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產前注意事項講課

產前注意事項講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產前注意事項講課,懷胎十月到了最後的關鍵時期,孕媽們是絕對不能大意的,很多孕媽媽在產前的時候都會去上一些課程,讓自己更瞭解需要注意的,下面是產前注意事項講課。

產前注意事項講課1

1、產前檢查:在孕晚期,產前檢查是二個禮拜一次。除了監察胎兒的成長外,更可以看到胎盤的功能是否正常。醫生通過產前檢查,來決定你的分娩方式。

2、藥物:到了孕晚期,最令你頭疼的問題可能是腿和腳的浮腫。其實,多數情況下,並不需特殊治療,只要注意休息。如果你發現自己血壓偏高,一定要去看醫生,不要任意服用孕前服用的降壓藥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險。在懷孕的最後階段,雖然胎兒的情況已經穩定,藥物對於胎兒的影響不大,但你仍然需要避免感染病菌,吃藥總是最後的選擇。

3、走路:大腹便便的你,走路時要保持平衡,注意腳下安全,不要走起伏不平的路。最好穿後跟低而平穩的便鞋,以防身體重心不穩而摔倒。

4、運動:多走走,適當地做些產前孕婦體操,這對於自然分娩大有好處。

5、出門:避免在人多的地方出入。如必須外出,要有人陪同,並選擇安全的交通工具,尤其不要乘坐顛簸大、時間長的車子。處於孕晚期的你不宜出遠門,去太遠的地方旅行。

產前注意事項講課

6、飲食:儘量減少外食,並控制你的食量,以少吃多餐爲原則。

7、衛生:孕婦特別容易出汗,所以最好堅持每天用溫水洗澡或擦身。還要注意洗浴安全,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保護好自己和胎兒。因爲分泌物增多,所以孕婦每天要更換內褲。

8、性生活:在孕期的最後6至8個星期應儘量避免性生活,以免導致羊膜破裂,造成胎兒早產。

9、工作:如果你要長時間坐着工作,應該要注意墊高雙腳,穿舒服的衣服和鞋子。工作一段時間後要有適當的休息,起來活動一下或伸展一下你的四肢。工作中注意多喝水,但有尿意時千萬不要憋尿。儘量減少工作上的壓力,工作之餘可以練習生產呼吸法讓自己放鬆。

10、做家務:不很重的家務活,孕晚期的準媽媽還是可以從事的。但是,一些需要體位變化(如爬高)、會壓迫到子宮的動作,儘量不要去做。做家務時,動作要輕柔、緩慢,不要太激烈。

11、睡姿:到了孕晚期,隨着胎兒的長大,孕婦的睡姿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爲了讓胎兒更好的與母體進行氣體及物質交換,獲取氧氣、營養物質、排出二氧化碳及廢物,專家建議孕婦採取左側臥位的睡眠姿勢。

12、準備:從心理上和物質上做好分娩的準備。在家人的陪同下提前去待產的醫院熟悉熟悉環境;出現臨產信號時,在家人的幫助下準備入院所需的東西,以免手忙腳亂。

產前注意事項講課2

孕婦產前注意事項

1、別過度緊張,保持愉悅輕鬆的精神狀態。

由於產婦擔心生產時會疼痛或有危險發生,她們在臨產前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緊張,尤其是初產婦緊張更爲明顯。但是精神過度緊張,使肌體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高,輕微外界刺激即會引起疼痛,因此孕婦在臨產前要消除顧慮,保持愉快輕鬆的精神狀態。其實,以現在的醫學條件,分娩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如果孕婦能認真進行產前檢查,重視孕期保健,一般都不會出問題。

