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爲什麼我買的新車沒有異味

爲什麼我買的新車沒有異味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我買的新車沒有異味,車內的味道是由於汽車在生產製造過程中,因爲採用的原材料和加工工藝造成的,大部分都會有味道。下面來看看爲什麼我買的新車沒有異味。

爲什麼我買的新車沒有異味1

新車車內無任何刺鼻氣味可能是庫存車或展示車,並非一定是二手車。一般新車經過半年到一年的散味,異味會大大改善。

車內的味道是由於汽車在生產製造過程中,因爲採用的原材料和加工工藝造成的,大部分都會有味道,且需要通過通風換氣、內部清潔等較長時間才能揮發掉。沒有味道也可能是放置較久的庫存車,之前店裏可能會使用過所以做過清潔等。

爲什麼我買的新車沒有異味

新車異味來源:

一、中控座椅表面材料

居家裝修中的甲醛大都來自人造板中的膠粘劑,汽車用的裝飾材料同樣也不例外,如像外包真皮的座椅在門板和扶手箱也是用膠粘接的。

內飾材料在加工製作過程中,所用原材料內含甲醛實際上也在所難免,包括車內座椅都是新車散發刺鼻氣味的重要來源。對於座椅及裝飾材料的氣味,最好的辦法就是注意通風,尤其是在經過曝曬高溫後,更是要將車窗打開及時通風。

二、瀝青阻尼片異味源

瀝青在汽車上應用也非常廣泛,有些甚至都成了幾十萬豪華車中的最重要的異味來源,車用瀝青貼片主要起到降低車門鋼板振動的作用。

一般在汽車上主要用在車門、車身上,在車門上的主要作用是減震,提升車門外板的硬度;而在車身上主要用於降噪的目的。據相關統計,不管是國產車還是進口車,有多達90%的汽車在使用瀝青材質阻尼片。

三、內飾零部件腳墊

不少外加附帶的內飾零部件都是甲醛的來源地,但以腳墊爲最,同樣和阻尼片類似,腳墊材質也分優劣,劣質的腳墊甲醛貢獻量肯定不小。而且腳墊污染往往有一個特點,就是車內溫度升高後,像經過日曬後,腳墊會持續散發刺鼻氣味。

爲什麼我買的新車沒有異味2

新車異味很大怎麼辦

1、自然通風晾曬法

從經濟角度來說,新車入手之後進行通風並且把內飾拿出來暴曬是去除異味最好的方法了,這種方法簡單不花錢,如果天氣好效果也很明顯,但是缺點就是太費時間了並且依賴天氣,要想徹底驅除異味和有害氣體沒有十天半個月是不行的。

2、竹炭包

這是很多車主在給新車除異味時比較喜歡的,竹炭包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的將車內的異味清除,而且竹炭包的有效期比較長,最重要的是竹炭包的價格比較便宜,很多地方都可以買的到,新車在使用竹炭包時,建議車主三個月更換一次,可以更好的保證車內的空氣清新。

3、開窗通風

新車最重要的就是開窗通風,新車的內飾材質都是比較新的,所以在開車過程中需要及時的通風,將車內的有毒氣體及時的排出,可以讓車內的空氣更清新,所以在開車過程中養成開窗的習慣,不僅可以去除異味,同時保障車內的空氣,不會出現開車犯困的情況。

爲什麼我買的新車沒有異味 第2張

4、水果皮

看似不起眼的果皮在去除異味方面表現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柚子皮,它的除味效果和竹炭包的除味效果差不多,吸附能力比較強,可以將車內的異味及時的吸附,保持車內的環境清新。

5、車載香水浪漫法

車載香水現在也是非常流行,香水能夠驅除異味,給愛車營造一個浪漫的車居環境,在個人品味方面,香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香水並不能去除有害氣體,只能掩蓋異味,這一點大家必須明白。

6、車載空氣淨化器

新車洗車要注意

新車買回家,洗車應該是車主最先會做的保養工作了,因爲路上灰塵大,而且還會下雨什麼的,一下子就會把車給弄髒了,一般來說,專業的洗車店都會洗得比較好,當然價錢也會比較貴。

比較省錢的做法當然就是自己動手洗車了,在這裏如果新車主們自己洗車的話就要注意了,新車一般表層都會有一層膜,在洗的時候,要選擇比較軟的海綿或者綿布進行擦拭,千萬不要拿把拖把直接就在車上拖,這樣很可能會傷到車漆,同時車身也容易被刮花。還有洗完車後,一定要用乾布擦乾,不然很容易形成水漬。

新車注意冷切系統的保養

新手司機剛開上新車,很多時候可能都不會怎麼注意新車的冷切情況,畢竟是新車一般情況下也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平時還是要養成檢查的好習慣。比如說雨刮水,新手司機可能不怎麼會留意這雨刮水,一直用到沒水出來了,還不知道,還認爲是孔堵了或者其他問題,這樣做的話,是會比較容易燒壞雨刮電機的,因爲雨刮器在工作的時候也是需要降溫的,而如果雨刮水充足的情況下,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的。

說到冷切系統的話,最重要的就是水箱了,這個也是很重要的,新車上路,司機在開車的時候,一定注意看看會不會有漏水之類的情況發生,雖然新車出故障的機率很低,但不代表一定不會出這樣的故障,一旦漏水的話,就得及時去修理了,如果水漏完了還繼續開的話,很有可能會燒壞發動機的。當然也不要太過於敏感,因爲汽車在開空調的時候,也可能會有水滴到地上,這時就要分清楚了。

