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我們每年都會過節日,尤其是春節,它的講究和習俗是很多的,但是家家戶戶都會隆重的慶祝春節,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下面一起看看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1

春節走親戚的時間

中國的習俗走親戚一般從大年初二開始,有些會一直持續到十六。正月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

春節走親戚的順序

走親戚的大體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孃家,然後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況外,都要回拜。民間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節”之說。

1、大年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

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大部分地方大年初一是不走親戚的,真正的春節走親戚是從大年初二開始的。

2、大年初二:女婿必須到岳父、母家拜年。

女婿必須到岳父、母家,並且必須帶禮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話,這個禮物可是有很大的講究,等下的伴手禮選擇可一定要認真看哦。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孃家,這個風俗在民間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節"之說。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3、大年初三開始之後纔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

大年初三之後纔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由於初三起大家普遍開始走親戚,所以這時候去走親戚一定要注意好時間的安排,首先是確認主人在家否,其次,登門的時間不宜選擇大早上或者晚上,早上容易影響到主人休息,讓人措手不及,晚上的話如果逗留時間一長就會打擾主人休息。最後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爲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春節走親戚的伴手禮

1、一般先去舅家 、舅爺家 ,這些親戚去的時候相對禮物要重一些。

在傳統習俗中,春節走親戚的伴手禮可是一門學問。一般先去舅家 、舅爺家 ,這些親戚去的時候相對禮物要重一些,必須拿禮條一條4斤左右的豬肋肉、,再配把粉條或點心,返回時孃家不能稍別的禮物,一定要給老姑娘帶回幾個臘月二十三炕的火燒饃,也算是讓吃了孃家的飯。

其次纔是走姑家、姨家及其他親戚,禮物一般兩包點心一種油炸的甜食品,也叫果子、就行了,下午返回時,親戚家會給帶點炸的麻葉油炸的菱形面葉、、點心、餅乾等。

2、一般走親戚的話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不宜太昂貴豪華。

一般走親戚的話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能夠表示自己的心意,最好能夠投其所好的送一些禮物。如果親朋家裏有小孩子,還要準備好壓歲錢,裝在大紅封套裏,可寫上祝願語。拜年禮物還應講究衛生。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於對方強身健康等等。

此外還應注意節儉,自己動手做一些小禮物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點子,既可以表示出心意,又能顯示自己的才華。

春節走親戚的禮節

1、忌叫他人名字催人起牀、忌倒污水、垃圾、掃地、忌掏取他人口袋、忌向人討債等等。

各地過年期間都會有一些忌諱,例如:忌叫他人名字催人起牀、忌倒污水、垃圾、掃地、忌掏取他人口袋、忌向人討債等等。所以我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一定我十分的留意這些,以免觸了忌諱,徒生尷尬。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

2、 聊天中應以“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爲準。

聊天中應以“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爲準,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級話語。

3、難以一一去拜訪,也應該打個電話或者送張賀卡。

倘若親戚太多難以一一去拜訪,也應該打個電話或者送張賀卡,將自己的心意送到。

4、小朋友過年時應該注意的禮節。

最後是小朋友過年時應該注意的禮節,春節也正是教導孩子中華傳統禮儀的好時候,做父母的可以趁着這個時機讓孩子過一個春節,懂事多一點。帶着孩子去親戚家做客時,應教導孩子主動問候“新年好”,親戚朋友給孩子紅寶時,教孩子用雙手接紅包,一定要說“謝謝”,千萬不要當着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

吃飯時,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裏那麼隨便了,要講究禮貌。家長要告訴孩子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入座,然後請長輩嚐嚐,然後再自己吃,即使看見自己喜歡的飯菜也不能搶着吃。取菜時,儘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能在碗或盤子裏亂撥,夠不着的菜可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橫在桌子上自己夠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2

春節爲什麼要走親戚

傳說年獸是民間的惡獸,會吃人壞破莊稼,通常會集結全村人的力量一起把年獸趕走。趕走年獸後人們會去看看自己的親戚有沒有被年獸傷害或者吃掉,如果都沒事就該報平安同時慶祝趕走惡獸之喜。

