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信息傳播就是企業正確地使用各種傳播媒介,及時地向公衆傳遞有關企業的各種信息,及時有效地收集企業公衆對企業的各種意見和了解他們的態度。下面來看看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1

一、傳播主體與傳播效果

(一)信源的可信性效果

可信性包含兩個因素:傳播者的信譽,專業權威性。這兩者構成可信性的基礎。

霍夫蘭,對信源的可信性與說服效果的關係進行了實證研究。

“可信性效果”的概念:一般來說,信源的可信度越,其說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說服效果越小。

樹立良好的形象爭取受衆的信任是改進傳播效果的前提條件。

(二)“休眠”效果

低可信度信源發出的信息,由於信源可信性的負影響,其內容本身的說服力不能得以馬上發揮,處於一種“睡眠”狀態,經過一段時間,可信性的負影響減弱或消失後,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現出來。

說明了,信源的可信性對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極爲重要的影響,但從長期效果來說,終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容本身的說服力。

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二、傳播技巧與傳播效果

傳播技巧:在說服性活動中爲有效地達到預期目的而採用的策略方法。

(一)“一面提示”與“兩面提示”

一面提示:僅向說服對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觀點或於己有利的判斷材料。

兩面提示:在提示己方觀點或有利材料的同時,也以某種方式提示對立一方的觀點或不利於自己的材料。

霍夫蘭說服士兵確立持久戰的信念的實驗。

兩種提示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說服效果。

對原來就持贊成態度的人來說,“一面提示”的說服效果明顯大於“兩面提示”;而對原來持反對態度的人來說,“兩面提示”的效果明顯大於“一面提示”。

“一面提示”對文化水平低者說服效果較佳,“兩面提示”對文化水平者效果較佳。

(二)兩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反宣傳”測驗,在接觸到“反宣傳”後,原先接受“一面提示”實驗的人幾乎都受到了相反觀點的影響,而那些原接受“兩面提示”實驗的人的態度卻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免疫效果”/“接種效果”:“兩面提示”由於包含着對相反觀點的“說明”,這種“說明”就像事先接種牛痘疫苗一樣,能夠使人在以後遇到對立觀點的宣傳時具有較強的抵抗力。

(三)“明示結論”與“寓觀點於材料中”

幾條一般結論:

在論題和論旨比較複雜的場合,明示結論比不下結論效果要好。

在說服對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較低的場合,應該明示結論。

讓說服對象自己得出結論的方法,用於論題簡單,論旨明確或對象文化水平較、有能力充分理解論旨的場合較佳。

(四)“訴諸理性”與“訴諸感情”

訴諸理性:冷靜地擺事實、講道理,運用理性或邏輯力量來達到說服的目的。

訴諸感情:營造某種氣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強烈的言辭來感染對方,以謀求特定效果。

每個人受理性和感情支配的程度有明顯差異。正確把握問題的性質並充分了解說服的對象,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第2張

(五)警鐘效果(恐懼訴求)

運用“敲警鐘”的方法喚起人們的危機意識和緊張心理,促成他們的態度和行爲向一定方向發生變化。

雙重功效:1、它對事物利害關係的強調可大限度地喚起人們的注意,促成他們對特定傳播內容的接觸。2、它所造成的緊迫感可促使人們迅速採取對應行動。

不同程度的“恐懼訴求”效果不一樣。“敲警鐘”須掌握分寸、切合實際。

三、傳播對象與傳播效果

傳播對象的屬性包括:1、性別、年齡等人口統計學上的屬性。2、人際傳播網絡3、羣體歸屬關係和羣體規範4、人格、性格特點5、個人過去的經驗和經歷

(一)意見領袖的作用

意見領袖: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爲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並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稱爲“意見領袖”。作爲媒介信息和影響的中繼和過濾環節。

意見領袖的基本特徵:

1、與被影響者一般處於平等關係而非上下級關係。

2、並不集中於特定的羣體或階層,而是均勻分佈於社會上社會羣體和階層中。

3、意見領袖的影響力一般分爲“單一型”和“綜合型”。現代都市社會中,以“單一型”爲主,在某個特定領域很精通或享有一定聲望的人便可扮演意見領袖角色,在不熟悉的領域則是一般的被影響者。傳統社會或農村社會中,以“綜合型”爲主。

4、意見領袖社交範圍廣,擁有較多的信息渠道,對大衆傳播的接觸頻度、接觸量大。

(二)羣體歸屬和羣體規範的影響:

