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 今天上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1

11月15日,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舉行。袁隆平院士的骨灰上面覆蓋着國旗,親屬和民衆紛紛前來追思緬懷。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

袁隆平院士的墓蓋四周環繞着稻穗裝飾,墓蓋上方端正地擺放着兩隻碗。袁老墓前的碗寫着願天下人都有飽飯吃。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 第2張

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逝世。對於袁院士爲何時隔近6個月後下葬,記者與袁院士助手楊先生取得聯繫。楊先生表示,因袁院士去世後社會國家對他的安葬地都很重視,長沙、江西的家鄉等希望袁院士是能夠歸葬到他們那裏,經過多方面考察後,最終確認安葬在唐人萬壽園,另外,唐人萬壽園也需要時間做準備。

網友:每一縷升起的炊煙,都是我們對您的懷念。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2

今天上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於泥土的老人,長眠在他深愛的土地上。

在悲傷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學生等前來送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羅錫文、鄒學校、劉仲華、劉少軍出席儀式。

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6 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 種優勢的科學家。他衝破了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 第3張

1976年起,雜交水稻的成果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爲了實現“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宏大願望,他又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不斷向水稻要高產。

今年5月22日,這位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老人與世長辭,享年91歲。但他牽掛的雜交水稻事業仍在賡 續向前,捷訊頻傳。

9月28日,四川省米易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三優2號” 實現了第三代雜交水稻作爲中稻種植的超高產收成,平均畝產爲1085。99公斤。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 第4張

10月17日,湖南省衡南縣,第三代雜交稻“三優1號”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36。1公斤,加上7月份此地測產的早稻平均畝產667。8公斤,得到了一個讓人驚喜的新紀錄——雙季稻週年畝產1603。9公斤。

10月26日,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雙季稻測產結果爲1586。86公斤,也實現了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創造了當地雙季稻畝產最高紀錄。

此外,耐鹽鹼水稻在廣東江門淡鹹水地種植,達到畝產501。2公斤/畝;今年還選育出了多個鎘低積累水稻新材料,並進行了大面積示範……

傳奇始於大地

論文寫在大地

更多的豐收將回饋大地

袁老,您放心

您的“禾下乘涼夢”

我們一定會讓它成爲現實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3

在今天的追思會現場,還放着一把小提琴。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 第5張

袁隆平院士對祖國的熱忱和對科研孜孜不倦的熱情,讓無數人“端牢飯碗”。但在艱苦而又漫長的科研生涯中,袁老依然有另一樣靈魂寄託貫穿他的生活——小提琴。

1953年,袁隆平大學畢業。他去湖南省農業廳報到,被分到農業廳下屬單位安江農校。那次,他領取了人生的第一筆工資,42元。“那次我在長沙呆了兩天,先去了橘子洲游泳,第二天去商店裏買了把小提琴,花了27元。”用人生的第一筆工資買一把小提琴,那是袁隆平在大學時的夢想。

袁隆平的工作地點幾乎都是土地稻田,而且時常渾身泥土,在制種育種階段,工作不分晝夜,拉小提琴便成了工作之外的奢侈享受。袁隆平曾提及過在安江農校附近拉琴的感受:夜晚時分,月光滿地,蛙聲不絕,琴聲能消除一天的疲勞。

袁隆平骨灰盒上被五星紅旗蓋着 第6張

在寫給母親的信《媽媽,稻子熟了》中,袁隆平曾這樣寫道:

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您了。媽媽,您在安江,我在長沙,隔得很遠很遠。我在夢裏總是想着您,想着安江這個地方。

人事難料啊,您這樣一位習慣了繁華都市的大家閨秀,最後竟會永遠留在這麼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還記得嗎?1957年,我要從重慶的大學分配到這兒,是您陪着我,臉貼着地圖,手指順着密密麻麻的細線,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圖上這麼一個小點點。當時您嘆了口氣說:“孩子,你到那兒,是要吃苦的呀……”

我說:“我年輕,我還有一把小提琴。”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