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如何教你的寶寶學會分享

如何教你的寶寶學會分享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教你的寶寶學會分享?寶寶總把喜歡的東西佔爲己有,不願與他人分享,即便分享,也總是把最好的先留給自己,如不及時引導會影響寶寶健康發展。下面教大家如何教你的寶寶學會分享。

如何教你的寶寶學會分享1

一、影響寶寶分享的四大因素

三歲前的寶寶不願意分享,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生活經驗有關有限,寶寶學會分享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1、日常生活經驗少,分享意識不到位

孩子不願意分享,與日常生活經驗較少密切相關。三歲以下的孩子知道分享食物,食物就會被吃掉、不可能再還原了,誤以爲分享玩具也是一樣,自己就失去了對玩具的控制權。孩子還不能做到完全平等、自願地、非功利性與人共享資源,孩子以爲應該先分給自己、確保自己有一份、分給自己多的、大的、好的那一份,會把自己多餘的、不喜歡的、不需要的分給別人;分享的時候會以交換爲條件,渴望得到成人的表揚。

2、心理髮展水平有限,分享對象有選擇

與小朋友相比,孩子與成人分享行爲更多,其中與家裏人分享比與外面人分享更多;與陌生小朋友相比,孩子與熟悉的小朋友分享更多;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比上幼兒園以前分享行爲更多;與男孩子相比,女孩子分享行爲更多;與新穎玩具相比,孩子更願意分享普通玩具;孩子的分享觀念水平比分享行爲水平更高;在家長和老師的要求與教育引導下,孩子的分享觀念與行爲都顯著提高。

3、成人逗孩子不得當,分享意識被誤導

小孩子惹人喜愛,很多成人都喜歡逗孩子,但是逗樂不當會誤導孩子。有的成人提出要分享孩子的東西,如果孩子不答應,成人就佯裝爭搶,孩子嚇着了,以後更不願意與人分享;如果孩子答應,有的成人又不分享了,而是“獨享”了孩子的心愛物,結果孩子哭了,成人就樂了:“看看,小氣吧,還是不願意吧,我是逗你的,不要了,還給你——”而孩子覺得一點都不好玩,反而面色尷尬,成人出爾反爾的行爲更讓孩子不可思議;也有的孩子爽快地答應分享之後,成人馬上說:“寶寶真乖,我是逗你的,你自己留着吧。”孩子就誤以爲分享只是一個遊戲而已,不但別人會原封不動地還給自己,還能得到成人的誇獎,卻不明白這是“僞分享”。

4、家長圍着孩子轉,分享鍛鍊機會少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有條件從小就獨自擁有所有的食物、玩具、空間,沒有和兄弟姐妹分享的機會,如果還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支持孩子獨享,搞特殊化,孩子很容易變得一切以自我爲中心,只知道自己有需要,不知道別人也有需要,結果只顧自己不顧別人。

如何教你的寶寶學會分享

二、引導孩子分享的五大良策

1、平時積累有借有還的生活經驗

分享玩具有時是與小朋友共同玩,有時是暫時借給小朋友單獨玩,後者需要孩子有安全的歸還意識才能做到,在家裏家長很少借孩子的東西,所以孩子很少積累有借有還的生活經驗,一旦出門了,儘管家長費勁地解釋:“小朋友是借你的玩具,玩一會兒還會還給你的。”孩子還是不願意,就是因爲他不知道有借有還的操作意義。因此,可以在家對此進行模擬練習,故意借一借孩子的畫筆、皮球、積木,答應10分鐘之後還給他,還的時候突出:“寶寶,這是剛纔媽媽借你的畫筆,現在還給你,謝謝!”久而久之,他就明白了所謂分享其實就是暫時離開自己一會兒,過一會兒還會回來的,自己沒有什麼損失。

2、做分享遊戲,體驗分享快樂

與孩子多做一些需要分享合作才能完成的遊戲,孩子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就樂意分享。例如與三歲以下的小孩子玩相互傳球的遊戲。孩子都還喜歡穿媽媽的鞋、戴爸爸的領帶,當他玩得正興奮的時候,及時地啓發他:“這些都是爸爸媽媽的東西,爸爸媽媽願意和你分享,你願意給爸爸媽媽分享你的東西嗎?拿你最喜歡的玩具讓我們玩一會兒好嗎?”讓孩子體會分享是相互的。

節假日邀請小朋友到自己家裏玩,先徵求孩子的意見邀請誰來,準備拿什麼玩具給小朋友玩。爲了避免有的小朋友不會分享,家長可以主動與其他家長聯繫商量,讓每個小朋友都帶兩三個好玩的玩具,然後相互交換玩,讓每個小朋友都有分享的意識和分享的機會。考慮得周到一點、準備得充分一點有助於孩子消除戒心、體現公平,更放心地體會與小朋友一起玩的快樂。可見,分享教育是一門藝術,有些家長採取軟硬兼施、連哄帶騙的方法效果並不好,平時應該加強鍛鍊,孩子才能獲得更加成熟的分享意識。

