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職場 >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這5個字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這5個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1“我才30歲,但我感覺我的人生已經完了。”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這5個字

前幾天,閨蜜給我掛電話,一接起來,就聽到她這句很喪的話。

原來,她被公司辭退了。

前不久公司內部結構重組,無法適應新環境的她遭到了淘汰。

這位閨蜜大學一畢業,就靠着爸媽的關係,找了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她所在的部門,是公司的項目部。

幾個月前,閨蜜的公司請來了一位培訓師,準備給大家開一系列關於市場分析和客戶溝通的課程。

她和同部門的幾個同事都覺得,這些培訓是市場部需要了解的事,跟他們沒任何關係,他們只要認真做好手頭工作就好了。

於是,項目部報名的人寥寥無幾。

結果,幾個月後的今天,公司爲了提高工作效率進行了改組,原本獨立的市場部和項目部被取消了。

兩個部門的人被打散,並分成獨立的項目小組。

這樣一來,前期市場部負責的市場調研和後期項目部負責的客戶跟蹤工作,都必須由負責該項目的組員一個人完成。

也就是說,原本只熟悉項目部工作的人,現在還必須要了解市場部的工作。

閨蜜一下子傻了眼,對市場工作的一片空白,大大降低了她的工作效率,業績更是無從談起。

而之前參加過培訓的同事,早就跑在了前頭,做出了不菲的業績。在優勝劣汰的企業制度下,閨蜜被辭退,是逃脫不了的命運。

事到如今,她悔不當初,恨自己爲什麼不抓住機會參加市場部課程的培訓,少走一點彎路。

她的處境讓我想起馬雲說過的一句話:人如果停止了學習,就開始走向失敗。

職場上,“跟我沒關係”這5個字,其實是一種很可怕的思維模式。

一些知識現在跟你沒關係,並不意味着你永遠不需要這個領域的知識。

用“跟我沒關係”豎起一堵過濾牆,會讓我們錯失很多可能有用的信息。

02李笑來老師在他的書裏提到過自己的一段往事:

二十多年前,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他想要報名參加本地一個計算機學習班,母親竟然答應了。

因爲在那個時候,10塊錢的學費並不便宜,但母親當時的想法是,學點東西總是好事。

可是和他同行的一個同學,卻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因爲他媽媽說學那個沒用。

據李笑來回憶,當年報名的人並不多,教室一共只有5個學生,其中有個學生因爲家長不同意還中途退班了,學費也退了一半。

雖說當年學習計算機只是因爲感興趣,並沒想過學來有什麼用。

但他沒想到的是,多年以後,在撰寫《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這本書的過程中派上了用場。

他坦言,如果沒有稍微多於常人的那點計算機知識,能夠編寫一批處理腳本,就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裏完成那樣海量的工作。

佩內洛普菲茲傑拉德說過,你學過的每樣東西,都會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派上用場。

莊子在《逍遙遊》裏也講過一個道理:“無用之用,是爲大用。”

曾經看蔡志忠的漫畫《莊子說》,有一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

莊子說,如果我腳下的地有用的話,是不是除了我腳下踩着的這塊,其他之外的地都無用呢?

可是去掉其他部分,我踩着的這一部分也會掉落。

一棵長得又直又好的樹,往往被砍下做木材;而那些“無用”的,長得歪瓜裂棗的則活得更長久。

世間萬物都處在一個因果鏈條之中,有時候,“無用之用”很可能就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看起來跟你沒關係的培訓,可能會在未來給你贏來人生的轉機。

看起來跟提高KPI沒關係的《莊子》,卻能給你一個更好的視野看世界,教會你和自己相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

微博上不是常說:你走過的路、見過的人、看過的書,學過的東西,最終都會回饋到你的身上。

這話聽起來雞湯,卻一點都沒錯。

03這幾年,“斜槓青年”成爲互聯網時代新青年最嚮往的身份之一。

它指的是一羣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羣。

比如,張三的身份是: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想要開啓這樣的多重身份,就必須打破認知侷限,保持開放的心態,主動學習和接受新事物。這裏有一個關鍵,就是永遠保持主動性。

十幾年前,阿里巴巴開始做電商時,前面已經倒下了一批電商公司。

這家公司倒閉後講,中國不具有做電子商務的可能性,因爲沒有網上支付手段,沒有信用體系,沒有方便的物流等等。

這些問題都沒錯,比這些電商公司稍晚一點起步的阿里巴巴也遇到同樣的問題。

但是馬雲和他們不同。

沒有支付手段,他就做一個,沒有信用體系就建立一個,沒有好的物流就由公司出面談一個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條件。

馬雲和他的公司花了幾年時間主動解決了電子商務會遇到的關鍵問題,於是纔有了後來的成功。有了主動性,一切就有了可能。

社會心理學家普遍認爲,人是“認知的吝嗇鬼”。

在日復一日重複和繁重的工作任務中,我們會本能地用“經驗聯繫”,即“是否和自己有關”來過濾過多的信息干擾,從而錯失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因此,爲了防止我們關閉大腦中獲取新知的通道,應該定期檢測自己的“信息入口”是否通暢,保持我們的敏感力和反應能力。

如果我們不去證明自己知識有多淵博、自己有多能幹,而是保持開放又主動,追求知識技能的增量和智慧的提升,那麼,每天我們都會進步一點點。

那麼,如何才能在這個過程中保持我們的敏感力呢?

生活中,每時每刻,遇人遇事,都是提高敏感力的機會。

如果我們能主動地參與,也就是帶着問題“今天我會有什麼新發現?”去學習、工作和生活,你會發現,你越來越像一個雷達,能捕捉到越來越多的信息。

“咦,這個現象好奇怪……”

“呀,這個人這種做法值得學……”

“哦,原來他們這麼做都是因爲這個原因……”我們處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從來不缺少機會。

光靠努力,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能否保持主動性,不斷接受新事物和新信息,及時抓住機會,才真正決定了你將來能走多遠。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