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懷孕科普 > 臨產前要注意的5大禁忌與準備

臨產前要注意的5大禁忌與準備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預產期越來越近了,準媽媽們馬上就要解脫了,但是越是接近臨產各種恐懼也是隨之而來,專家介紹,準媽媽們一定要調整好身心的狀態,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下面就爲大家介紹一下臨產前要注意的5大禁忌。

臨產前要注意的5大禁忌與準備

預產期越來越近了,準媽媽們馬上就要解脫了,但是越是接近臨產各種恐懼也是隨之而來,專家介紹,準媽媽們一定要調整好身心的狀態,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下面就爲大家介紹一下臨產前要注意的5大禁忌。

 臨產前要注意的大禁忌

一忌急

有些孕婦在分娩上也是一個“急性子”沒到預產期就焦急的地盼望能早日分娩,到了預產期,更是終日寢食不安。她們不懂得預產期有一個活動範圍,提前10天或錯後10天左右,都是正常現象。俗話說“瓜熟蒂落”,不必着急。

二忌累

是指身體或精神上的過度勞累。到了妊娠期,活動量應該適當減少,工作強度應適當減低,特別是要注意休息好,睡眠充足。只有這樣才能養精蓄銳,使分娩時精力充沛。

臨產前要注意的5大禁忌與準備 第2張

 三忌懶

有些婦女懷孕早期擔心流產,懷孕晚期害怕早產,因而整個孕期都不敢活動。有些孕婦是因爲懶惰而不願意多活動。實際上,孕期活動量過少的產婦,更容易出現分娩困難。所以,孕婦在妊娠末期不宜生活得過於懶散,也不宜長時間地臥牀休息。

 四忌怕

不少孕婦由於缺乏常識對分娩有程度不同的恐懼心理。這種不良心理,不僅會影響孕婦臨產前的飲食和睡眠,而且還會妨礙全身的應激,又稱爲應激反應。它使身體不能儘快地進入待產的最佳狀態,因而影響正常分娩。事實上,在現代醫學條件下,只要認真進行產前檢查,孕婦身體各系統化,若出現一系列相適應的變超越生理範圍或孕婦本身患有某種疾病不能適應妊娠的改變,則孕婦和胎兒都可出現病理情況。

 五忌憂

調查筆名,孕婦在生活、工作上遇到較大的困惑,或者是發生了意外的不幸事件,都可使孕婦產前精神不振、憂愁、苦悶。這種消極的情緒可以影響順利分娩。特別應該指出的是,有些丈夫或公婆,強烈盼望生育男孩,在產婦的心理上造成了無形的壓力,也是出現難產的重要誘因之一。

臨產前要注意的5大禁忌與準備 第3張

臨產前會出現哪些症狀

分娩前的症狀1、子宮底下降:

初產婦到了臨產前兩週左右,子宮底會下降,這時會覺得上腹部輕鬆起來,呼吸會變得比前一陣子舒暢,胃部受壓的不適感覺減輕了許多,飯量也會隨之增加一些。

分娩前的症狀2、見紅:

妊娠最後幾周,子宮頸分泌物增加,自覺白帶增多。正常子宮頸的分泌物爲黏稠的液體,平時在宮頸形成黏液栓,能防止細菌侵入子宮腔內,妊娠期這種分泌物更多,而且更黏稠。隨着子宮規律地收縮,這種黏液栓隨着分娩開始的宮縮而排出;

又由於子宮內口胎膜與宮壁的分離,有少量出血。這種出血與子宮黏液栓混合,自陰道排出,稱爲見紅。見紅是分娩即將開始比較可靠的徵兆。如果出血量大於平時的量,就應當考慮是否有異常情況,可能是胎盤早剝,需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分娩前的症狀3、下腹部有受壓迫的一種感覺:

由於下降,分娩時即將先露出的部分,已經降到骨盆入口處,因此出現下腹部墜脹,並且出現壓迫膀胱的現象。這時你會感到腰痠腿痛,走路不方便,出現尿頻。

分娩前的症狀4、腹部有規律的陣痛:

一般疼痛持續30秒,間隔10分鐘。以後疼痛時間逐漸延長,間隔時間縮短,稱爲規律陣痛。

分娩前的症狀5、破水:

陰道流出羊水,俗稱“破水”。因爲子宮強而有力的收縮,子宮腔內的壓力逐漸增加,子宮口開大,頭部下降,引起胎膜破裂,從的陰道流出羊水,這時離降生已經不遠了。

臨產前要注意的5大禁忌與準備 第4張

臨產前產婦要準備什麼?

生孩子,產婦要準備什麼?除了基本的洗漱用具,還需要準備好一次性內褲、臀墊等衛生用品,購置好前扣式睡衣、溢乳墊、吸奶器等方便哺乳的用品。還可以準備一些居家用品如拖鞋等,讓產婦住院時能更舒適。

1、除了基本的洗漱用具,準媽媽重點是備毛巾(擦臉、身體和下身,擦洗乳房以及相應配套的臉盆);

2、前扣式睡衣兩套(便於哺乳);

3、孕婦一次性內褲(髒了後直接扔掉);

4、一雙軟和的千層底布鞋或拖鞋;

5、一次性臀墊20張(手術會插導尿管,臀墊防止惡露滲下;且清洗外陰也會用到);

6、產婦專用衛生巾(一般導尿管撤後,惡露還在繼續,需要準備衛生巾);

7、溢乳墊10對或者4張小毛巾(分娩完成後,一般三天左右就會分泌初乳,用溢乳墊或小毛巾隔着,就不會弄髒衣服和牀單);

8、吸奶器(對於乳汁不通,傷口疼痛,寶寶吃奶不方便的媽媽特別有用);

9、吸管兩根(術後兩天,疼痛可能導致你無法坐立吃藥喝湯)。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