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自從1949年,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城樓上順利舉辦之後,天安門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因此,保證天安門城樓能正常使用,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1

1969年,人們發現一件怪事:威嚴又顯眼的天安門,居然被一層層包圍了起來。

誰也看不見裏面發生了什麼,只能聽到建築工地常有的隆隆聲。

幾個月過後,這些遮擋一道道撤去。映入人們眼前的天安門還是往日的模樣,但不同的是:這幾百年不變樣的天安門城樓,好像“長高”了。

木頭做成的城樓怎麼會長高?這幾個月裏,天安門廣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重建前的天安門城樓

一、必須修繕的天安門

其實,許多人的猜想並沒有錯,天安門廣場上確實進行了重建城樓的工程。

那麼,爲什麼突然要重建天安門城樓呢?

自從1949年,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城樓上順利舉辦之後,天安門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國徽上的設計中包含天安門城樓的圖案,足以說明不能把它和普通的建築物一同看待。

再加上,每到每年的國慶、勞動節,重大典禮中國家領導人都需要登上天安門城樓,說明天安門城樓已經是我國的一種象徵。

因此,保證天安門城樓能正常使用,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2張

天安門城樓從順治八年(1651)建成,到1970年爲止已經經歷了整整三百多年的風雨。

自它建成開始,經歷過無數次的修繕。

但天安門城樓這座木結構爲主的建築,等到1970年時,還是出現了立柱腐朽、樑架朽裂、天花板傾斜、角樑脫位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而且,三百年來發生的多次地震對城樓造成了嚴重的損傷,連屋頂都經常會漏雨。

此外,1966年河北邢臺還發生了一場7.2級地震,波及到了北京。

對於年紀大了的天安門城樓來說,損壞了它的結構,更是雪上加霜,。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3張

重建中的天安門城樓

當時,經過專家鑑定:

在現有的條件和技術水平下,如果不對天安門城樓進行大的改造,只是小修小補的話,要維持城樓的牢固,那麼幾乎是不可能保證安全使用的。

因此,國務院1969年下達了指示:拆除並且重建天安門城樓。

在做出這個決定後,相關工作人員還提出了三個不同的方案:

其一是全部保留舊城臺,城樓仍舊保留木結構,並且對木結構做出適當的加固。

這是最能保留天安門城樓原貌的方案。

但是在冬天使用木結構施工,要面臨木料容易損壞,雨雪寒冷等惡劣天氣的影響,難度非常大。

其二是隻保留原來的舊城臺,但把城樓改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屬於比較中庸的設計;

第三個方案則更加激進,提出整個城臺和城樓全部拆除後再重建,而且還要把城臺建成防空洞。

如果按照這個方案來施工的話,到時候人們所看到的就完全是一座嶄新的城樓。

經過多番思考後,周總理最終決定採用第一個方案。

這樣,在保證安全和效果的基礎上儘可能地保留天安門城樓原本的風貌,保留歷史的痕跡。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4張

可這其實也是最難的方案。

天安門是明清時代建成的,而圖紙沒有保留下來。

而且,天安門城樓的工藝十分高端複雜。

過了這麼多年,想要在重建天安門城樓的時候不過分改變它原有的風貌,是非常難的。

更困難的是:雖然天安門城樓的外觀不能改變,可裏面卻要加上許多的新功能,例如供電、供暖、供水、照明、電梯以及通訊、消防、新聞播報、電視採訪等等來滿足現代社會對它的需求。

因此,本就不容易的任務變得更是艱鉅。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5張

那麼,要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誰呢?

