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航天員將在太空生活6個月,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1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將執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由翟志剛擔任指令長。

來了!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簡歷公佈

①航天員翟志剛曾搭乘神舟七號飛入太空,是“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②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爲中國空間站首位女航天員;③航天員葉光富是首次飛行,從空軍飛行員選拔爲航天員後,他帶着飛天夢想堅持訓練11年,終於問鼎蒼穹。網友:太牛了!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將出艙2至3次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

航天員衣櫃上新:看似平常卻有"內涵

神舟十三號發射在即,航天員“衣櫃”上新,服裝滿是中國特色(來源:環球觀察室)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 第2張

剛剛過去的這個長假,東華大學現代服裝設計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沒有休息過一天:爲航天員的“衣櫃”上新,是他們忙碌的原因之一。

航天服是典型的高科技產品,每一次升級都蘊含着科研人員的智慧和汗水。從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到即將發射的“神舟十三號”,從解決艙外航天服外層防護材料問題,到研發設計航天員系列專用服裝,東華大學科研團隊參與了每一代航天服的設計。

“中國航天服不僅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更以飽含中國元素的設計代表國家形象,彰顯新一代‘飛天’的風采。”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負責人、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李俊透露,航天服在研發過程中使用到的新技術,也同樣推動着更多特殊行業的服裝,乃至普通人日常服裝材料和裁剪技術的進展。

從滿足功能到兼顧美觀時尚,航天服設計越來越考究

航天員穿的宇航服,哪怕是看似平常的艙內工作服和地面訓練服,其實都很有“內涵”。

“最初我們參與宇航服設計時,一般首先考慮滿足和保障功能需求,顧不上美觀。但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設計,讓這些特種工作服看上去既日常又時尚了。”李俊告訴記者,此次“神十二”航天員的專用服裝就融入了豐富的中國特色設計元素,向全世界乃至全宇宙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近20年前,由東華大學九個學科組成的聯合課題組就解決了艙外航天服制造技術的瓶頸問題——艙外航天服塗層。這是艙外航天服的“盔甲”,比皮革軟,比鏡片薄,比手機輕,卻能像“盔甲”一樣保護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安全。

但當時,這一核心技術卻沒有任何資料和實物可參考。東華大學團隊聯手攻關,最終完成了這一具備防撕裂、耐磨損、防熱輻射、防微流星、耐化學腐蝕、防離子輻射等性能的高科技材料,並且在抗高溫和抗輻射等指標上實現了突破。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 第3張

隨着技術的發展,航天服在設計上也更加考究。李俊以這次“太空出差三人組”的直播視頻舉例。很多人還記得這些畫面:航天員在空間站內通常穿工作服,在蹬單車時換上運動服,此外還會用到休閒服、失重防護服、睡具等。

由東華大學團隊參與研發和設計的30多個種類航天員專用服裝,它們有的可以幫助航天員在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中對抗失重對人體肌肉的不利影響,有的則能呵護航天員的情緒和心情。同時,在設計時還考慮到在艙內光線環境下進行攝影、攝像和圖像傳輸後的顯示效果等細節。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 第4張

除了服裝,航天員的“太空居家鞋”,也同樣由東華大學參與研製,全新的材料確保了航天員在飛船艙內及空間站失重環境下進行活動時腳部的舒適和安全。

幾十年如一日持續攻關,全方位助力航天事業發展

走進東華大學,和這裏的師生們閒聊,讓記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的眼神裏、言語中不自覺地流露出的自豪感。撐起一把“太空傘”、織出一對飛船的“玻璃翅膀”、乃至製作貼心的“太空馬桶”……事實上,從我國航天事業啓航至今,東華的不同學科團隊就習慣了“組隊”,打破學科壁壘攜手合作,幾十年如一日地致力於航天事業的全方位科技攻關。

20世紀80年代,由材料學院潘鼎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就向“卡脖子”技術發起衝擊,於1994年成功研製出航天級高純粘膠基碳纖維,使我國成爲全球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 第5張

