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春天是一個詩意的季節,也總是讓文人墨客詩情勃發,無數謳歌,我們在學習當中也認識了不少關於春天的詩句,那麼你對春天詩句瞭解有多少,以下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1

中國古代文學具有極爲豐富的原始意象,古典詩詞的藝術特徵就是以意象爲表現基礎的。意象作爲古老的美學概念,是詩人抒發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進入古典詩詞的意象更是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有的審美情趣,詩人往往用意象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只有對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對詩歌藝術產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纔會產生深摯的審美情感。在中國古典文學的藝術長廊中,有關時間和空間的經典意象層出不窮,原型意義的內容被大大地擴展開來,成爲一種現實的、廣泛存在的文學作品的構成要素,這也就使原型概念在批評實踐中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

按照榮格創立的原型批評,我們知道,每個原型就是“一個象徵”、“一個意象”,古典文學中的原型作爲藝術符號,往往牽繫着古老民族豐富的歷史經歷和心靈世界。原型在文學作品中被有效地形象化,喚起了讀者的共鳴。原始意象即原型得益於文學作品這個載體,不斷地以本原的形式反覆出現。原型批評的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弗萊說:“(原型是)一個象徵,通常是一個意象,它在文學作品裏反覆出現,足可被認作人的文學經驗之總體的因素。”

在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詩詞的創作中,“春*”就是這樣一種原型,它經常用在表達送別、相思主題的作品中,成爲抒發離愁別恨的一個意象。卡西爾曾說過:“藝術王國是一個純粹形式的王國”,而“這些形式不是抽象的,而是訴諸感覺的”{2},所以,春*的意象也就構成了一種詩的純粹形式,它凝聚着我們民族的豐富歷史內容和文化意蘊。

春*意象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隱士》中:“王孫遊兮不歸,春*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這篇作品始見於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後世許多學者認爲是西漢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劉安所作。因爲劉安常到長安朝見漢帝,但朝中情況異常險惡,作爲他的賓客的淮南小山擔心劉安遇害,希望他不要在長安久留,早日歸來。賓客們遠望劉安離去和將要歸來的道路,在明媚的春光裏,他遲遲不歸,只能望見滿目萋萋的春*。思念之情非常急切,從“春*生”到秋天的“蟪蛄鳴”,時光流逝,感情愈烈。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詩人把情思融進物象,萋萋的春*凝聚着無限思念。春*既是報春的使者,更是詩人寄託離情別緒的載體。而美好的春色又總能逗引起懷念故人盼望團聚的思想感情,最能表達離愁無窮無盡的情思。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春*意象反映出來的其實是中國古代廣闊深遠的時空意識。宇宙浩瀚無窮,亙古不變,春*的形象猶如灞陵傷別的年年柳色反覆撞擊着文人才士的心靈。見春*而思念遠方的親人,這在交通、通訊非常落後的古代,是許多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動,而春*也成爲一種原型,這一“典型的反覆出現的意象”,經過詩人們長期、反覆地運用,產生了鮮明的象徵意義。原型一旦出現在文學作品裏,便會使讀者如同重溫遠祖的切身體驗那樣,受到強烈的感染。榮格認爲原型是種族代代相傳的基本意象。作家是在集體無意識的支配下,不自覺地在作品中體現了某些原型;而讀者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則由這些原型而觸動了積澱在內心深處的集體無意識,這時會突然感到酣暢淋漓,得到心靈的震撼,彷彿全人類的聲音都在心中共鳴。

自從“春*”在《楚辭·招隱士》中出現以後,春*原型和抒發離別相思之情結下了不解之緣,描寫別離的詩人對春*這一意象十分鐘情,使它成爲詩詞創作中一個固定的意象,而“王孫”也成爲詩人筆下游子的代稱。春*意象經常在後世的作品中出現。李商隱曾把這個現象概括爲:“見芳*則怨王孫之不歸。”(《獻河東公啓》)綠遍天涯的萋萋芳*將人們的情思引向遠方,碧*連天,寄託着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也寄託了送別親友時依依惜別的深厚情誼。以春*爲意象抒發離別情結的詩句不勝枚舉:

江淹《別賦》:“春*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謝靈運《悲哉行》:“萋萋春*生,王孫遊有情。”

李白《灞陵送別行》:“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

劉長卿《謫仙怨》:“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萋萋。”

獨孤及《登後湖傷春懷京師故舊》:“山山春*滿,何處不相思。”

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更行更遠還生。”