他們想到了一個人,之前負責過天壇、中南 海等許多古建築復原、修繕等工作,經驗豐富的孫任先。

接到這個重大任務以後,孫任先很快就開始了“扎小樣”的工作。

所謂的“扎小樣”,就是在建造大型的,或者結構複雜的木建築之前,先用相近的材料,相同的結構去做一個縮小的模型。

這樣,來防止不必要的返工等麻煩。

可惜的是,當他能到城樓上參觀的時候,舊城樓已經拆的差不多了。

二、驚喜不斷的拆除

在困境之下,孫任先找來了另一個得力助手——八級木工姚來泉。

天安門拆除重建是需要保密的,姚來泉也參與了這個過程。

最開始,工人們打算按照傳統方式,搭建腳手架拉起篷布來遮蓋。

可天安門城樓長達66米,高37米,寬32米,真要搭腳手架要花整整一個月!這麼大的工程可等不起。

最後,工人們想了個新辦法:

架子工把杉蒿綁在一起,中間連上繩子,然後拿葦蓆搭起了一個巨大的天棚。

在大家的辛苦工作下,巨大的天棚才用了六天便搭建了起來,比起搭腳手架省了半個多月的時間。

天棚一搭好,既能保密,還能保溫防降水,讓施工起來方便了許多。

可是,搭好了天棚,一個新的問題又來了。

北京的冬天動輒零下十多度,木料等建材又極容易受到溫度溼度的影響。

此外,讓工人在這樣的天氣下工作,也容易出問題。

於是,人們在天棚裏通了暖氣,外面是隆冬,可工地上卻溫暖如春。

這樣以來,解決了很多問題。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6張

前期準備做好之後,姚來泉帶着兩個人,幫着杉蒿做成的梯子一路爬到了城樓最高的脊瓦處,準備拆除城樓頂上的琉璃瓦。

按照指揮部的命令,他站在正中的脊瓦上,讓兩個人分別從東西兩側數着脊瓦往中間走。

在還剩最後五塊瓦的時候,他命令工人們停了下來。

這個時候,指揮領導、專家、公安等人也登上了城樓,準備親眼見證這重要的一刻。

不過,脊瓦高60釐米,每邊寬達80釐米,又因爲材質密度高,一塊瓦就有幾十公斤重,兩個工人試着擡了幾次都擡不起來。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掄起撬棍,連敲帶砸,好不容易纔把這塊脊瓦給弄碎了。

脊瓦碎了以後,工人們發現下面有一個精緻的、刻着二龍戲珠圖案的木盒子。甚爲驚訝!

在領導的指示下,姚來泉撬開盒子。伸手一摸,居然摸出了一個金元寶!

他再一伸手,又發現一塊拇指大的紅寶石!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7張

拆除中的天安門城樓

姚來泉在盒子裏搜索了半天,最終又摸出一塊一捏就散了的硃砂和五彩糧。

所謂的五彩糧,就是黃豆、黑豆、高粱、穀子和玉米,是過去祈求五穀豐登所用。

很快,盒子裏所有的東西都被上交給了國家。

原來存放那個盒子的地方,重新放了一塊漢白玉石板,上面刻着:“1970年1~3月重建”的字樣,以紀念天安門城樓的這次重建。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8張

重建前的天安門城樓

想不到,拆除工作帶給人們的驚喜並未就此停止。

工人們幹着幹着,居然又從西山牆裏找出了大寶貝:一個高45釐米,直徑約在9.5釐米的炮彈!

這可把在場的人們嚇了一跳,公安的工作人員趕緊來到現場帶走炮彈,順便把周圍的.土壤也帶走一部分調查。

可誰也沒想到,公安挖着挖着,居然又挖出了6枚炮彈。

工人們都驚訝極了,紛紛猜想着這些大鐵疙瘩都從哪來?爲什麼會出現在天安門這裏?這些炮彈又是幹什麼用的?

