。小毛巾可做藏貓兒工具,也可當做娃娃的被子、小桌子的桌布;小板凳可當做娃娃的小牀,排起來擺火車或作爲攀登工具;大紙箱可作爲娃娃的家,也可做玩具櫃,還可爬上去跳下來,又可放上板條當滑梯,側放可當小球門;一根木棍可以一會兒當槍使,一會兒當馬騎,一會兒當工具去夠東西,一會兒當扁擔。幼兒可發揮想象力,充分利用非固定玩具。

3。自制玩具。

製作玩具也是一種遊戲。家長在製作玩具過程中幼兒會邊看邊模仿,年齡較大的幼兒還會積極地參與制作。通過製作玩具幼兒能學會如何利用工具,如何選擇材料,甚至會利用家庭廢品及一些包裝材料自己動手製作玩具。幼兒在創作過程中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獲得成就感。

總之,凡是能引起幼兒遊戲興趣的東西都可當做玩具,不一定要到商店中購買。農村、山區到處都有泥土、沙石、竹木、樹葉及當地民間工藝原料,家庭中也有各種廢棄的東西,只要教師和家長用心啓發,與幼兒邊製作、邊遊戲,就能幫助幼兒學會用創造的思維去開發出自己喜愛的玩具,同時學會各種本領。

二、遊戲與智能開發

遊戲能使幼兒的智能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開發。

人類之所以能創造出燦爛的文明是因爲人類有無窮的想象力。21世紀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爲人類創造文明的人,將從現在和還未出生的幼兒中產生。幼兒家長和幼兒工作者們要發揮創造力,爲幼兒安排更豐富、更精彩的遊戲來開發他們的智能和想象力。

三、遊戲與能力開發

幼兒常常通過玩來練習各種本領,如:摺紙、穿珠子、騎車、攀登等,越玩越熟練,從而達到“熟能生巧”。幼兒由學習遵守遊戲規則到學會操作遊戲,既提高了遊戲的質量,又提高了操作能力。

1。誘導興趣和愛好。

幼兒對自己喜歡的遊戲會反覆玩耍。細心的家長若能在早期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並給予啓蒙教育,便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上海的小畫家恩戈在三歲時,因將顏料塗在牆壁和衣服上,被父親打了一頓,顏料也被扔到了窗外。幸而這位父親第二天就領悟到恩戈對色彩和圖形強烈的愛好,於是開始鼓勵和啓發恩戈畫畫,終於將恩戈培養成獲得國際大獎的畫家。

計算機的發明人馮·諾依曼常以記憶數字作爲遊戲,三歲時能背出一頁賬本上的所有數字。作爲銀行家的父親發現了孩子的特長,他隨便翻開賬本的某一頁,諾依曼看了一會兒就能將賬目數字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諾依曼五六歲時就能心算八位數除以八位數的數學題,凡是看過的書都能記住。父親讓他直接上了中學。教師驚歎他的數學才能,推薦他到大學學數學,其餘課程在中學學。後來,諾依曼提出了計算機語言概念,將計算步驟譯成機器語言儲存起來,發展成爲計算機軟件。

由此看來,幼兒對感興趣的事物學起來更得心應手,在感興趣時記憶力最好,聯想也快。遊戲使幼兒接觸多種事物,從廣泛的接觸中便於在早期發現幼兒的興趣所在。

2。提高操作能力。

嬰兒通過抓握夠取練習手眼協調,通過操縱玩具學會操作工具,如:拿筷子、用剪刀、握筆寫畫、編織繡花、彈奏樂器、鍵盤操作等。手的動作要與身體及下肢的動作協調,幼兒練習攀登、駕駛三輪車、做各種越過障礙的遊戲及球類活動等,都可以發展幼兒身體的靈巧協調性和耐力。許多技巧都需要練習身體感覺,如:彈奏時眼睛看譜,雙手和腳自動配合默契;開車時看見前方有紅燈,手腳都會操縱剎車裝置。這種協調動作幼兒需要多次練習才能掌握。

幼兒在遊戲中常常不自覺地學會一些操作從而成爲某方面的能手。

3。在遊戲中培養百折不撓的毅力。

幼兒的遊戲過程常常是嘗試、失敗、再嘗試。如:幼兒在搭積木時,積木常常會塌下來,幼兒一遍又一遍地搭,終於學會了將積木邊角對齊才能搭得高。放套碗也要一個個去試,到底放進哪一個才最合適。幼兒從兩歲多就玩擺簡單的拼圖,有些幼兒到了三歲時就學會拼二十至三十塊的大拼圖。他們喜歡連續幾個小時拼擺拼圖,邊拼邊總結規律,最後拼對才告終。因爲對遊戲有興趣,幼兒完成後會產生成功的喜悅,他們便會找一些更難的拼圖來玩,挑戰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

遊戲使幼兒不怕困難,懂得迎着困難上纔會得到成功的喜悅。遊戲使幼兒能堅持、能忍耐、能吃苦,就算汗流浹背、滿身泥土也能樂在其中。在遊戲中不怕困難的幼兒將來在事業上也會不怕困難,勇於挑起重擔。

4。增強獨立和自信。

要求獨立是幼兒的本性,如果得到教師或家長的支持就信心十足,樣樣都想自己做。遊戲能幫助幼兒學會獨立、幫助幼兒增長本領。如:用勺子將沙土放入小桶中會幫助幼兒練習使用勺子;替娃娃更衣能幫助幼兒學會自己穿脫衣服。樣樣事物都要自己做的幼兒顯得十分主動,會收拾自己的東西,還會幫助做家務。反之,處處依賴別人的幼兒對自己沒有信心,樣樣都希望別人幫助。教師或家長要經常鼓勵幼兒獨立完成事情,哪怕從點滴小事做起都能從中培養幼兒的自信,逐漸養成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四、遊戲與情商培養

幼兒在合作性遊戲中進行活動猶如在成人的小社會中進行人際交往。

1。遊戲中學會自我約束。

許多幼兒在家中是“小皇帝”或“小公主”,經常得到遷就。在羣體中別人不再給予特殊照顧,不要獨佔玩具,不要大聲喊叫。總之要求幼兒在羣體遊戲中自我約束,否則大家都“不同你玩”,幼兒受不了寂寞,逐漸會把在家中養成的“獨特”的脾氣去掉。

2。遊戲中遵守秩序。

每個遊戲都有規則要求,這就要求幼兒在活動中遵守遊戲規則。如:大家要排隊上滑梯,等前面的人滑下去後自己才能滑下去;玩猜拳遊戲要在喊“一、二、三”後馬上出手,不得出手後再改變,否則別人會批評你“不老實”。自覺遵守遊戲規則纔會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尊重別人的同時也尊重別人的東西,玩別人的玩具要愛護,用後要還。玩公共的玩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