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失去親人後的心理治療

失去親人後的心理治療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失去親人後的心理治療,在生命的種種失落之中,親友離世所帶來失去摯愛的感受,可能是人類經歷的痛苦當中最強烈的一種。在面對哀傷時,我們常常感受到如此的無能爲力與不知所措。下面來看看失去親人後的心理治療。

失去親人後的心理治療1

1.接受親人離世的事實

從得知親人離世,到接受這個事實需要一個過程。有的人不願接受這件讓他心痛的事實,仍然否認事情發生、逃避現實、幻想這還可以將失去的追回,停留在過去的陰影當中,不願與過去切割。

這個時候如果不能接受親人已經離世的現實,應該及時和親人、朋友溝通,不用避諱談論那個去世的親人,如果一直不能回到現實中,那麼建議尋找專業的心理醫師進行干預。

2.將悲傷情緒發泄出來

當喪親者接受現實了之後,哀痛的情緒可能就會發泄出來,這是正常的過程。這時叫他不要傷心是沒有作用的。

有的人用工作、旅遊、或菸酒、來轉移注意力,這只是把問題暫時掩蓋住。悲傷的情緒終究要發泄出來,這是恢復的過程。

完全封閉或孤立自己,悲傷情緒得不到適當釋放或宣泄,容易導致抑鬱及其他心理問題。

如何發泄悲傷的情緒呢?哭是最常見的一個方法,如果你能夠在自己想哭的時候哭出來,那麼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有些人不願哭出來,原因可能是他們需要時間和空間,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悲痛。但是如果想哭卻哭不出來的話,最好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另外,和親人朋友傾訴對逝者的思念等,都可以很好的將鬱結在心中的感情發散出來。

3.重新適應一個新環境

當死者離去後,整個相關的人際網絡都產生了變化。原本對死者的身心依賴,如今都要重新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是個長期適應的過程。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害怕走出來,有研究表示悲傷能讓人變得堅強,更有能力面對挑戰,而悲傷時最適合搞人際關係,因爲悲傷讓人不再傲慢,變得謙遜。

值得指出的是,採取藥物來抵抗悲傷和抑鬱,這是錯誤的做法,甚至可能會影響人類情緒的'成長。

死亡教育

這裏我們不得不提到死亡教育,死亡教育能夠教會孩子從小就有正確的生死觀念,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同時也能更好的承受親人、朋友死亡帶來的打擊。因此,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教會孩子正視死亡這個話題,從而讓孩子更加珍惜生命,珍愛家人。

如何調整喪偶老人的心理?

“白頭偕老”是對婚姻美滿的.祝福,但夫妻相伴終有時。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夫妻中總會有一人先辭世。鰥寡孤獨反映出了老年人喪偶之後的寂寞、孤苦的心情。

在中國,老年人中絕大多數都是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夫妻,共同的生活習慣、生活經歷,把他們緊緊聯繫在一起。老年喪偶,會對未亡人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衝擊。他們會產生強烈的不穩定感。

失去親人後的心理治療
  

這種消極心態常見的有:

過度悲傷型

失去親人悲傷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過度悲傷、長期悲傷,將悲傷作爲一種穩定的心態持續一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不能自拔者,就成爲一種不健康的病態心理了。

例如:有對老夫妻感情甚篤,不幸的是,丈夫在一次外出中意外身亡。妻子毫無思想準備,聽說後悲傷得暈了過去,醒後哭得死去活來。丈夫的喪事辦完了,妻子卻長期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解脫。身體很快就垮下來了,不久也離開了人世。

中醫的“七情”學說認爲,“悲傷肺”。老年人的機體功能本來就處於退行之中,老年人喪偶,過度悲傷可使老年人肺氣鬱悶,上焦不通。不但會降低老人適應生活的能力,還會使人體的代謝功能減低,免疫功能削弱,促使迅速衰老、疾病叢生,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懷念戀舊型

老年夫妻共同回憶過去的美好歲月,是老年愛情生活的調味劑。老年人喪偶會使未亡人強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

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觀的老年人感到無助、焦慮,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這時,留戀追憶過去就會成爲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

有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夫妻,丈夫身體不好,內外都非常依賴妻子。不幸的是,妻子患病先他而去。常年在生活中養成的對妻子的依賴性,在妻子去世之後馬上轉化爲強烈地無助感和孤獨感。

悲傷之後,他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他變得感情脆弱,回憶過去成了他主要的生活內容。

當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時,死亡就會迅速逼近。因此,對過去的追憶和懷戀絕對不應成爲自己勇敢生活的障礙

後悔自責型

時常可以聽到一些喪偶之人自責地講這類的話,例如:“都怨我,當時如果我能及時注意,他(她)就不會走得這麼快了。”

把親人的死歸結爲自己的責任。不過有的 人只是說說而已。但是,如果真的過敏地把那種自責與親人的去世等同起來,使悲傷之情長期縈繞心頭就成爲問題了。

因爲過去夫妻間的磕碰,妻子死後,他在悲傷之餘產生了強烈的自責、罪惡感。他因爲無法補償過去,就用這種持續的悲傷不斷地責備自己,以求得到良心上的安慰。

失去親人後的心理治療2

走出喪偶痛苦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對於喪偶老人,子女們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讓老年人重新找到對生活的依戀,從而減輕其喪偶的痛苦。