2、產前檢查。

在孕晚期,產前檢查是二個禮拜一次。除了監察胎兒的成長外,更可以看到胎盤的功能是否正常。醫生通過產前檢查,來決定你的分娩方式。

3、產前運動。

最好的運動方式是散步,上午一次,晚飯後一次,有利於胎頭入盆,也有利母嬰多吸收新鮮空氣增加維生素AD。散步最好由爸爸陪着。媽媽不定時可以做會陰體肌、提肛肌鍛鍊,增強會陰部肌肉及軟組織的彈性,增強提肛肌的收縮力,爲平產創造良好的條件;減少會陰側切率。

4、科學飲食。

孕晚期,胎兒生長最快,孕婦體重迅速上升,此期爲胎兒腦部發育的重要時期,同時胎兒體內儲存大量的營養素,以備出生後生長需要。同時,產婦也要儲存營養,以備分娩及哺乳需求,但此時應注意熱量增加不可太高,以免胎兒過大造成難產。因此,此期食物應質量好、品種全,但又由於腸胃被肚中的寶寶擠壓,胃容納量下降,此時可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法。另外,孕後期的孕媽媽往往易出現便祕,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

產前注意事項講課 第2張

5、不要隨便外出去異地。

孕晚期孕婦會出現行動可能等現象,因此,下臺階、走溼滑不平坦的道路一定要當心,避免摔倒而出現意外。另外,孕婦臨近預產期最好不要隨便外出,因爲乘坐車船到異地,由於車船的顛簸和勞累,常在途中造成意外分娩,威脅母子的生命安全,如果要出去,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6、別忽視孕期保健

產婦臨產前別忽視孕期保健,要注意按時排淨小便,臨產前每隔2-3小時應排一次小便,大便也要隨時排淨。因子宮、陰道與直腸相鄰,如分娩時大便積留,不但會影響胎頭下降,同時隨宮縮用力娩出胎兒時,還可能將大便與胎兒同時排出,造成胎兒感染。

7、提前準備分娩物資。

預產期是有一定活動期限的,提前或錯後十多天都是正常的。因此,產婦要細緻地準備臨產前的物資,包括寶寶的與產婦自己的物資。產婦臨產前應把所需東西準備好,以免臨產時措手不及哦。

8、不要疲倦勞累。

孕婦在孕晚期會出現呼吸困難和勞累等現象,但是產婦臨產前如果精神或身體處於疲憊狀態,必將影響順利生產精神或身體處於疲憊狀態,因此,孕婦分娩前十多天,生活一定要有規律,吃好休息好,養精蓄銳,靜候分娩。

9、警惕胎盤早剝。

從妊娠20周後到分娩期,胎盤在胎兒娩出前就從子宮壁上剝離下來,叫做胎盤早剝。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的一種嚴重併發症,往往起病急、進展快,若處理不及時可以危及母兒生命。胎盤剝離面超過1/2,胎兒往往因嚴重缺氧而死亡,孕婦得不到及時搶救也會有生命危險。

10、學會先兆早產及其產兆的觀察。

孕晚期孕婦在走路時會有敏感宮縮,表現爲腰部痠痛、腹部下墜感、子宮體鼓起呈硬球狀,休息後好轉。如果子宮收縮頻率每小時少於3次,B超檢查宮頸長度大於3釐米,就應臥牀休息,禁同房,暫不用吃藥。如果達到10分鐘收縮一次的頻率,或收縮時感到疼痛,就需要及時就醫。另外,產婦還需知道何時可以去醫院生產了,就是就知道產兆。產兆有規律宮縮、下腹墜痛、陰道見紅(或咖啡色分泌物)、陰道流水等,如果產婦出現上述產兆,就需要就醫。

11、細節問題

(1)服裝:內衣、外衣都要全棉寬鬆。夜間可以不用胸罩,讓乳房充分放鬆,乳腺管不受壓,不彎曲。

(2)睡眠:睡眠時間保證8—10小時(中午1-2小時),儘可能早起早睡。睡姿以左側臥位爲主,有利於胎盤獲得血氧灌注,使寶寶獲得充分營養;中午睡覺下肢可以適當擡高,有利於下肢血液循環,水腫消退。

