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我們的本分與職責

我們的本分與職責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的本分與職責,什麼是本分和職責,這個範圍很大,每個人都應該堅守好自己的本分與職責,下面大家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本分與職責的相關內容吧,歡迎大家借鑑和參考,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我們的本分與職責1

北京大學日本人協會顧問加藤嘉一,曾是日本公派留學生,在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習期間寫了不少文字,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最近又寫了一篇的《中國大學生,你沒資格抱怨政府》文章。文中指出中國的大學生“從被包辦到求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社會交往、人格獨立、精神氣質均已嚴重落後於日本學生。

讀來頗叫人汗顏,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也確實到了需要叫人反省的時候了。不過,我們身在其中,卻又是另一種眼光,這不,最近就有人在《教育改革要改掉不合適的“人”》一文中,針對時下出現的一些教育問題大聲疾呼:縱觀當下形形色色的、層出不窮的、令人瞠目結舌的教育“暴力”事件,有必要對教師行業來一次徹徹底底的“整風”運動,讓教師端正從業態度,提高教書育人的素養。教育改革不光要改不合適的制度,更要改掉不合適的人。 作爲一名從事基礎教育三十多年的教師,看着這兩篇文字,我的思考是,身爲教育人,我們是不是應該弄清楚我們的本分和責任。 我們先來看“加藤嘉一之斥”。

我們的本分與職責

在加藤嘉一的眼裏,我們大學生的素質是有很大問題的,而癥結的源頭又與基礎教育不善有關。當我們靜下心來溯本求源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自覺不自覺的浸染在舊文化中、舊思想、舊觀念中。比如,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我們學校的管理層,我們的班主任,不都在強調準軍事化管理、精緻化管理,強調整齊劃一嗎?軍事化、精緻化,說白了不就是用一個模子、一個標準、一個尺度圈養我們的下一代嗎?但是,我們又常常埋怨我們的體制培養不出創新性人才,培育不出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很少有人想過正是我們自己每天都參與其間的那種“整齊劃一”的教育模式,抹殺了下一代的創造性、埋沒了傑出人才。換言之,正是我們一邊在“不自覺”中充當舊文化的衛道士,甚至是幫兇的角色同時,又在一邊“大義凜然”的批判體制,批判舊文化,這是多麼具有諷刺意味的現實啊。

加藤嘉一爲我們描摹的中國學生就是這樣的一班人:“我的北大同學還是看老師的臉色行事,以此來決定是該申請出國、找工作還是保研。很少有人能夠由衷地出於自己的願望,制定屬於自己的規劃。他們習慣了“凡事求包辦”。考試作弊違紀了,打電話叫千里之外的家長跑到學校求情;工作不好找,賴學校沒有廣開就業門路;想自己創業當老闆,就認爲政府有義務爲你創造好環境正是這種拿自己當弱者的心態,培養了一大批懶散懈怠、凡事求包辦的宅男宅女。奇怪的是,家長、學校、社會竟然一致附和,繼續寵着這幫已經20出頭的年輕人。” 悲乎!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恰因爲我們身在其間,於懵懵懂懂中,於不知不覺中,於半推半就中,甚至於自覺自願中,就充當了阻遏學生成長成才的“兇手”或“幫兇”,那些投機鑽營者纔有會了市場,也還有了今天這般的教育亂象。

讀着加藤嘉一基於中國的下一代“在高中階段犧牲掉所有個性和樂趣,只爲換取上大學的資格,這樣的年輕人,會一路走好自己的人生嗎?”的詰問和他對中國大學生“你唯一需要改變的,就是把人生的主動權從家長、老師、社會大環境的手裏奪回來,別讓自己的生存能力在被包辦中繼續退化下去”的棒喝,們難道不應該汗顏嗎?

可是,我們想到的卻不是這些,想到的是要“對教師行業來一次徹徹底底的‘整風’運動,讓教師端正從業態度,提高教書育人的素養。教育改革不光要改不合適的制度,更要改掉不合適的人。”身爲中國教師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一味的責怪我們的大學生呢,這些大學生今日之狀況,我們難道沒有責任? 《教育改革要改掉不合適的“人”》一文雖然道出了教師隊伍參差不齊,良莠夾雜的現狀,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思維就是搞運動,就是整風,除此以外別無良策。其實這就是舊文化對我們的毒害所致啊。 對搞運動,搞整風的言論我們還不難看出其深受舊文化的'毒害之深,我們的問題更在於我們很難看清楚的卻是那些打着改革旗號,或者有着許多光環,實質兜售舊教育、舊文化的那一套言論和思維方式“教育人”的本來面目。

君不見時下有些人只要一旦“被名師”了,就覺得自己了不得了。在各種媒體,種場合介紹自己時,都會在姓名前面給冠上一連串的頭銜,甚至還要加上“著名”、“全國著名”、“國際知名”之類的前綴,或者來個什麼《東有神馬,西有浮雲》之類的東東標榜一下,就怕地球人不認識他。若外出,似乎沒有高級賓館下榻,是顯不出他的身價的,而這樣的“名師”不少又是靠一堂或幾堂所謂的“成名課”忽到東悠到西,遊走江湖而屢試不爽的。 名校呢?也習慣了冠以“奇蹟”、“經驗”、“現象”、“模式”等名目粉墨登場,一時間種種前所未見的教育新名詞也大行其道,衆人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一派“欣欣向榮”之勢。就在這表面熱熱鬧鬧的背後卻暗流涌動:各拉山頭,互相傾軋,互相詆譭,互相貶低,甚至容不得半句不同的聲音,你聲音與他不一致了,你就成了課改的絆腳石了。這種學術態度又反過來作用於我們的學生,於是他們中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

