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爸爸打孩子媽媽要不要護着

爸爸打孩子媽媽要不要護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爸爸打孩子媽媽要不要護着,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話其實不無道理,兩個人就算一開始有多美好,結了婚之後感情還是有可能在柴米油鹽中消耗殆盡,如今的社會出軌和離婚的現象都層出不窮,下面來看看爸爸打孩子媽媽要不要護着?

爸爸打孩子媽媽要不要護着1

1、在爸爸打孩子的過程中,媽媽不能出面制止爸爸,必須讓爸爸按約定將孩子的懲戒完成,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必須受到懲罰,沒有人會護着你。媽媽即使再心疼孩子,在是非對錯面前,一定要和爸爸站在一起。因爲爸爸打孩子,說明孩子已經觸及到了是非的底線。

2、在爸爸打完孩子後,媽媽要和孩子做好溝通。因爲爸爸打了孩子,孩子就對爸爸有一定的牴觸心理,所以爸爸的說教孩子的接受度很低,不到30%。這時候,爸爸退出,媽媽和孩子溝通,把爸爸爲什麼打?打完你怎麼想?接下來怎麼做?要和孩子溝通到位,媽媽的作用就是講明原爲,擺明道理,讓孩子真正的從心理上認識到錯誤。

3、媽媽要成熱打鐵,把溝通確定的規範或引以爲戒的規章變成文字,讓孩子以後有規可循。

通過爸爸的紅臉,媽媽的白臉,孩子既受了懲戒,也明瞭事理,才能更好的讓孩子成長。

爸爸打孩子媽媽要不要護着

父親經常打罵孩子會造成的後果:

1、讓孩子感到自卑。從小就在父母的罵聲中長大的孩子,自然是很自卑的,並且會非常的膽小,他會覺得自己不好,否則父母不會經常罵自己,並且長期以來,他會學着看別人的臉色,進而沒有了自我。

2、使孩子容易受傷害。經常被父母毆打和責罵的孩子會和父母疏遠,因爲他們害怕被毆打。不管父母是對是錯,他們都會服從父母。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會變得自卑和懦弱。在感情方面,也會與父母逐漸疏遠。

3、會使孩子變得孤獨和無助。孩子會顯得自卑和懷疑自己的能力,也不會與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

3、會讓孩子逐漸養成說謊的習慣。由於頻繁的毆打和責罵,以及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孩子們經常說謊來欺騙他們的父母,以避免被毆打。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養成說謊的習慣。

4、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經常捱打不僅容易使孩子產生暴躁的性格,在行爲上也是給孩子的攻擊性示範。當孩子與他人相處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攻擊行爲。有的孩子離家出走、浪跡社會、最終走上犯罪道路與父母的打罵不無關係。

5、對父母忌恨報復。一位母親驚恐地說:“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隻短凳朝我扔來,險些砸在我的頭上。他還恨恨地說,‘走着瞧吧,過幾年再算賬!’想想兒子的話,我的心都涼了。”

爸爸打孩子媽媽要不要護着2

孩子護着媽媽的三個“答案”

其實,閨蜜所經歷的事情,很多家庭都有類似經歷。曾經有位媽媽向我提出一個問題:“爲什麼當爸爸與媽媽發生矛盾時,所有的孩子都會選擇保護媽媽?就連一些沒有太多是非觀念的幼兒都是如此?”對於這個問題,有三個答案。

答案一:出於本能

孩子保護媽媽其實從胎兒時期已經形成,孕媽不能吃,擔心自己生病會給寶寶帶來風險。結果發現懷孕之後,生病的機率大大下降。

這是因爲胎兒在母親體內發育時,產生一種特殊的物質,既保護媽媽心臟,又提高抵抗力,幫助媽媽的身體素質變強。

而且從懷胎十月到出生的照顧,幾乎都是媽媽爲主。媽媽是孩子最熟悉的人,因此處於本能的反應,孩子會第一時間選擇保護媽媽。

答案二:爸爸言行的影響

爸爸日常生活中對於媽媽的照顧、愛、包容,這些舉動都會被孩子盡收眼底,也會學着爸爸的樣子尊重媽媽、愛護媽媽。

當他意識到,媽媽會受到傷害時,立馬就會選擇保護,即便對方是爸爸也不行。

答案三:認爲媽媽是弱者

在孩子的.眼中,相對於強壯的爸爸來說,媽媽是弱者,自然會生出保護的慾望。我家就是如此,如果我與爸爸發生爭執,哥哥和妹妹的天平就會偏向我這裏,無論事情誰對誰錯,都會選擇先保護我,並且還給爸爸講道理:媽媽那麼辛苦,你就不能讓着點?