走親戚是各地過年習俗,也是過年主要內容之一,規矩多,歷時長,幾乎貫穿了整個春節。有說法初一之前稱爲拜早年,十六以後稱爲拜晚年,而春節期間(從初一到十五)則是高峯期,二月初二“送年”後就結束這一活動。

拜年極有講究:要求先長輩,後平輩;先近鄰,後遠親。而在河南部分地區流傳着“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說法。無論是哪種說法,在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會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作爲漢族民俗文化,走親戚送禮也是極爲重要的,而各個時期都有其特點,當代則多是水果、茶葉、糖餅等。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 第2張

春節爲什麼要給壓歲錢

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和“祟”同音,當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壓住禍祟,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漢代,也稱爲厭勝錢,當時的壓歲錢並不是市面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幣狀辟邪品,有的正面有文字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等,背面各種寓意吉祥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等。

壓歲錢有兩種形式,一種見《燕京歲時記》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另一種則是由家長用紅紙或紅包包住給孩子的錢。另外壓歲錢可以當面給小孩,也可以在除夕夜偷偷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詩我們可以看出孩童們在春節期間對壓歲錢的期待,以及他們用壓歲錢買小物件的歡喜心情。

春節爲什麼要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在屋門、門楣、盆栽等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寓意幸福、福氣、福運等,這是民間由來已久的習俗。寄託了百姓對來年幸福生活的嚮往和祈禱,更有把“福”字倒貼,取讀音“福”到(倒),更體現了民間對“福”的嚮往和祝願。

最早關於春節貼福字的文字記載出自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貼春牌”就是把福字寫在紅紙上,貼在大門前。由此可推斷至少從南宋開始就已有貼福字的習俗。

關於把福字倒過來貼的傳說有二,其一是某年春節前夕恭親王府的管家照例寫“福”字貼於門前,但有個家僕不識字誤將其倒貼,因此引發了恭親王福晉的怒火。虧得管家急中生智,恭喜恭親王大福已到(倒),是吉慶之兆,方化解了主子怒火。且恭親王福晉聽到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一時高興又重賞了官家和家僕。

其二則是明太祖朱元璋打算用“福”字作暗號殺人,但馬皇后爲消除災難令全城人家必須在自家門前貼上一個“福”字。后皇帝派人查看卻發現一個倒過來的福字,一時大怒下令抄斬那戶人家,馬皇后馬上出來調解:“那戶人家知道陛下到訪,特意倒貼福字,這是福到的意思。”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從此人們也將“福”字倒貼,一求吉利,二爲紀念馬皇后。

春節爲什麼要放鞭炮

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早臊惡鬼。”即人們在正月初一起牀第一件事就是現在庭院前當鞭炮,趨避山中的怪獸惡鬼。由此可見此習俗起源很早,流傳多年。

關於放鞭炮的傳說則是關於驅趕惡獸“年”,因爲“年”每年除夕都會到村子傷害村民牲畜,爲了躲避其傷害,人們都會在除夕當天宰殺豬羊供奉它,讓它飽腹不再傷害人畜。一年村民忘了供奉,“年”則到村裏大肆破壞撒野,人們躲避的時候發現有一處竹樓起火,並燒得“噼噼啪啪”,嚇得“年”逃回森林,於是每年村民都在正月燒鞭炮把“年”嚇走。

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

春聯俗稱門對子,起源於五代的桃符。公元964年,後蜀主孟昶先是叫學士辛寅遜在桃板上題詞,後嫌他寫的不工整,便自己動手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題桃符便由此開始,且由於後來紙張大量生產,紙張逐漸替代桃木板,便開始了貼春聯的習慣。

春聯普及盛行於明朝。據《簪雲樓雜說》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微行出觀,以爲笑樂。”且根據記載,太祖還喜歡爲王公大臣們親自御筆題春聯,由於皇帝的身體力行,加之文人墨客的喜愛,百姓們的傳播,春節貼春聯的習俗便慢慢普及開來。

貼春聯的傳說也和惡獸“年”有關,據說“年”害怕紅色,人們便在門的兩旁貼上一對紅紙,嚇跑“年”,讓它不再踏足村裏,由此過年貼對聯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兩旁貼上大紅春聯,增添了春節紅紅火火喜慶的氣氛。春聯上的話更是表達了百姓的來年美好生活的嚮往,寄託了他們的誠摯的祝福和希望。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