當我們看到教育亂象紛呈的時候,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歸咎於體制,歸咎於制度,第二個反應就是歸咎於教育,歸咎於學校,繼而再歸咎到教師身上。其實這些人又何嘗不是制度的相關方?在各種各樣的“榮譽”面前,和名目繁多的“評選”中,有多少人不是拼死相爭?但獲得“身份”之後,搖身一變,立時成了“權威”“專家”,而大唱制度和“改革”的讚歌。可是一旦“不幸”落選,就立馬跳出來說:這是體制對我們控制的卑鄙手段!於是,便以清高人士自居,而加入反體制的陣營。難道這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嗎? 我們再看具體的學科。我們往往要求教師追求充分的預設,甚至希望能預設到課堂的每一個細枝末節;然後,就是努力地把我們的預設和學生的課堂表現鏈接起來,以達成所謂的“互動”。事實上這樣的“互動”已完全脫離了課堂的本意和初衷,而完完全全變成了驗證“預設”正確的過程。我們雖也心知肚明,但是卻矢志不渝,不惜以犧牲學生的獨立精神爲代價,來滿足我們的成功欲。可是我們有多少人、有多少時候想過,正是我們的所作所爲給了學生這樣一種心理暗示:只有老師課所講的,纔是正確的,我們自己的思維是不可能逾越老師的高度的。

如此,我們還夢想着培養出什麼創新人才呢! 前段時間,有老師反映說現在學生中非常流行手機,感到很頭疼。學生普遍認爲不僅要有,更要比一比品牌、檔次和功能,於是,一時間,虛榮、浮誇、攀比之風甚囂塵上。而這所有惡習的“影子”,都可以從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教學中所施加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找到“範本”。更可悲的是,當發現了孩子中間的不良現象時,我們就開始祭出嚴苛的學校制度,或是所謂的班規班紀,將那“警告”“禁止”“開除”等極端手段當成了屢試不爽的利器。毫不誇張的看,我們正是在“正義”的化身下,爲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對孩子天性和本真的扼殺,推波助瀾。 話又要說回來,今天教育的窘境,絕不僅僅是什麼庸師或名師的問題,也不僅因爲整個“場”、整個團隊、整個環境在教育發展中,還殘留着舊背景、舊時代、舊思維的邏輯、陋習和不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更可怕的還是舊文化,舊意識在我們身上的根深蒂固。

說了這許多,其實我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作爲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特殊使命的教師,如果要真正擔負起對我們子子孫孫的責任,更多的、也更容易能做到的事就是每天不斷的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爲:我們對不健康、不人文、不科學的反教育做了哪些搖旗吶喊的事情?我們在制定校規校紀、班規班紀的時候,如何儘可能地站在成全人的角度,做一些有利於學生未來發展、有利於培養他們獨立意識、批判精神、創造能力的事?我想,如果我們能把“宇宙視野”重新拉回“地平線”,切實做到上面幾點思考,就不可能再野蠻地制定種種禁錮,並樂得充當反教育、反人性的衛道士、訓誡官,甚至是典獄長的角色。

所以,在面對加藤嘉一的叱問,在面對“專家”的大肆忽悠時,與其埋怨體制,或是哀嘆現實,不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手邊教育的反思做起,從每一天可以把握的改善做起。儘可能在舊文化,舊思維面前少做幫兇,不做幫兇。也許這有這樣,我們纔有可能清楚我們的本分與責任是什麼。

我們的本分與職責2

妻子的本分職責是什麼

婚姻中,如果兩個人三觀不合,湊合的在一起,這樣的婚姻不會幸福的,遲早會亮紅燈的。但是,在家庭中,妻子多一點理解,丈夫也多一點包容,這樣的婚姻必然永結同心,百年好合!

夫妻之間,無論是丈夫還是妻子,控制住各自的脾氣。

我們的本分與職責 第2張

夫妻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爭執的事發生,但是各自控制住自己的脾氣,雙方好好的協商處理,沒有搞不定的事。夫妻之間多一點包容少一點爭吵,各自通情達理、善解人意點,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夫妻之間更是這樣,那個和你過了一輩子的人,可能在你不知道的角落裏已經爲你承擔了很多,你的不理解和埋怨,只會讓他本來就付出的心,變得更加脆弱。

我們的本分與職責 第3張

有一句話叫做,說的做容易,我們總是覺的婚姻中的另一半做得不夠好,如果換成是自己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

其實有機會不如兩個人換一下角色,相互體驗一下另一半的生活,也許這樣你才能更多的理解他的不容易。

夫妻從相識到相愛到相處,肯定會經歷生活的風風雨雨,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但在一起就是緣分,千萬不要因爲生活的瑣事而讓彼此產生不必要的隔閡,影響了夫妻之間的感情,懂得夫妻相處之道,才能相伴一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