在紡織學院,陳南樑教授團隊開發“半剛性電池帆板玻璃纖維網格關鍵材料”,並把玻璃纖維織成線、做成織物,爲“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天舟一號”等貨運飛船插上了“玻璃翅膀”,讓飛船更輕,卻強度更高,壽命更長。團隊創新設計製造的“星載天線金屬網”,則爲航天器撐起的一把太空傘,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極大地提高了我國高性能衛星的通訊能力。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使用的航天飛行器高可靠鈍化玻璃,則來自材料學院韓文爵高級工程師團隊。這讓控制系統的大功率整流器件能夠抵抗太空中超高溫或超低溫,還能防止太空光子、中子、質子等粒子的強輻射,陪同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首次飛入太空。

化工生物學院袁琴華教授團隊,則瞄準了日常小事中的大課題,開展多學科攻關,最終研製出“太空馬桶”——“HYF”尿收集與應急大便收集裝置,將研發的航天衛生材料成功應用到航天員的太空生活中。

更多高科技服裝將“下凡”,讓普通人穿得更健康更智能

一代代東華大學的科研人員不僅憑藉着一系列“頂天立地”的科研成果,主動承擔“神舟”“天宮”“北斗”“嫦娥”等國家重大航空航天任務,在他們的努力下,更多經由航空服研發而解鎖的高科技,也開始“下凡”。用一位青年科研人員的話說,在不久的未來,更多普通人也可以像航天員一樣,穿得更健康、更智能。

在太空中,艙外航天服可能在一分鐘內就要經歷從一百攝氏度到攝氏零下幾十度的考驗。因此,艙外航天服的重要部分是貼身穿着的液冷服,它可以使人體的溫度始終保持在正常狀態。不過,最先試穿這種高科技服裝的不是航天員,而是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張渭源教授團隊研製開發的.暖體假人。

“航天服是否合格,由這些假人說了算。”李俊告訴記者,這類爲航天服制造研發的高精尖技術,也會慢慢在商用、民用化的過程中惠及更多普通人,比如小嬰兒的新型面料和服裝的開發與測試。

“不會說話的小嬰兒很難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穿着是否柔軟、吸汗、冷熱等,這就需要開發更先進的面料和設計,來滿足人們的新需求。”李俊說。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2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主要目的:

①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②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爲後續空間站建造任務作準備;

③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④進行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⑤全面考覈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

神十三乘組人員正式公佈 第6張

太空之旅,爲何一定要三人行呢?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曾介紹說,航天員在空間站上,必須時時刻刻是3位航天員。在空間站,3位航天員分工不同,而且要進行不同的任務和科學實驗,包括開展空間技術實驗、航天技術實驗、生物醫學實驗三大類空間科學實驗。

今年,我國載人航天的節奏有點“開掛”,國慶節前,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三名航天員出差3個月剛返回陸地,國慶節後,馬上就要再派三名航天員到太空“出差”。這次三名航天員出差的天數更長,他們出差將長達6個月,具體到天數的話目前得知的確切數據是183天。

王亞平不僅是女航天員,還曾執行過神十飛行任務,出色完成了包括“太空授課”在內的各項飛行任務,被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

現在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從航天員在太空的時長看,不斷增長。今年兩次太空出差時間,從3個月一下提升到6個月。這個時間或許對普通人來說沒感覺,但可以想象,在太空多駐留1分鐘,其危險程度、技術難度、成本壓力都在增大。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太空,生存和工作各個環節都在消耗能量,而目前太空艙內無法實現自給自足,或許有人會說,在太空中,可以更加高效的使用太陽能,有太陽能,就可以產生源源不斷的電能。不過,人要是在太空中生活工作,必然需要食物等能源的補給,要知道從陸地向太空投送“快遞”,這個運輸成本是非常驚人的。

另據瞭解,國慶之前的天舟三號飛船已經將神州十三號任務航天員在軌駐留所需物資等運抵空間站。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