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這種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

這種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種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如果父母長期負能量爆棚,對孩子是很不好的,讓孩子內心很壓抑。可以換成正面的引導和鼓勵時,孩子就不再那麼“熊”了,來看這種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

這種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1

上個週末和一個很久不見的朋友吃飯,她的孩子剛好2歲多,正是愛玩愛鬧、好奇心比天高的年齡,一會兒爬到飯桌底下看看有沒有啥好玩的,一會兒要自己倒熱水壺裏面的水喝,一會兒奔跑着到飯店門口看看爸爸的車會不會經過……

朋友的視線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一直追在孩子的後邊喊“這不許”、“那不許”,但仍然沒法讓孩子安靜下來。就算我們在包廂裏面吃飯,仍然能聽到她在飯店大廳向孩子“咆哮”的聲音:“叫你不要亂跑了!好了吧,摔着了吧!”

把孩子“抓”回來後,朋友無奈地笑道:“沒辦法,孩子淘氣得很,他爸爸不在,誰也降不住他。”

看到朋友這樣子,我想起自己曾經有段時間,也很容易對孩子說:“不能這樣,會XXX”、“你再這樣,我就XXX”,類似的句式層出不窮,一天不知道說多少遍,但後來自己反省了一下,我爲什麼總是向孩子說這種負面的詞彙?

你也習慣於向孩子傳遞負面信息嗎?

當媽的所有行爲幾乎都是同樣的出發點:爲了孩子。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和孩子折騰慘了,結果也只是吃力不討好。沒有人會喜歡嘮叨的人,孩子也不喜歡,但是我們往往在不經意間就成了一個這樣的媽媽:

“叫你走路看着點,好了吧,現在摔跤了!”

“別玩水!你看看,衣服又被你弄溼了,你怎麼這樣不聽話?”

“我的天,剛剛拖乾淨的地,又被你弄髒了!”

……

類似這樣的場景和話語是不是很熟悉?

靜下來算一算,我們一天不知要對孩子發出多少個警告,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儼然成了一個負面語言的狂熱傳遞者。

或許是因爲過於擔心孩子會有意外,或許是工作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壓力太大了,我們的內心總是很容易焦慮,於是各種負能量揉在一起,負能量的詞彙就容易脫口而出,blablabla地傳遞給孩子。

向孩子傳達負面信息,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雖說我們對孩子的喋喋不休不會馬上生效,前一秒才警告孩子不可以這樣那樣,下一秒他又換一種方式來跟你“作對”了。但語言暗示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久而久之,我們的嘮叨,終究會讓孩子發生巨大的變化。

我見過不少孩子,小時候非常聰明機靈,但長着長着身上的靈氣、才氣就沒了。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本來一個天資聰穎的人,是老天爺賞飯吃,長大以後也應該出類拔萃。但如果孩子成長的環境中,充斥着各種各樣的“你不能這樣”、“你怎麼可以這樣”、“叫了你要這樣……”

這些“都是爲了孩子好”的嘮嘮叨叨,就像在孩子生活的周圍佈滿了各種不能觸碰的“警示線”,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感到熱了少穿一件衣服都不行,饞了想吃一顆糖都不行……這些否定的句式,任何人聽了都會感到內心很壓抑。

我們的語言、情緒、對孩子的養育態度,其實就是我們家庭的能量場,長期負能量爆棚,孩子的世界如何做到能量守恆呢?

這種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

有話好好說,從正面的角度對孩子說!

說實在,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被定義爲一個“愛嘮叨”的人。只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除了本能地傳遞說出這些負面詞彙,還有什麼辦法可以達到管教孩子的目的。

這時,也許我們換一種方式對孩子說,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降溫了孩子不想穿襪子,與其說“不穿凍死你”,不如說“穿暖暖才能跟小朋友玩呀!”

孩子不願意洗澡,與其說“不洗澡就不讓你睡覺”,不如說“再過一首歌的時間,我們就要去洗澡了。”

孩子非要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與其說“弄丟了別哭着來找我”,不如說“玩具好好放回箱子裏,這樣下次才能找到”。

……

這裏沒有別的祕訣,只有耐心,耐心,再耐心!