可到了最後,也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而炮彈,同樣交給國家存放起來了。

三、長高的天安門

拆除工作完成後,接下來便是重建工作。

單單是木料,就花了好大一番功夫。

最初,人們在西雙版納等地已經找到了滿足需要的木材。

可當時中國的交通網絡還遠遠沒有搭建起來,要把木料送到千里之遙的北京難於登天。

最終決定用於重建天安門城樓的木料從加蓬和北婆羅洲進口。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9張

負責加工新的木質構件任務的,是北京光華木材廠。

他們保證:新的木質構件防腐、防蛀、防水,足以撐起新天安門城樓的重量。

做完了柱子一類的大件,接下來開始準備精細活。

像天安門裏隨處可見的菱花格扇,就是個浩大的工程。

在以前,這些部件都是要能工巧匠手工製作的,一扇窗格折騰好多天都算正常。

可是,天安門城樓重建工程卻等不了這麼久。

就在人們頭疼的時候,菱花格扇加工機橫空出世,一下子把加工效率提升了一百多倍。

這下,數量繁多的菱花格扇就不再是重建工程裏的絆腳石,木工的進度也瞬間加快了許多。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10張

在木工活做完後,油工師傅們登場了。他們要負責貼上金箔。

這項工作也非常困難,說不定手一抖就要壞事。

油工們十分耐心地拿着竹子製成的夾子夾起金箔,一張張敷在沒有完全乾掉的油漆面上,最後拿特質的細毛筆一點點把金箔抹平。

一整套動作下來,工人們常常累得腰痠背痛。

但同時,直到六公斤的黃金全部用完,他們期間沒有出任何岔子。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11張

此後,琉璃瓦的製造也讓設計師們耗盡了心血。

當時,有人提出要改掉天安門城樓的設計。

他們說,原本的吻獸全都是封建時代的象徵。既然要重建天安門城樓,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原來威風凜凜的龍是不要再用了,不如替換成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和北京這五個革命的里程碑。

孫任先到工廠時,就發現他們已經燒製了新的圖案精美的瓦件。

他見狀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就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周總理。

周總理一向珍惜文物,在得知這個方案後,用“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爲理由,要求他們按照原樣燒製吻獸。

這才保留了城樓的原貌。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12張

同時,爲了折衷,周總理沒有完全否決那些人的方案。

他同意在重建的天安門城樓的彩畫上,選用西番蓮和璽的圖案替換掉原先的金龍彩畫。

直到1984年重新修繕天安門時,彩畫的圖案才被換了回來。

最後,等天安門廣場上的遮擋去掉後,出現在人們面前的還是那座原汁原味的城樓。

如果不走進去,誰也不知道里面其實已經裝上了許多現代化的設施。

這座古老的城樓在新時代,綻放出了新的生命力。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13張

不過,有人看着看着,卻發現了不對勁。這天安門幾個月不見,好像是,長高了?

這確實不是錯覺,相比於重建前,新的天安門城樓整整高出了83釐米。

不過,這卻並不是工作的失誤,而是恢復了它原本的威嚴風度。

經過三百多年的風霜雨雪後,天安門城樓發生了建築沉降。

內部木質構件之間的縫隙在重力等等因素的影響下,越來越小。城樓在這樣的重負下,逐漸變矮了。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14張

在重建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了天安門城樓“變矮”的祕密,在設計中就決定讓它重回往日的高度。

於是,重現在人們眼裏的天安門城樓,變得精神了很多。

自1969年12月15日拆除工作開始到1970年勞動節前,這個浩大的工程終於順利完成了。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15張

四、必須對齊中軸線

在重建完成後,下一步就是重新佈置。

而佈置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就是重新掛上國徽。

此時的天安門城樓對於中國,就如同一個人的臉。國徽一定要好好放在城樓上,絕對不能有絲毫的偏移。

根據周總理的指示:國徽必須懸掛在北京中軸線上,不可出現絲毫偏差。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16張

爲了保證精準完成任務,工人用經緯儀,站在北京中軸線上反覆左右調整。

花了整整一天時間,他們才終於確定好掛上國徽的位置。

在國徽就要掛好的時候,姚來泉在國徽背面發現了6個鉛筆簽名。

他需要擦掉這些名字,可石墨已經滲入了木頭的紋理,哪能簡簡單單地擦掉?

姚來泉拿着溼布使勁地擦,用盡了渾身力氣,才把這幾個簽名痕跡擦去。

可這些人爲什麼要在新國徽上簽名呢?

