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這是一首紀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詩人行於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表達了作者在初夏時節出行遊玩時的愉快心情,具體來看看三衢道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吧。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1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初夏季節,可以從“梅子黃時”、“綠陰不減”、“黃鸝”這幾個詞語看出來。

首句中的“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指五月,點明瞭時間。三四句中的“綠陰不減”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黃鸝啼鳴,幽韻悅耳,這些都是初夏的景物,由此可以推斷出是初夏。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原文: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

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註釋:

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

③小溪泛盡: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船。盡,盡頭。

④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⑤綠陰:蒼綠的'樹陰。陰,樹陰。

⑥不減:並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
  

詩意:

梅子成熟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再走山間小路。

山路上古樹蒼翠,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這首詩描寫的是初夏時幽靜的景色以及詩人在山中行走時輕鬆愉快的心情。

作者把一次平淡無奇的行程,寫得跌宕起伏。平凡中可見奇妙,不僅把初夏的美麗風光寫得淋漓盡致,而且把詩人愉悅的心情也躍然紙上,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樂趣。這首詩自然明瞭,富有生活韻味。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2

賞析:

詩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鬆愉快的心情。

這是一首紀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詩人行於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爲之一爽,遊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於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遊興。

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 第2張
  

創作背景:

曾幾是一位旅遊愛好者。這首詩是他遊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抒寫詩人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

詩人簡介:

曾幾(1084年—1166年),南宋朝詩人,字吉甫,號茶山居士,贛州(今江西贛州市)人。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誌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3

中國古典詩歌的出現與民歌密不可分,民歌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體現,所以古典詩歌是根植於這個民族深處的智慧。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在《詩經》中一共收錄了詩歌作品305篇,因此它也被稱爲“詩三百”,這三百多首詩歌貫穿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社會變遷。

《詩經》按內容分爲“風、雅、頌”三部分,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後來有人將“風、雅、頌、賦、比、興”歸納爲《詩經》六義。

到了戰國後期,屈原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文人詩人,他在楚歌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新的詩體,也就是我們如今耳熟能詳的楚辭。

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因此楚辭也被稱爲騷體詩。楚辭是在楚地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句式以六言、七言爲主,長短參差,靈活多變,多用語氣詞“兮”字。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 第3張
  

到了漢代,詩歌又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形式--漢樂府民歌,由此,樂府詩形成。

樂府詩有點像是我們今天的歌詞,因爲它可以配樂演唱,或者說它原本也是爲了配音樂演唱而出現的。

這些詩歌是由西漢樂府機關和東漢黃門鼓吹署在民間蒐集並整理而得來的,漢樂府中最著名的便是《孔雀東南飛》,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

除此以外的著名篇章還有《十五從軍徵》、《陌上桑》、《羽林郎》、《有所思》等。

樂府詩畢竟來自民間,直到東漢,纔有一部分文人在樂府民歌的影響下試作五言詩。現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

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標誌是東漢末年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

漢末建安時期,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劉楨)的帶領下,社會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高潮,他們創造出輝煌的.“建安文學”,並將樂府民歌向文人詩轉變的關鍵步驟完成了。

此時產生了一大批流傳至今的著名詩篇:曹植的《贈白馬王彪》、《白馬篇》,曹丕的《燕歌行》,曹操的《短歌行》,王粲的《七哀詩》等。

其中,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詩,對七言詩的形成功不可沒。

此外,賦也是漢魏流行的文體之一,著名的篇章有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東漢班固的《東都賦》、《西都賦》,以及曹植的《洛神賦》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