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送別詩也出現春*原型,獨特之處在於從時間上將來年的春*表現出來,在當前想到未來,在送別當日就流露出歸期難定、離思方深的感情。題爲“送別”卻又無具體送別情節,以春*爲反襯,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裏,似淺實深,意蘊悠長,回味無窮。

李白《春思》:“燕*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這首詩的動人之處在於從空間上表現異地的春*,描寫春天的思婦看到秦地的綠桑,遙想遠在燕地的丈夫也看到碧絲一般的春*,也一定萌發了盼歸的感情。對《楚辭·招隱士》詩句的化用巧妙、自然。

在春*這一意象的運用過程中,白居易那首《賦得古原*送別》非常著名,起到了一種總結性的作用。這首詩通篇寫*,用豐滿的形象對春*原型進行了全面的演繹和闡釋,極寫了春*“一歲一枯榮”的亙古不變,“春風吹又生”的生命頑強和“遠芳侵古道”的遼闊雄渾,最後又歸結到送別這一主題上。它是春*的頌歌,是春*的絕唱。

這是一首以描寫春*爲背景的送別詩,語詞工整優美,情真意摯。大地回春,春*萋萋,在這樣的環境中送別,是多麼富於詩情畫意,又是多麼容易令人即目興感、觸景傷懷啊!“萋萋滿別情”,在作者看來,似乎每一片*葉都飽含離愁別恨,這正是詩中歌頌春*的最終意蘊。

詩人送別的是一個遠行的友人。當送別友人來到茫茫古原的時候,但見一片春*萋萋,遍野碧綠,正好觸動詩人的離別情懷,於是眼前景、離別情融爲一體,寫出了這首送別的詩篇。古原春*的形象涌現在作者眼前,留給他的是一些意味深長的思索。亙古不變的年年春*在古原上營造出怎樣的美的境界?春*作爲一種象徵性的原型,喚起了詩人蒼茫天地的空間意識和遼遠深厚的歷史意識,激起了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友情珍貴的人生喟嘆,又一次觸動着作者心靈深處的集體無意識。遼闊古原上茫茫春*所構成的雄渾古樸的審美境界,使詩人站在古原上就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思古幽情。“王孫遊兮不歸,春*生兮萋萋”出現以來無數詩人歌詠過的形象又涌現在他的眼前,離別的深情涌上了他的心頭。古原春*成爲飽經滄桑的歷史見證。“長亭外,古道邊,芳*碧連天。”自古以來,這裏上演過多少次送別的場面,多少次悲歡離合的情感抒發。而今詩人又一次來到這裏送別友人。“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當友人漸行漸遠,消失在野*叢中時,這滿眼綠色的春*飽含、寄託着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這首詩做到了高度的情景交融,將離別的深情熔鑄在對春*的描寫之中,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在春*意象的發展中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

榮格認爲:“原型即領悟的典型模式。每當我們面對普遍一致和反覆發生的領悟模式,我們就在與原型相遇。”他還說:“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這些經驗由於不斷重複而被深深地鏤刻在在我們的心理結構之中。”{3}在詞的創作中,許多表現離愁別恨的“典型情境”也藉助春*這一“領悟的典型模式”來抒發幽怨的情感。

林逋《點絳脣》:“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爲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全詞以春*爲感情的出發點和描寫重點,以荒園暮春爲背景,抒寫離情別恨。最後三句以萋萋春*,象徵綿綿不斷的離情。春*這一意象凝聚了詞人濃厚的情思,是表現離別情結的依附體。

韓縝的《鳳簫吟》:“鎖離愁,連綿天際,來時陌上初薰。繡幃人念遠,暗垂珠淚,泣送車輪。長亭長在眼,更重重,遠山孤雲。但望極樓高,盡日目斷王孫。銷魂。池塘別後,曾行處,綠妒輕裙。恁時攜素手,亂花飛絮裏,緩步香裀。朱顏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遍綠野,嬉遊醉眠,莫負青春。”這首詞通篇描寫春*,而且始終把春*當作離恨的象徵而進行多側面的刻畫,是一首寫盡離愁別緒的傷心詞,因而被公認爲是詞中歌詠春*的典範。

從以上的許多例證中我們可以發現春*作爲原型象徵在詩詞創作中的'意義。正如格爾哈德·霍普特曼所說:“詩歌在詞彙中喚起對原始詞語的共鳴。”榮格認爲,文學創作的過程就是從無意識中激活原型意象,並對其進行加工製作,使之成爲一部完整的作品。

遠古的歷史在詩人們集體無意識的原型運用中,同一原型有時在名稱或象徵意義上有些變化,但它的核心意義是基本相同的,符合人類某種普遍的心理要求。在詩人、詞人們的表現送別相思的作品中,隨着描寫對象、環境的具體變化,春*這一意象的名稱有時變爲“*”、“邊*”、“細*”、“芳*”、“王孫*”、“衰*”、“燕*”和“碧*”等。如:

青青河畔*,綿綿思遠道。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

近寒食雨*萋萋,着麥苗風柳映堤。

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唐·無名氏《雜詩》

錦車登隴日,邊*正萋萋。

——郎士元《送楊中丞和蕃》

細*綠汀洲,王孫耐薄遊。

——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謁使君叔》

碧山終日思不盡,芳*何年恨即休。

——杜牧《登九峯樓寄張祜》

芳*無情,更在斜陽外。

——范仲淹《蘇幕遮》

萋萋望極王孫*,認雲中江樹,鷗外春沙。

——周密《高陽臺·寄越中諸友》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納蘭性德《蝶戀花》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第2張

在春*意象的運用過程中,還出現過一些象徵意義的“變異”,由表現別情泛化爲表現思鄉,進而表現“迴歸”這一古典文學中的重要主題,表現“王孫”們掙脫人生道路上的挫折,追求真實人生,探尋精神家園的深刻內涵。關於對故園的“迴歸”、情感的“迴歸”也都染上了春*的新綠。春*將中國傳統的“迴歸”精神與詩人們對家人的思念、對家園的懷念聯結起來,豐富了這一原型的象徵意義。

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這首詩寫作者被貶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樓所見所感,抒發了鬱郁不得志的感傷情懷。池塘上的春*,使他“感楚吟”,想起了“王孫遊兮不歸,春*生兮萋萋”的詩句,更激起了他從困窘中擺脫出來,走回鄉隱居的道路。

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也寫了崔顥登黃鶴樓所見所感,“芳*萋萋”極力烘染出詩人的愁緒,引出日暮思歸,鄉關何處的鄉愁。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詩中雖然沒有出現“春*”二字,但用了一個“綠”同樣讓我們感受到這一意象的存在。

這些作品中表現思鄉的春*意象也正如榮格所說:“每一個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類精神和人類命運的一塊碎片,都有着在我們祖先的歷史中無數次重複的悲歡的殘餘,而且總體上始終循着同樣的路徑發展。它猶如心理上的一道深掘的河牀,生命之流在其中突然奔涌成一條大江。”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2

古代詩歌中的典型意象“春”

一、表達對人生的思考,感嘆人生韶華易逝。

1.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意思: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

2、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清·曹雪芹《葬花吟》

意思:春天到盡頭了美人也老了,花落了、人逝去了,互相也不再知道彼此了。有些繁華過後一切成空的悲傷憂鬱之感。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第3張

二、表達對人生的思考,感嘆仕途坎坷。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宋·李彌遜 《春日即事》

意思:細細的雨絲,在空中交織成一張大網,似乎要把即將逝去的春天網住;天色已近黃昏,地上灑滿了落花無數。

三、表達對生命的思考,感嘆生命蓬勃。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意思:幾隻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着築巢銜泥。

2、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意思:京城的街道上空絲雨紛紛,雨絲就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小草鑽出地面,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第4張

四、表達對國家的思考,感嘆國運不濟。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意思: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3

古詩詞中,春夏秋冬各有哪些典型意象?

古人作詩,往往會選擇不同季節的典型意象,去營造意境,去抒發情感。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王維《田園樂》)

王維選取的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桃,春雨,柳,黃鶯等。春天另外還有春風,春水,春花,春陽,春花,春草,燕子,黃鸝,布穀鳥等。還例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第5張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

作者選取梅子,芭蕉,柳花等夏天的意象,表達自己的閒適之情。荷花,荷葉,夏日,鳴蟬,白鷺,夏木,綠草,櫻桃等也是常出現的意象。還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第6張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王實甫《西廂記》)

這首元曲有秋空,菊花,西風,大雁,楓林等意象,描繪離人眼中淒涼的秋景,渲染出離情別緒。秋天的意象還有梧桐,橘柚,秋雨,秋蟬,寒鴉,秋江,殘荷,黃葉,落木等等。還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春在詩中有哪些意象 第7張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鄭板橋《山中雪後》)

楊萬里這首詩有雪,寒雲,冬日,冰,梅花的意象,惡劣環境中突出梅花的清高孤傲。冬天意象還有鬆,竹,梅,北風,寒風,雪花,枯樹,凍住的紅旗等。還有“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等。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物意象。我們一方面要善於觀察生活,擷取意象,一方面要多讀詩詞,細細品味意象寄託與傳達的情感,相信你會大有收穫。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