二、避免自責

老年人喪偶後,常常會責備自己過去有很多地方對不住自己的老伴兒。這種自責、內疚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時地調整好,就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常誘發其他疾病,導致早衰。

三、轉移注意力

經常看到老伴的遺物,睹物恩人,會不斷地強化思念之情,加深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妨把一些遺物暫時收起來,將注意力轉移到現實和未來的生活中。

失去親人後的心理治療 第2張
  

四、尋找新的生活方式

老伴離開以後,原來的一些生活方式被迫改變,老人很容易陷入孤獨寂寞之中。因此,喪偶老人要積極地調整生活方式,培養興趣愛好,老有所樂,減少對舊生活的眷戀。

五、正確對待喪偶的現實

應該認識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失去了朝夕相處、休慼與共的老伴的確是一件讓人痛心的事情,但是這又是無法避免的`現實,要儘快地調整好心態,多保重身體,好好地生活下去。相信這也是老伴兒的心願。

六、心理轉移

當老人喪偶後,情緒極度悲傷時,可以選擇大哭一場,也可以向別人傾訴,以便發泄心理上的消極情緒。倘若把憂傷深深地藏在心裏,獨自一個人冥思苦想,只會強化心理壓抑,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七、心理補償

老人喪偶後,情緒極度悲傷時,可以看看配偶的照片,撫摸配偶所用過的東西,從而會回憶起夫妻以前相處時的美好時光,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心理得到補償,然而,積極的心理補償莫過於選擇理想的新伴侶,這樣可以在生理上和心埋上都得到新的平衡,從而開拓新的生活。

八、心理昇華

老人喪偶後爲了減輕憂傷,最好把心理活動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爲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樣,對於個人和社會也是有利的。

失去親人後的心理治療3

心理急救緊急處理

可以開展一個“家庭會議”形式在喪親的初期舉辦,鼓勵喪親者去訴說、討論、分擔、分享在喪親時所發生的事情,讓喪親者的情緒感受得到宣洩與疏導。

藉着彼此的分享,可增加家庭成員間彼此互相支持與瞭解;談到彼此類似或相同的情緒與想法也可進一步讓自己的不安釋懷;

又因分享共同經驗讓彼此有更深的家庭支持系統。最後,亦可及早發現與協助需要的家庭成員轉介心理諮詢或身心科藥物治療。

個別心理諮詢

當喪親者持續出現不適感,包括悲痛難耐、身體痙攣、淚流滿面、坐立不安、失眠等等。在3-6次的心理諮詢中可學習放鬆與喘息的技巧,減緩不適感對日常作息與工作帶來的影響。

當喪親者突如其來與逝者產生連結而感到欣喜,但又被隨之而來的孤寂感壟罩。在“相信”與“不相信”的精神耗損中來回反覆。

失去親人後的心理治療 第3張
  

諸多無法對外人道的情感與思緒糾結在心。在6-12次的心理諮詢中可獲得宣洩與整理。又或,無法言說的痛苦也可藉由表達性媒材、身體動作等非語言的心理諮詢取向達到同樣的目的。

只有當我們獲得真實的消息,通過適當的表達失落,渴求,焦慮,憤怒與內疚等等的感受,並得到同理與支持來承受,才能進行健康的哀悼歷程。

如果能好好的經歷這個歷程,即使是兒童或是青少年,也能展現出比我們預想中還要強大的能力,去面對過去以及未來的痛苦變化。

個別心理諮詢/治療,主要在協助個人,以語言述說,非語言的內在表達,關係間的重新連結等不同方式,以具有專業性陪伴走完整個歷程。

而在這個歷程當中,除了此時的失落經驗,喪親者也有可能會挑起其他早期未處理的關係經驗,或是個人已處於病理性的'哀悼狀態時,藉由長期的心理諮詢可獲得探索、分析、調節與轉化。

家族伴侶諮詢

喪親者也經常經歷深刻且持久的孤獨感,而這個孤獨是無法依靠友誼緩和的,也較難隨着時間流動而消逝。對於原本的生活目標與日常失去興趣與動力。

從社交生活中退縮下來,人際關係變得緊張、疏離或冷漠,婚姻/親密關係與性關係變得困難。涉及婚姻與伴侶在生活中已不再能夠有效積極溝通時,婚姻與伴侶諮詢可帶來有效突破惡性循環。

研究指出,能夠善用心理諮詢的喪親者,在喪親後的第十三個月之後,對於環境的適應狀況是較好的。

這些適應良好的喪親者,通常會在三個月內進行心理諮詢,初期甚至會超過兩小時,家中的親友也會在適時加入。家族諮詢提供當個人或是家庭陷入困境時,協助個人或是整個家庭復原受傷的心理。

多元整合心理諮詢

上述的各種心理諮詢/治療的形式不但可以以個別會談,也能以家族的方式進行,或是在需要時交錯進行。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