孩子的性格氣質會有個體的差異,但是一些心理髮展的規律,放在他們身上都是一樣一樣的,例如在調皮搗蛋的年紀,就是喜歡搞點小破壞;在“糟糕的兩歲”,總是喜歡和媽媽作對;在某一個階段,就是喜歡講髒話。

大多數時候,不是我們的孩子天生就很熊,而是我們大人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許當我們把那些負面的警告、批評,換成正面的引導和鼓勵時,孩子就不再那麼“熊”了,而我們,也不再是那個愛發脾氣,愛嘮叨的媽媽。

這種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2

沒有哪個父母一大早上醒來就打算,讓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沒有一個媽媽會說:“今天只要有機會,我就要衝孩子大嚷大叫,讓他難受。”相反,不知有多少父母在一天結束時,躺在牀上暗下決心:“明天我一定不能像今天似的,脾氣這麼壞,亂衝孩子發火。”……

可惜,儘管孩子是我們最愛的人,儘管我們下了無數次決心,孩子的“淘氣”、“不聽話”卻總惹得我們掀起討厭的戰爭。

“你說我該怎麼辦呀?”朋友深夜打來電話。

“這個月我已經被學校叫去三回了。老師說,果果居然吃鞋帶!氣死我了,回家沒忍住,把她打了一頓。”

朋友的女兒果果,是剛上一年級的小豆包。在入學前的一個暑假,爸爸媽媽就幫她報了各科補習班,因爲擔心她上學後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聽人說“小學老師一般看大部分孩子都會,就直接跳過不教了”。

其實作爲父母,與其相信那些誇大其辭的傳言,無謂地擔憂焦慮,不如回到養育一個孩子的根本:關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就拿果果來說——

這種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 第2張

●因爲上小學,全家搬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以前熟悉的小夥伴、叔叔阿姨都不見了。

●●媽媽着急找補習班,進一步加重了孩子的不安全感:“爲什麼大家都這麼緊張?上學是不是特別可怕的事?”

●●●進入小學課堂後,果果發現,小學和幼兒園真的不一樣。上小學了,需要端端正正坐在課桌前堅持45分鐘,認真聽老師講課,還得守規矩。

就這樣,在各種無形、有形的壓力之下,果果心裏有說不出來的緊張。

好了!可以揭曉答案了:

控制不住地玩鞋帶、吃鞋帶,都是典型的焦慮表現。

這和成人焦慮時,咬指甲、咬衣服、揪頭髮、撓頭皮、轉筆之類一樣,是在通過下意識的小動作緩解焦慮。

所以,果果根本不是“屢教不改”的壞孩子,吃鞋帶也不是成人眼裏的“有毛病”。

要說,果果媽不愛孩子?

她費盡周折給女兒選最好的學校、買學區房,一到週末就絞盡腦汁安排好玩的地方,每天把漂亮的女兒打扮得像公主一樣……

我們和孩子發生衝突,無意中傷害孩子,不是因爲不愛他,而是因爲不懂孩子、不懂養育。

原來要養好一個孩子,僅僅有愛,遠遠不夠……

有沒有想過——

每個人工作之前,都要歷經十餘年的學習,學會工作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技能

學習一門語言,要經過N多年、N多次不斷進階的學習,才能嫺熟運用

哪怕學個炒菜,我們都不會憑空想象,而是左手舉着菜譜,右手跟着來鹽少許、醬油1勺、調到中火……

難道養好孩子的重要性和難度,亞於上面任何一件事情嗎?

大部分父母,居然都是在對孩子、對養育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上崗了。

我們發現,自己對孩子說的話、做的事,正是以前我們父母對我們說的話、做的事。

我們曾經厭惡它們,並決心以後絕不這樣對自己的孩子。

但這種不幸總在不停重複……

不是因爲我們不愛孩子,而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

不是因爲缺乏智慧,而是缺乏來源可靠的知識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