經過多番詢問,簽名的人很快就找到了。

這幾個工人解釋道:接到做國徽的任務後,不由得心潮澎湃。完工以後,他們一商量,覺得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就想要把名字留下來。

同爲工人,姚來泉能理解他們激動自豪的心情。

可是國徽是要掛在天安門城樓上供全國人民瞻仰的,並非個人或某個團體的私有物,無論如何也不能留下這些人的名字。

經他這麼一開導,工人們也高高興興地接受了現實,忙活去了。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17張

終於,國徽最後結結實實、端端正正地掛在了它該在的地方,天安門城樓的重建工程徹底落下帷幕。

後來,這些參與重建的設計師和工人們,都得到了一個紀念品:“重建紀念”的鏡框。鏡框內,有一張天安門重建後的彩色照片。

照片上有毛主席的手書寄語,寫道:

“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在建設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少錯誤、失敗,隨時注意改正。”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18張

天安門城樓重建至今,已有51年。

這座重建的城樓矗立在廣場上,看着來來往往的人們和日新月異的新中國。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2

1958年9月,爲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北京興建一批國慶工程。這些工程主要分佈在以天安門廣場爲中心的北京城內,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首都功能,改變北京舊城的面貌。

工程啓動時,距10週年國慶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當時北京市的建築設計和施工能力來說,困難巨大。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都志在必得。廣大設計者和建設者發揮了巨大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全國建築界精英採用非常規的“三邊”工作法(邊設計、邊備料、邊施工)。這種方法現在當然不能使用了,但在當時的特殊環境下,對加速推進工程進展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周恩來提出“古今中外、皆爲我用”的原則。在設計上,除了組織北京的34個設計單位之外,還邀請了上海、南京、廣州等地的30多位建築專家,進京共同進行方案創作。建築專家、教授、工人、市民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人們對各項工程先後提出了400個方案,其中僅人民大會堂就提出了84個平面方案和189個立面方案,並結合工程對天安門廣場提出了多種規劃意見。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19張

1959年9月14日,新中國當時最大的客運車站北京火車站建成。新華社圖片

在一年時間裏,廣大建設者在無經驗可憑藉、無先例可依循的條件下,經過科學的組織管理,憑着沖天幹勁,創造了建築史上的奇蹟。到1959年國慶節前,建築工程最終落成。這十大建築是: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屬同一建築內,即今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 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釣魚臺國賓館、華僑大廈(已被拆除後重建)、北京火車站、全國農業展覽館和北京工人體育場。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20張

1959年9月19日,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建成。新華社圖片

除十大建築外,還包括一系列市政建設項目:如天安門廣場改造、長安街改建、崇文門車站道路、機場到市中心道路、熱力煤氣工程,涵蓋了道路、廣場、綜合管道、橋樑、河湖、煤氣、熱力、電話等方面。

天安門曾在1969年祕密重建 第21張

1959年9月24日,新中國最宏偉的建築之一北京人民大會堂建成。新華社圖片

通過諸多項目的建設,首都面貌,尤其是天安門廣場和東、西長安街煥然一新。在天安門廣場的東西兩側,分別建起了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和歷史博物館等建築物,不僅體現了新的“人民是主人”的規劃思想,而且建築面積超過了舊的皇宮建築羣。天安門廣場的面積由11萬平方米擴大到40萬平方米。擴建後的天安門廣場,從規模上、建築藝術上,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和革新。原來廣場上有衆多縱橫交錯的電線網,在擴建過程中預埋了各種地下管線,使擴建後的天安門廣場找不到一根高架線,顯得非常整齊美觀。圍繞廣場改造的一系列市政建設使廣場地區更加壯麗輝煌。北京的城市中心和重心,由歷史上的皇宮轉移到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廣場成了首都的核心地帶。

國慶10週年落成的這批建築,使北京作爲首都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得到了加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建築,在國家政治生活和對外交往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其他工程也對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改革開放前的很長時期,十大建築成了首都的重要象徵,促進了首都功能的完善和發揮。十大建築給年輕的共和國所留下的,遠不止建築物本身。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