(3)性生活:36周後不宜有性生活,要預防早產、預防羊水早破、預防羊膜感染。

(4)備用物品:寶寶尿不溼、乾溼紙巾、奶粉、奶瓶、小衣褲,包被,小毛巾、口水巾、護臀膏等。媽媽寬鬆長袖餵奶衣、日間夜間護墊、短褲、常用生活用品。

(5)媽媽食物準備:紅糖、藕粉、黑芝麻粉、紅棗、本雞蛋、蘋果、香蕉。

(6)陪護人:孕36周產婦身邊最好有人陪護一起生活起居,如活動、外出、購物、檢查均有人陪同。

產前注意事項講課3

重視產前定期檢查

據省醫院產科副主任陳麗宏介紹,懷孕後,胎兒在體內迅速發育,新陳代謝旺盛,母體全身各系統會發生變化。爲了平安地度過妊娠期,孕婦應重視產前 檢查,瞭解胎兒的發育情況及孕婦的健康狀況,預防和及時處理異常情況,以保證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如果孕婦不宜繼續妊娠,可及早做人工流產。

一般產前檢查的項目包括詢問孕婦月經史、早孕反應發生時間及程度,瞭解孕早期有無流產及高血壓史,以往孕產史中有否難產、產傷、產後出血及產褥 感染史等以及夫婦雙方的家族史和遺傳病史等。同時體格檢查和產科檢查也非常有必要,如母體的血壓、體重、身高以及胎位、聽胎心等,實驗室檢查有血常規、尿 常規、肝功能、乙肝三項、血型、B超等檢查。

陳主任提醒準媽媽們,產前檢查越早越好,一般從懷孕3個月就要開始檢查,3-7個月,每月檢查一次,8-9個月每兩週檢查一次,懷孕最後一個 月,每週檢查一次,如有異常情況隨時檢查。懷孕20周時要進行B超檢查,覈對胎兒大小與孕周是否相符,如有腦積水、無腦兒、脊椎裂等畸形兒也可早發現、早 處理。

同時,對年齡大於35歲的`孕婦、生育過染色體疾病患兒的母親、有習慣性流產等有致畸高危因素的孕婦,最好在規定時間裏接受產前診斷。

產前注意事項講課 第3張

營養補充適可而止

由於胎兒生長髮育迅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相應增加,準媽媽要補充豐富的營養,如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礦物質以及足夠的維生素等,以保證胎兒的發育。但陳主任指出,現在的巨大兒越來越大,這和孕婦的營養補充不當有關,其實孩子並非越大越好,巨大兒出生後會有合併症,如低血糖、低血鈣、高膽紅素等,其脂肪細胞過多,將來還需要減肥,因此合理的營養攝入很重要。

省婦幼保健院產二科趙三存主任稱,很多孕婦在孕期盲目加強營養,有的活動過少,如果孕婦攝入熱量過高,可能造成孕婦過分肥胖,胎兒過大,引起難產。孕婦的營養狀況對胎兒腦組織的發育影響很大,胎兒營養不良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功能缺陷,智力低下,所以孕期營養的需要量既要充足又要平衡。

如果孕婦孕前的營養較好,孕前就無需特意去加強營養。若孕婦孕前營養狀況欠佳,體質又較弱,就應該從受孕前幾個月開始增加營養,增強其體質,否則就不宜妊娠。懷孕後也要及早改善其營養狀況,同時,體質弱的孕婦如發生劇烈的早孕反應,頻繁嘔吐,更要及早就醫。營養狀況好、體質佳的孕婦,妊娠中期適當地加強營養就行,如果是營養過剩、體態明顯肥胖的孕婦,要定期檢查胎兒的發育狀況,若發現胎兒偏大,應適當地限制或調劑孕婦的飲食,減少高熱量食品的攝入。如有不適,不要隨意服用成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