原生家庭行爲影響力

雖然孩子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保護媽媽,但是建議年輕的父母,別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更不要假裝去試探孩子。一旦久了,他的潛意識中認爲“爸爸要打媽媽”,就很危險了。

爸爸打孩子媽媽要不要護着 第2張

1、影響孩子與父親感情

本來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比較少,他們會與媽媽更加親近一些。如果經常會出現一些“動手”或者爭吵的問題,會讓孩子潛意識中更加疏遠爸爸,影響到父子/父女之間的感情。

Tips: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親的陪伴與引導,如果造成心結,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有些行爲要慎重。

2、孩子會形成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潛意識中看着“爸爸打媽媽”,這種畫面會一直存在與他的腦海中。

妹妹的一名幼兒園同學,經常動手打別的小朋友,與家長溝通之後才知道是父母的一些行爲影響到孩子。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他會認爲“動手”就能解決問題。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爲: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因此父母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嘗試“打鬧”行爲來試探他的反應。

培養優秀孩子三要素

其實只要對孩子進行正向的培養,不需要試探,孩子也會拼盡全力去保護媽媽與其他家人。但前提需要父母給予他們正向、積極的教育與引導。

要素一: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與擔當

有一次在公園我見到這樣一幕:兒子不小心將手中的薯片灑了一地,奶奶看到後要幫着撿起來。媽媽阻止了奶奶的動作,並且告訴孩子“這是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承擔”。

這是一件非常微小的事情,但媽媽從細小的事情在教孩子學習承擔與責任。潛移默化中,孩子就能夠對自己行爲負責,也能承擔對家人的照顧。

要素二:以身作則

教育家陶行知說:“我要兒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 我要兒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

都知道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所有的言行舉止都受身邊的人影響,尤其是父母。如果父母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言行,那麼這種影響每天都會滲透進孩子的意識中,並且毫無保留的複製出來。

Tips: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從出生就開始了,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塑造孩子的性格與人生觀、價值觀。

要素三:父母執行力

我身邊有很多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採取溺愛的方式,儘管他們一再告訴自己要好好教育孩子,但是常常因爲執行力不夠而就此放棄。

縱觀很多孩子的不良行爲,都是來自家庭教育的失敗。而家庭教育的失敗,不是父母不懂教育,更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因爲太愛,導致的縱容,在“執行力”上出了問題。

教育孩子更多的是靠父母的影響力,而不是試探。尤其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們本就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父母的一些試探性行爲會極大可能的影響到孩子。

爸爸打孩子媽媽要不要護着3

父母虐打子女,之後還有必要讓他繼續撫養孩子嗎?

如果父母親虐打自己的子女,那我覺得肯定是沒有必要讓這種父母繼續來撫養孩子了,如果孩子自己願意那麼可以幫助孩子去起訴自己的父母,剝奪這個父母的撫養權,這樣對孩子來說纔算是一種解脫。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當中,往往就是有這種比較糟糕的父母,經常會虐打自己的孩子。

從很多新聞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確實是有一部分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經常會拳腳相加,例如有一些父親比較的愛喝酒,在醉酒了以後回家就經常會拿自己的孩子出氣,不得不說這種類型的父母確實是非常的糟糕

10月懷胎生下的孩子自己都不知道疼愛,那你還指望着誰來疼愛自己的孩子呢。而且既然已經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了,那麼作爲父母來說,就有必要也有這個義務去對孩子負責,必須要好好的引導孩子,好好的教育孩子,要讓孩子有一個非常完美的童年才行。

爸爸打孩子媽媽要不要護着 第3張

其實在生活當中虐待子女的父母,心理上面大多都是有一些疾病的。

能夠虐打子女的父母心裏肯定是極其不健康的,我個人建議這部分父母最好是先自己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如果心裏確實是有一些障礙,那麼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來進行治療。但是不管怎麼說,在日常生活當中,千萬不可以拿自己的孩子來出氣,不知道孩子和我們可以說是血肉相連,傷害了孩子,那父母心裏難道不會收到煎熬嗎?

最後遇到這樣子的父母,爲了孩子着想,我們應該讓這種父母主動放棄撫養權。

如果你發現你周邊有這樣的父母,那麼我覺得應該主動的去讓這些父母放棄自己的撫養權,這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解脫。如果說父母拒絕這麼做,那麼我們可以聯繫孩子的其他一些直屬親戚,然後讓這些親戚幫助孩子去當地的法院進行申訴,利用法律的武器,來爲孩子爭取到更多的好處。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