3、主動創造鍛鍊孩子分享的機會

分享之前學會分配,上街買東西的時候要照顧所有家庭成員的需要,孩子不但要知道自己最喜愛的,還要知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最喜愛的,平時買回來水果、糕點時,讓孩子進行分配,觀察孩子能否分配合理;家庭平時養成大家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不吃獨食的好習慣;爸爸媽媽與孩子一樣過生日,家長給孩子操辦生日活動,孩子也要爲家長過生日表達心意、準備禮物,體會一家人分享快樂的親情。

4、引導但不苛求真正意義的分享

真正意義的分享是願意與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即使自己也不富餘也能拿出來分享;是心甘情願的、主動的分享,不是因爲表揚、交換或者別人的要求才做的;分享之後是感到快樂,而不是失落;不但願意與人分享物質,也願意與人分享歡樂、幸福、好處、機會和愛;分享不分對象,能夠一視同仁;分享成爲一種行爲習慣,不是偶爾爲之。

但是,孩子的心理髮展水平有一個從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過程,期間會出現與孩子自然發展特點相關、分享意識還不完全到位的各種“僞分享”,家長不要苛求孩子一下子就做到真正意義、成熟的分享,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孩子處在慷慨與吝嗇、大方與小氣共存的狀況,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表現水平,逐步提高和鍛鍊孩子更高水平的分享。

5、尊重和傾聽孩子分享的意願

分享是孩子應該具備的情懷,但是不要急於強求孩子。因爲分享對孩子來說還是個很難理解的觀念,分享會給他帶來不捨、猶豫、酸楚、掙扎、忍耐、剋制和堅持等複雜情緒,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與滿足卻姍姍來遲,當看到別人分享他的東西所產生的愉悅時,他擔心自己不再是物品的主人。更加關鍵的是,孩子正在發展物權和所有權意識,通過對物品的掌控權和操作自由來體會自我的力量,三歲以下的孩子甚至認爲自己喜歡的別人的東西也應該屬於自己,所以他有可能隨意就拿走、爭搶別人的東西。所以在要求孩子分享之前,要使他有足夠的時間欣賞、玩弄自己的玩具,維護孩子的所有權意識,物權和所有權作爲孩子自我意識的'一個部分,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

分享還要傾聽孩子的心聲,有時孩子不願意分享是擔心別人把自己的心愛物搞壞了,如果是家長送給自己的最珍貴的禮物,也想保持獨享的權利,這些意願應該得到家長的尊重。其實也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分享,需要告訴孩子牙刷、水杯、手帕、內衣褲等東西不能與小朋友分享;引導分享還要適度,不要還沒做到分享,就讓孩子謙讓,對孩子來說,謙讓比分享更難以接受。

如何教你的寶寶學會分享2

一、怎樣教寶寶學會分享?

1、給寶寶東西的時候,教給寶寶要說謝謝。這不僅是禮貌問題,更是讓寶寶從小知道獲得要懂得感恩。

2、寶寶的零食不要只讓他自己吃,有時可以和他一塊分享。不要養成孩子“吃獨食”的毛病,那不是愛孩子,會給孩子錯誤的信息,他會覺得那是他應給得到的,從而不懂得感恩。把一切當做理所當然。

3、和其他小朋友一塊玩的時候,也好教給孩子學會分享玩具,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如何教你的寶寶學會分享 第2張

二、學會分享的重要性

分享是社會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分享是資源的共同享用,當主動與他人分享,並可以切實做到,則可以取得他人的信任,爲以後交往奠定基礎。

在幼兒成長中,分享具有重要意義,分享可以幫助幼兒得到玩伴的信任,在與玩伴的玩耍過程中,可以促進幼兒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同時也可以幫主要幼兒尋找與他人相處的方式方法,分享行爲較爲突出的幼兒,能較好的解決交往所遇到的問題,能夠積極的幫助他人,分享爲幼兒的社會交往奠定了基礎。

三、孩子分享意識形成的過程

1、孩子開始有物權意識

當孩子有了你我他的概念,就標誌着孩子物權意識的萌芽,這個一般發生在孩子2到3歲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分享,首先要讓他知道所有權的概念,讓他懂得如何區分你我他。

2、孩子產生了社交意識

孩子3歲左右就開始有了社交意識,逐步與家人之外的夥伴產生聯繫。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孩子就會產生分享的需要,我們要積極引導孩子這種分享的行爲。

3、孩子建立分享的行爲

分享是一種雙方互動的行爲,是要有迴應和肯定的。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是建立在自願和諧基礎之上的,有了快樂這種美德才能更好地延續和傳承。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