考察羣體對個人行爲的影響有兩個基本視角:1、作爲現實社會關係網絡的羣體2、作爲個人行爲的精神依託點的羣體,即由過去和現實的羣體歸屬關係所產生的觀念、價值、行爲準則的內在化,統稱爲“羣體規範”。

拉扎斯菲爾德“IPP”指數分析證實此點

(三)受傳者的個性與傳播效果:

個人的“可說服性”:“容易”或“難以接受他人勸說的個性傾向。

說服性包含幾個方面:1、於特定主題相關的可說服性2、與特定議論或訴求形式相關的可說服性3、一般可說服性。

賈尼斯,從自信心角度對個性傾向與一般可服性的關係進行了考察。

自信心假說:在自信心的強弱和可說服性的低之間存在着切的關係,自信心越強,可說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說服性越。

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2

影響傳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四個:

(一)傳播媒介

公衆對傳播媒介的要求一是要使用簡便,易於掌握,易於得到;二是比較有效,即它的使用效果受到普遍的重視與承認,特別有效時,即使使用、駕御上有一定難度,人們也會努力去得到或掌握它。

公衆對媒介選擇的這兩個因素可以概括爲一個方式:

選擇或然率=報償的保證/費力程度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選擇或然率與報償的保證成正比,而與費力程度成反比。所以公關工作要注意選擇適當的媒介傳播信息,選擇不當就有可能接收不到或者沒有影響。

(二)信息的內容與表現方式

信息的內容即傳播者傳播的信息是否爲受者所關心、感興趣,是否重要、新鮮,是否可靠、可信,這一點是受者價值判斷的.中心點,也是決定傳播效果的關鍵所在。公關人員在傳播信息時要注意內容的趣味性、與受者的相關性以及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內容的真實性,觀點的客觀性、科學性。

除去內容自身的要求外,內容的表現方式也非常重要。形式、方法不當,再好的內容也難以傳播出去,可能還會引起誤解甚至反感。表現方式包括從傳播者的形象、權威性,內容的結構、節奏、變化,到遣詞造句的方法、語氣、語調等方方面面。

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第3張

(三)信息的重複

一個人接觸某一信息的次數越多,越容易接受它。同樣的信息多次發出,受者會逐漸由生疏到熟悉、由漠然到親切,甚至在長期接觸後,會把這一特定的內容形式融入自己的生活。所以同樣的信息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重複出現,是取得以至增強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受者接收信息的條件

時間、空間對受者接收是否有利,對傳播效果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受者接收環境存在各種干擾或沒有足夠的時間接收,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受者投入接收,會使效果大打折扣。

從傳播類型來說,不同種類的傳播其效果也不相同。個人傳播在各類傳播形式中的傳播效果最好,傳通率最高,而其他傳播形式的傳播效果都還不及它的一半,但個人傳播的影響非常有限。隨着傳播羣體的增大,傳播內容的針對性、具體性下降,反饋的質量、數量下降,羣體傳播與大衆傳播的效果就比較模糊、不太明顯了。

因而傳播學家提出這兩類傳播只是有“適度效果”,即一次具體的傳播活動對某一個受者來說,效果是有限的。其中的影響因素一是受者本人的思維定勢,二是受者周圍團體、個人的影響。

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3

傳播的構成要素:

1、傳播主體——傳播者;

2、傳播客體——受傳者;(或受衆)

3、傳播信息 ——內容;

4、傳播渠道——媒介;

5、傳播效果——反饋。

信息傳播就是企業正確地使用各種傳播媒介,及時地向公衆傳遞有關企業的各種信息,及時有效地收集企業公衆對企業的各種意見和了解他們的態度。信息傳播過程是一種信息分享過程,雙方都能在傳遞、交流、反饋等一系列過程中分享信息,在雙方的信息溝通的基礎上取得理解,達成共識。

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第4張

擴展資料:

傳播學研究的重點和立足點是:人與人之間如何借傳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關係。

它的研究範圍主要包括:人際傳播和大衆傳播。而其中又以大衆傳播爲主。

研究傳學其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與人,人與其它的團體、組織和社會的關係;研究人怎樣受影響,怎樣互相受影響;研究人怎樣報告消息,怎樣接受新聞與智據,怎樣受教於人,怎樣消遣與娛樂。首先了解人於人怎樣建立關係。

傳播意義:

1、人們彼此關懷,共享世界的方式:意義和情感的構成。

2、確證自我的方式:生存座標,路標

3、社會調節的方式:觀察,守望,決策,社會運行的保障。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