爲什麼我買的新車沒有異味3

新車除味最有效方法

相信不少朋友買車之後都有一個困擾,那就是新車裏總有一股味道難以消除,影響寶寶和自己的健康。關於新車除味的話題不少朋友都有自己的絕招,今天我們爲大家總結了幾條小方法,買新車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開窗通風

要想使有害氣體散發出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風,不過這種方法耗時也比較長。由於車內空間相對狹小封閉,所以新車經常開窗通風,有條件的時候打開車門通風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新車很多部件都有塑料袋保護,不少朋友喜歡在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儘量保持新車的感覺而不去拆除,其實這些塑料包裝一定要及時拆除,否則內部有害氣體很難散發出來。

爲什麼我買的新車沒有異味 第3張

放置活性炭,竹炭

很多車主會選擇一些活性炭,竹炭包等物品放置在車中,竹炭具有吸甲醛的功效,並且體積小巧方便擺放,車主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將碳包放在車內任意位置,不過新的碳包外的塑料包裝一定要及時拆除,否則會影響功效

放置蔬菜水果

很多朋友習慣用一些水果來清除車內氣味,這個方法效果不錯,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操作時儘量選擇柚子,菠蘿,檸檬,桔子等等一類水果,不僅吸附能力較強,而且自身可以散發果香,在去除味道的同時改善車內空氣,只是注意水果腐爛變質的話就不要繼續使用了。

當然,吃剩下的柚子皮,菠蘿皮也可以作爲車內除味的工具。如果選擇一個完整的水果進行除味,最好先將水果切開,這樣可以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在車輛長時間停放時,可以將水果放置在中控臺上。如果日常行車時,儘量將水果放在後排的地板上或準備一個小筐,放入筐中。以免影響駕駛安全。

食醋除味

醋可以吸附甲醛,同時也可以穩定甲醛,所以在車內放置一些食醋不僅效果不錯而且成本較低。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行車時避免食醋灑出來,另外車內有些食醋酸酸的氣味也是不可避免的。

新車內除味的三大誤區:

或許大多數車主尚未清晰認識到新車異味對健康產生的危害,而沒有選擇對正確的車內異味處理方法,只是憑以往經驗簡單處理,走入除味誤區。現在,我們來看看車主朋友們都走入了怎樣的誤區。

誤區一:芳香水果、車載香水、空氣清新劑除味法

很多消費者發現,將柚子、菠蘿、橘子、檸檬等水果放在新車裏,過兩三天之後車裏異味真的小了很多,於是就認爲水果除味是一個既又有效的好方法。其實不然,由於人的嗅覺對香味更加敏感,水果散發出的果香味,很容易就將有害氣體的味道掩蓋了。這種方法有一個缺點,就是有害氣體的味道雖然被水果的香味掩蓋,但有害成分依然存在,對我們身體的傷害絲毫沒有減少。同理,車載香水和空氣清新劑也只能對異味起到掩蓋作用,倘若貪圖便宜購買劣質香水,還可能對車內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這誤區有可能對身體的危害更大。

誤區二:暴曬除味

有車友感覺把新車放在太陽下暴曬就可祛除異味。其實暴曬不僅沒用,甚至還會使塑料類裝飾散發出更多甲醛,無論是新車還是舊車,陽光的暴曬都會對汽車的車漆、內飾、塑料件等造成損傷。如果是在夏天,建議車主爲愛車準備好遮光板,抵禦陽光對車輛造成的損傷。

誤區三:植物除味法

綠色植物可以淨化空氣,但真的適合養在車內嗎?夏天若將車輛停放在烈日下,車內溫度可高達六七十攝氏度,而冬天則只有幾度甚至零下,並不適合植物的生長。倘若將小型盆栽放在前風擋處,一旦車輛發生緊急制動或碰撞,這些植物將對駕駛員及乘客造成嚴重的傷害,尤其是仙人掌這類植物,雖然容易成活,但卻是極大的安全隱患。在車內養植物雖不可行,但短時間的放置是可以的,若要放置植物務必注意固定牢固。

新車裝飾的危害

車主爲車輛更換真皮座椅、腳墊等常見的行爲,極有可能增加車內有害物質的濃度。真皮、人造皮革、塑料等在製造過程中,需要通過化學辦法處理,會殘留有機化合物。汽車抱枕、靠墊等,其海綿也含有揮發性有機物。此外,相對容易被忽視的隔音棉、汽車音響共振膜等,也含有類似物質。這些物品如果在有資質的廠家生產,工藝能夠保證,其有機化合物的含量相對較低。如果生產工藝較差,則污染物含量會較高。

新車的車椅座套、坐墊和車頂內襯中含過量的甲醛和苯;如果內部裝飾選用的是真皮、桃木、電鍍、金屬、油漆等材料同樣存有隱患,這些材料在沒有經過科學處理的情況下,也會釋放出有害氣體,使人聞了不舒服。而長期接觸這些氣味,會導致寶寶中樞神經的癱瘓、痙攣和呼吸系統疾並免疫功能下降。

如果你的私家車是新買的,最好半年之內別讓寶寶坐。即便是帶寶寶乘坐買了半年以上的車外出旅行,也要控制好孩子呆在汽車裏的時間,尤其是密閉的車內,以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呼吸新鮮空氣。

另外,新車對孕婦的危害更爲嚴重,如果長期呆在新車裏,吸入過量有害氣體,可引起女性慢性呼吸道疾並月經紊亂、妊娠綜合症、導致胎兒發育畸形、新生兒體質降低、染色體異常,其中甲醛和苯是兒童和婦女的最大殺手,是導致小兒白血並胎兒畸形和癌症的重要原因。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